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商角徵羽_中国古代乐理钩沉

合集下载

宫商角徵羽对应的音乐精编版

宫商角徵羽对应的音乐精编版

宫商角徵羽对应的音乐(2012-04-18 10:51:58)转载▼标签:五行音乐杂谈音乐疗法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其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

那么生理上呢?除了对牛弹琴的笑谈,音乐与我们的身体会否发生某种奇妙反应?古人说,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行的高手。

因为在我们传统医学中,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

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搭配,就成了一套养身大典。

古代士大夫阶层“琴棋书画”养身术中,琴排第一位,也说明在修身养性方面,音乐最有力量。

五音养身给你听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

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

古代的音乐和现在有所不同,只有五音:角、徵、宫、商、羽。

这五个音阶分别被中国传统哲学赋予了五行的属性:木(角)、火(徵)、土(宫)、金(商)、水(羽)。

这一点,恰恰被中医利用了。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

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

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

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百病生于气”!这个“气”不仅是情绪,五脏的脏气也包含其中。

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结构不同,五脏在脏气上的差异,配合不同的音乐,就可以使五音防病、养身。

当然,我们并不是用某个音去调理某个脏器,而是运用五行原理,使它们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约,五音搭配组合,适当突出某一种音来调和身体。

用乐如用药在繁体字中,乐、药、疗三字同源,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

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

五声音阶(宫商角徵(zhǐ)羽)

五声音阶(宫商角徵(zhǐ)羽)

五声音阶(宫商角徵(zhǐ)羽) B 添加义项五声音阶,汉族古代音律 。

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1 2 3 5 6 宫 商 角 徵(zhǐ) 羽。

唐代时使用"合、四、乙、尺、工"。

五声音阶,古代文献通常称为"五声""五音"等。

中国传统乐学理论对"音阶"这个现代概念,常分别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揭示其内涵。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五声音阶• 别名五音• 提出者《灵枢·邪客》• 提出时间春秋时期• 适用领域中国传统乐学理论•应用学科音乐折叠编辑本段简介通常我们认识的音乐,由七个音符组成,按固定音名称为"C、D、E、F、G、A、B",在简谱中记为"1、2、3、4、5、6、7",用唱名则说成是"do、re、mi、fa、sol、la、si",这就是七声音阶。

在七声音阶的五大二度音中增加五个半音,就成了12音阶,而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中,使用更多的却是五声音阶。

虽然只用了五个音符,但有着独特的魅力。

中国传统乐学理论对"音阶"这个现代概念,分别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揭示内涵。

传统民族调式,最常用的主音有五个,即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在首调唱名的"do、re、mi、sol、la",称五声音阶。

"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而"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在《灵枢·邪客》中把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从宫商角徵羽的乐律说起·诗词声律

从宫商角徵羽的乐律说起·诗词声律

从宫商角徵羽的乐律说起·诗词声律今天停了那首周郎顾后,对于其中的韵律痴痴不忘,以为妙绝,于是兴起了学学音乐的念头,一时激情澎湃,但仔细一想,音乐这东西能学吗?再加上我天生音盲,五音不全,如何学音,如何习乐?这样想着,就觉气馁。

不过,气馁归气馁,我还是去百度看了看,这不看则已,一看确是让我更加痴迷,这些关于古音律的知识顿时在我心中的某个深处产生了共鸣。

首先,我看了下宫商角徵羽,这几个玩意儿到底是虾米东西?“宫、商、角、徵、羽”是我国五声音阶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类似现在简谱中的1、2、3、5、6。

即宫等于1(Do),商等于2(Re),角等于3(Mi),徵等于5(Sol),羽等于6(La)(看到这儿,是不是觉得原来古音律这么简单?就是个一对一的名称变换)。

但是这“宫商角徵羽”的名称是何时形成的呢?它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最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见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这个三分损益法具体是什么,且不管,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那么,“宫商角徵羽”这五个名称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有多种说法了。

有的研究者说:它来自古代的天文学,即是从二十八个星宿的名称而来的,如“宫”来自二十八星宿环绕的中心——中宫,其他四音来自不同的星宿名称,这是“天文说”;而有的研究者说:它来自古人驯养的畜禽,说“牛、马、雉、猪、羊”五个字在古代的读音和“宫、商、角、徵、羽”近似,这是“畜禽说”;有的研究者说:它们来源于古代氏族的图腾,这是“图腾说”;而在古代的音乐著作《乐记》中的说法则为: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

说宫音代表国君,商音代表万民……这是“君臣说”。

不论是“天文说”、“畜禽说”、“图腾说”或“君臣说”,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都给音乐涂上了一层或神秘、或朴素、或带有封建主义伦理观念的色彩,表达了中国先民的不同的音乐观念。

五音角徵宫商羽的意思

五音角徵宫商羽的意思

五音角徵宫商羽的意思
五音角徵宫商羽,是指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五个音阶,即角调、徵调、宫调、商调和羽调。

这五个音阶构成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基础,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情感表达。

1. 角调(Jiao diao):角调是五音中的第一个音阶,它的音程为1 2 4 5 6。

角调通常用于表达庄重、威严或悲壮的情感,常见于古代宫廷音乐或祭祀仪式中。

2. 徵调(Zhi diao):徵调是五音中的第二个音阶,它的音程为1 3 5 6 1。

徵调通常用于表达奔放、豪放或热烈的情感,常见于古代军乐、舞蹈音乐或喜庆场合中。

3. 宫调(Gong diao):宫调是五音中的第三个音阶,它的音程为1 2 3 5 6。

宫调通常用于表达平和、宁静或祥和的情感,常见于古代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或禅修音乐中。

4. 商调(Shang diao):商调是五音中的第四个音阶,它的音程为1 2 4 5 1。

商调通常用于表达忧郁、深沉或内敛的情感,常见于古代宫廷音乐、戏曲音乐或民间音乐中。

5. 羽调(Yu diao):羽调是五音中的第五个音阶,它的音程为1 3 4 6 1。

羽调通常用于表达轻快、愉悦或欢快的情感,常见于古代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或游乐场合中。

五音角徵宫商羽可以组合成不同的音乐曲调,如徵宫角商、商徵宫、宫商徵等。

在中国古代音乐中,这五个音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乐曲和演奏风格中,代表了不同的情感和意境,丰富了音乐的表达方式。

同时,五音角徵宫商羽也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宫商角徵羽

宫商角徵羽

宫商角徵羽指的是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

顾名思义,五声调式就是由五个音(而不是七个)构成的调式。

五声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民族调式的种种变化和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因此,尽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音乐中都可见到五声调式,它还是常被称为“中国调式”或“民族调式”。

五声调式中的五个音是按照五度上行的关系得出的;假定从do开始,即为:do→so→re→la→mi,为了方便起见,下面我们用简谱来叙述。

将这五个音顺序排列起来,便得到一个五声音阶,音阶内部的音程结构是固定不变的,并且其中的每个音都有一个名称:12356宫商角徵羽五个音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调式的主音,由此产生了五种调式:宫调式:12356(1)商调式:23561(2)角调式:35612(3)徵调式:56123(5)羽调式:61235(6)在调式名称的前面再加上调高,就构成了完整的调性名称。

例如宫调式,1=C对称为“C宫调”,1=D时称为“D宫调”,1=E时称为“E宫调”……;又如徵调式,5=C时称“C徵调”,5=D时称“D徵调”,5=E时称“E徵调”……;其它调式依此类推。

以五声调式为核心,还有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即由六个音或七个音构成的调式。

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五个音称作“正声”(或正音),新加入的音称作“偏声”(或偏音)。

偏声分为四种——变宫:宫音下方的大二度,假如1是宫,变宫为7;如果4是宫,变宫就是3。

清角:角音上方的小二度,假如3是角,清角为4;如果6是角的话,清角就是b7。

变徵:徵音下方的小二度,假如5是徵,变徵为#4。

闰:宫音下方的大二度,如果1是宫,闰就是b7。

五个正音和七个偏音的关系是:123(4)(#4)56(b7)(7)宫商角清变徵羽闰变角徵宫这四个偏音加入之后,产生了大量的调式,例如:加清角和变宫的七声清乐宫调式:12345671加变宫的六声羽调式:6712356加变宫的六声徵调式:5671235加清角和闰的七声燕乐徵调式:56b712345加变宫和变徵的七声雅乐徵调式:567123#45不同的调式会产生不同的“味道”,如果平时多留心,从听觉上判断调式并不困难。

宫商角徵羽_中国古代乐理钩沉

宫商角徵羽_中国古代乐理钩沉

中国是一个礼乐之邦,音乐文明源远流长。

数千年的音乐文化陶醉了一代代中国人,同时也留下了较为完备的音乐理论,如三分损益法等理论的出现早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这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

摇乱了五声中国古代对音乐家比较轻视,古代的音乐理论在“正史”中地位也不高,没能留下更多的书面资料。

但音乐和文学一样,是古代知识分子阶层的必修课,在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疑有着重要地位,民间则更是充满了多彩的旋律。

声音有4个物理属性:高低、长短、强弱、音色。

对于乐音而言,声的高低特性尤为重要。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用以标记乐音相对音高的“五声音阶”应用最为广泛。

当我们用右手弹拨古筝的第11弦到第15弦时,可以听到由低到高的5个声音,它们便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五声”—“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在数字简谱中的“1、2、3、5、6”。

随着中国古代音乐和数学的发展,在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管子·地员篇》最先记述了用数学计算五声相对音高的科学方法,书中宫商角徵羽—中国古代乐理钩沉文/米怜 图/Fotoe文化纪事C U L T U R A LE V E N T S写道:“凡将起五音,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生羽;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

”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其大意是说:如果要得五声,首先要定一个标准音,把它作为“宫”,其余各音可将管长、弦长或减少(损)三分之一,或增加(益)三分之一,或再于所得加减三分之一,皆以此类推。

简单以算式表示就是:宫 (a×3)4=81徵 81×4/3=108商 108×2/3=72羽 72×4/3=96角 96×2/3=64(a为“主一”,即原单位长度,81、108等为比例长度。

古琴中的“宫、商、角、徵、羽”有哪些含义?

古琴中的“宫、商、角、徵、羽”有哪些含义?

古琴中的“宫、商、角、徵、羽”有哪些含义?© 点击上方,聆听最美音乐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

(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在最早时期,古琴只有五根弦,是后来的周文王和周武王各加了一根才成为了现在的七弦琴。

那么古琴的琴弦为什么有五根呢?它们都象征着什么意义呢?传说中国有位古代的帝王舜,作五弦琴,用来歌颂《南风》。

《南风歌》是尧舜时期的上古歌谣,这首古谣是说世间万物迎承薰风的恩泽,抒发了中国先民对“南风”既赞美又祈盼的双重感情,表达了帝王为民着想,以民之忧为己之忧的思想。

据说,昔日舜作五弦琴,来源于义(五义:君、臣、民、事、物),以民之忧为己之忧,以歌《南风》。

用五弦来正五声,这五声就是“宫、商、角、徵、羽”。

圣人观察附丽于天的五行之象(五行:金、木、水、火、土),在世间中运行的五辰之气(五辰:木主春、火主夏、金主秋、水主冬、土分属四时)。

被世间所用的五材之形(五材说法不一,在这里指:金、木、皮、玉、土),制成宫、商、角、徵、羽五声以考察声音。

举凡天地万物的声音,都来源于五音,因此,最低音是宫,次低音是商,在高、低音之间的是角,次高音是徵,最高音是羽。

宫象征土、君、信、思;商象征金、臣、义、言;角象征木、民、仁、貌;徵象征火、事、礼、视;羽象征水、物、智、听。

因此以音乐来建立统治的人可以辨别五行的得失,君、臣、民、事、物的秩序,五常的兴替,五事的善恶就可以很明显的辨别。

帝说:“我听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五声,八音,从各种音乐中来考察政治的得失,取各方的意见,你们负责审听。

”这是以审查音声作为为政的手段。

圣人以五声使内心平和,心和则政和,政和则民和,民和则物和。

这样一来,天下的音乐都和谐了。

天下的音乐和谐了,则听到的人无不向善而远离恶,以至不知不觉中转移风气,改变风俗。

因此音乐,上来自君主内心的平和,下来自民众的心内的平和。

宫商角徵羽

宫商角徵羽

“宫、商、角、徵、羽”是我国五声音阶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类似现在简谱中的1、2、3、5、6。

即宫等于1(Do),商等于2(Re),角等于3(Mi),徵等于5(Sol),羽等于6(La)。

但是这“宫商角徵羽”的名称是何时形成的呢?它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最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见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

那么,“宫商角徵羽”这五个名称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有多种说法了。

有的研究者说:它来自古代的天文学,即是从二十八个星宿的名称而来的,如“宫”来自二十八星宿环绕的中心——中宫,其他四音来自不同的星宿名称,这是“天文说”;而有的研究者说:它来自古人驯养的畜禽,说“牛、马、雉、猪、羊”五个字在古代的读音和“宫、商、角、徵、羽”近似,这是“畜禽说”;有的研究者说:它们来源于古代氏族的图腾,这是“图腾说”;而在古代的音乐著作《乐记》中的说法则为: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

说宫音代表国君,商音代表万民……这是“君臣说”。

不论是“天文说”、“畜禽说”、“图腾说”或“君臣说”,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都给音乐涂上了一层或神秘、或朴素、或带有封建主义伦理观念的色彩,表达了中国先民的不同的音乐观念。

【宫】五音之一。

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do音。

“宫”音为五音之主、五音之君,统帅众音。

《国语·周语下》曰:“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

”《礼记·乐记》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宋张炎《词源·五音相生》亦曰:“宫属土,君之象……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施始生,为四声之纲》。

”宫调(式)又为众调(式)之“主”、之“君”,即就其今所谓之“调高”而言。

《隋书·音乐志》云:“每宫应立五调”“牛弘遂因郑译之旧,又请依古‘五声五律’旋相为宫:‘雅乐’每宫但一调,惟‘迎气’奏五调,谓之‘五音’;‘缦乐’用七调……”此所谓“宫”,与“均”通。

五音七音名词解释

五音七音名词解释

五音七音名词解释
五音七音是指我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五声和七音。

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用五个不同的音符来表示。

七音是在五音的基础上,再加上三个变音,即变宫、变商、变徵。

在五音中,宫是指音阶的第一个音,也是根音,代表了地位最高的音符。

商是音阶的第二个音,也是上级音符,往往用来表示喜悦、舒畅的情绪。

角是音阶的第三个音,相对于宫音有高度的改变,有较强的表现力,往往用来表示愤怒、悲伤的情绪。

徵是音阶的第四个音,与宫音相比,有一个音阶的高度差,所以具有矫正的作用,往往用来表示愤怒、警示的情绪。

羽是音阶的第五个音,也是最高的音符,相对于宫音有一个音阶的高度差,有一种飘扬、悠远的感觉,往往用来表示宁静、高雅的情绪。

七音中的三个变音,分别是变宫、变商和变徵。

变宫是指音阶的第一音降半音,像宫音一样,但音调较低,常用来表现阴柔、悲痛的情绪。

变商是指音阶的第二音升半音,相对于商音有高度的改变,常用来表现欢快、愉悦的情绪。

变徵是指音阶的第四音升半音,相对于徵音有高度的改变,具有矫正的作用,常用来表现慌乱、紧张的情绪。

五音七音在古代音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构建音乐作品的基础,不同的音符组合和变化可以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在古代音乐中,五音七音常常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情绪的起伏以及场景的变化,给人们带来音乐的美妙享受。

这些
音符的运用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情感和意义都成为古代音乐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的疗疾功效

中国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的疗疾功效

中国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的疗疾功效虽然中国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但真正形成体系的时期应当是在发现五音以后。

五音的出现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它在政治,宗教,音乐,医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五音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呢?五音不仅是悦耳的五个乐音的组合,更重要的是这五个乐音可以使人的脏腑经络发生震动。

正如《史记·乐书》中所说“夫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

故宫动脾,商动肺,角动肝,徵动心,羽动肾。

”国家的统治者在重大活动中利用五音的共振作用震慑群臣,给人一种君权天受的威慑力。

宗教不仅利用五音的共振产生“神”的效果,更利用五音的通经作用来协助修炼。

古人用“能使人脏腑经络共振”作为最原始的方法来检定代表标准音的标准器,从而开创了中国正统音乐的历史。

五音指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

在中国古代,古乐曲是用五声音阶“宫、商、角(jué)、徵(zhǐ)、羽”来谱曲的,相传此五音是由中国最早的乐器“埙”的五种发音而得名。

五音是中国古典音乐的五个基本元素,故人们常用“五音不全”来形容嗓音不好。

相对于西方音乐中的七个音阶1234567,中国古典音乐的“五音”相当于do(1)、re(2)、mi(3)、sol(5)、la(6),没有半音递升的“fa(4)”和“xi(7)”。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脏:肺、肝、肾、心、脾五音:宫、商、角、徵、羽五窍:鼻、目、耳、舌、口角调式乐曲 | 木 | 肝肝为五脏将军,肝比较喜欢爽朗、豁达。

属肝的音阶:角音,相当于简谱中的“3”。

角调式乐曲:有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有“木”之特性,可入肝。

推荐曲目:《胡笳十八拍》、《江南好》、《春风得意》、《江南竹丝乐》、《春之声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列子御风》、《庄周梦蝶》。

徵调式乐曲 |火|心心为五脏君主。

属心的音阶:徵音,相当于简谱中的“5”。

徵调式乐曲: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性情欢畅的气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

角徵宫商羽,总有一个适合您——中医五音减压疗法

角徵宫商羽,总有一个适合您——中医五音减压疗法

角徵宫商羽,总有一个适合您——中医五音减压疗法中医五音疗法是根据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和五音对应,用角、徵、宫、商、羽五种不同音调的音乐来治疗疾病。

传统的中医理论中有一套体系,把五行与人的五脏、五志和中国传统音乐调式的五音一一对应起来:五音宫商角徵羽五行土金木火水五脏脾肺肝心肾五志思悲怒喜恐音名Do Re Mi Sol La五音疗法从音乐对身体的影响来说,益脾的音为宫音,健肺的音为商音,疏肝的音为角音,养心的音为徵音,补肾的音为羽音。

又因为中医认为脏腑功能和心理因素能够相互影响,所以音乐也能够对相应的情绪起到促进或者抑制的作用。

(水)宫音曲调悠扬端庄——属土——克制恐惧(木)商音曲调高昂悲壮——属金——克制愤怒(土)角音曲调亲切爽朗——属木——克制忧思(金)徵音曲调活泼欢快——属火——克制悲伤(火)羽音曲调凄切哀婉——属水——克制狂躁忧思者表现:忧虑、焦虑、抑郁(思则气结);治法:以木制土;曲目:《江南竹丝乐》《春风得意》《江南好》《胡笳十八拍》等;解析:“角”音呼以长,条达开郁。

角调式乐曲的特点:构成了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生气蓬勃,清澈馨香,如暖流温心,清风入梦,具有“木”之特性,可入肝。

点开音频,发现精彩!狂躁者表现:急躁、过度兴奋、失眠(喜则气缓);治法:以水制火;曲目:《梁祝》《二泉映月》《昭君怨》《梅花三弄》等;解析:“羽”音沉以细,定志藏神。

羽调式音乐的特点:风格清纯,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

点开音频,发现精彩!恐惧者表现:心悸、气促、二便失禁(恐则气下);治法:以土制水;曲目:《春江花月夜》《秋湖月夜》《鸟投林》等;解析:“宫”音漫以缓,宁心安神。

宫调式乐曲的特点: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

点开音频,发现精彩!悲伤者表现: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悲则气消);治法:以火制金;曲目:《喜相逢》《百鸟朝凤》《紫竹调》等。

九大中国传统乐器——宫商角徵羽,五音传千年

九大中国传统乐器——宫商角徵羽,五音传千年

九大中国传统乐器——宫商角徵羽,五音传千年编钟是中国古代汉族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

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埙是闭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天籁,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笛子,是古老的汉族乐器,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

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笛。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汉族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

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

排箫,汉族乐器,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排箫,是距今3000年的中国西周初期的骨排箫。

中国有这样传说:华夏先祖黄帝曾命乐官伶伦制作乐器,他用竹做了“参差”,这种乐器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所以人们都说“参差不齐”。

“参差”实际上就是现在所说的排箫。

箜篌是中国汉族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

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

“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

二胡始于唐朝,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二胡又名“胡琴”,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

当然,中国传统乐器包括少数民族传统乐器远不止这些,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十大传统乐器】宫商角徵羽,五音传千年

【十大传统乐器】宫商角徵羽,五音传千年

【十大传统乐器】宫商角徵羽,五音传千年【十大传统乐器】宫商角徵羽,五音传千年1.筝这应该是大家熟知的汉族古乐器之一吧。

筝,又称古筝、秦筝,古老的汉族弹拨乐器。

筝的拨奏在民间广大地区的流传中,融合地方民间音乐,形成有不同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的地方流派,深深的植根于中国民间音乐文化,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故被俗称为“古筝”。

筝在汉、晋以前设十二弦,后增至十三弦、十五弦、十六弦及二十一弦。

这些都很好听~《子夜秋歌》《芜园楼主》《宫灯帏》《无极之舞》《紫华弹筝》《琵琶语》2.编钟中国古代汉族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

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

曾侯乙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

3.琴琴,又称瑶琴、玉琴,俗称古琴,一种七弦无品的古老的拨弦乐器。

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概括与汉服与古琴代表着古老神秘的东方思想。

古琴,在古代称作“琴”,还有“绿绮”、“丝桐”等别称。

虽说“伏羲制琴”、”神农制琴”、“舜作五弦琴”的传说不可信,但它的历史确实是相当悠久了。

琴最早见之于典籍的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周南·关雎》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古琴,目睹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反映了华夏传人的安详寂静、洒脱自在的思想内含。

在古琴曲中,有一首叫《华胥引》的名曲,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黄帝夜得佳梦,梦中来到一个叫华胥国的地方。

其地“国无师长”,“民无嗜欲”,其国民“美恶不萌于心,山谷不踬其步,熙乐以生。

乐理|宫、商、角、徵、羽,听起来到底是什么样的?

乐理|宫、商、角、徵、羽,听起来到底是什么样的?

乐理|宫、商、角、徵、羽,听起来到底是什么样的?天一琴茶只做古琴坐在课堂里学习荆轲刺秦王时我们就很熟悉的两句话“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那个时候起,变徵之声和慷慨羽声就留在了印象了,可宫商角徵羽五个字念叨了那么久,究竟听起来是个什么感觉?抛去上面荆轲刺秦王的具体语境不讲,其实宫商角徵羽它代表的含义并非是单一的,我们先来看看其中的一种。

-1-- “嘿,你给我唱个音阶来听听”- “哆~唻~咪~发~索~啦~西~哆~”从“哆”到“西”为止,是一组七声音阶——这是西方最常使用的,而在中国古代,我们常提到的就是五声音阶——多唻咪索啦。

从一部分的意义上来说,宫、商、角、徵、羽和哆、唻、咪、索、啦呈对应关系。

有人要问了,那其实比起西方的少了两个?其实也不少,只是没有把它们摆在最显眼的五音里面,而是叫它们“变徵”和“变宫”,和五音共同组成属于我们的七声音阶,从古代起就有广泛使用。

宫商角徵羽和哆唻咪索啦又是有区别的。

不同的几架钢琴,你弹同一个八度里的哆唻咪索啦,它听起来音高是一样的(固定唱名法)。

而我们的宫商角徵羽,则并不是本身就能代表某一个准确的音高,而是要定其中一个的音高,其它的才自然而然地确定。

接下来我们实打实地听一下作为音阶的组成部分——音级时,“宫商角徵羽”是什么样的吧。

首先我们假设宫的音高是80多赫兹,那么用古琴来弹就是这样的(家里有别的乐器也是一样的操作)。

宫商角徵羽来自天一古琴00:0000:09好吧完全就在意料之中嘛真是的,这就是宫商角徵羽的一层含义。

-2-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还有个名字是C小调第五交响曲《月光曲》的原名是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曲名开头指的是大小调。

在一个调中有一个音是它的重点。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虽然是第一次听某一首歌,可是最后一个音出现的时候,我们能意识到这个就是结尾了,这个音也往往是一个调式的主音。

宫商角徵羽对应的音乐介绍

宫商角徵羽对应的音乐介绍

宫商角徵羽对应的音乐介绍宫商角徵羽对应的音乐音乐疗法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其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

那么生理上呢?除了对牛弹琴的笑谈,音乐与我们的身体会否发生某种奇妙反应?古人说,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行的高手。

因为在我们传统医学中,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

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搭配,就成了一套养身大典。

古代士大夫阶层“琴棋书画”养身术中,琴排第一位,也说明在修身养性方面,音乐最有力量。

五音养身给你听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

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

古代的音乐和现在有所不同,只有五音:角、徵、宫、商、羽。

这五个音阶分别被中国传统哲学赋予了五行的属性:木(角)、火(徵)、土(宫)、金(商)、水(羽)。

这一点,恰恰被中医利用了。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

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

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

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百病生于气”!这个“气”不仅是情绪,五脏的脏气也包含其中。

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结构不同,五脏在脏气上的差异,配合不同的音乐,就可以使五音防病、养身。

当然,我们并不是用某个音去调理某个脏器,而是运用五行原理,使它们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约,五音搭配组合,适当突出某一种音来调和身体。

用乐如用药在繁体字中,乐、药、疗三字同源,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

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

音乐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

中国古代天籁之“音”的构成:宮、商、角、徵、羽

中国古代天籁之“音”的构成:宮、商、角、徵、羽

中国古代天籁之“音”的构成:宮、商、角、徵、羽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说文解字》:音,人声。

生于内心的相象,在外形成节奏旋律,称之为“音”。

宮、商、角、徵、羽,表示的是五个声调;丝、竹、金、石、匏、土、革、木等不同质地乐器发出的,叫作“音”。

所以我们看看音字的甲骨文,然后再看看我们的古代编钟就发现两者是蛮相似的!那我们今天来看看什么是:宮、商、角、徵、羽吧!【宫】五音之主、五音之君,统帅众音。

《国语·周语下》曰:“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

”《礼记·乐记》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词源·五音相生》亦曰:“宫属土,君之象……【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施始生,为四声之纲。

【商】五音之一。

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re音。

“商”音为五音第二级,居“宫”之次。

古人认为,“商,属金,臣之象”,“臣而和之”。

有以商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入声商七调”。

【角】五音之一。

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mi音。

“角”为五音之第三级,居“商”之次。

古人以为,“角属木,民之象”。

有以角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上声角七调”在古代的调(式)中,有以角音为调之角调,或有以闰宫为角之角调。

【徵】五音之一。

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sol音。

“徵”为五音之第四级,居“角”之次。

古人以为,“徵属火,事之象”。

有以徵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羽】五音之一。

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la音。

“羽”为五音之第五级,居“徵”之次。

古人以为,“羽属水,物之象”。

有以羽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平声羽七调”。

“宫、商、角、徵、羽”(读音为gōng shāng jué zhǐ yǔ)是我国五声音阶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类似现在简谱中的1、2、3、5、6。

宫、商、角、徵、羽 记谱法

宫、商、角、徵、羽 记谱法

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五个基本音阶,它们构成了五声音阶,也称为五声调式。

这五个音阶在古代中国音乐中非常重要,不仅用于音乐创作,还与哲学、医学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记谱法上,这五个音阶有特定的名称和对应的音高关系。

1. 宫(gōng):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主音,是五声音阶的起始音。

2. 商(shāng):位于宫音之上的第二个音,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上主音。

3. 角(jué):第三个音,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中音。

4. 徵(zhǐ):第四个音,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下属音。

5. 羽(yǔ):第五个音,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属音。

在古代中国,音乐的记谱法并不像现代西方音乐那样使用五线谱,而是有自己独特的记谱系统。

其中一种记谱法是使用“宫商字谱”,它通过特定的文字来记录音乐曲调中各音的音高。

例如,清代乾隆年间的《丁祭旋宫之乐》就使用了这种记谱法。

在这种记谱法中,每个音阶都有对应的汉字,这些汉字不仅代表了音高,还与五行(金、木、水、火、土)和五脏(肺、肝、肾、心、脾)相对应。

例如,角音对应木,徵音对应火,宫音对应土,商音对应金,羽音对应水。

在实际应用中,古代音乐家会根据这些音阶的相互关系来创作和演奏音乐。

由于古代中国音乐的记谱法较为复杂,现代学者在研究古代音乐时,需要对这些记谱法有深入的了解和解读。

五音角徵宫商羽的意思

五音角徵宫商羽的意思

五音角徵宫商羽的意思
五音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五个基本音符,分别是宫、商、角、徵、羽。

它们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五个音阶,也是古代曲调的基础。

宫音即“宫”,代表着地位、中心和根基。

它是五音的基本音,也是中国音乐中的第一个音。

它象征着人们对祖国和家乡的情感依恋,代表着稳定、平和和坚实。

商音即“商”,代表着伤感、哀愁和深情。

它是五音中的第二个音,常常用于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具有一种凄美的情感。

角音即“角”,代表着勇敢、豪迈和奔放。

它是五音中的第三个音,常常用于表达人们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具有一种激昂的情感。

徵音即“徵”,代表着渴望、追寻和向上。

它是五音中的第四个音,常常用于表达人们对理想和未来的向往,具有一种向上的情感。

羽音即“羽”,代表着轻盈、柔和和优雅。

它是五音中的最高音,常常用于表达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感受,具有一种柔美的情感。

五音角徵宫商羽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五个音阶,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在传统音乐和音乐演奏中,这五个音符常常被用来构建不同的音乐旋律和曲调,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五音角徵宫商羽也是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宫商角羽徽的意思

宫商角羽徽的意思

宫商角羽徽的意思
宫商角羽徽是指古代中国音乐中的五音之名。

宫、商、角、羽、徽是古代五声音阶的五个音名,也是五音的象征符号。

在古代中国音乐体系中,宫商角羽徽代表了五个不同的音高,也代表了五个不同的音质和音色。

这五个音名被广泛应用于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中,是古代音乐家们创作和演奏音乐的基础。

具体而言,宫是音阶中的第一个音,代表着根音,也是音阶的主音。

商是音阶中的第二个音,代表着下行。

角是音阶中的第三个音,代表着上行。

羽是音阶中的第四个音,代表着平行。

徽是音阶中的第五个音,代表着上升。

这五个音名在古代音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用于演奏和创作音乐,还与音律、调式、音韵等相关内容紧密相连。

通过宫商角羽徽的组合和运用,音乐家们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和情感表达。

除了在音乐领域中的应用,宫商角羽徽也被用于其他艺术形式中,如书法、绘画、舞蹈等。

它们被视为一种艺术符号,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和音乐的传统价值观。

总的来说,宫商角羽徽作为古代音乐的基本元素,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符号意义。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和传承,也体现了古代音乐家们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尽管现代音乐体系已经有所变化,但宫商角羽徽作为传统音乐的重要符号,仍然在今天的音乐教育和演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宫、商、角、徵、羽”来源

“宫、商、角、徵、羽”来源

“宫、商、角、徵、羽”来源“宫、商、角、徵、羽”是我国五声音阶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类似现在简谱中的1、2、3、5、6。

即宫等于1(Do),商等于2(Re),角等于3(Mi),徵等于5(Sol),羽等于6(La)。

但是这“宫商角徵羽”的名称是何时形成的呢?它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最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见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

那么,“宫商角徵羽”这五个名称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有多种说法了。

有的研究者说:它来自古代的天文学,即是从二十八个星宿的名称而来的,如“宫”来自二十八星宿环绕的中心——中宫,其他四音来自不同的星宿名称,这是“天文说”;而有的研究者说:它来自古人驯养的畜禽,说“牛、马、雉、猪、羊”五个字在古代的读音和“宫、商、角、徵、羽”近似,这是“畜禽说”;有的研究者说:它们来源于古代氏族的图腾,这是“图腾说”;而在古代的音乐著作《乐记》中的说法则为: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

说宫音代表国君,商音代表万民……这是“君臣说”。

不论是“天文说”、“畜禽说”、“图腾说”或“君臣说”,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都给音乐涂上了一层或神秘、或朴素、或带有封建主义伦理观念的色彩,表达了中国先民的不同的音乐观念。

五音又称五声。

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徵、羽。

“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而“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灵枢·邪客》中把宫、商、角jué、徵zhǐ、羽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相传是由中国最早的乐器“埙”的五种发音而得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是一个礼乐之邦,音乐文明源远流长。

数千年的音乐文化陶醉了一代代中国人,同时也留下了较为完备的音乐理论,如三分损益法等理论的出现早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这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

摇乱了五声中国古代对音乐家比较轻视,古代的音乐理论在“正史”中地位也不高,没能留下更多的书面资料。

但音乐和文学一样,是古代知识分子阶层的必修课,在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疑有着重要地位,民间则更是充满了多彩的旋律。

声音有4个物理属性:高低、长短、强弱、音色。

对于乐音而言,声的高低特性尤为重要。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用以标记乐音相对音高的“五声音阶”应用最为广泛。

当我们用右手弹拨古筝的第11弦到第15弦时,可以听到由低到高的5个声音,它们便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五声”—“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在数字简谱中的“1、2、3、5、6”。

随着中国古代音乐和数学的发展,在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管子·地员篇》最先记述了用数学计算五声相对音高的科学方法,书中宫商角徵羽—中国古代乐理钩沉文/米怜 图/Fotoe文化纪事C U L T U R A LE V E N T S写道:“凡将起五音,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生羽;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

”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其大意是说:如果要得五声,首先要定一个标准音,把它作为“宫”,其余各音可将管长、弦长或减少(损)三分之一,或增加(益)三分之一,或再于所得加减三分之一,皆以此类推。

简单以算式表示就是:宫 (a×3)4=81徵 81×4/3=108商 108×2/3=72羽 72×4/3=96角 96×2/3=64(a为“主一”,即原单位长度,81、108等为比例长度。

)随着古代音乐实践的不断丰富,人们对音乐表现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音高关系体系也越来越复杂,逐渐幻化出“七声音阶”、“十二律吕”、“二十八调”……但万变不离其宗,中国古代乐理中关于音高的绝大部分理论,皆可由“五声音阶”和“三分损益法”推演出来。

就像一把跨越了千年的筝,虽然从最初的5弦到7弦、13弦,发展到如今的21弦、25弦,但它以五声音阶定弦的原则千古未变,流传至今。

可若闭上眼睛,思及一支似乎一直萦绕耳边的古筝曲,你一定会怀疑:这千变万化的弦音是简简单单的五声足以演绎的吗?不,当然不是。

中国传统音乐的灵魂在韵味,古乐演奏讲究“以韵补声”,这“韵”又是怎么来的呢?当我们用右手在古筝上弹出一个音之后,左手指在得出此声的弦上均匀地上下“波动”筝弦,称为“吟”;前后微弱地“波动”筝弦,为“猱”;左手食指、中指或中指、无名指按压筝弦,使右手弹出本弦发声以外的音,叫“按”;右手拨弦时,左手将所弹的音经按弦滑向下一根筝弦的音高,叫做“滑”。

筝音以“吟、揉、按、滑”等技巧演奏,其音高已经不固定在五声之上,而是在五声的音高附近上下摇摆变化以致韵。

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各有一套致韵的手法:古琴之吟、猱、绰、注,琵琶之推、拉、绞、煞,二胡之猱、滑、抠、压,笛子之颤、叠、振、打、吐、滑、剁、花……正是这千姿百态的微妙摇拨,将简单的“声”宛转成“韵”,赋予了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韵味。

恰如明代琴家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所言:“五音活泼之趣,半在吟猱。

”古乐何时才有板有眼?有别于美术、建筑等空间艺术,音乐独特之美还在于它是时间的艺术。

单个的乐音有长有短,音与音之间或行或止,连续的乐句分轻重缓急。

这些乐音的时值及其关系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就是节奏。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中国传统音乐中,有脱离音高而单以节奏存在的锣鼓乐,却断没有无节奏的曲。

“板眼”是中国传统音乐所独有的节奏体制,数百年来被广泛使用,以致已固化进中国的语言,形成一系列成语,如“有板有眼”、“一板一眼”、“一板三眼”等,皆是以“板眼”喻条理、层次和方法。

“板”、“眼”在乐理中的本义究清刻本《琴谱》残本清刻本《琴谱大全》文化纪事C U L T U R A LE V E N T S竟是什么呢?一般来说,“板”为强拍,在中国传统乐谱“工尺谱”中以“×”或“、”标记;“眼”为弱拍或次强拍,为区分二拍子和四拍子,又有“头眼”、“中眼”和“末眼”之分,分别以“.”、“。

”和“.”标记。

所谓“一板一眼”就是每节有两拍,属于中国传统音乐板式中的“中板”,类似于现在2/4拍的音乐。

以此类推,“一板三眼”就是每节有四拍,属于“慢板”,类似于现在4/4拍的音乐。

举个简单的例子:简谱“3 3333 33 3333 |”若以“板眼”标记节奏,就属于“一板三眼”,具体记为:× . 。

.33333333333﹞“板眼”这种约定俗成的节奏体制究竟在何时成形,史家众说纷纭。

但板、眼第一次在乐谱中出现,已经是明朝的事了—明代戏曲家、曲论家沈璟不甘当时“不叶宫调”、“已罕节奏”的乐曲传承方式,编写《南九宫十三调曲谱》,特别在曲谱上“附点板眼”,以板眼匡正节拍;并主张节拍“定量化”,即明确一节四拍或两拍—至此,中国的节拍才有了定值,这也意味着传统音乐的节奏感越来越明晰了。

在定量性节拍之前,中国传统音乐的节奏体制是怎样的呢?我们还是从板、眼说起。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世界里,“板”的出现比“眼”早了近千年。

《旧唐书·音乐志》记载:“拍板,长阔如手,厚寸余,以韦连之,击以代抃(抃:拍手)。

”这个击节的“拍板”就是“板”的由来。

拍板究竟何时入谱,又如何使用?明代王骥德在《曲律·论板眼》中介绍:“古拍板无谱,唐明皇命黄幡绰始造为之。

牛僧孺目拍板为‘乐句’,言以句乐也。

”所谓“句乐”,就是每唱定一句击一板,表示一句结束,下句开始。

这就是我国贯穿古今的节乐方法—句拍。

句拍不分小节,只和着乐句的韵律,因此可归类为韵律性节拍。

也许有人会觉得,一句仅一拍未免太过随意。

可要知道,最原始的音乐只是一拍接一拍地连续下去,对于节拍本身的长短、快慢没有任何限定,完全“随心所欲”—中国自周代至秦汉音乐的主要节拍形式就是这种发乎本性的“自然节拍”。

自然节拍以“无板无眼”的散板板式存留于“板眼”节奏体制中,至今仍传承着中国古代音乐“拍无定值”的独特风韵。

天书般的古乐谱《红楼梦》第八十六回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贾宝玉来到潇湘馆,瞧见林黛玉正看的那本书,发现“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得,有的像‘芍’字;有的像‘茫’字;也有一个‘大’字旁边‘九’字加上一勾,中间又添个‘五’字;也有上头‘五’字‘六’字又添一个‘木’字,底下又是一个‘五’字”。

他看着又奇怪,又纳闷,便说:“妹妹近日愈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

”黛玉嗤的一声笑道:“好个念书的人,连个琴谱都没有见过?”林黛玉看的这本琴谱为何如“天书”一般?这还得从古琴谱《碣石调·幽兰》说起。

《碣石调·幽兰》是南朝梁代隐士丘明的传谱,距今约1500年,是我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富春堂刻本《重修正文对文捷要真传琴谱大全》清刻本《五知斋琴谱》﹝国现存最早的古琴曲谱,也是最早标注出音高的古乐谱。

全谱近5000字,所言皆如“无名不动,又下大指当九按徵;无名散打宫,挑徵。

大指掐徵起,大指还当九按徵羽;急全扶徵羽。

举大指、曲无名,当九十间按文武,食指打文……”全部以文字来表述弹琴的指法和弦位,因此被称为“文字谱”。

文字谱偏重指法的记谱方式,往往两句话只记下一个乐音,再加上曲谱以全文字表述,往往“动越两行,未成一句”,太没有效率了。

唐末琴家曹柔有感于此,在文字谱的基础上,减取其指法、弦位术语中关键性部分组合成“字”,创造出“减字谱”—这就是贾宝玉看不懂的“天书”了。

“天书”究竟怎么看?且让林妹妹来执教吧:“这‘大’字‘九’字是用左手大拇指按琴上的‘九徵’,这一勾加‘五’字是右手钩‘五弦’,并不是一个字,乃是一声。

”从“两行未成一句”到“一个‘减字’就是一声”,古乐谱就在这样的简化过程中越来越符号化,也就越来越像“天书”般难懂了。

前文曾提及的“工尺谱”则是由“燕乐半字谱”简化而来,它也是中国传统乐谱中应用广泛的一种。

以燕乐半字谱记录琵琶曲,需要20个形似半个汉字的符号,若是记录五弦谱,则需要25个符号;区别于记录以上两种弦乐的“弦索谱”,燕乐半字谱还另有“管色谱”—这些在简化了的工尺谱中不再区分,比如在音高方面,就统一以“上、尺、工、六、五”记录“宫、商、角、徵、羽”五声。

工尺谱看似简单了,但要以一套符号系统记录下多种类型的乐曲,这套符号系统本身就会越变越复杂。

如果我们以为,只要能解读古乐谱就能精准地奏出古乐,那又大错特错了。

也许已经有人察觉,古琴谱从文字谱发展到减字谱,主要是精简了文字,却并未改变记谱方式—只记指法,不标具体音高,更不论节奏,这样的记谱方式又加大了还原古乐的难度。

历代琴人“按谱鼓曲”,都要经历一番熟悉、揣摩、领会的“打谱”过程,正如清末琴家祝桐君在《按谱鼓曲奥义》中所记述:打谱需“先从师传,指授数曲,留神习听,久则渐能领会,再按照谱曲,逐字鼓之,连成句读,凑集片段,渐可以完其曲矣”。

这是一件费时费心的事,故琴人向有“大曲三年、小曲三月”的说法。

直到清末,习传千年的“打谱”流程才有了划时代的改变—增加了将减字谱译成工尺谱的环节。

从此,“打谱”一词又增加了“译谱”的含义,并在“译谱”过程中加点板眼,标明了节奏。

可说到底,“打谱”终归是琴家对古乐个性化的再创造,即使是同一曲古乐,不同琴家也会“打”出不同的乐谱—这些经过个人演绎而不尽相同的古乐谱同时流传下来,又给古乐的原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有人说,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是“音无定高、拍无定值、谱无定法”,属于开放式的音乐体系,崇尚随心而动。

这让我想起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小插曲:当年唐明皇命黄幡绰造拍板谱,黄幡绰却画了两只耳朵进上,说“但有耳道则无失节奏也”。

看来,这一曲古乐,不拘于音高,不滞于节奏,也无碍于曲谱,只持一份古心,开一对感知的耳朵,和着天籁心声,便自然奏得恰切了吧。

明万历年间李文芳续刻本《琴谱合璧》清康熙刻本《澄鉴堂琴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