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层渗流力学》教案(王怒涛)
渗流力学 教学大纲
![渗流力学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d291912f01dc281e43af031.png)
《渗流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41002课程名称:渗流力学英文名称:Fluid Flow Through Porous Media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6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8学分: 4适用对象:石油工程专业、海洋油气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先修课程:油层物理一、编写说明(一)制定大纲的依据根据《渗流力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要求制定本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渗流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讲述的内容是“渗流力学”中的一个分支——地下渗流部分。
专门研究地下油气水及其混合物在地层中的流动规律。
(三)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油气田开发与开采的理论基础,是石油工程专业和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选修课。
明确渗流理论是油气田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等理论的基础,为学好专业课和解决有关地下油、气、水的渗流问题打好基础。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和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的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油、气、水在地下流动规律,以及研究流体渗流规律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掌握渗流力学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及解决渗流问题的基本技能。
(1)使学生掌握油、气、水渗流的基本规律及建立方程的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渗流力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渗流问题能力;(3)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严谨作风及动手能力。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由于渗流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所以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为学好其他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要求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好油层物理这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对高等数学中的求导,积分等知识能够熟练的应用。
一、大纲内容绪论渗流力学发展史,本课程研究方向。
第一章渗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定律(一)教学目的和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渗流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油气层渗流力学课件
![油气层渗流力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58826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13.png)
稳定流是指流动参数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动,通常发生在压力 梯度保持恒定的条件下。非稳定流是指流动参数随时间变化 的流动,如启动流动和边界层流动。
相对渗透率
总结词
相对渗透率是描述多孔介质中流体可流动的孔隙体积与总孔隙体积之比。
详细描述
相对渗透率取决于流体的粘度、孔隙结构和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于同一介质,不同流体的相对 渗透率可能不同,这影响了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特性。
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
通过数值模拟预测油气层渗流规律,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模拟结果的 准确性。
05 油气层渗流的应用实例
油气藏评价
油气藏类型识别
通过渗流力学原理,判断油气藏的类型,如块状、 裂缝性、孔隙性等。
油气藏储量估算
基于渗流力学模型,估算油气藏的储量,为后续 开发提供依据。
油气藏产能预测
通过渗流力学模型预测油气藏的产能,评估开发 的经济效益。
油气开采方案设计
开发方式选择
根据渗流力学原理,选择 合适的开发方式,如自喷、 机械采油等。
井网优化
基于渗流力学模型,优化 井网布置,提高采收率。
生产参数优化
根据渗流力学原理,优化 生产参数,如采油速度、 采油温度等。
提高采收率方法
化学驱油
利用化学剂改变油、水、岩石之间的界面张力,提高采收率。
热力驱油
流动的过程。
该模型考虑了时间变化 的影响,能够描述流体 的动态变化和油气层的
动态产能。
非稳态渗流模型通常用 于评估油气层的短期流
动行为和产能预测。
多相渗流模型
多相渗流模型描述的是油气层中多相流体(如油、 气、水)同时流动的过程。
该模型考虑了不同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流动特性 差异,能够更准确地模拟多相流体的流动行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实验教学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64b4c4faa8956bec0875e303.png)
Q 2KhP ln 2d rw
二.实验原理
直线供给边界附近一口井的产量计算公式为:
Q 2KhP ln 2d
rw 式中,d—油井到供给边界的距离。
(1)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式为: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hmU
ln 2dm
(2)
rwm
直线供给边界附近一口井的反映
式(1)是在供给边界无限长的条件下推导出来的,而实际供给边界是有限长的。 绘制井至供给边界的距离与油井产量的关系曲线,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由 此即可分析边界对油井常量的影响。
根据自行设计的流程图,编写出测量直线供给边界一口井生产时, 测量井到边界距离与产量之间关系及井在稳定生产时等压线分布的操 作步骤,要求步骤正确、完整、可操作性强,并列出保护仪器的注意 事项。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要求
1、计算相似系数。 2、根据相似系数,计算实际距离、实际流量和理论流量(举例说明 计算过程并记录),并绘制直线供给边界附近一口生产井产量随距离 变化的实测和理论关系曲线。 3、根据等势线测定数据,计算不同测点对应的实际距离和实测地 层压力(举例说明计算过程并记录),绘制直线供给边界附近一口生 产井在稳定生产时的等压线分布(需要包括实际井位,边界位置和三 条等压线)。
三.实验流程设计要求
1、镜像反映实验电路图设计要求: 根据水电模拟实验原理,自行设计出当直线供给边界一口井生产 时,测量井到边界距离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电路图。 2、电压法测定等压线实验电路图设计要求: 根据水电模拟实验原理,自行设计出当直线供给边界一口井稳定 生产时,测量地层中等压线分布的电路图。
四.实验步骤设计要求
《渗流物理实验》
系列教学课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渗流力学》讲稿
![《渗流力学》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bb6f1574a0116c175e0e48ab.png)
油藏评价的目的:1。构建油藏静、动态地质模型; 2.制定油藏最优开发模式; 3.获取油藏最佳开发效果。
油藏评价的任务:1。落实油藏的构造形态、断裂系统、沉积相等因素,以及这些因 素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2。弄清储层分布规律、储层矿物成分、储层性质、孔隙结构和原 始含有饱和度等属性; 3。掌握油藏流体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而是随着开发的进程及开发措施的实施与调整,会发生变化。《油藏工程》P83)
第三节 渗流的基本规律和渗流方式 一、Darcy 定律
1956 年法国水利工程师 Darcy 为解决给水问题通过大量实验得到的。这是 Darcy 对渗 流力学所作的巨大贡献。
Q
K
A p L
1.ΔP:折算压力差 2.1µm2=1D=1000mD 3.实质:动力与阻力之比。 4.地层水平,则实测压力差就等于折算压力差;对于倾斜底层,则应把实测压力换 算成折算压力。
驱动方式只是反映油藏中的主要动力,但不是说某一种驱动方式存在唯一的一种动力,
而是其他的动力相对来说不起主要作用。
驱动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对一个实际开发的油藏来说,在同一驱动方式下,往往有两种或三种驱油能量同时
起作用,而其中某一种驱油能量占据支配地位,发挥主导作用。驱动方式就是依据这种起
主导作用的驱油能量来确定的。同一个油藏,在开发过程中,驱动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仅是粘滞阻力的增加,而且还有其他阻力的存在。 一、毛管力
Pc
2
cos rc
1. 900 ,毛管力为动力; 900 ,毛管力为阻力。
《油气层渗流力学》讲授内容及作业
![《油气层渗流力学》讲授内容及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a429ad0ff12d2af90242e6dc.png)
《油气层渗流力学》讲授内容及作业第一章油气渗流力学基础第一节油气藏类型及其外部形态的简化(全讲)第二节油气藏内部储集空间结构的简化(全讲)第三节多孔介质及连续介质场(全讲)第四节渗流过程中的概念及渗流形态的简化(全讲)第二章油气渗流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油气渗流的力学分析(全讲)第二节油气渗流的达西定律(全讲)第三节油气渗流的非达西定律(全讲)第四节两相渗流规律(全讲)第三章单相液体渗流数学模型第一节渗流数学模型的建立原则(全讲)第二节渗流数学模型的微分方程(全讲)第三节渗流数学模型的定解条件(全讲)第四章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理论第一节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理论(全讲)第二节井的不完善性对渗流的影响(全讲)第三节多井干扰与势的叠加理论(全讲)第四节等值渗流阻力法(简要提到)第五章单相液体不稳定渗流理论第一节弹性不稳定渗流的物理过程(全讲)第二节弹性液体不稳定渗流理论(全讲)第三节不稳定渗流的井间干扰(全讲)第六章气体渗流理论第一节气体渗流微分方程(全讲)第二节气体稳定渗流理论(全讲)第三节气体不稳定渗流理论(全讲)第七章油水两相渗流理论第一节影响水驱油非活塞性的因素(全讲)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全讲)第三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的应用(全讲)第八章油气两相渗流理论第一节油气两相渗流的物理过程(全讲)第二节油气两相渗流的微分方程(重点阐述微分方程的建立方法)第三节油气两相稳定渗流理论(重点阐述稳定渗流研究的目的)第四节油气两相不稳定渗流理论(重点阐述不稳定渗流研究的目的)第九章双重介质渗流理论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全讲)第二节双重介质油藏渗流微分方程(全讲)第三节双重介质油藏渗流理论(全讲)第十章复杂渗流理论(简要提到)第一节传质扩散流体渗流理论第二节非牛顿液体渗流理论《油气层渗流力学》作业第一章油气层渗流力学基础:p26,第1、2、3题。
第二章油气渗流的基本规律:p44,第1、2题。
第三章单相液体渗流数学模型:p62,第7、8题。
油气层渗流力学绪论
![油气层渗流力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77d802dc5022aaea998f0f6d.png)
绪 论
主要内容
一、油气层渗流力学的基本概念 二、油气层渗流力学的发展概况 三、油气层渗流力学的研究方法 四、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意义和 基本要求
油气层渗流力学的基本概念
渗流: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流动。 多孔介质:含有大量任意分布的彼此连通且形 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孔隙的固体介 质。 渗流力学: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的形态 和规律的科学。其研究的对象是流 体和多孔介质。
次生孔隙发育程度
粘土充填孔隙
全直径岩心X-CT二维扫描002号切片,可见 大孔洞与裂缝连通
油气层渗流力学的基本概念
渗流力学与管流、明渠流动、大气流动相 比较都是都是流体的流动,但流动的环境、流 动的条件有很大差异。 渗流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 流体力学与多孔介质理论、表面物理、物理化 学、固体力学、生物学等学科交叉渗透的一门 边缘学科。
油气层渗流力学的研究方法
3.建立数学模型 渗流的数学模型是地质模型、力学模型的有机结 合,是渗流规律的高度概括。求解数学模型就能得到 流体渗流规律的具体形式,以及可直接用于生产的明 确形式。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意义 和基本要求
1.目的意义 ☆重要工具 ☆理论基础 ☆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 2.基本要求 平时成绩:20% 20% 20 3.参考书 考试成绩:80% 80% 80
油气层渗流力学的发展概况
↓1923年,列宾宗首先提出气体在多孔介质中
的渗流理论;
↓ 1937年,马斯凯特发表了关于均质流体渗
流的重要著作;
↓ 30年代初,人们研究了液体弹性及岩石压
缩性对渗流的影响。到1948年,谢尔加乔夫发 表了弹性液体在弹性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理论;
↓ 1936年,在研究相渗透率的基础上,初步
渗流力学--油气渗流
![渗流力学--油气渗流](https://img.taocdn.com/s3/m/d9791efc55270722182ef76d.png)
气顶气弹性力 气压驱动
溶解气弹性 溶解气驱
液体弹性 弹性驱动(弹性水压驱动)
岩石(颗粒)弹性
.
质量力 重力势能 重力驱动 惯性 液体渗流阻力
.
驱动方式
• 水压驱动
• 弹性水压驱动
• 刚性水压驱动 • 气压驱动 • 溶解气驱动
• 水压混气驱
• 重力驱动
.
油气渗流基本规律
.
• 3.1 渗流速度 • 3.2 线性渗流定律 • 3.3 线性渗流定律的适用范围
流体通过砂柱横截面的体 积流量Q与横截面积A和水 头差h1一h2成正比,而与 砂柱长度L成反比
渗滤系数
QK' Ah1h2 L
.
根据水力学原理,每个截面上单位质量流体 的能量由压力能、势能和动能3部分组成,即:
h Z p u2
2g
hZ p
h(Z1p1)(Z2p2)
.
h(Z 1p 1) (Z 2p 2)Lp 1p 2
渗流速度v为特征流量除以特征面元的商,即
v
Qn An
.
渗流速度v与流体实际质点速度u之间的关系。质点速度
的法向分量在特征面元空隙部分(ΔApn) 上的积分就是特
征流量,即
Qn undpAn
Apn
φ
1
v An
undApn
Apn
Apn An
1 ApnApunndpA n
u
.
真实速度与渗流速度之关系
• 描述的表达式
puv v2
Lk
• 物理意义:
.
分段线性描述
• 分段线性
v
dp/dl
• 目的:为方便数学处理而提出来的一种近似方 法
.
讲课用图 油气层渗流力学 教学课件
![讲课用图 油气层渗流力学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1cf44f84254b35eefd34b5.png)
re (m) lg(re /rw)
100
3
1.1
误差 10﹪
Pe
实际边缘
1000 4 10000 5
1.075 7.5 ﹪ 1.0605 6.05﹪
re
Pwf
⊙说明:①同样情况下,中心井的产量大于直线
供给边界附近一口井的产量,实际情况下的产量
一般介于两者之间;
②由于定错边界形状而引起的产量误差
re r
rw
得:
则计算结果如表所示:
rw
r (米) Pe P Pe Pwf
0.1 1 10 100 1 0.8 0.6 0.4
1000 10000
0.2
0
从1米至0.1米处的压力损耗与从一万米至一千米处的压 力损耗相等,同为20﹪,说明能量损耗主要集中在井底附近。
例3-2 在一水平均质等厚圆形地层中心有一口完
层内渗流是否服从达西定律。
思考题
1.渗流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渗流力学? 2.什么是多孔介质?有哪些特点? 3.在渗流过程中一般受到哪些力的作用?主要作用力是什么? 4.油藏驱动类型一般有哪几种? 5.什么是原始地层压力?获得原始地层压力的方法有哪些? 6.什么是折算压力?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7.什么是达西定律?其适用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线性渗流定律? 8.写出渗流速度和真实速度的定义,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9.达西定律中各物理量可用什么单位? 10.一般的渗流形式有哪些?不同渗流形式下达西定律的微分形式各是什么? 11.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非线性渗流?其运动方程各是什么?
y x
等产量一源一汇渗流场图
y x
等产量两汇等势线分布
y x
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设计
![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e24d1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a.png)
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设计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渗流力学原理及其应用方法,深入探讨油气层渗流特性、规律以及开发工艺等方面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1.掌握油气层渗流力学基本知识和理论模型。
2.了解油气层产能评价方法,掌握预测油气田产能的技术方法。
3.培养运用现代数值模拟工具分析油气层渗流特性的能力。
4.掌握油气田开发的技术方法和决策过程,提高协同工作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章油气层渗流力学基础1.1 渗流力学基本概念 - 渗透率、压力梯度、渗透压等基本概念 - 渗透率的测定方法、与地质条件的关系1.2 渗流力学方程组 - 矩阵压力方程组及其解法 - 油气层砂体力学性质的传递模型 - 渗流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其解法1.3 渗流特性模拟 - 有限元法与有限差分法的基本原理 - 油气层的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方法 - 渗流特性模拟软件及其应用第二章油气田产能预测方法2.1 油气层动态特性分析 - 油气层动态特性与产能的关系 - 常用的分析方法及其优缺点2.2 产能评价方法 - 储量/产能的估算方法及其特点 - 产能预测模型的构建与优化2.3 产能监测技术 - 产量及产量分布的监测技术 - 现场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第三章油气田开发工艺3.1 油气田集输工艺 - 收集地面原油/天然气的方法及其特点 - 压缩、输送、储运等技术的应用3.2 油气地面设备 - 变压器、变频器等设备的应用 - 液化/气化设备的原理及其应用3.3 油田注水工艺 - 注水技术的原理及其适用条件 - 常见的注水方法及其特点课程要求1.认真学习课堂内容,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每周提交一篇思考作业,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2.考核方式:课堂出勤、作业、课程设计、期末考试。
3.合格标准:作业满分率不低于80%,课程设计优秀率不低于60%,期末考试成绩不低于60分。
参考文献1.杨洋,张三. 油气层渗流力学及应用[M].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2.孙春田,张四. 油气田开发工艺及设备[M].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4.3.刘建华,李五. 油气田产能评价方法与技术[M]. 石油工业出版社,2018.。
1 油气层渗流力学基础
![1 油气层渗流力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4a2dbc57804d2b160b4ec008.png)
1、第一章油气层渗流力学基础
定压边界
水体足够大或水体与地表水连通
水体渗透性好、与油层连通性好
定压边界
敞开式油藏:与周边水体或地面连通
17
1、第一章油气层渗流力学基础
封闭边界
岩性变化
断层阻挡
封闭边界
封闭式油藏:与周边水体或地面不连通
18
1、第一章油气层渗流力学基础
2、油气藏流体微观分布
微观:润湿性
第一节 油气藏类型及外部几何形状简化 第二节 油气藏内部空间结构简化 第三节 多孔介质的主要特征及连续介质场
第四节 渗流过程中的概念及渗流形态的简化
3
1、第一章油气层渗流力学基础
第一节
油气藏类型及外部几何形状简化
4
1、第一章油气层渗流力学基础
油气藏:是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
界面的油气聚集。它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
37
1、第一章油气层渗流力学基础
块状油藏 考虑纵向上流体的流动和交换 考虑毛管力和重力的作用
38
1、第一章油气层渗流力学基础
井
块状油藏
39
1、第一章油气层渗流力学基础
厚度模型 (x,y,z) 井
块状油藏
40
1、第一章油气层渗流力学基础
半球状模型
井
块状油藏
41
1、第一章油气层渗流力学基础
聚集单位。
油藏:圈闭中聚集了石油就称为油藏
气藏:圈闭中聚集了天然气就称为气藏
油气藏:同时聚集了石油和游离天然气称为油气藏
5
1、第一章油气层渗流力学基础
一、油气藏流体分布 1、宏观上分布 多相流体在地层中的分布应遵 循流体力学静力平衡。在重力作用 下产生分异现象。 垂向上:气上、油中、水下 平面上:气内、油中、水外
油层物理试验讲义
![油层物理试验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d69222abb68a98271fefab3.png)
石油工程实验指导书李春兰宋执武石油工程教学实验室2009-5目录第一章油层物理实验 (1)第一节岩石孔隙度测定 (1)第二节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测定 (4)第三节岩石比表面积的测定 (8)第四节岩石碳酸盐含量的测定 (10)第五节界面张力的测定 (14)第六节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 (21)第七节液体粘度的测定 (27)第八节地层油高压物性的测定 (32)第九节气体压缩因子的测定 (35)第二章渗流力学实验 (37)第一节电解模型发展概况 (37)第二节水电模拟的基本原理 (37)第三节水电模拟实验装置 (38)第四节水电模拟实验内容 (39)实验一平面径向稳定渗流实验 (39)实验二镜像反映实验 (41)实验三直井、水平井井网实验 (42)第三章采油工程实验 (42)第一节抽油井教学培训系统简介 (42)第二节抽油泵泵效实验 (49)第三节示功图测定及工况判断 (51)第四节裂缝导流能力测定实验 (54)第四章油气田开发实验 (58)第一节敏感性评价实验 (58)一、速敏性评价实验 (58)二、水敏性实验 (61)三、盐敏性评价实验 (62)四、酸敏性评价实验 (64)第二节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 (66)一、稳态法 (66)二、非稳定状态法 (71)第三节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 (81)一、自吸法 (81)二、量角法 (86)第四节毛管压力曲线测定 (88)一、半渗隔板法 (88)二、压汞法 (91)第五节高分子聚合物溶液流变曲线测定 (93)第六节聚合物驱残余阻力系数测定 (97)第七节多孔介质中稳定泡沫的封堵性能实验 (100)第五章油气井工程实验 (105)第一节聚合物钻井液的制备、评价及维护实验 (105)第二节钻井液中膨润土含量的确定 (107)第三节水泥浆稠化时间测定 (108)第四节水泥浆流变性测定 (110)第五节岩石硬度的测定实验 (111)第六节岩石可钻性的测定实验 (115)第七节钻井过程模拟实验 (118)第八节无固相完井液的配制及评价实验 (119)第一章 油层物理实验第一节 岩石孔隙度测定岩石的孔隙度分为有效孔隙度和绝对孔隙度。
《油气层渗流力学》教学思考
![《油气层渗流力学》教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d5ba5cfaaea998fcd220e71.png)
《油气层渗流力学》教学思考《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油气田开发设计、动态分析、油气井开采、增产工艺、反求地层参数、提高采收率等的理论基础,是学好石油工程其它专业课如《油藏工程》、《采油工程》、《油藏数值模拟》、《试井分析》的关键课程之一。
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油气在储层中的渗流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学会研究油气在复杂工程问题中渗流的基本方法,为学好其它专业课程打好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课程目标:1.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油气层渗流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在单相流体渗流部分,掌握稳定渗流时,各种情况下的水动力学场及其特征参数,井间干扰及叠加原理,不稳定渗流的压力传播规律、动态特征,气体渗流的特点,双重介质渗流的特征;在多相流部分,了解油气两相渗流物理过程及渗流数学模型,掌握油水两相流、非活塞式水驱油的理论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利用油气层渗流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对复杂油气层渗流过程进行识别和表达的能力,能够将实际的复杂渗流过程进行简化、组合,选择合理的表达方式,建立渗流数学模型。
3. 通过课程所属渗流力学实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学生掌握实验基本原理、流程和操作步骤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渗流基本原理、数学方法、数据分1/ 8析等完成实验报告,得出正确认识与结论,具备解决石油工程复杂问题的实验研究能力,能够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
4. 培养基于科学原理和石油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对石油工程复杂问题开展深入专业研究的能力。
在掌握油气渗流的基本概念、渗流规律的基础上,初步具备研究复杂工程问题中油气层渗流相关问题的能力。
许多老师和学生都感觉到渗流力学理论比较抽象、数学模型复杂,非常难以理解。
的确是这样,其实油气藏渗流力学理论不外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不涉及到传热与传质的流体渗流理论,这部分理论相对简单些,其实就是常规油气藏的开采,即压力与产量的关系,单相流动与多相流动的关系;另一部分是涉及到传热与传质的渗流理论,第二部分理论要求更高,涉及到传热与传质理论,就是非常规油气藏的开采,比如稠油热采、聚合物驱、化学驱等,这部分内容在本科教学中暂时不讨论。
第六章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油气层渗流力学 教学课件
![第六章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油气层渗流力学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840f34d15abe23482f4df4.png)
fw
x
o vt
1 w Ko
o Kw
也可写为:
fwfw(sw)
其中:
fw
(sw)
1
1
w
Ko
o Kw
考虑重力和毛管力影 响的分相流量方程
11w o K Kw o (P xcgsi n)K oov1t
⊙可用来计算储层中水饱和度已知的过流断面含水率。
⊙ 含油 fo率 1fw
2.分流量方程的讨论
1(Pc gs in) Ko 1
4.油水两相渗流的基本微分方程
di(vK oo graod r)Psto di(vK w wgrawd)rPstw
P、sw
直接求解得到关 于压力分布的关 系式很困难。
§6.2 油水两相渗流微分方程 及其基本解
二、分流量方程(任一过流断面上的含水率方程)
1.分流量方程的推导 ◆地层中任一过流断面上的含水率定义为:
供 给
和度曲线突然降落,含水饱和度 边
界
曲线的这种变化称为“跃变”; ②随着水进一步渗入油区,
两相区逐步扩大,两相区任一过
Pe sw
0
1
流断面上含水饱和度逐渐增加;
③两相区前缘含水饱和度不 sswwf 随时间而变,基本保持为定值; swc
④对同一岩层,油水粘度比
0
sw
越大,油水前缘含水饱和度越小 1
其中: 毛 P c 管 P o P w , 力 w o
●又:v t vo vw , vo v t vw代入①式得:
(K w wK o o)vwK o ovt P x c gsin
上式两边同v除 t,以 并整理得:
o (Pc gsin) 1
fw
vw vt
油气层渗流力学
![油气层渗流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e7583abf4afe04a1b071de6d.png)
三、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
3、确定未知量和其它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运动方程:速度和压力梯度的关系
dp
vi
f ( A, B, ) dx
状态方程:物理参数和压力关系
连续性方程:渗流速度V和坐标及时间 或饱和度与坐标和时间的关系
Ai fi ( p), Bi fi ( p)
v f ( x, y, z, t, A, B) s f ( x, y, z, t, A, B)
§2.2 渗流基本微分方程的建立
假设条件
●单相微可压缩液体; ●液体渗流符合线性渗流规律;
●地层岩石均质微可压缩; ●地层中为等温渗流过程。
§2.2 渗流基本微分方程的建立
一、运动方程
或写为:
§2.2 渗流基本微分方程的建立
二、状态方程
状态方程:描述液体、气体、岩石的状态参数随压力变化规律的数学方程。
同理: 方向 方向
时间内,纯流入微元体的流体质量为:
● ●微元体封闭表面内的液体质量变化
时间内,微元体中流体质量增加量为:
微元体内流体质量
● ● ●由质量守恒定律建立连续性方程
由质量守恒得:
简化:
或: 为微可压缩液体在微可压缩地层中满足达西线性渗流定律的连续性方程。
的物理含义:质量流速为 的 点,单位体积在单位时间内向包围 曲面外流出的流体质量,反映该点源的强度。
,表明地层压力波传导的速度。单位为
或
。
单相微可压缩流体在微可压缩地层中按达西定律渗流的渗流基本微分方程。
式中
为拉普拉斯算子(算符)。
为哈密尔顿算子(算符)。
不考虑流体及岩石弹性,则:
拉普拉斯 方程
渗流力学及其在油气工程中的应用
![渗流力学及其在油气工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abf81e8b4daa58da1114a61.png)
§1-3-3 、渗流力学的理论分析方法
一、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二、对简单规则模型利用数理方程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 主要方法:
▪ 1、分离变量法 ▪ 2、富氏变换方法 ▪ 3、拉氏变换方法 ▪ 4、梅林变换方法 ▪ 5、汉克尔变换方法 ▪ 6、格林函数法等等
a
§1-3-4 、渗流力学的数值计算方法
数值方法的必要性:
(1)渗流方程的复杂性 (2)实际问题边界条件的复杂性
▪ 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
▪ 1、差分方法 ▪ 2、有限元方法 ▪ 3、边界元方法 ▪ 4、流线法 ▪ 5、无网格方法等
a
§1-4 、研究成果的表现方式
▪ 1、简单曲线表示方法 ▪ 2、渗流场的描述方法
a
§1-4-1 、简单曲线表示方法
a
§1-2-1、多孔介质特征对流动的影响
▪ 3、多孔介质特征描述(唯象)
a
§1-2-1、多孔介质特征对流动的影响
▪ 4、不同多孔介质的渗流控制方程
1、单一介质地层渗流控制方程: 2p2p2pCt p
x2 y2 z2 k t
2、双重介质地层渗流控制方程: k1( 2 xp 2 2 yp 2 2 zp 2)1 C t1 p t11(p 2p 1)
▪ 非牛顿流体
▪ Blake-Gozeny公式:
▪ 流动控制方程:
q k p r
2p1p Ct p
r2 r r 3.6k t
1
q
k e
p
r
n
a
§1-2-3、流动方式对流动的影响
▪ 1、流动方式
(1)线性流方式
(2)双线性流方式
(3)径向流方式
a
(4)球形流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石油大学教案课程名称油气层渗流力学任课教师王怒涛院(系) 石油工程学院教研室石油工程教研室2010年11月18日课程表《油气层渗流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英文名称:The oil and Gas Flow through Porous Media2、课程类别:专业课程基础3、课程学时:总学时46,实验学时2。
4、学分:35、先修课程:大学数学、数学物理方程、油气田开发地质、油层物理6、适用专业: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7、大纲执笔:石油工程教研室(李晓平)8、大纲审批:石油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9、制定(修订)时间:2005.11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地质勘探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要把它作为认识油气藏、改造油气藏的工具,作为油气田开发设计、动态分析、油气井开采、增产工艺、反求地层参数、提高采收率等的理论基础。
因此,它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学好石油工程其它专业课如《油藏工程》、《油藏数值模拟》、《采油工程》、《试井分析》的关键课程之一,该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油气在储层中的渗流基本规律以及研究油气在储层中渗流的基本方法。
其任务是,掌握油气渗流的基本概念,认识油气储层的渗流规律,学会研究油气在储层中渗流的方法,为学好其它专业课程打好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该课程在学习之前,要先学习有关石油地质、油层物理以及工程数学和微分方程等方面的知识理论。
学习该课程后,要求掌握油气层渗流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与技巧,学会研究油气在储层中渗流的方法。
重点是单相流体的流动,掌握单相稳定渗流时,各种情况下的水动力学场,井间干扰及叠加原理,单相不稳定渗流的压力传播规律、动态特征等,掌握气体渗流理论的特点及研究方法,掌握双重介质渗流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在多相流部分,重点掌握油水两相流、非活塞式水驱油的理论和方法。
了解复杂介质的渗流特点及研究方法。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油气层渗流力学是石油工程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共分十章。
第一章油气渗流研究需要的基础,主要包括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类型的简化,多孔介质,连续介质场,渗流,渗流形态的简化。
第二章油气渗流的基本规律,主要油气渗流中的力学现象,达西渗流规律、非达西渗流规律及其应用范围,两相渗流规律。
第三章单相液体渗流数学模型,主要包括建立渗流数学模型的基础,渗流数学模型的结构,建立渗流数学模型的步骤,渗流数学模型的微分方程,渗流数学模型的定解条件。
第四章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理论,主要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理论(一维及平面径向流下的压力、产量、渗流速度、渗流场等),油井的不完善性及其对渗流的影响,压力叠加原理、汇源反映法、汇点反映法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等值渗流阻力方法。
第五章单相液体不稳定渗流理论,主要包括不稳定渗流的物理过程,不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及解的物理意义,不稳定渗流中的井间干扰及叠加原理。
第六章气体渗流理论,主要包括气体渗流的特点,气体渗流的微分方程,拟压力,气体稳定渗流理论,气体不稳定渗流理论。
第七章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主要包括油水两相渗流的特点,渗流微分方程及其解,分流方程,等饱和度平面移动方程及应用。
第八章油气两相渗流理论,主要包括油气两相渗流的特点,渗流微分方程及其解,稳定渗流理论,不稳定渗流理论。
第九章双重介质油藏渗流理论,主要包括双重介质渗流特征,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数学模型解及物理意义。
第十章复杂渗流理论,简要介绍复杂渗流概念,传质扩散渗流特点,非牛顿流体渗流特点。
本课程前续课程是油气田开发地质、油层物理、数学物理方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概念、物理现象、解的物理意义以及渗流场等。
(一)理论教学第一章油气渗流力学基础(4学时)知识点: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类型的简化,多孔介质,连续介质场,渗流,渗流形态的简化。
重点:油气藏类型的简化,渗流形态的简化。
难点:连续介质场。
知识点:油气层渗流中的力学现象,达西渗流规律、非达西渗流规律及其应用范围,两相渗流规律。
重点:达西渗流规律。
难点:非达西渗流规律。
第三章单相液体渗流数学模型(2学时)知识点:建立渗流数学模型的基础,渗流数学模型的结构,建立渗流数学模型的步骤,渗流数学模型的微分方程,渗流数学模型的定解条件。
重点:渗流数学模型的微分方程。
难点:渗流数学模型的微分方程。
第四章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理论(12学时)知识点: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理论(一维及平面径向流下的压力、产量、渗流速度、渗流场等),井的不完善性及其对渗流的影响,压力叠加原理、汇源反映法、汇点反映法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等值渗流阻力法。
重点:平面径向流理论,叠加原理,井间干扰理论。
难点:渗流场,井间干扰理论,叠加原理,汇源反映法,汇点反映法。
第五章单相液体不稳定渗流理论(8学时)知识点:不稳定渗流的物理过程,不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及解的物理意义,不稳定渗流中的井间干扰及叠加原理。
重点:不稳定渗流的物理过程,数学模型解的物理意义。
难点:弹性不稳定渗流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第六章气体渗流理论(6学时)知识点:气体渗流的特点,气体渗流的微分方程,拟压力,气体稳定渗流理论,气体不稳定渗流理论。
重点:气体稳定渗流理论。
难点:气体不稳定渗流理论。
知识点:油水两相渗流的特点,渗流微分方程及其解,分流方程,等饱和度平面移动方程及应用。
重点:油水两相非活塞式驱替理论。
难点:油水两相非活塞式驱替理论。
第八章油气两相渗流理论(2学时)知识点:油气两相渗流的特点,渗流微分方程及其解,稳定渗流理论,不稳定渗流理论。
重点:油气两相渗流的特点。
难点:稳定及不稳定渗流理论。
第九章双重介质渗流理论(3学时)知识点:双重介质渗流特征,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数学模型解及物理意义。
重点:双重介质渗流特征,数学模型解的物理意义。
难点:数学模型解的物理意义。
第十章复杂渗流理论(1学时)知识点:复杂渗流概念,传质扩散渗流特点,非牛顿流体渗流特点,渗流数学模型及解。
重点:非牛顿流体渗流。
难点:传质扩散渗流理论,非牛顿流体渗流。
(二)实验教学(2学时)1、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开设实验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所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增强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本实验课为演示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验证课堂教学理论,写出实验报告。
2、实验内容和占用学时的具体分配压降漏头实验:学时2(选演示、验证、综合和设计等)。
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压降漏头形成的原因和原理;由实验数据确定出口端的压力分布。
实验设备:压降漏斗实验模型。
3、实验课的考核办法学生分组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提交实验报告,进行考核。
4、实验教材及参考书五、考试考核办法1、每次课后布置习题或思考题,计入平时成绩。
2、上课提问,计入平时成绩。
3、不定期在课堂测验,计入平时成绩。
4、半期考试,计入平时成绩。
5、实验课成绩,计入平时成绩。
6、期末闭卷考试。
六、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李晓平主编. 地下油气渗流力学.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二)参考书1、翟云方主编. 渗流力学(第二版).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2、葛家理主编. 现代油藏渗流力学基础.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3、葛家理同登科编著. 复杂渗流系统的非线性流体力学.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4、孔祥言编著. 高等渗流力学.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教书育人计划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本学期为石油工程2005级7班(154人)主讲“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
为了上好本门课程,同时使学生学好本门课程,做到教学相长,特制定如下教书育人计划。
1)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精心准备每一堂课。
2)严格按照课表安排的时间、地点进行课堂教学,不随意增减学时和任意调课,按时在固定地点答疑,做到细致耐心。
3)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同行探讨,虚心学习同行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掌握所学知识,又能用于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将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思想方法及最新进展融入教学过程,以科研促进本科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6)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良好风尚。
7)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严格要求,严格课堂考勤制度,对迟到的学生严格批评教育,杜绝旷课现象。
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油气层渗流力学》课时分配(总学时:48)第一章油气层渗流力学基础(4学时)第二章油气层渗流的基本规律(4学时)第三章单相液体渗流数学模型(2学时)第四章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理论(12学时)第五章单相液体不稳定渗流理论(8学时)第六章气体渗流理论(6学时)第七章油水两相渗流理论(4学时)第八章油气两相渗流理论(2学时)第九章双重介质渗流理论(4学时)第十章复杂渗流理论(2学时)授课日历授课总结第 1 次课日期2008年2月25日周次 1 星期一学时 2教学内容:绪论:学科概述、课程主要内容、安排及要求第一章油气渗流力学基础第一节油气藏类型及其外部形态的简化第二节油气藏内部储集空间结构的简化内容提要:1、油气藏流体分布;2、油气藏概念及分类;3、油气藏外部形态简化;4、储集层及储集空间类型;5、油气藏岩石孔隙结构的简化。
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渗流、渗流力学、简史、研究对象及目的、发展方向、应用前景、研究方法;要求掌握油气藏概念,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类型的简化。
重点:油气藏概念难点:油气藏类型的简化作业布置:p19,思考题1、2题。
课后总结:结合构造地质学,要求学生会根据构造图绘制油藏剖面图。
第 2 次课日期2008年2月27日周次 1 星期三学时2教学内容:第一章油气渗流力学基础第三节多孔介质及连续介质场第四节渗流过程中的概念及渗流形态的简化内容提要:1、多孔介质的主要特征:①储容性、②压缩性、③渗透性、④比表面性、⑤孔隙结构复杂;2、连续介质场;3、渗流及相关概念:渗流,渗流基本特征;渗流速度与真实速度;4、各种压力的概念,折算压力;5、实际渗流形态的简化。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多孔介质的主要特征,理解连续介质场,掌握渗流、渗流速度、折算压力;了解渗流形态的简化。
重点:多孔介质的主要特征,渗流速度与真实速度,折算压力及计算。
难点:连续介质场作业布置:p19,思考题4、5、7、8、9题。
p19,习题1、2、3题。
授课总结:对折算压力的理解,可以通过实际例题加深学生对折算压力的理解,在以后的油藏渗流模型中都是以折算压力建立模型,不过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看成水平流动,这是折算压力和实际压力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