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二次函数探索隐蔽规律.doc
完整word版学习二次函数的技巧和方法word文档良心出品
二次函数专项知识分析知识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能用表格、表达式、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提高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能根据具体问题,选取适当的方法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会作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逐步积累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
4、能根据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确定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5、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并能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考点一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bx+c(a≠0,其中a、b1、二次函数的定义和知识点:形如y=ax、c是常数)的函数为二次函数。
(1)、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形状大小,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a ︱的值越大,开口就越小;当b=0时,抛物线的轴对称是Y轴;当c=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当b和c同时为0时,其顶点就是原点。
2??b?b4ac2,???对称轴方程是直(a≠0)的顶点坐标是,y=ax(2)、抛物线+bx+c??aa42??b?,注意:对称轴是由a和b决定的,与c 无关,线x=a和b同号时,对称轴在Y2a轴的左边,a和b异号时,对称轴在Y轴的右边,简称“同左异右”。
2+bx+c(a≠0)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y=ax0,c);求与X轴的两个交点3()、抛物线2+bx+c=0的方程,得出的x的解就是与xax坐标的方法是令y=0,然后解关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这两个交点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
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bx+c(a≠0y=ax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b?时,y随>>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图象有最低点;函数有最小值;且x x当a2ab?时, 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a<0时,当的增大而增大;x<抛物线的开口向下,2abb??时,x<>x时,y随的增大而减小;当图象有最高点,函数有最大值,且x2a2a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初中数学教案 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变化规律
初中数学教案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变化规律一、二次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二次函数是指形如 y = ax^2 + bx + c 的函数,其中 a、b、c 是实数且a ≠ 0。
这里我们将探讨二次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
1. 函数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一般为抛物线,开口的方向取决于 a 的正负。
当 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 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2. 零点二次函数的零点对应于方程 y = ax^2 + bx + c 的根。
利用求根公式可以求得零点的坐标。
若 b^2 - 4ac > 0,则函数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若 b^2 - 4ac = 0,则函数有一个实根;若 b^2 - 4ac < 0,则函数无实根。
3. 对称轴对称轴是指二次函数抛物线的中心线,可以通过求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来得到。
对称轴的方程为 x = -b / (2a),它垂直于 x 轴,将抛物线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
二、二次函数的变化规律1. 参数 a 的变化当a > 0 时,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上,当a 的绝对值越大时,抛物线越窄;当 a < 0 时,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下,当 a 的绝对值越大时,抛物线越宽。
不论 a 是正数还是负数,当 a 的值接近于 0 时,函数的图像会变得平缓。
2. 参数 b 的变化参数 b 决定了抛物线的位置。
当 b > 0 时,抛物线的顶点在 y轴右侧;当 b < 0 时,抛物线的顶点在 y 轴左侧。
当 b 的绝对值越大时,抛物线的顶点越远离 y 轴。
3. 参数 c 的变化参数 c 决定了抛物线与 y 轴的交点和函数图像与 x 轴的交点。
当 c > 0 时,抛物线与 y 轴的交点在原点的上方;当 c < 0 时,抛物线与 y 轴的交点在原点的下方。
当 c 的绝对值越大时,抛物线与 y 轴的交点越远离原点,同时函数图像与 x 轴的交点也会相应改变。
§2.6 利用 二次函数找规律(补充)
{{§2.6 利用二次函数找规律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学习指南】1、完成新知探究,了解用二次函数找规律的思想与方法2、完成尝试练习,会运用二次函数法找规律,并确定表达式 二、【复习回顾】已知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图象经过点(1,1),(2,3),(3,7),则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新知探究】如图,你知道下面每个图形中各有多少个圆圈吗?第6个图形中应该有_______个小圆圈完成下表:解析:因为:圆圈总数与图形编号存在一定关系,则可假设它们之间是二次函数关系所以:设第n 个图形中的圆圈数为c bn an y ++=2 即:当n=1时,y=______当n=2时,y=______ 当n=3时,y=______故:该二次函数图象上有三个点:(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将以上三个点的坐标代入c bn an y ++=2中,得: __________________ a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得: b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四、【尝试练习】1、如图:按照下列规律排下去,第n 个图形中有__________个小正方形n=1n=2n=3……五、【当堂检测】1、有一组数1,5,9,13……,第5个数是______,第10个数是_______,第n 个数是__________2、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按下列规律摆放,将重叠部分涂上颜色,下面的图案中,第n 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是_______.如图:完成下表:3、把正方体摆放成如图的形状,若从上至下依次为第1层,第2层,第3层,……,则第n 层有___个正方体.。
利用二次函数探求规律
利用二次函数探求规律作者:李萍刘华伟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第08期近日,听了北师版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的一节复习课,内容是教科书84页至85页的19~21题。
19题:(1)如下图,第n个图形中有多少个小正方形?你是如何计算的?(2)求1+3,1+3+5,1+3+5+7,1+3+5+7+9,…,1+3+5+7+9+…+(2n-1)20题:(1)你知道下面每一个图形中各有多少个小圆圈吗?以此类推第6个图形中应该有多少个小圆圈?为什么?(2)完成下表:边上的小圆圈数12345每个图中小圆圈的总数(3)如果用n表示等边三角形边上的小圆圈数,m表示这个三角形中小圆圈的总数,那么m和n的关系是什么?21题:(1)你知道下面每一个图形中各有多少个小圆圈吗?以此类推第5个图形中应该有多少个小圆圈?为什么?(2)完成下表:边上的小圆圈数12345每个图中小圆圈的总数。
(3)如果用n表示六边形边上的小圆圈数,m表示这个六边形中小圆圈的总数,那么m和n 的关系是什么?这是几道根据图形摆放特点探求规律的题。
授课教师的基本功较扎实,语言简练,表达清晰。
通过观察图形摆放规律,19题和20题解决得比较轻松,但解答21题时,再通过观察图形摆放规律得出变量m和n的关系,不但让中等生望而生畏,就连一些平时数学学得不错的优秀生也眉头紧皱,大伤脑筋,反应较慢的学生更不知从何下手。
授课教师见此情景,引导学生这样观察,那样思考,也只有少数学生明白了其中的“奥妙”,而大多数学生仍是一头雾水。
课后,我和授课老师交流了一下,在解答21题时,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思路,利用二次函数探求这样的规律题。
为了降低难度,在学生完成(2)填表后,再设置一个问题(3),根据上表的数据,把n作为横坐标,把m作为纵坐标,在平面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各点(n,m),其中1≤n≤5,猜一猜上述各点会在某一函数的图象上吗?分析: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猜想m是n 的二次函数,设m=an2+bn+c,则它的图象经过(1,1)(2,7)(3,19),所以1=a+b+c 7=4a+2b+c19=9a+3b+ca=3 b=-3c=1m=3n -3n+1,检验,当n=4时,m=37,n=5时,m=61,符合题意.19题和20题也可以用此法。
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中隐含条件
请问你做对了吗?
请你千万要注意“有实数根”这一隐含条件!
下面各题该怎样解答?各需注意什么问题? • 1. 如果方程 x2 – 3x + 2p + 4 = 0 的两根同号, 求p 的取值范围。 ( - 2 < p ≤ - 7/8 ) • 2. 函数 y = x2 + (k2 – 3k – 4)x + 2k 的图象交 x 轴于A、B两点,且A、B关于原点对称,求 k 的 ( k = - 1) 值。 • 3.菱形ABCD的边长是5,两条对角线交于点O, 且AO、BO的长是方程 x2 – (2m – 1) x + 4(m – 1) = 0 的 (m=4) 两根,求m 的值。
•
例2:关于x的方程 x2 - (m2 – 2)x + 4m = 0 两根的倒数和为 1/4 ,则m的值是( )。 (A)- 1; (B)2; (C)- 1或2; (D)-2或1。
从例1的正确解答中,你是否认为你所选的答案 C可能有问题呢? 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Δ= ( m2 – 2) 2 – 16m , 当 m = - 1 时,Δ= ? 有问题吗? 正确答案应该是( A ) 那么当 m = 2 的时候呢?
4.两个自然数的和是19,求这两个数的乘积的最大值。
5.抛物线y (m 8) x 2 2(m 4) x 2 m与x轴有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
6.化简:x 2 4 x 4 ( 1 x ) 2 7.已知 3x 5 y 2 m 2 x 3 y m ( x y 199 )(199 x y ),求m。 8.若(k 3 ) x
隐含条件存在于多种内容的题目之中除了在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中比较常见外在其它内容中也时有所见
高中数学函数教案:探索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高中数学函数教案:探索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探索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引言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对于理解函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通过探索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二、二次函数的定义与特点1. 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是形如y=ax²+bx+c(a ≠ 0)的函数,其中a、b和c 为实数,且a不等于零。
2. 二次函数图像关键特点:a) 抛物线方向: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b) 顶点坐标: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b/2a,f(-b/2a))。
c) 对称轴方程:对称轴方程为x=-b/2a。
d) 判别式D=b²-4ac用来判断方程ax²+bx+c=0的根(零点)情况:- 当D>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根;- 当D=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 当D<0时,方程无实根。
三、通过观察图像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1. 开口方向与a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图像来探索二次函数开口的方向与参数a的关系。
逐步变化a的值,观察抛物线的开口情况。
a)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b)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2. 顶点坐标与对称轴方程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顶点坐标为(-b/2a,f(-b/2a)),而对称轴方程为x=-b/2a。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a) 对称轴上的横坐标就是顶点横坐标;b) 对称轴上任意一点的纵坐标与顶点纵坐标相等。
3. 判别式D与根(零点)之间的关系探究判别式D与方程ax²+bx+c=0的根(零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区分无实根、有一个实根和有两个不相等实根这三种情况。
a) 当D>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根;b) 当D=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c) 当D<0时,方程无实根。
四、示例分析与练习1. 实例分析:以二次函数y=x²-2x+1为例,探究其图像和性质。
高中数学教案:探究二次函数的图像变化规律
高中数学教案:探究二次函数的图像变化规律一、引言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变化规律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探究二次函数的图像变化规律,加深对二次函数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二次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1. 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是形如f(x) = ax² + bx + c的函数,其中a、b、c 都是实数而且a≠0。
2. 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平滑的曲线,称为抛物线。
当a > 0时,抛物线开口朝上;当a < 0时,抛物线开口朝下。
3. 二次函数的顶点:二次函数的图像上取得最小值或最大值的点,称为顶点。
顶点的横坐标为-x₀ = -b/2a,纵坐标为y₀ = f(-b/2a)。
4. 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二次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x = -b/2a对称。
三、二次函数的图像变化规律1. 根据a的正负判断开口方向:当a > 0时,抛物线开口朝上;当a < 0时,抛物线开口朝下。
2. 根据a的绝对值大小判断抛物线的狭长程度:当|a| > 1时,抛物线狭长;当|a| < 1时,抛物线宽短。
3. 根据a的正负和顶点的纵坐标判断抛物线的最值:当a > 0时,抛物线的最小值为y₀;当a < 0时,抛物线的最大值为y₀。
4. 根据a对抛物线的平移效果:当a不等于1时,抛物线在y方向上伸缩;当a的绝对值大于1时,抛物线在x方向上压缩。
5. 根据对称轴的位置判断抛物线的平移:横坐标平移-x₀的单位,纵坐标平移y₀的单位。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抛物线图像引起学生的兴趣,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你认为什么因素影响了抛物线的图像呢?2. 基础知识巩固:复习二次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3. 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探究一个因素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影响。
探究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性质,总结二次函数的规则。
探究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性质,总结二次函数的规则。
探究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性质,总结二次函数的规则二次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一类函数,它的图像呈现出抛物线的形状。
通过研究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一函数。
一、最小值性质1. 在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 f(x) = ax^2 + bx + c 中,a、b、c 分别代表二次函数的系数。
其中,a 是二次项的系数,b 是一次项的系数,c 是常数项。
2. 当二次系数 a > 0 时,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上,呈现出 U 形。
此时,函数图像在顶点处达到最小值。
3. 最小值的横坐标可以由公式 x = -b / (2a) 求得,即通过计算顶点的横坐标。
最小值的纵坐标可以通过将横坐标代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来求得。
4. 最小值的性质:当 a > 0 时,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值;当 a = 0 时,二次函数的最小值不存在。
二、总结二次函数的规则1. 最高次为二次的代数函数称为二次函数。
2.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f(x) = ax^2 + bx + c,其中 a、b、c 为常数,且a ≠ 0。
3. 二次函数的图像为抛物线,且开口方向由 a 的正负决定。
当a > 0 时,图像开口向上;当 a < 0 时,图像开口向下。
4.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 (-b / (2a), f(-b / (2a))),其中 b 和 a 分别为二次和一次项的系数。
5. 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经过顶点的直线,并且它将抛物线分为两个对称的部分。
6. 二次函数的零点为方程 ax^2 + bx + c = 0 的解,即函数图像与 x 轴的交点。
以上是关于二次函数最小值性质的探究和二次函数规则的总结。
通过研究最小值的概念和二次函数的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函数。
12月22日二次函数规律总结
12月22日二次函数规律总结二次函数方面的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可以归纳为:“两种方法、三大规律、一种对称”。
一、“两种方法”即:待定系数法和配方法。
很多二次函数方面的题,都用到了这两种方法,或单独一种、或两种交叉使用、或一种多次使用,1、待定系数法:主要用来求函数的解析式,所以,凡是需要求函数解析式的题,首先考虑用“待定系数法”。
①kx y =和xk y =中只有一个字母K 需要待定,所以一个点的坐标即可; ②b kx y +=中有两个字母K 和b 需要待定,所以必须两个点的坐标;③一般式c bx ax y ++=2中有三个字母a 、b 、c 需要待定,所以必须三个点的坐标,有时会给你一个或两个已知系数,那就不需要三个了,也就说:有几个字母需要待定,就需要几个点的坐标!做题的时候要看清!④顶点式()2y a x h k =-+中,当题意告诉我们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或最大(小)值的时候,往往解设成顶点式,所以其中的h 、k 就是已知的了,只有一个字母a 需要待定,所以一个点的坐标即可;⑤两根式))((21x x x x a y --=中,当题意告诉我们抛物线与X 轴的有两个交点时,往往解设成两根式,所以其中的1x 和2x 就是已知的了,只有一个字母a 需要待定,所以一个点的坐标即可;2、配方法:主要用来解方程、求顶点坐标、对称轴、最值等等。
①当二次项系数是+1的时候,比较简单,两三步就可!②当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时候,一般需要五步变形,每一步都要小心、仔细!二、“三大规律”:一)“一般式规律”1、一般式:)0,,(2≠++=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2、三个系数a 、b 、c 分别决定什么:①a 决定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a 的大小决定开口的大小,a 越大开口越小;②a 和b 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左同右异”。
二次函数的像与变化规律
二次函数的像与变化规律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物理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等。
本文将围绕二次函数的像与变化规律展开探讨。
1. 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 = ax^2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a ≠ 0。
其中,a决定了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b决定了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位置,c决定了二次函数的纵坐标平移。
2. 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通常是一个抛物线。
当a>0时,抛物线开口朝上;当a<0时,抛物线开口朝下。
对称轴是一个与y轴平行的直线,可通过计算-b/2a得到。
纵坐标平移通过c的值实现,当c>0时,抛物线上移;当c<0时,抛物线下移。
3. 二次函数的顶点二次函数的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或最低点,也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
顶点坐标可通过计算(-b/2a, f(-b/2a))得到,其中f(-b/2a)是对应的y值。
4. 二次函数的对称性二次函数具有轴对称性。
即,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
这意味着对于抛物线上任意一点(x, y),它与对称轴上的另一点(-x, y)关于对称轴对称。
5. 二次函数的平移变化二次函数的平移变化可以通过改变其参数值来实现。
纵向平移可通过调整c的值实现,横向平移可通过调整b的值实现。
具体来说,当c增加时,抛物线上移;当c减小时,抛物线下移。
当b增加时,抛物线向左移动;当b减小时,抛物线向右移动。
6. 二次函数的缩放变化二次函数的缩放变化可以通过改变a的值来实现。
当a的绝对值增大时,抛物线变得更加陡峭;当a的绝对值减小时,抛物线变得更加扁平。
7. 二次函数的零点二次函数的零点是指使函数值等于零的x值,也就是函数与x轴的交点。
求二次函数的零点可以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来实现。
8. 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取决于a的正负。
当a>0时,二次函数单调递增;当a<0时,二次函数单调递减。
利用二次函数找规律《精选文档》
利用二次函数找规律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每年都有不少关于“图形”“数字”的规律题出现,规律型试题因它具有的直观性、可操作性更能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归纳、想象、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多种能力而备受青睐.这类题既是规律题,那便有规律可循,解题的思路是实施特殊向一般的简化;具体方法和步骤是(1)通过对几个特例的分析,寻找规律并且归纳;(2)猜想符合规律的一般性结论;(3)验证或证明结论是否正确。
而现在主要向大家介绍另一种解决找规律问题的方法,那就是用二次函数的思想来解决,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这些问题.一、寻找图形的增减规律例1:观察图中正六边形网的变化规律:(1)、完成下表(2)、如果用n表示六边形网的圈数,m表示这个正多边形中小点的总数,那么m和n的关系是什么?这道题如果用观察、分析、归纳的办法来找规律就显得非常困难,因为在结果中n的次数是2次,下面我们就用二次函数来解,你会发现问题变得很容易下手,结论也易于得出。
解:(1)、填表(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1,6)、(2,18)、(3,36)、(4,60)、(5,90)、观察图中描出的点的整体分布,它们基本上是在一条抛物线附近,因此,正多边形中小点的总数m和六边形网的圈数n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来模拟,设m=an2+bn+c,在已知数据中,任取三组,如取(1,6)、(2,18)、(3,36)分别代入所设的函数关系式,得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得,所以,m=3n2+3n.再将点(4,60)、(5,90)分别代入检验,均成立。
因此,m和n的关系为m=3n2+3n。
例2:(2004年泸州)把正方体摆放成如图的形状,若从上至下依次为第1层,第2层,第3层,……,则第n层有___个正方体.解:观察图形中正方体的层数与正方体的个数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第一层,1个;第二层,3个;第三层,6个;可猜测第四层,10个;第五层,15个,……,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组点的坐标(1,1),(2,3),(3,6),(4,10),(5,15),那么我们就可以设正方体的个数s与正方体的层数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再将任意3个点的坐标代入所设函数关系式,就能求出系数的值。
高中数学教案:探究二次函数的图像变化规律
高中数学教案:探究二次函数的图像变化规律一、二次函数的图像变化规律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重要且常见的一个函数类型,其图像特征具有独特性和规律性。
通过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变化进行探究,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和作用。
本教案将针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变化规律展开讨论,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顶点坐标的变化规律在寻找一个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平移、纵向伸缩或压缩时,首先需要确定顶点坐标。
1. 平移:平移是指将原来图像上所有点同时沿x轴或y轴方向移动一定距离。
当y=ax^2+bx+c(a≠0)向左平移h个单位时,新的函数为y=a(x+h)^2+b(x+h)+c;当y=ax^2+bx+c(a≠0)向右平移k个单位时,新的函数为y=a(x-k)^2+b(x-k)+c。
其中h为正数表示向右平移,k为正数表示向左平移。
2. 纵向伸缩或压缩:纵向伸缩或压缩是指将原来图像上所有点在y轴方向进行拉伸或压缩。
当纵向伸缩倍数为k(k>0)时,新的函数为y=a(kx)^2+b(kx)+c;当纵向压缩倍数为1/k(k>0)时,新的函数为y=a((1/k)x)^2+b((1/k)x)+c。
三、对称轴的变化规律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指二次函数图像相对于直线x=-b/2a而言的对称性。
探究二次函数对称轴的变化规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其图像形态和特点。
1. 平移:当y=ax^2+bx+c(a≠0)向左平移h个单位时,原来的对称轴方程为x=-b/2a,新的对称轴方程变为x=-(b-ah)/2a;当y=ax^2+bx+c(a≠0)向右平移k个单位时,新的对称轴方程变为x=-(b+ak)/2a。
2. 纵向伸缩或压缩:纵向伸缩或压缩不会改变二次函数图像关于直线x=-b/2a的对称轴。
四、开口方向及开口值得变化规律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与系数 a 的正负有关。
当 a>0 时,二次函数图像开口朝上;当 a<0 时,二次函数图像开口朝下。
高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方法探究
在高中数学二次函数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进行探究:
1. 引导学生发现二次函数的特点:让学生观察二次函数的图像,发现二次函数的对称轴、顶点、开口方向等特点,并通过实际例子解释二次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设计探究问题:通过给定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求解二次方程、观察函数图
像等方法,来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和规律。
例如,探究二次函数的平移、伸缩对函数
图像的影响。
3. 模型建立与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并
用这个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通过二次函数模型来解决抛物线的运动问题。
4. 规律总结与笔记整理: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所发现的规律,并通过笔记
整理的方式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此外,还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和竞赛等形式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和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究和学习。
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解决
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虚拟二次函数 探究隐蔽规律
当 = 6时 , 6 ; =1 m= 3 当 0时 , m:12 ; 0 4 对折 n次
1 提 出 问题 建 立模 型
结论.
2 应 用 模型
解 决 问 题 .
例 1 已知 : 如图 2 多边形 的对角线条数 为 d 边数 , ,
是 n 容易知 道 d与 n的部分关系是 : . 三边形的对角线 的
条数是 0条 ; 四边形 的对角线 的条数是 2条 ; 五边形 的对
角线 的条 数是 5条 ; 六边形 的对角线 的条数是 9条. : 问
21 00年 云南楚 雄 市有 这样 一道 中考题 : 图 1 用 如 , 火柴 摆 出一 列正 方形 图案 , 按这 种方式 摆 下 去, 出 若 摆 第 个 图案用 根火柴棍 ( 用含 n的代 数式表示 ) .
当边数是 1 0时 , 对角线 的条数 是多少 ?
△
出 广] r
・
解题研究 .
十’敷 ・ ( 1年 9 初 版 ? 7 20 第 期・ 中 ) 0
3 l
虚 拟 二 次 函 数 探 究 隐 蔽 规 律 口
4 1 1 湖 北 省 谷 城 县 南 河 镇 中 学 石光 宏 47 5
4 l0 湖 北省 襄樊 市 襄 阳 区峪 山中学 毕 保 洪 4 18
. 解题研究 .
() 3 再用另 一组值检验是否与题 意相符 ;
( ) 出答 案 . 4做 例 2 为 了迎 接 国庆 6 0周 年 , 学 校 新 建 的大 礼 堂 在
二次函数与图像的变化规律与研究方法
几何法研究二次函数图像
确定二次函数 的一般形式
画出二次函数 的图像
观察图像的形 状、位置和性 质
分析图像的变 化规律
总结几何法研 究二次函数图 像的方法和步 骤
利用信息技术研究二次函数图像
利用计算机软件 绘制二次函数图 像
利用信息技术分 析二次函数图像 的变化规律
利用信息技术模 拟二次函数图像 的动态变化
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x=h,其中h是二次函数的顶点横坐标
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取决于其系数a、b、c的符号,当a>0时,二次函数在 x=h处取得最小值,当a<0时,二次函数在x=h处取得最大值
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其顶点坐标为(h,k),其中h是二次函数的对称 轴横坐标,k是二次函数的顶点纵坐标
图像旋转变换规律
旋转角度:旋转角 度决定了图像的旋 转方向和旋转程度
旋转中心:旋转中 心决定了图像旋转 的起点和终点
旋转方向:顺时针 或逆时针旋转
旋转效果:旋转后 的图像与原图像相 比,形法
代数法研究二次函数图像
确定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 确定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对称轴、顶点、开口方向等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图像特征:对称轴x=-b/2a,顶点坐标(x=(-b/2a,y=f(-b/2a)) 利用图像特征求解二次函数解析式:根据图像特征,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a、b、c的值
平移变换应用: 图像的平移、缩 放、旋转等操作
图像对称变换规律
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x=h/2a
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点:(x, k)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浅谈隐含条件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
浅谈隐含条件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作者:邹品柳来源:《数码设计》2017年第16期摘要:一直以来,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内容当中,二次函数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同时也是中考数学一个重要考点。
如今,不少学生在对二次函数有关问题进行解答时,解题过程以及结论看似正确,但答案却不对。
之所以会出现此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初中生并未对题设当中隐含条件进行重视,而且在日常练习以及考试当中常常发生错解现象,因此导致解题错误。
本文旨在对二次函数当中隐含条件的具体运用进行探究,希望可以给实际教学进行些许指导。
关键词:初中数学;二次函数;隐含条件中图分类号:G633.6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6-0194-02Abstract: the quadratic function always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mathematics cont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test point for the mathematics in high school. However, many students seem to be correct in solving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quadratic function, but the answers are wrong. This kind of problem is mainly because junior middle schoolstudents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licit conditions in the questions, and they often get wrong solutions in daily exercises and exams, thus resulting in problem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implicit conditions in the quadratic function, hoping to give some guidance to the actual teaching.Keywords: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Quadratic function; The implied conditions前言:隐含条件就是指题设条件并未明确给出,但又确实存在的条件,这些条件隐藏在题干背后,很難被学生发现。
二次函数中蕴含的数字规律
二次函数中蕴含的数字规律方正县第三中学 寿业婧 方正县宝兴中学 岳荣辉二次函数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直感觉是个难点,但是这部分知识又是初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为了突出重点,并化解难点,对这部分知识我进行了深入探究。
在深刻理解大纲和教参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将二次函数的知识归纳整理为一、二、三、四、五和5、4、3、2、1,使整个知识体系淋漓尽致的得以体现。
5个“一”1、 抛物线有一个顶点。
抛物线y=ax 2+bx+c (0≠a )的顶点坐标为(a b 2-,ab ac 442-) 。
2、 抛物线有一条对称轴。
抛物线y=ax 2+bx+c( 0≠a )的对称轴为ab x 2-=3、抛物线与y 轴仅有一个交点。
抛物线)0(2≠++=a c bx ax y 与y 轴的交点为(0,c )。
4、己知对称点求对称轴的一种方法。
若A(1x ,y),B(2x ,y)是抛物线)0(2≠++=a c bx ax y 图象上的两点时,抛物线的对称轴为221x x x +-= 5、抛物线)0(2≠++=a c bx ax y 开口程度的大小随a 值大小的一种变化规律。
无论抛物线开口向上还是向下,|a|越大开口程度越小。
4个“二”1、抛物线开口方向有两种情况。
抛物线)0(2≠++=a c bx ax y 当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
2、抛物线的增减性分两种情况。
抛物线)0(2≠++=a c bx ax y 当a>0时,在对称轴左侧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右侧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a<0时,在对称轴左侧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右侧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3、最简单的二次函数)0(2≠=a ax y 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平移。
当抛物线)0(2≠=a ax y 向左(或向右)平移h 个单位时,抛物线解析式可以设为y=a(x-h)2(向右时h 为正,向左时h 为负);当抛物线)0(2≠=a ax y 向上(或向下)平移k 单位时,抛物线解析式可以设为y=ax 2+k(向上时k 为正,向下时k 为负) 4、抛物线的最值有两种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二次函数探索隐蔽规律教学设计
禄丰四中王钊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巩固二次函数的待定系数法,会用二次函数的待定
系数法解答探索规律题 .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二次函数的待定系数法解答探索规律题的
过程,理解函数思想,尝试用二次函数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一个。
学情分析:探索一列数字的规律探索渗透了高中数列的知识,近
几年深受中考命题者亲睐。
特别是一些隐蔽的规律,让学生无从
下手,导致考试时得分率低。
实际上,在教育部审定2013 年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第62 页提供了四个带星号的选做题,结合图形和表格探索规律,就蕴含了用
二次函数探索规律的思想,重视这四个选做题的教学,及时介绍用二次函数的待定系数法解决第 n 个与图形中指定对象的总数,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ax2 +bx+c(a 0 ).
二、新课讲解:我们以复习题 25-27 用二次函数来探索规律,具
体做法是把图形的序号当做自变量 n,指定对象的个数当做因变
量y,就可以用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y=an2+bn+c 求指定对象的个数了.
例题:* 25.(1)如图,第 n 个图形中有多少个小正方形?你是
如何计算的?
求1+3 ,1+3+5 ,1+3+5+7 ,1+3+5+7+9 ,,1+3+5+7+9+ +(2n-1).
把图形的序号当做自变量 n,正方形的个数当做因变量 y,就可以用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y=an2+bn+c 求正方形的个数了。
具体做法:第一个图形的序号 1,小正方形的个数 1,记为( 1, 1),代入得:
1=a+b+c①
第二个图形的序号2,小正方形的个数4,记为( 2, 4),代入得:
4=4a+2b+c ②
第三个图形的序号 3,小正方形的个数 9,记为( 3, 9),代入得: 9=9a+3b+c ③
③ -② 得: 5=5a+b ④
② -① 得: 3=3a+b ⑤ ④ -⑤ 得: 2=2a,
a=1,b=0,c=0, 小正方形的个数 y=n 2.
三、课堂练习:
(一)* 26.(1) 你知道下面每一个图形中有多少个小圆圈吗? 第 6 个图形中应该有多少个小圆圈吗?为什么?
( 2).完成下表:
边上的小圆圈数 12 34 5 每个图中小圆圈的总数
( 3)如果用 n 表示等边三角形边上的小圆圈数, m 表示这个三角形中小圆圈的总数,那么 m 和 n 的关系是什么?
用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m=an 2+bn+c ,建立方程组 1=a+b+c ① 3=4a+2b+c ② 6=9a+3b+c ③
③ -② 得: 3=5a+b ④
② -① 得: 2=3a+b ⑤
④ -⑤ 得: 1=2a, a= 1 ,b= 1
,c=0,
2
2
1 n
2 1
n .
m 和 n 的关系: m
2
2
(二)*27.(1) 你知道下面每一个图形中有多少个小圆圈吗?第 5 个图形中应该有多少个小圆圈吗?为什么?
( 2)完成下表:
边上的小圆圈数
1 2 3 4 5
每个图中小圆圈的总数
( 3)如果用 n 表示六边形边上的小圆圈数, m 表示这个六边形中小圆圈的总数,那么 m 和 n 的关系是什么?
用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m=an 2+bn+c , 1=a+b+c ① 7=4a+2b+c ② 19=9a+3b+c ③
③ -② 得: 12=5a+b ④ ② -① 得: 6=3a+b ⑤ ④ -⑤ 得: 6=2a, a=3,b= -3,c=1,
m 和 n 的关系: m=3n 2
-3n+1.
四、课堂小结:
从以上三题的解答过程可以看出: 把序号当做自变量 n ,指定对象对应的数当做因变量 y ,用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y=a n 2+b n +c 解决规律题,只需要建立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即可求出对象对应的数 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式。
五、巩固练习:
中考题中用二次函数探索规律的实例:
1、( 2013 大理、楚雄 )下面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一列数: 1 3 5 7 那么第 n 个数是 .
、 、 、
4 ,
7 12 19
1、3、5、7 从 1 开始,
分析:观察到分子是连续奇数,分子 可以表示成 2n-1 ,分母 m=an 2+bn+c 的形式,得
4=a+b+c
① 7=4a+2b+c
② 12=9a+3b+c ③
解得 a=1,b=0,c=3,
m 和 n 的关系: m=n 2
+3,那么这组数的第 n 个数是
2n
2 -1
.
3 7 9 11
n
3
2、(2014 岳阳)观察下列一组数:
,它们是按一
2
、1、 、 、
10 17
26
定规律排列的,那么这组数的第 n 个数是 .
分析:先把第二个数 1 改写成 5
,就可以观察到分子是连续奇数,
5
分子 3、5、7 从 3 开始,可以表示成 2n+1 ,分母 m=an 2+bn+c 的形
式,得
2 = a+b+c ①
5 = 4a+2b+c ②
10=9a+3b+c ③
解得 a=1,b=0,c=1,
m 和 n 的关系: m=n 2+1,那么这组数的第 n 个数是2n
2 1 . n 1
六、方法总结:把序号当做自变量 n ,指定对象对应的数当做因变
量 y,用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y=a n2+b n+c 解决规律题,只需要建立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即可求出对象对应的数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式。
七、课外作业:
1、(2014 武汉)观察下列一组图形中的个数,其中第 1 个图中共有 4 个点,第 2 个图中共有 10 个点,第 3 个图中共有 19 个点,,
按此规律第 5 个图中共有点的个数是()
A.31B.46C.51 D.66
2、(2014重庆A卷)如图,下列图形都是由面积为 1 的正方形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1)个图形中面积为 1 的正方形有2 个,第( 2)个图形中面积为 1 的正方形有 5 个,第( 3)个图形中面积为 1 的正方形有 9 个,,按此规律.则第( 6)个图形中面积为 1 的正方形的个数为()
A.20; B.27; C.35; D.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