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第二课时自主学习操作卡

合集下载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着我们组一起来体会 《 小石潭记》 中 优 美
的语 言 。 江 家 乐 :请 大 家看 到 这 篇 文 章 的 第

( 五分钟 后 . 小 组组 长批 阅 , 课 代 表 点评 )
欢 乐 呀 。好 像 在 向我 们 招 手 呐 。
唐若 萱 : 看到这潭水和水 中的鱼儿 。
段第一句话 , 请大家深情地朗读一遍 。
陈 莎 莉 :我 喜 欢 的句 子是 “ 依 然 不
动 ,傲 尔 远 逝 ,往 来 翕 忽 ,似 与游 者 相
寥无人 , 凄神寒骨 , 悄怆幽邃” 。
龙 阳 :这 篇 文 章 主 要 是 抓 住 小 石 潭
乐” 。请 问大 家 。 这 句 运 用 了什 么修 辞 手
法? ( 拟人 ) 你们很棒 ! 这 句话 生动 形 象 地 写 出 了人 鱼 同乐 ,情 味无 穷 的 乐 趣 , “ 椒 尔远逝 , 往来 翕忽” , 这里一动一静 , 突 出 了鱼 儿 活 泼 可 爱 的特 点 , 似与游者相乐 , 这 里 就 表达 了作 者 的 欢悦 之情 。
师 点 评 :谢 谢 同 学 们 让 我 身 临 其 境
般 地 游 览 了小 石 潭 , 作为导游 , 如 果 能 将
课 代 表 报 题 ,学 生分 单 双 号 上 黑 板 反馈 。
内容 : 单号题 目: 翻译 “ 水 尤清冽” 中
潭 。看 , 这潭底很是奇怪 , 底 部 竟 是 一 整
张敏 : 请全班 女同学们把“ 潭 中 鱼 可 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朗 读 一 遍 。我 喜 欢 这 一 句 ,这 句 运 用侧 面 描 写 写 出 了
水的清澈。
同学 们 ,上 节 课 我 们 已初 步 学 习 了

小石潭记 3卡学案

小石潭记   3卡学案

《小石潭记》(2课时)主备人:郭新霞耿丹 2015年3月7 日第一课时自主课●导学卡一、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背诵课文2.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及文学常识3.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4.学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感情二、自主学习资源1、课时练等参考资料。

2、自身文言知识积累。

三、学习任务【聚焦目标1】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________)⑵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________)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⑸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A、⑴……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_______________)B、⑴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⑵……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C、⑴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D、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⑵同游者:吴武陵……(游:_______________)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初中语文八年级《小石潭记》第二课时表格式导学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小石潭记》第二课时表格式导学案

星期: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记 栏 课题: 小石潭记班级:姓名: 共 2 课时小组 第 2 课时 总课时: 教师复备 栏或学生 笔记栏课型: 新授课学习目标:1、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凄苦孤寂的心境; 2、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 色; 3、培养热爱自然景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背诵全文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各位尊敬 的旅客朋 友们,早上 好,今天由 我带领您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参观一个 这节课的学习, 应着重体会文中抓住水 6、文中是如何将“景”与“情”结合 不 知 名 的 源溪身和岸势的特点细致真切的描写 起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 方法, 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 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本文在 小石潭。

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 大 家 请 看 这远离 感情应联系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品味 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

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 身边的这 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 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的写作特色。

周被竹围抱, 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 相同,触景伤情。

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 个小丘,虽 【追忆奠基】 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 活上不习惯。

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 然小,但却 1、 “ 记 ” 是 古 代 的 一 种 文 体 。

可 为了摆脱抑郁心情。

此刻过于清冷的环 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 是 景 色 宜 邃”的情感。

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 以 , 也可以 , 并 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 有 人。

四周郁 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 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 情, 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 郁葱葱,人 者 的 感 情 或 见 解 , 不满。

烟依然很 【合作探究】 即 , 。

《小石潭记》第二学时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模版)

《小石潭记》第二学时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模版)

《小石潭记》第二学时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模版)第一篇:《小石潭记》第二学时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模版)《小石潭记》第二学时教学设计方案授课日期:2012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圈注相关信息,分析本文是怎样情景交融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教学重点】圈注相关信息,分析本文情景交融写法,并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圈注相关信息,分析本文情景交融写法。

【教法】启发式【学法】自读圈注、合作探究【教具】幻灯片、实物投影【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本课文学常识、字词。

(板书课题、作者)2、请同学齐读本课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明确任务。

二、研读探究要求:圈注课文相关信息,从内容、写法、中心三个方面将课文读懂、读通。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讨论归纳:从小山丘向西边走一百二十步,隔着一片竹林听见水声,非常悦耳,好像佩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一样,心中高兴而好奇,想看看究意是怎样的一片水,于是砍倒竹子,辟开一条道,这样就发现了隔着竹林的小石潭。

(联句、齐诵)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讨论归纳: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部分,有的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四周树长得很茂密,高高低低,随风飘摇;潭水很清,有鱼儿游动。

(联句、齐诵)3.作者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各写出了怎样的特点?讨论归纳:潭水——清澈。

游鱼——欢快。

(联句、齐诵) 4.小石潭西南的溪流和溪岸有什么特点?讨论归纳:溪流——曲折蜿蜒。

溪岸——参差不齐。

(联句、齐诵)1 5.作者在小石潭上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讨论归纳:幽深冷寂的气氛。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境。

(联句、齐诵)6.参加这次小石潭郊游活动的都有哪几个人?讨论归纳: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

泾源一中初二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小石潭记课时:两课时日期:2015-9-17编制:八年级语文组学生姓名【自学案】预习课(晚自习40分钟)自读自悟《小石潭记》:1、体会、品味、推敲小石潭的景物特点。

2、理解作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3、品读文章体会本文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

【展示案】(课题:《小石潭记》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的特征的写法。

2、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3、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40分钟自主性反馈;20分钟时间互动(8分钟对子间批阅活动)+20分钟展示提升+5分钟评比①抽签:导生给出抽签【检测案】1、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怎样写水“清”这一特点的?你由此还能联想到哪些与它有关的古诗文名句?2、柳宗元借小石潭记得到景色表达了被贬后的心情,像这样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我文言名篇有许多。

请结合《小石潭记》的具体内容,以“荷花沟和平宁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桃花源和平宁静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写作“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二)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下26小石潭记

8下26小石潭记

26.《小石潭记》导学卡:一、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实词、虚词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3.联系背景,理解作者乐中含忧的感情第一课时一、预习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因其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称柳河东或柳河州。

写作背景公元805年,柳宗元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历时10年,他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极为压抑,常游览本州山水名胜,写下《永州八记》等不少诗文名篇,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二、自我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篁.()竹清冽.()坻.()岛屿.()嵁.()佁.()然俶.()尔翕.()忽悄怆..()幽邃.()2、解释下列短语⑴蒙络摇缀⑵参差披拂⑶斗折蛇行⑷凄神寒骨⑸影布石上⑹悄怆幽邃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用法⑴从小丘而.行有二十步⑵心乐.之⑶下.见小谭⑷近.岸⑸斗.折蛇.行⑹犬牙..差互⑺凄.神寒.骨⑻仙与游者乐.4、翻译下列句子⑴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冽⑵青树翠蔓,蒙缀摇缀,参差披拂⑶潭中鱼可有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⑷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⑸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三、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石潭的什么特点写的?作者对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四、背诵全文第二课时一、研读课文,体会情感1、文中描绘了哪些优美的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写出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2、第4段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总印象,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气氛?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心情?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二、品味语言你喜欢哪些词句,并说明理由。

三、拓展延伸找出文中你最神往的景物,或最能触你展开想象的景物,加以描绘。

训练卡:1、解诗句中加点词⑴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⑵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⑶寂寥..无人,……悄怆..幽邃.2、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清:以其境过清回清倒影B、环:如鸣佩环环堵萧然C、下:日光下澈下见小谭D、寒:凄神寒骨林寒涧肃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原创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原创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原创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小石潭记》第二篇,使学生了解小石潭的特点和美丽的景色。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小石潭的特点和美丽景色。

2.学会用适当的词语、句子来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小石潭的景色。

四、教学准备1.课文《小石潭记》第二篇的复印件。

2.讲台。

3.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们打招呼,介绍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呈现(2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小石潭记》第二篇。

2.教师解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小石潭的特点和景色。

3.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小石潭的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3. 听说训练(20分钟)1.教师分组,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对小石潭的印象和感悟。

2.学生们在小组内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鼓励他们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子表达出来。

3.部分学生代表可以在班级上进行分享。

4. 拓展活动(25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形容词和形容短语,让学生们填写在小石潭的答题卡上。

例如:清澈、碧绿、如画、奇特等。

2.学生们可以自由组合这些词语和短语,写出一篇短文,描述小石潭的美丽景色。

5. 总结与展示(5分钟)教师与学生们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们勇敢展示自己的作品。

六、课堂作业写一篇作文,以《小石潭记》为题材,描述自己想象中的小石潭景色。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和分享,激发了他们对小石潭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们进行语言输出的练习,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但是,本节课还可以加入一些互动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们的参与度。

4.16小石潭记第2课时教案(冀教版八年级下)1

4.16小石潭记第2课时教案(冀教版八年级下)1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的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身临其境。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课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初步理解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文学常识:2、解释:3、背诵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再次朗读课文2、阅读欣赏板块3、体会下列写景的优美文字,找出欣赏点,讲明为什么?欣赏板块一一——《小石潭记》赏析柳宗元善于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

例如写小石潭,不仅“下见小潭”,点出了“小”,而且说“潭中鱼可百许头”也暗示了潭的范围不大,否则,潭的范围怎能尽在眼底,又怎能一览无余?又例如写“水尤清冽”,是从侧面写潭中的鱼,“皆若空游无所依”又清晰地写出鱼儿的静态是“怡然不动”,动态中“傲尔远逝,往来翁忽”,而且“似与游者相乐”,又把鱼儿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柙态写得维妙维肖。

作者在写景之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

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

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

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

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引言】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模式来指导语文的课改,提升老师的教研能力,营造教研氛围,我校开展了百人百课的教研活动,希望能从老师们的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课改的理想效果。

我和本科组的戴老师用不同的方式执教《小石潭记》第二课时,以期探讨哪一种方法更适合学生。

我用三个主问题贯穿整堂课,让学生有的放矢,明确目标后再自主学习。

把课堂的着力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合作交流——学生展示交流——学生质疑老师点拨上,让学生一步步领悟文章文字之妙、情感之深。

【课堂实录】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师:平凡的小石潭因为柳宗元的到来而名传千古,那么到底它美在何处,柳宗元又是怎样展现它的美呢?今天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看到学案,齐读学习目标。

生(齐读):第一,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第二,能初步赏析文章写景的方法。

第三,体会作者孤清寂寞的情感。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上自主学习部分的题目,时间为10分钟。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第二题,你们不仅要回答写了什么景物及其特点,还要回答运用了什么方法。

(生自主阅读文章,完成学案上的题目。

)二、合作讨论,品析写景方法师:自主学习时间到了,相信有部分同学在刚才的学习活动中遇到了困难,下面我再给大家10分钟,请各文科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出最佳答案,并记录在学案上。

(学生围在一起讨论激烈,师适时到每个小组听取讨论并指导)师:好,讨论时间到此为止,很多小组都已经做好展示的准备了,下面我们来看第一题,请大家齐读题目。

生: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请试着用概括段意法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师:第六组举手最快,下面有请他们的代表巫珊瑜同学来给大家展示。

生:我们组根据题目中提示的概括段意得出的文章写作思路是第一段为发现小潭,第二段写看到潭中的景物,第三段写潭的源流,第四段写潭中凄清的气氛,第五段写同游的人。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作者:黄德清来源:《教师·上》2013年第07期学习目标: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教学流程:一、练习回顾课代表报题,学生分单双号上黑板反馈。

内容:单号题目:翻译“水尤清冽”中的“清”;“潭中鱼可百许头”中的“可”;“参差披拂”中的“差”;句子翻译“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双号题目:翻译“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和“清”;“为坻、为岩”中的“为”;句子翻译“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五分钟后,小组组长批阅,课代表点评)二、自主交流1.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2.分任务准备展示1、6组寻找本文的景物美;2、5组赏读本文的语言美;3、4组感悟本文的情感艺术美。

三、分组展示科代表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小石潭记》这篇课文,大概了解了本文的内容,今天,我们将随着三组寻找美的团队再次来到小石潭,去感受那儿的美,相信大家一定会大饱眼福的。

现在就有请第一组寻美队。

一区(1、6组):领略景物美刘佳,刘心怡:六一儿童节又到了,我们一、六组组成了六一旅游团。

现在就由我们的李导和江导带领我们一起去小石潭观光,Let’s go。

江未:我是导游江未,很高兴能担任六一儿童旅游团的导游,希望大家能和我们一起完成这次快乐之旅。

现在我们开往目的地:永州小石潭。

李星皑:经历千辛万苦,跋山涉水,我们终于到了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小石潭。

看,这潭底很是奇怪,底部竟是一整块石头,太妙了!刘博琛:还真是的,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我不禁想起了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记》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全石底已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易雨捷:快来看,快来看,这儿的潭水是多么的清,水中的游鱼是多么的欢乐呀。

好像在向我们招手呐。

唐若萱:看到这潭水和水中的鱼儿,我不禁想起了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记》中的“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文中描绘景象和这儿的实景简直一模一样。

24、八上第十六课小石潭记(第二课时)

24、八上第十六课小石潭记(第二课时)
1、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小石潭的_____真_____,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填空,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点。
十六小石潭记
主备人
赵曼
课型
新知探究课
课时
第二课时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
2学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3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提升鉴赏力。
重难点
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
2学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3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提升鉴赏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面是写_____,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自由朗读《小石潭记》,注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明白大意,做到心中有数。
二、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2、各用一个字概况作者所写到的景物的特点,并从一想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描写水的?
4、作者描写小石潭的源头,抓住溪身岸势什么特点来描写?
五、反思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计划表格(第二学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计划表格(第二学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计划表格(第
二学时)
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学习问题。

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八年级上册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
 2.学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学时间预设:5分钟
 ⒈重要文言词的解释(师指名背)
 ⒉重点语句的翻译(师指名背)
 ⒊重点问题的理解(师指名答)。

4.16小石潭记第2课时教案(冀教版八年级下)

4.16小石潭记第2课时教案(冀教版八年级下)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识记下列文言(常见)词语的意义或用法:寂寥幽邃居隶(实词)以可以为(虚词)理解下列语句中文言词的活用:心乐之斗折蛇行凄神寒骨2、感受小石潭独特的自然景物美和作者游乐的心情体验,体会作者写景状物的准确传神。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写景状物的准确传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坐小石潭上“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心理感受。

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预习要求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柳宗元的生平、主要作品。

2.诵读课文(不少于三遍),借助注释口译全文,发现标记疑难词句,并试行索解。

六、教学步骤一、揣摩品味1、根据上一课布置的“练习2”进行汇报交流。

2、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进行讲评,重点归整出以下内容:第一段:①听觉:未见水先闻声,喻以玉响,清脆悦耳。

②视觉:清;触觉:洌;精练传神。

③视觉:石奇,形杂,树木青翠,富于变化。

写石写树,都衬托水之“清”,全段写发现水潭之乐,句式整散结合,用语简洁自然,节奏张驰有致。

第二段:①“空”:如无水之境,突出“清”。

②光与影:亦见水清。

③静与动:游鱼忽静忽动,悠然自得,可爱之至;④“乐”:拟人。

全段以鱼写水,既写出鱼之可爱,也写出水之清澈,又写出人之欢愉。

第三段:写溪之曲折,比喻巧妙,生动形象,特征鲜明。

“斗”与“蛇”,一静一动,光线或明或暗,突出其曲折;“犬牙”比喻岸石,突出其参差错落。

第四段:写四面环境,突出“寒”、“清”的特点,寄寓作者心境之寂寞。

第五段:交待同游之人。

二、熟读背诵要求学生熟练而有表情地朗读,有可能再将全文抄写一遍。

当堂背诵课文。

三、比较拓展1.根据“练习8226;探究”一:讨论本文与《与朱元思书》、《水经注》中写水写鱼的异同。

理解:三文都以鱼写水之清,吴文、郦文都直接写水,柳文则作侧面描写,不着水字,却处处写水,以鱼、石、影的清晰可见反衬水的清澈见底。

柳文还移情于物,以鱼之乐表现人之乐。

2.有条件,还可以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写遭贬后的心态作比较,谈谈看法。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小石潭记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小石潭记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11 《小石潭记》(自主学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文章。

2.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阅读文章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助学资料】1.关于作者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2.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3.关于文体“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设计【新课学习】一、整体感知自学提示一:请大声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并在空行处写出本课你遇到的读音障碍。

篁()竹清冽()为坻()为屿()为嵁()佁()然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幽邃()自己还不会读的字————————自学提示二:结合课本注释和其他工具书,记忆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水尤清冽(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③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④以其境过清,小可久居( )( )⑤明灭可见( ) ⑥乃记之而去( )( )不会翻译的句子¬¬¬——————————————自学提示三:结合课本注释和其他工具书,通译全文,并注意重点句子的翻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科目主备教师协作教师
八语《小石潭记》第二课时
▲导学卡: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翻译
2. 准确流利地翻译全文
二、学习任务:翻译文章
任务一:翻译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及下列重点字词提示,先个人翻译,标出疑难,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提示:
西:向西
2、小组代表发言,其余同学听译、纠错。

3、小组争议问题,全班交流,教师从中指导。

任务二:翻译第二、三自然段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及下列重点字词提示,先个人翻译,标出疑难并写在,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提示:
斗:像北斗七星
蛇:像蛇
犬牙:像狗的牙齿
2、小组代表发言,其余同学听译、纠错。

3、小组争议问题,全班交流,教师从中指导。

任务三:翻译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及下列重点字词提示,先个人翻译,标出疑难,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提示:
凄:使……凄
寒:使……寒
居:留
2、小组代表发言,其余同学听译、纠错。

3、小组争议问题,全班交流,教师从中指导。

三、学习疑点
▲训练卡
一、基础题
小组内指名学生口头翻译课文(一人一段)。

二、提升题
学生自己理解翻译。

三、附加题
将全文书面翻译到作业本上
▲反思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