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有哪些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有哪些课题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推动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推动学科发展课题研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通过课题研究,研究者能够深入研究特定领域的知识和问题,发现新的规律和现象,拓展学科的边界,推动学科的发展。
课题研究有助于增加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科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解决现实问题课题研究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寻求解决方案。
通过课题研究,研究者能够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原因,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课题研究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三、培养创新能力课题研究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炼出关键问题,开展深入调查和研究,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和思路。
课题研究需要研究者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研究者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提高科研水平课题研究有助于提高科研水平。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撰写合格的研究报告和论文。
课题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研究问题,提高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五、传承学术思想课题研究有助于传承学术思想。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深入学术文献,了解学术前沿和历史传统,掌握学术规范和方法。
通过课题研究,研究者能够对学术思想进行传承和发展,推动学术进步和学术传承。
总之,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推动学科的发展,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水平,还有助于传承学术思想。
课题研究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形式,对于推动学科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课题研究,积极参与其中,为学科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教师课题申报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教师课题申报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逐渐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与此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空间,使得教育方式和手段更加多样化、高效化。
在此背景下,教师课题申报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意义
1. 推动教育创新:教师课题申报书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可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课题申报和实施,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增强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3. 促进教育公平:教师课题申报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服务,缩小教育差距,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4.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教师课题申报书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5. 引领学术前沿:教师课题申报书的研究有助于引领学术前沿,推动学科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可以站在学术前沿,深入挖掘学科内涵,探索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为学术繁荣作出贡献。
课题的科学意义
课题的科学意义摘要:一、课题背景及意义二、课题研究目标三、课题研究方法四、课题预期成果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课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课题的科学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本次研究的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本文旨在探讨课题的科学意义,分析其对于相关领域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课题研究目标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针对性,本次研究设定了明确的目标。
首先,通过对课题的深入分析,力求揭示其在理论上的创新点;其次,评估课题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潜力;最后,为课题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课题研究方法为实现研究目标,本次研究采用了以下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对课题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找出研究中的创新点。
2.实证分析:收集课题相关领域的实际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行评估。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深入剖析课题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为课题的优化提供依据。
4.专家访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就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为课题的完善提供建议。
四、课题预期成果通过对课题的科学意义的研究,预计可以实现以下成果:1.丰富相关领域的理论体系:通过对课题的深入剖析,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2.指导实际应用: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实际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提高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
3.推动产业发展:课题的研究成果有望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链的升级。
4.培养人才: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总结与展望总之,课题的科学意义不仅体现在对相关领域的理论丰富,还表现在对实际应用的指导价值。
在未来,我们期待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背景:(一)时代的呼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要转变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特别是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和主体学习能力,从而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主体探究学习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让学生得到主体发展。
(三)学校发展现实的反思实施新课程以来,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不断地探索教育管理与教育改革的方式和方法,总结出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心理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给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学校教育的本体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育人任务的最基本的途径与方式,是当前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
然而审视当前的现状,由于受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在当前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过于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单项控制忽视师生的交往互动,用旧方法教新教材,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等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
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优质的课堂教学实践是当前课程改革重点之一。
鉴于此,我们进行“小学生自主学习能的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教师课题申报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教师课题申报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一、研究背景教师课题申报书作为教师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
在当前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
我国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推动教育科研事业的进步。
1.教师科研是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和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教育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政策和举措。
教师科研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因此,教师课题研究作为教师科研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教师科研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需要。
教师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必然要求。
通过科研活动,教师能够深入自己教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探索教学规律,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加强教学实践的反思,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师科研是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
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教师科研活动,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品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二、研究意义教师课题申报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
教师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深入研究教育教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推动学校科研文化建设。
教师课题研究是学校科研文化建设的基础,可以促进学校科研氛围的营造,推动学校科研活动的蓬勃发展。
3.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课题研究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科研活动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知识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的质量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课题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因此,本次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就在于通过对教育质量的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提高教育的质量,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教育质量的研究,找出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提高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本次课题研究还旨在为教育部门提供参考,以便他们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能够更好地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本次课题研究主要围绕教育质量展开,具体包括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以期找出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研究方法。
本次课题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文献资料收集等方法,以期全面了解教育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次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对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的深入了解,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教育部门提供参考,以期他们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能够更好地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五、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目前,本次课题研究已经完成了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初步了解了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撰写研究报告,以期为教育部门提供参考。
六、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撰写研究报告。
同时,我们还将积极与教育部门进行沟通,以期为他们提供参考,促进教育的改善。
七、课题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我们发现了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东台市第一小学缪素萍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上对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把“基本数学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称作“四基”。
课程目标的变化,引起了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究。
反思课堂教学,相对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本身的重视,忽略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的长效性目标。
学生学习的经验主要被解题的经验所替代,数学活动经验单一和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思想守旧。
一部分教师对过去所提的“双基”都搞不楚,更何况说现在所说的“四基”?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手握“旧船票登上新客船”,学生的“伪经历”、“被经历”现象时有存在,使得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常常游离于数学课堂教学的边缘,成为学生“随机而遇”、“碰巧发生”的幸运之物。
应试情结。
在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检测的都是显性的知识点,新的“双基”没法考或很少考,因此不去关心什么是“基本活动经验”、不去关注“过程教学”、怎样去实施活动经验的教学。
教学惰性。
教材中有很多的操作性的活动(如“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等,像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等,以及概率统计中的可能性内容),都与学生操作活动经验的积累有关,教学时,有的教师怕麻烦怕影响时间怕课堂失控,或一带而过、浅尝辄止,或纸上谈兵、死记硬背。
课程目标的变化,课堂教学的现状,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究,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课题,旨在实践、探索一条“低耗高效”的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新路,以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实践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真正提高数学素养。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活动经验作为教育目的的思想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课题研究报告的背景和意义
1 、通过研究,促进教师和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使教师既会教书,更会育人;使家长懂得“养〞与“育〞并重。
2 、拓展课堂德育模式,优化家校沟通渠道。
3 、通过家校有效合作,促使学生全面开展,形成安康健全心理。
1、问卷调查法。
通过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生的家庭现状、课题实施的效果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实质性数据的积累作好准备。
2、行动研究法:组织发动通过,有方案、有步骤地构建家校互动机制的实践,全体师生、家长参预课题研究,探索家长参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最正确途径。
3、总结归纳法。
对课堂教学与家庭教育合作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发展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历的一种方法。
〔一〕、掌握学生根本情况,了解其家庭及心理行为习惯现状。
1、学生家庭情况调查在班主任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对七、八两个年级学生家庭现状进展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父母联系方式,父母及家庭成员现状,家庭特殊情况说明〔包括父母离异,父母亡故,父母疾病情况,父母是否在外打工,家庭是否贫困等〕。
通过调查,我们掌握了每位学生家庭具体情况,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有了针对性,与家长的联系也变得更有效更方便。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近年来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单亲孩子增多,人口流动性大,留守儿童增加,家长与孩子、家长与教师的沟通面临新的艰难和挑战。
2、中学生行为习惯和家庭教育现状调查通过对四个实验班学生及家长的问卷调查,我们分析出了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及家庭教育的现状:⑴、养成教育差,自理能力弱。
⑵、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
好强而缺乏意志。
⑶、学习目的不明确,主动性差,厌学情绪浓。
⑷、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⑸、父母与孩子沟通少,孩子与父母关系不够和谐。
⑹、家长缺乏家庭教育常识,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艺术性,教育效果不明显。
⑺、家长更多关注孩子成绩、无视心理、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教育。
教育方法单一。
调查结果令人堪忧,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待养成,道德品质缺失严重,家庭教育能力亟待提升。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摘要:一、课题背景二、课题提出三、研究意义四、结论正文:一、课题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网络安全问题已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网络安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提出针对当前网络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本课题提出了研究的核心问题:如何提高公民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通过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课题试图找出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关键。
三、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网络安全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2.实证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公民网络安全意识的数据,分析公民网络安全意识现状。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提供借鉴。
四、研究过程1.网络安全意识调查:设计问卷,对公民网络安全意识进行调查,了解公民网络安全认知、行为和安全防护技能掌握情况。
2.网络安全现状分析:分析国内外网络安全形势,梳理网络安全领域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3.网络安全防护策略研究:结合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探讨提高网络安全防护的有效途径。
4.研究成果整理与总结:对研究过程中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整理,撰写研究报告。
五、研究结果1.公民网络安全意识调查结果:公民网络安全意识整体较低,对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网络安全现状分析结果:我国网络安全形势严峻,网络攻击、信息泄露等事件频发。
3.网络安全防护策略研究结果:提高网络安全防护需从加强立法、完善技术手段、加大宣传力度等多方面入手。
大学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大学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完成学业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它需要一定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作为支撑。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大学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以及它的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大学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一般包括学科背景、社会背景和相关研究现状。
学科背景是指研究所属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前沿问题;社会背景是指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对相关问题的关注;相关研究现状是指已有研究在该领域的进展和尚未解决的问题。
在选择研究课题时,需要考虑学科背景,确定自己研究的学科范围和领域。
在这个背景下,可以明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寻找相关的研究现状。
社会背景也是选择研究课题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应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
通过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可以选择与社会问题相关的课题,从而使毕业论文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意义大学毕业论文的研究意义是指该研究对学术和实践的贡献,以及对相关领域发展的推动作用。
研究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填补知识空白通过研究,可以对某个领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填补相关知识的空白。
毕业论文可以在某个细分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都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2.解决实际问题毕业论文的研究应该具有实用性,能够解决或提供对相关问题的改进方案。
通过研究,可以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3.推动学科发展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某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该学科的发展。
通过对某一领域的研究,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为学科的进展和创新做出贡献。
4.培养科研能力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理论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完成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这对其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大学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是指论文研究课题的学科、社会背景以及对学术和实践的贡献。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优质轻负、充满活力”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尚有差距。
“有效课堂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制约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提问为手段或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并在课堂对话交流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提问是否得法,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及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教师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导致课堂“低效提问”的现象时常出现。
从教育学理论看,课堂提问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调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进行思维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教学手段。
而从心理学理论来看,课堂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智慧的火花,培养并进一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行成于思。
而“思”往往是由“问”而始。
由此可见,对课堂提问的调查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
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发展学生思维,升华学生情感的钥匙。
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次之外,课堂提问还是促进师生交流,增进师生关系的重要纽带,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调控和掌控以及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等方面发挥着杠杆作用。
基于此,对中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调查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一概念界定提问:从广义上讲,任何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语句,也就是通过语言的形式提出问题引发他人产生心智活动并做出回答反应的刺激都是提问。
论文选题中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分析
论文选题中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分析在论文的选题过程中,充分分析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意义的分析,可以确保选题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本文将对论文选题中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研究者明确选题目标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分析研究背景是指研究课题所涉及的相关背景信息和现状。
在选题阶段,必须对研究背景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选题的重点和方向。
1. 相关领域发展状况在开展论文选题之前,需要对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解。
这包括查阅最新的研究成果、学术期刊、会议论文等,从而把握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
通过对相关领域发展状况的分析,可以找到研究空白和改进空间,为选题确定提供依据。
2. 存在问题和挑战在阐述研究背景时,需要指出当前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这些问题和挑战可能是理论上的难题,也可能是实践中的瓶颈。
通过准确把握研究领域的问题与挑战,可以找到合适的选题方向,同时也为学术界和实践中的改进提供了动力。
3. 国内外研究现状除了了解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还需要关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和方法等都可以作为借鉴。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研究的空白与不足之处,并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与角度。
二、研究意义分析研究意义是指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和意义,涉及到学术、理论和实践层面。
在选题时,必须明确研究意义,以便能够为研究的推进提供合理的动力和价值主张。
1. 学术价值每个研究课题都应该有其学术价值,即对该学科领域的拓展和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这可能体现在理论创新、方法改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
通过分析研究课题的学术价值,可以指导研究者明确选题目标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2. 实用价值除了学术价值,研究课题还应具备实际应用的意义。
实用价值即研究成果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通过分析研究课题的实用价值,可以为研究者提供选择选题的依据,并指导后续研究的应用推广。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范文】。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题研究是指为了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或者深入了解某一具体领域而进行的系统性、有目的的调查和分析工作。
本次课题研究的背景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而如何有效应对这些压力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因此,本次课题研究旨在探讨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以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压力管理方法的探讨和分析,为个体提供科学、有效的压力管理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具体来说,本次课题研究旨在:1. 系统总结各种压力管理方法,包括心理调节、生活方式调整、工作技能提升等方面的方法;2. 分析不同压力管理方法的适用场景和效果,找出最适合不同人群的压力管理方法;3. 提出科学、实用的压力管理指导,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可以为个体提供科学、有效的压力管理指导,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本次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压力管理方法的系统总结。
通过对心理调节、生活方式调整、工作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压力管理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 不同压力管理方法的效果分析。
通过对不同压力管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找出最适合不同人群的压力管理方法。
3. 科学、实用的压力管理指导的提出。
根据对压力管理方法的总结和分析,提出科学、实用的压力管理指导,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
本次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等。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深入了解不同压力管理方法的特点和效果,为提出科学、实用的压力管理指导提供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次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压力管理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为个体提供了丰富的压力管理方法选择;2. 对不同压力管理方法的适用场景和效果进行了分析,找出最适合不同人群的压力管理方法;3. 提出了科学、实用的压力管理指导,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不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作为社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更新。
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来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一直是教育界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涵盖了教育的各个层面,从而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使得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同时也为教育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手段。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信息时代,学生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通过合理的网络教学设计,可以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教育的效率和效益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的压力也在逐渐加大。
高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也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益。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可以实现教育的数字化和自动化,从而大大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益。
四、教育质量和竞争力教育质量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而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可以促进教育评价的科学化、标准化和公正性。
此外,教育信息化也可以提高教育机构的竞争力,增强了学校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信息化教育不仅是教育创新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趋势,也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一次挑战。
因此,加强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应用,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参考复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总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社会的精神财富并未得到同步加强,功利主义价值观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不少社会成员物质丰富但精神空虚,社会中某些不和谐的因素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加上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处于快速发展变化之中,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判断力与抵抗力尚未健全,他们的思想很容易被武侠小说、电影、动漫、网络等外在的因素左右,直接导致他们较早地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对学校的厌恶与恐惧感,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学习上进心不足,精神脆弱,易于产生挫折感、失败感,易于产生对学习的恐惧和对老师的疏远感等。
由于孩子面临强大的学习压力以及生活时间的单调性,不少孩子厌学、逃学。
厌学问题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担忧的问题。
初中的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厌学以致辍学的现象大量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贫穷、学习困难等。
尤其是2008年1月,全省实施教育改革新政以来,我校教育体系在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革。
学生厌学问题的产生,有愈演愈烈之势,体现在对涉世未深、思想懵懂的初中生的教育上,前景更是让人担忧.社会要求我们学习,以便跟上时代的发展,而我们的现状却又不容乐观,那么如何保持学习的积极性,缓解学生的厌学现象就还是一个大问题。
众所周知,只有真正对学习发生兴趣时,学习才是轻松愉快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并且最好地完成学业,反之,学习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学习效率就会事倍功半。
中学是培养人材不可缺少的基础教育阶段,厌学情绪的滋长和蔓延,对人材的培养构成潜在的威胁,势必造成严重的后果。
同时,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模仿要大于对成人的学习,因此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初中生中存在的这一心理障碍,其厌学情绪继续流传和扩大,向下延伸至小学,这种后果的严重性是不可估量的.莱阳市是一个经济比较繁荣地区,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社会中有积极有益的文化影响,但对思想未成熟的初中生来说更多的却是消极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如果学校的生活无法吸引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沉迷于外界的游戏玩乐,受不良风气的侵蚀,最终导致无心向学,厌学甚至辍学的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正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不断加快的知识更新进程,终身学习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有较全面的能力来适应终身学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从观念到行为将素质教育推进到了一个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新阶段,必然要寻求一条适合其教学发展的开放之路。
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
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从当今瞬息万变的世界变化,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来看,它至少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是从教师本身看,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至今仍影响着一部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未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并变化成自觉的教学行为。
以学生考分高低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简单评价,也使得有些教师急功近利,追求教学的短期效果;二是从‚教‛的过程看,教师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缺乏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三是从‚学‛的过程看,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显然,这三方面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个性的健康发展,改革已刻不容缓。
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提出的,它的提出正符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变革学习方式的新举措,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为学生独立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复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总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社会的精神财富并未得到同步加强,功利主义价值观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不少社会成员物质丰富但精神空虚,社会中某些不和谐的因素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加上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处于快速发展变化之中,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判断力与抵抗力尚未健全,他们的思想很容易被武侠小说、电影、动漫、网络等外在的因素左右,直接导致他们较早地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对学校的厌恶与恐惧感,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学习上进心不足,精神脆弱,易于产生挫折感、失败感,易于产生对学习的恐惧和对老师的疏远感等。
由于孩子面临强大的学习压力以及生活时间的单调性,不少孩子厌学、逃学。
厌学问题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担忧的问题。
初中的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厌学以致辍学的现象大量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贫穷、学习困难等。
尤其是2008年1月,全省实施教育改革新政以来,我校教育体系在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革。
学生厌学问题的产生,有愈演愈烈之势,体现在对涉世未深、思想懵懂的初中生的教育上,前景更是让人担忧。
社会要求我们学习,以便跟上时代的发展,而我们的现状却又不容乐观,那么如何保持学习的积极性,缓解学生的厌学现象就还是一个大问题。
众所周知,只有真正对学习发生兴趣时,学习才是轻松愉快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并且最好地完成学业,反之,学习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学习效率就会事倍功半。
中学是培养人材不可缺少的基础教育阶段,厌学情绪的滋长和蔓延,对人材的培养构成潜在的威胁,势必造成严重的后果。
同时,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模仿要大于对成人的学习,因此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初中生中存在的这一心理障碍,其厌学情绪继续流传和扩大,向下延伸至小学,这种后果的严重性是不可估量的。
莱阳市是一个经济比较繁荣地区,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社会中有积极有益的文化影响,但对思想未成熟的初中生来说更多的却是消极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如果学校的生活无法吸引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沉迷于外界的游戏玩乐,受不良风气的侵蚀,最终导致无心向学,厌学甚至辍学的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因此,研究初中生厌学问题,对厌学现象追本溯源,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具有时代性与社会性双重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1、国外对厌学问题的研究分析国外学者在分析学生厌学原因时大多侧重于学生的个性偏差。
如日本教育家依田新提出,厌学是因为个体“对自己的无能为力和怠惰产生沮丧,产生对自己的失望和厌恶”。
在日本,传统学历主义思想干扰学校的正常教育,学校偏重以书本知识为主,而忽视学生的个性、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甚至可以说成是扼杀人性的教育。
教育方法呆板,强调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的难度也很高。
另外由于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早己成型,他们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习惯,再加上能力的限制,所以即使日本也已经有了新的教育理念,但是新的价值取向并不能很快地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观念,使他们改变已有的授课方式和教育行为。
国外对于学生的厌学研究主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进行研究。
在哈维曼德尔《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及对策》一书中指出有的孩子厌学是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怎样努力,都会掉到别人的后面。
因此,就感到灰心丧气,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美国的苏白劳德认为孩子产生厌学的原因是有心理疾病,解决的方法是教师要从帮助孩子克服心理疾病,解决厌学问题。
此外,有研究表明厌学情绪主要表现在差生身上,差生之所以差就是因为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同时没有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差生极容易自暴自弃,以逃学、旷课的方式逃避学校生活,他们对于自我前景感到渺茫,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习的料,所以产生消极的自我否定和自卑感,这种消极情绪很快就影响了差生的各种行为,在社会交往、人际关系方面会形成一定障碍,有的表现在害怕与人交往,不敢亲近别人,而有的就表现在强烈的逆反行为,与学校生活格格不入,逃避他人,逃避学习,严重的干脆退学。
国外研究分析表明,初中生由于厌学,无法从学校教育中获得正确引导,影响了其健康成长,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学校暴力、青少年自杀等,有些青少年离开学校游荡街头、吸毒、贩毒,少年犯罪率也逐年增长。
2、我国对厌学问题的研究分析国内有关厌学成因及对策的研究专门的论著很少,目前笔者读到的有崔雅的《孩子厌学怎么办》,也只是从家庭因素入手,如家长的过高期望值,家长的过分溺爱,家庭环境不良,分析厌学的成因及对策,相关的东子的《快乐教育18法》,主要从学校的教育制度,教师的个人素质等因素来分析厌学的成因及对策,有的论文及课题青少年群体学习压力大、自由发展空间狭小;闲暇时间的利用与分配表现单调、畸形;自然天性受到压抑,创造明显不足。
有研究主要从课程视角分析,发现其主要原因是课程资源的“城市取向”,课程设置的“专业化取向”,课程标准的“城市取向”,课程理论和课程内容的“政治伦理取向”,课程决策的“强势群体取向”,等等。
因为这些原因的存在,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找到自己熟悉的知识,以及实用的知识,当他们觉得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无法与他们今后的谋生联系不大时,对教育的追求就会弱化,淡化,又由于课程超出了初中学生的兴趣范围而产生了学业困难,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针对目前学生的厌学现状,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008年华中师范大学的孙庚的硕士论文《中学生厌学心理问题研究与对策》以厌学心理的研究为切入点,从总体上对厌学心理进行了阐述,所谓厌学心理就是一种消极适应环境的学习心理。
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体制的僵化,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师生关系紧张及过重的学习负担等,都会引发学生的厌学心理;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不良的社会风气,不良的文化环境,社会不公平及激烈的社会竞争,也是引发学生无心于课堂学习的原因;除此之外,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自身缺少学习动机和兴趣,主观要求不严等,也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作者结合中外学者的观点,加以综合归纳,并结合本人几年一线教学经验,进行详尽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阐述,更注重素质教育的切实实施,学生的心理辅导及城市与农村生心理的不同解决办法等,力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找到一条出路。
2007苏州大学的吴军的教育硕士论文《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着重从学校家庭、个人、社会等方面对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中学学生厌学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及建议。
通过课题的研究,实实在在推进所在学校的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的改革,力争使学校各方面的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从上面的综述来看,学生厌学问题已得到国内外的重视和关注。
不过他们的研究更多的是理论方面的研究,而且触及到初中生厌学现状的研究这一领域的人却不是很多,因此“县级市初中生厌学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非常具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主要内容1、学生厌学现象及表现2、厌学成因分析3、初中生厌学问题的对策分析本研究是针对县级市初中生厌学现状进行的调查,所选取的学校分别是公立的以走读生为主的一所中心中学、以寄宿生为主的一所公立初中,以农村学生为主的一所初中。
三所学校教学情况各不相同,对于莱阳市的教育教学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纵观目前对厌学现象的研究,普遍关注的是普通高中生和职高生这一群体,对于自我意识处于觉醒期的初中生的研究,尤其是县级市初中生的研究却不是很多。
因此,本研究选择县级市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主要目的是了解所在县市初中生的厌学情况,对厌学现象追本溯源,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所在县市教育教学的改进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积极有效的建议。
并希望本研究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教师、学校管理层提供借鉴性学生管理策略。
四、主要研究方法1、访谈法访谈,即访问者与被访问者面对面地交谈,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常用形式。
访谈调查就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对象面谈来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本文将通过对我市三所有代表性的初中的学生、家长、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等人的访谈,来了解和记录初中生的厌学情况。
2、文献法广泛搜集与阅读己有的研究学生厌学问题的专著、期刊资料等成果。
从中分析该主题所涉及的领域,寻找自己的研究视角,建构自己的写作思路。
另外,还查阅了大量的网上资料。
3、问卷调查法因导致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解莱阳市初中生厌学的现状,笔者将设计一套问卷,问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心理健康、学习动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对其影响等,目的是想了解初中生厌学的现状,并做成因探讨。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各问题的反馈结果,得出各选项的百分比,从而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
4、比较研究法为了使论文有可借鉴的价值,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在文献综述中,比较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的研究,在分析学生厌学现状时,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分析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导言了学生厌学的现状。
五、课题组织管理与分工课题领导小组:徐成波(校长)赵炳智(副校长)课题负责人:卢翠红全面负责、组织协调主研人员及分工:实验中学学生厌学现象及成因调查:王李莉文峰中学学生厌学现象及成因调查:张伟研古柳中学学生厌学现象及成因调查:张玉锦三所学校厌学成因对比分析及对策研究:卢翠红初中生数学厌学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朱莹刘君玲初中生英语厌学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冯伟侯云旭孙淑波初中生语文厌学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王翠梅石晓庆张梅贵初中生物理厌学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王丽霞初中生生物厌学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乔磊六、课题研究阶段文献搜集与整理阶段,并组建课题组,开题。
问卷编制阶段,在三所学校同时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调查结果,研究厌学成因。
问卷输入、统计、分析、个案,初步形成论文的实践部分。
研究解决厌学的对策,完成论文初稿,中期论证阶段—2012.6鉴定结题阶段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请专家进行鉴定和评价。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1、物质基础。
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班班通已全面开通,计算机、投影机、视频展示台、白板等都已配置,逐渐走向了办公教学信息网络化的轨道。
且学校每年都投入一定的经费购买各种教学影象资料,确保教师的教学理念新,教学手段先进。
这些都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物质保障。
2、师资基础。
领导小组中徐成波校长是本校的校长,莱阳市名校长,曾经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对课题研究十分重视,能够为本课题的研究开展提供时间和经费上的保证。
主持人身为教科室主任,烟台市名师人选,主持了很多各级课题研究。
课题组成员含有文峰中学的莱阳名师张伟研,古柳中学的莱阳名师张玉锦,实验中学的莱阳名师朱莹、王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