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标点并翻译
古代汉语 翻译与加标点
![古代汉语 翻译与加标点](https://img.taocdn.com/s3/m/1e6bdea7284ac850ad0242b6.png)
1、《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参考译文一:长沮、桀溺两个人一块耕田,孔子从旁边经过,让子路去询问渡口。
长沮问子路说:“驾车子的那个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他早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
”子路又去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子路回答说:“是的。
”桀溺说:“(天下已乱,)好像滔滔的洪水,到处都是这样,谁能改变得了呢?你与其跟着(孔丘那种)躲避坏人,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说完,就不停地往种子上盖土。
子路回来(把这些)告诉孔子。
孔子失望地叹息说:“我们既然无法跟鸟兽待在一起,若不跟天下人待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天下如果太平,我就不会和你们一起来从事改变现实的工作了。
”参考译文二: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问路。
长沮说:“驾车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是鲁国孔丘吗?”“是。
“他天生就应该知道渡口在那里。
”子路再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我是仲由。
”“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是。
”“天下到处局势混乱,谁和你们去改变?你与其跟随政见不同的人(指孔子),还不如跟随避世的隐士呢(指自己)。
”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
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谁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提倡改革了2、《苏代为燕说齐》(《战国策·燕策》)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古代汉语十六课翻译
![古代汉语十六课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e8c97d726fff705cc170ab1.png)
第十六课判断句斗且廷见令尹子常【繁】鬬且廷見令尹子常,子常與之語,問蓄貨聚馬。
歸以語其弟,曰:“楚其亡乎?不然,令尹其不免乎?吾見令尹,令尹問蓄聚積實,如餓豺狼焉,殆必亡者也。
夫古者聚貨不妨民衣食之利,聚馬不害民之財用,國馬足以行軍,公馬足以稱賦,不是過也。
公貨足以賓獻,家貨足以共用,不是過也。
夫貨、馬郵則闕於民,民多闕則有離叛之心,將何以封矣!”“昔鬬子文三舍令尹,無一日之積,恤民之故也。
成王聞子文之朝不及夕也,於是乎每朝設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
至於今秩之。
成王每出子文之祿,必逃,王止而後複。
人謂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對曰:‘夫從政者,以庇民也。
民多曠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無日矣。
我逃死,非逃富也。
’故莊王之世,滅若敖氏,唯子文之後在,至於今處鄖,為楚良臣。
是不先恤民而後己之富乎?”“今子常,先大夫之後也,而相楚君無令名于四方。
民之羸餒,日已甚矣。
四境盈壘,道殣相望,盜賊司目,民無所放。
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厭,其速怨於民多矣。
積貨滋多,蓄怨滋厚,不亡何待!“夫民心之慍也,若防大川焉,潰而所犯必大矣。
子常其能賢于成、靈乎?成不禮于穆,願食熊蹯,不獲而死。
靈不顧于民,一國棄之,如遺跡焉。
子常為政,而無禮不顧甚于成、靈,其獨何力以待之?”期年,乃有柏舉之戰,子常奔鄭,昭王奔隨。
【简】斗且廷见令尹子常,子常与之语,问蓄货聚马。
归以语其弟,曰:“楚其亡乎?不然,令尹其不免乎?吾见令尹,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殆必亡者也。
夫古者聚货不妨民衣食之利,聚马不害民之财用,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不是过也。
公货足以宾献,家货足以共享,不是过也。
夫货、马邮则阙于民,民多阙则有离叛之心,将何以封矣!”“昔斗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恤民之故也。
成王闻子文之朝不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
至于今秩之。
成王每出子文之禄,必逃,王止而后复。
人谓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对曰:‘夫从政者,以庇民也。
清华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真题
![清华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888dc968b84ae45c3b358ca4.png)
2000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古代汉语一、标点并翻译。
15分1、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匿且擢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2、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3、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而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笃旅之臣也交疏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4、古者疱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归沆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二、请正确读出下面的地名、人名。
5分龟兹月氏吐番镐京涪陵米?女娲皋陶单于?食其三、请分析下面汉字的音节结构,包括声、韵(头、腹、尾)调。
5分光安要学英四、简要说明下面名著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价值。
5分广雅疏证说文解字注切韵广韵中原音韵五、请为下列几组汉字正确标音,并解释形声字声符变读的原因。
5分帝?敌谪虹豇贡扛坻?邸?馥愎复六、请解释:5分简牍篇卷汗青付梓郑玄七、分析句子结构。
20分1、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2、大哉尧之为君!3、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4、谁为为之,孰令听之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7、老臣窃以为?之爱燕后贤于长君。
8、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八、解释下面文中加冒号…‟的字词。
10分1、…疆‟…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2、…适‟彼苍…者‟三…食‟…而‟…反‟腹犹…果‟…然‟3、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4、…没‟死…以‟…闻‟5、…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二于已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8、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谬之不详赦之…以‟劝事君者9、惟天为大惟尧…则‟…之‟12、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有()、()、()和()。
古代汉语标点及翻译
![古代汉语标点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adc81f3aef8941ea76e05e1.png)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①。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译文】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泥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
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大破贼兵。
”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列子说符第八》昔齐人有欲金者①,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②。
吏捕得之,间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③?”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译文】过去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上衣服戴好帽子到了集市上,走到了卖金子的地方,趁机拿了金子就走。
官吏抓到了他,问道:“人都在那儿,你为什么要拿别人的金子呢?”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看不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程敏政夜度两关记》予告谒南归[1],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2],抵大柳树驿时[3],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4]。
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5],颇险恶多虎。
心识之[6]。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7],挟铜钲束燎以行[8]。
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9],仰视不极[10]。
石栈岖崟[11],悉下马,累肩而上[12],仍相约,有警,即前呼噪为应。
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
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哄发,山谷响动。
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
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
予默计此关,乃赵点检破南唐擒其二将处[13]。
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
夜二鼓[14],抵滁阳[15]。
【译文】我请假探亲回南方,在成化十四年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站。
当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就此停下来,向驿站的小吏打听,小吏胡乱地说:“等天黑就能赶到滁州。
”骑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到随从有人说:“前面有处清流关,非常险要可怕,老虎多。
《古代汉语》重点原文及翻译
![《古代汉语》重点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d6de93a2f60ddccda38a053.png)
《燕昭王求士》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燕昭王收回燕国后即位,降低身份用贵重的礼物来召集贤能之士,想依靠他们来报仇。
故往见郭隗先生曰:所以去拜见郭隗(wei三声)先生说:“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
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
“齐国凭借我国的动乱而偷袭击破燕国,我十分知道燕国国小力少,不足够报仇。
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然而如果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来一雪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
冒昧请问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郭隗先生对答说:“成就帝业的人把贤士当做老师与之相处,成就王业的国君把他们当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做朋友相处,成就霸业的国君把他们当做臣相处,亡国之君把他们当做奴役相处。
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
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杖,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若恣睢奋击,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此古服道致之法也。
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
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方法啊。
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三年不能得。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4fa614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0.png)
❖ 例一: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史记·留 侯世家》)
❖ 例二:汤之问棘也是已。(《庄子·逍遥游》) ❖ 例三: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孟
❖ 也:通常位于句中(表停顿)或句末(表判断。有 时与疑问代词配合使用,表疑问的判断)。使用逗 号(,)或句号(。)。
❖ 例一: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 化,物之罕至者也。(《荀子·天论》)
❖ 例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 罕》)
❖ 例外: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 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智;…” (《左传·僖三十年》)
纪》)
❖ 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 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史记
会注考证》)
3.要掌握足够的古代文化知识
❖ 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袁
枚《黄生借书说》)
❖ 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 大满。
❖ 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 落大满。
❖ 通籍:指初作官,意谓朝中已有了名籍。
文言语言的形式特点
①对称性 ❖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 老弱。(《淮南子·览冥篇》)
②多虚词 ❖ 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与者义之表也耻辱
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 ❖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孟子·滕文公上》)
古代汉语标点翻译
![古代汉语标点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a564b3583c4bb4cf7ecd1fa.png)
陈俊英汉语言文学二班201001024108小学有形、有音、有意,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
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六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五。
古今者不定之名也,三代为古,则汉为今;汉魏晋为古,则唐宋以下为今。
圣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
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
治经莫重于得义,得义莫切于得音。
周官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形也;转注、假借二者,驭形者也,音与义也。
三代小学之书不传,今之存者,《行书》、《说文》为之首,《玉篇》以下次之;《音书》、《广韵》为之首,《集韵》以下次之;《义书》、《尔雅》为之首,《方言》、《释名》、《广雅》以下次之;《尔雅》、《方言》、《释名》、《广雅》者,转注假借之条目也。
义属于形,是为转注;义属于声,是为假借。
稚让为魏博士,作《广雅》,盖魏以前经传谣俗之形、音、义,荟萃于是。
不孰于古行、古音、古义,则其说之存者,无由甄综;其说之己亡者,无由比例推测。
形失,则谓《说文》之外,字皆可废;音失,则惑于字母七音,犹治丝棼之;义失,则梏于《说文》所说之本义而废其假借,又或言假借而昧其古音。
是皆无与于小学者也。
译文:·小学包括字音、字形、字义三部分,三者之间互相联系,根据其中一个可以求得其他两个。
字形有古形、今形,字音有古音、今音,字义有古义、今义,六者之间互相联系,根据其中一个可以求得其他五个。
古今之间的概念是不一定的。
如果夏商周三代看做古的话,那么汉代则看做是今;如果汉、魏晋为古的话,那么唐宋以后则为今;先人在造字的时候,有字义而后又有字音,有字音而后有字形。
后人在考察古代的文字的时候,往往是根据字形推断其字音,根据字音推断其字义。
研究经学没有比明白字义更重要的了,而字义的关键又在于字音。
周官中的六书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构成字形的手段。
而转注、假借两者,是用来驾驭字形的,就是指字音和字义。
三代关于小学的书没有流传下来的,今天现存的,字形方面的书以《广韵》为首,《集韵》等以下的书次之;字义方面的书以《尔雅》为首,《方言》、《释名》、《广雅》以下的书次之。
古代汉语标点并翻译
![古代汉语标点并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185b33c7e21af45b207a812.png)
古代汉语标点并翻译:①、《诸子散文选读》:昔者卫灵公将之晋,至濮水之上,税车而放马,设舍以宿。
夜分,而闻鼓新声者而说之。
他人问左右,尽报弗闻。
乃召师涓而告之,曰:“有鼓新声者,使人问左右,尽报弗闻。
其状似鬼神,子为我听而写之。
”师涓曰:“诺。
”因静坐抚琴而写之。
师涓明日报曰:“臣得之矣,而未习也,请复一宿习之。
”灵公曰:“诺。
”因复留宿。
明日而习之,遂去之晋。
翻译:过去卫灵公将到晋国,来到濮水边,卸车放马,布置住处准备夜宿。
夜半,听见有人弹奏新的乐调,很是喜欢。
叫人问近侍,都回答没听见。
就召来师涓并告诉他说:“有人在弹奏新的乐调,叫人问近侍,都说不曾听见。
音调好像出自鬼神,你替我听着把它录写下来。
”师涓说:“好吧。
”就静坐弹琴把它录写下来。
师涓第二天回报说:“我录写好了,但还不熟悉,请让我再用一晚上熟悉它。
”灵公说:“好吧。
”就又留宿一晚。
第二天,已经熟悉了,就离开濮水去晋国。
②、晋文公逐麋:晋文公逐麋而失之,问农夫老古曰:“吾麋何在?”老古以足指曰:“如是往。
”公曰:“寡人问子,子以足指,何也?”老古振衣而起曰:“一不意人君如此也,虎豹之居也,厌闲而近人,故得;鱼鳖之居也,厌深而之浅,故得;诸侯之居也,厌众而远游,故亡其国。
诗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君放不归,人将君之。
”于是文公恐,归遇栾武子。
栾武子曰:“猎得兽乎?而有悦色!”文公曰:“寡人逐麋而失之,得善言,故有悦色。
”栾武子曰:“其人安在乎?”曰:“吾未与来也。
”栾武子曰:“居上位而不恤其下,骄也;缓令急诛,暴也;取人之善言而弃其身,盗也。
”文公曰:“善。
”还载老古,与俱归。
翻译:晋文公追猎一只麋鹿却跟丢了,便问(路边的)农夫老古说:“我的麋鹿在哪?”老古(跪着)用脚指路说:“往这边去了。
”晋文公说:“我问先生,先生却用脚指路,是什么(原因)呢?老古抖干净衣服(上的尘土)站起来说:“想不到我们的君王竟然这样(愚笨)啊,虎豹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偏远之地而靠近人类(栖居),所以(才会)被人猎到;鱼鳖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深水处而到浅水来,所以(才会)被人捉住;诸侯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他的民众而(外出)远游,所以才会亡国。
标点加翻译
![标点加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4c0c703866fb84ae45c8dcc.png)
古代汉语标点与翻译练习材料-- 参考答案1、陳代曰:“不見諸侯,宜若小然。
今一見之,大則以王,小則以霸。
且《志》曰:…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爲也。
”孟子曰:“昔齊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將殺之。
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尋者,以利言也。
如以利,則枉尋直尺而利,亦可爲與?昔者趙簡子使王良與嬖奚乘,終日而不獲一禽。
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賤工也。
‟或以告王良。
良曰:…請復之。
‟强而後可,一朝而獲十禽。
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
‟簡子曰:…我使掌與女乘。
‟謂王良。
良不可,曰:…吾爲之範我馳驅,終日不獲一;爲之詭遇,一朝而獲十。
《詩》云:“不失其馳,舍矢如破。
”我不貫與小人乘,請辭。
‟禦者且羞與射者比,比而得禽獸,雖若丘陵,弗爲也。
如枉道而從彼,何也?且子過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2、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3、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
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
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4、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陈良,楚产也。
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
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
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
古代汉语重点课文翻译
![古代汉语重点课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edaa8cbd5bbfd0a79567321.png)
第一单元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向北二百里,叫做发鸠山,它的上面有许多柘树;有鸟在山上,它的形状像乌鸦,长着有花纹的头,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字叫做精卫,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这只鸟传说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做女娃。
女娃到东海游玩,被淹死了没有回来,就变成了精卫鸟。
常常衔西山上的树枝和小石子来填塞东海。
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远古的时候,四方极远处撑天的柱子倒塌了,大地九州裂开了,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大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
大火蔓延不熄灭,大水浩瀚不消退。
猛兽捕食善良的百姓,猛禽抓走老人小孩。
在这种情况下女娲炼了五色石头来补苍天,砍断了大海龟的脚重新立起四方极远处的撑天柱,杀了黑龙拯救中国,积聚了芦灰止息洪水。
苍天补好了,四方的撑天柱端正了,洪水干涸了,中国平定了,猛兽猛禽死了,善良的百姓得以生存。
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蝜蝂,是喜欢背负东西的小虫。
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它的头把东西背在身上。
背的东西越来越多,即使是非常疲困也不停下来。
它的背很涩,东西累积因而不散落下来,终于跌倒不能起来。
有人怜悯它,给它去掉背负的东西,但如果能爬行了,又像从前一样抓取东西背着。
它还喜欢往高处爬,用尽它的力气也不停止,直到掉在地上摔死。
古代汉语翻译(第一至八课)
![古代汉语翻译(第一至八课)](https://img.taocdn.com/s3/m/19ba8e20bb68a98271fefa74.png)
古代汉语第一课:夫子至于是邦也子禽问于子贡日:“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日:“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译文:子禽请教子贡说:“老师每到一个国家,一定会听到该国政治的详细资料。
这是他自己去找的,还是别人主动给他的?”子贡说:“老师为人温和、善良、恭敬、自制、谦退,靠着这样才得到机会。
老师获得的方法与别人获得的方法,还是大不相同的。
”阳货欲见孔子译文: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
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
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跟你说。
”阳货接着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说:“不可以。
”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说:“不可以。
”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
”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贫而无谄一、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屈原也痛恨他,虽然被流放,仍然眷恋楚国,关心怀王,不忘祖国想返回朝中,希望君王能够一旦觉悟,楚国坏的习俗一旦改变。
他关心君王振兴国家,想把楚国从衰弱的局势中挽救过来,在(《离骚》)一篇作品里再三表达这种意愿。
然而终于无济于事,所以不能返回朝中,最后从这些事情看出怀王始终没有醒悟了。
做君王的无论愚昧的、聪明的、贤良的,不贤良的,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帮助自己做好国君,选拔贤良的人辅佐自己;但是亡国破家的事一件接着一件,而圣明治国的君主好几代都没见到过,正是他们所谓忠臣不忠,所谓贤人不贤。
古代汉语翻译
![古代汉语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a17ebf6c8d376eeaeaa3128.png)
无逸【译:周公说:啊!君子做官,不要贪图安逸享乐。
首先了解耕种收获的艰辛,然后才能考虑安逸,就知道普通百姓的内心痛苦。
看看那些老百姓,他们的父母勤劳地耕种收获,而他们的子女却不了解耕种收获的艰辛,却只考虑安逸享乐,既而言词虚夸,荒诞不经。
于是轻视侮慢他们的父母,说:“上了年岁的人,什么事都不知道。
”】【译:周公说:啊!从今往后继承王位的人,就不要过分地沉醉于台榭之乐、安逸、游玩嬉戏、田猎之中,要为百姓恭谨地考虑办理政事。
不要急促说:“今天就沉溺在享乐中。
”那不是百姓所能顺从的,也不是上天所能顺从的。
这样人就有了过错。
不要像殷商的君王受那样迷惑昏乱,沉湎在饮酒的行为中啊!】郑伯克段于鄢【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称作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使姜氏受到了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就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要立共叔段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等到庄公即位的时候,姜氏替共叔段请求制作为制邑。
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东虢国君就死在那里。
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姜氏请求京邑,庄公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作京城大叔。
大夫祭仲说:“都邑的城墙超过百雉,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大的都邑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都邑不得超过五分一,小的都邑不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这不是先王的制度,您将受不了。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有什么满足的!不如早点安排他个地方,不要让他发展,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来的野草还不能除掉,何况是您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使自己摔跟头,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大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庄公的西部和北部的边京城邑也同时臣属于自己。
郑国的大夫说:“国家受不了两属的情况,您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想要把国家交给太叔,我就请求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求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贰心。
《古代汉语》习题----标点翻译练习
![《古代汉语》习题----标点翻译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6b9d457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0.png)
《古代汉语》习题----标点翻译练习《古代汉语》习题----标点翻译练习俗说愚人以八百钱买匹绢持以染绯工费凡千二百而仅有钱四百于是并举此绢足其数以偿染工艾子云人有徒行将自吕梁托舟趋彭门者持五十钱造舟师师曰凡无齑而独载者人百钱汝尚少半吾不汝载也人曰姑收其半当为挽纤至彭门以折其半又夷坚戊志载汪仲嘉自言其族人之仆出干抵暮趑趄呻吟而来问何为曰恰在市桥上有保正引绳缚二十人过亦执我入其中我号呼不伏则以钱五千置我肩上曰以是倩汝替我吃县棒我度不可免又念经年佣直不曾顿得五千钱不可失此遂勉从之到鄞县与同缚者皆决杖乃得脱汪曰所得钱何在曰以谢公吏及杖直之属仅能给用向使无此将更受楚毒岂能便出哉汪笑曰憨畜产可谓痴人仆犹愠曰官人是何言同行二十人岂皆痴邪竟不悟林外字岂尘泉南人词翰潇爽诙谲不羁饮酒无算再上庠暇日独游西湖幽寂处得小旗亭饮焉外美风姿角巾羽氅飘飘然神仙中人也预市虎皮钱箧数枚藏腰间每出其一命酒保倾倒使视其数酬酒直即藏去酒且尽复出一箧倾倒如初逮暮所饮几斗馀不醉而箧中钱若循环无穷者肆人皆惊异之将去索笔题壁间云药炉丹灶旧生涯白云深处是吾家江城恋酒不归去老却碧桃无限花明日都下盛传某家酒肆有神仙至云南桥暗淡滩湍险善覆舟行人多避之外尝戏题滩傍驿壁曰千古传名暗淡滩十船过此九船翻唯有泉南林上舍我自岸上走你怎奈何我虽一时戏语颇亦有味天宝以前多刺客报恩李岍公勉为开封府鞠囚有意气者咸哀勉求生纵而逸之后数岁勉罢官客行河北偶见故囚厚迎待之告其妻曰此活我者何以报德妻曰以缣千匹可乎曰未也二千匹可乎曰亦未也妻曰大恩难报不如杀之故囚心动其僮哀勉密告勉被衣乘马而遁比夜半百余里至津店津店老人曰此多猛兽何故夜行勉因言其故未毕梁上有人瞥下曰几误杀死长者乃去未明携故囚夫妻二首而至示勉容斋续笔曰欧公作尹师鲁墓铭但称其文章简而有法或以为未尽公怒至贻书他人责之荆公作钱公辅母墓铭但云子官于朝丰显矣公辅不满公曰宜以见还二公之不喜人议其文如此仆谓荆公人有片善称赞不已欧公制作窜改无馀二公好善动皆若此岂有吾文未尽而反讳人议之理不知前辈作文轻重贵于适中假借不欲太甚或者往往欲其极力称借岂二公之所乐乎昔韩熙载尝为江南一贵人制墓铭其间无甚可述文竟其人不满再丐润色韩书一绝却之知此风尚矣仆谓使其议是二公正自心服何至不喜其不喜者以妄论故耳容斋谓二公皆不喜人议其文是又非深知二公者也史之为道撰述欲其简考证欲其详莫简于春秋莫详于左传鲁史所录具载一事之始末圣人观其末得其是非而后能定以一字之褒贬此作史之资考证也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之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儒者好为大言动曰舍传以求经此其说必不通其或通者则必私求诸传诈称舍传云耳东方有人自号智士才多而心狂凡古昔圣贤与当世公卿长者皆摘其短缺而非笑之然地寒力薄终岁不免饥冻里有富人建第宅甲其国中车马奴婢钟鼓帷帐惟备一旦富人召智士语之曰吾将远游今以居第贷子凡室中金宝资生之具无乏皆听子用不计期年还则归我富人登车而出智士杖策而入僮仆妓妾罗拜堂下各效其所典簿籍以听命号智士曰假公智士因遍观居第富实伟丽过王者喜甚忽更衣东走圊仰视其舍卑狭俯阅其基湫隘心郁然不乐召纪纲仆让之曰此第高广而圊不称仆曰惟假公教智士因令撤旧营新狭者广之卑者增之曰如此以当寒暑如此以蔽风雨既藻其棁(梁上的短柱)又丹其楹至于聚筹(厕筹,用途类似今天的手纸)积灰扇蝇攘蛆皆有法度事或未当朝移夕改必善必奇智士躬执斤帚与役夫杂作手足疮茧头蓬面垢昼夜废眠食忉忉焉唯恐圊之未美也不觉越岁成未落也忽阍者奔告曰阿郎至矣智士仓皇弃帚而趋迎富人于堂下富人劳之曰子居吾第乐乎智士恍然自失曰自君之出吾惟圊是务初不知堂中之温密别馆之虚凉北榭之风南楼之月西园花竹之胜吾未尝经目后房歌舞之妙吾未尝举觞虫网瑟琴尘栖钟鼎不知岁月之及子复归而吾当去矣富人揖而出智士还于故庐且悲且叹郁郁而死市南宜僚闻而笑之以告北山愚公愚公曰子奚笑哉世之治圊者多矣子奚笑哉昔者田成子游于海而乐之号令诸大夫曰言归者死颜涿聚曰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田臣子曰寡人布令曰言归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援戈将击之颜涿聚曰昔桀杀龙逄而纣杀王子比干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者可也臣言为国非为身也延颈而前曰君击之矣君乃释戈趣驾而归至三日而闻国人有得不内田成子者矣田成子所以遂有齐国者颜涿聚之力也。
古代汉语片段翻译
![古代汉语片段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660c0c2d5bbfd0a795673a2.png)
颜渊死【译文】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想请求孔子把他的车让出来去给颜渊做外棺。
孔子说:“不管有才还是无才,但各人总是向着自己的儿子。
(我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只有棺材而没有外棺,我没有让自己天天走路而把车子拿去给他做外棺。
因为我好歹也是一个大夫品级,是不能天天徒步走路的。
”卫人迎新妇【译文】卫国有人迎娶新娘,新娘上车后,就问:“两边拉套的马是谁家的马?”车夫说:“借来的。
”新娘对仆人说:“鞭打两边拉套的马,中间驾辕的马也跑,可以免受鞭打之苦。
”车到了新郎家门口,扶新娘下车时,她又对送新娘的老妇说:“把灶火灭了,以防失火。
”进了新房,看见舂米的左臼,说:“把它搬到窗户下面,免得妨碍室内往来的人。
”主人觉得她可笑。
新娘这几次说的话,都是切中要害的话,然而不免被人笑话,这是因为新娘刚过门,就说这些,失之过早了。
晋侯赏从亡者【译文】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
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盲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他的母亲说:“能够象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
”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梗阳人有狱【译文】有个梗阳人与别人打官司,眼看就要败讼,于是就向魏献子纳贿托情,魏献子打算答应下来。
古代汉语1 课文翻译
![古代汉语1 课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957988151e79b896802263c.png)
1.《自更》翻译:想要取得平和直,就一定要靠水准器和墨线;想要取得方和圆,就一定要靠圆规和曲尺;君主想要认识自己的过错,就一定要靠耿直之士。
所以天子建立辅佐之官,设立师保之位,用它来检举过错。
人本来就不善于自己认识过错,君主就更为严重。
可见国家的存亡安危,不要到外面去寻求〔原因〕,而要致力于认识自己。
尧时设有进谏的鼓,舜时设有提意见的木牌,商汤时设有伺察君主过失的臣,武王时设有警戒君主要谨慎的小鼓,〔这样做〕还恐怕不能认识自己的过错,如今〔君主〕的贤能比不上尧、舜、商汤和武王,而且还有掩饰自己过错的办法,这么一来,从哪里能认识自己的过错呢?楚成王和齐庄公因不认识自己过错而被杀,吴王和智伯因不认识自己过错而灭亡,宋和中山因不认识自己过错而被消灭,晋惠公和赵括因不认识自己过错而被俘虏,同样,钻荼、庞涓和太子申因不认识自己过错而身死,所以说在失败中没有什么比不认识自己过错更大的了。
范吉射逃亡的时候,百姓中有个得到范氏家钟的人,想要背起钟来就跑,可是钟大背不起来,就用椎把它砸碎,于是钟发出鍠的一声巨响,他害怕人家听到而从自己这里夺走钟,便急忙掩盖自己的耳朵。
不愿人家听到是可以的,也烦恶自己听到就荒谬了。
做国君的而烦恶听到自己的过错,不是象掩耳盗钟这件事吗?烦恶别人听到自己的过错还算可以,〔而烦恶自己听到自己的过错就荒谬了。
〕魏文侯宴请群臣,让所有大夫都要评论自己。
于是〔有的谈仁厚,有的谈他重义〕,有的谈他明智。
临到公叔痤,公叔痤说:“您是不好的君主。
取得中山的土地,不把它封给您的弟弟,却把他封给您的儿子,由此可知您是不好的君主。
”魏文侯听了不高兴。
从表情上就可以看出来。
见此光景,公叔痤快步走了出去。
按次序临到翟黄,翟黄说:“您是贤德的国君。
我听说他的君主贤德的,那么他的臣属说话就直爽。
如今公叔痤说话直爽,因此,就知道您贤德。
”文侯高兴说:“〔任座〕能够返回吗?”翟黄回答说:“为什么不能够呢?我听说忠臣能竭尽他的忠诚,而不敢迴避死亡。
古代汉语翻译+标点
![古代汉语翻译+标点](https://img.taocdn.com/s3/m/023c7770561252d380eb6ef5.png)
楚归晋知罃晋人归⑴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⑵知罃。
于是⑶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⑷,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⑸。
执事不以衅鼓⑹,使归即戮⑺,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shū)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⑻也,两释纍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⑼好.,臣不与及⑽,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⑾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纍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⑿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⒀,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⒁,而使嗣宗职⒂,次及于事,而帅偏师⒃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⒄,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词类活用:臣不才.然则德.我乎而求纾.其民以成其好.二国有好.其谁敢德.判断句:执事不以衅鼓⑹,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所以报也宾语前置句:又谁敢怨其谁敢德何以报我双宾语句:为之礼固定句式:何以报我注释⑴归;送还。
公子谷臣:楚庄王的儿子。
连尹襄老:连尹是楚国官名,襄老是楚国的大臣。
连尹、楚国主射之官。
⑵求:索取。
⑶于是:在这个时候。
佐中军;担任中军副帅。
⑷治戎:治兵,演习军队。
这里的意思是交战。
⑸馘(guo2):割下敌方战死者的左耳(用来报功)。
这里与“俘”连用,指俘虏。
⑹鼓:取血涂鼓,意思是处死。
⑺即戮(lu4):接受杀戮。
⑻惩:戒,克制。
忿:怨恨。
⑼出现。
一说通“宥(you4)”。
⑽与及:参与其中,相干。
⑾任:担当⑿外臣:外邦之臣。
臣子对别国君主称外臣。
⒀宗:宗庙。
⒁不获命:没有获得国君允许杀戮的命令。
⒂宗职:祖宗世袭的职位。
⒃偏师:副帅、副将所属的军队,非主力军队。
⒄致死:献出生命。
译文:晋人归还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
古汉语.下 通论 第四单元 古书注释标点翻译
![古汉语.下 通论 第四单元 古书注释标点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dcbb2d180eb6294dd886cd9.png)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古代汉语》(下册)通论知识要点﹙一﹚■第四单元:古汉语综合运用(共三节)●笫一节古书的注释〔训诂学常识〕一古书注释概说:1汉代的古书注释:西汉多为先秦儒家经典作注,东汉范围渐扩。
汉代的著名注释家有:西汉毛亨(《诗诂训传》),孔安国(《古文尚书传》、《孝经传》),刘向《五经通义》等;东汉郑玄(《毛诗笺》、《三礼注》),马融(《周易注》、《尚书注》),高诱(《吕氏春秋注》),王逸(《楚辞章句》)等。
2 汉后至唐代的古书注释:魏晋南北朝:玄学发展,出现了魏·王弼《老子注》、晋·郭象《庄子注》等,史书亦有吴·韦昭《国语注》等;唐代:出现了“疏”(或曰“正义”)的体例,代表作有孔颖达《五经正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正义),贾公彦《周礼疏》《仪礼疏》,徐彦《春秋公羊传疏》,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等。
儒家经典之外注疏有杨倞《荀子注》,尹知章《管子注》,张守节《史记正义》,颜师古《汉书集注》等。
3 宋代至清代的古书注释:宋代:邢昺为《论语》《孝经》《尔雅》作疏,孙奭为《孟子》作疏,朱熹作《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
后人把汉至唐宋注疏的儒家经典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音义合刊为《十三经注疏》。
清代:清代学者盛行古籍整理与研究,对文字、音韵、训诂研究更深。
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俞樾《古书疑义举例》等。
附:唐、宋注释家的重要成果—《十三经注疏》⒈《尚书》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⒉《周易》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⒊《诗经》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⒋《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⒌《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⒍《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⒎《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⒏《春秋穀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⒐《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⒑《孝经》唐李隆基注宋邢昺疏⒒《论语》魏何晏注宋邢昺疏⒓《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⒔《孟子》汉赵岐注宋孙奭疏二古书注释的体例:﹙三大体例﹚1传注体:一种以解释文献词句意义为主的注释体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标点并翻译:
①、《诸子散文选读》:昔者卫灵公将之晋,至濮水之上,税车而放马,设舍以宿。
夜分,而闻鼓新声者而说之。
他人问左右,尽报弗闻。
乃召师涓而告之,曰:“有鼓新声者,使人问左右,尽报弗闻。
其状似鬼神,子为我听而写之。
”师涓曰:“诺。
”因静坐抚琴而写之。
师涓明日报曰:“臣得之矣,而未习也,请复一宿习之。
”灵公曰:“诺。
”因复留宿。
明日而习之,遂去之晋。
翻译:过去卫灵公将到晋国,来到濮水边,卸车放马,布置住处准备夜宿。
夜半,听见有人弹奏新的乐调,很是喜欢。
叫人问近侍,都回答没听见。
就召来师涓并告诉他说:“有人在弹奏新的乐调,叫人问近侍,都说不曾听见。
音调好像出自鬼神,你替我听着把它录写下来。
”师涓说:“好吧。
”就静坐弹琴把它录写下来。
师涓第二天回报说:“我录写好了,但还不熟悉,请让我再用一晚上熟悉它。
”灵公说:“好吧。
”就又留宿一晚。
第二天,已经熟悉了,就离开濮水去晋国。
②、晋文公逐麋:晋文公逐麋而失之,问农夫老古曰:“吾麋何在?”老古以足指曰:“如是往。
”公曰:“寡人问子,子以足指,何也?”老古振衣而起曰:“一不意人君如此也,虎豹之居也,厌闲而近人,故得;鱼鳖之居也,厌深而之浅,故得;诸侯之居也,厌众而远游,故亡其国。
诗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君放不归,人将君之。
”于是文公恐,归遇栾武子。
栾武子曰:“猎得兽乎?而有悦色!”文公曰:“寡人逐麋而失之,得善言,故有悦色。
”栾武子曰:“其人安在乎?”曰:“吾未与来也。
”栾武子曰:“居上位而不恤其下,骄也;缓令急诛,暴也;取人之善言而弃其身,盗也。
”文公曰:“善。
”还载老古,与俱归。
翻译:晋文公追猎一只麋鹿却跟丢了,便问(路边的)农夫老古说:“我的麋鹿在哪?”老古(跪着)用脚指路说:“往这边去了。
”晋文公说:“我问先生,先生却用脚指路,是什么(原因)呢?老古抖干净衣服(上的尘土)站起来说:“想不到我们的君王竟然这样(愚笨)啊,虎豹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偏远之地而靠近人类(栖居),所以(才会)被人猎到;鱼鳖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深水处而到浅水来,所以(才会)被人捉住;诸侯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他的民众而(外出)远游,所以才会亡国。
《诗经》里说:‘喜鹊筑巢,斑鸠居住。
’国君你外出不归,别人就要做国君啦。
”于是文公(开始)害怕。
回到(驻地文公)遇到了栾武子。
栾武子说:“猎到野兽了吗,所以(您)脸上有愉悦的神色?”文公说:“我追逐一只麋鹿而跟丢了,但是却得到了忠告,所以高兴。
”栾武子说:“那个人在哪里呀?”(文公)说:“我没有(请他)一起来。
”栾武子说:“作为王上却不体恤他的属下,是骄横;命令下得迟缓而诛罚来得迅速,是暴戾;采纳别人的忠告却抛下其本人,是偷盗啊。
”文公说:“对。
”于是回去搭载老古,与(他)一起回去。
③、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
庶業其繁,飾偽萌生。
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
「说文.序)——
翻译:往古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
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
(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
(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
④、敘曰:雜考者,何考其所?未錄而雜,然以成,編者也易有雜卦。
唐宋諸作家有雜說、雜著,大抵紀錄之事,太冗則病多,贅太簡則病多。
遺贅,無庸也,遺則莫考遺焉,罪也;莫考焉,又罪也。
故複終之,以此猶歲羸於日也。
有閏以歸餘焉。
筮羸於策,也有扐以歸奇焉,皆所以集其成也,自靈感而下,幾十種萃為末卷(大嶽志略卷之五·雜考略)
翻译:
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
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
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
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
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
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
使内勿服。
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翻译:齐灵公喜欢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全国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装。
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并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
”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
晏子进见时,灵公问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都亲眼看见还是止不住。
为什么啊?”晏子回答说:“您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在里面卖马肉,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饰,那么外面也就没有人敢了。
”灵公说:“好。
”令宫内不要女穿扮男人服饰,过了一个月,全国就没有女穿扮男人服饰了。
2.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
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善者,我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必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翻译: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
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
3.郦生食其者,陈留高最人也。
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
然县中贤豪不敢役,邑中皆谓之狂生。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
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