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SARS)”应激反应模式及其特征
“非典”流行期民众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与心理干预
![“非典”流行期民众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与心理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22452cbeddccda38366baf41.png)
“非典”流行期民众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与心理干预摘要该文介绍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急性流行期我国民众较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包括焦虑和恐惧、愤怒和怨恨以及抑郁等情绪反应,认知反应,自我防御反应和生理反应,描述了人们面对SARS威胁时的应对策略;探讨了当前影响民众心理反应的诸种因素,包括刺激事件或刺激情境的性质与特点,对事物的态度和认识评价,应对挑战的能力与应对方式,以及心理社会环境和人格特征等;指出了心理干预应当遵循的四个原则和多种形式,说明了6种心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心理应激反应,影响因素,心理干预。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俗称“非典”)或称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征(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的发生,作为一种典型的、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激事件,已经在我国引起一些人较明显的应激反应。
这些应激反应如果适度,对于我们应对SARS的挑战是有益的。
然而,过度的、不适当的应激反应则是有害的:它们不仅会损害人们的防御能力和免疫功能,造成对许多疾病(包括SARS)的抗病能力的降低和易罹患性,而且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社会恐慌。
因此,有必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心理干预。
本文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应用心理应激和应对理论[1,2],结合我们的观察、调查、心理咨询和有关报道,讨论SARS流行期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和应对,影响民众心理反应的因素,以及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原则与措施。
1SARS急性流行期民众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和应对心理应激,俗称“精神压力”,通常被认为是由“必须应对至关重要的环境要求”这样的认识而引起的一种心身紧张状态[3]。
心理应激一旦产生,便会通过各式各样的紧张性心理和生理反应的形式表现出来。
能够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物,被称作应激源。
SARS流行期民众的心理应激反应包括:情绪反应,认知反应,自我防御反应和生理反应四大类。
“非典(SARS)”应激反应模式及其特征
![“非典(SARS)”应激反应模式及其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3c143ffc1c708a1284a44ca.png)
!! 评 估 在 整 个 干 预 过 程 中 有 着 十 分 重 要 的 作 用
’ $ (
%通过评估理解当事人的危机情境及其反应
是整个干预的前提% 在相当有限的时间内! 干预者
" # # () # C) % S !收稿日期$ -0) $I ! 通讯作者$童辉杰! 电话$ # * % ") C / % C * % $ C 1 2 3 4 H 6 E = 7 9; H = N > < H 1
摘!要!对中国 % /个省市 % # % C人面对) 非典* 疫情的应激反应作了调查%) 高发病率区 * 和) 其它地区 * 的比较发 现! 在? A T ? 应激反应结构方程模型中! 二者有显著差异%而在情绪障碍结构方程模型中! 二者无显著差异% 所建 立的 ? A T ? 应激反应结构方程理论模型揭示! 急性的应激反应中! 恐慌是最重要的内容! 其次是防御反应! 对疫情的 认知则起了一种重要的调节& 抑制的作用%抑郁和焦虑作为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指数! 对急性的应激反应产生一定 影响! 而抑郁与焦虑对急性应激反应有更大影响%社会支持作为一种缓冲器与调节器! 对? A T ? 应激反应有值得注 焦虑和低社会支持的显著特征高防御者则有 意的影响%研究揭示了高应激反应者的特征%高恐慌者有高抑郁& 显著的高抑郁焦虑的特征! 社会支持无差异高认知者明显地有低抑郁& 高社会支持的特征% 关键词!? A T ? 应激反应! 结构方程模型% ! $ 分类号!B ’ $ S T ( S *
" 果发现! 该模型 & 为# > % % % 5 + 为% 值# > / ( S 规 ! ! # 范拟合指数 = " $ 为% ! Q " $ 为% ! $ " $ 为% ! 比较拟合指
SARS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SARS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29edb84f6edb6f1afe001f39.png)
SARS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1 SARS患者心理反应分期及护理恐惧期许多患者表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
这种恐惧来自对SARS的不了解,认为此病无药可治及担心将病传染家人,心理上有负罪感。
患者出现突发心悸、胸闷、窒息和眩晕感;有的出冷汗、手抖、站立不稳,心理非常紧张、害怕,担心从此再见不到家人;有的甚至连遗书都写了。
此时, 护理上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为其提供有关SARS 的正面信息。
护士应关心并鼓励他们有效地与家人和外界联络、交流,以痊愈出院的范例说明此病的可治愈性。
绝望期严重者可出现缺氧、气促、胸闷、恐惧感等,个别可发展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加上严密隔离,感到孤独无助。
终日忧心忡忡而不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台湾就出现了被隔离人员跳楼轻生的惨剧。
护理上要使患者生活有序,以轻松的气氛影响患者。
鼓励患者面对、接受现实并正确对待。
积极提倡患者与外界交流,缓解释放紧张情绪。
接受期通过治疗,绝大部分患者病情好转或得到控制,极少数出现呼吸窘迫,需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此时,护士的悉心照料、精心治疗、问候祝福非常重要。
有位护士说:“我每次给患者吸痰后,都抚摩一下他们的额头,或对他们做一个胜利的手势,他们都特别希望我为他们操作。
”发热患者对诊断的心态与人文关怀当医生按着诊断流程给予患者检查并作出相应的诊断时,患者的情绪亢奋达到顶峰。
我们给每个患者一本有关防治SARS的宣传手册,讲解SARS 的传播途径、主要症状、卫生部确定的诊断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哪些内容等,结合患者流行病学接触史,说明做出上述诊断的理由,使患者以平和的心态接受诊断和眼前的事实,配合医生的治疗。
通过以上举措,患者在心理活动很剧烈的情况下,无一例与医生发生冲突和不快。
发热患者初诊后的心态与人文关怀在重大疫情期间,充分利用通讯设施进行随访, 在追踪筛查病员、指导患者治疗、消除公众恐慌方面是经济、快速、有效的手段,也是改善医患关系、树立医院形象的良好举措。
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4f5aa7d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9.png)
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概述非典是指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英语:SARS)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
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引起社会恐慌,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多名患者死亡,世界各国对该病的处理,疾病的命名,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及命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及媒体的关注等等。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为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本病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中文名: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别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非典、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英文别名: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就诊科室:感染科。
常见病因:SARS冠状病毒感染。
常见症状: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呼吸衰竭。
传播途径: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别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非典、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有,传染性强。
病因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包括中国内陆和香港地区,加拿大、美国在内的11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个实验室通力合作研究的结果,宣布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因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称为SARS冠状病毒。
临床表现SARS冠状病毒潜伏期1~16天,常见为3~5天。
起病急,传染性强,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有畏寒,体温常超过38℃,呈不规则热或弛张热,稽留热等,热程多为1~2周;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腹泻。
起病3~7天后出现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肺部体征不明显。
病情于10~14天达到高峰,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加重,并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略有活动则气喘、心悸,被迫卧床休息。
这个时期易发生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新发传染病副本概述-V1
![新发传染病副本概述-V1](https://img.taocdn.com/s3/m/fe19d1c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6.png)
新发传染病副本概述-V1
正文如下:
随着新冠肺炎的爆发,全世界开始更加重视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新传染病的特点和传播路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新发传染病副本的概述:
1. 非典型肺炎(SARS)
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最早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省出现,随后引发了一场全球大流行。
SARS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一般为2-7天,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呼吸急促等。
2. 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
中东呼吸综合症也是一种冠状病毒引发的传染病,首次在沙特阿拉伯出现于2012年。
MERS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为2-14天,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
3. 埃博拉病毒病(EVD)
埃博拉病毒病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严重传染病,最早在非洲的若干国家流行。
通过密切接触、体液传播等途径传播,潜伏期为2-21天,主要症状包括高热、乏力、腹泻等。
4. 寨卡病毒病(ZIKV)
寨卡病毒病是一种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在南美洲和中美洲
广泛流行。
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潜伏期为3-12天,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皮疹、关节痛等。
5. COVID-19
COVID-19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最早于2019年在中国武汉爆发。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为2-14天,主
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综上所述,新发传染病的特点和传播路径都有所不同,但都需要高度
重视和科学防控,遵守卫生规定,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尽可能减少人
员聚集和接触,保持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共同抵御新发传染病的威胁。
非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
![非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https://img.taocdn.com/s3/m/805c457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4.png)
非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各个地区之间联系的加强,传染病引起的公共健康事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中,非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曾是全球流行病传播的一次重大事件,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切和恐慌。
1. 背景非典,全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2003年爆发的一种传染病。
病原体为SARS冠状病毒(SARS-CoV),是一种致命的传染病。
非典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
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发热、咳嗽等症状。
2. 病因SARS病毒最初在广东省发现,后来迅速在中国大陆多个城市扩散。
全球性传播主要是通过旅行者传播,尤其是在密切接触的环境中,病毒传播更加迅速。
3. 症状患者初期表现为类似流感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干咳等,较晚期可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4. 防控措施针对非典的传播特点和严重性,各国纷纷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
包括加强对患者的隔离观察、提倡戴口罩、加强个人卫生管理等。
5. 全球应对非典爆发后,国际卫生组织(WHO)领导全球卫生部门进行应对,建立了联合防控机制。
各国相互合作,分享信息,共同应对非典疫情。
6. 疫情影响非典影响巨大,不仅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极大挑战,也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带来了影响。
由于传染性强、病情危重,非典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恐慌。
7. 结语总的来说,非典是一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对全球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
通过加强防控、提高个人卫生意识,我们可以有效遏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以上就是关于非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一些基本信息和相关内容。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能够增加大家对这一传染病的认识,同时也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SARS症状及体征临床诊断
![SARS症状及体征临床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a72bc87f1711cc7931b71646.png)
SARS症状及体征临床诊断非典时期的北京地铁1.流行病学史1.1 发病前2周曾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或者有明确的传染给他人的证据1.2 生活在流行区或发病前2周到过SARS正在流行的地区2.症状与体征发热(>38℃)和咳嗽、呼吸加速,气促,或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之一以上。
3.实验室检查早期血WBC计数不升高,或降低。
4.肺部影像学检查肺部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样改变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SARS的临床诊断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验、肺部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一旦病原确定,检测方法特异,即建立确诊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验、肺部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一旦病原确定,检测方法特异,即建立确诊例的定义。
疑似病例:1.1+2+3或1.2+2+3+4临床诊断病例:1.1+2+3+4或1.2+2+3+4+5SARS重症病例诊断标准SARS病例符合下列标准的其中1条可诊断为SARS的重症病例:1.多叶病变或X线胸片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2.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分3.低氧血症,吸氧3-5升/分条件下,SaO2< 93%,或氧合指数<300mmHg。
4.出现休克、ARDS或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显而易见的是,由于SARS是由于病毒引起,所以,针对细菌有效的任何抗生素类药物,均对此疾病无明显疗效。
传统意义的“非典型肺炎”,可能是由于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病原体引起,或由罕见细菌引起,则可能会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敏感性,即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即红霉素类)可以作为特效药物治疗。
SARS有哪些症状?
![SARS有哪些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b66dd844af1ffc4ffe47ac80.png)
SARS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SARS症状,尤其是SARS的早期症状,SARS有什么表现?得了SARS会怎样?以及SARS有哪些并发病症,SARS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SARS常见症状:典型症状:持续性发热、呼吸困难、干咳、畏寒、高热*一、症状1、潜伏期SARS的潜伏期通常限于2周之内,一般约2~10天。
2、临床症状急性起病,自发病之日起,2~3周内病情都可处于进展状态。
主要有以下三类症状。
(1)发热及相关症状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常呈持续性高热,可伴有畏寒、肌肉酸痛、关节酸痛、头痛、乏力。
在早期,使用退热药可有效;进入进展期,通常难以用退热药控制高热。
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对热型造成干扰。
(2)呼吸系统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少部分患者出现咽痛。
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可有胸闷,严重者渐出现呼吸加速、气促,甚至呼吸窘迫。
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多见于发病6~12天以后。
(3)其他方面症状部分患者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体征SARS患者的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偶有局部叩浊、呼吸音减低等少量胸腔积液的体征。
*二、诊断结合上述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影像学变化,配合SARS病原学检测阳性,排除其他表现类似的疾病,可以作出SARS的诊断。
具有临床症状和出现肺部X线影像改变,是诊断SARS的基本条件。
流行病学方面有明确支持证据和能够排除其他疾病,是能够作出临床诊断的最重要支持依据。
对于未能追及前向性流行病学依据者,需注意动态追访后向性流行病学依据。
对病情演变(症状、氧合状况、肺部X线影像)、抗菌治疗效果和SARS病原学指标进行动态观察对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应合理、迅速安排初步治疗和有关检查,争取尽速明确诊断。
1、临床诊断对于有SARS流行病学依据,有症状,有肺部X线影像改变,并能排除其他疾病诊断者,可以作出SARS临床诊断。
非典的研究报告
![非典的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27222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9.png)
非典的研究报告引言非典,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呼吸系统传染病。
该病于2002年底首次出现于中国广东省,随后在全球范围内爆发。
本文旨在对非典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类似疫情的发生。
病毒特征非典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其寄主很可能是果子狸等野生动物。
这种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能通过皮肤接触或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传播。
其潜伏期一般为2-7天。
非典病毒在人体内主要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引发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非典病毒感染在早期症状上与普通呼吸道感染非常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乏力和肌肉酸痛等。
然而,与普通感冒不同的是,非典感染还可能导致呼吸急促、缺氧、肺炎和病情恶化。
传播途径和控制措施非典病毒传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密切接触或呼吸道防护不足的情况下易感染。
此外,公共场所的空气传播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为了控制非典的传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个人防护•戴口罩:佩戴医用口罩可以减少飞沫传播。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彻底洗手。
•保持卫生:避免接触眼睛、口鼻等容易引起感染的部位。
2. 社区控制•提倡居家观察:对接触病例或疫区的人员,建议居家观察。
•加强场所消毒:重点消毒公共场所的常用物品和设施。
•实施隔离措施: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
3. 医疗措施•早期诊断:加强病例的早期识别和隔离治疗。
•患者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措施。
•医务人员防护: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研究进展针对非典病毒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以下是研究进展的几个方面:1. 病毒基因组测序通过对非典病毒的基因组进行测序,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病毒的起源、变异和传播途径,为疫情监测和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2. 免疫学研究通过研究非典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找到有效的免疫治疗策略,包括疫苗研发和抗体治疗。
“非典”危机反应与危机心理干预
![“非典”危机反应与危机心理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260f8fb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e.png)
谢谢观看
二、危机心理干预
面对“非典”危机,心理干预变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心理干预方 法和技巧:
1、提供心理支持:为受到疫情影响的人们提供心理支持,包括倾听、鼓励 和指导。这种支持可以通过热线、邮件、视频通话等方式进行。
2、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栏等渠道,向公众传播正确的“非典”知识 和应对方法,减轻公众的恐慌情绪。
一、“非典”危机反应
1、个人角度
在“非典”危机爆发期间,人们普遍感到不安和恐惧。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 许多人出现了过度担忧和焦虑。此外,由于隔离和社交距离等措施的实施,人们 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交活动基本停滞,给心理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
2、群体角度
在“非典”危机中,群体反应主要表现为社会恐慌和社会孤立。由于疫情蔓 延,公众对未知的恐惧加剧,导致社会恐慌。此外,疫情还引发了社会孤立现象, 人们尽量避免聚集和出行,社会活动受到严重限制。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和技术
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人本取向 疗法等。其中,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它通过改 变个体的不良认知和行为来减轻心理危机的影响。心理动力学疗法则着重于探究 个体内在的心理动力,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和思维。人本取向 疗法则强调个体的自我价值和自我意义,帮助个体重新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生活 态度。
1、提供心理支持:倾听
2、宣传教育:向她传播关于“非典”的正确知识和应对方法,帮助她理性 看待疫情,减轻恐慌情绪。
3、情绪调节:指导她进行深呼吸、冥想等情绪调节技巧,帮助她缓解压力 和焦虑。
4、集体疗法:邀请她参加线上读书会和瑜伽活动,让她在社交隔离期间保 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严重急性呼吸器官综合症(非典SARS)
![严重急性呼吸器官综合症(非典SARS)](https://img.taocdn.com/s3/m/168d582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c.png)
7747例在中国大陆,占全球病例的96%。
传播途径
02
SARS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
传播。
死亡率
03
全球SARS死亡人数为774人,病死率约为9.6%。
治疗方式与效果
抗病毒治疗
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 疗,但效果有限。
辅助治疗
包括氧疗、机械通气、心脏疾病治疗等,以缓解 症状和维持生命体征。
特点
SARS具有高度传染性,通过短距离飞 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 触传播。该病潜伏期通常为2~10天, 病死率较高,约10%。
发现与起源
发现
2002年11月,在中国广东省佛山 市首次发现SARS病例。
起源
SARS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蝙蝠, 通过某种尚未明确的中间宿主传 播给人类。
传播方式
积极开展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提 高治愈率。
对未来可能疫情的准备与应对
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疫情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确 保快速响应。
医疗资源储备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包括床位、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等,提高应 对疫情的能力。
社会心理支持
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支持体系,为受疫情影响的人群提供心理疏导 和关爱支持,减轻恐慌和焦虑情绪。
预防和控制措施
01
02
03
隔离治疗
对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隔 离治疗,以减少病毒的传 播。
公共卫生措施
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消毒, 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加 强疫情监测和报告。
疫苗和药物研发
加速疫苗和药物的研发, 以提高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03
SARS的病例与治疗
SARS非典型性肺炎
![SARS非典型性肺炎](https://img.taocdn.com/s3/m/a63fd17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0.png)
VS
美国案例
美国在SARS疫情期间也出现了多起病例 ,主要来自前往亚洲旅游或工作的美国人 。美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防控措施,包括 发布旅行警告、加强机场检疫等。
案例总结与启示
01 政府应加强对公共卫生的监管和预警机制 建设,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02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传 染病威胁。
03
疫苗研发
疫苗种类
针对SARS病毒,科学家们研发出了多种疫 苗,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 疫苗等。
疫苗效果评估
通过临床试验和大规模接种,对疫苗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为疫苗的推广使用提 供科学依据。
治疗药物与方案
抗病毒药物
针对SARS病毒的特异性药物正在研发中, 旨在抑制病毒复制和减轻症状。
特点
起病急,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和呼 吸困难等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可导致 死亡。
发现与起源
发现
2002年11月,在中国广东省首次发 现SARS病例。
起源
目前认为SARS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蝙 蝠,经过其他动物作为中间宿主传播 给人类。
传播方式与途径
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
广东案例
广东是SARS疫情的重灾区,尤其是广州和深圳。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隔离措施,对疑似病例进行强 制隔离和治疗,同时加强了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
国际案例
加拿大案例
加拿大是除中国外受SARS疫情影响最严 重的国家之一。加拿大政府采取了与中 国类似的防控措施,包括隔离治疗、追 踪接触者、加强公共卫生宣传等。
SARS非典型性肺炎
目 录
• SARS非典型性肺炎概述 • SARS非典型性肺炎的症状与影响 • SARS非典型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 SARS非典型性肺炎的案例分析 • SARS非典型性肺炎的科研进展 • SARS非典型性肺炎的未来展望
非典突发事件期间民众的心理应激反映和行为变化分析
![非典突发事件期间民众的心理应激反映和行为变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be023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0.png)
非典突发事件期间民众的心理应激反映和行为变化分析
李皖静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06(13)24
【摘要】目的:为了解非典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期间民众的心理应激反映和行为变化特征,探讨导致心理恐慌和非理性行为的现象和程度.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整群抽样,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导致心理恐慌和非理性行为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不同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地区间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非典疫情给人们带来的恐慌导致人们出现行为的改变和盲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政府在平时就应该切实做好民众对公共卫生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和控制.
【总页数】3页(P4392-4394)
【作者】李皖静
【作者单位】太原市小店区卫生防疫站,山西,太原,03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
【相关文献】
1.突发事件中消费心理的分析与扩大消费需求--以“非典”流行期间消费现象为例[J], 刘颖
2.非典期间广州市医院用药变化分析 [J], 刘允坚
3.“非典”流行期民众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与心理干预 [J], 梁宝勇
4.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网络传播中主流媒体行为与民众心理研究 [J], 黄婧
5.非典期间与非典后期居民相关健康行为比较 [J], 吕书红;田本淳;杨廷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由SARS认识应激与应激反应
![由SARS认识应激与应激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a44cde1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1.png)
由SARS认识应激与应激反应杨蕴萍【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03(006)007【摘要】@@ 当SARS悄悄袭来的时候,我们所有的人都浑然不知.傲慢的我们以为自己是自然界的主人,一切都应该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发生了,那个小小的、肉眼看不见的什么冠状病毒,居然击倒了那么多年富力强的人,最可怕的是他击倒了专门与病毒和细菌作战的医生和护士们.人们害怕了,震惊了,愤怒了,我们的政府全力以赴.所有的人响应号召投入到与SARS抗争的战役中,全北京、全中国人民都行动起来了,医务人员勇上SARS一线,人民子弟兵帮助建SRAS医院,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要赢得这场战争胜利的武器是科学,是人们能够战胜病毒、战胜疾病的科学武器.此外,人们还需要有能够战胜恐慌、战胜自我的心理武器,虽然这种武器是看不见的东西,只是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和小小的自我心理调节技巧,但他能够帮助我们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与SARS抗争的战役中.【总页数】2页(P598-599)【作者】杨蕴萍【作者单位】100050,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5【相关文献】1.SARS康复者创伤后应激反应调查 [J], 刘中国;卢祖洵;徐勇;张克让2.引发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应激源特征分析 [J], 张克让;徐勇;薛云珍;卢莉;梁执群;姜峰;彭超英;车志强3.SARS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应激反应的干预体会 [J], 黄劲松;骆欣;娄国强4.对民众的SARS心理应激反应的分析 [J], 李茹;付文青;王育强5.SARS期间被隔离学生创伤性应激反应 [J], 赵丞智;邹义壮;张培琰;杨海容;肖静伟;贾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与应激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与应激](https://img.taocdn.com/s3/m/eab6202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a.png)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与应激聂青和;罗新栋【期刊名称】《辽宁医学杂志》【年(卷),期】2003(017)006【摘要】@@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又称为"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是由新型变异的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肺部感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传染病,是一种新的、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SARS已成为21世纪严重威胁全球尤其是我国人民健康的新发传染病,使全人类面临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据统计,自2003年1月广东省首先报告SARS以来,截止2003年8月9日,疫情已波及全球32个国家或地区,WHO报道全球SARS临床诊断病例已达8 422例,累计死亡916例.【总页数】3页(P283-285)【作者】聂青和;罗新栋【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感染病诊疗中心,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感染病诊疗中心,71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相关文献】1.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再认识--胸部影像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对早期诊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意义 [J], 王浩彦;林涛;郭利民;李蕴茹;董庆华;杨钧;刘正印;许媛;李存江;聂绍平2.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儿血清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免疫球蛋白G 远期随访 [J], 谢正德;魏新苗;胡英惠;王惠玲;刘亚谊;刘春艳;张辉;王燕;闫静;孔晓慧;买颖;申昆玲3.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临床排除病例与SARS病例心肌酶谱和体液免疫结果分析 [J], 梁艳;匡铁吉;肖漓;杨彩娥4.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研究对比 [J], 陈超;魏玉娇;周宏稷;张浩;张超;许丰强;马瑞霞;安毅5.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眼表感染研究进展 [J], 迟凯耀;贾凯;张祝强;潘禹硕;赵磊;左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典肺炎总结
![非典肺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fe2670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a.png)
非典肺炎总结简介非典肺炎,全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2002年至2003年期间爆发的一种传染病。
该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家族,病程可表现为发热、咳嗽、胸闷等呼吸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非典肺炎的爆发给全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影响。
病因非典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
该病毒最初在中国广东省的一个野生动物市场中被发现,病毒从野生动物传播给人类。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密切接触等途径,也可以通过患者的唾液、尿液等体液传播。
主要症状非典肺炎主要症状包括:1.发热:多数患者起病时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到39℃以上。
2.咳嗽:常伴有干咳或少量痰,有时痰中可见带血丝。
3.咳嗽和喘息:部分病例出现严重的咳嗽和喘息,呼吸困难明显。
4.乏力:患者常出现全身倦怠、乏力的症状。
5.胸闷:患者可感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诊断与治疗非典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测。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CT扫描等。
病原学检测主要是通过检测病毒的核酸或抗体。
目前,对非典肺炎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呼吸支持治疗等。
抗病毒治疗是非典肺炎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和免疫抑制剂。
此外,呼吸支持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包括给予氧气、支气管扩张剂等。
预防与控制非典肺炎的预防与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2.减少外出与接触: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尽量减少与患者接触。
3.健康教育与宣传: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4.疫苗研发和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研发和接种疫苗对控制非典肺炎的传播至关重要。
结论非典肺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了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通过加强个人防护和科学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传播。
引发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应激源特征分析
![引发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应激源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50ed5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5.png)
引发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应激源特征分析张克让;徐勇;薛云珍;卢莉;梁执群;姜峰;彭超英;车志强【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4(035)003【摘要】目的对引起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应激源特征进行分析,为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应激源调查量表、经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IES-R)等量表对SARS一线医务人员进行测试,并作相关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①本调查25.8%的人IES-R总分超过19分.②应激源调查各条目出现频率大多在50%以上,7类应激源中有5类与应激反应的强度有关.③创伤经历、社会功能受限、亲人朋友因SARS死亡4种应激源类别在总体上对创伤后应激反应有影响.结论引发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应激源来源广泛,不同创伤应激反应程度、症状具有不同的应激源特征.【总页数】3页(P268-270)【作者】张克让;徐勇;薛云珍;卢莉;梁执群;姜峰;彭超英;车志强【作者单位】山西省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精神卫生科;山西省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精神卫生科;山西省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精神卫生科;山西省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省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省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省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太原,030001;太原市精神病医院;山西省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太原,030001;太原市精神病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5.6【相关文献】1.抗SARS一线医务人员与SARS患者心理健康对比研究 [J], 许建阳;王发强;刘庆安;周秀芳;李建银;王学勇;杜茂端2.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研究 [J], 徐勇;张克让;薛云珍;史学英;梁执群;姜峰;彭超英;车志强3.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研究 [J], 徐勇; 张克让; 薛云珍; 史学英; 梁执群; 姜峰; 彭超英; 车志强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应激反应的调查研究 [J], 邓妍;褚彦香;刘芳;贺康华5.医务人员如何应对SARS导致的应激反应 [J], 黄惠芳;许正红;朱蕴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SARS应激相关障碍与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关系
![大学生SARS应激相关障碍与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d9b373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6.png)
大学生SARS应激相关障碍与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关系毛富强;赵朋;邹华;高磊;刘春起;赵盛伏;李振涛【期刊名称】《天津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4(10)4【摘要】目的:研究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激相关障碍与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用<简易SARS应激性障碍筛查量表>对因SARS流行而被隔离在校园达21天的大学生进行筛查,2 732人中应激性障碍31人(占1.1%).以在同一群体内随机选择59人为对照组,与病例组同时调查心身症状、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病例组心身症状10项因子分及总均分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内向、情绪稳定性差、掩饰度低等不良个性特征和非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是SARS应激相关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SARS应激相关障碍会出现严重的心身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心理社会因素与SARS应激相关障碍的深入研究,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工作.【总页数】3页(P507-509)【作者】毛富强;赵朋;邹华;高磊;刘春起;赵盛伏;李振涛【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研室,天津,300070;天津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研室,天津,300070;天津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研室,天津,300070;天津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研室,天津,300070;天津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研室,天津,300070;天津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研室,天津,300070;天津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研室,天津,30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3.3【相关文献】1.癌症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J], 刘罕隽;潘雯2.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精神创伤事件与应对方式研究 [J], 刘舜华;廖振慧3.大学生SARS相关应激性障碍的人性化支持 [J], 赵朋;毛富强;邹华;高磊;赵盛伏;侯洁;俞绍平;李振涛4.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J], 冯正直;杨国愉;任辉;秦爱粉;薛媛5.育龄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J], 张艳杰;庞玲玲;董依依;马志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研究结果
! $ % &高发病率区与其它地区应激反应模型与情绪 障碍模型的比较 !!在调查期间! 全国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率! 而且各种传播媒体及时将疫情向全国公布! 所以实
到# > # *的显著水平%表明模型 A与模型 B显著不 同%因此! 高发病率区与其它地区的 ? A T ?应激反 应相同的假设不能成立! 二者有显著差异% 而二者 不同主要在于防御反应%
!% # *
" 异! 将两组的回归系数等设置为相同%该模型 & 为
为* 未达到 # > # *的显著水平% 表明模型 -与模型 ! 高发病率区与其它地区的抑郁焦虑 D相同%因此! 反应相同的假设成立%
% % > % / / 5 + 为/ > % ( % ! ! #值 # %将 模 型 D的 & 值 " " ! % % > % / / 减去模型 -的 & 值 # > / " S # > $ $ $ & 值得 % ! 模型 D的自由度 /减去模型 -的自由度 " 自由度
图% !) 非典* 应激反应模型" 高发病率区#
!!再来建立情绪障碍模型%将高发病率区与其它 %模型 &为 # ! 地区分为两组! 建立模型 > / " S 5 + 为 " ! # ! ! 值# > C S * 规范拟合指数 = " $ 为% Q " $ 为% $ " $ 为% 比较拟 合 指 数 2 " $ 为% 近似误差的均方根 ! !
!心!理!学!报!" ! " % # # $ ! " # $ % # (& % # S ! " # $% & ’ " ( ) * ) + , " $, . , " $ !!
非典 " ? A T ? # ( 应激反应模式及其特征 ’
童辉杰
" # 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 苏州 " % * # " %
际上各地民众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应激% 但是! 发病 率高的地区" 确诊病例 " # #人以上 # 如北京& 广州等 地与发病率低的地区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前者 我们称之为) 高发病率区 * ! 后者称为 ) 其它地区 * % ) 高发病率区 * 样本 " C *人! 男% * *人! 女% % #人! 来 自北京& 广州& 天津& 内蒙& 山西其它地区样本 / * % 人! 男* / S人! 女$ ( /人% 为验证我们的假设! 分别 建构一个应激反应模型和一个情绪障碍模型% !!首先! 我们将高发病率区与其它地区分成两组! * * 建立) ? A T ? 应激反应模型%) ? A T ? 应激反应包括 急性的恐慌& 防御反应和认知评价! 构建模型 A %结
% !研究目的
!!突如其来的 ) 非典 * 疫情使全球尤其是中国面 ; I K E ; ; # %在尚无特效药物的情况下! 对极大的应激" 除了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以外! 如何提高免疫力是 非常重要的%关于应激的大量研究表明! 应激会对 #的研 H = E 6" % S S % 免疫系统造成重要影响% 例如! 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心理应激有着明显的关 究证实! 系! 应激会增加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机率
C ( 疗’ 4 ; H 6 % S S S 则提出一个人与环境互动的评 %Q3 " #
& 助淋巴细胞 F 抑制 F淋巴细胞都有显著下降 =
’ " (
%
在面临严重突发事件时的应激中! 个体达到失控& 失 能的地步! 不仅机体免疫系统严重受损! 而且整个心 理系统也 有 可 能 出 现 严 重 障 碍! 如调适障碍" A R O ] N ; I 1 E 6 I D 3 ; H K R E K # ! 急性应激障碍 " A < N I E? I K E ; ;D 3 ; O # ! 创伤后应激障碍" : H ; I I K 2 N 1 2 I 3 <; I K E ; ;R 3 ; H K O H K R E K ! # R E K P F ? D 和极度应激障碍 " D 3 ; H K R E KH 80 c I K E 1 E
与其它地区的应激只是程度上的差异%有必要对全 国的样本作一综合考察%尝试建立一个全国样本的
" ! ! # 应激反应理论模型% 该模型 & 为$ > % * $ 5 + 为$ " ! 值# > ( ’ C 5 + 为% > # ( ’ 规范拟合指数 = " $ 为 &_
! ! ! # > S S ’ Q " $ 为# > S S $ $ " $ 为% 比较拟合指数 2 " $ 为 近似误差的均方根 Q : 7 B 3为 # > # % * % ! % 模型的拟 合是理想的%见图 * %
!% # C
心!!理!!学!!报
( C卷
还没有激起后继的抑郁和焦虑%) ? A T ? 应激反应 * 是一种特异的& 急性的反应! 与平常的抑郁& 焦虑情 绪障碍有所不同%在心理干预中! 仅仅使用抑郁& 焦 * 虑临床量表对) ? A T ? 引起的恐慌等反应进行评估! 是不敏感的% ! $ # &) + 6 )应激反应理论模型的建构 !!考虑到非典时期全国都面临应激! 高发病率区
" 将两组 的 回 归 系 数 等 设 置 为 相 同% 该 模 型 & 为 " ! ! # %将模型 B的 & * > # S ( 5 + 为" 值# > # / ’ 值* > # S ( " " 减去模型 A的 & 值# > % % % > S ’ " 模型 B ! & 值得 $ 的自由度 "减去模型 A的自由度 % 自由度为 % 达 ! !
"
图" !) 非典 * 应激反应模型 " 其它地区#
图( !情绪障碍模型" 高发病率区#
图$ !情绪障碍模型" 其它地区#
!!结果显示! 高发病率区的被试与其它地区的被 试相比! 与疫情有关的特异性的应激反应尤其是防
御明显高% 但是! 抑郁与焦虑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这一点值得深入探讨%可能对疫情的急性应激反应
’ ( ( # %及时的心理干预在此期显得尤为重要% ? I K E ; ;
估模型来理解应激事件与应激%该模型重视理解应
’ / ( 重视了解应激事件的多样性% 激及其影响因素!
!!) 非典 * 疫情引起的应激反应是一种什么样的 识别高应激反 应激反应.怎样评估这种应激反应! 应人群并做好相应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这是摆 在我们心理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 % # (
!% # $
心!!理!!学!!报
( C卷
" !研究方法
!!$月 " (日至 *月 % (日期间! 在北京& 广州& 合 肥&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四川& 内蒙古& 山东& 上 海& 河北& 天津& 武汉& 西安& 浙江& 重庆等 % /个省市! 调查了 % # % C名高校学生! 其中男 * / S人! 女$ ( /人% !!调查使用了流调用抑郁量表 " 0 ? D # & 焦虑量 表" ? A ? # & 社会支持量表 " ? ? T ? # 以及自编的 + 非典 " # ? A T ? 应激反应问卷 , % 社会支持量表系肖水源 编制! 考虑到在大学生中使用! 对有关项目略作修 改%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 将分量表整合为团体支 持& 亲友支持& 社会支持利用度三个分量表%+ 非典 " ? A T ? # 应激反应问卷 , 共% (题! 测量三项内容$ 对 非典疫情的认知评价$ 如) 我相信人类一定会战胜 1 非典/ * % 对疫情的恐慌$ 如) 对) 非典 * 的担心使 我有时感到出冷汗或颤抖 * % 对疫情的防御性心理 与行为反应$ 如) 为预防1 非典/ ! 我去公众场合会戴 口罩* 等%三个分量表认知& 恐慌& 防御的 #系数分 ! ! ! 别为$ # > C / # > / " # > C ( 分半信度分别为 # > C * ! % # > C / # > C # !!使用 ? P ? ? % % > *和 A [ @ ? $软件处理数据%
!! 评 估 在 整 个 干 预 过 程 中 有 着 十 分 重 要 的 作 用
’ $ (
%通过评估理解当事人的危机情境及其反应
是整个干预的前提% 在相当有限的时间内! 干预者
" # # () # C) % S !收稿日期$ -0) $I ! 通讯作者$童辉杰! 电话$ # * % ") C / % C * % $ C 1 2 3 4 H 6 E = 7 9; H = N > < H 1
" 果发现! 该模型 & 为# > % % % 5 + 为% 值# > / ( S 规 ! ! # 范拟合指数 = " $ 为% ! Q " $ 为% ! $ " $ 为% ! 比较拟合指
! % 数2 " $ 为% 近似误差的均方根 Q : 7 B 3为 # > # # # & "为模型 A中 ) 模型拟合较好%图 % 高发病率区 * 与) 其它地区* 的输出图形% !!再来构建模型 B 假设高发病率 % 在模型 B中! 区与其它地区的 ? A T ? 应激反应相同! 两组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