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山东省青岛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二中2024学年语文高三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二中2024学年语文高三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幕下找猫的人[美]夏·麦克劳德“咪咪,咪咪,咪咪。
”[1]约翰逊小姐说:“是她在那儿。
准是她那只老猫又溜出拴它的颈圈儿跑啦。
你别以为她会长脑子,不在夜里这时候出门去找猫儿。
”麦克格非小姐叹口气道:“我求过她一百次。
我告诉她:‘昆特太太,无论多么好的猫儿都不值得你把命搭上。
今年已经有五个人被勒死啦。
天黑以后你不要上街。
否则你就是第六个。
’我这样对她说的。
可是她哪里肯听?”约翰逊小姐说:“她不可理喻。
我上个星期四还对她说过同样的话呢。
我说,如果你真那么惦记你那只宝贝猫儿,为什么不让它待在家里呢?可是她只是用她特有的方式傻笑说,她不能那样做。
若是不能小小地兜一圈儿,汤米会很不开心的。
”麦克格非小姐道:“依我说,该把它关起来。
自己吃面包喝茶,居然给那只散发着臭味儿的老猫吃鸡肉和罐头三文鱼。
真是不像话。
”约翰逊小姐说:“哼,总有一天,她会被人在有雾的夜里勒死的。
”她用力扯下套在茶壶上的保温罩,又说:“那时候她会在哪儿呢?”这会儿她在哪儿呢?昆特太太自以为她知道,其实并不很清楚。
她裹紧穿在佝偻的身上的破旧的黑外衣。
一股刺鼻的潮气从湿滑的石子儿路上袅袅升起。
“咪咪,咪咪,咪咪!”[2]她已走到距离她那狭小的地下室公寓很远的地方,但是那影子般轻盈的猫儿仍未从垃圾箱后的朦胧夜色中一跃而出。
山东省青岛市2020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20.01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关于青蒿素的研究,正是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方”所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启发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最终发现了青蒿素,应用于世界特别是非洲地区,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有着“人民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吴文俊关于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研究,受启发于《隋书·律历志》的记载:祖冲之领先世界千年之久的圆周率π值源于刘徽《九章算术注》“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是有积极影响并有现代意义的。
中国传统科技基因,完全可以古为今用。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是开创“私学”的大教育家,他以“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方针和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
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
儒家的“六艺”教育具体付诸教材,即古代经典,这其中遍布古代科学的因子,如《易》,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力;《诗经》中包含有大量虫鱼、鸟兽、草木,以及天文、地理、农业生产等知识;《礼记》中有农业与季节相关的知识;《考工记》则是有关手工业技术的专门著作。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麻痹.(bì) 悭.吝(qiān) 亲.家母(qìn) 毁家纾.难(shū)B.讣.告(fù) 关卡.(kǎ) 入场券.(quàn) 余勇可贾.(gǔ)C.龋.齿(qǔ) 内讧.(hòng) 和.稀泥(huò) 自怨自艾.(ài)D.巨擘.(bò) 窥伺.(sì) 捋.袖子(1uō) 抵.掌而谈(zh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疏浚天然气囿于成见口惠而实不至B.振撼照相机改弦更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C.肖像萤火虫披肝沥胆百尺杆头,更进一步D.募捐冷不防知情达礼毕其功于一役3.下列语句中,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皇帝的新装”,则成了一个事实上的_____,从皇帝出发,每个人都有“新装”,每个人都有人性的弱点,而这些弱点必将被_____人性的骗子抓住,一旦我们不能______这些人性的弱点,我们就只能上当受骗。
“新装”,因其具有普遍意义、教育意义和警世意义而广为人知。
A.象征洞察减少B.比喻洞察剔除C.比喻感觉减少D.象征感觉剔除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台湾民进党立法采用夜晚宿在“立法院”等非理性的闹剧来牵绊国民党,如果国民党任凭他们三人成虎....,岂不是只能处于被民进党钳制的状态?B.很快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枝加叶....,投一些哥们所好,故意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
C.朗读就有这么种奇的功能—它既展现了课堂上已经学到的东西,更展现了课堂上还没有学到但已经呼之欲出....的东西,它让语文课堂学习走向了无限。
D.冉阿让饱受压迫、损害与屈辱,多舛的命运让人不忍卒读....,而他的经历与命运带有悲怆性,使得《悲惨世界》成为劳苦大众挣扎与奋斗的悲怆性史诗。
山东省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三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丛书”虽然为申遗工作做了大量前期学术准备,但它研究的范围与目的绝不仅仅局限于此。
全书建树颇多,至少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②丛书第一次以系列专著的形式对永顺土司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军事制度、建筑布局等展开了系统研究,称得上是“永顺土司的百科全书”,并且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内容丰富、勇于创新的”土司文化研究丛书”。
从20世纪40年代第一部研究土司制度的专著——余贻泽先生的《中国土司制度》问世后,数十年来已有上百部土司研究的专著出版。
尽管有些专著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准,但毕竞只是一个人的研究成果,其研究范围以及涉及面相对有限。
“丛书”则是以集团式的研究团队进行的综合研究,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各书之间有着有机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无疑为《中国土司制度通史》《中国土司大辞典》等土司制度研究的重大课题启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
③“丛书”的价值,还在于作者始终把通过个案研究来揭示土司制度的本质特征作为研究的宗旨,这是难能可贵的。
“丛书”以永顺老司城为研究区域。
以永顺土司为切入点。
在对永顺土司建立、发展,以及改流的历史进程进行探究的同时,也对土司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阐释,如书中涉及的永顺土司之授职、承袭、朝贡、纳赋、升降、赏罚、征调等诸多方面,作者都是先从土司制度入手,阐明相关制度及其变化、调整,进而结合永顺土司的具体情况做分析。
同时,“丛书”主要探讨对象虽然是永顺土司,但涉及的空间范围却覆盖了整个大西南,并与全国的历史演变历程息息相关,从中折射出数百年来土司制度的兴衰过程。
④土司制度的存在与消亡,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问题,但对于土司问题的研究却涉及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考古学等许多学科。
以往的研究者,由于受学术背景的限制。
大多是进行单一学科的研究,而“丛书”在研究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将永顺土司与国内外相关制度现象进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这不仅深化了对土司制度实质的剖析,而且拓展了土司研究的理论视野。
2020届青岛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青岛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黄花绣刘庆邦庆婶子打着一把黑伞到格明家来了,推开院门就问格明在家不在。
院里的积雪很厚,把庆婶于包了塑料袋的两只脚都抱住了。
三大娘快不中了。
叫格明去,是让格明给三大娘送终的鞋上绣花儿。
格明的娘说:“格明这妮子手笨得像猪脚一样,哪里会绣什么花儿呀!你别看格明长了个傻大个子,她连虚岁还不到十四呢!”庆婶子说:“绣花儿的事儿找的就是童女儿,超过十六岁就不用了,咱这儿的规矩你又不是不懂。
”按当地的规矩,给将要远行的老奶奶鞋上绣花儿要用童女儿,而且指到谁就是谁,不许有半点推辞。
让格明深感为难的是,长这么大,她从来没捏过绣花儿针,不知绣花针多轻多重,是横拿还是坚拿。
娘呢从来没教地绣过花儿。
冷不丁地让她去绣花儿,这不是要她出丑嘛!庆婶子说:“不会绣不要紧,一教就会了。
人不管做啥事,都是先有第一回。
”格明要绣的花儿并不复杂,一根花梗,四片花叶,一朵花儿。
花梗绣揭色,花叶绣绿色,花朵绣黄色。
格明认出来,她所绣的花儿应该是菊花。
庆婶子把一根绣花针和缠了各色丝线的线轴给了格明,格明把黄丝线往针鼻子里纫时,手指哆嗦得怎么也纫不进去。
从听说要她给三奶奶绣花儿,她的哆嗦一直都没止住,这会儿又加重了,她越用力,越着急,就哆嗦得越厉害。
她在心里骂自己没用,眼泪几乎要落下来。
庆婶子说,谁第一次绣花儿都这样,绣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
格明背过身子,把心稳了稳,果然把针纫上了。
①透过玻璃。
她看见桃花雪仍在下。
有一朵盛开的雪花从窗口上方下来。
眼看要飘进窗内。
格明在记忆里寻找她所见过的菊花。
在自家院子的东南角,一个用矮花墙圆起来的小园子里,每年秋天。
菊花都会不失时机地迎霜开放。
菊丛高过了矮墙,数不清的黄色线菊的花朵簇拥在墙头上,让人欣赏不尽,恰惜不尽,感叹不尽。
心中的莉花开了,格明手上的菊花就可以绣了。
2020届青岛市城阳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届青岛市城阳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译本第一卷将面世,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
据悉,英文版《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以三部、九卷的形式陆续出版。
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
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西方文学、影视作品,传入我国后亦常被冠以“侠”的称号——《三个火枪手》变成《侠隐记》,《巴黎圣母院》变成《钟楼驼侠》……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
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
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
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
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
侠,是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
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
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
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山东省青岛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20.0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关于青蒿素的研究,正是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方”所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启发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最终发现了青蒿素,应用于世界特别是非洲地区,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有着“人民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吴文俊关于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研究,受启发于《隋书·律历志》的记载:祖冲之领先世界千年之久的圆周率π值源于刘徽《九章算术注》“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是有积极影响并有现代意义的。
中国传统科技基因,完全可以古为今用。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是开创“私学”的大教育家,他以“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方针和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
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
儒家的“六艺”教育具体付诸教材,即古代经典,这其中遍布古代科学的因子,如《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力;《诗经》中包含有大量虫鱼、鸟兽、草木,以及天文、地理、农业生产等知识;《礼记》中有农业与季节相关的知识;《考工记》则是有关手工业技术的专门著作。
2020年青岛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青岛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似乎有些“平淡”,一个表征就是能够引起公众广泛热议的作品并不多见。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情形。
因为无论是传播手段还是营销方式,当下都要远胜历史上任何时期,并且伴随着高等教育渐趋普及,读者受众群体也大幅度增加。
按照常理,如果品质过硬的作品出现,不敢说产生轰动效应,至少在某个阶段会成为引发公众热议的话题。
然而,这样的情况并不多。
是我们时代的文学作品数量衰减、质量衰退了吗?显然也不是。
情况可能恰恰相反,当代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汲取现代以来各种文学流派、思潮、方法与观念的滋养,较之20世纪文学,无论从思想观念还是从手法更新上都已取得长足进步乃至超越。
在纸质出版和网络介质上,作品的发表数量更是呈指数级攀升。
那么,为什么文学热门作品反倒少了呢?这意味着一定有某种文化格局和结构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从文学的内部、外部以及文学与生活之间的交互作用探讨此种现象的原因。
从文学内部发展而言,新时期文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向内转”之后,逐渐形成一套“纯文学”话语,倡言文学的自律性和主体性。
这本来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但至其极致和新世纪以来的末流,则出现三种较为突出的特征:专事注重技巧的形式主义,与公共性脱离的个人主义以及娱乐取向的消费主义,它们共同指向思想性和主体性价值的缺失。
这无疑会导致对重大社会议题的忽视乃至无视,使一部分创作者日益走向半封闭的圈子,自然不可能产生广泛影响。
从小说创作、流通与接受的外部环境来看,它们无疑也在发生持续性裂变。
以媒体而言,从口头文学形态的人际互动,到超越地域和时间限制的书面印刷文学,再到全媒体时代全球范围内“全民写作”式的即时交互,传统认知中的“小说”在这种语境中只是人类抒情、达意、叙述、反思的诸多方式之一,不再处于审美艺术形式的中心地带,更多新型表述方式已经出现。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期末试题(语文)答案详解
青岛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020.01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 BA.偷换概念,应是祖冲之的圆周率π值的来源启发了吴文俊。
【原文】有着“人民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吴文俊关于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研究,受启发于《隋书·律历志》的记载:祖冲之领先世界千年之久的圆周率π值源于刘徽《九章算术注》“割圆术”。
C. “后四目更重要“错【原文】作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的《大学》,有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前四目指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格物致知”为知之始,“诚意正心”为行之始,是为本;后四目是知行观外推于家国和社会,是为末。
D. “领先于世”张冠李戴)【原文】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就。
……中国传统科技在农业文明中领先于世界,也影响了世界,促进了世界科技文明的进步。
2. C(“对比”错)【原文】《论语》称:“子尽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就是说,孔子在讨论题目时不主观,不武断,不固执,不唯我独尊。
“当仁不让于师”,即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这种科学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3. B(“中国古代没有传统科学的专著”属于推断错误)【原文】儒家的“六艺”教育具体付诸教材,即古代经典,这其中遍布古代科学的因子,(二)实用类文本阅读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5. DA.【原文】材料二: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材料三: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B.【原文】材料一: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
青岛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青岛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网络上大规模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造句热,使“微博@喃东尼”。
事实上,现在它已经和“猴赛雷”、“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词语一样,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一些词语逐步成了我们聊天必备的词汇,否则就显得“out”了。
A . 暴发名声大噪演绎B . 爆发名声大噪演化C . 爆发声名鹊起演化D . 暴发声名鹊起演绎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能抵抗诱惑、追求更远大目标、克制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会表现得更有自信,也更能面对挫折。
B . 在世界各大民族中,中华民族是最重视伦理道德作用的民族之一,这个特点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中国美学。
C . 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D . 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教育艺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把学生培养成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才。
3. (2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 本校现缺副校长一名,您是否愿意来敝校高就?我们将为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B . 先生不远万里驾临寒舍,足令蓬荜生辉,他日有幸到贵府拜访,还望先生扫除而迎。
C . 请大家针对昨天发生的事件发表看法,千万不要客气,有什么想法姑妄言之即可。
D . 我们诚挚邀请贵公司来参加我公司年会,如蒙应允,请发来与会人员名单。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5分)4. (9分) (2016高一下·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关于人的生死观(节选)人类何时才具有理性的生死观?依我看,这主要决定于两项因素:一是,依靠文明程度的逐渐提高,特别对自然界现象有超脱蒙昧的认识,也就是有某种朴素科学观念的产生;其次,积长期的生活经验,对人生苦难有进一步的认识,开始懂得人之生老病死本无可避免,人间的真苦难在于社会不公,贫富悬殊,一部分人统治、压迫、剥削另一部分人,人和人之间展开对于权力和经济利益的争夺愈演愈烈,成为社会常态。
2020届青岛二中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青岛二中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经典由于年代久远,而与审美主体之间产生了种种隔阂,只有消除这些隔阂,才能把握文学经典的价值。
这就需要沟通当代读者与文学经典之间的交流渠道,对作品的不同版本进行整理、校勘、注释,对作家的生平、思想、性格乃至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情况进行考察研究。
考证法是文学经典研究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方法。
一方面要求这种方法必须依据真实、充足的证据,同时也要注重推理的周延;二是应当承认科学思维也具有主观性,同样的材料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三是,对于文学经典研究的整体规划来说,考证工作的完成并不是研究的终结,而是进一步阐释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的起点。
所谓“曹学”应理解为研究作者曹雪芹的学问,关于作者研究,不仅需要,而且对于理解作品至关重要。
袁世硕先生指出:“研究作家对阐释其作品是有意义的,了解作家的生存状况和思想状况,有助于察知其创作思想及其作品的创作特点。
因此研究作家应当有助于诠释作品……但丢开此目的,无限度研讨与其文学创作无关系的远祖、里籍、形貌、琐事,就无意义了。
”袁先生在正面肯定研究作家的意义的同时,也指出了应该避免的失误,以期把包括作者研究在内的文学经典研究的目的锁定在对作品价值和意义的探究之上。
《红楼梦》的版本研究也至关重要,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会导致对作品的意义的不同理解,甚至某个字词的细微差别,我们都应该认真辨析考证。
应力发表的《蘅芜苑对联探究:“才犹艳”还是“诗犹艳”》一文,对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在“蘅芜苑对联”的校订上,采纳了己卯本等版本的内容,即“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提出了异议。
他认为戚序本等版本的内容更符合文理和语法,且更能够表现宝玉的才情。
一字之差,高下立见。
当然也有某些所谓“版本考证”背离了研究的最终目的,甚或罔顾事实,意气用事。
《红楼梦》审美价值的发现还要求我们研究作者的创作心理。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方言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具有长远意义,如同物种意义上的不可再生性。
我们今天仅用短视的眼光看待方言,可能看不到它实在的价值,但如果因此忽略它,任其消失,则是不可还原的。
方言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方言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比如湖南花鼓戏,以其特色与影响带给人们独有的艺术享受;第二,我们用传统方式做训诂研究,解释古代文献词义、句字,需要借助方言;第三,语言的多样性是丰富人类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只有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达人们心灵最深处、最复杂的情感。
没有乡音,无以慰藉乡愁。
任何一种方言都是一种知识体系,都是特定的族群在特定的地域生活多年之后文化风貌的呈现。
一个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人们用方言来表达情感。
方言能极大增强同一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社区营造和谐宜居的优良环境有很好的助推力。
在现有的交通通讯、信息化的背景下,方言差异性减少、普通话影响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个现实。
考虑到方言的价值,我们希望方言不要以这么快的速度退出社会生活,希望方言在更长的时间里能以一定形式得到传承。
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种语言。
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
社会要逐步养成双语双言、多语多言的状态,并习以为常——我们在完成不同的社会交际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
2019-2020学年青岛市城阳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青岛市城阳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萧乾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更怕看死人的。
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
夜半,即便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
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却诚笃的脸,一个个都像脚跟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着。
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
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
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身体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
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孩子,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他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
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
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的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⑤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的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⑥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
十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来说变了滋味,变成鲜艳颜色。
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了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
2020届青岛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0届青岛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2020.0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家批评的兴起,是近几年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
与学院派批评相比,作家批评并无明确的知识谱系,也少有自觉的方法论意识,但致力于文学批评的当代作家却以个性十足的艺术经验和文字表达,深刻改变着人们对文学批评的固有印象。
较之以知识求真为目标的学院派批评,作家批评更像是一场以经典重读为媒介、具有“创作”性质的艺术行为。
蕴含其中的思想活力和审美经验,有效反映出当前文学批评的话语变革。
如果深入思考这一批评话语的观念缘起,就会发现作家批评在冲击既有的批评格局之外,也暗含作家群体对重建文学生活的集体诉求。
文学之于现实社会,从来都不是附庸风雅的点缀。
不论在创作、评论抑或是作品传播与读者接受等方面,文学都能以其特有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一点鲜明地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中。
那时的文学轰动效应,反映出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
90年代后期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文学逐渐以另一种形式反映社会生活。
这种“文学生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创作、评论和传播模式,它借助文学与影视的联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补、文化资本的重新布局等手段,建构起一种新型的文学生活方式。
在这样的“文学生活”中,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语言艺术和视觉艺术也相互交融。
“文学生活”的喧嚣扰攘与勃勃生机,同时成为这个时代最为醒目的文化标记。
但这种“文学生活”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
21世纪以来的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其存在价值主要是为影视行业创造故事和角色。
出于迎合读者的需要,很多作者沉迷于通俗文学的故事模式。
而这种相对狭窄的创作格局,也容易造成美学风格的单一化,这显然非纯文学作家所愿。
他们由文学创作转向文学批评,其实就是想借批评的力量,在解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使这个时代的美学风格更为多样。
山东省青岛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山东省青岛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坚持中西医并重,需要中西医“一碗水端平”。
近百年来,“中医太落后”“中医不科学”等_______之声__________。
中医与西医治疗理念不同,分属不同的医学体系。
( )。
其实,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侧重,没有必要分高低、论长短。
人类健康的星空,需要中西医联手点亮。
实现中西医并重,需要加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综合改革强调的不是一招一式,而是系统性、集成式改革,以“___________”带动“万马奔腾”,以一域服务全局,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制度。
全面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关键是坚定文化自信,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____________,提升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中医药这块古老的瑰宝重焕光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质疑 不绝于耳 一马当先 融合B .置疑 不绝于耳 首当其冲 融汇C .质疑 不绝如缕 一马当先 融合D .置疑 不绝如缕 首当其冲 融汇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中医重整体,善用“利矛”,更关注“病的人”;西医重局部,善用“坚盾”,更关注“人的病”试卷第2页,总12页B .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更关注“人的病”;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更关注“病的人”C .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更关注“病的人”;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更关注“人的病”D .中医重整体,善用“利矛”,更关注“人的病”;西医重局部,善用“坚盾”,更关注“病的人”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打造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体系,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中医药这块古老的瑰宝重焕光彩。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20.0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关于青蒿素的研究,正是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方”所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启发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最终发现了青蒿素,应用于世界特别是非洲地区,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有着“人民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吴文俊关于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研究,受启发于《隋书·律历志》的记载:祖冲之领先世界千年之久的圆周率π值源于刘徽《九章算术注》“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是有积极影响并有现代意义的.中国传统科技基因,完全可以古为今用。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是开创“私学”的大教育家,他以“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方针和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
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
儒家的“六艺"教育具体付诸教材,即古代经典,这其中遍布古代科学的因子,如《易》,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力;《诗经》中包含有大量虫鱼、鸟兽、草木,以及天文、地理、农业生产等知识;《礼记》中有农业与季节相关的知识;《考工记》则是有关手工业技术的专门著作.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D。使用方言要有文明使用语言的意识,说话时要分场合、看对象,不能随心所欲.
2。根据相关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多言多语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所以我国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的普通话,要鼓励孩子从小大胆说方言。
B。材料一: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就是需要每一个人既能说普通话,也能说方言,普通话与方言能够和谐相处。
A项, ①强加因果。“我国家长不用担心孩子的普通话”的原因并非是“多言多语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 ②扩大范围。原文为“城市的家长”而非“我国的家长”。
B项,“要每一个人既能说普通话,也能说方言"理解错误。材料一第5段表明“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第6段表明“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多言多语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所以和谐的语言环境指在多语多言的社会里,每一个人可以说方言,也可以说普通话,而不是要每一个人都既能说普通话,也能说方言。
从2017年开始,网师巷社区把苏州话辅导师请到社区,通过童谣、情景短剧等形式在孩子中推广苏州话。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推出“说苏哉”微信公众号,成立“说苏哉”协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沙龙活动推广苏州话和地方传统文化。
(摘自《保护传承吴侬软语,方言文化能不能“嗨”起来?》苏州新闻网201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