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点加氯
折点加氯法
当源水不含胺氮时,加氯量和余氯的关系如图中虚线L1所示,为一条直线,此时水中的余氯为游离性余氯,简称游离氯。
当源水含有胺氮时,加氯量—余氯曲线如图中实线L2所示,是一条折线。
1. 胺氮对加氯的影响当源水有胺氮时,如上图实线所示,在AB段氯和氨发生如下反应:NH3+CL2NH2CL+HCL水中的余氯主要为氯胺形式的化合性余氯,简称化合氯。
此时随着加氯量的增加,化合氯成比例增加,水中胺氮逐渐减少,当加氯量达到B点时,水中的胺氮降至零,化合性余氯升至最高。
在曲线的BC段,继续增加加氯量,会发生如下反应:4NH2CL+ 3CL2+H2O=N2+ N2O +10HCL水中的氯胺被氧化后逐渐减少,当氯胺被完全氧化时,余氯降至曲线最低点C。
随后随着加氯量的增加,水中余氯转为游离氯,并如曲线中CD段所示,随加氯量的增加成比例增加。
由此可见水中含有胺氮时,加氯量-余氯曲线是一条折线,此时对应的加氯法称为折线加氯法。
如上图所示,折线加氯时,曲线中的AB和BC段的余氯为氯胺形式的化合余氯,CD段为游离余氯。
2. 源水胺氮的含量对加氯量的影响因源水的PH值通常为0.7左右,此时的化合余氯成分以一氯胺为主,为简化起见,下面的分析计算均将化合余氯视为一氯胺。
实践中由于化合氯成分中含有少量的二氯胺和三氯胺,造成实际加氯量等数据与下面计算值略有所出入,但实践证明其出入很小,不会影响下面的分析结果。
同时为便于分析,假设水中杂质的耗氯量为a(mg/L),即曲线OA段的耗氯量为a(mg/L),水中余氯控制值为d(mg/L)。
2.1 如上图所示,水中无胺氮,采用游离加氯法,加氯点为Q 时:HO2+CL2HOCL+HCLi. 52.5x dx=70d/52.5≈1.33d (mg/L)……①yQ=a+x≈a+1.33d (mg/L)……②即此时所需加氯量yQ为:a+1.33d (mg/L)2.2 水中含有b(mg/L)的胺氮,采用折点加氯法时:2.21 如上图所示,当加氯点被控制在AB段的Q1点时:NH3+CL2NH2CL+HCL17 70 51.5z x1 dx1=70d/51.5≈1.36d(mg/L)……③yQ1=a+x1≈a+1.36d(mg/L)……④z=17d/51.5≈0.33d (mg/L)……⑤即此时所需加氯量yQ1为:a+1.36d (mg/L)。
折点氯化法
折点氯化法
折点氯化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有机物中的氯含量。
该方法基于氯化剂对有机物进行氯化反应,当反应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有机物会发生断裂,形成氯化产物和不可氯化产物,这个反应点被称为折点。
折点氯化法的原理是将样品与过量的氯化剂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反应。
在反应的过程中,氯化剂会与样品中的有机物发生氯化反应,直到样品中的有机物被完全氯化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有机物中的氯含量会逐渐增加,直到超过一定的极限,有机物分子链会发生断裂,产生不可氯化产物和氯化产物,这个反应点就是折点。
折点氯化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有机氯化分析方法。
它可以用于测定各种有机物中的氯含量,例如聚氯乙烯、氯酸、氯甲烷等。
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可以用于分析样品中微量的氯含量。
此外,该方法的操作简便,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适用于各种实验室条件。
总之,折点氯化法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测定有机物中的氯含量。
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敏度、精确度和操作简便等优点,是化学分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
- 1 -。
折点氯化法原理
折点氯化法原理
折点氯化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在溶液中的氯化物离子浓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溶液的折点的方法。
其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溶液的折点是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的结果。
折点随溶液中溶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因为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降低溶液的蒸汽压,导致溶液的沸点升高。
2. 溶质的种类和浓度对溶液的折点有显著影响。
对于氯化物溶液来说,氯离子(Cl-)是唯一的溶质,其浓度的增加会导致溶液的折点降低。
3. 折点氯化法利用氯化物滴定法来测定氯离子的浓度。
通过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银离子(Ag+),使溶液中的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物AgCl。
通过溶解氯化银沉淀,可以测定氯离子的浓度,进而计算溶液的折点。
总的来说,折点氯化法利用氯化物浓度与溶液折点之间的关系来测定溶液的折点,其中通过氯化物滴定法测定氯离子浓度,进而得到溶液的折点。
折点加氯的方法
折点加氯的方法水中的氯胺被氧化后逐渐减少,当氯胺被完全氧化时,余氯降至曲线最低点C。
随后随着加氯量的增加,水中余氯转为游离氯,并如曲线中CD段所示,随加氯量的增加成比例增加。
由此可见水中含有胺氮时,加氯量-余氯曲线是一条折线,此时对应的加氯法称为折线加氯法。
如上图所示,折线加氯时,曲线中的AB和BC段的余氯为氯胺形式的化合余氯,CD段为游离余氯。
2.源水胺氮的含量对加氯量的影响因源水的PH值通常为0.7左右,此时的化合余氯成分以一氯胺为主,为简化起见,下面的分析计算均将化合余氯视为一氯胺。
实践中由于化合氯成分中含有少量的二氯胺和三氯胺,造成实际加氯量等数据与下面计算值略有所出入,但实践证明其出入很小,不会影响下面的分析结果。
同时为便于分析,假设水中杂质的耗氯量为a(mg/L),即曲线OA段的耗氯量为a(mg/L),水中余氯控制值为d(mg/L)。
2.1如上图所示,水中无胺氮,采用游离加氯法,加氯点为Q时:HO2+CL2i.52.5某dHOCL+HCL某=70d/52.5≈1.33d(mg/L)……①yQ=a+某≈a+1.33d(mg/L)……②即此时所需加氯量yQ为:a+1.33d(mg/L)2.2水中含有b(mg/L)的胺氮,采用折点加氯法时:2.21如上图所示,当加氯点被控制在AB段的Q1点时:NH3+CL2177051.5z某1dNH2CL+HCL某1=70d/51.5≈1.36d(mg/L)……③yQ1=a+某1≈a+1.36d(mg/L)……④z=17d/51.5≈0.33d(mg/L)……⑤即此时所需加氯量yQ1为:a+1.36d (mg/L)。
由⑤式可知,为保证加氯点能被控制在AB段的Q1点,水中胺氮的含量必须满足条件:b≧0.33d(mg/L)……⑥2.22如上图所示,当加氯点被控制在BC段的Q2点时:在AB段氨与氯气反应,水中的氨全部被消耗掉:NH3+CL2177051.5b某2&NH2CL+HCLnbp;z1某2=70b/17≈4.12b(mg/L)……⑦z1=51.5d/17≈3.03b(mg/L)……⑧即在AB段的耗氯量为某2≈4.12b(mg/L),产生的氯胺为:z1≈3.03b (mg/L)。
折点加氯去除氨氮原理
折点加氯去除氨氮原理
折点加氯去除氨氮原理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折点控制反应物的投加量,加氯反应可以降低水中氨氮的含量,从而保证水质的安全和清洁。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折点加氯去除氨氮的原理。
第一步,了解氨氮的特性。
氨氮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在水中存在较多,其含量过高会给水体带来很大的危害。
氨氮不仅会使水体中的生物繁殖,而且还会导致疾病的传播和水体的污染。
因此,降低氨氮的含量对于水质的改善至关重要。
第二步,了解加氯的原理。
加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方法,可以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使水质更清洁。
加氯的原理是将氯气投入水中,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从而降低水中细菌的数量,保证水质的安全和清洁。
第三步,了解折点的原理。
折点是一种反应律,反应速率随温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投加量和温度,可以实现反应的平衡和控制。
在折点加氯去除氨氮的过程中,折点可以用来控制反应物的投加量,从而保证反应的速率和效果。
第四步,了解折点加氯去除氨氮的具体步骤。
首先,需要测试水中氨氮的含量,确定投加量。
然后,根据水的温度确定折点,投加适量的氯气。
在投加氯气的同时,要注意控制氯气的浓度和时间,以免产生有害物质。
在氯气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完毕后,用其他消毒方法再次消毒,保证水质的安全性。
总之,折点加氯去除氨氮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水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中氨氮的含量,提高水质的安全和清洁。
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控制氯气的浓度和时间,以免产生有害物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折点加氯法
折点加氯法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当源水不含胺氮时,加氯量和余氯的关系如图中虚线L1所示,为一条直线,此时水中的余氯为游离性余氯,简称游离氯。
当源水含有胺氮时,加氯量—余氯曲线如图中实线L2所示,是一条折线。
1.胺氮对加氯的影响当源水有胺氮时,如上图实线所示,在AB段氯和氨发生如下反应:NH3+CL2NH2CL+HCL水中的余氯主要为氯胺形式的化合性余氯,简称化合氯。
此时随着加氯量的增加,化合氯成比例增加,水中胺氮逐渐减少,当加氯量达到B点时,水中的胺氮降至零,化合性余氯升至最高。
在曲线的BC段,继续增加加氯量,会发生如下反应:4NH2CL+ 3CL2+H2O=N2+ N2O +10HCL水中的氯胺被氧化后逐渐减少,当氯胺被完全氧化时,余氯降至曲线最低点C。
随后随着加氯量的增加,水中余氯转为游离氯,并如曲线中CD段所示,随加氯量的增加成比例增加。
由此可见水中含有胺氮时,加氯量-余氯曲线是一条折线,此时对应的加氯法称为折线加氯法。
如上图所示,折线加氯时,曲线中的AB和BC段的余氯为氯胺形式的化合余氯,CD段为游离余氯。
2.源水胺氮的含量对加氯量的影响因源水的PH值通常为左右,此时的化合余氯成分以一氯胺为主,为简化起见,下面的分析计算均将化合余氯视为一氯胺。
实践中由于化合氯成分中含有少量的二氯胺和三氯胺,造成实际加氯量等数据与下面计算值略有所出入,但实践证明其出入很小,不会影响下面的分析结果。
同时为便于分析,假设水中杂质的耗氯量为a(mg/L),即曲线OA段的耗氯量为a(mg/L),水中余氯控制值为d(mg/L)。
如上图所示,水中无胺氮,采用游离加氯法,加氯点为Q 时:HO2+CL2HOCL+HCL i.x dx=70d/≈ (mg/L)……①yQ=a+x≈a+ (mg/L)……②即此时所需加氯量yQ为:a+ (mg/L)水中含有b(mg/L)的胺氮,采用折点加氯法时:如上图所示,当加氯点被控制在AB段的Q1点时:NH3+CL2NH2CL+HCL17 70z x1 dx1=70d/≈(mg/L)……③yQ1=a+x1≈a+(mg/L)……④z=17d/≈ (mg/L)……⑤即此时所需加氯量yQ1为:a+ (mg/L)。
折点加氯出现折点的原因
折点加氯出现折点的原因
折点加氯是指在加氯过程中,氯气的添加导致水中溶解氯的浓度突然变化,并出现明显的折点现象。
折点加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 正常饱和溶液:折点加氯可能是因为溶液已经溶解了较高浓度的溶解氧,而氯气的添加导致氧气的浓度减少,从而导致折点现象。
2. 氯气作用:氯气在水中可以产生强烈的氧化作用,将溶解氧氧化为水中的其他物质,导致水中溶解氧减少。
3. 高 pH 值:在高 pH 值的环境中,氯气容易与水中的溶解氧反应,生成次氯酸盐等物质。
这些反应生成的物质会影响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导致折点现象。
4. 其他因素:水中的溶解氧不仅受氯气的影响,还受到温度、盐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的改变也会对溶解氧的浓度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折点现象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折点加氯是一种化学反应,会产生一定的副产物。
在实际的水处理或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氯气的添加方式和量,以避免产生过多的副产物对环境或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
水中含有氨氮和其它消耗氯的物质时,投氯量与余氯量的关系见图。
图中OA段投氯量太少,故余氯量为0,AB段的余氯主要为一氯胺,BC段随着投氯量的增加,氯胺与次氯峻作用,一部分成为二氯胺(见图),还有部分反应如下式:反应结果,BC段一氯胺及余氯(即总余氯)均逐渐减少,二氯胺逐渐增加。
C点余氯值最少,称为折点。
C点后出现三氯胺和游离性氯。
按大于出现折点的量来投氯称折点加氯。
折点加氯优点:①可以去除水中大多数产生臭味的物质;②有游离性余氯.消毒效果较好。
图中曲线的形状和接触时间有关,接触时间越长,氧化程度就深一些,化合性余氯则少一些,折点的余氯有可能接近于零。
此时折点加氯的余氯几乎全是游离性余氯。
折点加氯除氨氮,折点加氯一般氯比氮是10:1左右,pH控到7左右。
成本高、效果差。
/吹脱法适用于高浓度氨氮系统,折点加氯适用于低浓度氨氮系统。
余氯(m g /L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经过混凝沉淀、澄清、过滤等水质净化过程,水中大部分悬浮物质已被去除,但是还有一定数量的微 生物,包括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仍在水中,常采用消毒方法来杀死这些致病微生物。
氯消毒广泛用于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
由于不少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氨氮, 掌握折点加氯消毒的原理及其实验技术,对解决受污染水源的消毒问题,很有必要。
一、目的1、 了解氯消毒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加氯量,需氯量的计算方法。
3、 掌握氯氨消毒的基本方法。
二、原理 氯气和漂白粉加入水中后发生如下反应:Cl 2+H 2O=HOCl+HCl(5-1) 2Ca (OCl )2+2H 2O=2HOCl+Ca(OH)2+CaCl 2 (5-2) HOCl=H ++OCl—(5-3)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均有消毒作用,但前者消毒效果较好,因细菌表面带负电,而 HOCl 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细菌内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妨碍细菌的新陈代谢,导致细菌的死亡。
如果水中没有细菌、氨、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则投加在水中的氯全部以自由氯形式存在,即余氯量=加氯量由于水中存在有机物及相当数量的氨氮化合物,它们性质很不稳定,常发生化学反应逐渐转变为氨,氨在水中是游离状态或以铵盐形式存在。
折点加氯法名词解释
折点加氯法名词解释
折点加氯法是一种常用的物质表面活性剂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基于物质表面张力与含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物质表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含量变化的折点,确定样品中表面活性剂的含量。
具体操作过程中,将含有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的样品与水混合,然后通过测定样品表面张力值的变化,绘制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含量曲线。
根据曲线的折点位置,可以确定样品中表面活性剂的含量。
折点加氯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精度较高、适用范围广。
- 1 -。
折点加氯实验
实验5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经过混凝沉淀、澄清、过滤等水质净化过程,水中大部分悬浮物质已被去除,但是还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包括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仍在水中,常采用消毒方法来杀死这些致病微生物。
氯消毒广泛用于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
由于不少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氨氮,掌握折点加氯消毒的原理及其实验技术,对解决受污染水源的消毒问题,很有必要。
一、目的1、 了解氯消毒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加氯量,需氯量的计算方法。
3、 掌握氯氨消毒的基本方法。
二、原理氯气和漂白粉加入水中后发生如下反应:Cl 2+H 2O=HOCl+HCl(5-1) 2Ca (OCl )2+2H 2O=2HOCl+Ca(OH)2+CaCl 2 (5-2) HOCl=H ++OCl —(5-3)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均有消毒作用,但前者消毒效果较好,因细菌表面带负电,而HOCl 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细菌内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妨碍细菌的新陈代谢,导致细菌的死亡。
如果水中没有细菌、氨、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则投加在水中的氯全部以自由氯形式存在,即余氯量=加氯量由于水中存在有机物及相当数量的氨氮化合物,它们性质很不稳定,常发生化学反应逐渐转变为氨,氨在水中是游离状态或以铵盐形式存在。
加氯后,氯与氨必生成“化合性”氯,同样也起消毒作用。
根据水中氨的含量,pH 值高低及加氯量多少、加氯量与剩余氯量的关系,将出现四个阶段,即四个区间。
第一区OA 段:表示水中杂质把氯消耗光,余氯量为零,消毒效果不可靠。
第二区AH 段:加氯量增加后,水中有机物等被氧化殆尽,出现化合性余氯,反应式为:NH 3+HClO=NH 2Cl+H 2O (5-4) NH 2Cl+HClO=NHCl 2+H 2O (5-5)若氨与氯全部生成NH 2Cl 则投加氯气用量是氨的4.2倍,水中pH<6.5时主要生成NHCl 2。
第三区HB 段:投加的氯量不仅生成NHCl 2、NCl 3,同时还发生下列反应:2NH 2Cl+HOCl N 2 +3HCl+H 2O(5-6)结果使氨氮被氧化生成一些不起消毒作用的化合物,余氯逐渐减少最后到最低的折点B 。
折点加氯出现折点的原因
折点加氯出现折点的原因
折点加氯是指向水中添加氯化物化合物(如氯气、次氯酸钠等),可以显著提高水的折射率并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 折射率的变化:添加氯化物化合物会改变水的折射率,即光线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和方向发生变化。
折射率的增加会导致光线的传播路径发生折点。
2. 色散效应:水的折射率随着波长的变化而变化,即不同颜色的光在水中的折射率不同。
添加氯化物化合物可能会改变水的色散特性,导致光线在水中传播时发生折点。
3. 光的散射:氯化物化合物的加入会引起水中微小悬浮颗粒的形成,在光线传播过程中散射光。
散射光的存在可能导致光线传播方向的改变和折点的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折点加氯并不是一种常见现象,一般在实验室或特定环境中才容易观察到。
在日常生活中,水中的氯离子浓度通常较低,不足以显著改变水的折射率和光的传播方向。
折点加氯法
折点加氯法
折点加氯法是用次氯酸或者次氯酸盐,把水体中的氨氮氧化为氮气的加工工艺。
当然还可以把氯气进入水中,运用歧化反应,生成次氯酸,随后在将废水中的NH3-N氧化成
N2。
当氧化剂添加水里后,水里氨氮会被首要氧化成一氯铵,随后会被继续氧化变为二氯胺、三氯铵,三氯铵不稳定,会变为氮气释放出来,这就是折点加氯法的反映基本原理和过程,氨的浓度降为零。
当氯气进入量超出该点时,水里的游离氯便会增加。
当添加的氧化剂做到足量时,水里的氨氮浓度最低标准(可是并非为零),同时水里余氯成分也是最低标准,超出这一点以后,水里余氯成分就刚开始升高,因而该点称之为折点,该状况下的氯化称之为折点氯化。
但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折点加氯法往往存在折点、加氯量不好判断的情况。
折点加氯法去除氨氮计算
折点加氯法去除氨氮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污水的方法,它通过在污水中加入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来使pH值下降,从而使溶解态的氨氮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具体步骤如下:
1. 首先测量待处理废水中含有多少NH3-N。
2. 根据NH3-N含量计算所需要加入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量。
3. 将所计算出来的量分别加入废水中,并将pH值下调到7左右。
4. 等待一定时间后再测试废水中NH3-N含量;如果不能达标要求就再补加适当数量的亚
硝酸盐或者亚硫酸盐并再测试NH3-N含量。
5. 当NH3-N含量低于标准要求时即可宣告成功去除。
折点加氯及其应用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
水中含有氨氮和其它消耗氯的物质时,投氯量与余氯量的关系见图。
图中OA段投氯量太少,故余氯量为0,AB段的余氯主要为一氯胺,BC段随着投氯量的增加,氯胺与次氯峻作用,一部分成为二氯胺(见图),还有部分反应如下式:反应结果,BC段一氯胺及余氯(即总余氯)均逐渐减少,二氯胺逐渐增加。
C点余氯值最少,称为折点。
C点后出现三氯胺和游离性氯。
按大于出现折点的量来投氯称折点加氯。
折点加氯优点:①可以去除水中大多数产生臭味的物质;②有游离性余氯.消毒效果较好。
图中曲线的形状和接触时间有关,接触时间越长,氧化程度就深一些,化合性余氯则少一些,折点的余氯有可能接近于零。
此时折点加氯的余氯几乎全是游离性余氯。
折点加氯除氨氮,折点加氯一般氯比氮是10:1左右,pH控到7左右。
成本高、效果差。
/吹脱法适用于高浓度氨氮系统,折点加氯适用于低浓度氨氮系统。
余氯(m g /L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经过混凝沉淀、澄清、过滤等水质净化过程,水中大部分悬浮物质已被去除,但是还有一定数量的微 生物,包括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仍在水中,常采用消毒方法来杀死这些致病微生物。
氯消毒广泛用于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
由于不少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氨氮, 掌握折点加氯消毒的原理及其实验技术,对解决受污染水源的消毒问题,很有必要。
一、目的1、 了解氯消毒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加氯量,需氯量的计算方法。
3、 掌握氯氨消毒的基本方法。
二、原理 氯气和漂白粉加入水中后发生如下反应:Cl 2+H 2O=HOCl+HCl(5-1) 2Ca (OCl )2+2H 2O=2HOCl+Ca(OH)2+CaCl 2 (5-2) HOCl=H ++OCl—(5-3)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均有消毒作用,但前者消毒效果较好,因细菌表面带负电,而 HOCl 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细菌内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妨碍细菌的新陈代谢,导致细菌的死亡。
如果水中没有细菌、氨、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则投加在水中的氯全部以自由氯形式存在,即余氯量=加氯量由于水中存在有机物及相当数量的氨氮化合物,它们性质很不稳定,常发生化学反应逐渐转变为氨,氨在水中是游离状态或以铵盐形式存在。
折点加氯名词解释
折点加氯名词解释
折点加氯是一种饮用水消毒方法,所属环境科学。
当水中有机物主要为氨和氮化物,其实际需氯量满足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增加,但是后者增长缓慢,一段时间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反而下降,此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又上升,此折点后自由性余氯出现,继续加氯消毒效果最好,即折点加氯。
原因:当余氯为化合性氯时,发生反应,使氯胺被氧化为不起消毒作用的化合物,余氯会逐渐减小,但一段时间后,消耗氯的杂质消失,出现自由性余氯时,随加氯量增加,余氯又会上升。
利:当原水受严重污染,它能降低水的色度,去除恶臭,降低水中有机物含量,提高混凝效果。
弊:水中有机污染物与氯生成三卤甲烷,必须预处理或深度处理。
折点氯化法
简介
简介
折点氯化法(Folding point chlorination)是通过向污水中投加足够量的氯,使氨氮转化为氮气,从而除 去污水中氮的方法。此法脱氮效率可达95%,同时还可起到对污水杀菌消毒作用。但经氯化处理的污水中含有残 留的氯,氯与水中有机物反应,生成有机氯化物,易造成次生污染。因此,还需用活性炭进行过滤吸附,予以去 除。
污水脱氮
污水脱氮
污水脱氮是一种污水处理工艺中一种深度净化污水的方法。采用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方法去除污水 重的含氮化合物。焦炉煤气净化系统的污水含有无机氮化物和有机氮化物。污水脱氮主要有化学法、物理化学法、 生物化学法 。
无机氮化物
无机氮化物
无机氮化物主要有:氰、硫氰化物、氯化铵、碳酸铵、硫化铵和多硫化铵等。有机氮化物主要有吡啶、喹啉、 吲哚和咔唑等。其中氨氮占污水中总氮量80%以上 。
氯化法的处理率
氯化法的处理率
氯化法的处理率达90%-100%,处理效果稳定,不受水温影响,投资较少,折点氯化法的缺点是加氯量大, 费用高,工艺过程中,每氧化1mol的氨氮会产酸4mol,也就是说每氧化1mg/L的碱度(以CaCO3计)来中和产生的 酸,从而增加了总溶解固体的含量,副产物氯胺和氯代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
谢谢看
含氮污水的危害
含氮污水的危害
含氮污水对水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有:消耗受纳水体中的氧;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鱼类中毒;氨与水中氯生成 氯胺,影响饮用水的消毒等。因此,有此国家规定厂外排污水中氨氮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
化学法
化学法
应用化学反应使污水脱氮净化的方法。主要有污水催化湿式氧化法和折点氯化法 。
折点氯化法
污水处理工程中脱氮的一种工艺
01 简介
折点加氯
化学法1.什么是化学沉淀法?去除对象?答:2.氧化还原法的定义?答:3.酸碱废水中和处理原则?处理对象?答:4.采用石灰石过滤中和法处理硫酸废水时,为何要控制进水中硫酸浓度?一般控制限制多少?答:5.消毒的影响因素,余氯概念,氯作为氧化剂和消毒剂时的不同的反应条件和作用成分。
说明折点加氯消毒的适用条件及其基本原理。
(1)影响因素:①可溶性有机物;②pH;③温度等。
(2)余氯概念:氯加入水中后,一部分被能与氯化合的杂质消耗掉,剩余部分称为余氯。
(3)氯作为消毒剂:在给水和废水处理中用于杀灭细菌和有害微生物(效率随pH 的降低而提高)。
氯作为氧化剂:在废水处理中用于氧化有害物质和脱色处理(效率随pH的升高而提高)。
★(4)折点加氯消毒适用条件:适用于严重污染的原水,可除色、味、臭、有机物、酚、铁和锰等,效果好;能促进混凝,减少混凝剂用量,可控制藻类生长。
基本原理:(作业本508题)生物膜法1.高负荷生物滤池的特点,如何确定回流比(R )?与低负荷生物滤池相比,高负荷生物滤池有哪些强化功能?答:特点:(1)处理能力大,占地面积小。
(2)生物膜厚度稳定,活性高,不易发生堵塞,环境条件较好。
(3)通过限制进水BOD 5浓度实现。
(4)一般需进行出水回流,以降低进水BOD 5浓度。
★回流比确定:根据水质,确定出水回流比。
① 稀释,均化和稳定进水水质、水量,回流比一般0.5~3.0,也有高达5~6的 ② 提高水力负荷,冲刷生物膜,抑制厌氧层发育,保持膜活性 ③ 抑制臭味及滤水蝇的过度滋长强化功能:由于负荷大大增加,池体积减小2.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的组成,高负荷滤池的工艺特点和布水方式?及其设计计算。
答:生物滤池:池体、滤床、布水装置、排水系统。
布水方式有:固定布水和旋转布水。
生物转盘:转盘、接触反应槽、传动装置特点如上★高负荷滤池的布水方式为旋转布水。
eg.某城市生活污水拟经过初沉池处理后进入高负荷生物滤池进行处理,要求排放出水BOD 5≤20 mg/L ,假设该污水厂污水量为10000吨,进水BOD 5为300mg/L ,尺寸。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
水中含有氨氮和其它消耗氯的物质时,投氯量与余氯量的关系见图。
图中OA段投氯量太少,故余氯量为0,AB段的余氯主要为一氯胺,BC段随着投氯量的增加,氯胺与次氯峻作用,一部分成为二氯胺(见图),还有部分反应如下式:反应结果,BC段一氯胺及余氯(即总余氯)均逐渐减少,二氯胺逐渐增加。
C点余氯值最少,称为折点。
C点后出现三氯胺和游离性氯。
按大于出现折点的量来投氯称折点加氯。
折点加氯优点:①可以去除水中大多数产生臭味的物质;②有游离性余氯.消毒效果较好。
图中曲线的形状和接触时间有关,接触时间越长,氧化程度就深一些,化合性余氯则少一些,折点的余氯有可能接近于零。
此时折点加氯的余氯几乎全是游离性余氯。
折点加氯除氨氮,折点加氯一般氯比氮是10:1左右,pH控到7左右。
成本高、效果差。
/吹脱法适用于高浓度氨氮系统,折点加氯适用于低浓度氨氮系统。
余氯(m g /L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经过混凝沉淀、澄清、过滤等水质净化过程,水中大部分悬浮物质已被去除,但是还有一定数量的微 生物,包括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仍在水中,常采用消毒方法来杀死这些致病微生物。
氯消毒广泛用于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
由于不少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氨氮, 掌握折点加氯消毒的原理及其实验技术,对解决受污染水源的消毒问题,很有必要。
一、目的1、 了解氯消毒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加氯量,需氯量的计算方法。
3、 掌握氯氨消毒的基本方法。
二、原理 氯气和漂白粉加入水中后发生如下反应:Cl 2+H 2O=HOCl+HCl(5-1) 2Ca (OCl )2+2H 2O=2HOCl+Ca(OH)2+CaCl 2 (5-2) HOCl=H ++OCl—(5-3)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均有消毒作用,但前者消毒效果较好,因细菌表面带负电,而 HOCl 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细菌内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妨碍细菌的新陈代谢,导致细菌的死亡。
如果水中没有细菌、氨、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则投加在水中的氯全部以自由氯形式存在,即余氯量=加氯量由于水中存在有机物及相当数量的氨氮化合物,它们性质很不稳定,常发生化学反应逐渐转变为氨,氨在水中是游离状态或以铵盐形式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点加氯
B添加义项
?
10
本词条正文无目录, 欢迎各位编辑词条,额外获取10个积分。
当水中有机物主要为氨和氮化物,其实际需氯量满足后,加氯量增加,余氨量增加,但是后者增长缓慢,一段时间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反而下降,此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又上升,此折点后自由性余氯出现,继续加氯消毒效果最好,即折点加氯。
原因:当余氯为化合性氯时,发生反应,使氯胺被氧化为不起消毒作用的化合物,余氯会逐渐减小,但一段时间后,消耗氯的杂质消失,出现自由性余氯时,随加氯量增加,余氯又会上升。
利:当原水受严重污染,它能降低水的色度,去除恶臭,降低水中有机物含量,提高混凝效果。
弊:水中有机污染物与氯生成三卤甲烷,必须预处理或深度处理。
废水中的NH3-N可在适当之pH值,利用氯系的氧化剂(如Cl2、NaOCl)使之氧化成氯胺(NH2Cl、NHCl2、NCl3)之后,再氧化分解成N2气体而达脱除之目的。
此处理方法一般通称为折点加氯法。
氨系废液及废水折点加氮法之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基本原理
废水中含有氨和各种有机氮化物,大多数污水处理厂排水中含有相当量的氮。
如果在二级处理中完成了硝化阶段,则氮通常以氨或硝酸盐的形式存在。
投氯后次氯酸极易与废水中的氨进行反应,在反应中依次形成三种氯胺:
NH3 + HOCl → NH2Cl(一氯胺) + H2O
NH2Cl + HOCl → NHCl2(二氯胺) + H2O
NH2Cl + HOCl→ NCl3(三氯胺) + H2O
上述反应与pH值、温度和接触时间有关,也与氨和氯的初始比值有关,大多数情况下,以一氯胺和二氯胺两种形式为主。
其中的氯称为有效化合氯。
在含氨水中投入氯的研究中发现,当投氯量达到氯与氨的摩尔比值1∶1时,化合余氯即增
加,当摩尔比达到1.5∶1时,(质量比7.6∶1),余氯下降到最低点,此即“折点”"。
在折点处,基本上全部氧化性的氯都被还原,全部氨都被氧化,进一步加氯就都产生自由余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