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 答案-推荐下载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线考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1.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宗教是()A.禅宗B.道教C.佛教D.基督教2.乾嘉学者主张恢复儒家经典的文本的本义,不做随意的发挥和解释,故又称A.新儒学家B.汉学家C.朴学家D.实学家3.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年以前的文化A.1840B.1911C.1919D.19494.佛教流传到中国的时间是()A西汉初年B西汉末年C东汉初年D东汉末年5.我国奴隶制时代的上层建筑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立宪制D.共和制6.孔子以后儒学的道德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7.朱熹的哪本著作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A.《西铭解》B.《四书集注》C.《通书解》D.《四书或问》8.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四个阶层中,处于首位的是()A. 商B. 士C. 农D. 工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B.西周C.西汉D.秦朝10.中华民族实现繁荣与大同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是()A.天下为公,世界大同B.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厚德载物C.互相学习、兼收并蓄D.反对侵略战争,维护祖国统一11.“西学为体,中学为用”是晚清时期()的主张A.维新派B.洋务派C.清流派D.立宪派12.天下观起源于A.先秦时期B.秦朝C.唐朝D.明朝13.科举考试制度废除于()年A.1900B.1905C.1911D.191214.在封建社会中,以下由政府专卖的商品是()A.茶与稻B.盐与铁C.纸与布D.酒与油15.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和信念是()A.天下为公,世界大同B.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厚德载物C.互相学习、兼收并蓄D.反对侵略战争,维护祖国统一二、多项选择题(四选项)(共10小题,每小题3分)1.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三纲五常”,其中“三纲”包括()A.“君为臣纲”B.“夫为妻纲”C.“父为子纲”D.“兄为弟纲”2.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A.结束了西周末年以来诸侯长期纷争的局面B.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建C.促进了民族大融合D.使天下从此再无战乱3.理学的创立者是A.程颐B.程颢C.朱熹D.陆九渊4.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A.丰富的宗教信仰B.对其他文化的开放性C.强调人的精神需求D.朴素唯物主义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乾隆晚年自号为十全老人B.乾隆继位时的清朝经过康熙、雍正两代的治理,社会上出现一片繁荣景象C.乾隆的励精图治使清朝达到强盛顶点D.乾隆时期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6.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A.别婚姻B.明世系C.别人种D.别种族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是中国传统节日?a) 万圣节b) 情人节c) 中秋节d) 圣诞节答案:c) 中秋节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个?a) 火药b) 纸张c) 指南针d) 电视答案:d) 电视3.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传统乐器?a) 古琴b) 萨克斯管c) 笛子d) 古筝答案:b) 萨克斯管4.以下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饮食?a) 汉堡包b) 包子c) 麻辣烫d) 粽子答案:a) 汉堡包5.《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由谁创作的?a) 曹雪芹b) 施耐庵c) 罗贯中d) 吴承恩答案:a) 曹雪芹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族观念,注重孝道和尊师重道。

答案:正确2.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艺术形式,以行草、楷书等字体闻名。

答案:正确3.中国民间艺术形式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

答案:正确4.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也称为中国的新年。

答案:正确5.中国传统建筑以宫殿、寺庙和园林为代表,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答案:正确三、问答题1.请简要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答案: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月神崇拜。

古时中国人民相信拜月可以获得好运和丰收,因此在中秋节这天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主要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赋诗等。

此外,还有一项特色活动是家庭团聚,亲友之间相聚共度佳节。

2.请简要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答案: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表现情感和意境,强调音乐与诗歌、舞蹈等文艺形式的结合。

传统音乐器乐有丰富的种类,如古筝、古琴、笛子等。

音乐中常采用八度音阶和五度音程,旋律优美而和谐。

此外,中国传统音乐还注重节奏的变化和强调音符的轻重,讲究平仄、长短音节的组合。

四、综合题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并说明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的故事。

主要角色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他们一路上经历了各种困难和危险,最终成功取得真经。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和答案 (1)(1)(1)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模拟试题和答案 (1)(1)(1)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一、单项选择1. 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A. 日B. 月坛C. 天坛D. 地坛2. 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A. 黄帝B. 仓颉C. 太史籀D. 许慎3.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的作者是()A. 高士奇B. 钱学森C. 茅以升D. 竺可桢4. 商朝的鼎盛时期是()A. 太甲时期B. 武丁时期C. 盘庚时期D. 祖辛时期5. 我国制盐业的迅速发展是在()A. 春秋B. 战国C. 秦代D. 汉唐6. 表明中国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管理体制成熟的是()A. 宗法制的确立B. 分封制的确立C. 三公六卿制的确立D.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7. “天人之分”观点的提出者是()A. 荀子B. 董仲舒C. 刘禹锡D. 张载8. 在明朝,与著名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有过来往的思想家是()A. 王阳明B. 王艮C. 李贽D. 颜均9. 中国科举制度成熟的时期是()A. 汉朝B. 曹魏C. 隋朝D. 唐宋10. 钟敬文提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下层文化。

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 )A. 民俗文化B. 市民文化C. 娱乐文化D. 工艺文化11. 在中唐思想界打出“攘斥佛老”大旗的代表人物是( )A. 韩愈B. 柳宗元C. 刘禹锡D. 白居易12. 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说,“道”是宽多少的路()A. 八尺B. 十二尺C. 十六尺D. 二十尺13. 在古代,分隔着东方与西方两大文明世界的高原是( )A. 青藏高原B. 云贵高原C. 帕米尔高原D. 蒙古高原14. 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是( )A. 九品中正制B. 汉代察举制度C. 门阀士族制D. 世卿世禄制度15. 道教的基本教义是( )A. 长生久视、全性葆真B. 性净自悟、普渡众生C.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 修心养性、明心见性DBDBD DACDA ACCBA二、多项选择题1. 东晋以后,佛教般若学的代表人物有()A. 道安B. 道生C. 鸠摩罗什D. 僧肇2. 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即“三母德”)是()A. 仁B. 义C. 礼D. 信3. 历史上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A. 吐蕃人B. 匈奴人C. 契丹人D. 羌人4. 《易》总结的对立物变化的规律有三条,即()A. 相反而成B. “趣时”C. 利而不害D. “生生”与“日新”5. 我国居住建筑的文化含义主要表现在()A. 祭祀后土B. 居住方式C. 建筑格局D. 建筑仪式6. 韩非子主要是把哪些人的理论结合在一起,最后发展出一套专门为君主权力斗争服务的法术之学()A. 孔子的“仁”B. 商鞅的“法”C. 慎到的“势”D. 申不害的“术”7. 汉武帝数十年对匈奴战争中,大的战役有()A. 河南战役B. 上党战役C. 河西战役D. 漠北战役8. 宋元明清以后地域文化的新现象,是东南沿海一带因海洋贸易所发展起来的一些影响一方的商业都会,最著名的有()A. 广州B. 福州C. 泉州D. 上海9. 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或叫“三大纲领”)是()A. 在明明德B. 在明人伦C. 在亲民D. 在止于至善10. 我国古人关于知行关系的观点主要有()A. 知易行难B. 知轻行重C. 行先知后D. 知先行后1.ACD2.ABC3.AD4.ABD5.BCD6.BCD7.ACD8.ABCD9.ACD 10.ABCD四、判断改错题1. 诞生礼是人生第一礼。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考试题目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考试题目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文化答: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赣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了人类历史的全过程。

(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

它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1)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

(2)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和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3)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2.两税法答:中唐时期制定的赋役制度。

唐德宗建中元年(?80年),朝廷采用杨炎的建议,颁布实行“两税法”,它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

其核心内容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

同时政府针对商业贸易日益活跃的现实,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多少年来以单一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

同时还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税利分割关系。

两税法的实行,使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寿终正寝。

后来两税法历代相沿,至明不改。

两税法是唐朝宰相杨炎所创之税法。

3.丝绸之路答: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丝绸之路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东西方交通要道。

从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到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汉朝共用200余年的时间,打通了通往西域各国的“丝绸之路”。

这条“丝绸之路”不仅交流着物质,也沟通着中外的文化。

中国文化经西域传到中亚乃至欧洲,异域文化如音乐、舞蹈等大量传来,特别是佛教的东传,更是打通西域最明显的结果之一。

4.三省六部制答;三省六部是隋、唐朝廷行政机构。

三省即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库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库
1、孔子承继并发展了“周礼”的思想。这种承继与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孟子对孔子的“仁”学的思想作了哪些发展?
3、为什么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荀子早就心领神会了孔子所说“义”的精妙内涵,注意到“制”与“宜”的辩证有机统一,故特别强调之。荀子的学生韩非得其精神,发展为“()”的思想。
6、孔、孟、荀构建的社会政治思想系统的核心精神,也是其终极价值取向和理想是以“()”为基础,实现“()”,进而“()”。
7、南宋陆九渊把儒家思孟之学与佛教禅宗结合,其学派被称为“心学”,是因为()。
5、停滞说:“停滞”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看法。这种看法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是一个稳定的结构,缺少否定与扬弃的环节,因而就缺少西方文化那样的辩证发展的历史精神。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历史是停滞不前的。持此观点的西方人士以黑格尔、佩雷菲特为代表,前者认为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后者则进一步认为,直到现代,这种局面都没有改变,“简直可以说每个中国人的基因里都带有乾隆帝国时的全部遗传信息。”
8、总体说,理学是以()为核心的精致的哲理化儒学。
9、经学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门以()为研究内容和对象的学问。它始于孔子删定六经,战国时初具规模,两汉时大兴。唐为义疏之学,清为考据学和新今文经学。治经学者除对儒家经典阐发其思想外,还要诠释文字,考订名物典章制度,故又称训诂考据之学,或简称汉学。
10、《论语》中提出的被视为儒家道德节操最高境界的是()
8、宋明理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儒学的复兴,但究其实质,已无()的进取气象。
9、就统一形态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而论,包含儒道的先秦诸子各家都发挥了作用,但是,可以确认的是,()是一个基本的文化事实和文化机制。
10、文明是文化的可测量可表述的()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线考试答案1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线考试答案1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线考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1.当代中国社会占有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最多的阶层是()A.经理人员阶层B.私营企业主阶层C.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D.专业技术人员阶层2.《四库全书》先后共完成几部A.四部B.五部C.七部D.八部3.“天人合一”的思想最初的阐述者是()A.孔子B.老子C.庄子D.孟子4.佛教由印度在()传入中国A.公元前2世纪B.公元前1世纪C.公元1世纪D.公元2世纪5.我国奴隶制时代的上层建筑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立宪制D.共和制6.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董仲舒7.孔子以后以荀子为代表的是什么学派( A )A.道德制度学派B.道德心理学派C.道德自由学派D.道德哲学学派8.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为核心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佛教思想9.以下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B.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D.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10.名曲《广陵散》与历史人物()有关A刘伶B嵇康C聂政D阮籍11.朱熹的哪本著作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A.《西铭解》B.《四书集注》C.《通书解》D.《四书或问》12.“指鹿为马”典故中的奸臣是( )A.赵高B.李斯C.蒙恬D.吕不韦13.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四个阶层中,处于首位的是()A. 商B. 士C. 农D. 工14.清代在位最久的黄帝是A.康熙B.雍正C.乾隆D.嘉庆15.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是()A.批判与否定B.改造与继承C.摒弃与重塑D.汲取与发扬二、多项选择题(四选项)(共10小题,每小题3分)1.鸦片战争时期,主动了解西方史地,睁眼看世界的人有()A.魏源B.徐继畲C.曾国藩D.林则徐2.宋明理学的学术渊源是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佛教学说D.法家学说3.以下有关商朝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王朝的统治时期是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B.殷是商朝最初的都城C.商朝的建立者是汤D.商朝的建立健全了古代阶级社会的机制4.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指A.民生B.民族C.民权D.民主5.下列关于商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近代的资本家有一部分就来自商这个阶层B.农商并重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C.在中国古代社会,商的地位比工要高D.中国传统社会阶层中商是最富有的阶层6.“春秋三传”包括()A.《左氏春秋传》B.《春秋公羊传》C.《春秋谷梁传》D.《邹氏春秋转》7.乾嘉学者又被成为A. 乾嘉汉学家B.实学家C.新儒学家D.汉学家8.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是( )A.重刑B.弱民C.抑商D.禁旅9.唐代诗人被称为“小李杜”的是()A.李商隐B.李绅C.杜甫D.杜牧10.儒家提倡()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A.修身B.齐家C.治国D.平天下三、多项选择题(五选项)(共10小题,每小题4分)1.《四库全书》成功编纂的原因有哪些A.安定的社会环境B.最高统治者的重视C.雄厚的资金来源D.严密的组织系统E.破格录用人才2.对秦始皇为巩固其统治所采取措施评价正确的是( )A.实行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势力B.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C.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D.过度的中央集权严重侵犯民众利益,势必遭到被统治阶级的强烈反抗E.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对百姓有百害而无一利。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习题集(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习题集(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习题集一、填空题11.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发轫于(),形成于西汉,并经后来历代的不断巩固、强化和完善,而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

2.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忽视功利,虐杀了(),使社会呈现僵化而有秩序的状态。

3.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

中国文化又具有以“求治”为目标的()。

4.中华民族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总体精神。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

5.以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外靠以专制王权为核心的行政力量,内靠以()为纽带的宗法关系,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

6.宗法传统,使中国文化归于以()为目标的“道德型”。

7.中国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

8.()是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9.中国传统科技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二是经验性。

10.强调()在人生、社会和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

11.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在哲学逻辑上,重辩证逻辑而轻()。

12.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在思维内容及方法上,其重心和运思的特征是人,是人与人的关系,它所注重的是()问题。

13.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最主要的莫过于尚仁、崇()、重节三方面。

14.明清时期,理学作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受到了封建王朝的大力提倡。

明清两朝皇帝都把朱熹( )作为科举取士的准则。

15.范缜的(),对佛教唯心主义的神灭论进行了尖锐而有力的批判。

范缜从理论上冲击了佛教思想,并丰富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16.整个唐代诗歌以浪漫主义与()精神为主流,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17.书法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艺术,三国时钟繇创真书(楷书),东晋时()使字体更为活泼而富有生气,他也因之被称为“书圣”。

18.文艺理论有曹丕的《典论.论文》、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将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魏晋南北朝文士的推动下,中国文学终于摆脱了依附儒学的附庸地位,蔚为大观。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史记》2.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节假日?A. 春节B. 清明节C. 圣诞节D. 端午节3.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初设立于哪个朝代?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4. “天人合一”是哪一派哲学的核心思想?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5. 中国的京剧艺术起源于哪个朝代?A. 明朝B. 清朝C. 民国时期D. 新中国成立后6. 中国的书法艺术中,被称为“书圣”的是哪位大家?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赵孟頫7. 下列哪个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A. 长城B. 故宫C. 巴黎圣母院D. 金字塔8. 中国茶文化中,哪种茶被称为“茶中之王”?A. 龙井茶B. 铁观音C. 普洱茶D. 大红袍9.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是什么?A. 赛龙舟B. 赏月吃月饼C. 插茱萸D. 放风筝10. “春秋笔法”是指哪一本史书的编纂特点?A. 《春秋》B. 《左传》C. 《史记》D. 《汉书》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的五行思想中,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五方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________。

3.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总集,由清代学者纪晓岚主编。

4. 中国传统医学中,人体的基本组织结构被称为“五脏六腑”,其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________。

5.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________和赏花灯。

6. 中国园林艺术中,以山水为基调,追求自然和谐的园林被称为________园林。

7.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是登高和________。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习题《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练习题一一、简答题:1、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有什么区别。

一般认为,“文化”定义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生存、繁衍、发展和社会实践的历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

它是人类在生活、生产、生存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各种形态的事物所组成的有机复合体,它标志着一定社会区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特定的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

狭义的“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即政治、法律、知识、信仰、艺术、道德等)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结构(如政府、政党、社团、法庭和学校等)。

“文化”是一种以物质为基础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文化载体(机制),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价值与规范文化组成。

有关专家和学者认为,每一时代、每一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一个民族都有与其相适应的特殊文化。

文化的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并具有历史连续性、继承性,通过载体遗传、播化、涵化、交融、更新、优化和发展。

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基础的反映物并对其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继承性和鲜明的阶级性。

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通常文化、文明可互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可称为物质文明、精神。

3、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表现在哪几方面?由于人自身存在的有限性,而时空却具有无限性。

面对人自身的渺小,人就需要超越,即超越人自身的有限已达到无限。

但在超越的寻求上思路就不同了。

中国文化是重视向内超越,儒释道三家都是这个倾向。

而西方文化是重视向外超越,所以不断地求知识以达到无限或接近无限,以期征服自然支配自然,也就是不断地向外求,执着心很强。

西方在宗教上崇拜上帝或真主,认为自己是上帝的仆人,永远成不了上帝。

而中国文化包括印度佛教都认为每个人都有着佛性或良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或佛,也就是说每个都可以成为上帝,从而达到和佛上帝圣人一样的不朽。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试题与答案最全版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试题与答案最全版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试题与答案(最全版)一、单项选择题1周人的“贱业”概念指的是(D)2-44Λ.农业B.牧业C.手工业D.商业2.中国古代普遍使用铁器是在(C)3T16A.夏代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3.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发明了指南车和乐器的人是(A)3T21 Λ.黄帝B.伏羲C.后稷D.鲁班4.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当时与医学有关的“方技”包括“医经”、“经方”、“神仙”和(B)3-154A“本草”B.“房中”C.“难经”D.“四诊”5.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A)4T59A.伦理政治B.强权政治C.议会政治D.民主政治6.君主专制制度脱胎于原始社会(C)4T62Λ.前期的禅让制B.前期的母权制C.后期的父权制D.后期的禅让制7.科举考试以考试为主要标准,其考试的主要形式是(B)4-171 Λ.口试8.策问C.笔试D.殿试8.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A)绪论-6Λ.文化内涵8.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产品9.下列各项中属于文化思潮的是⑻绪论-8Λ.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B.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C.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D.清代的考据学10.从公元前I1Oo年到公元1400年,属于中国气候变迁中的寒暖交错期。

这个寒暖交错期上起西周,下迄(D)IT7Λ.秦末B.两汉C.唐末D.明初11.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是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C)I-21A.从东南向西北逐渐移动B.从西到东逐渐移动C.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D.从东到西逐渐移动12.在《史记》一书中,较为全面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是(C)I-26Λ.《滑稽列传》B.《秦始皇本纪》C.《货殖列传》D.《游侠列传》13.风、云、雷、雨神的祭祀,属于古代的(A)4T92Λ.天神祭祀B.地神祭祀C.人神祭祀D.四时祭祀14.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审美意识等方面属于(D)5-213A.物质文化B.生产生活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15.《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的国花是?A. 月季花B. 牡丹花C. 荷花D. 菊花答案:B. 牡丹花2. 下列哪个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A. 火药B. 纸张C. 印刷术D. 井盐答案:A. 火药3.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起点?A. 西安B. 上海C. 成都D. 广州答案:A. 西安4. 中国的四大名著不包括以下哪部作品?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答案:D. 三国演义5. 中国的汉字有多少个基本字?A. 1000个B. 2000个C. 3000个D. 4000个答案:C. 3000个二、简答题1. 简述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其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庭观念等。

爱国主义指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家庭观念则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

2.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简要介绍其中一种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以春节为例,它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年末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这一天是农历的新年,也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新年。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贴窗花、挂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进团圆饭,并互相拜年、送红包。

此外,春节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如守岁、扫年、踩高跷等,这些习俗充满了吉祥和祝福的意义。

三、论述题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国影响力日益增强,请你谈谈你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看法。

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国的影响力确实在不断增强。

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喜爱。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1.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 自强不息(2. 厚德载物(3. 实用主义(实践理性)(4. 超脱圆滑(辩证思维)2、自强不息得含义及其文化渊源。

《易·乾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觉上进☆.勤恳劳动☆. 不怕困苦☆.爱国主义自强不息不仅是君子应有的风范、也是一般男子汉应有的风范,而且还是民族、国家应有的风范,3.厚德载物得含义及其文化渊源易·坤卦·象辞》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宽厚待人。

宽即宽容、厚即厚道。

☆.和合兼容。

文化兼容,宗教兼容,神仙兼容4.汉字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汉字是记载汉语的符号,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5个阶段,到汉晋时期遂完全成熟和定型。

5.简述汉字造字的六种基本方法。

1)象形2)指事3)会意4)形声5)转注,同义互训6)假借,同音替代。

6.“三皇五帝”正统的说法是指哪些人三皇: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正统观点)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7.中国人为什么把自己称作“龙的传人”龙最初是生殖图腾,后演化为政治图腾。

(1.首先是远古人生殖崇拜的结果。

(2.大国统治需要有某种神奇的强大超凡的力量的支助。

(3.农耕文明需要雨水保护。

龙主管雨水。

8.简述《易经》包含的哲学思想。

(1. 对立统一的思想(2. 变化发展的思想(3. 矛盾对立与转化的思想(4. 主观能动性的思想(5. 无限发展的思想9.揭示《周易》精髓的“阴阳鱼图”最早是什么时代的作品《阴阳鱼图》:据明朝初年的赵挥谦说,南宋时,朱熹派蔡元定到四川搜集这些图,蔡得到三副图,这是其中之一。

不知什么原因,朱熹没有见到这幅图。

赵挥谦也是好不容易才搜集到的。

李申认为,我们最好相信,这图是元朝末年的人创造的,也可能就是赵挥谦创造的。

10.简述孔子“君子观”的主要内容。

为人处世之道—君子观1.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的实质:爱人2.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义的实质:适宜3.礼是仁义的表现形式礼的实质:体仁行义的行为规范4.时中中庸之道:执两用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5. “知命” 尽人事而待天命11.简述儒家之“儒”的本质含义。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复习题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复习题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岱年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2)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2)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3)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3)第五章中国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5)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5)第七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6)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7)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7)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8)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8)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8)第十三章中国古代(10)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11)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11)第十六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12)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13)第十八章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15)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15)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大一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大一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大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包括以下哪部著作?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春秋》答案:ABCD2.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端午节C. 圣诞节D. 中秋节答案:C3. “文房四宝”指的是?A. 笔、墨、纸、砚B. 琴、棋、书、画C. 诗、词、歌、赋D. 书、画、茶、酒答案:A4.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E. 丝绸答案:E5.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主要强调以下哪一点?A. 个人修养B. 家庭和谐C. 国家治理D. 所有选项答案:D6. 中国的书法艺术中,被誉为“书圣”的是哪位书法家?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赵孟頫答案:A7. 中国传统建筑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常见的建筑元素?A. 飞檐B. 斗拱C. 石狮子D. 玻璃窗答案:D8.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主要选拔的是哪一类人才?A. 军事人才B. 政治人才C. 文学人才D. 艺术人才答案:B9. “京剧”是中国的哪种传统艺术形式?A. 舞蹈B. 音乐C. 戏曲D. 绘画答案:C10. “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A. 军事扩张B. 经济交流C. 文化传播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________。

答案:《三国演义》2. 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标志着夏季开始的节气是________。

答案:立夏3. 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________。

答案:数4. “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艺”,其中“棋”指的是________。

答案:围棋5. 中国传统医学中,被誉为“医圣”的是________。

答案:张仲景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

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期末考试答案

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期末考试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选题1.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段话说明( )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之中B.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C.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D.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正确答案:D2.( )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代“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疾病预防思想,开创了体育健身和体育医疗的先河,创制了五离戏,以强身健体。

A.华佗B.张仲景C.孙思邈D.苏敬正确答案:A3.中华民族是指多种民族、多种来源。

上古时期生活在( )的中原民族和( )的少数民族,如北狄、西戎、南蛮、东夷等之间在长年的互相冲突、互相交流中逐渐融混成为难解难分的一体,形成了华夏族的前身。

A.长江流域周边B.黄河流域周边C.珠江流域周边D.黑龙江流域周边正确答案:B4.( )代传奇小说奇峰突起,作家们开始有意识地虚构作品。

唐代传奇小说在情节结构、人物描写等方面已达到很高的成就。

A.唐B.宋C.元D.汉正确答案:A5.在中国,私有制确立与阶级社会初步形成的时期是( )。

A.黄帝B.大禹C.商朝D.夏朝正确答案:D6.汉代成书的( )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A.《周髀算经》B.《九章算术》C.《数书九章》D.《测圆海镜》正确答案:B7.( )开创私人讲学和私人撰史之风,开拓了中国史学的道路,同时他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大史学家。

A.孟子B.孔子C.黄帝D.老子正确答案:B8.最早使用十进制记数法且认识到进位制的国家是( )。

A.中国B.古罗马C.古美洲玛雅人D.古巴比伦人正确答案:A9.诸子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 )。

A.《庄子》B.《孟子》C.《老子》D.《论语》正确答案:A10.到( )时期,各种火药成分有了较合理的定量配比,并开始在战争中使用。

至此以后,大量的热兵器产生,像火药炮、火箭、原始飞弹、管形火器、原始的二级火箭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测试题(共4套)含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测试题(共4套)含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测试题(共4套)含参考答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测试题一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A.化学 B.文学 C.化解D改易2.宫廷文化属于()A.上层文化 B 底层文化 C市民文化 D 中层文化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从春秋至西汉时期,便进入了()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4.古代的云贵高原作为民族杂居地区,曾被称作()A.南夷 B.南蛮C.西南蛮 D.西南夷5.南北朝时期,北方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A.农业及牧业经济 B.农业及狩猎经济 C.牧业及狩猎经济 D.农业经济6.《尧典》载于()A.《春秋经》 B.《竹书纪年》 C.《古石经》 D 《尚书》7.老子认为,取法“自然” B.“治人” C.“治心” D.“治学”8.名家公孙龙及惠施的理论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即()A.“人”与“物”的关系问题 B.“虚”与“实”的关系问题C.“名”与“实”的关系问题 D.“主”与“客”的关系问题9.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A.《淮南子》 B.《开元占经》 C.《四时纂要》 D.《四民月令》10.传说车的发明者是()A.高车部 B.黄帝 C.鲁班 D.伏羲11.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A.预测天气B.研究天体运行 C.研究太阳D.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12.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A.唐 B.宋 C元 D 明13.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 昭穆制14.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君王的首要职责是()A.树立权威 B.军事征伐 C.休养生息 D。

沟通天神15.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A.齐国 B.鲁国 C.晋国 D.秦国16.《礼记·曲礼》说:“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曰卒,土曰不禄,庶人曰死。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中国文化概论选择题练习试卷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 C 】A.文化思潮 B.文化传统 C.文化观念 D.文化现象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 C 】A.地质灾害等 B.沙尘暴灾害等 C.洪涝灾害等 D.风灾等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 D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 D 】A.和睦 B.团结 C.和平 D.统一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 D 】A.原始采集业 B.原始捕捞业 C.原始狩猎业 D.农业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 C 】A.三皇时代 B.五帝时代 C.夏代 D.商代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 D 】A.教师 B.官吏 C.说客 D.辩士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 C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 A 】A.出人相补原理 B.等差原理 C.中国剩余定理 D.秦王暗点兵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 D 】A.查 B.验 C.测 D.切11.我国的造纸术传人欧洲是在【 C 】A.公元6世纪 B.公元8世纪 C.公元12世纪 D.公元16世纪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 B 】 A.周代 B.汉代 C.隋代 D.唐代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 C 】A.选举政治 B.世袭政治 C.伦理政治 D.文官政治1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 C 】A.五帝时期 B.夏朝 C.周代 D.春秋时期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D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 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 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 A 】 A.《左传》 B.《周礼》 C.《论语》 D.《孟子》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 D 】A.《周礼》 B.《庄子》 C.《周易》 D.《诗经》1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 B 】A.知行合一 B.天人合一 C.重义轻利 D.文以载道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 自强不息 2. 厚德载物 3. 实用主义(实践理性) 4. 超脱圆滑(辩证思维)
2、自强不息得含义及其文化渊源。 《易·乾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觉上进 ☆.勤恳劳动 ☆ .不怕困苦 ☆ .爱国主义 自强不息不仅是君子应有的风范、也是一般男子汉应有的风范,而且还是民族、国家应有的风范, 3.厚德载物得含义及其文化渊源
13. 述评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人生哲学。 不为天下先 :“三宝”:一是慈,即宽容;二是俭,即退缩,保守;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18、庄子的 理想人格——浑沌、神仙 《应帝王》中有一个寓言:“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 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 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19.述评庄子的生死观。
5.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简述孔子君子观的知命思想。 尽人事而待天命 孔子被隐者嘲讽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孔子回复说: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
知之矣。” 儒家讲“无所为而为”,因为为的价值全在于做的本身之内, 孔子认为,他的仁、义、礼、中等是治国平天下的至善良方。因此,他一道以贯之,死守善道,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2试时32卷,3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5工且5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3. 简述“九五至尊”的含义及其文化渊源。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2试时32卷,3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5工且5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7. 简述儒家之“儒”的本质含义。 儒,含有不穷困、不为困难所吓倒,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人之意。 儒家的儒,正是这种不穷困、不为困难所吓倒,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君子儒,而非小人儒。
8. 述评儒家的“穷独达兼”的为人处世之道。 穷独达兼。(义) 孔子:“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 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 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对此有很好的表白: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
主张“重生”,反对“轻生” “外生死” 超生死——游无何有之乡 20.“视死如归”的含义及其文化渊源。 齐物论》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大宗师》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圣人“不知说(悦)生,不知恶死”。
4. 揭示《周易》精髓的“阴阳鱼图”最早是什么时代的作品? 《阴阳鱼图》:据明朝初年的赵挥谦说,南宋时,朱熹派蔡元定到四川搜集这些图,蔡得到三副图,
这是其中之一。不知什么原因,朱熹没有见到这幅图。赵挥谦也是好不容易才搜集到的。 李申认为,我们最好相信,这图是元朝末年的人创造的,也可能就是赵挥谦创造的。
10. 述评儒家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的人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 当仁不让,义不容辞。(义) 孔子为中国人做出了楷模——舍己为人,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杀身成仁,舍身求义。 这种不顾个人安危,以天下为己任,赴汤蹈火,前仆后继的精神,是儒家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今天的脊梁。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矢志不移,他周游列国,明知不会成功,仍然继续努力。 我们能够做的,莫过于一心一意地尽力去做我们知道是我们应该做,无以为君子也。”《尧曰》
6. 简述孔子“君子观”的主要内容。 为人处世之道—君子观 1.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仁的实质: 爱人 2.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义的实质: 适宜 3.礼是仁义的表现形式 礼的实质: 体仁行义的行为规范 4.时中 中庸之道:执两用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 5. “知命” 尽人事而待天命
内圣,指内心有深厚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修养,即内修圣人之德。外王即外施王者之政,指把主体内在的 修养所得,推广于社会,使天下道一风同。用儒家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通过修身来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
方法 三纲八目: 三纲:①明明德,②亲民,③止于至善。 八目:①格物、②致知、③正心、④诚意、⑤修身、⑥齐家、⑦治国、⑧平天下;
11. 道家思想的出发点是什么?杨子、老子、庄子的答案各是什么? 出发点:全生避害 杨朱的方法——逃离人世,遁迹山林。 老子的方法——遵道行事,自然无为。 庄子的方法——无待无我,避于仙境。
12. 简述道家老子的为人处世之道。 袭明: 按道、常、规律办事。 处柔:(贵柔守雌)“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 天下莫能与之争。” “无为”: “寡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第 46 章)所以要“寡欲”。 不为天下先 :“三宝”:一是慈,即宽容;二是俭,即退缩,保守;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 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1.“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启发式教学方法 4.实事求是的学风
14、儒家的理想人格——内圣外王 内涵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2试时32卷,3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5工且5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