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化学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原子的概念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原子的概念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原子的概念
本站为您整理“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原子的概念”,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原子的概念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结构

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结构

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结构
九年级上册化学中原子的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原子的构成以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以下是相关的知识点:
1.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在原子里,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原子质量=质子质量+中子质量(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4.原子体积很小,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

此外,同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元素符号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元素符号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元素符号
为您整理“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元素符号”,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初三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初三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结构知识点归纳一、本节学习指导原子结构的知识比较复杂,因此在学习时我们要把握重点,并且多思考。

本节我们重点了解原子的组成结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及电子得失情况。

回想起来关于原子的知识其实层次感很强.二、知识要点1、原子的结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颗粒我们可以把一个原子想成一个鸡蛋,原子核就是蛋黄,核外电子是蛋白,质子、中子是组成蛋黄的东西。

如果把原子比喻成操场的话,原子核就是操场中央的一只蚂蚁。

注:①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质子带的电荷正好和电子带的电荷中和,故整个原子不带电。

② 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相近,它们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③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可以说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粒子是质子和中子。

④ 在原子中存在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下图中:圈内的+12就是核电荷数=质子数=12,电子层上的数字就是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总和=12=质子数。

2、原子结构示意图【重点】(1)从上图可以看到有一层、二层、三层(不同原子电子层不一样),这些是电子层,可以形象比喻成电子的“跑道”,只是这些“跑道”是一个范围罢了。

注:电子层并不真正存在,为了方便描述是人们假设出来的而已。

类似的还有:光线,磁感线等。

(2)核外电子的分布情况,从上图可以看出第一层离原子核最近,越往下的层离得越远。

离核越近,电子能量越低,运动相对较慢,离核越远运动得愉快。

注:离核越近的电子受原子核的引力越大,所以运动得相对较慢,分子势能也较低。

离核越远的电子运动速度快,所以容易失去或得到电子,可以理解为速度太大,不安全,所以最外层电子不稳定。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被分成几个电子层,每一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不相同的。

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不得超过8个电子,如果第一层是最外一层则不能超过2个。

(4)综合信息:【重点】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电子带正电;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余或等于4个易得到电子带负电;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氦为2个,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最外层电子数比较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元素概念及常见考法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元素概念及常见考法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元素概念及
常见考法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元素概念及常见考法
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具有一样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某些元素符号还能表示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元平素见考法
常见考察形式为选择、填空。

涉及知识为: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其意义。

在此要明白:“所有的元素符号都有两个意义:某元素、一个某原子。

金属、稀有气体、局部固态非金属(如C、Si等)还表示该物质。


第 1 页共 1 页。

化学原子结构知识归纳总结

化学原子结构知识归纳总结

化学原子结构知识归纳总结在化学学科中,原子结构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它描述了物质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原子的构成和性质。

理解和掌握化学原子结构对于学好化学以及应用化学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化学原子的结构进行归纳总结,并探讨其相关概念和性质。

一、原子的基本构成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称为原子核,而电子则绕着核心围绕运动。

2. 质子和中子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其核中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

中子数可以不同,对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而言,中子数不同,但质子数一定相同。

3. 电子原子的电子数等于其核中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电子负电荷的大小和质子正电荷相等,所以一个元素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保持电中性。

二、原子的结构模型1. 托姆森模型托姆森模型(提出于19世纪末)认为原子是一个带正电的球体,电子嵌入其中,如“西瓜糖葫芦”的糖葫芦是正电,糖果是电子。

这个模型强调了原子中带负电荷的电子存在。

2. 鲁瑟福模型鲁瑟福模型(提出于20世纪初)通过金箔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核的概念。

鲁瑟福模型认为原子由一个极小且带正电荷的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类似于太阳系的构造。

这个模型强调了原子中的正电荷集中在核内。

3. 波尔模型波尔模型(提出于1913年)是鲁瑟福模型的发展,引入了能级概念,解释了为什么电子在围绕核运动时不会向核坠落。

波尔模型中电子只能处于特定能级,吸收或释放能量时跃迁能级。

三、量子力学的发展1. 波尔模型的局限性波尔模型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全貌以及电子在原子中的精确位置和运动轨迹。

2. 德布罗意假说德布罗意提出了一种物质粒子也具有波动性的假说,也被应用到原子结构中。

这为原子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3. 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方程,用于计算原子中电子的能级和电子云的概率分布。

四、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1. 电子能级和轨道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按照能级和轨道的顺序填充电子。

原子结构知识点

原子结构知识点

原子结构知识点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理解原子结构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组成以及相关的理论和实验。

一、原子的概念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基本微粒,是构成元素的最小单位。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都存在于原子的核心,即原子核,电子则绕着核心旋转。

二、原子的组成1. 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都具有质量,而且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质子的质量约为 1.67×10^(-27)千克,中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

2. 电子:电子是原子中带负电荷的基本粒子,绕原子核的轨道上运动。

电子质量很小,约为9.1×10^(-31)千克。

三、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1. 原子核的发现:电子是最早被人们发现的基本粒子之一。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实验证明了存在带负电荷的粒子,即电子。

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拉瑟福进行了著名的金箔散射实验,发现了原子具有一个核心,并以此提出了原子核理论。

2. 量子力学的发展: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发展使得我们对原子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研究原子在不同能级上的行为,科学家们发现原子的电子只能处于特定的能级上,且能向更高能级跃迁吸收能量,向较低能级跃迁释放能量。

四、原子结构相关理论1. 玻尔模型: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一个简化的原子模型,称为玻尔模型。

该模型将电子看作绕原子核旋转的粒子,且只能在特定的能级上存在。

同时,玻尔模型还解释了原子光谱现象。

2.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对微观粒子行为的描述理论。

通过量子力学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原子结构中电子的分布情况,并预测物质的性质。

量子力学的发展是基于波粒二象性理论。

五、原子结构的实验方法1. 高速粒子散射:通过将高速粒子轰击物质样品,观察散射的态势,可以推测出原子核的存在和结构。

2. 光谱分析:通过对原子的光谱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原子中的电子能级分布情况,以及原子组成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原子考点易错提醒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原子考点易错提醒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原子考点易错提醒
为您整理“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原子考点易错提醒”,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原子考点易错提醒
1.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元素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

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表示一个氢原子;2H只能表示两个氢原子。

2. 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3. 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4. 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1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跟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即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相比,均约等于1,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故: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规律: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典型例题】1.2008年5月17日,在“5. 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现场,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防疫人员受到了胡锦涛的接见,当时他们正在喷洒“含氯消毒液”。

“含氯消毒液”中的“氯”在这里指的是 (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解析:此题是有关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中各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的试题,考查学生运用概念去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时要分析物质存在的状态。

“含氯消毒液”中的“氯”在这里指的是元素答案:A。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
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组成。
(2)化学上用化合价表示元素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3)应用化合价推求物质化学式的根据是:①这种化合物确实存在;②化合物各元素正 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②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行,7个周期,16个簇。
3、离子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离子团,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核外电子的排布。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 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 易得到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He为2个电子)的相 对稳定结构。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等到的 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元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 是核电荷数或核内电子数。)
(2)元素可以组成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叫 化合物。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 子构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原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符号

原子的化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化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带负电荷。

2.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米,而整个原子的直径约为10^-10米,可以看出原子核非常小。

由于原子核带正电荷,并且质量很大,它对原子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3.电子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处于能级轨道上。

电子质量和质子、中子相比非常轻,带有负电荷。

在原子中,电子数量等于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所以原子是电中性的。

4.原子序数原子的序数是指原子中质子的数量,也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序数。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是不同的。

例如,氢的原子序数是1,氧的原子序数是8,铁的原子序数是26。

5.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中,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在物理性质上有所不同。

例如,氢的同位素有氘和氚,氧的同位素有氧-16、氧-17、氧-18等。

二、原子的性质1.原子量原子的质量单位是原子质量单位,通常用符号“u”表示。

1u等于1/12碳-12原子的质量,大约等于1.66x10^-27千克。

元素的原子量是该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通常以元素符号下方的数字表示。

例如,氢的原子量为1.008u,氧的原子量为16.00u。

2.原子半径原子的大小可以用原子半径来表示。

原子半径是原子的外层电子云所处轨道的半径,通常以皮米(10^-12米)为单位。

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元素的原子半径是不同的。

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增加时,原子半径也会增加。

3.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结合,使得原子可以形成分子或晶体。

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不同类型。

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如氢气(H2)中的氢原子之间的共价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吸引形成的化学键,如氯化钠(NaCl)中的钠和氯之间的离子键。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在我们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时,原子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

了解原子的结构,对于理解化学、物理等学科的众多现象和规律至关重要。

原子,这个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就如同一个小小的微观世界。

它虽然微小,但却有着极其复杂而又精巧的结构。

首先,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带正电荷,而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种类,我们将其称为原子序数。

比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而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8 个质子。

中子的数量则会影响原子的质量。

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如果中子数不同,就被称为同位素。

例如,氢有氕、氘、氚三种同位素,氕原子核内只有1 个质子,没有中子;氘原子核内有1 个质子和1 个中子;氚原子核内有 1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

原子核虽然体积很小,但却集中了原子几乎全部的质量。

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巨大的体育场,原子核就如同场中央的一只小蚂蚁,而电子则在广阔的“场地”上高速运动。

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规律。

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电子处于不同的能级上。

这些能级就像是台阶,电子只能在特定的能级上存在。

当原子吸收能量时,电子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而当原子释放能量时,电子则会从高能级回到低能级,同时释放出光子。

这就是许多物质能够发光、发热的原因。

电子的分布遵循一定的规则。

第一层最多容纳 2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 18 个电子,依此类推。

最外层电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例如,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 1 个电子,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容易失去这个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钠离子;而氯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容易得到 1 个电子形成带负电的氯离子。

原子的结构还与元素周期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元素,同时反映了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

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初中化学知识点解析原子的组成与结构

初中化学知识点解析原子的组成与结构

初中化学知识点解析原子的组成与结构原子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单位,了解原子的组成与结构对于深入理解化学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与原子的组成与结构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解析。

一、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是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的,它们分别是质子、中子和电子。

1.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记作p+,质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

2. 中子:位于原子核中,中子是没有电荷的,记作n^0,中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

3. 电子:位于原子外层,电子的电荷为负电荷,记作e-,电子的质量约为9.11×10^-31千克。

由于质子和电子的电荷相等,所以一个原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也就是说一个原子是电中性的。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完全集中在原子核中,原子核的质量约占整个原子的99.95%。

二、原子的结构根据原子的结构模型,目前有两种常用的模型,分别为托姆逊模型和卢瑟福模型。

1. 托姆逊模型托姆逊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带正电的球体,内部有均匀分布的电子,电子的负电荷和球体的正电荷相互抵消,使得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

2. 卢瑟福模型卢瑟福模型通过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他认为原子的正电荷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称为原子核,电子则围绕原子核以轨道形式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转动一样。

卢瑟福模型的提出对于后来的原子核理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原子的整体电荷和质量数原子的整体电荷等于原子核中质子的电荷数减去原子外层电子的电荷数。

原子的整体质量数等于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目不同,所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就是元素中质子数的大小。

四、同位素和同位素标记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被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的存在不改变元素的化学性质,只是在核反应中有所不同。

为了区分不同的同位素,可以使用同位素标记。

同位素标记是利用同位素所特有的性质,对分析和研究中所使用的物质进行标记。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与基础练习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与基础练习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和基础练习第一章、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实验结论:(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2)第二章、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根据这个标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2.计算式:总结: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读也不写),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每个质子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即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

3.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4.几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比较: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 1 0 1 1碳 6 6 6 12氧8 8 8 16钠11 12 11 23氯17 18 17 35.5铁26 30 26 56通过分析上表,得到以下结论:(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4)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5)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或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无中子)。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原子
1. 原子的构成:由原子核和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2. 原子核的构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3. 原子的大小:原子直径约为10-10m,即1原子直径约等于10-10米。

4. 原子的电荷:原子中电子的电荷为负,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没有电荷。

二、分子
1. 分子的构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一个化学实体。

2. 分子的大小:分子大小约为10-10m,即1分子直径约等于10-10米。

3. 分子的电荷:分子中电子的电荷为负,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没有电荷。

三、元素
1. 元素的构成:由同种原子组成的一种物质。

2. 元素的分类: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3. 元素的性质:元素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如电离性、氧化性、反应性等。

四、化合物
1. 化合物的构成: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学物质。

2. 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如溶解度、沸点、熔点等。

3. 化合物的分类: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原子结构关系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原子结构关系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原子结构关系
为您整理“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原子结构关系”,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知识点:原子结构关系
①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③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④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
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⑦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项复习-原子的结构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项复习-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体积很小,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2.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1)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种类,因此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4)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3.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①电子层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向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②原子结构示意图:如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2)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元素类别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不易得失相对稳定金属元素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不稳定非金属元素一般多于4个或等于4个易得到电子不稳定(3)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及相关判断要正确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必须遵循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①每一电子层上所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2n 2个(n 为电子层数)。

例如,第一层上只能容纳2×12=2个;第二层上能容纳2×22=8个电子;第三层上能容纳2×32=18个电子,依此类推。

②核外电子是逐层排布的,先排满第一层,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后,再排第三层,依此类推。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

二、离子1.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2.分类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钠离子(Na +)、镁离子(Mg 2+)、铵根离子(+4NH )。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氯离子(Cl -)、硫离子(S 2-)、硫酸根离子(24SO)。

原子结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原子结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原子的基本构成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围绕原子核运动。

二、原子的电子排布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遵循能级原理,即电子先占据能量较低的能级,再依次占据能量较高的能级。

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不超过该能级的最大容纳电子数,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三、原子的化学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数目和排布决定。

原子的化学性质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

这些性质影响着原子的化学活性和化合物的形成。

四、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

同位素在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

同位素的存在使得元素的原子质量呈现一定的范围。

五、离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可以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阴离子带负电荷。

离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酸碱反应、沉淀反应等。

六、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使原子结合成分子或离子化合物。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自由电子形成的。

七、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分子结构包括分子的形状、键长、键角等。

分子的形状和键角决定了分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能力。

八、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原子、分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酸碱反应等。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九、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物的化学式要平衡,反应物和物的系数要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十、实验技能实验技能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验技能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分析等。

《原子的构成》 讲义

《原子的构成》 讲义

《原子的构成》讲义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无论是有形的物质,还是无形的能量,其最基本的构成单位都是原子。

了解原子的构成,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神秘大门,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质的本质和性质。

原子并不是一个实心的球体,它具有复杂而精细的结构。

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荷。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种类,我们把这个质子数称为原子序数。

以氢原子为例,它的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是最简单的原子结构。

而像铀原子这样的重原子,其原子核内则有大量的质子和中子。

围绕着原子核运动的是电子。

电子带负电荷,它们在原子核外的特定区域内运动。

这些区域被称为电子层或能层。

电子在不同的能层上运动,其能量状态是不同的。

离原子核越近的电子层,电子的能量越低;离原子核越远的电子层,电子的能量越高。

电子的数量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等,这样整个原子就呈现电中性。

也就是说,原子中带正电荷的质子总数等于带负电荷的电子总数。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对较大,而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核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而只是电子的运动状态和分布情况发生改变。

原子的大小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原子的半径通常在 10^(-10) 米左右。

不同元素的原子大小有所不同,这与原子核的电荷数和电子的分布有关。

我们再来谈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而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质子和中子的数量。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以一个碳-12 原子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例如,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1,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原子的构成知识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化学中,它帮助我们理解元素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原理;在物理学中,对于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至关重要;在材料科学中,有助于设计和开发新的材料。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构成原子的粒子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构成原子的粒子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构成原子的
粒子
本站为您整理“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构成原子的粒子”,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构成原子的粒子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⑶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