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4级一诊模拟试题(语文)

合集下载

高2014级绵阳一诊语文试题解析版

高2014级绵阳一诊语文试题解析版

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6年l1月1日9:00-11:30】绵阳市高中2014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宋词中,词人频频以水入词,传情达意,主要是因为水与词的特质相通。

词‚以清切婉丽为宗‛,水的运用使得这一盛行于秦楼楚馆的文体洗尽铅华,增添了一分清婉、灵动和含蓄。

‚诗庄词媚‛,词较于诗有更多儿女情长、爱恨相思的描写,文入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突出恋人的柔情和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婉约词主言情,尚含蓄,涓涓细流恰可将那些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

即使是豪放词,也宜表达得沉绵深挚。

流水恰可进行一种缓冲,使之于豪壮中更显沉咽缠绵、刚柔并济。

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释放。

范仲淹的《苏幕遮》由天到地,由黄叶到秋水,接天连地的一江秋水,在带动词人视线移动的同时,更将思乡之情、羁旅之倦吟唱出来。

水的绵绵不断常常带动着忧思情感的传递,水又是没有约束性的,象征着情感的一发不可收。

‚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

去不断,来无际。

‛(欧阳修《千岁秋>)流水缠绵、源源不绝,激发人绵绵不断的情思,离人的目光、伊人的相思,都可以顺着流水延续千里。

流动的水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可以思接千里。

古代交通不便,横亘于前的江河湖海是词人与恋人、友人的阻隔,也是与家乡、亲人的阻隔;同时,水也可以代指无法逾越的抽象意义上的阻碍或心灵隔阂,如故国、亡人、无法企及的爱情、对往昔的追忆等。

成都市石室中学高2014届一诊语文模拟题及答案

成都市石室中学高2014届一诊语文模拟题及答案

石室中学高2014届2013~2014学年度上期“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豆豉(chǐ)打烊(yàng)长吁短叹(yū)瓮中捉鳖(wèng)B.谚语(yǎn)旋涡(xuán)瑕瑜互见(jiàn)偃旗息鼓(yǎn)C.铜臭(xiù)亵渎(xiè)崭露头角(zhǎn)寻根究底(jiū)D.压轴(zhòu)掉头(tiǎo )居心叵测(pǒ)不省人事(xǐ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通牒敲门砖浮想联翩聪明一事,糊涂一时B.斟酌掉书袋相辅相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C.渲染杀风景永往直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斡旋莫需有要言不烦万事俱备,只欠东风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截止2013年9月,中国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合作设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 多个孔子课堂,每年派出约7000名汉语教师前往任教。

B.“文史皇冠上的又一明珠”《全宋文》的出版,对完善宋代的学术文献、填补宋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的研究,意义特别重大。

C.在省人民艺术剧院新编古装历史剧《金沙风云》的首演中,演员表演到位,全场济济一堂,高潮迭起,观众不时给予热烈掌声。

D.当天然水晶逐渐走俏时,玻璃或人工合成水晶的饰品也随之大量涌现,这种滥竽充数的行为给喜欢天然水晶饰品的人们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B.朝夕相处,难免会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抒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C.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D.严重的雾霾天气现象,不仅增加了居民的出行时间和成本,而且也会抑制人们的日常活动,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高2014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附答案)(DOC)

高2014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附答案)(DOC)

高2014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第Ⅰ卷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第Ⅱ卷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单选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跻.(jī)身敷.(fū)衍媲.(pì)美饿殍.(piǎo)遍野B.娉.(pīng)婷寒碜.(chen) 谙.(ān)熟提纲挈.(xié)领C.震慑.(shè) 服膺.(yīng) 鞭挞.(tà) 踽踽..(yǔ)独行D.炫.(xuàn)耀逮.(děi)捕缜.(zhěn)密栉.(zhì)风沐雨【答案】A【解析】B “挈”应读qiè ;C.“踽”应读jǔ;D.“逮”应读dài。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读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美滋滋常年累月大展鸿图不温不火B. 拉拉队融会贯通到处传诵牙牙学语C. 照像机委曲求全要言不烦纷至踏来D. 金钢钻世外桃源以逸待劳出奇致胜【答案】B【解析】A项“常年累月”应为“长年累月”;C项“照像机”应为“照相机”,“纷至踏来”应为“纷至沓来”;D项“金钢钻”应为“金刚钻”。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领导的作风急需改变,因为他们对取得的成绩宣传不遗余力,对存在的缺点却讳莫如深....,不愿意深入检查反思。

B.想象是一双美丽的翅膀:音乐无形,却能使人荡气回肠;话语无色,却能给人姹紫嫣红....的风光。

C.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用过箪食瓢饮....的日子,但那种一掷千金的“豪爽”也是我们应该唾弃的。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一)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时间是哲学中永恒之谜。

什么是时间?它意味着什么?离开了人有时间么?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时间首先是与人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的。

事物在变迁,生命在流逝,人生极其有限,生活何其短促……那么,有没有可能或如何可能去超越它呢?去构造一个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吗?去皈依上帝相信灵魂永在吗? 先秦儒家持守的是一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实用理性,它拒绝作抽象思辨,也没有狂热的信仰,不去追求超越时间的永恒,而是把永恒和超越放在当下既得的时间中。

在这种哲学背景下,个体生死之谜便被溶解在时间性的人际关系和人性情感之中。

在儒家哲人看来,只有懂得生,才能懂得死,才能在死的自觉中感觉到存在。

人之所以在走向死亡中痛切感受存在本身,正因为存在本身毕竟在于生的意义。

正因为“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对死亡就可以无所谓甚至不屑一顾。

正因为“生”有意义和价值,就让个体生命自然终结而无需恐惧哀伤,如果要哀伤,那哀伤的就并非死而是短促的生——时间大快,对生的价值和意义占有和了解得太少,这便是儒家哲人所追求的生死理想。

「高2014级一诊模拟试题(语文)」

「高2014级一诊模拟试题(语文)」

成都市实外西区高2014级“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本试卷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两卷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单项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船舷xuán 绯.红fēi 窨.井yìn 戎马倥.偬kǒnɡB.包扎.zā当.真dànɡ撷.取xié自杀未遂.suìC.脂肪.fánɡ锃.亮zènɡ夙.愿sù宁.缺毋滥nínɡD.歆.羡xīn 奢靡.mí甄.别zhēn 按捺.不住nà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手饰烂摊子余音缭绕作壁上观B.煤炭莫需有卷帙浩繁道教圣地C.映射孺子牛两全其美谈笑风生D.赋予俱乐部贸然从事倍尝艰辛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意大利游轮“科斯塔•康科迪亚”号触礁搁浅后,船长不但没有及时组织乘客撤离,反而擅离职守,径.自.逃生,遭到世人谴责。

B.“先贤古墓”是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建于贞观三年,至今已逾1300多年,是一座名正言顺....的“古”墓。

C.北客站的建设将全面凸.现.青岛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加速实现以青岛为核心来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全面崛起的目标。

D.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需要强调学术的严肃性,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火爆源于人们对在长期“女主内、男主外”文化中存在的“父亲角色失位”现象的重新审视。

B.尽管很多网友对“土豪”这个词潜藏着对人的讽刺等负面情绪提出了种种质疑,但并不能阻止它在全国的流行。

C.抽样调查发现,北上广深四城市室内空气样本中均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和溴化阻燃剂等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

成都市高2014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精校版)

成都市高2014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精校版)

成都市高2014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精校版)第Ⅰ卷阅读题(共7 0分)一、现代文阅读(3 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而是泛指秦汉时期的青砖与古瓦。

它们历千年而不朽,以精美的文字、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现实世界与美好愿景。

秦兵马俑的千军万马与气势万钧,见证了秦代制陶技术的高超。

用这种技术去制造宫殿上的陶瓦,不难想见它们的坚固与华美。

精美的陶瓦被广泛用于秦阿房宫的营建。

因为瓦当向外,所以或印图案,或刻文字,兼具建筑与装饰的作用。

它们承载着精美而丰富的图文,就像秦汉建筑上的“徽章”,宣告着早期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

现在出土的秦代瓦当上,图像多为鹿、豹、鱼、鸟等动物纹。

这种动物情结源自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

此后,汉承秦制,国力更加强盛,建长乐等四十余座宫殿,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瓦当最为出色。

四神兽瓦当的构图饱满得当,造型夸张,气势磅礴,雍容堂皇。

时至今日,但凡在当代设计中使用到四兽形象,都无法摆脱瓦当神兽造型的影响。

除了动物纹饰,云纹瓦当也广为使用。

云纹瓦当成为图案瓦当的主流与秦皇汉武等帝王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不无关系。

而瓦当纹饰发展到西汉时,又出现了文字瓦当。

“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等文字瓦当就表达出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人们的普遍愿望。

西汉留下的金石文字甚少,瓦文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极富意味的篆法变化丰富,又浑然天成,即使今天的篆刻、书法名家也要自叹不如。

在砖上印画、施彩,最早是在战国,但真正蔚为大观并成为一种艺术,则在两汉。

这些砖,被称为“画像砖”,它们用于一般的建筑或墓室装饰。

对后人而言,“画像砖”的“画像’’意义更要大于“砖”。

这些砖上,有的描绘的是人们的日常劳动与生活,宴飨、乐舞、狩猎、市集等等,有的描绘的则是骏马、龙、虎、鹿、飞禽等动物与神兽,从地上的农耕渔猎,到天上的天马行空,从现实生活,到历史故事,无所不包,宛如一鄙汉代“百科全书”。

江苏省海门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江苏省海门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选考历史的考生另有30分钟40分的加试卷。

2.答题前,请务必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纸上.3.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A.媲.美/譬.喻噱.头/戏谑.横.财/蛮横.贩.卖/皈.依B.痉.挛/靓.妆回溯./塑.料圈.点/圈.养档.案/鼎铛.C.市侩./污秽.纨绔./胯.下强.求/强.颜油炸./札.记D.阴霾./媒.介盘桓./城垣.模.样/模.仿悲恸./恫.吓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教养是一个人处世时的一种敬重态度。

教养的获得是不可▲ 的,它是长期规训和自我修炼的结果。

虽然大家都知道教养是一个人处世的通行证,但是,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 ,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更有甚者放纵自我,这样的行为▲ 。

A.一挥而就不以为然人所不耻B.一蹴而就不以为意人所不齿C.一挥而就不以为意人所不齿D.一蹴而就不以为然人所不耻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认同;不以为意:不在意,不当回事。

人所不齿:人们不作同类看待,表示3.请以“中秋赏月”为题,仿照巴金《海上日出》的描写手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要求写出过程、写出情感.(9分)海上日出(巴金)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四川省成都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doc

四川省成都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doc

四川省成都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贩卖/阪依靓妆/痉挛雇佣/佣金宁愿/息事宁人B.泥淖/悼念盘桓/城垣强求/强颜鹰品/义愤填膺C.菲薄/绊闻蔓延/藤蔓绸缪/纸缪鳖脚/惊鸿一瞥D.回溯/朔风高亢/伉俪偏僻/癖好讴歌/呕心沥血【答案解析】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遗乏沉缅汗渗渗拾人牙慧B.哲伏国粹打水漂繁文褥节C.瑕疵邮戳笑眯眯明枪暗剑D.通碟绿洲条形码曲意逢迎【答案解析】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近年来,成都周边地区开发了不少特色鲜明的旅游景点,每当节假日来临市民纷纷前往,有的小区几乎十室九空。

B.《星光下的灵魂》在毕淑敏六十岁时出版,这部作品精雕细刻却不着痕迹,可以说这标志着她的散文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C.邻近春节,客流量增大,各大航空公司相继上浮折扣下限,旅行社因此被迫提高各条线路的出团价格以招徕顾客。

D.为了加强学校教师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来指导教学工作。

【答案解析】B4(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人画在古代中国画史的地位及主要传统文人画带有文人的性质,含有文人的趣味,不以对象形似为目的,注重画外功的修炼和情感的抒发,或成教化,助人伦,或聊以自娱。

文人画都是文人或具有文人性质的画家所作,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特定时代下产生的一批特定人群的感情产物。

文人这个特殊群体掌握着中国古代最高的文化和最高的思想,因此作为文人情感产物的文人画,必然含有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

文人画于前期排斥其它画家,与其它画种并存;中、后期乃成为中国绘画史的主流。

研究文人画,有助于从深层认识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国艺术精神,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和超前因素。

文人画之所以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不单单是一个画种,而且是一个从画家到作品及理论的三位一体的艺术体系。

泸州市高中2014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和答案

泸州市高中2014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和答案

泸州市高中2014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闻名于世的茶艺与书法均起源于中国。

几千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茶艺和书法得以兴旺发达,并形成了一脉悠久而独特的文化。

茶被人们誉为“国饮”,而书法又被世人视为“国粹”。

茶艺和书法为我国博大恢宏的传统文化增添了光彩,两者都融中国哲学、东方文化、华夏民族精神气质于一体,并在人文精神上息息相通。

因此,我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与璀璨夺目的书法艺术历来就有着不解之缘。

古人饮茶之风甚盛,有茶宴、茶会等一系列文化形式。

文人僧侣饮茶时,作诗、作赋,或吟颂,或挥毫。

据《茶事拾遗》记载:“钱起,字仲文,与赵莒为茶宴,又尝过长孙宅与朗上人作茶会。

”钱起乃唐代著名诗人,曾任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他写过不少茶宴、茶会的诗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此后,一些文人雅士常邀三五知己用名茶招等客人,大家一边细细品茶,一边吟颂诗赋,挥毫作书作画,令人兴尽才散。

如今,我国很多地区也兴起了茶艺表演,在欣赏礼仪小姐的精彩表演时又可学到不少茶文化方面的知识,文雅而高贵,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而书法则是祖国艺术园地里一枝奇葩,与其它国粹一样浓缩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照亮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长河,震撼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它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美感,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书法具有骨、血、筋、气,是形质与性情相统一的视觉艺术形式,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孕育了无数冠绝百代的大书法家,积累了数以万计的墨迹瑰宝和著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世人面前,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伟大创造力。

书法所表现出来的形质与性情之美,犹如自然界之精微广大,变化无穷。

以点线面等要素无穷尽组合的书法艺术,为美学和艺术哲学积累了丰富宝藏和理论。

因此,书法和茶艺一样,集中反映了我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完整答案解析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试题 语文

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完整答案解析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试题 语文

石室中学高2014届一诊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和非单项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单项选择题),第II卷(非单项选择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摒.除/摈.弃胡诌./刍.议拾.遗/汤匙.谬.种/纰缪.B.拓.荒/拓.本畜.养/蓄.意门槛./僭.越执拗./拗.断C.扉.页/绯.闻踹.开/揣.摩茄.克/夹.缝藩.篱/蕃.盛D.纤.夫/光纤.陶俑./佣.金伺.机/伺.候瞥.见/蹩.脚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勾通贸然电线杆雍容华贵挑肥拣瘦B. 歉收跟贴震慑力披星戴月明火执仗C. 番茄诀别老两口谈笑风生细水常流D. 博弈账簿亲和力得陇望蜀坐壁上观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过了不久,鲨鱼又游了回来,他对准鱼的尾部一口咬了下去,凶猛地撕去了实足..40磅的肉,然后飞速游走。

B.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扩至2370平方公里,以.致.极大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C.石室中学北湖校区的跳蚤市场,吸引了众多老师和学生。

为了筹得更多的善款,各位“小老板”奔走呼号....,大力宣传自家商品。

D.石室学霸自创的韵律操红遍网络,视频中同学们劲爆的舞姿与动感的音乐交相辉...映.,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4.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报道,上海家化与沪江日化都产生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两家企业均存在未披露的采购销售关联交易及累计3000万元资金拆借关联交易。

南京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南京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Ⅰ试题(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府邸.(dǐ) 舐.犊情深(shì) 砥.砺(dǐ) 扺.掌而谈(dǐ)B.觇.视(chān) 拈.轻怕重(zhān) 粘.贴(zhān)玷.辱名声(diàn)C.皴.裂(jūn) 怙恶不悛.(quān) 唆.使(suō) 日月如梭.(suō)D.瞻.仰(zhān) 飞檐.走壁(yán)) 赡.养(shàn) 蟾.宫折桂(chán)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2013年国庆节,全国各旅游景区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至5.2%和4%;但集中出,游人满为患,引发了人们对假期安排的讨论。

B.“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国民人均阅读量明显不足,图书行业的出版和消费呈现出不对称发展的态势。

C. 今年艺术品春季拍卖成交略有增长,市场开始回暖,意味着国内艺术品市场已经走出去年的低谷,预计秋季拍卖形势更好。

D.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魅力在于舞台表演,在于独特而美妙的唱腔和优雅而宛转的演唱,并因演唱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提取主要信息,给“播客”下定义。

(不超过40个字)(4分)播客的英文名称为Podcast,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视为个人的网络广播。

播客整理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其录制的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通过专门软件与便携播放器实现播放,从而与广大网友分享。

网友不必实时接收,也不必端坐电脑前,可将节目下载到自己的播放器中,随时随地收听收看。

答:▲4.品味句子,按要求答题。

(5分)我的昼间之花,落下它那被遗忘的花瓣。

在黄昏中,这花成熟为一颗记忆的金果。

(选自泰戈尔诗集《飞鸟集》)(1)用平实的语言表述这句诗的含意。

成都市2014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答案

成都市2014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答案

成都市2014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D(“汉代画像砖追求对线条的大量运用”错误,原文没有表明是一种“对线条大量运用”的“追求”)2.C(“四神兽的造型在当代设计中普遍得到运用”错误,原文是“但凡在当代设计中使用到四兽形象,都无法摆脱瓦当神兽造型的影响”)3.D(“用以延续秦汉艺术风格”分析不当)(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4.(3分)C(强制因果。

“讲好戏剧故事”与“电影的狂热和勇敢”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5.(4分)①形象地表现李安朴素低调(做小伏低)、谦逊羞涩、温柔纯真的个性。

(2分)②为后文进一步表现李安电影风格作铺垫。

(1分)③增加传记的文学性,引发读者兴趣。

(1分)(意思相近即可)6.(5分)①李安的电影作品有西方的电影元素,无论是拍西方题材还是拍东方题材的电影都给人与众不同(陌生化)的感觉;(2分)②李安极新颖极现代,主动拥抱电影新技术,灵活地运用西方的视角手法,与代表西方文化的电影人一起发展出一种新的电影语言。

(3分)(意思相近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7.(4分)D、E(答出一项2分。

D项“表明了人言可畏”属于臆断;E项“对补锅手艺的白信”分析错误)8.(4分)①表现儿子的孝顺。

(1分)②凸显老罗头嗜手艺如生命的形象。

(1分)③推动了老罗头得知儿子收购铁锅而病好这一情节的发展,同时为老罗头得知真相而倒下埋下伏笔,使文章更有波澜。

(2分)(意思相近即可)9.(6分)①凸显人物形象。

老罗头是民间手艺人,手艺是他一生的寄托,技艺高超、坚守手艺是老罗头最大的特点。

②统领全文(或:以“手艺”为线索),使情节更加集中。

小说主要围绕老罗头补锅手艺在时代变迁中受到冷落的现实展开。

③暗示主题。

小说从补锅“手艺”写起,引发对传统手艺命运的思考。

(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3分)D11.A(“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12.(3分)B(“此举使韩世忠、张俊感动并协同作战”分析不当,文中刘光世写书信给二帅后,才有二帅复书交欢,众战屡捷)13.(10分)(5分)建炎年间诏令内侍(宦官)不许结交主兵官及干预朝政,违者以军法处置,请求重申严明这一禁令。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造.福/噪.声模.样/模.范稽.首/滑稽.愤慨./气概.B.沸.腾/吹拂.整饬./炽.热提.防/堤.岸鸡肋./勒.索C.殉.职/徇.私切磋./蹉.跎贻.误/怠.慢摈.弃/屏.气D.羸.弱/赢.利字帖./体贴.蹊跷./骁.勇痉.挛/浸.染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蛰伏反修率食不果腹仗义执言B.旋律编者按出其不意珠光宝器C.沉湎连锁店炙手可热名门望族D.座镇抱不平涸辙之鲋文过饰非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人们常常用它向外看,欣赏外面的风景或者专盯别人的毛病,很少有人把它翻转过来向内看自己,用心之光向心中看,用智慧之光观照..自己的心灵。

B.军报文章称,中国直升机逐步形成从1吨级到13吨级多平台系列机型的产品构架,创造出中国以.致.世界直升机发展史上多个第一。

C.几位海外留学生的加入,使我们的技术力量大为增强,我们正可以因人成事....,做一番大事业。

D.最近一篇名为“一位父亲给梦鸽女士的一封信”的文章被各大网站转载,该文并没有谈耸人听闻....的“李某某案件”,而专门剖析了梦鸽女士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共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青年旅行社的导游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阿坝州的风景名胜,羌、藏民族的历史变迁,民风民俗,饮食习惯和服饰特点等。

B.为了杜绝交通拥堵不再发生,相关部门建议增收拥堵费。

对于“拥堵费”的作用,不该一味否定,也不能过分夸大,更不能有依赖心理。

C.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9月2日正式上线并接受举报后,受到广泛关注,截至9月底,网络举报量日均达到300件左右。

D.在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人人希望在拥有良好体魄的同时,也拥有健康的精神生活。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神奇的“脑控”技术一个人通过脑电波对另一人的大脑进行“控制”,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

四川凉山州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测试 语文答案

四川凉山州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测试 语文答案

凉山州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B bìng/bìn jí/xījìn/jìng guān/guàn(A.qiè/qìqǐ/qíjiān/jiàn kuàng/kuàng C.cì/shìjié/jiébó/ báo jìng/liàng D.luán/lán pí/pīqiào/qiào qǐng/qīng)2.C(A.众口铄金B.观摩D.闻者足戒)3.D(幽远:幽深,深远;悠远:离现在时间长。

牟利:谋取私利,贬义;谋利:谋求利益,中性。

无时无刻:和“不”连用,“无时无刻不”意思是“时时刻刻都”;时时刻刻:每时每刻。

)4.A(B.“围绕”“以……为己任”句式杂糅C.“日前”“将”矛盾D.“表现”和“理念”搭配不当)5.B(缺少时间限制且“双向转换关系”有误。

)6.C(A.“老子、庄子思想淡化或消退之后山水诗和山水文学才真正兴起。

”解读有误。

B.下文“这类诗”属于“概念性的诗”,故不能说是“成熟”。

D.“无不”限定有误。

)7.A(“魏晋玄学的盛行,直接导致了山水诗的概念化、抽象化”误读全文。

)8.D(问:责问,追究。

)9.C所+动,构成名词性短语。

(A.他,第三人称代词;我,第一人称代词。

B.他的,第三人称代词;那,那个,指示代词。

D.但是,连词,表转折;连词,作状语,表修饰。

)10.(1)潘璋位置处在队伍后头,便策马向前,横马斩杀宋谦、徐盛军中两名逃跑的士兵,士兵们都返回作战。

(“次”“走”各1分,大意2分。

)(2)征战讨伐驻守(或停歇)时期,就建立军队中的市场,其他军队没有的东西,都依靠他的军队中的市场充实补足。

河南省六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六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六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庸”不仅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论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也是一种思想方法。

作为具有具体内容的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中庸”由孔子首创,经过后来的儒家、特别是《中庸》一文的作者充实发挥而成熟。

但是作为思想方法的“中庸”或曰用“中”思想,则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儒家的“中庸”说正是从前人有关用“中”的思想发展演变而来的。

先秦用“中”的思想一直可以上溯到西周时代关于刑罚之“中”的观念。

《尚书·吕刑》里说,“士制百姓于刑之中”,“惟良折狱,罔非在中”,“明启刑书相占,成庶中正”。

这里所说的“刑之中”“在中”“中正”,都是指执行刑罚要准确、合理、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也就是严格地符合法律(刑书)所制定的标准。

“中”是有原则的,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原则。

求“中”,反对过与不及,反对偏与倚,都是以有一个原则为前提的。

如果不是先有一个“中”盼标准、原则,过与不及、偏与倚也就根本不存在,更谈不上在它们之间搞调和折中了。

“中”不仅有恰到好处地符合于一定标准的意思,有时也可指这个标准本身。

《荀子·礼论》中所谓先王“为之立中制节”,意思就是说先王为之制立标准。

这里的“中”与“节”是一个意思,都是指标准、法度。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与“极”的含义相通。

先秦典籍里的“极”字常常可以解释为“中”。

如果我们从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用“中”,并知道这一标准本身亦可称之为“中”,那么,“中”与“极”的内在联系就不难解释了,因为“极”也包含标准、准则的意思。

《诗·卫风·氓》曰:“士也罔极”,所谓“罔极”,就是反复无常,没有一定的准则。

《尚书·洪范》有“皇极”一词,古人解释说:“皇,大;极,中也。

”所谓“皇极”就是“大中”,也即大准则、大法度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实外西区高2014级“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本试卷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两卷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船舷xuán 绯.红fēi 窨.井yìn 戎马倥.偬kǒnɡB.包扎.zā当.真dànɡ撷.取xiã自杀未遂.suìC.脂肪.fánɡ锃.亮zânɡ夙.愿sù宁.缺毋滥nínɡD.歆.羡xīn 奢靡.mí甄.别zhēn 按捺.不住nà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手饰烂摊子余音缭绕作壁上观B.煤炭莫需有卷帙浩繁道教圣地C.映射孺子牛两全其美谈笑风生D.赋予俱乐部贸然从事倍尝艰辛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意大利游轮“科斯塔•康科迪亚”号触礁搁浅后,船长不但没有及时组织乘客撤离,反而擅离职守,径.自.逃生,遭到世人谴责。

B.“先贤古墓”是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建于贞观三年,至今已逾1300多年,是一座名正言顺....的“古”墓。

C.北客站的建设将全面凸.现.青岛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加速实现以青岛为核心来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全面崛起的目标。

D.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需要强调学术的严肃性,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火爆源于人们对在长期“女主内、男主外”文化中存在的“父亲角色失位”现象的重新审视。

B.尽管很多网友对“土豪”这个词潜藏着对人的讽刺等负面情绪提出了种种质疑,但并不能阻止它在全国的流行。

C.抽样调查发现,北上广深四城市室内空气样本中均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和溴化阻燃剂等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

D.淘宝网传来消息,12月12日将推出本年度继双十一之后最大型的网购盛宴,并继续开展去年的“全民疯抢”活动。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通过读书──仕进而成为官僚士大夫,这是自汉代以来形成的重要的中国文化传统。

汉代儒生读书仕进之路的形成,除了是整个社会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要求外,与汉代儒生的自我改造也是密不可分的。

客观上讲,由于先秦的儒生以学习六经、传授知识为主,在秦汉官僚政治社会里是缺少从政的技能与本领的。

为了实现他们的政治理想,走向仕途,他们就必须进行自我改造,以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

这个改造过程,实际上从汉初就已经开始。

当时的几位著名儒生,如陆贾、叔孙通、贾谊、晁错、公孙弘,其思想和政治主张,已超出儒家学派的界域。

汉武帝为儒生们开启了一条通向仕途之路,这在中国政治史和文化史上都是一件大事,这为儒生们实现自己的治世理想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儒生们往往从书本出发,把现实社会理想化,其处世或议论常不免宏阔迂腐;而统治者则需要的是务实的治国人才。

因此,一个儒生如何才能把自己通过经书学习而得到的文化知识变成政治智慧,是对他们的一个严峻考验。

汉武帝在当时虽号称重儒,所重视的也不是那些腐儒,而是像董仲舒、公孙弘、兒宽那样“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治”的儒家。

儒生和文吏在汉初属于两个不同的社会群体,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

儒生有时候可以称之为“文学”,而文吏之俗称则为“刀笔吏”。

由王充在《论衡・程材》可知,即便是在东汉,世俗仍有轻儒生而高文吏的习气。

王充为此而为儒生抱不平,但在客观上也说明,儒生在事功方面确有不如文吏之处,他们在走入仕途时必须要改造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操守的同时,一定要具有优秀的管理能力。

真正由读书出身而在政治上又居高位的优秀官僚,必须是二者的结合。

据《宋书・百官下》:“汉武帝纳董仲舒之言,元光元年,始令郡国举孝廉……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决断,材任三辅县令。

”这四科当中,前两项是对文化修养与道德操守的要求,后两项是对管理才能的考量。

事实也是如此,自汉以后的儒生在中国的政治领域之所以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就是因为他们经过了这样的改造,符合以上四科的要求。

可以看出,这一改造的过程也是与文吏融合的过程。

在汉代政治舞台的较量中,经过自我改造的儒生最终打败了文吏。

之所以如此,除了汉代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之外,文吏们缺少崇高的人文关怀是其最为致命的缺陷。

文吏们以商鞅、韩非的法家理论治国,排斥礼义、仁爱、孝悌等人文道德关怀,严刑峻法,刻薄少恩。

由此而反观儒生之从政,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他们经过自我改造后也具备了吏治之才干,而在于他们把儒家的人文关怀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管理当中。

一个真正优秀的儒家出身的官吏,不仅要使其民能够“安居乐业”,而且还能够做到“移风易俗”,其代表人物就是蜀守文翁。

文翁的意义,不仅在于使蜀地人民安居乐业、移风易俗,为汉代树立了一个儒生出身的官吏的正面形象,而且还在于他的事迹从深层次上说明了儒家士大夫政治所以优于法家文吏政治之处。

它使得这个社会的官僚体系不是仅仅停留在事功的层面上,而是把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深深地融注其中,使这个士大夫官僚体系具有高尚的道德价值取向,从而建立了一个新的道器相通的政治文化模式。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19期,有删改)5.对汉代“儒生打败文吏”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吏们虽在事功方面比儒生强,但缺少崇高的人文关怀。

B.儒生们能把儒家的人文关怀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管理当中。

C.朝廷令郡国限四科举孝廉,引导了儒生自我改造的方向。

D.统治者需要的是务实的治国人才,文吏未通过严峻考验。

6.下列关于汉初儒生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儒生在有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操守的同时,可能缺少优秀的管理能力。

B.儒生属于与文吏有着严格区别的社会群体,世俗有轻儒生高文吏的习气。

C.儒生都缺少把自己通过经书学习而得到的文化知识变成政治智慧的能力。

D.儒生往往从书本出发,把现实社会理想化,处世或议论常不免宏阔迂腐。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称儒生为“文学”,称文吏为“刀笔吏”,表明了儒生地位高于文吏。

B.儒生读书仕进之路的形成,除社会原因外,儒生自我改造是根本原因。

C.蜀守文翁,做到了“安居乐业”“移风易俗”,是儒家士大夫的代表。

D.到汉代,儒家士大夫政治终于取代法家文吏政治,形成官僚士大夫体系。

三、(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瓶庵小传魏禧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

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

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

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

”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

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

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

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

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

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①,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

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

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②悍卒皆服之。

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③。

抗疏,既危而.免。

”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刲股。

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

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识瓶庵者曰,瓶庵姓吴,名传鼎,禹存其.字也,或曰雨岑,盖徽之休宁人云。

瓶庵父,字绍素。

[注]①先陇:祖先陇地,祖墓。

②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

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

③叩阍(hūn):向朝廷进言。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瓶庵幼失怙.废学怙:依靠B.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僦:租赁C.力疾.游黄山而后返疾:快速D.尝就瓶庵平.曲直平:评判9. 以下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B.抗疏,既危而.免侣鱼虾而.友麋鹿C.父尝刲股以.疗亲痛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D.禹存其.字也则或咎其.欲出者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三、(31分)10.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⑴“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 ”乃增其值。

(4分)⑵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

(4分)11. 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瓶庵具有哪些优秀的道德品质?请简要概括。

(4分)12.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限划10处)(5分)夫盗亦人也冠屦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选自《罗隐集》)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4分)(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4分)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6句)(6分)(1)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2)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3)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6) ,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7)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8)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22分)透明纳兰妙殊衰老像夜晚一样徐徐降临,光并不是一下子就散尽,死神有惊人的耐心,有时他喜欢一钱一钱地凌迟。

壮年时的余晖犹在,八十岁时,姥姥的食量仍是阖家之最。

她独个儿住在老房子里,自己伺候一个蜂窝煤炉子,自己买菜做饭,虽是颠着一对小脚,行如风摆杨柳,但还利索得很。

她对大家都很有用,儿女的孩子尚小,都得靠姥姥帮忙看管。

六个外孙、孙女、外孙女,都经她的手抚养。

于是她是有实质的,有威信,说话一句算一句,小辈们都不敢不认真听,稍有点嬉皮笑脸,姥姥脸色一沉,扬起一只大手,“打你!”喉咙里冒出不大不小的一个霹雳,威风凛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