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5.2.1 离子键(2) 教案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教材苏教版必修第一册:5.2.1 离子键
4.电子式 在□ 19_元__素__符__号_周围用“□ 20____·____”或“□ 21___×_____”来表示原 子、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以简明地表示原子、 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排
布,这种式子称为电子式。
、
、
,C 错,
E、H 正确;NH4Cl 的电子式应为 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时,应注意正确的相邻关系,如 错。
【答案】 EFH
,D 错;NaH 是 ,F 正确;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书写
,G
[提升 2] 判断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是否 正确?若错误,请说明理由。
解析:(1)A 项,离子键是指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包括引力和 斥力;B 项,离子键形成的只能是离子化合物;C 项,离子化合物在熔融 状态或水溶液里才能导电;离子化合物也可能含有共价键,如 NaOH,D 错误。(2)Na 是金属单质;HCl、H2O 分子中均无易失电子的原子,不是 离子化合物;Ca 是活泼金属,Cl 是活泼非金属,两种原子分别失、得电 子形成 Ca2+、Cl-,故 CaCl2 是离子化合物。
电子式可用来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的组成。如:
原子:Na 电子式□ 22___N__a_·__; Cl 电子式□ 23________;
离子:Na+ 电子式2□4__N__a+____; Cl- 电子式□ 25________;
离子化合物:NaCl 电子式2□6________。
[即时性自测]
答案:(1)B (2)A
[关键能力]
1.离子键的三个“一定”和两个“不一定” (1)三个“一定” ①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②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③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阴离子和阳离子。 (2)两个“不一定” ①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 NH4Cl、NH4NO3 等。 ②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 AlCl3。
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掌握原子核、电子云的概念及构成。
2. 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因及重要意义。
3. 能够描述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历程及相关科学家的贡献。
【教学内容】1. 原子的基本结构2. 元素周期律的历史演变3. 周期表上元素的排列【教学重点】1. 原子核、电子云的概念及构成2. 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因及重要意义【教学难点】1. 理解原子核、电子云之间的相互作用2. 理解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原理及规律【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观察、讨论互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实验或图片展示,引出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主题。
二、讲解原子的基本结构1. 原子核的构成及性质2. 电子云的分布及能级三、探讨元素周期律的历史演变1. 门捷列夫表、周期表的发现2. 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及分类四、实验操作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质。
五、讨论互动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相关问题。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强调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性及相关规律。
【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准备小测验。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元素周期律的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是否能够区分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祝学习顺利!。
高中化学《离子键》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离子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课时离子键。
化学键在高中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初中的原子构成物质,以及分子的结构,引导学生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为化学反应的实质提供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所以对于学习原子直接是如何构成物质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理论性只是占有一定的篇幅,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新知识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
对此情况,用实验和视频将知识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将理性的概念感性化,让学生能通过实验和相关视频来直接看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及本质和形成条件。
(2)通过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3)能熟练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演示,提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由离子通过离子键能结合成离子化合物,学会微观的问题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化学乐趣。
(2)建立个性与共性、对立与统一的科学辩证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离子键的形成与实质。
2.教学难点: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探现象究实验方程式【讨论】请同学们试着从原子结构的角小组度解释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讨【得出结论】钠原子最外电子层有1 个论电子,它想达到8 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失去一个电子。
氯原子最外电子层有7 个电子,它想达到8 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得到1 个电子。
钠和氯气反应时,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1 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形学成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
习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新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与钠和氯气知性质完全不同的氯化钠。
离子键教案苏教版
离子键教案苏教版教案标题:离子键教案(苏教版)教案目标:1. 了解离子键的概念和特点;2. 能够识别离子键的形成和断裂过程;3. 掌握离子键的相关实验方法;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1. 离子键的形成和断裂过程;2. 离子键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离子键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离子键的相关知识、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离子键的概念,与学生讨论离子键的特点和应用;2. 提问:你们知道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吗?请简要描述。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讲解和示意图,详细介绍离子键的形成过程;2. 强调离子键的特点,如电荷的转移、电荷的稳定等;3. 与学生一起探讨离子键的应用领域,如离子晶体、盐类化合物等。
三、实验观察(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份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观察离子键的形成和断裂过程;3.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四、实验设计(20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离子键的形成;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设计,并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3. 教师给予学生实验设计的指导和建议。
五、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离子键的重要性和应用;2. 提醒学生复习课堂内容,并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延伸:1.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离子键的实际应用;2.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科学竞赛或实验项目,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2.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指导;2. 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高一化学苏教版2教案:专题1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化学键、离子键含解析
教学设计单元分析本单元帮助学生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作用力,重点解释离子键和共价键,学习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用结构式表示共价键、共价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之间较为微弱的作用力,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溶解性有一定的影响;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本单元首先从氯化钠等学生熟悉的离子化合物入手,引入离子键的概念,帮助学生认识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的原子间能形成典型的离子键。
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形象地表示离子化合物,说明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
然后,从学生熟悉的物质氯化氢、氯气等入手,引入共价键的概念,帮助学生认识非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能形成共价键。
能运用电子式和结构式来形象地表示共价分子、共价化合物,认识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
认识分子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等,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与物质的微观结构。
最后学习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之间,它也是微粒之间的一种作用力,它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影响。
教材要求学生联系物质性质与物质微观结构,能够用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不同的相互作用对物质的性质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材中还在拓展视野部分介绍了氢键,使学生对一些特殊物质的反常的熔、沸点有所了解,另外可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冰为何浮在水面上等。
在这一单元,将学习两种化学用语——电子式和结构式,还将运用几种结构模型—-分子的比例模型、球棍模型等,这些化学用语和模型的使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键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本单元教学要求有(1)认识化学键的含义,通过对概念的剖析,使学生理解概念,把握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对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特点和键参数、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以及影响离子键和共价键强弱的因素不作要求).(3)了解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4)能写出结构简单的常见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能够用电子式或者结构式表示结构简单的常见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
高中化学 1.2.1离子键教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 1.2.1离子键教案苏教版必修2【课标要求】1.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不同的作用,认识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
2.知道离子键,共价键及其形成,知道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知道离子,分子,原子可以分别构成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3.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
4.学习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共价键以及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会用结构式表示共价健以及共价分子。
了解可以用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表示分子结构。
【教材分析】本单元帮助学生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作用力,重点解释离子键和共价键,学习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不同的分子间作用力各不相同,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影响。
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物质——氯化钠入手,引入离子键的概念,帮助学生认识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的原子间能形成典型的离子键。
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来形象的表示离子化合物,说明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在第二个内容中,从学生熟悉的物质——氯化氢入手,引入共价键的概念,帮助学生认识非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能形成共价键。
能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来形象的表示共价化合物,说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之间,它也是微粒之间的一种作用力,它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影响。
教材中将分子间作用力和物质的溶沸点高低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和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有具体的认识。
而且,教材中还介绍了氢键,使学生对一些特殊物质的反常的熔沸点有所了解,从而可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冰为何浮在水面上。
学习这一单元,还将学习两种化学用语——电子式和结构式,还将运用几种结构模型——分子的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和晶体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这些化学用语和模型的使用,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键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目标】(1)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不同的作用力,认识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
(2)知道离子键、共价键及其形成,知道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离子键》名师教案
第二单元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离子键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技能水平和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的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确定了如下的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
了解电子式的书写特点,会书写常见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2. 了解共价键和共价分子、共价化合物的概念;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
会书写常见的共价分子的电子式。
3.通过对比学习,了解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区别并会判断。
了解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在电子式书写上的差异。
培养归纳比较能力。
4. 培养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二、学生认知水平分析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习者早已知道的东西,确定了这一点,就可以据此进行教学。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酸、碱、盐的有关性质以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等,本学期也学习了研究物质的方法,并在实验室做了相应实验,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在此之前刚学过氯及其化合物及典型金属元素钠的性质和用途,初步了解了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总体来说,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就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起点和新知的生长点。
三、设计思想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是把把现成的、包装好了的知识仔细地吸收和内化,而是一个广义的组织概念、情境的活动(包括思维活动)过程。
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下,重新组织内部的认知结构,建构自己对内容、意义的理解。
化学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通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启迪思维,改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因此问题情景的创设非常重要。
问题情景能满足学生发现和发展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丰富化学情感,体验化学的价值。
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优质学案:5.2.2 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
第二课时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共价键的概念及其形成,了解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2.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
3.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以及共价分子;会用结构式表示共价键以及共价分子;会用球棍模型、空间填充模型表示分子结构。
4.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不同的作用,认识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一、共价键与共价化合物1.共价键(1)氯化氢的形成过程(2)共价键①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②成键微粒:原子。
③共价键的实质是静电作用。
④成键条件:成键元素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的非金属元素;成键前原子最外层未达到饱和状态。
2.共价化合物(1)概念: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2)常见的共价化合物的类型:①非金属氢化物:如NH3、H2S、H2O等。
②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SO2等。
③酸:如H2SO4、HNO3等。
④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如CH4、CH3CH2OH等。
3.共价分子(1)概念:原子之间全部以共价键结合的分子叫作共价分子。
(2)共价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①电子式:如H2:H∶H,N2:∶N⋮⋮N∶,NH3:。
②结构式:化学上,常用“—”表示1对共用电子对,如氯分子可表示为Cl—Cl,这种图示叫作结构式。
③常见的共价分子分子电子式结构式球棍模型空间填充模型HCl H—ClCl2Cl—ClH2O H—O—HNH3CH44.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微自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HCl分子中有一对共用电子对。
(√)(2)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物质是共价化合物。
(×)(3)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只含有共价键。
(√)(4)共价键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5)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二、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二种类型。
1.范德华力(1)概念: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称为范德华力,亦可称为分子间作用力。
5.2.1 离子键学案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1课时离子键[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通过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键的概念与形成,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会判断离子化合物。
2.会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1.化学键(1)定义: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常见类型:①离子键;②共价键。
2.离子键的形成过程(1)从微观角度理解NaCl的形成过程钠原子和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和7,均不稳定。
不稳定的钠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个电子稳定结构,分别形成Na+和Cl-,两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物质氯化钠。
(2)3.离子化合物(1)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阴离子和阳离子()(2)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3)两种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的过程中一定伴有电子得失()(4)原子序数为12和9的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答案(1)√(2)×(3)√(4)√1.任何物质内部都存在化学键吗?提示不一定,如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具有稳定的电子层结构,所以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间不存在化学键。
2.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吗?提示不一定,铵盐属于离子化合物,但无金属元素。
3.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吗?提示不一定,例如AlCl3不属于离子化合物。
已知反应:NaH+H2O===NaOH+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H是离子化合物B.NaH中H-的半径大于Li+的半径C.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NaOH中含有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答案C解析NaH由Na+和H-构成,是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NaH中H-的半径大于Li+的半径,故B正确;反应NaH+H2O===NaOH+H2↑,H2O 中H元素化合价降低,水是氧化剂,故C错误;NaOH中Na+和OH-之间存在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
2021学年高中化学专题五2.1离子键2教案苏教版必修1.docx
离子键本节课学习内容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5中《离子键》,该内容是物质结构中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应能进一步认识性质和结构的关系。
由于前面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离子键的形成。
1.认识化学键,理解离子键概念及其形成过程,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
2.通过讲解实例理解离子键的本质。
1.化学键、离子键2.难点:离子键的形成教学幻灯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固体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固体氯化钠能否导电?【提问】氯化钠固体本身不导电,是因为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要加热至熔融状态或在水分子破坏下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说明Na+与Cl-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再如,H2O电解产生H2和O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水分子先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两个氢原子形成一个H2分子,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O2分子,该反应之所以需要“通电”正说明了水分子内氢原子和氧原子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
【小结】因此,我们把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根据构成物质的微思考回答氯化钠是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能导电。
但固体氯化钠不导电,因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聆听思考粒不同,我们可以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
离子键存在于阴、阳离子之间,共价键存在于原子与原子之间。
【过渡】本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有关离子键的相关知识。
【问题1】接下来,以我们最熟悉的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NaCl的形成过程来分析离子键是如何形成的。
在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中,哪种原子得到电子,哪种原子失去电子呢?请大家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表格。
【小结】带相反电荷的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成为离子键。
【问题2】在氯化钠晶体中,Na+和Cl-之间存在哪些作用力?【总结】所以此处的“静电作用”指的是正、负电荷之间的静电引力,以及原子核与原子核、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之间的静电斥力,当阴、阳离子达到一定距离后,二者达到平衡。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1.2第1课时离子键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21-2022学年)
离子键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1.离子键(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钠原子和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和7,均不稳定,它们通过得失电子后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分别形成Na+和Cl-,这两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物质氯化钠。
(2)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①成键粒子:阳离子、阴离子.②成键本质:相互作用即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③成键元素:一般是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
2.离子化合物(1)概念: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常见类型①强碱,如NaOH、KOH等。
②绝大多数盐,如NaCl、K2SO4等。
③活泼金属氧化物,如K2O、Na2O、MgO等。
(3)性质①离子化合物中离子键一般比较牢固,破坏它需要很高的能量,所以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般较高,常温下为固体。
②离子化合物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能够导电。
关于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误区提醒(1)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阴离子和阳离子。
(2)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
(4)活泼金属(如第ⅠA、ⅡA族的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如第ⅥA、ⅦA族的非金属)原子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
1.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B.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钠原子与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ﻬ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解析:选B。
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易失电子,有较强的还原性,而钠离子最外层已经达到“8e-”稳定结构,故二者化学性质不同。
2.下列关于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B.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一定能形成离子化合物C.离子化合物一定能导电D.只有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解析:选B。
2020-2021学年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2.3 离子反应(2) 教案
专题3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第3节离子反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3第二单元第3节中《离子反应》,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从宏观的角度分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不仅要运用分类的思想认识物质与反应,还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溶液中物质微粒存在状态、微粒间相互作用及作用结果,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并能用离子方程式进行表征。
1.建立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等关键概念,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和描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反应,并用电离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进行表征。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2.通过归纳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认识离子反应的本质。
建立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认识角度,能根据宏观现象分析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能依据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预测宏观现象。
建立电离、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关键概念,并用电离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进行表征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反应1.教学幻灯片2.导电性实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判断下列物质是否是电解质①铜②稀盐酸③醋酸④氢氧化钠溶液⑤氨水⑥蔗糖⑦碳酸钙⑧二氧化碳。
【引入】电解质溶液具有导电性、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否相同?【实验探究】在4只100mL的小烧杯中分别加入50mL物质的量浓观察实验【补充】许多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可Cl2+2OH-=Cl-+ClO-+H2O 以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请同学们写出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重点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请同学们课后加强练习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离子反应一、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二、离子反应1.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叫做离子反应2.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①生成难溶物(如:CaCO3、BaSO4、AgCl等)②生成易挥发物质(如:CO2)③难电离物质(如:水)三、离子方程式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学案 4:5.2.1 离子键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1课时离子键【学习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可能具有的典型特征。
2.能从物质的微观结构说明同类物质的共性和不同类物质性质的差异及其原因。
【自主预习】一、化学键1.概念:物质中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的叫作化学键。
2.类型:和是两种常见的化学键。
二、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1.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以NaCl为例)钠原子和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和7,均不稳定。
通过如图所示它们通过得失电子后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分别形成Na+和Cl-,两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物质NaCl。
2.离子键(1)离子键的定义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称为离子键。
(2)成键微粒:。
3.离子化合物(1)概念:由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
(2)常见类型:①强碱:如NaOH、KOH等。
②大多数盐:如NaCl、K2SO4等。
③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CaO等。
三、电子式1.概念: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发生变化,为了方便,我们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叉号)表示原子或离子的,这种式子称为电子式。
2.电子式的书写(1)原子的电子式:氢原子H·、钠原子Na·、氮原子、氯原子。
(2)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是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形成的,其电子式就是其阳离子符号,如Na+、Mg2+等。
(3)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氯离子、氧离子。
(4)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氧化钙、硫化钾。
预习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
( )(2)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 )(3)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4)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
( )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之间B.化学键只存在于离子之间C.形成化学键的微粒可以是原子也可以是离子D.化学键是相邻的分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3.下列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重难点探究】一、认识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观察下面漫画,思考有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二章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1节离子键
本节课学习内容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5中《离子键》,该内容是物质结构中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应能进一步认识性质和结构的关系。
由于前面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离子键的形成。
1.认识化学键,理解离子键概念及其形成过程,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
2.通过讲解实例理解离子键的本质。
1.化学键、离子键
2.难点:离子键的形成
教学幻灯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固体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固体氯化钠能否导电?
【提问】氯化钠固体本身不导电,是因为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要加热至熔融状态或在水分子破坏下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说明Na+与Cl-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再如,H2O电解产生H2和O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水分子先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两个氢原子形成一个H2分子,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O2分子,该反应之所以需要“通电”正说明了水分子思考回答
氯化钠是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能导电。
但固体氯化钠不导电,因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聆听思考
内氢原子和氧原子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
【小结】因此,我们把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我们可以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
离子键存在于阴、阳离子之间,共价键存在于原子与原子之间。
【过渡】本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有关离子键的相关知识。
【问题1】接下来,以我们最熟悉的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NaCl的形成过程来分析离子键是如何形成的。
在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中,哪种原子得到电子,哪种原子失去电子呢?请大家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表格。
【小结】带相反电荷的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成为离子键。
【问题2】在氯化钠晶体中,Na+和Cl-之间存在哪些作用力?
【总结】所以此处的“静电作用”指的是正、负电荷之间的静电引力,以及原子核与原子核、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之间的静电斥力,当阴、阳离子达到一定距离后,二者达到平衡。
因此,离子键的实质就是静电引力与静电斥力达到平衡时的静电作用。
【问题3】哪些元素的原子能以这种方式结合?这种结合方式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思考回答:
Na+离子和Cl-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阴、阳离子的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力
活泼金属元素的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以这种方式结合。
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8e-稳定结构。
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大于4时,易得到最外层电子达到8e-稳定结构。
【总结】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时,都能形成离子键。
元素周期表是ⅠA族、ⅡA族的活泼金属与ⅥA 族、ⅦA族的活泼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离子键的,我们把阴、阳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即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
离子化合物。
【练习】请大家判断下列化合物哪些属于离子化合物?Na2O、SO2、CaCl2、H2O、NH4Cl、HCl、MgSO4、NH3【提问】请同学归纳离子化合物的判断方法依据。
【评价】同学们总结的很好,别忘了铵根离子,思考,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这句话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能否举例。
【过渡】嗯,对的,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有可能是离子化合物,比如铵盐。
如何形象地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我们知道,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发生改变的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
【讲述】为了简明地表示原子、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可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像这种式子,我们称之为电子式。
【交流与讨论】(1)原子的电子式例:请大家观察下列这些电子式,注意结合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的数目及书写分布特点。
思考回答
Na2O、CaCl2、NH4Cl、MgSO4
归纳总结
阳离子通常为活泼的金阳离子或铵根离子(NH4+),阴离子通常为活泼的非金属离子或原子团离子(如OH-、SO42-、NO3-等),即判断依据是否含有活泼的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NH4+)
不合理,如NH4NO3
练习:写出C、F、S、K电子式
【交流与讨论】(2)离子的电子式
①请大家观察下列阳离子这些电子式:
H+、Na+、Mg2+、Ca2+,
【讲述】对于阳离子而言,失去了最外层电子,其最外层是裸露的,即最外层为零电子(注意,金属阳离子仍以其原子的最外层作为电子式的最外层),阳离子的电子式即为阳离子符号。
【交流与讨论】②请大家观察下列阴离子这些电子式:
【讲述】原子其通过得电子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或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阴离子的电子除了在元素符号周围标出最外层电子的情况外,还需要用“[ ]”括起来,并且在方括号外注明其所带的电荷数。
练习:写出F-、S2-电子式
【过渡】我们学习了原子和离子的电子式的书写,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该如何正确书写。
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的,所以NaCl的电子式表示如下图所示归纳总结:原子电子式的书写,即在元素符号的周围标上其最外层所带的电荷数,最外层有几个电子,就在元素符号的周围标上几个“•”+)
归纳总结:
阳离子的电子式即为阳离子符号。
归纳总结:
阴离子的电子除了在元素符号周围标出最外层电子的情况外,还需要用“[ ]”括起来,并且在方括号外注明其所带的电荷数。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组成,但相同离子不能合并,在正确
,
此外,离子化合物Na2O和MgBr2的电子式表示为练习:写出KF、Na2S电子式
【课堂小结】书写阴、阳离子电子式的前提下,离子化合物中的阴、阳离子要间隔书写,同时,相同离子对称分布。
板书设计I
离子键
一、化学键
定义:我们把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分类: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
二、离子键
定义:带相反电荷的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成为离子键。
离子键的实质:静电作用
离子化合物:把阴、阳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三、电子式
定义:元素符号的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本节课主要掌握的是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和表达式,对于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不作深入的讲解,从原子电子式到离子电子式再到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给出实例,请学生归纳总结书写规则,本节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交流、讨论、评价等环节中掌握知识,展现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