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原理PPT
合集下载
色彩基本原理ppt课件
![色彩基本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a448c85f0e7cd185253691.png)
可编辑课件PPT
70
(5)蓝色
蓝色象征着深远、永恒、沉静、理智、诚实、寒冷、严谨。 蓝色就成为现代科学的象征色。它给人以冷静、沉思、智慧和征服自然的力量。 蓝与白不能引起食欲而只能表示寒冷,成为冷冻食品的标志色。 另外蓝色也代表忧郁与悲哀。 浅蓝色系明朗而富有青春朝气。 深蓝色系沉着、稳定,为中年人普遍喜爱的色彩。
色彩表达准确
时间:4课时
可编辑课件PPT
64
第三章
色彩心理
可编辑课件PPT
65
色彩的性格
可编辑课件PPT
66
(1)红色
太阳、火焰、热血等; 感觉温暖、兴奋、活泼、热情、积极、幸福等向上的倾向; 原始、暴力、危险的象征。 红色历来是我国传统的喜庆色彩。 红色明度低感觉是庄严、稳重、而又热情的色彩; 含白的高明度粉红色,则有柔美、甜蜜、梦幻、愉快、幸福、温雅的感觉,几 乎成为女性的专用色彩。
52
邻近色
在色相环上是与基色相接之色。从色相环上可以看出,邻近色之间在色相上差别很小,是最 微弱的色相对比。如以邻近色作配合就会感觉单调,必须借助明度、纯度对比的变化来弥补 色相感之不足。
以黄色为基色与左右相邻的两色为邻近色对比 借助明度、纯度对比的变化来弥补色相感之不足
可编辑课件PPT
53
可编辑课件PPT
可编辑课件PPT
74
色彩的冷暖
可编辑课件PPT
75
是比较这两幅图片,他们分别给你什么感觉?
哪一幅令你感到寒冷?
可编辑课件PPT
76
约翰斯伊藤(JohaunesItten)的十二色相环
暖色
冷色
可编辑课件PPT
77
暖色
可编辑课件PPT
《艺术原理》
![《艺术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23339c26c175f0e7dd13794.png)
实用文档
5.艺术价值与道德价值有什么关系?
(1)艺术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必受作为社会行为的规范的思想影 响,他表现为一种道德秩序的尊重或体现道德秩序的反叛。道德 价值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衡 量人们社会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体系。
(2)两者相互影响:道德影像艺术,艺术是时代的社会反映伦理 道德及社会重要成分。艺术作品的主观性决定作者在表现道德问 题要融入自己的主观,进步的道德渗透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影响 道德,对欣赏者教育;对社会道德影响;传播社会道德。
实用文档
4.艺术的价值评判有什么作?
(1)帮助人们更好的鉴赏艺术品,提高鉴赏能力和 鉴赏水平(未被注意到的审美问题等) (2)通过艺术的价值评判形成对艺术的反馈更好的 提升艺术的价值。 (3)艺术评判可以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 科学的繁荣发展。艺术学习要包括艺术理论、批评、 艺术史。分析通过新的作品、作家丰富艺术理论和 艺术史。艺术评判必须以艺术理论为依托继续发展 也延伸。
实用文档
Thanks!
实用文档
Ending
实用文档
1.艺术的价值评判与功用性关系如何?
(2)艺术的功用性: 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 它是感性的,需要用眼来揣摩,用心来体会。艺术一直伴随着人 类,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潜移默 化地引发思想感情,甚至人生态度的变化
实用文档
1.艺术的价值评判与功用性关系如何?
当代艺术品而言其在形态上是混杂的它的艺术价值观必然受到活跃于中国现当代社会的各种文化政治和经济势力及各种机制的影响和左右不可能走西方从康德开始的那种非功利独立自由艺术审美判断的道路
艺术原理
艺术的价值评判问题
5.艺术价值与道德价值有什么关系?
(1)艺术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必受作为社会行为的规范的思想影 响,他表现为一种道德秩序的尊重或体现道德秩序的反叛。道德 价值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衡 量人们社会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体系。
(2)两者相互影响:道德影像艺术,艺术是时代的社会反映伦理 道德及社会重要成分。艺术作品的主观性决定作者在表现道德问 题要融入自己的主观,进步的道德渗透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影响 道德,对欣赏者教育;对社会道德影响;传播社会道德。
实用文档
4.艺术的价值评判有什么作?
(1)帮助人们更好的鉴赏艺术品,提高鉴赏能力和 鉴赏水平(未被注意到的审美问题等) (2)通过艺术的价值评判形成对艺术的反馈更好的 提升艺术的价值。 (3)艺术评判可以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 科学的繁荣发展。艺术学习要包括艺术理论、批评、 艺术史。分析通过新的作品、作家丰富艺术理论和 艺术史。艺术评判必须以艺术理论为依托继续发展 也延伸。
实用文档
Thanks!
实用文档
Ending
实用文档
1.艺术的价值评判与功用性关系如何?
(2)艺术的功用性: 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 它是感性的,需要用眼来揣摩,用心来体会。艺术一直伴随着人 类,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潜移默 化地引发思想感情,甚至人生态度的变化
实用文档
1.艺术的价值评判与功用性关系如何?
当代艺术品而言其在形态上是混杂的它的艺术价值观必然受到活跃于中国现当代社会的各种文化政治和经济势力及各种机制的影响和左右不可能走西方从康德开始的那种非功利独立自由艺术审美判断的道路
艺术原理
艺术的价值评判问题
第一章 艺术设计的原理
![第一章 艺术设计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e7dbb8f6529647d2728527e.png)
推荐影片:《盗梦空间》
二、设计的本质
1. 什么是设计? 2. 视觉设计 3. 意象 4. 设计中的选择
设计中的选择
(1)选择的前提条件: 只有充分了解成功的设计作品所具 备的特点,能对生活中的物体、色彩和 图案进行选择。 (2)选择的三条标准: A. 它应该能表现组成它本身的材料 B. 它必须具有一个在美学上令人欣赏的 形式。 C. 它必须能满足它要满足的目的。
艺术设计概论
第一章 艺术设计的原理
第一节 设计的本质
知识点:
1. 什么是设计? 2. 艺术与设计间的关系 3. 艺术设计的含义 4. 艺术设计的本质 5. 审美的三元素 6. 视觉设计 7. 意象
8. 设计中选择的原则
9. 设计与生产的关系
一、设计——无处不在
二、设计的本质
设计的概念
设计就是通过创造与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 界。好的认识和发现,会让我们感到喜悦和骄傲。 a. 设计开始之前 要了解这个设计的要求及其应用。应该用哪种方法哪 种形式去做?有什么是可以参考的? b. 在设计进行中的时候 如何改善用户受众对此设计的感受?怎么样让设计更 加有价值?中心是什么,信息的轻重分别是什么? c. 快完成的时候 还有什么细节是需要注意的?那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出 彩,亮点在哪里?
(3)趋向闭合
(4)图片—背景
知觉对象被称为“图形”,我们所忽略的感觉信息则为“背景”
二、设计的本质
1. 什么是设计? 2. 视觉设计 3. 意象 4. 设计中的选择
意象的含义
(1)意象的含义 意象是未经设计师加工的原始材料。 它由记忆、想象、梦境、幻想等虚幻的成 分构成。和知觉一样,它也是极端个人的, 是特定时间和地点的产物。 (2)没有任何一种形象是凭空产生的
一1艺术原理回顾之模仿论PPT课件
![一1艺术原理回顾之模仿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8ce6cb7fd5360cba1adbed.png)
——崔护《题都城南庄》
美目盼兮,巧笑倩兮
——《诗经》
人面、美目到底美在哪里?凭各人 意会了。
艺术创造是物象转形象的关键,物象与媒介 间存在的张力是艺术作品的部分奥秘所在。
物象是艺术家据以创造意象的材料,物象借 了笔墨赋形,方才呈现在作品之中,成为意 象。
观赏艺术,除了看物象,还要看笔墨,更重 要的是看笔墨是如何呈现物象的?
历史的简要回顾
在成系统的艺术理论中,模仿说是最早出现 的;诞生于古希腊,完成于拍拉图(理想国) 和亚里士多德(诗学/2500年)。
在古希腊,模仿活动源于酒神祭的礼拜活动 主神秘仪式,包括音乐、舞蹈和戏剧,主要 是对人物动作的模仿和内心意象的传达,后 来扩大到对自然万物的模仿。
它首先表现于古希腊艺术的理想主义,
如果艺术家像照相所能做到的一样, 只画出一些浮面的线条,如果他一模一 样地记录出脸上的纹路,而并不和性格 联系起来,那么他丝毫不配受人赞美。 应该获得的肖似,是灵魂的肖似——只 有这种肖似是唯一重要的。
——罗丹
模仿与再现
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以前的欧洲传统绘 画,不遗余力地追求逼真,满足欺骗人 的眼睛的要求。
画得像有两种境界:一是形似,一是神似。 “神似”是对自然的超越。超越表面的照相 式的复制而达到事物之内在本质的抽取。
艺术在于“略去不必要的部分”,就在于 “懂得如何舍弃”。善于将事物的最引人注 目的特征抽取出来,让欣赏者得以更方便、 更集中、更纯粹、更深刻、更充分地体验。
中国传统绘画的价值观,“气韵生动” 是较“应物象形”更重要的价值标准。 真正好的艺术作品是“形神兼备”的。 西方造型艺术在追求“神似”之余,同 时往往在“形似”方面更多下功夫。
——德谟克里特
作为一个整体,诗艺的产生似乎有两个
第一章艺术美学原理
![第一章艺术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7ea48cd4d8d15abe234e8d.png)
图 1-2
三、情感体验 艺术美是创作主体投之以生命所创造的美, 因而洋溢着强烈而真挚 的情感体验。 可以说, 情感的真挚与真诚, 是艺术魅力的最重要的源泉。 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如果不动 感情、缺乏体验,就很难创造出 真正的艺术作品、获得真正的审 美享受。又如,我国青海玉树大 地震发生后,无数摄影艺术作品 很快见诸报纸、网络,透过那一 ,正是由于每一
一、要确立高尚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 审美理想是指人向往和追求的美的最高境界。审美趣味是指人从 一定审美需要出发,对各种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观情趣、态度、兴味 和追求。由于人所处的主客观环境的不同,使不同人的审美理想与审 美趣味在程度上有广狭、深浅之分,在性质上有健康与消极、高尚与 鄙下之分,由此,对于艺术美的判断往往会截然相反。所以,艺术家 要创作真正优秀的作品,就要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欣赏 者要判别美丑与是非,也是如此。我们一定要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审 美理想和健康、高尚的审美趣味,不断提升自身对高雅艺术的欣赏能 力,不要陷入庸俗艺术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和发挥艺术美 育的作用。
四、典型集中 毛泽东对艺术美与现实美作了比较,他精辟地指出: “虽然两者都 是美, 但是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 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艺术美既然是现实 美的加工形式,那么必然较之现实美更典型、更精美。如果把现实美比 做一块璞石,那么,艺术美就是经过雕琢的美玉。现实美虽然有生动、 丰富的优点,但这种自然形态的美是分散的、零碎的、粗糙的、原始的, 而且往往具有偶然性。艺术美则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加以选 择、提炼、加工、制作的结果,所以较之现实美更加集中、更加典型、 更具普遍性。
图
1-4
作为典型形象的“这个” ,不仅是“个别” ,而且还是“普遍” ,是 包含着丰富本质内容的“普遍” 。由此,无论西洋画还是中国画,无论 音乐还是舞蹈,都离不开典型化过程。音乐作为一种表情艺术,似乎比 较特殊,其实也不例外。总之,没有典型集中,任何作品都收不到“以 一当十”的艺术效果;任何真正美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都是艺 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艺术典型化的要求创作出来的具有典型意义 的作品。
三、情感体验 艺术美是创作主体投之以生命所创造的美, 因而洋溢着强烈而真挚 的情感体验。 可以说, 情感的真挚与真诚, 是艺术魅力的最重要的源泉。 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如果不动 感情、缺乏体验,就很难创造出 真正的艺术作品、获得真正的审 美享受。又如,我国青海玉树大 地震发生后,无数摄影艺术作品 很快见诸报纸、网络,透过那一 ,正是由于每一
一、要确立高尚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 审美理想是指人向往和追求的美的最高境界。审美趣味是指人从 一定审美需要出发,对各种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观情趣、态度、兴味 和追求。由于人所处的主客观环境的不同,使不同人的审美理想与审 美趣味在程度上有广狭、深浅之分,在性质上有健康与消极、高尚与 鄙下之分,由此,对于艺术美的判断往往会截然相反。所以,艺术家 要创作真正优秀的作品,就要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欣赏 者要判别美丑与是非,也是如此。我们一定要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审 美理想和健康、高尚的审美趣味,不断提升自身对高雅艺术的欣赏能 力,不要陷入庸俗艺术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和发挥艺术美 育的作用。
四、典型集中 毛泽东对艺术美与现实美作了比较,他精辟地指出: “虽然两者都 是美, 但是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 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艺术美既然是现实 美的加工形式,那么必然较之现实美更典型、更精美。如果把现实美比 做一块璞石,那么,艺术美就是经过雕琢的美玉。现实美虽然有生动、 丰富的优点,但这种自然形态的美是分散的、零碎的、粗糙的、原始的, 而且往往具有偶然性。艺术美则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加以选 择、提炼、加工、制作的结果,所以较之现实美更加集中、更加典型、 更具普遍性。
图
1-4
作为典型形象的“这个” ,不仅是“个别” ,而且还是“普遍” ,是 包含着丰富本质内容的“普遍” 。由此,无论西洋画还是中国画,无论 音乐还是舞蹈,都离不开典型化过程。音乐作为一种表情艺术,似乎比 较特殊,其实也不例外。总之,没有典型集中,任何作品都收不到“以 一当十”的艺术效果;任何真正美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都是艺 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艺术典型化的要求创作出来的具有典型意义 的作品。
第四章 园林艺术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 园林艺术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f444b33968011ca2009143.png)
在园林绿地的布局中,由于受功能、组 成部分、地形等各种复杂条件制约,往往 很难也没有必要做到绝对对称形式,在这 种情况下常采用不对称均衡的手法。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要综合衡量园林绿地 构成要素的虚实、色彩、质感、疏密、线 条、体形、数量等给人产生的体量感觉, 切忌单纯考虑平面的构图。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小至树丛、散置山石、自
强调种植重点
1)中轴对称的手法:
在园林布局中,确定某个方向作为轴线,在轴线 上安排主要景物,在主要景物两侧和对立面安排次要 景物陪衬主景。
2)主景升高的手 法:
为使主景更 加突出,而将主 景置于较高处, 犹如“鹤立鸡 群”。在园林中 主建筑或主景物 一般体量较大, 或者安排在地势 较高的位置就是 这种手法的运用。
对比与协调只存在于统一性质的差异之间,要在共同 的因素,如体量大小,空间的开敞与封闭,线条的曲直,色 调的冷暖、明暗,材料质感的粗糙与细腻等,而不同性质的 差异之间不存在协调对比,如体量大小与色调冷暖就不能比 较。对比的手法有形象的对比、体量、方向、空间、明暗、 虚实、色彩、质感的对比等。
(1)形象的对比 园林中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和空间常具有各种不同的形 状,在布局中只采用一种或类似的形状时易取得协调和统一的 效果即调和,相反则取得对比。园林布局中,形象的对比是多 方面的。以短衬长,长者更长,以低衬高,高者更高,这都是 形象对比的效果
一、线条美:线条是构成景物外观的基本因素,是造园家的 语言。用它可以表现起伏的地形线,曲折的道路线、婉转的 河岸线、美丽的桥拱线、丰富的林冠线,严整的广场线、挺 拔的峭壁线、丰富的屋面线。
直线表达的含义
➢ 长条横直线---水平线的广阔宁静 ➢ 竖直线-------给人以上升、挺拔之感 ➢ 短直线-------表示阻断与停顿 ➢ 虚线---------产生延续、跳动的感觉 ➢ 斜线---------使人联想到山坡、滑梯的动势和危机感。 直线类合成的图案和道路,表现出耿直、刚强、秩序、规
艺术学概论 ppt课件
![艺术学概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17f8a027d3240c8547ef22.png)
2020/12/17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一是意味着指示;
第二是建立计划、进行构想、规划;
第三是指画草图、制作效果图等。
2020/12/17
ppt课件
6
第一章 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2020/12/17
ppt课件
7
第一章 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 设计的概念: 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 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15
第一节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在西方,一般以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为最 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是19世纪开始的,而 且一般都归为两种类型。
2020/12/17
ppt课件
16
第一节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一种是以1837年成立的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其 中最重要的人物是琼斯和德雷瑟。作为一个功能注意者,琼斯的 著作《装饰的基本原理》里强调:任何适用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 的,而勉强的形式既不适合也不美。德雷瑟是琼斯的学生,他强 调研究过去的(包括伊斯兰的)古典的装饰形式,将几何方式引 入自然形式形态装饰的研究。
ppt课件
9
第一节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简述设计学的划分
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
艺术导论课件ppt
![艺术导论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50b4c04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b.png)
艺术的分类
总结词
艺术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媒介、风格、时期等。
详细描述
根据媒介,艺术可以分为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根据风格,艺术可以分为写实主义、浪 漫主义、抽象主义等;根据时期,艺术可以分为古代艺术、中世纪艺术、现代艺术等。了解艺术的分 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现代舞
20世纪初兴起,注重个 性表达和自由发挥,形 式多样,不拘泥于传统
芭蕾的规范。
民族舞
各民族、各地区具有特 色的舞蹈,反映当地文 化和风土人情,具有浓
郁的生活气息。
舞蹈的表现手法与技巧
身体语言
空间感
通过身体动作、姿态和面部 表情来传达情感和故事。
01
02
合理运用舞台空间,实现舞 蹈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爵士、嘻哈等多种风格。
民族音乐
各民族、各地区独特的音乐形式 。特点为使用本民族乐器、歌唱 方式,反映民族文化和历史。例 如中国的传统民乐、印度的古典
音乐等。
音乐的表现手法与技巧
旋律
通过音高和节奏的变化 ,形成动人的线条,表
达情感。
和声
多个音符同时发声,产 生和谐的效果,丰富音
乐层次。
节奏
通过不同速度和强弱的 节拍,营造紧张、放松
《向日葵》
梵高的代表作,以其强烈的色彩和生动的笔触表现了自然的 美。
《星空》
梵高的另一幅代表作,以其独特的构图和绚烂的色彩表现了 宇宙的浩渺。
03 雕塑艺术
雕塑的种类
具象雕塑
01
以写实手法表现人物、动物等具体形象,如《 大卫像》和《自由引导人民》。
抽象雕塑
02
不依赖具体形象,强调形式感和构成关系,如 贾科梅蒂的《行走的人》。
《艺术与视知觉》课件
![《艺术与视知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daf67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c.png)
详细描述
色彩可以分为冷色和暖色,冷色包括蓝色、绿色等,暖色包括红色、橙色等。不同的色彩可以引发不同的心理感 受和情感反应,如红色可以让人感到热情、兴奋,蓝色可以让人感到平静、冷静。色彩的运用可以影响整个作品 的情感和氛围。
明暗
总结词
明暗是影响物体在视觉中呈现的重要因素,它能够创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05
视知觉与艺术创作
视知觉在绘画中的应用
绘画中的视知觉
探讨如何运用视觉感知来创作出更具表 现力和吸引力的绘画作品。
色彩与调子
分析色彩和调子如何影响观众的视觉感 知,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这些元素来 表达情感和主题。
构图与空间
探讨如何通过构图和空间布局来引导观 众的视线,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这些 技巧来创造深度和层次感。
04
艺术与视知觉的案例分析
蒙克的《尖叫》
总结词
蒙克的《尖叫》通过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形状,引发观众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共鸣。
详细描述
蒙克的《尖叫》是表现主义艺术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夸张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表现出一种极度的痛 苦和恐惧。这幅画作运用视觉元素,如色彩、线条和形状,来引发观众的感官和情感反应,使观众感 受到艺术家所要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作品。
02
构图与画面布局
分析如何通过合理的构图和画 面布局来引导观众的视线,以 及如何在摄影中运用这些技巧
来创造深度和层次感。
03
色彩与调色
探讨色彩和调色如何影响观众 的视觉感知,以及如何在摄影 中运用这些元素来表达情感和
主题。
04
光影与质感
研究如何在摄影中运用光影和 质感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以 及如何通过这些技巧来吸引观
细节与表现力
研究如何通过细节的描绘来增强绘画的 表现力,以及如何在作品中运用视觉感 知的原理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色彩可以分为冷色和暖色,冷色包括蓝色、绿色等,暖色包括红色、橙色等。不同的色彩可以引发不同的心理感 受和情感反应,如红色可以让人感到热情、兴奋,蓝色可以让人感到平静、冷静。色彩的运用可以影响整个作品 的情感和氛围。
明暗
总结词
明暗是影响物体在视觉中呈现的重要因素,它能够创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05
视知觉与艺术创作
视知觉在绘画中的应用
绘画中的视知觉
探讨如何运用视觉感知来创作出更具表 现力和吸引力的绘画作品。
色彩与调子
分析色彩和调子如何影响观众的视觉感 知,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这些元素来 表达情感和主题。
构图与空间
探讨如何通过构图和空间布局来引导观 众的视线,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这些 技巧来创造深度和层次感。
04
艺术与视知觉的案例分析
蒙克的《尖叫》
总结词
蒙克的《尖叫》通过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形状,引发观众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共鸣。
详细描述
蒙克的《尖叫》是表现主义艺术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夸张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表现出一种极度的痛 苦和恐惧。这幅画作运用视觉元素,如色彩、线条和形状,来引发观众的感官和情感反应,使观众感 受到艺术家所要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作品。
02
构图与画面布局
分析如何通过合理的构图和画 面布局来引导观众的视线,以 及如何在摄影中运用这些技巧
来创造深度和层次感。
03
色彩与调色
探讨色彩和调色如何影响观众 的视觉感知,以及如何在摄影 中运用这些元素来表达情感和
主题。
04
光影与质感
研究如何在摄影中运用光影和 质感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以 及如何通过这些技巧来吸引观
细节与表现力
研究如何通过细节的描绘来增强绘画的 表现力,以及如何在作品中运用视觉感 知的原理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两者之间关系紧密,一种以客观事实和具体想象决定,功用性有 针对性一种感性化的认识,价值评判相对客观。价值评判和功用性相辅 相成,价值评判客观分析艺术,功用性是艺术是一种思想,一种社会意 识形态,反映物质关系的。功用性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艺术,作为特殊 的意识形态的艺术不同于作为“中间环节”的其他意识形态,即艺术可 以反映经济基础,也可以反映政治,道德,法律等,价值评判可以具体 反应艺术特点和内涵。
(1)艺术价值与价值评判: 艺术价值的评判在艺术价值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 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艺术批评 的对象包括一切艺术现象,诸如艺术作品、艺术运动、艺术 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批评本 身等。其中心是艺术作品价值。艺术批评既可以指一种活动, 也可以指这种活动的结果。
5.艺术价值与道德价值有什么关系?
(1)艺术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必受作为社会行为的规范的思想影 响,他表现为一种道德秩序的尊重或体现道德秩序的反叛。道德 价值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衡 量人们社会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体系。 (2)两者相互影响:道德影像艺术,艺术是时代的社会反映伦理 道德及社会重要成分。艺术作品的主观性决定作者在表现道德问 题要融入自己的主观,进步的道德渗透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影响 道德,对欣赏者教育;对社会道德影响;传播社会道德。 (3)艺术与道德的结合: 艺术与道德真善美的结合,在范围上艺术反应道德关系还有政治 关系、经济关系等更广泛的人们的生活。在方式上道德一概念原 则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艺术形象描绘刻画这种关系。
2.艺术的价值评判是否有一定规则?
(1)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是最高法则。 艺术的价值评判应在一种生灭的、美学的范围进行, 意识形态的普遍规律。有体现艺术的特殊意识形态。 一切艺术都有审美,应以美学审视、评价。一切艺术 都是一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历史观点判断有无大的 思想深度和历史观。
2.艺术的价值评判是否有一定规则?
4.艺术的价值评判有什么作用?
(1)帮助人们更好的鉴赏艺术品,提高鉴赏能力和 鉴赏水平(未被注意到的审美问题等) (2)通过艺术的价值评判形成对艺术的反馈更好的 提升艺术的价值。 (3)艺术评判可以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 科学的繁荣发展。艺术学习要包括艺术理论、批评、 艺术史。分析通过新的作品、作家丰富艺术理论和 艺术史。艺术评判必须以艺术理论为依托继续发展 也延伸。
Thanks!
Ending
艺术原理
艺术的价值评判问题
目录
1. 2. 3. 4. 5. 6. 艺术的价值评判与功用性关系如何? 艺术的价值评判是否有一定规则? 艺术作品的价值判断是否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艺术的价值评判有什么作用? 艺术价值与道德价值有什么关系? 作品创造与作品内容中的不道德因素会损害作品的艺术价值吗?
1.艺术的价值评判与功用性关何?
(2)艺术的功用性: 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 它是感性的,需要用眼来揣摩,用心来体会。艺术一直伴随着人 类,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潜移默 化地引发思想感情,甚至人生态度的变化
1.艺术的价值评判与功用性关系如何?
6.作品创造与作品内容中的不道德因素会损害作品的艺术价值吗?
当代艺术品而言,其在形态上是混杂的,它的艺术价值观 必然受到活跃于中国现当代社会的各种文化、政治和经济 势力及各种机制的影响和左右,不可能走西方从康德开始 的那种非功利、独立自由艺术审美判断的道路。 作品的艺术价值是艺术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产物的一种体现, 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受人们的行为思想的影响,一件作品反 映历史,对欣赏着有教育意义,影响人们的意识。作品的 创造与作品的内容中的不道德因素会影响到艺术价值。 艺术品作为一种具有功用性作用的载体,受到广大人们的 接受,不同的文化道德会影响作品的艺术价值。
3.艺术作品的价值判断是否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3)艺术价值的判断具有客观性,批判客观存在以客观事实 为根据。一定准则、尺度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存在 是进行价值判断的前提,客观作用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精 神生活的前提下提高精神素质 艺术价值的三个层次物、境、理。及价值物、价值关系、价 值规律这都是普遍存在的。
3.艺术作品的价值判断是否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1)艺术价值的判断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2)艺术品包含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物价值),经济价 值;且它们之间都相对具有独立性。主要是指一件艺术品所 代表的作者的艺术个性,风格。所反映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个性越典型,其艺术价值也就高。有的说艺术本身就是很难 去划定界限的,更何况是它的价值。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 (2)在美学的观点分析作家的作品是否符合艺术规律和遵 循美学法则,艺术的独创性和创新性都是较高的审美价 值。就历史的观点分析,历史的真实性反映了历史和历 史发展的必然性。所处历史时代,先进历史视野和历史 眼光都会影响艺术价值评判。 (3)在美学和历史的观点看艺术价值评判,两者相互作用, 缺一不可,都是价值评判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