17.壶口瀑布 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2019统编版八下语文)
初中语文 17《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17《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细读课文,赏析精妙语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美。
3.研读课文,感悟作者在此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读课文,赏析精妙语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美。
难点:研读课文,感悟作者在此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今天老师要给咱们班的孩子当一回导游,带大家一览我们中国的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壶口瀑布。
散文家梁衡曾两次来到壶口瀑布,他和大家一样,震撼于壶口瀑布之壮美,回去后写了一篇游记《壶口瀑布》。
他笔下的壶口瀑布是怎样的呢?他由这前赴后继的惊涛骇浪联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
二、简介作者三、预习检测课前已布置预习作业,我们现在来检测一下预习成果。
1. 字词检测开火车检测,对重点字音进行讲解。
2. 美词积累大量运用短语是这篇课文的语言特色,课前布置大家勾画出本文的四字短语,老师将大家的反馈进行了收集,咱们一起来朗读一下: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积累了文中的美词,正是这些词语,将壶口瀑布的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们给词语分类,就是为了将来用到写作中去。
3. 了解文体特征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游记的要素:所至、所见、所感(板书)四、初读,明“所至"。
1.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梁衡两次到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
2. 作者两次到壶口瀑布分别是什么时候?3. 两次游览,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次呢?4. 作者枯水季节观赏壶口瀑布的立足点在哪?下到沟底,走到河心(板书:所至:下到沟底、走到河心)作者观察壶口瀑布的立足点始终没变,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定点换景的写法。
五、精读,品“所见”。
作者在河心看到了怎样的奇观呢?1. 美景配文(1)阅读第3、4自然段,提取当中描写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文字,为下面图片配一段文字。
请以小导游的身份来为大家介绍壶口瀑布的美景。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17课《壶口瀑布》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雄伟、壮阔。
2. 了解游记的特点及学习方法,理清文章思路。
3. 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观。
2. 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来看这幅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个著名的景点吗?(壶口瀑布) 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壶口瀑布的视频(视频播放)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
浩渺的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忽然收束,河水流速陡增,势若万马奔腾,并从二十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故名日“壶口瀑布"。
看完视频以及对壶口瀑布的介绍,你对壶口瀑布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可以用词语进行概括。
(壮美/波澜壮阔/波涛汹涌)今天我们就来跟随梁衡先生的文字,一起走进这条波澜壮阔的壶口瀑布。
2.作者介绍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
3.文体知识(1)定义:以记叙旅途见闻为主的文章。
(2)三要素:所至(线索):作者的游踪,既可以是实录游程,也可以是视角的变换。
所见(主体):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自然景物、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等。
所感(灵魂):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起的所思所想。
4.字词清单铸(zhù)推搡(sǎng) 驰骋(chěng)漩涡(xuán) 寒噤(jìn)迂回(yū)汩汩(gǔ) 湿漉漉(lù)怒不可遏(è)告诫:警告劝诚。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陌生,但是,关于散文语言的特点,学生一般容易忽略,从
难点分析
语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容易出错。
游记在初中教材数量不多,学生不是很熟悉。但是与生活体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验紧密相连,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旅游的经历,所以学生并不
陌生,但是,关于散文语言的特点,学生一般容易忽略,
1.学习整散结
合、长短兼具 的句式特点;
课堂练习 学生和教师一起朗读相关的句子,感受一下梁衡《壶口瀑布》的语言特点, (难点巩固) 探究主旨。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几千年来,我们的民族从黄河身上汲取力量,形成 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优秀品质。当下,面对新冠疫情的考验, 小结 我们更要发扬这种优秀的品质。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我们青年人担负 着民族振兴责任和历史进步使命,必须握好宝贵的时间,学好本领,在国家 需要我们的时候,能够扛得起民族的希望。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难点名称
体悟作者通过赞美壶口瀑布表达的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刚柔并济的精神的赞美。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7.《壶口瀑布》一等奖教学设计梁衡一、教学目标(一)语言文化目标: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品味游记散文的语言特色。
(二)思维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诵读品味法的方式品味描写黄河的奇特景观的语言妙处,理解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三)审美创造目标:通过学习这篇游记散文,体会黄河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塑造迎难而上,不怕艰难的高尚品格。
二、课文内容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办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游记散文,主要通过叙述作者第二次在春季枯水期前往壶口瀑布的欣赏黄河波澜壮阔的景色,借眼前豪迈之景抒发对黄河无比崇敬之情,与对黄河精神的高度礼赞。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散文的理解已经有了基础,而游记散文的品悟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运用圈点批注法、诵读品味法的方式,借以多媒体辅助的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写作特点,更好地理解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诵读品味法的方式品味游记散文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体会黄河精神的内涵与象征意义。
六、教法学法(一)教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法(二)学法: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诵读品味法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观黄河)利用多媒体方式,通过播放《黄河——母亲河》记录片,欣赏黄河波澜壮阔的景观,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梳理全文(读黄河)(独学——展示)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思考作者一共去了壶口瀑布,分别看到景色。
(三)重点赏析,涵咏品味(品黄河)(独学——展示)请大家反复诵读描写枯水季的黄河的特点,圈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妙的句子,并且品析语言妙在哪里(从修辞手法、动词锤炼、情感表达),描绘出怎样的一幅景象。
举例:我认为“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那碎成堆堆白雪。
【核心素养】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7《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核心素养】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五单元单元导学1.语言运用: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领会游记多样化的语言风格。
2.思维发展: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初步了解不同游记作品的多样化写作风格。
3.审美鉴赏:感知文章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景、人、事的感悟与思考。
4.文化传承:领略祖国优美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引导学生基本通读本单元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整体感知游记散文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领会多样化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情感。
引导学生精读精彩段落,揣摩品味语言,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1.情境教学法;2.朗读教学法;3.比较阅读法;4.小组合作讨论法。
本单元安排了四篇风格不同、写法各异的现代文游记,分别是教读课文《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自读课文《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
《壶口瀑布》的作者梁衡,他在枯水期游览壶口瀑布,得以走到河心,从独特的角度表现黄河壶口瀑布的奇景,既有整体关照,也有细节刻画,描写景物,表达情感,写法典型,具备游记的典型特征。
《壶口瀑布》以水之势喻人之情,从黄河的特点联想到人的个性品质,与古人“山水比德"的思想息息相通,透露出作者对所写景物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写作者马丽华在生命极限处游览“冰塔林”的经历,呈现独特的身体感觉和心理感受,带给读者一种难以言传的触动。
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各拉丹冬的雄奇和壮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敬仰,也展现出人们对大自然孜孜不倦的探索。
《登勃朗峰》的作者马克·吐温先用散文笔法描绘登山过程中所见的勃朗峰景色,后以小说笔法写匪夷所思的“登山"过程,相辅相成,独具异趣。
从中透露出好奇心和幽默感,体现出一种随性豪放的人生姿态。
17《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7《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导入——观看壶口瀑布视频很多同学都喜欢去旅游,老师也喜欢到处去走走看看。
今天我想带着我们同学跟随梁衡的脚步一起去壶口瀑布游览一番,去欣赏他眼中的壶口瀑布,去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美景。
初见——慧眼识瀑布1.看了视频,预习了文章,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初次见到壶口瀑布时的感受吗?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几次去壶口看见瀑布?分别是什么时候?3.作者壶口的观察点在哪里?他看见了些什么景色呢?4.作者这两次游览壶口瀑布观察对象是什么?再见——凝神赏瀑布凝神赏瀑布,请同学们朗读课文2-5小节,思考:作者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来展现黄河的伟大?四段话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同学们读出不一样的壶口瀑布。
感悟——会心悟瀑布会心悟瀑布,作者从壶口瀑布联想到了什么呢?他又有什么感想呢?作者梁衡先生在他的散文集《名山大川感恩录》的自序中也提到“大自然对人的赐予有两种。
一种是物质,空气水分,粮食蔬菜,给人生存的条件;二是精神,花好月圆,明山秀水,给人享受的环境。
”《壶口瀑布》中作者写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可以从最后一段中看到这样的精神。
齐读最后一段,老师指导朗读。
老师设计表演读,男生和女生齐读,再男女生合读,最后一句读三遍。
共鸣——用情赞瀑布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
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请学生用一段话或者是一首小诗,抒写对壶口瀑布的情感。
学生朗读,老师朗读,师生合作朗读,个读,齐读,表演读,配乐读,让课堂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今天我就感受到这堂课上,学生从最初的朗读不在状态到最后朗读感动自己。
这都是语文朗读带来的特殊效果。
确实我们的很多课文都可以用朗读来带动课堂,让学生成为课文的朗读者,成为课堂的朗读者。
一、丝丝入扣,环环相接。
课程环节:初见——再见——细观——感悟——共鸣——启示。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 《壶口瀑布》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一次“专选”的旅游——《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掌握移步换景和定点换景的手法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壶口瀑布的雄伟、壮阔的气势,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3、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感受无坚不摧、坚韧顽强、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梳理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掌握移步换景和定点换景的手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壶口瀑布的雄伟、壮阔的气势,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3、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感受无坚不摧、坚韧顽强、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法:本文是单元中的讲读课文,又是抒写黄河的名篇,语言富有气势和力量。
以朗读来引导学生,学生可以在反复诵读中揣摩文意,品味语言,理解情感。
圈点勾画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让学生边读边勾画,圈出立足点,地点转换的词语等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探究讨论法: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探究中明确作者为何专选枯水季节来观壶口瀑布和为何专选在一块石头上进行观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见过黄河吗?李白曾经写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描述黄河的波澜壮阔。
但现在的我们局限于一方小小的教室很难亲眼去目睹这壮美的场景。
不过没关系,抵达远方的,除了脚步,还有我们的阅读,这节课,我们就启动我们的阅读旅游!目的地是晋陕边境的黄河壶口瀑布,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梁衡的脚步一起走进《壶口瀑布》!师:同学们都做了课前朗读,说说这篇游记写了作者几次游壶口瀑布。
明确:两次,第一次是雨季(略写),第二次是枯水季节(详写)。
二、“专选”了枯水季节(小组合作探究)1、读3-6自然段,谈感受2、作者为何“专选”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移步换景)3、作者“专选”在哪里看壶口瀑布呢?为何要这样呢?(定点换景)三、品味“专选”的语言,感受大美壶口1、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2、指导学生读好“丁”字上的一横(动词、叠词、修辞角度分析)3、指导学生读好“丁”字上的一竖(分析“跌”“挤”和三个短句)四、专选——引发理性思考(大胆思考提问)师:专选枯水季节,使得作者有了独特的观察点,自如地转换视角;专选枯水季节,便于作者看清壶口瀑布的雄奇跌宕和多姿多彩。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17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游览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感染力。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对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情感有一定的认识。
但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独特之处,需要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作者独特的表达技巧。
此外,学生可能对壶口瀑布这一自然景观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读写“壶口、瀑布、浊流”等词语,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自然景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壶口瀑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难点:分析课文在写景状物方面的独特之处,以及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作者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进一步体会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色。
2.讨论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壶口瀑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壶口瀑布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课文注释和翻译4.学生作业本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随后,简要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壶口瀑布的景色。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八年级上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
2.品读课文独特的语言,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精神的内涵,激发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教学重点:1.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
2.品读课文独特的语言,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难点: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精神的内涵,激发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任务驱动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啊!黄河!你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配乐朗诵)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思考:作者曾几次到达过壶口瀑布?第一次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三、再访壶口【任务一明所至】快速浏览课文3-5段,完成表格。
通过对作者观赏视角的梳理,咱们发现作者的位置始终未变,变化的只是他的视角,这种观察方式,我们称之为定点观景。
【任务二品所见】再次阅读3-4段,看看在这样独特的观景视角下,作者看到了怎样的壶口瀑布小组合作,选一处特写镜头,做旁批,说理解,设计朗读方案。
活动:(1)先让学生完成简单的修辞及动词的赏析。
生齐读:(动词重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2)采用原文与改文比较鉴赏的方式,引导学生短句速读。
原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男生读。
改句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 不断挤撞推搡,不断前呼后拥,不断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女生读。
问题:哪一个句子更好?好在哪里?明确:短句更加具有节奏感,更有气势,水横冲直撞,加快语速。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八下《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朗读课文,了解游记的特点(重点)2.揣摩品味语言,触摸梁衡的语言质感(重点)3.体认作者由情入理的情感升腾(难点)【教学方法】品味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学习方法】诵读品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任务一:呈现量表,检查预习1.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启八下第五单元的学习,首先来看单元导语。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阅读这类文章,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过渡: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那么阅读何尝不也是一种“旅游"呢?这节课我们就启动我们的阅读旅游,目的地——山西省和陕西省交界的壶口瀑布。
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作业。
现在对照预习评价表,检查预习。
屏显:《壶口瀑布》预习评价表(略)2.请同学依次朗读课文全文,师正音。
任务二:观看视图,明确“所至”理解“所见"1.同学们看视频,明确是雨季还是枯水季的壶口瀑布。
(视频展示)预设:雨季。
因为文章第2段说,雨季的壶口瀑布就像一锅沸腾着的水,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这和视频表现是一致的。
而且视频中还听到很大的水流声,对应着文中说的雨季能听到震耳欲聋的涛声。
2.这样的雨季瀑布之景是他在哪一个观察点上看到的呢?在河滩上。
(板书:观察点1.河滩。
)3.画家都本基的画作《壶口瀑布》比较,第四版人民币50元背面的壶口瀑布画,教材偏偏选择了都本基的画,请思考。
(屏显画作,生安静思考。
)明确:绘画安放的位置在第3、4自然段之间,画面内容应该与第3、4自然段文字描绘的情景有关,我发现文中的“这龙漕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这一句,正好与都本基画中的这个位置是一致的。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壶口瀑布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获奖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其特点。
2.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3.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点】1.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2.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教学方法】1.朗读法:借助视频媒体,通过语音、声色、节奏,使诗歌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情境化。
引导学生准确安排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速度、把握好语调,美读课文。
通过美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入情、入境、会心,感受散文的意蕴、情感。
2.讨论点拨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的关键性语句,理解语意,体味文情。
3.美点寻踪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赏读,探究散文的美点,激活学生的赏析品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4.延伸拓展法:沟通课堂内外,乘坐阅读“直通车”,收获多多。
【教具准备】多媒体,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学生看课文(默读)、读课文(出声读)、说课文(复述课文主要内容),熟悉课文内容,把握写景脉络,了解创作主旨;品读课文,鉴赏课文美点;延伸拓展,开阔学生视野,拓展阅读空间。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课前播放诗歌《黄河颂》。
《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的精神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
而素有“天下黄河一壶收”壶口瀑布是最能体现黄河景致和精神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家梁衡一起游览壶口瀑布。
二、教师播放多媒体,资料内容如下:1、关于作者: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三、整体感知1、生字词检查推搡 ( ) 霎时()驰骋()寒噤()汩汩()怒不可遏()2、教师安排学生带着任务去朗读课文。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八下第五单元《壶口瀑布》教学目标1.了解游记文体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点;2.朗读课文,积累字词,理清课文结构;(教学重点)3.五读训练,多层次赏析文章语言,并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教学设想本课教学设计主要通过朗读训练,一次“读"解决一个问题,层层推进,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重点从作者精妙的语句中感受瀑布的特点,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的赞美。
学习评价量表:序号评价标准等级备注1 朗读课文,能读准音,理清课文脉络☆☆☆☆☆能读准音,得1颗星;能抓关键词,筛选重要信息理思路,得2-3颗星;能大声流利朗读课文,抓关键词,理清课文思路,得4-5颗星。
2 赏析课文语言及写作手法☆☆☆☆☆有赏析,但角度不明确,得1颗星;角度明确,赏析较充分,得2-3颗星;角度明确,赏析充分,作者情思理解准确,得4-5颗星。
3 体悟作者表达的感情☆☆☆☆☆能根据文中词句把握中心,得2-3颗星;能根据文中词语把握中心,准确体悟作者情思,得4-5颗星。
学习任务:程序基本要求操作亮点训练点导入了解游记三要素思考抢答知识积累一、理读自读课文,在老师的帮助下,结合每段首句,段落中关键词概括:1. 理清文章脉络;2. 概括壶口瀑布不同季节的特点。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会抓关键词方法;2. 讨论作者几次去壶口瀑布,分别概括特点。
1. 诵读能力;2. 概括能力;3. 厘清思路二、寻读让学生寻找作者在不同季节两次来到壶口瀑布的不同感受,并朗读、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抓准关键词,组织提炼能概括情感的语句。
1. 筛选信息的能力;2. 理解句子的能力。
课堂导入:1.集体朗读第五单元【单元说明】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游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①如果让你写游记,你觉得应该写点什么呢?明确: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17《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17《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即,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并由此提高自己的赏析能力。
2.从独特的角度欣赏壶口的水与石、河与沟,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
3.仔细品味本文畅达、凝练而又带有古典气息,有韵味,耐咀嚼的语言特点,提高自己文学欣赏、语言运用的能力。
4.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即,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并由此提高自己的赏析能力。
2.从独特的角度欣赏壶口的水与石、河与沟,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
教学难点1.从独特的角度欣赏壶口的水与石、河与沟,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
2.仔细品味本文畅达、凝练而又带有古典气息,有韵味,耐咀嚼的语言特点,提高自己文学欣赏、语言运用的能力。
教学方法视频与文字结合;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单元整体感知单元导读,解读,整体感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进而追问若是你写游记,你会写哪些内容?自然引入,游记一般的三要素:即“所至"(游踪)、“所见”(风貌)和“所感"(感想)。
1.“所至”是游记的线索,也是写景抒情的基础。
以游踪作为全文的线索,遵循时间先后的顺序,按照立足点的变化组织文章内容。
2.“所见"是游记的主体,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
“所见”可以是自然景物、人文景观,也可以是风土人情、社会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作者游踪所及的人、事、景物都可以成为游记的内容。
3.“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
单元学习目标:了解游记的特点,准确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精彩语句。
初中语文八年级17《壶口瀑布》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17《壶口瀑布》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年级《壶口瀑布》教学设计01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内容,把握游览时节;2.品读语言,赏析精妙语句,感受河水形象;3.体悟情感,领会黄河性格,感悟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感受力量之美,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历尽艰辛、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演示法。
预习检测一、导学诱思游客拍摄的壶口瀑布的负面视频导入。
壶口瀑布官方抖音:大美壶口活动通知为提升壶口瀑布的知名度,现需要招募一批美景推荐官,希望通过推荐官们的智慧创作展现壶口瀑布的自然魅力和人文价值,大家快来投稿参加吧!邀请你做小编,请你利用名家游记,编写推文介绍壶口瀑布这一旅游景点。
本节课让我们跟随梁衡先生的一篇游记去完成今天的推文任务。
二、自学探究完成任务一:编写旅游指南,拟定参观时节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梁衡眼中壶口瀑布的最佳旅游季节,并说明推荐指数和理由。
(5分钟)旅游季节推荐:雨季(因为这个季节的河水雄伟壮观,让人惊心动魄,有一种刺激感。
)枯水季(因为这个季节的水流平缓,比较安全,而且可以欣赏到美景。
)2.总结:枯水季的呼声最高,因为在这个季节,我们可以放心地观赏壶口瀑布的美景。
三、展示交流完成任务二:观影寻景,展现壶口形象学生结合文章与图片内容,先进行独学,再进行小组合作。
补充:(1)独学要求:(2分钟)1.快速浏览3-4段,找出文中与图片对应的描写壶口瀑布的句子,并从中选出关键词作为图片的小标题;2.从修辞、用词等角度进行赏析,并分析其所表现出的河水特点。
(2)小组合作要求:(3分钟)1.组内讨论补充描写壶口瀑布的句子,讨论出精彩的图片小标题,确定为四字短语。
2.讨论河水特点,并选举小代表做好发言准备。
1:小标题:前呼后拥/黄浪奔涌;修辞/用词:比喻、拟人/动词;河水特点:波涛汹涌/排山倒海2:小标题:隆隆冲去/黄浪翻跌;修辞/用词:比喻、拟人/动词;河水特点:猛烈有力/迅疾刚猛3:小标题:汩汩如泉/潺潺成溪;修辞/用词:拟人、排比/动词;河水特点:姿态万千/柔美多姿任务三:体悟作者情感,领会黄河精神思考:黄河与人有着怎样的联系?总结:1.黄河的精神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2.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坚强的精神。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微型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微型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壶口瀑布》微型课教学设计教材解析:《壶口瀑布》是统编版教材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
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思考深邃。
作者视角独特,既有整体观照,也有细节刻画,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汹涌澎湃之景与壮丽开阔之境,更由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勇往直前的特质联想到人的经历,想到中华民族的艰难历程,由对黄河的歌颂,升华到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描写景物,表达情感,融会贯通且有特色。
学情分析:学生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学习了光未然的《黄河颂》,有对黄河的一定认知。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初二的学生已经学过《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等,这类文章除了要求学生能对生动的语言赏析外,还要掌握一些写景的方法。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学习游记,不应当局限于这篇游记写了哪些地方,记了什么景物,而应当先把握作者为什么记这些景,他笔下的景物之间有什么联系,从中可以领略到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或思考。
我们面对的是黄河岸边的陕西学生,可拓展的地方比较多。
本文语言优美、文化内涵厚重,需要教师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走进文章深处。
设计思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根据初中生个人身心发展特征,在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设计理念下,以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前提进行了《壶口瀑布》的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宗旨,关注学生的读书体验,让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落到实处,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合作交流,并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课堂效率,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初中语文八年级17《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17《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把握作者的立足点、观察角度,欣赏枯水季壶口瀑布的独特之美。
2. 揣摩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理解《壶口瀑布》意境之美。
教学重点:揣摩品味语言,欣赏作者笔下枯水季瀑布的独特之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融情入景的巧妙手法及深邃的理性思考。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大家好,请问同学们在假期里头都去过哪些地方游玩呢?去过我们雄安新区最著名的“白洋淀"或者“郊野公园”吗?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眼前有景道不得,不知何处来下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壶口瀑布》,看它能不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示。
二、欣赏风景之美在课文第四段中有这样一句话“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瀑布中浓缩一个世界吗?”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在这个浓缩的世界中都有哪些风景呢?1. 分任务朗读课文,圈点批注(男生读)黄河在这里由宽变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老师读)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女生读)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齐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文本分析】本文是部编本八下语文第五单元的第一篇美文,单元提示很明确: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这也就告诉我们,“游记"点明了体裁,“记述游览见闻”点明“记游"得有游踪才能见“所见”闻“所闻"。
怎样描摹呢?得选准恰当的写景角度,得运用恰当的描写手法,“抒发情思”提醒读者,同样的景观,不同的人所感迥乎不同,既得读懂作者的情思,更得读出自己的情思,要随着作品去想象,以求涨知识,开眼界,悟生活。
这就需要在揣摩语言品味意境的基础上,欣赏积累精彩语句以达到活学活用,写出属于自己的游记习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先看一张图片。
(屏显九零版5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猜猜这幅波涛汹涌的画面是哪里?(上印壶口瀑布的图案)这幅图案究竟有着怎样非同凡响的内涵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山西作家梁衡先生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去寻找答案。
出示学习目标:1.对比阅读,体会文章的写景角度。
2.改写诗歌,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3.由景及悟,感悟民族精神的伟大。
二、热身,预习检测1.检测字词。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在枯雨两季到达壶口瀑布的见闻感受。
三、初读,做一个观光者活动一:对比阅读,体会不同1.朗读第2-5自然段,思考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有哪些方面的不同(从声、势、景、感、观察角度五个方面分析)。
小结:所以同学们,旅游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想看到更美的风景,观察时间、地点、立足点,观察角度要恰到好处,因为“所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见”之景,所抒之情。
第二,从容淡定的闲者心境才能见美。
下面我们一起将课文改编成诗歌,体会作者语言的力量。
四、精读,做一个小诗人活动二:提炼信息,改写诗歌教师做示范,比如第二自然段可以改编为:好一条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河谷雾气弥漫,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八年级下17壶口瀑布情景任务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17壶口瀑布情景任务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八下17《壶口瀑布》情景任务型教学设计【教学构思】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
在完成本课教学设计时考虑到作为陕北的学生,对于陕北地貌特征、风土人情等方面较为了解,同时,他们已经学过《黄河颂》《回延安》《安塞腰鼓》等具有陕北特色的几篇大作,如何在《壶口瀑布》这篇文章中获得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如何能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体会壶口瀑布这一自然景观的魅力,感受悠久的黄河精神,体会打不到、压不垮的坚强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这对执教者的文本解读能力和课堂活动设计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加之,学生期待已久的“五一"假期即将来临,旅游必定成为大多学生的首选。
因此,我决定本节课让学生在畅游壶口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设计了以壶口瀑布推荐官的身份来宣传“大美壶口”的学习方式。
通过阅读文章,抓关键词句、品析语言,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对壶口瀑布这一自然景观的宣传,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语句,理解作者定点换景、视角转换的角度表现游踪的特点。
2.通过抓关键词、句,点及面等方式,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及梁衡独具特色的散文语言,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3.通过体悟情思,领会黄河的性格,体会作者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伟大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语句,理解作者定点换景、视角转换的角度表现游踪的特点。
2.通过抓关键词、句,点及面等方式,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及梁衡独具特色的散文语言,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体悟情思,领会黄河的性格,体会作者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伟大精神的赞美。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走进壶口师(问):“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同学们有哪些打算?预设:回家放松休息、旅游吃美食......(过度旅游)师:那我今天提前给大家放假,并给你们推荐一个享誉国内外的旅游景点----壶口瀑布!(激发学生兴趣)(书写板书:壶口瀑布)师:但不是以游客学生的身份,我给大家一个新的身份---美景推荐官,通过你们的视觉所观宣传大美壶口!二、核心任务大美壶口招募令为了激发大家爱国情、感受这盛世中华的美好,壶口瀑布旅游景区要拍摄一期以“祖国壮丽河山之大美壶口”为主题的宣传片,景区官方通过抖音平台发布一则招募令,现需要招募一批“大美壶口"推荐官,希望通过推荐官的智慧创造展现壶口瀑布的自然魅力和人文价值。
《壶口瀑布》从壶口品见真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从壶口品见真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从壶口品见真情《壶口瀑布》是一篇游记。
作者梁衡运用灵动的笔触、精妙的语言带我们领略了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震撼人心。
作者分别在雨季和枯水季时期两次观赏壶口瀑布,并专选枯水季描写壶口瀑布全貌。
通过独特的视角记述游览见闻,临摹山水风光,抒发作者的情思。
教学目标1.仔细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体会课文的风格特点。
2.感受课文独特的专选写作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3.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仔细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体会课文的风格特点。
2.感受课文独特的专选写作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3.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课时2个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有人说过,“天下黄河一壶收。
"欲看黄河,必去壶口。
现在请大家跟随作家梁衡一同走近晋陕交界处的壶口瀑布。
二、课前回顾在上课之前先来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这篇文章属于什么题材吗?预设:游记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游记呢?预设:《小石潭记》柳宗元他是怎么展开描写的?预设:从小丘向西行百二十步…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预设:小潭、水声、潭中鱼…此情此景,柳宗元还发出怎么样的感慨?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所以我们用三个词来总结一下刚刚我们分析的内容,归纳一下游记的三个基本要点,分别是:所至、所见、所感。
非常好!我们知道作者梁衡曾在雨季和枯水季两次观察壶口瀑布。
现在请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阅读文章的第3-5段,找一找枯水季时作者的所至和所见吧!三、细读文本四、知识迁移活动一:【赏析句子】作者用大篇幅的文字对枯水季的壶口进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瀑布壮阔之美。
这么美的景色肯定少不了优美的语言。
现在请同学们锁定3-5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写景佳句。
要求:先读,再总结理由。
八年级下册 17《壶口瀑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认识作者是如何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作者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去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的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精神的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文章内容,感受黄河的魄力,体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养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赋予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认识作者是如何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
2.教学难点:体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赋予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
一、导入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九曲十八弯犹如奔腾的巨龙,穿梭在祖国广袤的江水之上,黄河上美丽的瀑布景观因河口收拢狭如壶口而得名“壶口瀑布”。
梁衡先生用他精妙的语言描绘地出神入化,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梁衡先生走进他的散文《壶口瀑布》。
二、分享分享角度:1.说说字词;2.聊聊感受;3.谈谈内容。
聚焦:(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
(2)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两次拍摄的角度不同。
请用“第一次看瀑布……,第二次看瀑布……”的句式说话。
(提示:请围绕游记的所至、所见、所感三方面来说。
)总结:原来第一次为第二次经历做了铺垫渲染。
由此可看出,梁衡先生在布局谋篇上的匠心独运。
三、质疑同学们的预习成果真丰厚,课前老师整理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1)作者笔下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独特之处?(2)作者由壶口瀑布生发出了怎样的情感?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壶口的瀑布,看看壶口瀑布有什么独特魅力,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细品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美,具有表现力,下面就让我们跟着梁衡先生的笔端来品味文章中精美的语言,感受壶口瀑布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延伸
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 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
请大家谈谈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经历能体现 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小米加步枪源自败日本鬼子。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当代青少年须牢记
课堂小结
•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
梁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
感悟文本,理解主题。
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 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齐读第六自然段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 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写作意图: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 是在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意境,一种哲理:一种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齐读文章第五段,体会文章内涵
• 2、作者为什么会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 感情联系起来的?
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的特点与人的各种感情 的特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利用两者的相通相 似:如海、河、瀑激越奔涌,与喜、怒、愁相 似;水流经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形态,人碰到 不同境遇也会有不同的情感相似。作者将思辨 融入到山水之中,通过描写黄河 ,赞美了中华 民族刚柔并济、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
• 明确:其声、其势、其景、其感
朗读课文,感受不同之处。
• 2、完成下列表格:
季节
声
势
景
感
雨季 旱季
季节 声
朗读课文,感受不同之处。
势
景
感
雨季 隐隐如雷
(铺 震耳欲聋 垫和 (刚) 渲染)
略写
“上面的水还是 一股劲地冲进
去,冲进 去……”
水浸沟岸 雾罩乱石
危险、气势磅礴、令 人胆战心惊
(惊心动魄 )
• 喜:“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 怒:“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
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 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 重,那种猛烈。” • 哀:“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 怨:“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 折返迂回的” • 愁:“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 潺成溪
以人 的情 感) 详写
哀哀打漩、 如丝如缕
(柔)
排黄浪霎时碎 成堆堆白雪。”
“凝重”“猛 烈”
碎成点,碎成 雾”。大水
“向两边涌去” 时,“平平的,
奋力抗争。”有坚忍 不拔的精神。
雄伟壮阔、刚柔相
大大的,如飞 毯抖落”。
济
体会句子内涵
• 1、“我突然陷入沉思”,黄河以她宽广博大的胸 怀包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 情”。找出“喜、怒、哀、怨、愁”,指代的具体 描写?
撼人心魄的壮美
旱季 隆隆冲去、 “其势如千军万 “龙槽”“深
(波澜壮阔)
(借 轰然而下 马,互相挤着、 不可测”;大 物喻 (刚) 撞着、推推搡 水“向龙槽隆 人赋 汩汩如泉、 搡、前呼后拥, 隆冲去”时
“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 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
予水 潺潺成溪 撞向石壁,排 “被跌得粉碎, 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
壶口瀑布形成示意图
朗读课文
朗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气势来) 1、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不同之处何在? 明确:“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
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 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2、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初次相识,壶口瀑布 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
• 信息提炼: • 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 • 晋陕两省边境 ;两次。 • 2、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
形成的原因。 • 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
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 便是“壶口”。 • 明确: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 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 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
欣赏壶口瀑布实拍视频
朗读课文,感受不同之处。
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 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 呢?
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让我们和 作者一起再访壶口。 (注意读出气势来)
朗读课文,感受不同之处。
• 1、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 些方面不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7 壶口瀑布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宜川县
黄河 壶口瀑布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教学目标:
• 1、积累并运用词语。 • 2、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
气势。
• 3、两次到壶口季节不同、感受不同,课文 是怎样描绘的壶口瀑布特点的。
• 4、品位文章写景寄情的方法和形象可感的 语言特点。
• 5、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无坚不摧、 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百折不回的民族精 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 民族的性格。黄河在壶口将其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 出来,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 自强不息的精神。
深刻体会,感悟哲理
• 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对 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
• 明确: 壶口瀑布那雄壮、浑厚、 博大的气势,给人一种鼓舞,一种 力量,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勇往 直前的民族精神的体现。让我们永 远保持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
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
“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
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 民族的性格。黄河在壶口将其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
出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 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 往直前。”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 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