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8认识固体教案新版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固体》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固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材,第三章《物体的性质》的第一节“认识固体”。
详细内容包括:固体的概念、固体的特性、常见的固体以及固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固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固体的基本特性,认识常见的固体,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固体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固体的概念、特性和常见固体。
难点:固体特性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固体样品(如木块、石块、金属块等)、实验器材(如放大镜、天平、尺子等)。
学具:固体观察记录表、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固体物品,引发学生对固体的关注,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固体吗?”2. 新课导入:讲解固体的概念、特性和常见固体。
(1)固体的概念:固体是一种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2)固体的特性:固体不易压缩、不易变形、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常见固体:木头、石头、金属、塑料、陶瓷等。
3. 实践活动:观察、记录固体样品的特性。
(1)学生分组,每组发放固体样品和观察记录表。
(2)学生用放大镜、天平、尺子等工具观察、记录固体样品的特性。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固体概念和特性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固体2. 内容:(1)固体的概念: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2)固体的特性:不易压缩、不易变形、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常见固体:木头、石头、金属、塑料、陶瓷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你身边的固体物品,并描述它们的特性。
(2)为什么固体不易压缩?请举例说明。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固体的概念和特性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观察、记录固体特性时,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科学 学案 8.认识固体
认识固体【学习目标】1.认识到固体是物体存在的一种形式;2.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3.理解像纱巾、羽毛、食盐、面粉之类的轻薄、细小的物体也是固体;4.尝试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的体积;5.学会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体积。
【学习重点】认识、观察固体物质的共同特点,即有确定的形状、有体积、有质量。
【学习难点】学生尝试用具体、统一的标准比较物品体积的大小。
【学习准备】材料准备:拼搭积木;托盘,黑芝麻、白芝麻、直尺、两个塑料杯;小鸭、小熊玩偶。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一)思考引学。
环顾客厅,说说看客厅里的物品哪些是固体,哪些不是固体?(二)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固体有确定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固体在_______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_______或_______,但构成物体的_______没有改变。
二、问题探究(一)固体的共同特征1.试着用自己的话阐述一下固体的定义和固体的共同特征。
2.尝试解释一下为什么柔软的纱巾和细细的面粉也是固体?(二)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阅读教材,试着回答教材P25提出的三个问题,并说明理由。
三、拓展延伸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最后会变成什么?它们还是固体吗?【学习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固体物质的共同特点即有确定的形状、有体积、有质量,了解了比较固体体积大小的方法。
【精炼反馈】一、填空1.研究固体的性质,可以从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固体,关键看它是否具有一定的______和______。
3.像石块、玻璃、橡皮这样都具有______,这些物质都是______。
二、选择1.螺丝帽()A.是固体B.不是固体2.下列不是固体的()A.钢笔B.格尺C.饮料3.下列是固体的()A.冰块B.水C.矿泉水4.生鸡蛋外壳()A.是固体B.不是固体三、判断1.沙漏中的沙子也能流动,所以沙漏中的沙子不是固体。
2024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固体》精彩教案
2024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固体》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材,第三章《物体的性质》第一节《认识固体》。
内容主要包括:固体概念、固体的特征、常见固体的识别和分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固体的概念,掌握固体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的固体。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固体物质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固体概念、固体的特征、常见固体的识别和分类。
难点:固体特征的深入理解,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固体样品(如石头、木头、金属等)、实验器材(如天平、尺子等)。
学具:固体观察记录表、固体分类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固体物品,引发学生对固体物质的关注,提出问题:“什么是固体?固体有什么特征?”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固体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是一种物质状态。
(2)分析固体特征,如形状、体积、质量等。
(3)讲解常见固体的识别和分类。
4.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固体特征。
(2)进行固体分类游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固体2. 板书内容:(1)固体概念(2)固体特征(3)固体分类(4)常见固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种固体,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将下列固体进行分类:石头、木头、金属、水、空气。
答案:(1)略(2)固体:石头、木头、金属;液体:水;气体:空气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固体的概念和特征有了初步了解,但仍需加强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1)收集更多固体样品,进行观察和分类。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固体》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固体》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8课《认识固体》,主要介绍了固体的特点和分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到固体是一种物质状态,了解固体的特点和分类,并能够举例说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了解固体的特点,如形状、硬度、不易流动等;b. 能够简单分类固体,如按形状分类;c. 能够举例说明不同形状的固体。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固体的认识和兴趣;b. 培养学生观察、分类的能力;c.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固体的特点和分类,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固体的特点和分类,并能够举例说明。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各种固体物质,但对固体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认知阶段,对固体的特点和分类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
因此,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固体的特点和分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老师可以使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形状的固体物体,如长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东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
2. 学习固体的特点- 老师通过讲解和互动问答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固体的特点,如形状固定、硬度大、不易流动等。
- 老师可以使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加深学生对固体特点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触摸不同的固体物体,感受它们的硬度和形状。
3. 学习固体的分类- 老师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固体物体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按照形状进行分类。
例如,长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 学生观察并进行分类,老师可以提供引导和帮助,让学生积极参与分类过程。
4. 练习与巩固- 老师给学生出示一些固体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类。
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分类标准,例如形状、颜色等。
- 学生互相讨论并解释自己的分类方法,加深对固体分类的理解。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8《认识固体》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8《认识固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固体》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掌握固体的特征,以及固体的不同类型。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是对于固体的特征和类型的了解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固体的特征,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固体。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固体的特征,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固体。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固体的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固体的特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固体的形状和质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我会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固体的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固体。
3.实验环节:我会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深入了解固体的特征。
4.讨论环节: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加深对固体的理解。
5.总结环节:我会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明确固体的特征和不同类型的固体。
6.巩固环节: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固体的特征和不同类型的固体。
我会用简洁的语言和清晰的图表,将固体的特征和不同类型的固体展示给学生。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固体》优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认识固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中的第一课《认识固体》,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固体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采用的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具体事物,不是单纯地认识固体,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对一些柔软的或细颗粒状的固体的辨认,充分感知固体,了解固体的性质,并想办法比较不同固体的体积大小。
通过联系生活中固体形状或大小的变化、自然界岩石的变化,认识到其状态没有改变,还是固体。
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三部分:第一,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并了解其性质。
这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一,辨认教室里的物品哪些是固体,哪些不是固体;活动二,判断一些柔软的或细颗粒状的物体是否属于固体。
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固体,了解固体的一些性质,如有确定的形状、体积、质量等。
第二,想办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这一部分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比较哪一组积木的体积大;活动二,比较哪一堆粉末的体积大;活动三,比较哪一个玩偶的体积大。
针对不同的固体,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
第三,判断固体形状、大小变化后,性质是否会改变。
这一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一,判断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是否属于固体;活动二,思考自然界的岩石变成细沙后是否还是固体。
通过这两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无论如何变化,固体的特性保持不变。
二、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辨认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固体,如:桌子、水杯等并了解其性质。
但对于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中应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动手做”的机会,三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实验,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放手进一步研究固体的性质。
三、教学目标1.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性质。
《认识固体》(教案)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固体与液体·第8课时认识固体·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会接触很多不同类型的物体,它们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之分,学生虽然对它们很熟悉,但并未形成科学的认知,对其性质没有进行过针对性地研究。
本单元建立在此基础上,主要通过丰富的研究活动,带学生了解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本课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为研究对象,分三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并了解其性质;第二部分是想办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第三部分是判断固体的形状、大小改变后,固体的性质会不会改变。
本课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固体的形状、质量、体积等性质。
二、教学目标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性质。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用语言描述更多有趣的发现。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概念引入新课聚焦】1.观看视频:我们身边的固体。
2.师:说说教室里哪些是固体,哪些不是固体?(学生自由回答)3.师(展示图片):它们也是固体吗?(学生自由回答)师:它们都是固体。
4.师: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通过视频引入和问答互动的形式展开,引入“固体”的科学概念,规范学生的认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有利于新课的开展。
第二板块【学海扬帆新知探索】1.师:哪一组积木的体积最大?(学生自由回答)2.师:你是怎么比较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动画展示答案3.师:用玻璃杯和尺子比较哪一堆粉末的体积最大。
学生活动中。
4.你们是怎样比较的?(学生自由回答)①将粉末分别倒入玻璃杯中;②轻轻震荡,使粉末铺平;③尺子测量粉末高度;④高度高的粉末体积大。
5.师:用烧杯、量杯、食盐、记号笔等材料比较哪一个玩偶的体积大。
6.师:你们是怎样比较的?(学生自由回答)①用量杯量取等量、充足的食盐;②分别把玩偶完全埋入盐中;③标记此时食盐的高度;④食盐高度高的玩偶体积大。
三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第8课认识固体(教学设计)
D. 描述一下固体的应用:建筑材料________,家具________,电子产品________。
3Hale Waihona Puke 判断题:A. 固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B. 木块质地比金属片柔软。( )
C. 塑料球没有导电性。( )
5. 持续关注: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持续关注,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6. 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我会认真反思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优点,克服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答案:
1. A. 木块;B. 金属片;C. 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较小,硬度,密度等;D. 建筑材料(如砖块、混凝土)、家具(如木桌、金属椅子)、电子产品(如手机壳、电脑主板);E. 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较小,硬度,密度等。
2. A. 固体;B. 硬度,形状,体积;C. 木块:质地柔软,容易切割;金属片:质地坚硬,具有导电性;塑料球:质地轻盈,具有弹性;D. 建筑材料:砖块、混凝土,家具:木桌、金属椅子,电子产品:手机壳、电脑主板;
7. 小组合作与交流: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意见,倾听他人观点。同时,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8. 科学探究方法: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运用了观察、比较、分类等科学探究方法。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固体的特性,而且也是我们学习其他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2024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固体》教案
2024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固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材,第三章《物体的形态》,第一课时《认识固体》。
详细内容包括:固体概念、固体的特点、固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如何观察和描述固体;了解固体与液体、气体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固体的基本概念,了解固体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和分类固体物品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固体概念、特点、观察和描述方法。
难点:固体与液体、气体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固体物品(如石头、木头、橡皮泥等)、实验器材(如放大镜、天平、尺子等)。
学具:固体观察记录表、画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固体物品,引发学生对固体现象的兴趣。
2. 讲解固体概念、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固体物品。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描述、比较不同固体物品,填写观察记录表。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根据固体特点进行分类,展示固体与液体、气体的区别。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固体分类练习。
7. 课后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固体2. 主要内容:固体概念固体特点固体观察与描述方法固体与液体、气体的区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种你生活中见过的固体,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请简述固体与液体、气体的区别。
2. 答案:(1)例:铅笔、橡皮、书本。
特点: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压缩。
(2)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压缩;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易压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固体的概念、特点掌握程度,观察、描述方法是否熟练。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固体物品,进行观察、描述、分类,提高学生对固体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4. 课后作业的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3.8 认识固体(教案)
比较固体的大小的方法:我们通过肉眼观察看看每一对积木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来确定体积的大小。
2.哪一堆粉末的体积大?
方法:把粉末分别导入烧杯中,看看粉末在烧杯中刻度,然后根据刻度的大小,确定粉末体积的大小。
3.哪一个玩偶的体积大?
方法:把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记下此时的刻度,然会将玩偶分别放入烧杯,测量每一才排出的水量,然后确定玩偶的体积的大小。
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5.拓展延伸:我们将黄豆和绿豆混合,想一想它们混合前后的质量有何变化?
混合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改变。固体既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
学生分小组活动。
思考、实验、讨论、总结
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小组活动,交流观察的发现和结果。
课堂练习
板书课题:认识固体
思考,回答。
通过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1.什么固体?
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的物体,如石头、橡皮、玻璃、塑料等。
出示:课文中的图片
2.教室里的物品哪些是固体?哪些不是固体?
固体:桌子、铁架台、烧杯、黑板、试管、凳子、黑板檫……
不是固体的:烧杯和试管里的溶液
3.下列物品是固体吗?说一说理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实物两个瓶子
这两个瓶子一个装有水,一个装有玻璃球,现在我们打开瓶子,把手伸进去摸一摸又怎样的感觉?
学生1:水是湿湿的,抓不起来;而另一个瓶子是球形的,硬硬的能抓起来。
关于水,我们很熟悉,像水这一类物体,我们称之为液体,像玻璃球这一类物体,我们称之固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认识固体》,感受固体有哪些性质?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8.认识固体教案
8.认识固体【教学目标】1.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观察体验,知道固体的共同特征: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3.归纳分析总结,知道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教学重点】分析固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固体有确定的体积粉笔末、沙子是固体吗?【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木板玻璃各2块、大小乒乓球6大9小。
等大的密封袋2个、可乐一瓶、锥形瓶心形瓶各1个,沙子1袋,玩具鸭子和小牛各1个,烧杯2个,干面条一袋。
学生分组材料:量杯2个、橡皮2块、粉笔、干面条、蜡烛、羊角锤。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提问:你在下图的物质中发现液体了吗?学生发言。
液体自己有没有它自己的形状?2.老师演示倒水,当倒进锥形瓶子里液体是什么形状?锥形。
当倒进心形瓶子里液体是什么形状?心形。
液体呈现的是容器的形状,液体自己有没有它自己的形状啊?生回答没有。
我们2年级时学习过水的性质,一般把与水的性质相近的叫液体。
其实我们把所有常见的3.物质分成3类,气体、液体和固体。
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固体板书:认识固体。
二、分析并证明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一)分析归纳总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1.找一找图片中的固体,说以说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2.出示木板,这块木板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这块玻璃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这个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球形这些固体都有它自己的形状吗?都有板书:固体都有确定的形状(二)分析并分组实验体验固体有确定的体积比一比大小1.图片中一堆西瓜中,哪个西瓜最小?为什么说它最小?学生回答可以用手比划一下大小2.这6个地球仪从左往右越来越小?老师说的对吗?不对是越来越大这3个水杯最大的在哪一边?左边老师手里的木板左边的,右边的哪一个大?左边的同学们回答的都对,你依据什么判断出的大小呢。
对比出来的3.我有两个同样大小的自封袋子,我往里面装乒乓球,左边的装了9个,右边的装了6个,这是为什么呢?左边的球小,右边的球大所以装的少。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8《认识固体》苏教版
第8课《认识固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一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 的中年段要求,通过辨认生活中的常见固体认识到固体的性质。
本课教材由三个活动构成:一、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二、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的体积;三、辨认形状大小变化后的固体。
三个活动环环相扣,不仅让学生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还要通过不同的测量方法比较固体的体积,最终辨认形状大小变化后的固体,知道无论如何变化固体的特性不变。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对固体的认识已经有初步形成,能够辨别出典型的固体。
但对于判断沙子、羽毛等非典型的物体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在于学生对固体特征的认识不足,没有关注物体的形状问题,对质量、体积也不了解。
学生的观察、实验等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核心概念去亲身体验,从而学生的观察、表达、思维等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教学目标】1.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性质。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3.知道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
【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性质。
2.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及分析认识到: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
【教学准备】课件、面纱巾、面粉、羽毛、食盐、积木、杯子、直尺、粉末、大小不同的玩具、小刀、铁锤、粉笔、纸、剪刀、蜡烛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物品?这些物品中哪些是固体?哪些不是固体?你能分一分吗?请把你的分类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第6页表1中。
(1)小组合作将教室内物品分类。
(2)全班交流分类结果,说出理由。
2.师:你们很会思考,很快找出了教室里的固体,这些固体都具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固体》。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固体》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固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材,第三章《物体的性质》第一节《认识固体》。
详细内容包括:固体的定义、固体的特征、常见固体的识别以及固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固体的概念,掌握固体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常见的固体物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研究固体物体的性质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固体物体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固体特征的理解和常见固体的识别。
教学重点:固体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固体样品(如石头、木头、糖、盐等)、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学生准备:固体观察记录表、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固体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固体。
2. 新课内容:(3)常见固体的识别:教师展示固体样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法,识别不同的固体物质。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固体样品,进一步了解固体的微观结构。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固体特征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认识固体2. 内容:(1)固体的定义(2)固体的特征(3)常见固体的识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固体物体,并描述其特征。
2. 答案示例:石头、木头、书本等都是生活中的固体物体。
它们具有不易压缩、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等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固体的定义和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常见的固体物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固体知识的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固体物体,了解其性质和用途。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固体与液体、气体的区别,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8《认识固体》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8《认识固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固体》是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触摸等方法,认识常见固体物质的特征,了解固体的基本性质。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物材料,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固体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学生在认知上对固体的概念和性质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表达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常见固体物质,了解固体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触摸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常见固体物质,了解固体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固体的特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合作学习。
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中的固体物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比较和触摸等实践活动,总结固体的特征。
3.交流分享:学生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固体的基本性质。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固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固体的特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固体的特征。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固体物质的名字。
2.固体的基本性质:不易变形、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3.固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参与程度、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优秀课例第三单元《8.认识固体》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例
8.认识固体
师: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些现象,比如:播放视频---粉笔被磨碎、纸被剪碎、蜡块被切碎,粉笔末、纸屑、蜡末还是不是固体了呢?
生:是,因为它们有固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也是固体。
生:不是,因为......
师:我们看一组图片:岩石小石头沙子,最后的沙子还是不是固体呢?
生:是,因为它们有固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也是固体。
师:小结:知道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生:回答。
(师生合作,参考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思维导图)
2、判断:纱巾、面粉不是固体。
()
3、把积木的数量填写在括号中。
积木数:()()()4、哪一堆芝麻的体积大?
5、哪一个玩偶的体积大?
名称黑芝麻白芝麻
高度/毫米
名称小鸭小熊
高度/毫米
总结反思。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8.《认识固体》第1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8.《认识固体》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8.》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固体的基本特征,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固体的形状、硬度等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还包括了固体的分类和各种常见固体的图片,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物体有一定的认知,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物体的特点。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可能对一些固体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对固体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固体的基本特征。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固体的分类以及各种常见固体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固体的形状、硬度等特点。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观察和分析固体的性质。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固体的分类和特点。
4.讲授法:教师对固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固体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学具:学生实验手册、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固体物品,如木块、石头、金属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都是固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固体的基本特征。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固体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如形状、硬度等,同时展示各种固体图片,让学生对固体有更直观的认识。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固体的形状、硬度等特点。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实验器材,观察现象,并记录在实验手册上。
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大家一起讨论和总结固体的特点。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8、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8、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8、认识固体
执教者日期
教学目标1.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基本性质,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知道不同的固体,有不同的测量方法。
3.辨认固体的形状、大小变化后的情况,知道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
教学重点认识固体的性质,知道固体的形状或大小,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改变,但固体的特性不变。
教学难点认识到固体的性质,不会因为外力的作用而发生改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面粉、盐、沙子、玩偶、玉米粉、积木、粉笔、蜡烛、纸张等各种各样的固体,水、牛奶、食用油等液体。
预习要求观察我们周围的物体,看看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初步认识固体和液体。
教学过程旁注课前准备:
教师在每小组实验桌上摆放好实验器材,在教室的窗台等部位摆放矿泉水、
食用油、牛奶等液体。
一、导入新课
出示单元小诗:
固体大小有形状,或圆或方有质量。
外力作用会变样,质量不变莫慌张。
液体可就不一样,日常都要容器装。
摇一摇,晃一晃,想变啥样就啥样。
学生读一读这首小诗,初步了解小诗的内容。
全班交流:
这首小诗写了哪些东西?(固体和液体)。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认识固体》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固体教材分析《认识固体》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第1课的内容。
《固体和液体》单元的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标“物质科学”领域的重要概念“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1.3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1.5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来建构的。
本课在学生一年级认识了石头、沙子、黏土以及水的特征的基础上,首先,引导学生交流,找出教室里的固体和非固体,通过辨认柔软、轻薄、细小的颗粒状物体是否属于固体,引发思考,再观察显微镜下的食盐晶体,认识固体的性质:有确定的形状、体积、质量。
接着,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想办法比较不同特点的固体(规则的积木、颗粒小的粉末、不规则的玩偶)体积大小;最后,思考人为改变固体形状、大小后,判断固体性质是否改变,并通过观察明白:岩石在外力作用下改变形状后,构成岩石的物质不变。
教材安排了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供学生探究,第一,辨认生活中常见固体并了解其性质;第二,想办法比较固体体积大小;第三,判断固体形状、大小变化后,性质是否会改变。
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研究典型具象物质“石头”“水”“空气”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的物质概念和物质意识,但他们判断固体时,往往把自己熟悉的,具体的某一固体作为标准。
所以,在判断如沙、羽毛、烟等非典型特征的物体属于什么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固体的特征认识不足。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到固体是物体存在的一种形式。
2.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3.理解像纱巾、羽毛、食盐、面粉之类的轻薄、细小的物体也是固体。
4. 尝试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的体积。
科学探究:1.观察、认识身边的固体物质。
2.探究像纱巾、羽毛、食盐、面粉之类的轻薄、细小的物体是否是固体。
3.探究比较两个体积接近的物体的方法。
科学态度:1.培养学生乐于尝试用多种方法来完成科学探究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8认识固体教案新
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固体是物体存在的一种形式。
2.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3.理解像纱巾、羽毛、食盐、面粉之类的轻薄、细小的物体也是固体。
4.学会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体积。
5.观察、认识身边的固体物质。
6.探究像纱巾、羽毛、食盐、面粉之类的轻薄、细小的物体是否是固体。
7.探究比较两个体积接近的物体的方法。
8.培养学生乐于尝试用多种方法来完成科学探究的意识。
9.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事物。
10.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愿意合作,愿意分享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观察固体物质的共同特点,即有确定的形状、有体积、有质量。
【教学难点】
学生尝试用具体、统一的标准比较物品体积的大小。
◆课前准备
教师材料:木板玻璃各2块、大小乒乓球6大9小、等大的密封袋2个、可乐一瓶、锥形瓶心形瓶各1个、沙子1袋、玩具鸭子和小牛各1个、烧杯2个、干面条一袋。
学生分组材料:量杯2个、橡皮2块、粉笔、干面条、蜡烛、羊角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在下图的物质中发现液体了吗?学生发言。
液体自己有没有它自己的形状?
2.老师演示倒水,当倒进锥形瓶子里液体是什么形状?(锥形)
当倒进心形瓶子里液体是什么形状?(心形)
液体呈现的是容器的形状,液体自己有没有它自己的形状啊?(学生回答没有)
3.讲述:我们2年级时学习过水的性质,一般把与水的性质相近的叫液体。
其实我们把所有常见的物质分成3类,气体、液体和固体,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固体。
板书:认识固体。
二、分析并证明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一)分析归纳总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
1.找一找图片中的固体,说以说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
2.出示木板,这块木板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
这块玻璃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这个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球形)
这些固体都有它自己的形状吗?(都有)
板书:固体都有确定的形状
(二)分析并分组实验体验固体有确定的体积
比一比大小
1.图片中一堆西瓜中,哪个西瓜最小?为什么说它最小?学生回答可以用手比划一下大小。
2.这6个地球仪从左往右越来越小?老师说的对吗?(不对,是越来越大)
这3个水杯最大的在哪一边?(左边)
老师手里的木板左边的,右边的哪一个大?(左边的)
同学们回答的都对,你依据什么判断出的大小呢。
(对比出来的)
3.我有两个同样大小的自封袋子,我往里面装乒乓球,左边的装了9个,右边的装了6个,这是为什么呢?(左边的球小,右边的球大所以装的少)
自封袋的袋子空间是一样大的,都装的满满的球,大的为什么就装的少呢,不能在多装一个球吗?(不能装了,没有空间了)
没有空间了,空间被哪个物体占用了嘛?被乒乓球占了小的乒乓球与大的乒乓球哪个占的空间大?(大的我们把物体所占的空间叫体积)
4.我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请问乌鸦放进去石头子后为什么就能喝到水了?水面上升了水边为什么会上升?瓶中水的空间被什么挤占了?(被石子挤占了)
石子准确的挤占了多少空间呢?怎么知道呢?(水升多少石子就挤占多少空间)
我们模拟一下石子挤占水的空间导致水面上升的例子。
老师这里有两块橡皮,那块橡皮挤占的空间大呢?每组领材料盒子,盒子里有等量的水2量杯,两块橡皮。
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哪个橡皮占的空间大,我们就说哪块橡皮的体积大?请问那块橡皮的体积大?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
(三)分析并情境迁移得出固体有确定的质量
1.图片中一袋米和一袋砖头哪个重?(砖头重)
2.我们经常买东西都要称一下,为什么要称一下,不称不行吗?(学生们回答)
3.称的是物品的质量,那我们的固体有没有质量呢?比如这个玩具车?我们用电子称称一下。
4.它是一起说它是多少千克?(学生回答)
5.这把干面条拿在手上挺重的,它的质量是多少呢?用电子称称一下。
多少?(学生回答固体有的轻有的重,但是都有一定的质量)老师板书
三、它们是固体吗?
1.出示羽毛扇,问:这把羽毛扇中的羽毛是固体吗?说说你的判断依据?(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2.用排除法:问:羽毛扇是气体吗?是液体吗?(学生回答不是)那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3.分析法:问这把羽毛扇子中的羽毛,今天用,明天用,用了好几天,请问它的形状改变了吗?(学生回答没有改变)
羽毛扇放在桌上占空间吗?(学生回答占)
一只手不拿扇子,一只手拿着扇子,对比一下哪个手感觉沉?(学生回答,拿扇子的手沉)
4.经过分析我们知道了羽毛扇子中的羽毛有一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满足固体的特性,它是固体吗?(学生回答是固体)
5.出示红领巾实物,问这个红领巾是固体吗?怎么判断它是固体的?(学生回答)
四、探究它们还是固体吗?在外力作用后的固体形状和大小都可以改变
1.分组实验:分组领取实验材料:面条、粉笔、蜡烛,锤子。
2.实验目的:前后对比判断:捏碎的面条、刮下的粉笔末、锤烂的蜡烛。
它们的形状和大小有没有改变?它还是固体吗?
3.学生汇报回答老师补充提问:
拿起一块面条,请问这块面条与原来比形状和大小改变了吗?还是固体吗?(学生回答改变了,是固体)
拿起一块蜡烛它的形状和大小改变了吗?(学生回答改变了,是固体)
粉笔末变的很细很小,它的形状和大小改变了吗?(学生回答大小改变了,不知道是不是固体因为它很细小看不出来)
4.一粒沙子是固体吗?
出示马路上的石块图片:大家看这幅图,请问这马路上的石头经过车辆和行人来回碾压很多年会不会有变化?会变的怎么样?(学生回答,会变,石子变的越来越小有些石子变成更小的石子,有些石子变成更更小的石子,小到像一粒小沙子。
)
出示沙子放大图片:这一粒小沙子,有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呢?(学生回答有)这粒小沙子是固体吗?(学生回答是固体)
5.玉米粉是固体吗?
出示图片:玉米、玉米渣、玉米粉。
请问玉米粉是怎么来的?大家想一想刚才的粉笔末是怎么来的?(学生回答玉米粉是由玉米磨出来的)
玉米粉是由玉米渣继续磨小磨出来的,玉米粉很细小需要借助工具观察,我们来分析一下玉米渣是不是固体呢。
放大玉米渣图片,我们看到这一粒玉米渣是不是固体呢?(学生回答是)
那玉米渣继续磨它的大小会怎么样?(学生回答越来越小)
还是固体吗?(学生回答是)
固体当越来越小,小到像玉米粉那么细时它还是是固体吗?(学生回答是固体)
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可不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学生回答可以)
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有没有改变?(没有改变)
五、总结收获
1.这节课我们认识到固体都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2.其实固体还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究,让我们课外继续研究吧!
◆板书设计
8.认识固体
固体都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