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3.2 内能2-人教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第2节《内能》。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的影响因素。
2. 让学生掌握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而夏天则感觉很热?引导学生从内能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讲解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3)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内能的影响因素,如两个质量相同的水球,一个放在热水里,一个放在冷水中,放在热水里的水球内能较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而夏天则感觉很热?2. 两个质量相同的水球,一个放在热水里,一个放在冷水中,为什么放在热水里的水球内能较大?答案:1. 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是因为外界温度低,人体内能减少,感觉冷;夏天则感觉很热,是因为外界温度高,人体内能增加,感觉热。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3.2内能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2.理解温度、热量和内能之间的关系,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能运用实例进行分析。
4.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理解其物理意义,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5.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内能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讨论结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总结内能的转化和传递过程,如做功和热传递是如何改变物体内能的。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内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展示冬天室内取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热量如何传递,进而引入内能的概念。这种生活情境的导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生活实例为导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展示冬天暖气片取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热量如何传递,进而引入内能的概念。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增强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如通过动画演示内能的转化过程,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内能的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3.2内能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第二节“内能”。在学习了温度、热量和比热容等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但内能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13.2内能课程教学设计
13.2内能(二)教材分析《内能》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是前面所学《分子热运动》的延伸,又为后面其他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利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内能的概念,通过探究性实验让学生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
注重科学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由于本章的知识都是围绕内能展开的,所以内能是本章的重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②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者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课堂实验的方法向学生生动形象的介绍本节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情景互动 1(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配合老师完成)假设在寒冷的冬天早晨,你在户外,手冻得冰冷,现在要让你的手热起来,你会怎么做?情景互动 2假如你在家里,你又有哪些方法让你的手热起来?请把方法写在卡纸上,请小组代表上来贴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出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与热传递二、进行新课活动一:做功实验1:外界对物体做功通过“搓手使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克服摩擦做功,物体内能增加,并分析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9演示实验1,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压缩气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并分析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归纳得出结论1:外界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实验2:物体对外界做功观看课本P9演示实验2的视频,思考以下问题:1、橡皮塞为什么会跳起?2、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做功?谁对谁做功、3、能量如何转化?4、白雾是什么?怎么形成的?5、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小组合作交流上述问题,归纳得出结论2:物体对外界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减少。
由以上两个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得出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能量的转化活动二:热传递自学课本P8页内容,构建热传递的知识网络简图,填写在学案上,完成后组内同学相互交流评价。
2【核心素养】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第2节《内能》教案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收获了不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两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类比法”和“转换法”.我们通过把内能与机械能进行类比,大家知道了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而且还知道了影响内能的因素.我们通过转换法,知道了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内能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不知不觉地利用它.大家深深体会到,物理是一门有趣有用的科学.只要大家平时多关注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现象,勤于思考,就会轻松地学好物理.好,谢谢大家!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
(1)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2)内能还与物体的体积(或质量、状态)有关,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体积(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例题2(多媒体展示)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小
B.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教师可先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指出运动的物体因运动而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因被举高且受重力而具有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因有弹力而具有弹性势能.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分析.
师我们知道宏观物体运动时具有动能,那么微观物体分子具有什么能呢?
生: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那么分子也具有动能.
师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内能增大,那反之,如果物体对外做功,内能有何变化?好,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实验.(师演示:教材P9页《演示》中的实验2.)
提示:用饮料瓶代替大口玻璃瓶进行实验(更安全,现象更明显).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瓶盖跳起说明了什么?出现水雾是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水雾起了什么作用?
生2: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因此,内能应该每时每刻,不论何种状态都具有;但物体的机械能不是每时每刻都有.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3.2《内能》教学设计】13.2 《内能》教学设计12345【篇二: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内能教案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二、内能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内能的理解:1、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1.热传递改变内能.a.物体吸热b.物体放热温度升高温度降低内能增加内能减少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转移到高温物体内能发生转移高温部分低温物体低温部分 (不同物体之间) (同一物体之间)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晒太阳烧水水变热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2.做功改变内能搓手时手变热了滑下时摩擦发烫了钻木取火a.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b.物体的内能减小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能的转化关系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总结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方法a.热传递.b.做功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a.传递的热量来量度b.做功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五、课堂练习: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增加.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v【篇三: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1】第二节内能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目标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相互作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2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2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内能的单位与功和能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J)。
3. 内能的计算:物体的内能与其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
在相同温度和状态下,质量越大,内能越大;在相同质量和温度下,气态内能大于液态内能,液态内能大于固态内能。
4. 内能的改变: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实现。
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5.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而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速度、高度和弹性形变有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和计算方法。
2. 能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能运用内能的改变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内能的改变原理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冬天感觉冷的原因。
2. 概念讲解:介绍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单位和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有关内能的问题,如烧水时水温升高的原因。
4. 随堂练习:课本练习题,巩固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 内能的改变:讲解内能的改变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如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
7. 布置作业:课本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内能的概念2. 内能的单位:焦耳(J)3. 内能的计算:与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4. 内能的改变:做功和热传递5.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质量为200g的水的内能。
答案:根据公式,内能=质量×比热容×温度,假设水的比热容为4.18J/(g·℃),温度为25℃,则内能=200g×4.18J/(g·℃)×25℃=20900J。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3.2内能教学设计.2内能教学设计
13.2内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两者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感知分子动能与势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八年级已经学习机械能,学生已经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本节的内能知识,学生容易接受。
再大量引入生活的实例,让学生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空气压缩引火仪、硝化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那么,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动能?2、什么样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二)新课教学1.分子的动能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物体的动能。
一切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因此分子具有动能,我们成为分子动能。
同时,由于分子的运动永不停息,因此,分子动能永远存在,不可能为0.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就越大。
我们知道,温度这个物理量在宏观上的意义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而它又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这是温度的微观含义。
2.分子势能被举高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具有重力势能。
同样,分子之间因为存在相互作用力也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会影响分子势能的大小,而分子间的距离会影响它们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如果可以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分子势能就会改变。
既然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那么在宏观上什么物理量能反映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情况呢?如果对于确定的物体,它的体积变化,直接反映了分子间的距离,也就反映了分子间的势能变化。
所以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可通过宏观量体积来反映。
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2节内能》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2节内能》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能区分二者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异同。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例,运用逻辑推理和能量守恒的观念,理解内能变化的本质;能够运用内能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如加热物体、做功改变物体形状等),收集证据,分析内能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树立能量守恒的观念,认识到合理利用能源、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三、教学难点•理解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这一抽象概念。
•区分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异同,并理解其微观机制。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内能概念讲解、改变内能方式的动画演示等)。
•实验器材:烧杯、水、酒精灯、温度计、铁锤、铁丝等。
•教材及配套练习册。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系统讲解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内能变化的现象,分析原因。
•讨论法:围绕内能变化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碰撞。
•归纳总结法: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及其异同。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段视频,展示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状态变化(如水从液态变为气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背后与物体内部能量状态的关系,从而引出内能的概念。
2. 新课教学(1)内能的概念•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子运动的图像,解释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强调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举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比冷水含有更多的内能),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3.2内能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设计小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课堂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思想,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5.作业小结:教师布置了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了解内能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视野,使得学生能够更好源自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内能的概念,明确内能的单位、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2.分析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讲解热量与温度、内能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热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4.利用热量公式Q=cmΔt,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讨论题目:“内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鼓励每个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记录讨论结果。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讨论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内能的概念、改变方式和应用。
2.强调内能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热量的概念,理解热量与温度、内能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3.2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3.2内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章《内能》。
本章节主要介绍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具体内容涵盖:1.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改变:通过做功(例如摩擦生热)和热传递(例如传导、对流、辐射)两种方式。
3. 内能与机械能的对比: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有关。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描述内能的改变方式,并能够区分内能和机械能。
3. 学生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物理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内能的改变方式。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改变原理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现象引入:烧水时,水温升高,为什么会感觉手热?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 讲解内能的概念,用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2. 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3. 介绍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通过实例讲解。
4. 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并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区分。
3. 课堂互动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例子和理解。
4. 练习巩固1. 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2. 学生上台板书解题过程,讲解思路。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杯热水的内能,并说明如何改变这个内能。
2. 答案:根据水的质量、温度和比热容计算内能。
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加热水(热传递)或用手摩擦杯外壁(做功)来实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区分内能和机械能,能否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人教版)第13.2节内能优秀教学案例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总结和汇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2.让学生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生活实例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通过对内能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学习物理的意义和价值。
2.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内能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帮助学生梳理本节内容,提高,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本教学案例通过以上五个亮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案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2内能教案
课题13.2内能课时安排1课时主备教师教研时间任课教师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
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教学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图钉、砂纸。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法设计思路本节课力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加深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感情,师生共同走进这一神奇的物理殿堂。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向学生展示三幅有关人类对“热”充满渴望的图片。
展示人类对“热”的基本认知过程。
钻木取火;小女孩点燃火柴取暖;警察在冰雪天向过路司机递上一杯热水;提出:热是一种能量吗?新课讲授一、认识内能1.用机械能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
物体宏观运动而具有的能是机械能。
微观世界的分子虽小,同样具有质量,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同样具有动能,而分子间的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势观看、思考、感受。
图片除了点出课题之外,还传递了人性的温暖,为“温暖”而学习。
小组讨论交流。
得出有关“热”的能量的差异,本质是分子运动情况不同。
利用学生的感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迅速进入课题思考。
引出内能的课题通过对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能。
2.给出内能的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3.以问题的形式提示学生注意两个问题。
①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②因为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内能的改变方式、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等问题展开讨论,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融入生活,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内能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思考作业:
-根据内能的概念,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夏天要穿浅色衣服,冬天要穿深色衣服?这与内能有何关系?
-探讨热传递和做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汽车发动机、太阳能热水器等,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
4.合作作业:
-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内能知识的手抄报,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等。
1.学生对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帮助他们梳理清楚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学生对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认识,需要引导他们从微观角度理解内能的本质。
3.学生在实验操作和分析数据方面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实验素养。
4.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观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物体内能的两种表现形式: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并理解它们对物体内能的贡献。
3.学习内能的改变方式,包括热传递和做功,掌握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研究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掌握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对内能的贡献,从微观角度认识内能的本质。
3.内能的改变方式,尤其是热传递和做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抽象且实践性强,学生难以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提高)教案
内能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知道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4.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并能在实例中判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要点诠释:(1)单位:焦耳,符号:J。
(2)同一个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微观表现;物体的机械能则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及相对位置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宏观表现。
物体的内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为零(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总有动能),而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相对为零。
所以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要点二、物体内能的改变通过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要点诠释:(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
内能增加(或减少)。
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2)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少,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化过程。
(3)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单位为焦耳,符号是J。
(4)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或者说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温度高的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但势能不一定大。
不能由温度的高低判定内能的大小,也不能由内能的增减判断温度的高低。
例如,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地从外界吸引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
但物体的温度不变,所吸收的热量用来增加物体内分子的势能。
(5)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效果是相同的,所以说它们是等效的。
(6)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和联系: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传递热量的多少可以量度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
度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内能》教学设计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
《内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
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某某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重点和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学资源】
多媒体电脑、CAI课件、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图钉、砂纸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介绍内能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
2. 内能的转化:讲解内能的转化原理,并通过实例说明内能的转化过程。
3. 内能的传递:介绍内能的传递方式,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和规律。
4. 内能的利用:探讨内能的实际应用,如热机、散热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掌握内能的转化原理,能够分析内能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 理解内能的传递方式,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认识内能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内能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内能的转化原理和内能的传递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取暖等,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内能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让学生掌握内能的基本知识。
3. 讲解内能的转化原理,通过实例说明内能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让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
4. 介绍内能的传递方式,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和规律,让学生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讲解内能的实际应用,如热机、散热器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1. 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单位:焦耳(J)3. 测量方法:通过热量传递的方法测量。
内能的转化1. 原理:内能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实例:烧水时,热量从火源传递给水,水的内能增加。
内能的传递1. 方式:热传递2. 原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3. 规律:热量传递的方向与温度差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
年级/册
九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十三章第二节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目标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热传递过程就是能量转移,实质区分不清
难点分析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理解知识。
教学方法
1.实验法和讲授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普通的一根铁丝,我们能通过哪些方法使它的温度升高?
(即使它的内能增加)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使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低温物体温度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大,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利用实验:迅速向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起来了。得到: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2.做功对也能改变物体内能
(1)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2)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它们改变内能的效果是相同的。
。
3.如图所示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
A. 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
B. 钻木时,来回转动硬木棒取火
C. 天晴时,晒太阳使身体变暖和
D. 煮茶时,火焰使茶水温度升高
小结
1.热传递改变内能
热传递:有温差的物体彼此接触时,高温物体降温,低温物体升温的现象。在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差。
利用界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减少。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下列现象中,不是通过做功来改变内能的是( )
2.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
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