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H 岩石地基载荷试验要点
人工挖孔桩岩基载荷试验应注意的问题
谈岩基载荷试验应注意 的问题 。
另外, 检测人 员在试验前 应深入
载荷 试 验 确 定 , 文 就 岩 基 载 荷 试 验 本
应 注意 的 问题 进 行 了初 步探 讨 。
孔底检查桩 端岩石 是否有异常 , 检测
试验前 桩端岩石的确 认
目前 , 工程检 测任务基本 上都 是
由项 目业主来委托完成 。 检测 单位根 据委托方 的需要进行 检测, 在人工 挖
孔桩 的桩 端岩石满足 了勘察 、 设计要 求的条件 后, 岩基 载荷试验 才能达 到
检测 目的, 从而 为委托方提供 所需 的 成果 。因此, 测人员在 试验前应得 检
风镐挖掘, 手摇轱轳 或电动葫芦提 土 成孔 。 它具有造价低 、 降量小 、 沉 承载 力高 、 施工质量容 易保 证等特 点。人
5
参文 考献
… G 5 B 建 筑 地 基 基
虑 黧
,
麓 变量 形 :
试验
S s
杆在 这 次试验 的弹 性
耋 蝴 , 0 2. 0 2
刘
础设计规 范【 】 北京 : s. 中国建 筑工业
桩
她一
检费种安 装 、 一转移 麻烦有 长。大法上种比, 测用 度这方与 、相较, 拆卸
试验确 定 。因此 , 准确地确 定岩基 承
图 1 图 2
o I
. 1 0
维普资讯
广 黟嘏 旎建设
、
表 l
荷载 ( ) K N
修正 前沉降量 (帕 m 修正后 沉降量 (m m)
2O l
12 . OO .9
35 1
工 挖 孔 桩 在 广 西地 区 应 用 比 较 广 泛 。
1岩石地基承载力
单轴抗压强度以及与静力触探等土的原位测试指标间的经验关系,以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竖
向极限承载力。
2、规范条文正解
岩石地基承载力
[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50-047-2016 > 4 地基计算 > 4.2 地基承载力计算
概 4.2.6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下式确定:
机 确定。 理 为 本
2、规范条文正解
岩石地基承载力
核电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1041-2014 > 13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 13.3 地基承
概 载力
念 13.3.4 对完整、较完整和较破碎的岩石地基,除极软岩外,承载力特征值
为 可按下式计算: 先
(13.3.4)
机 式中:fak——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MPa);
0.2~0.5;对较破碎岩体可取0.1~0.2。
机 注:1 上述折减系数值未考虑施工因素及建筑物使用后风化作用的继续;
理
为
2 对于黏土质岩,在确保施工期及使用期不致遭水浸泡时,也可采用
本 天然湿度的试样,不进行饱和处理。
2、规范条文正解
岩石地基承载力
条文说明:5.2.6 岩石地基的承载力一般较土高得多。本条规定:“用岩石
岩石地基承载力
1:岩石地基承载力
邱明兵 2019年6月
1、提出问题
概 岩石地基承载力 跟 土质地基承载力 比较,有哪些特点? 念 为 先 机 理 为 本
岩石地基承载力
2、规范条文正解
岩石地基承载力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 5 地基计算 > 5.2 承载力计算
概 念
5.2.6 对于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的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本规范附录
土(岩)地基载荷试验
土(岩)地基载荷试验一、试验目的土(岩)地基载荷试验是检测地基承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地基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
通过试验,可以获得地基的变形特性、沉降量、承载力等关键参数,为地基设计、施工和安全使用提供重要依据。
二、试验设备与材料1.试验设备:主要包括载荷试验机、百分表、数据采集系统等。
2.试验材料:一般采用方形或圆形承载板,以及反力框架、千斤顶等。
三、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试验场地,清理地表杂物,确保场地平整。
根据试验方案,准备好试验设备与材料。
2.安装承载板:将承载板放置在试验点上,确保与地面接触良好,无明显缝隙。
3.安装反力框架:将反力框架放置在承载板上,确保其稳定不动。
4.加载与观测:逐步增加载荷,一般分为若干级,每级加载后稳定一定时间,然后记录下百分表的读数以及沉降量。
5.卸载与观测:卸载时,应逐步减少载荷,并记录下百分表的读数以及回弹量。
6.重复试验: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试验数据,可以对同一试验点进行多次重复试验。
四、试验结果分析1.数据整理:整理好各级载荷下的沉降量、回弹量以及百分表读数等数据。
2.结果分析:根据试验数据,分析地基的变形特性、承载力等关键参数。
一般来说,地基的承载力可根据最大加载值和相应的沉降量进行估算。
五、地基承载力评价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可以对地基的承载力进行评价。
一般来说,地基的承载力应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当承载力不足时,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应当注意控制施工载荷不超过地基的承载能力,以避免对地基造成损害。
岩基荷载试验要点
附录岩基载荷试验要点
较破碎岩基作为天然
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直径为当岩石埋藏深度
但桩周需采取措施以消除桩身与测量系统的初始稳定读数观测加压前每隔读
加载方式荷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后
荷载分级第一级加载值为预估设计荷载的以后
每级为
沉降量测读加载后立即读数以后每读数一
稳定标准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
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述现象之一时即可终止加
载
在沉降速率有增大的
注若限于加载能力
卸载观测如为奇数第一每级卸载后隔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后可卸
当测读到半小时回弹量小于
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对应于符
将极限荷载除以所得值与对应于比例界限的荷载相
比较取小值
每个场地载荷试验的数量不应少于取最小值作为
附录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
岩样尺寸一般为
在压力机上以每秒直到试
标准
变异系数取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标准值为
式中
附录附加应力系数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的附加应力系数平
均附加应力系数
表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附加应力系数
续表
注基础长度基础宽度计算点离基础底面垂直距离
矩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系数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圆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中点的附加应力系数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圆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边点的附加应力系数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表。
岩石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
岩石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1. 引言:地基的重要性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岩石地基的承载力检测。
也许你会觉得这听起来像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甚至有点枯燥,但实际上,它关系到我们身边的建筑物能否稳稳当当地矗立。
简言之,就是你的房子是否会出现晃动,或者在未来有没有可能掉落。
想象一下,如果你家的楼房突然变得摇摇晃晃,那可是“吓得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了解岩石地基的承载力,并用科学的方法来检测它的能力。
1.1 地基的承载力到底是什么?承载力听起来很高级,其实就是岩石地基能承受多大的重量,不至于崩溃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岩石底下的“底气”。
如果你买了块蛋糕,底部不够结实,那上面的奶油和水果可能就会滑下来。
地基承载力就像这块蛋糕的底部,必须够结实,才能撑住整个建筑物的重量。
没有好的地基,就像盖房子在沙滩上一样,一下子就可能“东倒西歪”了。
1.2 为什么需要检测?检测岩石地基承载力就像给你的房子做体检。
通过体检,我们能了解地基的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问题。
你可能会问,这些检测是怎么做的?其实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来“查个明白”,确保地基不会出问题。
这不,科学家们也是为了让我们的建筑稳如泰山,才会不断研究和改进这些检测方法。
2. 常见的检测方法2.1 钻探取样法首先,咱们得聊聊钻探取样法。
这就像是在地上挖坑,然后拿出一些岩石样本来研究。
听起来有点像考古学家的工作对吧?不过这次我们不是挖出古代文物,而是挖出岩石来看看它的质量。
这种方法很靠谱,可以让咱们直接了解岩石的真实情况,弄清楚它能承受多少压力。
2.2 现场加载试验再来说说现场加载试验。
这个方法就像是给岩石做“加压测试”。
我们会在岩石上放上重物,看看它在重量作用下会发生什么。
这就好比我们给床上加一个大石头,观察床板能否承受住。
通过这个试验,我们能直观地了解到岩石在实际情况下的表现。
2.3 地质雷达检测还有一种比较高科技的方法,就是地质雷达检测。
岩基载荷试验作业指导书
岩石地基载荷试验一、适用范围适用于确定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基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础持力层时的承载力。
二、检测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三、检测设备千斤顶、百分表、刚性承压板。
四、现场检测4.1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直径为300mm.当岩石埋藏深度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但桩周需采取措施以消除桩身与土之间的摩擦力。
4.2测量系统的初始稳定读数观测:加压前,每隔读10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不变可开始试验。
4.3加载应采用单循环加载,荷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后分级卸载。
4.4加载时,第一级加载值应为预估设计荷载的1/5,以后每级应为预估设计荷载的1/10。
4.5沉降量测读应在加载后立即进行,以后每10min读数一次。
4.6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可视为达到稳定标准,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4.7加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4.7.1沉降量读数不断变化,在24小时内,沉降速率有增大的趋势;4.7.2压力加不上或勉强加上而不能保持稳定.注:若限于加载能力,荷载也应增加到不少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4.8卸载及卸载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4.8.1每级卸载为加载时的两倍,如为奇数,第一级可为3倍;4.8.2每级卸载后,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后可卸下一级荷载;4.8.3全部卸载后,当测读到半小时回弹量小于0.01mm时,即认为达到稳定。
五、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5.1对应于p-s曲线上起始直线段的终点为比例界限。
符合终止加载条件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
将极限荷载除以3的安全系数,所得值与对应于比例界限的荷载相比较,取小值。
5.2每个场地荷载试验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取最小值作为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5.3岩石地基承载力不进行深宽修正。
岩石点荷载试验问题
岩石点荷载试验问题
岩石点荷载试验是用来评估岩石材料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的一种常见实验方法。
在进行岩石点荷载试验时,通常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试验目的和原理,岩石点荷载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岩石的抗压强度、变形模量以及岩石的破坏特性。
试验原理是通过施加逐渐增加的荷载到岩石样品上,观察其应力-应变关系,从而得出岩石的力学性质。
2. 试验样品的准备,在进行岩石点荷载试验之前,需要对岩石样品进行准备工作,包括采集岩石样品、修整成合适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以及进行必要的表面处理等。
3. 试验设备和操作,岩石点荷载试验通常需要使用专门的试验设备,如压力机、变形仪器等。
在进行试验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试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处理和分析,试验结束后,需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计算岩石的抗压强度、变形模量等参数,并绘制应力-
应变曲线进行分析。
5. 结果和应用,最后,根据试验结果可以评估岩石的工程性质,指导岩石的工程应用和设计。
总的来说,岩石点荷载试验涉及到试验目的、原理、样品准备、试验设备和操作、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试验结果的应用等多个方面。
通过全面回答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岩石点荷载试验的相
关知识。
岩基载荷检测实施细则
岩基载荷检测实施细则一、编制依据本细则依据《建设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建设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编制。
二、编制目的为正确使用静力载荷测试仪,保证岩基载荷检测静载试验操作过程的正确和结果的精确,制定本细则。
三、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应经过培训,通过专项检测考试,具有相应的资质。
四、适用范围岩基载荷检测适用于确定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基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础持力层时的承载力。
五、设备仪器及其安装1、仪器设备1.1 JCQ-503D静力荷载测试仪.(设备有效期为一年)●荷载测试通道应变式测力或压力传感器1个荷载通道量程0-40000KN精度≤0.5%(含传感器)●位移测试通道.试桩沉降测试通道4个锚杆上拔测试通道4个精度≤0.1(含传感器)量程单次50mm,可多次累加测量1.2 QF型分离式油压千斤顶QF320T-20 起重量320T 2台QF320T-20 起重量320T 2台QF500T-20 起重量500T 2台QF500T-20 起重量500T 2台QF100T-20 起重量100T 1台1.3 MFX 数显千分表规格50mm 精度0.001mm 4台1.4油压传感器型号-CYB-10S 量程0-80Mpa1.5荷载传感器量程1000kN2、仪器设备的安装2.1检测加载采用油压千斤顶。
油压千斤顶的中心与承压筒或承压板中心重合,它所提供的最大力不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1.5倍。
2.2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测力计、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油压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力,根据油压千斤顶校验率定值(曲线)换算荷载。
测力计、荷重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合理选择测力计或荷重传感器,最大试验荷载不小于测力计或荷重传感器量程的0.15倍。
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0.4级,最大试验荷载不小于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量程的0.25倍。
载荷试验要点
岩土载荷试验要点
• 3.4 载荷试验加荷方式应采用分级维持荷载沉降相 对稳定法(常规慢速法)。 •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加荷分级应不少于8级;深层平 板载荷试验加荷分10~15级施加;岩基载荷不少于 10级;复合地基载荷分10~12级。岩基载荷试验加 载量不少于预估设计承载力的3倍,其他不少于2 倍。荷载的量测精度不应低于最大荷载的±1%。 千斤顶压力量程与加载量基本匹配。 • 3.5 承压板的沉降可采用百分表或电测位移计量测, 其精度不应低于±0.01m.
1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应绘制竖向荷载沉降qs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需要时也可绘制其他辅助分析所需曲2当进行桩身应力应变和桩底反力测定时应整理出有关数据的记录表并按本规范附录b绘制桩身轴力分布图计算不同土层的分层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值
载荷试验要点
吴炎森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
分类
•
–
用途分类:
岩土载荷试验要点
• 3.8 卸载观测 • 只有岩基载荷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进行卸 载观测。 • 3.8.1岩基载荷卸载观测:每级卸载为加载时的 两倍,如为奇数,第一级可为三倍。每级卸载后, 每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后可卸下一级荷载。 全部卸载后,当测读到半小时回弹量小于0.01mm 时,即认为稳定。 • 3.8.2复合地基载荷卸载级数可认为加载级数的 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 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 弹量。
岩土载荷试验要点
• 3.载荷试验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 3.1 浅层板载荷试验的试坑宽度或直径不应小于 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 试井直径应等于承压板的直径;当试井直径大于 承压板直径时,紧靠承压板周围土的高度不应小 于承压板直径(0.8m)。 • 3.2 试坑或试井底的岩土应避免扰动,保持其原 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并在承压板下铺设不超过 20mm的砂垫层找平,尽快安装试验设备;螺旋板 头入土时,应按每转一圈下入一个螺距进行操作, 减少对土的扰动。
岩基载荷试验
岩基载荷试验11.1 适用范围11.1.1岩基载荷试验可适用于确定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基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础持力层时的承载力。
11.1.1[条文说明]岩基载荷试验不适用于全风化、强风化等破碎岩层和坚硬土层。
11.2 仪器设备11.2.1岩基载荷试验使用的荷载测量仪器、加、卸载设备、变形测量仪器应符合本规程第4.2.1- 4.2.3条的规定。
11.2.2 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直径为300mm。
11.2.3加载反力装置可通过传力柱至地表,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传力柱的中心应与承压板的中心重合且垂直支撑。
2.传力柱和承压板的材料强度和刚度,应满足载荷试验的要求,在最大荷载作用下应不变形。
3.加载反力装置的主梁、次梁应满足强度要求。
4.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5.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
应保持试验岩层的天然湿度和状态。
6.11.2.4基准桩中心与传力柱中心和基准桩中心与压重平台支墩边的距离均不应小于2.0m。
11.3 现场检测11.3.1基础锚杆抗拔试验的维持荷载要求应符合4.3.3条规定,其试验程序符合下列规定:1测量系统的初始稳定读数观测:加压前,按预估极限承载力10%预压,每隔10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不变可开始试验。
2荷载分级:第一级加载值为预估设计荷载的1/5.以后每级为1/10。
3单循环加载,荷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后分级卸载。
4记录的内容为即时时间、实测荷载和位移量,每级荷载施加完毕后,应立即记录位移量,以后每10min记录一次。
记录格式见附录A附表 A.0.1 静载试验记录表。
11.3.2 稳定标准: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
11.3.3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1.沉降量读数不断变化,在24小时内,沉降速率有增大的趋势;2.压力加不上或勉强加上而不能保持稳定。
倍。
3最大加载量为持力层岩基承载力特征值的3.注:若限于加载能力,荷载也应增加到不少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地基载荷试验要点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 承载力的要求
4.1.6 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 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 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 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 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 0.5%~1%,但不应小于3处。有单桩强度检 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 应少于3根。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静载荷试验要点
J.0.3 加荷等级不宜少于10级,总加载量不宜 小于设计荷载值的2倍。
J.0.8条文说明
433÷0.866 =500Kpa 285÷0.866 =329Kpa 310÷0.866 =358Kpa
S:压板沉降值
b:压板直径=1050mm
位移观测
建筑主体倾斜观测 建筑水平位移观测 基坑壁侧向位移观测 建筑场地滑坡观测
挠度观测(建筑基础、建筑主体以及墙、 柱等独立构筑物)
哪些建筑需要沉降观测
3.0.1 下列建筑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变 形测量: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 2、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 级的建筑; 3、加层、扩建建筑; 4、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 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 5、需要积累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建筑。
面积0.866m2
S/b=0.01(黄土规范)S b=0.012(地基处理规范)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附录C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第1条 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可适用于确定浅部 地基土层的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 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25m2,对于软土不应小于 0.5m2。 第2条 试验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 三倍。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 在拟试压表面用粗砂或中砂层找平,其厚度不超过 20mm。 第3条 加荷分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 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第4条 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 以后为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沉降量,当在连续两小 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 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 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施工、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进行修订而成。
修订过程中,开展了专题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地基基础工程的工程实践经验,采纳了该领域新的科研成果,并以各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勘察、施工、科研。
教学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和试设计,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次修订后共有10 章22 个附录。
主要修订内容是:明确了地基基础设计中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使用范围和计算方法;强调按变形控制设计的原则,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细化岩石分类和地基土的冻胀分类;增加有限压缩层地基变形和回弹变形计算方法;增加岩石边坡支护设计方法;增加复合地基设计方法;增加高层建筑筏形基础设计方法;增加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增加基坑工程设计方法;增加地基基础检测与监测内容。
取消了壳体基础设计的规定。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的具体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负责。
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管理组(邮编:100013,E-mail:tyjcabr@)。
本规范的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建设部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云南省设计院,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寒地建研院,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A.0.1 本试验要点适用于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A.0.2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刚度。
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
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
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
A.0.3 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桩顶设计标高相适应。
承压板底面下宜铺设粗砂或中砂垫层,垫层厚度取50~150mm,桩身强度高时宜取大值。
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度,应不小于承压板尺寸的3倍。
基准梁的支点应设在试坑之外。
A.0.4 试验前应采取措施,防止试验场地地基土含水量变化或地基土扰动,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A.0.5 加载等级可分为8~12级。
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A.0.6 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
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 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A.0.7 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1 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2 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3 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子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 倍。
A.0.8 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弹量。
A.0.9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1 当压力一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 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2 当压力一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1)对砂石桩、振冲桩复合地基或强夯置换墩:当以粘性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 / b 或s / d 等于0.015所对应的压力(s 为载荷试验承压板的沉降量;b 和d 分别为承压板宽度和直径,当其值大于2m 时,按2m 计算);当以粉土或砂上为主的地基,可取s / d 或s / d 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
桩基与岩石基础荷载试验
桩基与岩石基础荷载试验桩基与岩石基础荷载试验是土木工程领域中用于确定基础承载能力的一种重要实验方法。
通过该试验,可以评估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性质,了解不同地质条件下基础的可靠性,并为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桩基与岩石基础荷载试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应用。
一、桩基与岩石基础荷载试验的基本原理桩基与岩石基础荷载试验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加载试验,获得基础的承载性能和变形特性。
在试验中,通过施加不同大小的荷载或应变,观测基础的变形和变形规律,进而得出基础的荷载-沉降曲线以及其他相关参数。
试验结果能够反映基础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和破坏机理,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依据。
二、桩基与岩石基础荷载试验的实验方法1. 静力荷载试验静力荷载试验是最常用的桩基和岩石基础荷载试验方法之一。
在试验中,首先需要选取适当大小的试验荷载,然后通过加载设备施加试验荷载于基础上。
同时,通过测量沉降仪、应变仪等装置,记录基础在不同荷载下的位移和应变情况。
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到基础的荷载-沉降曲线和荷载-应变曲线等。
2. 动力荷载试验动力荷载试验是对桩基和岩石基础进行荷载试验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在试验中,通过使用冲击源(如冲击锤)对基础施加冲击负荷,并通过测量位移、应变和相关振动参数,获取基础在动荷载下的响应特性。
通过分析和处理试验数据,可以得到基础的动力特性,如阻尼比、共振频率等。
三、桩基与岩石基础荷载试验的应用1. 工程设计桩基与岩石基础荷载试验在工程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试验结果可以提供给土木工程师依据,用于确定基础的可靠性和承载能力。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选择合适的桩型和基础形式,设计出满足工程需求的基础结构。
2. 施工质量控制桩基与岩石基础荷载试验可以用于施工质量的控制。
通过试验,可以对基础的荷载-沉降关系进行验证,判断工程进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对于已施工的基础,还可以通过试验监测基础的变形和位移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施工质量。
岩基载荷试验检测方案
岩基载荷试验检测方案一、工程概况。
咱们这个工程啊,有岩基的部分,就像房子的超级坚固地基一样。
为了确保这地基能稳稳当当撑起上面的建筑,咱们得好好检测一下这岩基的承载能力,这就是咱们这个岩基载荷试验检测的重要使命啦。
二、检测目的。
1. 主要就是想知道这岩基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就像测试一个大力士能举起多重的东西一样。
这样我们就能确定在这岩基上盖房子或者建其他东西的时候,不会因为压力太大把岩基压垮。
2. 看看岩基在不同压力下的变形情况。
要是岩基一受压就变形得厉害,像个软脚虾似的,那可不行,我们得提前知道这些情况,好做出应对措施。
三、检测依据。
1. 首先得按照国家相关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来,这就好比玩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一样,这些规范可是经过很多专家研究制定的,是咱们检测的基本准则。
2. 工程设计单位给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咱们也得考虑进去。
毕竟每个工程都有自己的小个性,得满足人家的特殊需求。
四、试验设备。
1. 承压板。
这可是直接和岩基接触,传递压力的家伙。
咱们得根据岩基的大小和试验要求,选择合适尺寸的承压板。
就像给脚选合适的鞋子一样,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一般来说,圆形承压板的直径会在0.3 1.0米之间,具体的还得看岩基的情况。
2. 加荷装置。
这个装置就像一个压力制造机,要能稳定地给岩基增加压力。
我们可以用液压千斤顶之类的设备,它能够精确地控制加荷的大小,就像你能精确控制水龙头的水流大小一样。
3. 测量仪表。
沉降测量仪:用来测量岩基在压力作用下下沉的距离。
这个仪器得非常灵敏,哪怕岩基只下沉一点点,它也能准确地测出来。
就像一个超级敏锐的小侦探,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
压力传感器:它负责检测加在岩基上的压力到底有多大。
这个传感器就像一个秤,精确地称出压力的“重量”。
五、试验点的布置。
1. 咱们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做试验,得有计划。
一般是在岩基的不同区域选择试验点,就像在一块大蛋糕上不同的地方切一块尝尝味道一样。
2. 根据岩基的面积大小、地质条件的均匀性等因素来确定试验点的数量。
地基土载荷试验
附录四地基土载荷试验要点(一)基坑宽度不应小于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
应注意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温度。
宜在拟试压表面用不超过20mm厚的粗、中砂层找平。
(二)加荷等级不应少于8级。
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荷载设计值的两倍。
(三)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读一次沉降,当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四)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1.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的侧向挤出;2.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3.在某一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标准;4.s/b≥0.06。
(b:承压板宽度或直径)满足前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五)承载力基本值的确定:1.当p~s曲线上有明确的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2.当极限荷载能确定,且该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1.5倍时,取荷载极限值的一半;3.不能按上述二点确定时,如压板面积为0.25~0.50m2,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中、高压缩性土可取s/b=0.02所对应的荷载值。
(六)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基本值的极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现场载荷试验是在工程现场通过千斤顶逐级对置于地基土上的载荷板施加荷载,观测记录沉降随时间的发展以及稳定时的沉降量S,将上述试验得到的各级荷载与相应的稳定沉降量绘制成P-S曲线,即获得了地基土载荷试验的结果。
静载荷试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通过载荷试验或旁压试验所测得地基沉降(或土的变形)与压力之间近似的比例关系,从而利用地基沉降的弹性力学公式来反算土的变形模量以及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标准。
地基土的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一项基本的原位测试。
试验前先在现场试坑中竖立载荷架,使施加的荷载通过承压板传到地层中,以便测试浅部地基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土的力学性质,包括测定土的变形模量、地基承载力以及研究土的湿陷性质等。
岩基载荷试验作业指导书
岩基载荷试验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使测试人员在做岩基载荷试验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2. 适用范围岩基(不含全风化、强风化岩层)载荷试验的准备、现场实施和分析计算。
3. 引用文件对于湖北省境内的检测项目,以《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2003)为最基本的技术依据,当该规范不明确时,参照下述规范执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对于湖北省境外的检测项目,依据国标执行。
对于每次发出的检测报告中,必须明确该报告依据的技术标准,并严格按其标准执行。
4. 工作程序4.1 预期极限荷载的确定4.1.1试验采用接近岩基抗压的实际工作条件,确定其承载力,作为设计依据,或对地基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价。
4.1.2 拟定的试验终止荷载一般不宜小于特征值的3倍。
预期最大加载值须取得委托方的明示。
4.2 现场准备4.2.1 测试前由项目经理或现场检测工程师前往现场踏勘,了解下述现场及试验基本情况:拟测点周围场地平整情况、道路是否通畅;委托方要求工期、检测数量、堆载所用堆重物准备情况等。
4.2.2 拟测点的压板底面应要求做防雨水浸泡措施(如挖排水沟等);拟测点应取岩基持力层样品带回公司。
4.3 试验装置、设备、材料、工具的准备主梁、副梁、堆重物、传力柱、千斤顶、压力表、油压泵、油管。
承压板:直径30cm的圆钢板。
百分表,磁性表座,基准梁(φ48mm钢管)。
4.4 现场检测实施4.4.1试验加载与观测流程加压前读稳定读数,每10min读一次,连续三次不变开始加压;第一级施加荷载为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5,以后每级1/10;每10min测读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视为稳定,加下一级荷载。
当终止加载条件出现时即终止加载,如有必要,可通报业主代表或现场监理;进行卸载与回弹观测,但如果试验加载系统有危险时除外;卸载完毕该次试验即终止。
附录H 岩基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H 岩基载荷试验要点第附录H.0.1条本附录适用于确定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基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基础持力层时的承载力。
第附录H.0.2条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直径为300mm。
当岩石埋藏深度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但桩周需采取措施以消除桩身与土之间的摩擦力。
第附录H.0.3条测量系统的初始稳定读数观测:加压前,每隔10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不变可开始试验。
第附录H.0.4条加载方式:单循环加载,荷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后分级卸载。
第附录H.0.5条荷载分级:第一级加载值为预估设计荷载的1/5,以后每级为1/10。
第附录H.0.6条沉降量测读:加载后立即读数,以后每10min 读数一次。
第附录H.0.7条稳定标准: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
第附录H.0.8条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述现象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1.沉降量读数不断变化,在24小时内,沉降速率有增大的趋势;2.压力加不上或勉强加上而不能保持稳定。
注:若限于加载能力,荷载也应增加到不少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第附录H.0.9条卸载观测,每级卸载为加载时的两倍,如为奇数,第一级可分为三倍。
每级卸载后,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后可卸下一级荷载。
全部卸载后,当测读支半小时回弹量小于0.01mm时,即认为稳定。
第附录H.0.10条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确定1.对应于p-s曲线上起始直线段的终点为比例界限。
符合终止加载条件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
将极限荷载除以3的安全系数。
所得值与对应于比例界限的荷载相比较,取小值。
2.每个场地载荷试验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取最小值作为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岩石地基承载力不进行深宽修正。
附录J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第附录J.0.1条试料可用钻孔的岩心或坑,槽探中采取的岩块。
第附录J.0.2条岩样尺寸一般为∮50mm×100mm,数量不应少于六个,进行饱和处理。
第附录J.0.3条在压力机上以每秒500-800kPa的加载速度加载,直到试样破坏为止,记下最大加载,做好试验前后的试样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0.3 在压力机上以每秒500kPa~800kPa的加载速度加荷,直到试样破坏为止,记下最大加载,做好试验前后的试样描述。
J.0.4 根据参加统计的一组试样的试验值计算其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取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标准值为:ƒrk=ψ·ƒm ( J.0.4-1)(J.0.4-2)式中:ƒm——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kPa);ƒrk——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kPa);ψ——统计修正系数;n——试样个数;δ——变异系数。
第三章附录K 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K.0.1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的附加应力系数α。
(表K.0.1-1)、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表K.0.1-2)。
表K.0.1-1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附加应力系数α注:l—基础长度(m);b—基础宽度(m);z—计算点离基础底面垂直距离(m)。
表K.0.1-2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续表k.0.1-2K.0.2. 矩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表K.0.2)。
矩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系数α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表K.0.2续表K.0.2续表K.0.2K.0.3 圆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中点的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表K.0.3)。
表K.0.3 圆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中点的附加应力系数α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K.0.4 圆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边点的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表K.0.4)。
表K.0.4 圆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边点的附加应力系数α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第四章附录L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系数是ka L.0.1 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其主动压力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q——地表均布荷载(kPa),以单位水平投影面上的荷载强度计算。
图L.0.1 计算简图L.0.2 对于高度小于或等于5m的挡土墙,当填土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且排水条件符合本规范第6.7.1条的要求时,其主动土压力系数可按图L.0.2查得,当地下水丰富时,应考虑水压力的作用。
L.0.3 按图L.0.2查主动土压力系数时,图中土类的填土质量应满足下列规定:1. I类碎石土,密实度应为中密及以上,干密度应大于或等于2000kg/m3;2. Ⅱ类砂土,包括砾砂、粗砂、中砂,其密实度应为中密及以上,干密度应大于或等于1650kg/m3;3. Ⅲ类黏土夹块石,干密度应大于或等于1900kg/m3;4. Ⅳ类粉质黏土,干密度应大于或等于1650kg/m3。
图L.0.2-1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系数是k a(一)(a) Ⅰ类土土压力系数(δ=1/2φ,q=0)图L.0.2-2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系数是k a(二)(a) Ⅱ类土土压力系数(δ=1/2φ,q=0)图L.0.2-3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系数是k a(三)(a) Ⅲ类土土压力系数(δ=1/2φ,q=0,H=5m)图L.0.2-4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系数是k a(四)(a) Ⅳ类土土压力系数(δ=1/2φ,q=0,H=5m)第五章附录M 岩石锚杆抗拔试验要点(N.0.4)式中:q eq——等效均布地面荷载(kPa);βi——第i区段的地面荷载换算系数,按表N.0.4查取;q i——柱内侧第i区段内的平均地面荷载(kPa);p i——柱外侧第i区段内的平均地面荷载(kPa)。
表N.0.4 地面荷载换算系数βi注:a、b见本规范表7.5.5。
图N.0.4 地面荷载区段划分1—地面堆载;2—大面积填土第七章附录P 冲切临界截面周长及极惯性矩计算公式P.0.1 冲切临界截面的周长u m以及冲切临界截面对其重心的极惯性矩I s,应根据柱所处的部位分别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图P.0.1-11. 对于内柱,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u m=2c1+2c2 (P.0.1-1)(P.0.1-2)c1=h c+h0(P.0.1-3)c2=b c+h0(P.0.1-4)c AB=c1/2 (P.0.1-5)式中:h c——与弯矩作用方向一致的柱截面的边长(m);b c——垂直于h c的柱截面边长(m)。
2. 对于边柱,应按式(P.0.1-6)~式(P.0.1-11)进行计算。
公式(P.0.1-6)~式(P.0.1-11)适用于柱外侧齐筏板边缘的边柱。
对外伸式筏板,边柱柱下筏板冲切临界截面的计算模式应根据边柱外侧筏板的悬挑长度和柱子的边长确定。
当边柱外侧的悬挑长度小于或等于(h0+0.5b c)时,冲切临界截面可计算至垂直于自由边的板端,计算c1及I S值时应计及边柱外侧的悬挑长度;当边柱外侧筏板的悬挑长度大于(h0+0.5b c)时,边柱柱下筏板冲切临界截面的计算模式同内柱。
图P.0.1-2u m=2c1+2c2 (P.0.1-6)(P.0.1-7)c1=h c+h0/2 (P.0.1-8)c2=b c+h0 (P.0.1-9)(P.0.1-10)(P.0.1-11)式中:——冲切临界截面重心位置(m)。
3. 对于角柱,应按式(P.0.1-12)~式(P.0.1-17)进行计算。
公式(P.0.1-12)~式(P.0.1-17)适用于柱两相邻外侧齐筏板边缘的角柱。
对外伸式筏板,角柱柱下筏板冲切临界截面的计算模式应根据角柱外侧筏板的悬挑长度和柱子的边长确定。
当角柱两相邻外侧筏板的悬挑长度分别小于或等于(h0+0.5b c)和(h c+0.5h c)时,冲切临界截面可计算至垂直于自由边的板端,计算c1、c2及I s值应计及角柱外侧筏板的悬挑长度;当角柱两相邻外侧筏板的悬挑长度大于(h0+0.5b c)和(h0+0.5h c)时,角柱柱下筏板冲切临界截面的计算模式同内柱。
图P.0.1-3u m=c1+c2 (P.0.1-12)(P.0.1-13)c1=h c+h0/2 (P.0.1-14)c2=b c+h0/2 (P.0.1-15)(P.0.1-16)(P.0.1-17)第八章附录Q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要点Q.0.1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的加载方式,应按慢速维持荷载法。
Q.0.2 加载反力装置宜采用锚桩,当采用堆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堆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 堆载的限值可根据其对试桩和对基准桩的影响确定。
3. 堆载量大时,宜利用桩(可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的支点。
4. 试验反力装置的最大抗拔或承重能力应满足试验加荷的要求。
Q.0.3 试桩、锚桩(压重平台支座)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表Q.0.3的规定。
表Q.0.3 试桩、锚桩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注:d—试桩或锚桩的设计直径,取其较大者(如试桩或锚桩为扩底桩时,试桩与锚桩的中心距尚不应小于2倍扩大端直径)。
Q.0.4 开始试验的时间:预制桩在砂土中入土7d后。
黏性土不得少于15d。
对于饱和软黏土不得少于25d。
灌注桩应在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
Q.0.5 加荷分级不应小于8级,每级加载量宜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8~1/10。
Q.0.6 测读桩沉降量的间隔时间:每级加载后,每第5min、10min、15min时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读一次,累计1h后每隔半小时读一次。
Q.0.7 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连续两次在每小时内小于0.1mm时可视为稳定。
Q.0.8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终止加载:1. 当荷载-沉降(Q-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2. △s n+1/△s n≥2,且经24h尚未达到稳定;3. 25m以上的非嵌岩桩,Q-s曲线呈缓变型时,桩顶总沉降量大于60mm~80mm;4.在特殊条件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大于100mm。
注:1. △s n——第n级荷载的沉降量;△s n+1——第n+1级荷载的沉降量;2. 桩底支承在坚硬岩(土)层上,桩的沉降量很小时,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荷载的两倍。
Q.0.9 卸载及卸载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级卸载值为加载值的两倍;2. 卸载后隔15min测读一次,读两次后,隔半小时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3. 全部卸载后,隔3h再测读一次。
Q.0.10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应按下列方法确定:1. 作荷载-沉降(Q-s)曲线和其他辅助分析所需的曲线。
2. 当陡降段明显时,取相应于陡降段起点的荷载值。
3. 当出现本附录Q.0.8第2款的情况时,取前一级荷载值。
4. Q-s曲线呈缓变型时,取桩顶总沉降量s=40mm所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大于40m时,宜考虑桩身的弹性压缩。
5. 按上述方法判断有困难时,可结合其他辅助分析方法综合判定。
对桩基沉降有特殊要求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取。
6. 参加统计的试桩,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宜增加试桩数量并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定极限承载力。
对桩数为3根及3根以下的柱下桩台,取最小值。
Q.0.11 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2,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第九章附录R 桩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R.0.1 桩基础最终沉降量的计算采用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R.0.1)式中:s——桩基最终计算沉降量(mm);m——桩端平面以下压缩层范围内土层总数;E sj,i——桩端平面下第j层土第i个分层在自重应力至自重应力加附加应力作用段的压缩模量(MPa); n j——桩端平面下第j层土的计算分层数;△h j,i——桩端平面下第j层土的第i个分层厚度,(m);σj,i——桩端平面下第j层土第i个分层的竖向附加应力(kPa),可分别按本附录第R.0.2条和第R.0.4条的规定计算;ψp——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工程实测资料统计对比确定。
R.0.2 采用实体深基础计算桩基础最终沉降量时,采用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按本规范第5.3.5条~第5.3.8条的有关公式计算。
R.0.3 本规范公式(5.3.5)中附加压力计算,应为桩底平面处的附加压力。
实体基础的支承面积可按图R.0.3采用。
实体深基础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ps应根据地区桩基础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统计确定。
在不具备条件时,ψps值可按表R.0.3选用。
表R.0.3 实体深基础计算桩基沉降经验系数ψps注:表内数值可以内插。
图R.0.3 实体深基础的底面积R.0.4 采用明德林应力公式方法进行桩基础沉降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明德林应力公式计算地基中的某点的竖向附加应力值时,可将各根桩在该点所产生的附加应力,逐根叠加按下式计算:(R.0.4-1)式中:σzp,k——第k根桩的端阻力在深度z处产生的应力(kPa);σzs,k——第k根桩的侧摩阻力在深度z处产生的应力(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