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H 岩石地基载荷试验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0.3 在压力机上以每秒500kPa~800kPa的加载速度加荷,直到试样破坏为止,记下最大加载,做好试验前后的试样描述。

J.0.4 根据参加统计的一组试样的试验值计算其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取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标准值为:

ƒrk=ψ·ƒm ( J.0.4-1)

(J.0.4-2)

式中:ƒm——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ƒrk——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kPa);

ψ——统计修正系数;

n——试样个数;

δ——变异系数。

第三章附录K 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

K.0.1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的附加应力系数α。(表K.0.1-1)、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表K.0.1-2)。

表K.0.1-1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附加应力系数α

注:l—基础长度(m);b—基础宽度(m);z—计算点离基础底面垂直距离(m)。

表K.0.1-2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

续表k.0.1-2

K.0.2. 矩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表K.0.2)。

矩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系数α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

表K.0.2

续表K.0.2

续表K.0.2

K.0.3 圆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中点的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表K.0.3)。

表K.0.3 圆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中点的附加应力系数α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K.0.4 圆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边点的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表K.0.4)。

表K.0.4 圆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边点的附加应力系数α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

第四章附录L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系数是ka L.0.1 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其主动压力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q——地表均布荷载(kPa),以单位水平投影面上的荷载强度计算。

图L.0.1 计算简图

L.0.2 对于高度小于或等于5m的挡土墙,当填土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且排水条件符合本规范第6.7.1条的要求时,其主动土压力系数可按图L.0.2查得,当地下水丰富时,应考虑水压力的作用。

L.0.3 按图L.0.2查主动土压力系数时,图中土类的填土质量应满足下列规定:

1. I类碎石土,密实度应为中密及以上,干密度应大于或等于2000kg/m3;

2. Ⅱ类砂土,包括砾砂、粗砂、中砂,其密实度应为中密及以上,干密度应大于或等于1650kg/m3;

3. Ⅲ类黏土夹块石,干密度应大于或等于1900kg/m3;

4. Ⅳ类粉质黏土,干密度应大于或等于1650kg/m3。

图L.0.2-1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系数是k a(一)

(a) Ⅰ类土土压力系数(δ=1/2φ,q=0)

图L.0.2-2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系数是k a(二)

(a) Ⅱ类土土压力系数(δ=1/2φ,q=0)

图L.0.2-3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系数是k a(三)(a) Ⅲ类土土压力系数(δ=1/2φ,q=0,H=5m)

图L.0.2-4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系数是k a(四)

(a) Ⅳ类土土压力系数(δ=1/2φ,q=0,H=5m)

第五章附录M 岩石锚杆抗拔试验要点

(N.0.4)

式中:q eq——等效均布地面荷载(kPa);

βi——第i区段的地面荷载换算系数,按表N.0.4查取;

q i——柱内侧第i区段内的平均地面荷载(kPa);

p i——柱外侧第i区段内的平均地面荷载(kPa)。

表N.0.4 地面荷载换算系数βi

注:a、b见本规范表7.5.5。

图N.0.4 地面荷载区段划分

1—地面堆载;2—大面积填土

第七章附录P 冲切临界截面周长及极惯性矩计算公式

P.0.1 冲切临界截面的周长u m以及冲切临界截面对其重心的极惯性矩I s,应根据柱所处的部位分别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图P.0.1-1

1. 对于内柱,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u m=2c1+2c2 (P.0.1-1)

(P.0.1-2)

c1=h c+h0(P.0.1-3)

c2=b c+h0(P.0.1-4)

c AB=c1/2 (P.0.1-5)

式中:h c——与弯矩作用方向一致的柱截面的边长(m);

b c——垂直于h c的柱截面边长(m)。

2. 对于边柱,应按式(P.0.1-6)~式(P.0.1-11)进行计算。公式(P.0.1-6)~式(P.0.1-11)适用于柱外侧齐筏板边缘的边柱。对外伸式筏板,边柱柱下筏板冲切临界截面的计算模式应根据边柱外侧筏板的悬挑长度和柱子的边长确定。当边柱外侧的悬挑长度小于或等于(h0+0.5b c)时,冲切临界截面可计算至垂直于自由边的板端,计算c1及I S值时应计及边柱外侧的悬挑长度;当边柱外侧筏板的悬挑长度大于(h0+0.5b c)时,边柱柱下筏板冲切临界截面的计算模式同内柱。

图P.0.1-2

u m=2c1+2c2 (P.0.1-6)

(P.0.1-7)

c1=h c+h0/2 (P.0.1-8)

c2=b c+h0 (P.0.1-9)

(P.0.1-10)(P.0.1-11)

式中:——冲切临界截面重心位置(m)。

3. 对于角柱,应按式(P.0.1-12)~式(P.0.1-17)进行计算。公式(P.0.1-12)~式(P.0.1-17)适用于柱两相邻外侧齐筏板边缘的角柱。对外伸式筏板,角柱柱下筏板冲切临界截面的计算模式应根据角柱外侧筏板的悬挑长度和柱子的边长确定。当角柱两相邻外侧筏板的悬挑长度分别小于或等于(h0+0.5b c)和(h c+0.5h c)时,冲切临界截面可计算至垂直于自由边的板端,计算c1、c2及I s值应计及角柱外侧筏板的悬挑长度;当角柱两相邻外侧筏板的悬挑长度大于(h0+0.5b c)和(h0+0.5h c)时,角柱柱下筏板冲切临界截面的计算模式同内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