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词汇习得中的问题与思考
二语词汇附带习得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 注意 ” 对二 语 习得 有 重要 影 响 , 这 种影 响在 附
习得” 指学习者在完成其它任务时( 如阅读 、 听英语 歌曲等) , 并非有意去记单词却附带习得 了其中的 词汇。 尽管听、 说、 读、 写过程 中都能附带习得词汇, 但在 I J 2 教学领域 ,主要研究作为阅读过程副产品 的词汇习得 。因为阅读是 L 2 学习过程 中最常见 的
第3 5卷 第 2期 2 0 1 4 年 2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 S c i )
V0 1 . 3 5No . 2 F e b . 2 01 4
获得 词汇输 入 的途径 。 大部 分学 者认 为除最 初 的几 千个 常 用 词 需要 刻 意学 习外 , L 2学 习者 的词 汇 量
带习得中也同样存在。根据信息加工理论 , 输人的
信息最初储存在感觉登录器中 ,不进行意义加工 , 除 了选作进一步加工的信息外 , 很快就消退 , 而选 择哪些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是由注意力来决定的, 只有被注意 的那一部分信息才有可能通过加工被 吸收。在这过程中, 高水平的阅读者 由于在阅读中 很多环节实现 了自动化 ,其消耗的注意能量很少 , 有充足的能量去注意生词。 但中低水平者缺乏在短 暂的时间内协调阅读过程 中众多子过程 的能力 , 如
果输入 的信息超过了工作记忆的容量限制 , 那么就
英语专业学生通过泛读习得词汇问题浅析

英语专业学生通过泛读习得词汇问题浅析【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研究英语专业学生在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从学生学习二语词汇的特点着手,分析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引起的相关问题,根据近年来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和实践,给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二语词汇习得;主动模式;自控模式词汇习得的重要性一直以来是作为英语学习者热议的话题。
但是直到近年来才受到二语习得专业研究领域的重视,并且在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才出现与词汇习得相关的课程。
有部分研究者认为,母语词汇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大量阅读等活动附带进行学习的,因此二语词汇也应该通过同样的方式习得。
关于二语词汇习得的话题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但是通过泛读附带习得二语词汇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以下文章主要通过简单的分析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特点,结合在英语教学中词汇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解决方法,并简单探讨阅读中词汇习得教学的若干干预手段。
1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特点通过在高校英语专业5年的教学工作,发现学生的在词汇学习过程中不同年级油不同特点。
首先,大一新生刚进校时基本上全部沿用在高中英语学习的习惯。
特别是词汇学习过程主要以背诵词汇表为主,而且背诵词汇时以一个英语单词只对应一个中文意思,不会延展去记忆由该词根演变的其他词性。
这样做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如果在语篇阅读过程中一旦出现学生记忆以外的词汇意思,学生就无法准确理解甚至会错误理解篇章的意思。
其次,随着大一一年教师对词汇学习的指导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方式的调整,词汇学习逐渐从词汇表背诵转变成为通过课文或者课外阅读中遇到生词后,查阅字典的记忆。
这样的过度使得大部分学生从无目的的记忆变成有目的的记忆。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出现用以往背诵的意思无法理解的词汇通过字典的查阅可以加深对该单词的学习。
最后,教师希望在进入大三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前两年词汇的积累形成自己特有的一套对词汇中词根、词缀的认知,并且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通过上下文的理解以及词根、词缀的认知对很多单词进行猜测,加快阅读速度和提高阅读质量。
汉语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负迁移现象探讨

汉语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负迁移现象探讨汉语作为世界上最为复杂的语言之一,其语法结构、词汇和语音特点都与其他语言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在学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会出现语言负迁移现象。
本文将探讨汉语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负迁移现象,并分析其原因和对学习的影响。
一、语言负迁移的定义和特点语言负迁移,又称为语言干扰,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由于母语的影响,将母语的语法结构、词汇或语音特点错误地应用到第二语言中的现象。
在汉语二语习得中,语言负迁移表现为学习者将母语的语法规则、词汇或语音特点错误地运用到汉语中,导致语言表达不准确或不自然。
语言负迁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语法结构错误:学习者在汉语句子的构建中,常常会按照母语的语法结构来组织句子,导致汉语句子的语法错误。
2. 词汇选择不当:学习者在选择汉语词汇时,常常会受到母语词汇的影响,选择与母语相似但在汉语中不合适的词汇,导致表达不准确或不自然。
3. 语音错误: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语音时,常常会受到母语语音的影响,发音不准确或不符合汉语的语音规律。
二、语言负迁移的原因语言负迁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母语习得的影响: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常常会受到母语习得的影响,将母语的语法结构、词汇或语音特点错误地应用到汉语中。
2. 语言接触的影响: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常常会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将其他语言的语法结构、词汇或语音特点错误地应用到汉语中。
3. 学习环境的影响: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环境中,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语言输入和指导,容易出现语言负迁移现象。
三、语言负迁移对学习的影响语言负迁移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有一定的负面影响:1. 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语言负迁移导致学习者在汉语表达中出现语法错误、词汇选择不当等问题,影响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2. 影响语言的自然性:语言负迁移导致学习者在汉语表达中出现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律的现象,使语言表达不自然。
3. 影响语音的准确性:语言负迁移导致学习者在汉语语音发音中出现错误,影响了语音的准确性。
浅析二语习得的影响因素和对学习者的启示

外语外文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19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更加有效、更加快速构建英语知识学习体系。
语言累积与语言运用二者之间具有密切联系,若是缺乏积累基础,即使展开一系列语言活动都无法获得预期效果。
首先,在英语改写方面。
英语改写实际上就是将已经阅读文章和内容通过自己语意、形式等来换方式写作,能够适当增加语法词汇。
考虑到原文人物角色并没有产生转变,英语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短文后,改写其中故事性比较强内容,其中文中的事例不会出现变化,主要是从文章语法、文章时态、文章人称等角度改写,为未来仿写以及提高学生语言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完成一篇或者是多篇阅读训练之后,可以结合阅读理解内已经掌握知识练习写作。
仿写时,需要对学生阅读知识进行再加工与再运用,通过大量阅读促使学生转移已经学过知识,在学生可理解范围内表达知识点,通过仿写能够学生有效理解和巩固阅读内知识,同时应用新的语句表达以及语法知识,实现学以致用;再次,复写就是英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文章后,引导能够能够自主表达,同时根据个人对文章理解大致复述文章大意。
通过复写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理解以及记忆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最后,英语创作。
写作是学生英语创作过程,完成阅读后进行改写、仿写、复写,夯实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同时根据个人经验、已掌握词汇、语法等创作文章,内容可以跟自己有关、关于他人、写人或者是写物。
三、结语初中的英语阅读与写作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为了能够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英语教师需要有效掌握英语阅读和英语写作间关系,采取更加有效方式为学生提供指导,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水平。
语言能够将阅读与写作相关联,促使读者与作者之间更好对话。
初中阶段学生阅读量比较小,对整篇文章无法透彻理解,大多是一知半解,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速度比较缓慢。
由于知识储备不足促使写作内容不够充实,词语也较为平淡。
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累积英语词汇,丰富英语学习内容,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深度。
第二语言产出性词汇习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 出 性 词 i 是 指 学 习者 在 写 作 或 口语 中 能 够 自 产 1 2 由表 达 出 来的 词 汇 . 产 出性 词 汇 量 的 大 小 直接 影 响 交 际能 力 的 高低 。但 是 目前 我 国 大 学 生 的 产 出性 词 ; 量远 远 少 于其 接 2 1 受性 词 汇 量 . 致使 他 们 的 交 际 能 力 一 直 在 低 水 平 上 徘 徊 本 文 分析 了 阻碍 产 出性 词 汇 习 得 的 深 层 原 因 . 然 后根 据 目前 大 学 英语 词 ; 教 学 与 习得 中 存在 的 问题 ,提 出 了 有 助 于 产 出性 词 I 2 ; 教 学和 习得 的建 设 性 对 策 r 关 键 词 : 二语 言 产 出性 词 汇 习得 存 在 问 题 对 策 第
.
墨
第 一 五吉 / 一 口 出 性 词 汇 习 得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对 策
顾 小 亮
( 阜 师 范 大 学 外 罔 请学 院 , 尔 曲 山 中 2 3 0 ; 云 港 师 范 高 等 々科 学 校 初 等 教 育 系 , 苏 连 云 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 l0 连 江 220 ) 2 0 0
一
、
讲解 , 因此 造成 词 汇输 入 的不 连续 、 充足 等 。当然 , 了教 师 的 不 除 课堂讲 解 , 生 也通 过 其 它途 径 习得 词 汇 , 学 生在 预 习 或课 外 学 但 阅读 时 主 要依 赖词 汇表 、 型词 典 、 子 词 典 , 来 自这些 途 径 小 电 而 的词 汇信 息是 十分 不 完备 的。调 查结 果 还发 现 , 学生 在使 用 这些 T 具 时几 乎 都是 满 足 于相 关 词 的汉 语 意思 或 相 关汉 语 词 的外 语 对 应词 。学 生 习得 词 汇 的过 程 如输 入 、储 存 和 巩 同等 各 个环 节 中 . 乎都 是 以词 义为 焦 点 的 。此 外 , 几 学生 的词 汇 习得 还 存在 经 常 一次 性 输 入很 多个 单 词 并 且 输 入 取决 于教 材课 文 所 列单 词 表 而不 考虑 词 汇 的词频 或 难度 级 别 , 冈此 带有 很强 的随机 性 。这 些 因素 不 同 程度 地 影 响 了学 生 习得 外语 词 汇 的最 终 效 果 ,即运 用这 些 词汇 的能力 。总 之 , 些 问题 主要 表 现 为 : 立地 学 词 、 这 孤 记 词 , 注 意 单 词 使 用 的语 言环 境 , 致 知 其然 而不 知 其 所 以 然 ; 不 导 只 重视 词 的 书写 形 式 , 忽视 词 的语 音 形 式 ; 于 求成 , 目学 习 , 急 肓 机 械 记忆 . 汇 掌 握 囫 囵吞 枣 . 不 成 牢 同 的 基础 词 汇 量 : 单 词 形 对 词 的 系 统 性 知 识 , 词 的 功 能 、 念 、 涵 、 配 等 意 义 缺 乏 全 如 概 内 搭 面 、 入的了解 ; 注意学习 、 忆词汇 , 不注意使用词汇 ; 深 只 记 却 受 母语 的干扰 , 分 依 赖 和使 用 单词 的中 文释 义 . 响 了 对词 汇 的 过 影 准确 理解 和 掌握 : 注意 积 累 , 注 意反 复 和蘑 复记 忆 。 不 不 三 、 决 的对 策 解 1教 学模 式 的调 整 . 在 英 语 教 学 中 ,教 师应 在课 堂 上 尽 量 为学 生 提 供 运 用 语 言 的 交 际 活 动 机 会 , 化 动 态 的外 语 学 习 , 强 为学 生 创 造 一 切 机 会应 用 已 习得 的词 汇 ,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到课 堂 活 动 中 来 . 分 让 充 利用 学生 已有 的 知 识 与 经 历 ,加 强 学 生 对 新 知 识 的 理解 与 运
二语习得面临的难点与解决方案

二语习得面临的难点与解决方案一、引言二语习得指的是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这是一个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乐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面临着许多困难,这对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心理状态都有影响。
本文将讨论二语习得面临的难点以及解决方案。
二、语言环境的不同习得第二语言的最重要的难点之一是语言环境的不同。
许多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时,面临着来自母语和第二语言的不同环境的影响。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习者需要尽可能地暴露在第二语言的环境中,例如参加本地活动、与当地人交流、观看当地电视节目等。
此外,学习者还可以通过在线社区、网络语音聊天等手段与母语为目标语言的人交流。
三、文化差异除了语言之外,文化也是学习者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生长和成长的人们显然会有不同的信仰、价值观、行为方式等。
因此,学习者必须不仅掌握语言,还要理解文化差异才能真正地融入新的文化环境。
解决方案: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文化活动,以及寻求当地人的建议来学习目标文化。
在与目标文化深入交流的同时,了解目标语言的背景和历史也会有帮助。
四、语法语法是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基础,但同时也是一个很难克服的难点。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法规则,以及各种不同的语法异常。
这使得学习者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掌握规则和不规则之间的差异。
解决方案:学习者可以通过参加语法课程、咨询导师或同行,或使用语法手册来提高他们对目标语言的语法理解。
此外,反复练习和应用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也是很重要的。
五、词汇词汇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另一个重要难题之一。
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必须学习许多新的词汇,这些词汇可能与母语中的词汇完全不同。
解决方案:为了克服语言习得中的词汇难题,学习者可以使用复习卡片、词汇表、拼写游戏等辅助工具。
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学习者可以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并加强他们对目标语言的理解。
六、发音和口音发音和口音是学习第二语言时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与学习者的母语和学习者的口音有关,同时也涉及到发音、声调和口语语法的准确性问题。
浅析二语词汇习得的石化现象

浅析二语词汇习得的石化现象一、引言语言作为人类文明沟通的工具,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碰撞、融合提供重要基础。
词汇作为语言范畴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类运用语言交流和表达,在任何一种语言学习过程中,词汇教学都作为必要课程存在。
尤其是在二语学习过程中,词汇的掌握与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语学习者听、说、读、写的能力。
随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论是在真实的社交场合中,还是在语言学习课堂的模拟语境下,越来越多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面临词汇石化困扰,学术圈就词汇石化的普遍现象展开多维探讨。
二、二语词汇石化的基本概述(一)石化现象石化现象是指二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语言的掌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中介语状态下无法完全掌握第二语言系统的现象,二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容易停滞不前甚至学习能力下降。
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语言学家Selinker 于1972 年提出,并确定了石化现象的含义:石化是语言学习的一种认知机制,受二语学习者所青睐,且石化现象与二语学习者的年龄和目标语言无任何关联[1]。
1978 年,Selinker 重新定义石化现象,其认为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石化现象必然存在,不受二语学习者态度与学习能力的影响。
至1992 年,Selinker 更新关于石化现象的含义,石化现象被解读为持续性的非目标语言结构,是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出现的中介语状态,制约中介语水平。
从上述关于石化现象定义的变化可以看出,人们对石化现象的认知逐渐加深,从而对石化现象的定义和概念动态调整。
更有学者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解析石化现象,丰富该定义,拓宽了石化现象的探索范围,综合各角度对石化现象的定义,可以肯定石化现象是二语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的[2]。
(二)二语词汇石化的表现中介语石化现象被提出后,学界又对词汇石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可分为对词汇习得量石化、词汇语义及词汇运用石化的研究。
词汇习得量是指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学习者的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即词汇习得量石化。
二语词汇习得理论在大学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会很慢 。 1 传统词汇教 学弊端 . 2 1 . 课堂教学缺 乏互动 .1 2
词 汇的发 音 、拼写 、词义 、句法 特性 、习惯用法 、语 体色彩等 方面的知识 。而词汇 能力是指词汇 的运用能
词汇是语言 的建筑材 料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 习的 我 国大学生来说 ,外语词 汇学 习的重要 性不言而喻 。
虎 ,学 习一 门语言就是记住 它的词汇 ;因此 他们 片面 们 经常见到一些学生手捧大学英语 四级 、六级考试词
重要组成部分 ,它贯穿了整个 语言学习 的过程 。对 于 地追求词汇 的数量 ,而忽视 了词汇的质量或深度 。我 正如英语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所说 : 没有语法 , “ 人们可 典 ,按照字母 表顺序从头到尾开始背诵 ,一边 口念外 以表达 的事务寥寥无几 ;而没有 词汇 ,人们 则无法表 语单 词 ,一边说 出该单词相对应 的汉语词义 。至于该 达任何事物 。 ”目前 , 国大学开设 的针对外语词汇学 词的语 用特征 、习惯搭配 、句法属性等 ,几乎没有注 我
中正确地拼写 ;按正 确的搭配使用它 ;按 其适 当的正
从 以上语言学 家对词 汇习得知识不 同侧 面的论述
意识到 词汇的 内涵意义与联想意义 【。 4 】 动词 “ uh t c ”的汉语 意思 “ o 触摸 ”后 ,不少学 生在记 式 程度运用它 ; sce ( o iy触摸社会) 中国式英语 。 t ”的 这些靠死记硬 背汉 来 看 ,习得 了一个词需要 同时具有该词 的词 汇知识 和
第 1 年 1第 5 6卷 0 22 01 月 期
天 中 学 刊
第二语言产出性词汇习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引言
、
究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 习语 言 的最 终 目的是 为 了交 际 , 汇是 语 言 词
摘要:产出性词汇是指学习者在写作或口语中能够 自由表达出来的词汇, 产出性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交际能力 的高低。但是 目 前我国大学生的产出性词汇量远远少于其接受性词汇量, 致使他们的交际能力一直在低水平上徘
徊。因此, 本文首先结合词汇习得的心理过程, 分析了阻碍产出性词汇习得的深层原因, 然后根据 目 前大学英语词 汇教学与习得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有助于产出性词汇教学和习得的建设性对策。
和听 的接 受性 能 力 比较 强 , 以读 懂 G E 听 懂 可 R、 V A等难度较大的材料 , O 但笔头和 口语 表达能力却 十分薄弱。在产出语言时 , 他们所使用 的都是一些 简单概括性的词汇 , 语言显得单 调 , 没有个性 , 不能 传达发话者想要 表达 的感情 色彩 和感 情强度。可
N tn 19 ) ao (90 把词汇分为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 i 词汇 , 前者是指学习者在 阅读或听力语篇中可以理
一
就等于掌握了某一语言。可是具备一定数量 的词汇 只是掌握 了语言的一方面, 而且 只是最基础 的一方
面, 即具备语言的某些词 汇知识或接受性 能力。语 言的运用主要靠更高层次的产出能力。所以词汇量
系(a d m t li s 。J n 20 )认 为词的 pr i acr ao ) i g( 00 a g i e tn a 知识由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形式 ( 括发音和 1 包 拼写)2 ;)词形 ( opo g )3 语义 ;)句法。前 m r l y ;) ho 4
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分析

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分析引言:二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L2)的过程中产生的语言习得。
对于非母语学习者而言,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偏误,这些偏误往往是由母语语言习得特点与第二语言的不同特点所引起的。
本文旨在探讨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并进行分析。
一、语音偏误:语音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在二语习得中,语音偏误较为常见。
这些偏误一般来自于学习者母语与所学语言在音位、音素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将[j]音用[k]音替代,导致类似“Yuke”(英语名字“Luke”)的偏误出现。
二、语法偏误:语法是语言的骨架,它规定了词汇和短语的结构。
二语习得者在语法上的偏误也比较普遍。
这些偏误可能源于学习者母语语法结构与所学语言不同的特点。
例如,在汉语中,疑问句一般是通过语序倒装实现,而在英语中则需要使用助动词。
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会出现“你是谁?”(原句为:“Are you who?”)这样的偏误。
三、词汇偏误: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学习者在掌握词汇时往往也会出现偏误。
这些偏误可能来自于词义的混淆、词汇搭配的错误、多词性词汇的误用等。
例如,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会将“decade”(十年)误译为“十天”,导致类似“过去的十天”(原句为“the past decade”)的偏误出现。
四、语用偏误:语用是指语言的使用情境和目的。
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往往会因为对语用规则的不熟悉而产生语用偏误。
例如,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会将直译模式应用于英语中,导致类似“Can you make friends to me?”(原句为“Can you be friends with me?”)的偏误出现。
五、认知偏误:认知偏误指的是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由于个人认知能力限制而产生的偏误。
例如,学习者可能会因为习得的受限性而陷入一些错误的学习策略,导致偏误的出现。
此外,学习者对母语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规律进行了误解,从而导致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出现偏误。
二语习得中的错误来源及应对策略

边疆 经济C日嘲 LN 7 6
( 总第 7 6期)
【 教育纵横 】
二语 习得 中的错 误 来 源 及 应 对 策 略
薛 金 祥
( 哈尔滨商业大学 外语学院 ,哈尔滨 1o2 ) 5o 5
摘
要:二语 习得 中错误产 生的原因可分为三类:生理层 面、语 言学层面和文化层面。应对这些错 误的
三 大策略是研 究策略 ( 错误分析和 中介语分析 ) 、教 学策略和学习策略。 关键词 :二语 习得 ;错误 ;来源;策略
, om分类号 :H3 9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7 -4 9 2 1 )404 - 6 250 (0 0 0 -180 2
研 究 二 语 习 得 中 的错 误 .首 先 要 区别 错 误 识 、新 技能 的影响 如果这 种影 响是积 极 的.就 叫 (r r er )和失 误 ( ia e 。错 误 的 出现 是 因为 语 正迁移 . 之便是负迁移 或称干 扰。在 学习 掌握第 o ms k ) t 反 学 言学 习者没有完 全掌握语 言规则 .即 由于学 习者没 二语言 时 . 习者 的母语 的发音 、词汇 和语法 的特 有掌握 语 音 、词 汇 、语 法 等 语 言 知 识 而造 成 的 错 点 都会产 生负迁移 。 比如 中国英语 学习者经 常出现 误 。而差 错 则 指 语 言 学 习 者 由 于 记忆 力 有 限 、疲 冠词 的错误 .这是 由于汉语中没有冠 词的概念 .而 劳 、心理 紧张 、粗 心 、激 动或 注 意力 分散 等 原 因 , 学 习者受到 了汉语 的负迁移 影响 在说话和写作 时所 犯 的语 言运 用错 误 。也 就 是说 . ( )语 内迁 移 2 失误 属于表现 ( e om ne 问题 .而错误 属于能 pr r a c ) f 语 内迁移 ( t l g a t s r i r i ulr f )是指学 习者根 n an a e n 力 f o p t c ) 问题 研 究错误 对 二语学 习者 帮 据 已获得 的有 限 的 、不 完 整 的 目标 语 的 经验 或 知 cm ee e n 助更 大。 识. 对该 语言做 出不正 确 的假 设或 过度 概括 . 而 从 类 推 出偏 离规则 的结 构 这类错误 是在二语 学习过 错 误 的来 源 程 中 .内化 规律本 身所 产生 的。在 学习语言 的初级 二语 习得 中错误 的来源 可分 为三个层面 :生理 阶段 ,语 际 迁 移 占优势 , 初 级 阶段 到 高级 阶段 . 从 层面 、语言学 层面和 文化层 面 语际 迁移越来 越少 ,而语 内迁移 越来 越 多 .比如 中 1 .生理层 面 国学 生在学 习 名 词 复 数 时 .知 道 了名 词 后 加 “ ” s 语言 习得 关 键 期 假 说 f h ria p r d h— ecicl e o y T t i 或 “ s 构成 名词复数 的规 则 .而对不 规则 的名词 e” p t s )探讨 的 是 人 学 习 语 言 的最 佳 年 龄 问 题 . o ei h s 复数 形 式 往 往 就 会 写 出错 词 .这 种 错 误 被 称 为 般指 1 2~1 3岁。代 表 性 的观 点是 在 这 一 时期 . “ 渡泛 化 ” ( vr ee la o ) 过 oe nr i tn 。这 类 错 误还 包 g a zi f s nl y 、误 析 ( snls l o i m aa — y 每个人都会 在身体 上 、心理 上和情 感上经历极大 的 括 :错 误 类 比 (a e aa g ) 变化 .而过 了这一 时期再学 习- f# 语 .就不可 能 i) - -l  ̄, s 、不 完 全 规 则 应 用 (no l e rl api — icmpe u p l a t e c 习得如母语者 一样 的 口音 这一理论 同样 适用 于母 t n 、赘词 ( xlin eu d ny 、忽 视 同现 限 i ) o epot gr n a c ) i d 语者习得母 语 .比如 “ 孩 ” “ 孩 ” 等事 例 。 狼 、 猪 制 ( vr o ig coc r ne r tc os 、矫 枉 过 oel kn ocur c e r t n ) o e s i i 而于二语 习得者语 音语调 上 的一些 错误 .比如 口音 正 ( yecr c o ) hp ror t n .以及 系统 简 化 (yt - r- ei ss m s e i e 不纯 正 .可 以用这 一假说 来解释 p f a o ) 等。 l ct n i i i 此外 .神 经学 上 的 “ 偏侧 性 ( ae i t n ” L t a z i ) r ao l 3 文化层 面 . 理论可 以从 更科学 的角度来 解释这 一假说 它表 明 文化 层面 的错 误有两类 一 类是语言形式 上的 了随着 大脑 的成 熟 .一 些 功 能 被 “ 侧 化 ”给 左 错 误。 比如 学 生 在 与 人 交 际 中 .要 表 达 自己的 意 偏 脑 .而另一些 功能被 “ 偏侧化 ”给右脑 左脑负 责 思 . 又没有学 过这类句型 .于是就 “ 但 创造 ” 自己 语 言 、逻辑和分 析等功 能 .而右脑负责情 感和社会 的句 子。或者 因一 时想不 起某一 形式 或规则 . 了 为 需求等功能。这种 “ 偏侧性 ”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 当时 急需解决 的问题 .使 用一些错误 的语言或非语 始于人两岁左右 .而结束于青春期 言手段进 行交 际 。另一类 是语言不得体 中国学生 2 语言学鏖面 . 在与西 方人 的交 际 中.由于文化 差异 .可能会 问及 ( )语 际迁 移 1 诸 如年龄 、经济 收入 、婚姻状况 等在西方 文化 中禁 语际迁移 fn rnu lrnf )的含义 是 已经 忌 的错误 问题 。因此 ,语言学 习与文化学 习 .缺一 t l ga t s r ie i a e 获得的知识 、技 能甚 至学 习方 法和态度 对学 习新 知 不 可
有关二语习得的影响因素的思考

有关二语习得的影响因素的思考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二语习得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受到广大专家学者和学习者的关注。
从以往的研究结果来看,二语习得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归结起来,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
其中,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者个人的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兴趣爱好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语言环境、社会文化、教育方式等。
本文在分析二语习得的内涵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为二语学习者提供一些学习策略,促使二语学习者认清学习形势、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标签:二语习得影响因素内涵流派策略本文主要从“二语习得的内涵及流派”、“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和“提高二语学习效率的策略”三方面展开论述,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有效的建议。
一、二语习得的内涵及流派(一)二语习得的内涵二语习得指学习者在掌握了一门语言(母语)之后,进而学习第二种语言的行为及过程。
(二)二语习得的流派二语习得理论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诸多流派。
其中,有三大流派占主流,受到广泛认可。
这三大流派阐述了对于二语习得影响因素的不同态度,分别是:1. 先天论派,认为二语习得是人的天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2. 环境论派,认为二语习得是环境的产物,是人在不断适应新环境、克服旧环境,用一种语言习惯代替另一种语言习惯的过程;3. 相互作用论派,认为人本身具备二语习得的能力和天性,但是也离不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个体差异和环境差异会对二语习得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二、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一)影响二语习得的内部因素1.情感态度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在教育心理学上,往往将情感态度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的情感包括自信、好奇、投入等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利的因素;而消极的情感包括自卑、焦虑、厌恶、疑惑等阻碍二语学习顺利进行的因素。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如果学习者具备积极的情感态度,则会对二语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行为,使二语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学习者秉持消极的情感态度,则会在二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自信、不积极甚至抗拒和厌烦的情绪,产生事倍功半的学习效果。
二语习得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对策探讨

二语习得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对策探讨作者:杨丽娟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9年第12期内容摘要:二语习得者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具有出色的语言技能和口语表达能力,但因缺乏实际的语言环境以及与非本族语者沟通交流的机会,使得语言使用不得体,双方交流失败。
语用失误就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本文以中学生作文和课堂英语对话为素材,从词汇,言语行为,语篇三个层面,通过分析其中出现的语用失误,探讨如何帮助中学生减少语用失误。
关键词:词汇言语行为语篇语用失误1.引言语用失误并非语法或句法层面造成的语言使用错误,而指的是交际双方在特定场合下,由于文化和语言不符合本族语者习惯而产生的错误。
Tenny Thomas[1]的论文“Pragmatic failur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揭示了语用失误的特点和成因,为二语习得和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受到Thomas的影响,国内许多学者也对语用失误进行了探讨。
徐一欣[2]主要对二语习得中的语言错误及纠错进行研究综述。
熊焱冰[3]主要探讨了二语习得中的语法错误和语用失误,并分析了成因。
吕铁金[4]针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用失误通过个别实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语用失误的应对策略。
但很少有学者通过具体实例对语用失误进行研究和分析。
本文主要以中学生作文和课堂英语对话为素材,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通过分析其中出现的语用失误,进一步探讨如何帮助中学生减少语用失误。
2.语用失误分析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语用失误研究对外语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在保证语言和语法的正确表达之外,还需考虑到语言的得体性。
不同的语境,语言的表达也不一样。
只有语言使用规范,了解对方语言的表达习惯,才可以达到交流上的共鸣。
接下来,笔者将从词汇层面,言语行为层面和语篇三个层面为起点,结合具体实例来对其语用失误进行分析。
2.1词汇层面由于汉英两种语言词汇差异较大,产生的语用失误现象也很明显。
二语习得词汇习得的研究

二语习得词汇习得的研究
1.词汇习得路径:研究者关注非母语者词汇习得的路径和顺序。
他们通过观察学习者在不同语言阶段中的词汇使用和掌握情况,分析习得过程中的模式和规律。
2.习得词汇特征:研究者研究非母语者在习得词汇时所面临的挑战和难点。
例如,有些词汇可能与学习者的母语相似,易于掌握,而有些词汇则完全不同,较难习得。
3.词汇习得策略:研究者研究非母语者在习得词汇时所使用的策略。
例如,重复学习、使用词汇卡片、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等。
通过了解学习者使用的策略,可以帮助教育者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4.词汇习得测量:研究者使用各种测试和测量工具,如词汇量测试、词义测试、词法结构测试等,评估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中的词汇习得情况。
这可以提供对学习者词汇水平的客观评估,并用于研究中的数据分析。
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问卷调查、语料库研究、观察等。
研究者可能使用群体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也可能使用个案研究方法,深入研究一些具体学习者的词汇习得过程。
总的来说,二语习得词汇习得的研究旨在增进对非母语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如何习得和使用词汇的理解,以促进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汉语作为二语的习得难点和教学对策

汉语作为二语的习得难点和教学对策魏莉杰汉语作为二语习得教学存在很多难点,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的各个要素层面,针对不同的要素教学,有不同的教学对策。
1 引言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有关汉语的研究也日益蓬勃,汉语作为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这些问题存在一定规律,不同国家的偏误不同,有一些是公认的难点:有如声调和汉字,就成了汉语作为二语习得中的研究重点。
2 汉语作为二语教学概述要想了解汉语作为二语习得的情况,首先就要了解二语习得本体,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方法或途径。
鲁健骥发表于1984年的《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一般作为二语习得的开端,由此看来,对外汉语学科的研究仍旧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3 汉语作为二语习得中的难点语言学习有不同的要素层面,虽然语音、词汇、语法、语用、汉字都很重要,但学习对象的不同也意味着对各个语言要素的研究侧重不同,所以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这些要素学习上的偏误也不尽相同。
3.1 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语音教学是首要问题,其难点主要有三个:声韵母和声调,学生出现问题较多的是声调,因为声韵母学习上,只要正确认识了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通过不断的练习是可以掌握的,从汉语桥上各个国家优秀的汉语学子们的演讲中可以看出。
所以声调就是一个难关,它的难在于其独特性,和世界上的其他语言不同,汉语中的声调有区别意义的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汉语的优势,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挑战,四个声调有自己的音高,还会随着语流音变发生变化,大部分中高级水平学生出现“洋腔洋调”的原因就在此。
语音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对较难易错的偏误采取逃避措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予以重视,尤其是加强上声和阳平的训练,而且汉语声调在语流中经常出现变化,例如常见的上声变调等,所以声调训练也可以结合语流进行,毕竟单字训练在实际的声调运用中有一定局限。
二语习得研究

二语习得研究二语习得研究是指关于人类习得第二语言(L2)的一项学科。
它探讨了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策略、问题和成果。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二语习得研究。
首先,二语习得研究关注习得过程。
习得是指通过自然和隐含的过程获取语言能力。
二语习得过程可以通过研究学习者的产出(如口语和写作)和反思来了解。
研究表明,习得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的阶段和特点。
例如,许多学习者在早期阶段会使用第一语言的结构和词汇,而随着习得的深入,他们会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目标语言的结构和词汇上。
另外,习得过程中的错误也被认为是学习的一部分,因为通过错误,学习者可以意识到自己的语言知识的不足,并进行修正和改进。
其次,二语习得研究关注习得策略。
习得策略是学习者通过有意识的努力来促进第二语言习得的方法和技巧。
研究者发现,不同的学习者倾向于使用不同的策略。
例如,有些学习者更倾向于使用记忆策略,通过背诵和重复来记住单词和句子;而其他学习者则更倾向于使用交际策略,通过与他人交流来提高语言能力。
研究还发现,对于某些策略,如重复和积极反馈,学习者的习得效果更好。
最后,二语习得研究也关注习得问题和成果。
学习第二语言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如语音和语法的困难、词汇的习得和文化适应等。
研究发现,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年龄和学习经历等因素对习得过程和成果有明显影响。
例如,在学习语音时,成年人往往比儿童更难以掌握非母语的音位。
此外,二语习得研究还关注习得成果的度量和评估,研究者使用各种方法进行评估,如口试、写作、自评和他评等。
综上所述,二语习得研究涵盖了习得过程、习得策略以及习得问题和成果。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并为提供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支持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浅析二语习得中的输入问题

浅析二语习得中的输入问题
输入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学习者未来的习得结果。
本文将探讨输入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及其问题。
人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输入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面我们来介绍二语习得中的输入问题。
一、输入问题涉及到哪些方面
1、记忆的负担: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他们首先要学习的是语言本身,而输入问题包括语言本身,以及学习者必须要理解和记忆的语法、词
汇和句子结构。
这就会给学习者带来很大的记忆负担,使得他们在学
习过程中缺乏深刻的理解。
2、输入数据的多样性:要求学习者掌握足够多的输入资料,并理解各种错综复杂的语言细节,这样他们才能从中学习语言。
但是,要提供
给学习者多样性的输入资料是很困难的,而且还带来另外的问题:如
何整理和系统化这些资料,才能使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语言?
二、输入问题的解决方案
1、缓解记忆负担:要缓解学习者对于大量输入信息的记忆负担,,可以通过重复来更加深入地理解输入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可以采用一些技巧,将语言中很多繁琐的细节概括,使学习者能够更清楚地记忆信息。
2、提供多样性的输入资料:为了辅助学习者有效地掌握语言,需要在语言教学中提供各种多样性的资料,比如新闻、杂志、故事等,让学习者可以在有趣的背景中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语言。
同时,也需要把各种有用的素材组织起来,使学习者可以更容易地理解资料并利用起来。
总而言之,输入问题是二语习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可以通过有效的学习策略,给学习者提供大量来自不同背景的有效资料,可以有效地减轻学习者的负担,以及更加有效地帮助他们掌握第二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 我国的外语教学中有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作为大 学生,经历了十几年的英语学习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但却讲 不出来,也写不好,只认识了单词的某一种含义和用法,对于 其他的含义和用法却知之甚少,词汇量虽然很大,但语义知 识发展缓慢,词汇学习的宽度和深度发展极不平衡,产出能 力几乎停滞不前,这个问题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被称为词汇 习得过程中的“高原现象”。 那么,高原现象是怎么造成的呢?为什么有了一定的词 汇量,而语言的产出能力却如此不如人意呢? 二、对“高原现象”的研究 吴旭东,陈晓庆对中国学生英语词汇能力的发展进行了 调查。词汇能力包括学习者运用四类词汇知识(词义,同义 词,派生词和搭配)的两种能力(接受性能力和产出性能力)。 他们发现在学习外语的早期阶段,词义知识发展极快,同时 同义词,派生词和搭配知识也有进步。但是随着总体语言水 平向中级发展,词义知识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而增长较快 的是同义词,派生词和搭配词知识。然而在外语学习者水平 达到中级以后,各类词汇知识的增长都基本停滞不前,出现 “高原现象”。 濮建忠从类联接和搭配这两个方面入手,利用中国英语 学习者语料库,发现了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常用词深 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在掌握类联接和搭配
2012 年第 6 期 (总第 130 期)
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College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N o.6,2012 General.N o.130
二语词汇习得中的问题与思考
陈波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 要:本文从二语词汇习得中的“高原现象”入手,通过总结我国外语学习者词汇能力的发展特点, 分析了词汇的掌握程度与语言产出能力之间的关系,论证了词块在二语词汇学习中的关键作用,并对 加强词汇学习和语言产出能力提出了几点切实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词汇;二语习得;词块;语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3958(2012)06- 0140-02
这两个词汇知识的关键方面还存在着明显不足,对于常用词 使用相关的典型词块的掌握还有欠缺。
三、词汇量和语言水平的关系 一般来说,词汇量和语言水平有密切的关系,词汇量大 的人不一定语言水平高,但是语言水平高的人都有较大的词 汇量。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表明,语言学习者的词汇能力与 其听说读写译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成正比,词汇习得是一个 沿着宽度和深度发展的连续体,也就是说,在词汇习得的过 程中,我们不仅要看学习者“认识”了多少词(即词汇习得的 宽度和词汇习得的数量),还应该看学习者在多大程度上认 识这些词(即词汇习得的深度和词汇习得的质量)。 语言技能分两大类:一类是接受性的,包括听和读的能 力,另一类则是产出性的,包括说、写、译的能力。从教学目标 上看,对语言技能可以有全面的或有所侧重的要求,但就培 养方法而言,应该是先吸收后表达,即接受能力的发展先于 产出能力的发展。总体来说,我国大学生的英语产出能力远 远低于接受能力,他们能够读懂具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材料, 却不能准确表达一些简单想法和计划,语言输出能力差,教 学效果不佳。 四、词汇教学法的理据及其重要性 外语教学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一些语言结构,还要教 会他们使用这些结构,要学会使用这些结构又必须懂得它们
Lewis 创立了词汇教学,主张语言不是传统意义上所说 的词汇与语法的叠加,而是由大量语法化的词块组成的。词 汇教学法的提出依据两大原则,其一,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 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语言中的词块主要为创建意义服务, 语法只起从属作用。其二,词块与语法密切相关,词块具备生 成性,能够充分体现语法的特点,把词组作为一个个块件存 在于脑海之中,用时便可以脱口而出。
O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HEN BO
(Zhumad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umadian Henan 463000,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roblem of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 this paper sums up the vocabulary capacity char- acteristics of Chinese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It also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language productive ca- pacity, and demonstrates modules importance in vocabulary learning. At last it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vo- cabulary learning and improve language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language output capacity. Key words: vocabulary;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dule; context
收稿日期:2012-10-10 作者简介:陈波(197———),女,河南省驻马店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翻译。
— 140 —
的意义,这就离不开词汇。主张意念教学大纲最有力的 Wilkins 曾说过:“事实是,没有语法不能传达很多东西,没有 词汇则不能传达任何东西。
Nattinger & Decarrico 曾经指出,语言教学的目标不仅是 教授抽象的语言规则,还要让学生在合适的语境里使用这些 规则来成功的理解和产出语言,特别强调词汇短语的作用, 认为词汇短语是一种词汇—语法单位,是一些长度不同的语 言“块件”,词汇短语教学应成为语言教学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