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大凶兽饕餮的出处

合集下载

饕餮是龙的第几子

饕餮是龙的第几子

饕餮是龙的第几子
饕餮是龙的第五个儿子,它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也是传说中四大凶兽之一。

在古书山海经中,关于介绍饕餮的特点,说它有着和羊一样的身子,眼睛长在它的腋下,牙齿就像老虎的牙齿一样,手掌就像是人的手掌。

因为饕餮是一个贪吃的神兽,并且因为贪吃将自己的身躯都吃掉了,吃的只剩下自己的大头颅了,所以饕餮也常用来比喻一些贪食或贪婪的人。

古代青铜器上面常常用饕餮的头部形状做装饰,被称为饕餮纹,最早出现在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常见于青铜器上或者是鼎上。

四大凶兽

四大凶兽

中国上古四大凶兽,分别是四名“大恶人”的化身,也就是指三苗、驩兜、鲧与共工,他们都因为反抗权力者而被杀,死后精神不灭,被当权者侮为“邪魔”,也就是四大魔兽,分别对应:饕餮(tāo tiè),浑沌,穷奇和梼杌(táowù)。

《神异经》云:“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混沌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

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

名浑沌。

”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凶神。

传说它形状肥圆、像火一样通红,长有四只翅膀、六条腿,虽然没有五官,但是却能够通晓歌舞曲乐。

还有一种说法称浑沌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浑沌因既混且乱故后世称是非不分之人为“浑沌”,《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

”穷奇《神异经》云:“西北有兽,其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闻人斗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名曰穷奇。

”言此为大恶之兽。

《山海经·西山经》道:“(邽guī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胃(同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háo 狗,是食人。

《山海经·海内北经》道:“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蜪犬北。

一曰从足。

”穷奇是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长有翅膀,穷奇的叫声像狗,靠吃人为生。

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架的现场,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会捕捉野兽送给他,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

古人也把那种不重心意、远君子近小人的人称为穷奇。

后来“穷奇”用来比喻背信弃义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山海经十大食人异兽排名:四大凶兽之一的饕餮根本排不上!

山海经十大食人异兽排名:四大凶兽之一的饕餮根本排不上!

山海经十大食人异兽排名:四大凶兽之一的饕餮根本排不上!本文导读:十、毕方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

生于石湖,此湖恒冰。

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

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却邪病。

九、狍鴞《山海经·北山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鴞,是食人。

”八、梼杌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梼杌很像虎,毛长,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的人。

相传梼杌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

梼杌后来成为四凶之一。

七、朱厌《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有一种野兽,身形象猿猴,白头红脚,名叫朱厌。

这种野兽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战争。

六、蠃鱼邽山,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黄贝;还有一种蠃鱼,长着鱼的身子却有鸟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像鸳鸯鸟鸣叫。

传说蠃鱼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水灾。

五、诸怀《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诸怀,其音如鸣雁,是食人。

”诸怀图多有二形:一是四角牛,二是二角牛。

古籍多将诸怀描绘成一种外形象牛,却长着四只角,并有人一样的眼睛、猪一样的耳朵的怪异之物。

实际上,诸怀就是野猪,它的情状似牛一样奔走,四处角戏,一眼望去,就知道是猪,它的叫声如飞雁叫,是可受纳人饲养的动物。

四、蛊雕蛊雕又称纂雕,是一种似鸟非鸟的食人怪兽,样子像雕,头上长角,叫声像婴儿的哭啼声,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怪兽。

《骈雅))记:“蛊雕如雕而戴角。

”《事物绀珠》记:“蛊雕如豹,鸟喙一角,音如婴儿。

”三、九尾狐青丘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吼叫的声音与婴儿啼哭相似,能吞食人。

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气。

二、穷奇穷奇,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古代四凶之一,主要记载于《山海经》中。

《山海经·海内北经》所载,指穷奇外貌像老虎,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

盘点山海经十大上古神兽:饕餮只能垫底,麒麟才排第四!

盘点山海经十大上古神兽:饕餮只能垫底,麒麟才排第四!

盘点⼭海经⼗⼤上古神兽:饕餮只能垫底,麒麟才排第四!【10、饕餮】饕餮[tāotiè]被称为龙的九⼦之⼀,也是四⼤凶兽之⼀。

在《⼭海经》、《左传》、《吕⽒春秋》等多部古籍都对其有详细的描述,传闻能够吃尽天下万物。

如今⼩说中常常能够看见对它的描述。

传说轩辕⼤战蚩尤,蚩尤被斩,其⾸落地化为饕餮。

《⼭海经》有云,有兽焉,其状如⽺⾝⼈⾯,其⽬在腋下,虎齿⼈⽖,其⾳如婴⼉,名⽈狍鸮,是⾷⼈。

亦有传说为“龙⽣九⼦”的九⼦之⼀。

饕餮⼗分贪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来形容贪⾷或贪婪的⼈。

古代钟⿍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

【9、毕⽅】毕⽅在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是⽕灾之兆,外形如同独⾓仙鹤,但是只有⼀条腿(⼀说为只有⼀只翅膀),⾝体为蓝⾊、有红⾊的斑点,喙为⽩⾊。

毕⽅的名字来⾃⽵⼦和⽊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响,它是⽕神、也是⽊神,居住在树⽊中。

毕⽅不⾷⾕物,吞吃⽕焰,据说毕⽅的出现预⽰着⼤⽕。

传说黄帝在泰⼭聚集⿁神之时,乘坐着蛟龙牵引的战车,⽽毕⽅则伺候在战车旁。

【8、重明鸟】重明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

此鸟两⽬都有两个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鸟,亦叫重睛鸟。

它的⾝形像鸡,叫起来声⾳像凤凰⼀样嘹亮动听。

它常常把⾝上的⽻⽑全部抖落,⽤光光的翅膀拍打着没有⽻⽑的⾝⼦,在⾼空中起舞回旋。

最早在《拾遗记》中记载,说这个重明鸟最早出现在尧在位的时候,形如凤,古代新年的时候常常贴于门前,代表重明之意。

它能驱逐虎、豹、豺、狼等猛兽,使多种妖魔⿁怪不敢危害⼈类。

它对⼈类的要求也很低,它不吃⾷物,只要喝⼀点琼⽟的膏液,就很⼼满意⾜了。

【7、犼】犼[hǒu],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蹬龙,是古书上说的⼀种似狗⽽吃⼈的北⽅野兽。

关于犼的传说很多,有⼈说他是龙族的克星,好⾷龙脑,民间有流传“⼀犼可⽃三龙⼆蛟”,将其⽴于华表之上是为了监督皇帝。

还有⼈说其是龙王的⼉⼦,有守望习惯。

华表柱顶之蹬龙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有关饕餮的知识点总结

有关饕餮的知识点总结

有关饕餮的知识点总结饕餮的起源据史书记载,饕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那时的饕餮并没有特定的形象,而是以一种传说中的虚构生物形态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

最早出现关于饕餮的记载,可追溯到《国语·周语》:“以平公之宅亹(殿),留左龙,右鱼,将以上天宇。

左凤,右鸾,左骧,右骖,将以下王土。

左羽,右翼,左饕餮,右硃毂,将以下军器。

” 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饕餮在古代文化中就已经具有了祥瑞的身份,与凤凰、龙等神兽齐名。

在人们研究饕餮的起源时,发现了关于饕餮起源的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饕餮的形象最早出现于古代装饰艺术中,特别是青铜器上,因其独特的造型,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特定的神兽形象。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饕餮的形象来源于民间传说,是东方神话中神兽的一种,它代表着吉祥与祥瑞。

无论是哪种说法,都充分说明了饕餮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饕餮的形象饕餮的形象是由狮子头、牛耳、狮身、麒麟尾巴等动物元素组成,整体看起来非常神秘、威武、庄重。

其中,狮头象征着勇猛、威武,獬豸身代表着忠诚、稳重,麒麟尾巴则暗示着吉祥、富贵,而牛的耳朵则代表了自由与温顺。

同时,饕餮全身上下还点缀着鱼鳞,栩栩如生,更显得神秘莫测。

在中国古代,饕餮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王宫、贵族府邸的宫殿建筑中,也经常被用来镶嵌在青铜器、玉器上,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古代文学中,饕餮也常被用来描绘神奇的气象和祥瑞的景象。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的记载,饕餮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在古代建筑和雕刻中比较常见,黄帝陵中的女娲池上的九龙浮雕就有饕餮的形象。

而在西周的青铜器、玉器、陶器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饕餮的身影,这些都表明了饕餮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饕餮的寓意关于饕餮的寓意,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和后人的解读,饕餮不仅代表了吉祥、祥瑞,还代表了人们对幸福、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

在古代,人们把饕餮作为一种祭祀神灵的象征,也把它看作一种保护家庭平安和防止邪恶的力量的象征。

上古四大神兽

上古四大神兽

上古四大神兽上古四大凶兽分别是: 混沌、穷奇、梼杌、饕餮。

1号凶兽混沌《神异经》云: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pi)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而无脏,有肠而不旋,食径过。

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择往依凭之名:混沌。

意思就是说在昆仑山的西面有一种凶兽,身体形状好像大狗一样,身上长着长长的毛,有四只足,没有爪子,有眼睛却看不见事物,走路横冲直撞,有耳朵却听不到声音,有腹部却肚子里没有内脏,有肠道却是直上直下,吃完东西就直接排泄出来了,有德行的人遇见它,它非常的厌烦和抵触,凶恶歹毒的人遇到它,它往往依附听从他们。

在《山海经》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在《山海经·西山经》有它的原型,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意思是山中有一位神,它的形状像黄色的皮囊,身体赤红如同火焰一样,长着六只脚,四对翅膀,脑袋身体长在一块,分不清面目,却会唱歌和跳舞,它其实就是帝江。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纪: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te),天下谓之“混沌”。

意思是从前帝鸿氏有一个不成才的儿子,不做有仁有义的事,阴险毒辣,喜好行凶作恶,天下的人都叫他作(混沌)。

2号凶兽穷奇《神异经》云:西北有兽,其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闻人斗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名曰穷奇。

意思就是西北有一种凶兽,它身体的形状像老虎一样,有翅膀能飞行,是一种吃人的凶兽,知道人类的语言,听说哪里有人打架斗殴,就飞过去吃掉有理的人,听到有人忠厚讲诚信就吃掉那个人的鼻子,听到有凶恶不善良的人就抓捕野兽送给他们,这种凶兽就叫穷奇。

在《山海经·西山经》中也有明确的记载,经: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hao)狗,是食人。

意思是邽山上有一种凶兽,身体的形状像牛一样,身上的毛像刺猬身上长的刺一样,它的名字叫穷奇,号叫声像狗吠一样,是一种会吃人的凶兽。

中国古代四大凶兽

中国古代四大凶兽

中国古代四大凶兽{梼杌táo wù}北方天帝颛顼(zhuān xū)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

{穷奇 qiónɡ qí}传说中古代“四凶”之一。

主要记载于《山海经》中,被描述为外貌像老虎又像牛,长有一双翅膀和刺猬的毛发。

现多见于各种游戏形象,亦被用来比喻背信弃义的人。

据《山海经·海内北经》所载,指穷奇外貌像老虎,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

可是,同样在《山海经》中,西山经一篇却提到穷奇的另一种形象,该篇中的穷奇,外貌像牛,长著刺蝟的毛发,与海内北经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别。

不过二者都是喜欢食人的凶兽,这方面则没有分别。

混沌{hùn dùn }《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

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浑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

{饕餮tāo tiè}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猛兽,常见于青铜器上,用作纹饰,称为饕餮纹。

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

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

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

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饕餮”。

在游戏、小说、漫画、影视作品中均有相关形象。

中国上古四大凶兽,分别是四名“大恶人”的化身,也就是指三苗,驩(同欢)兜(huān dōu),共工,与鲧(gǔn)他们都因为反抗权力者而被杀,死后精神不灭,被当权者侮为“邪魔”,也就是四大魔兽,分别对应:饕餮,混沌,穷奇和梼杌。

混沌是驩兜死后的怨气所化,穷奇是共工死后的怨气所化,梼杌是鲧死后的怨气所化,,饕餮是三苗死后的怨气所化。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中国古代神兽之四凶

中国古代神兽之四凶

中国古代神兽之四凶四凶: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梼杌】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相传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

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

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厌恶的恶人,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神异经?西荒经》记“西方荒中,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

”已然是一派怪异扭曲的形象,与其说是魔兽不如说是生化实验失败核泄漏的产物。

【穷奇】据《山海经*海内北经》所载,指穷奇外貌像老虎,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

可是,同样在《山海经》中,〈西山经〉一篇却提到穷奇的另一种形象,该篇中的穷奇,外貌像牛,长著刺猬的毛发,与〈海内北经〉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别。

不过二者都是喜欢食人的凶兽,这方面则没有分别。

【混沌】《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

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浑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

【饕餮】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怪物。

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

《吕氏春秋·先识》:“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强者夺老弱者,畏羣而击单,名曰饕餮。

”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六:“ 绍圣初,先人官长安府,於西城汉高祖庙前卖汤饼民家,得一白玉奁,高尺馀,遍刻云气龙凤,盖为海中神山,足为饕餮,实三代宝器。

”。

上古四大凶兽之一:饕餮

上古四大凶兽之一:饕餮

上古四大凶兽之一:饕餮•书麟 2019-08-07 12:03:36上次我们讲了混沌,这次就讲讲饕餮。

同是上古四凶之一的饕餮,相比于混沌的记载就要多很多。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

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这是山海经对饕餮的描写,钩吾山上有兽,羊身人面,眼睛在腋下,有老虎一样的牙齿和人的手,声音像婴儿,名叫狍鸮,吃人。

相比与混沌善恶不分,亲恶人而远离善人不同,饕餮是吃人的。

《神异经》也有记载:饕餮,兽名。

身如羊,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这段话和山海经的几乎一致,虽然还不能清楚到底饕餮是不是真实存在,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古人认为饕餮是吃人的。

关于饕餮的来历,在神话中有很多个版本,其中有一个版本是饕餮是龙生九子中的一子。

网络配图很多人认为龙生九子的意思是龙生了九个儿子,而在《中国吉祥图说》中,也明确写出了九子是哪九个,其实不然。

九这个数字除了代表实数外,同时也是一个虚数,九乃数字之极,所以古人经常用九来代表极多的意思。

如果这样看的话,那么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就可以解释为龙生了很多子女,每个都不一样。

不过我们不是要探讨饕餮的出处,而是要说饕餮为什么会被认为是上古四凶之一。

之前介绍混沌的时候也说过,明确记载四凶的书是《左传》,虽然不一定是最早的,但是就我所知应该是最早的一本。

很多野兽、异兽都会吃人,为什么饕餮能够入选四大凶兽呢?因为他的贪吃已经不是一般野兽能够比拟的,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基督教中有七宗罪,而饕餮已经足够担当的起其中暴食的化身了。

传说饕餮贪吃到什么地步?传说他将自己所能看见的东西都吃了干净,最后实在没有吃的了,就把自己的身体给吃了,最后只留下一个脑袋。

这样看来,饕餮还不只是暴食的化身,同时也能代表贪婪。

《史记·帝王本纪》中有着这样一段记载: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聚敛积实,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四大凶兽被谁杀死了

四大凶兽被谁杀死了

四大凶兽被谁杀死了中国古代凶兽之一:浑沌浑沌是古代的凶神。

传说它形状肥圆、象火一样通红,长有四只翅膀、六条腿,虽然没有五官,但是却能够通晓歌舞曲乐。

除了一种观点表示混沌就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到它、也无法听到它,它经常咬伤自己的尾巴并且哼哼;如果碰到高尚的人,混沌便可以大肆施暴;如果碰到恶人,混沌便可以遵从他的统一指挥。

中国古代凶兽之二:饕餮(tāo tiè)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杀,其首落地化成饕餮。

《山海经·北山经》存有云,存有兽矣,其状例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例如婴儿,谓之狍鸮,就是食人。

亦有传说为“龙生九子”的九子之一。

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

它是贪欲的象征。

中国古代贼兽之三:愁奇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长有翅膀,穷奇的叫声象狗,靠吃人为生。

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架的现场,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会捕捉野兽送给他,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

但是,愁奇也存有为益的一面。

在一种称作“小傩”的驱鬼仪式中,存有十二种吃掉恶鬼的猛兽,称作十二神或十二兽,愁奇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古代凶兽之四:梼杌(chóu táo)《神异经·西荒经》中存有云:“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短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打乱荒中,名梼杌。

”梼杌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的人。

相传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

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

拓展:关于凶兽毕方的神话故事毕方的起源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时候,大地还没火,人类就可以像是野兽一样生吞活剥。

这些还算不上,更可怕的就是寒冬。

大雪枯水期一切,一下子饿死了好多的人。

人类祷求天帝能救回他们,天帝却将能够救回人类的火种藏在自己的怀中,不敢施舍。

上古神话中它是四大凶兽之首 来历却无人知晓 或为蚩尤头颅所化

上古神话中它是四大凶兽之首 来历却无人知晓 或为蚩尤头颅所化

上古神话中它是四大凶兽之首来历却无人知晓或为蚩尤头颅所化?上古四大凶兽中,唯独饕餮没有来历。

既然饕餮跟穷奇、梼杌、混沌三个并列四大凶兽,难不成他也是哪位天帝的不肖子孙?或为蚩尤头颅所化上古神话中,饕餮跟其他三个凶兽相比,在外形上很有特点,那就是他没有躯干,只有一个脑袋。

上古神话中,除了满天飞来飞去的神仙之外,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神兽、妖兽、凶兽。

上古神话中的异兽种类繁杂,有应龙、青龙、朱雀、玄武这样的神兽,也有朱厌、夫诸、化蛇、相柳这样的妖兽。

除了神兽和妖兽之外,上古神话中还有赫赫有名的四大凶兽。

这四大凶兽既非神兽也非妖兽,他们个个来头不小,并不是凡兽。

熟悉上古神话或者看过《山海经》的读者应该都清楚,上古四大凶兽分别是饕餮、穷奇、梼杌和混沌。

在这四大凶兽中,饕餮的名气最大,在商周时期饕餮的形象被大量雕刻在鼎和器物上,远远超过了其他异兽的形象。

饕餮在很多古代神话典籍中都出现过,例如在《山海经》中: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郭璞在注解《山海经》时,明确指出狍鸮就是饕餮。

在古籍《神异经》中,也有关于饕餮的记载:“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在上古神话中,饕餮是一种非常贪吃的凶兽,他不是虎豹鸟虫,也不是鱼蛇蛟蟒,很像是一种造型独特的狼。

在商周的鼎纹上,饕餮没有身体,只有一个硕大的头颅,张着血盆大口,似乎永远也吃不饱。

在这个硕大脑袋旁边,还有两根翅膀,很像耳朵。

从“吃不饱”和“贪婪”两个特点看,饕餮很像是狼。

来历无人知晓跟穷奇、梼杌和混沌这三大凶兽相比,饕餮有一个显著特点,上古神话中并没有饕餮的来历。

如果认真翻阅《山海经》《淮南子》《左传》等古籍,是可以找到穷奇、梼杌、混沌三者的出身来历的。

穷奇是天帝少昊的儿子,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梼杌是天帝颛顼的儿子,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傲狠明德,天下谓之梼杌。

饕餮盛宴中的饕餮是指什么

饕餮盛宴中的饕餮是指什么

饕餮盛宴中的饕餮是指什么
饕餮这两个字虽然难写,但却很有意思。

《辞海》中说,饕餮是一种贪食的恶兽,多作为钟鼎彝器上的装饰。

有种说法认为,饕餮其实就是龙的九子之一睚眦。

那么,饕餮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
有关饕餮形体的描述,古书中有很多记载。

《山海经》说: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

《神异经·西荒经》中记载:“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因为没有实物可供参考,所以古代是否真有这种动物,学术界至今仍没有定论。

另有传说,说饕餮性情暴躁,稍不如意就怒瞪双眼,而且眼大如
牛。

只是这怪兽只有一颗大头,没有身子。

没有身子就没有肚子,但是它却极其能吃,不管好不好吃,见到东西就往嘴里吞。

由于饕餮具有凶残贪吃的本性,而且在出土文物中,饕餮纹多出现在盛食物的鼎、簋[guǐ](中国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酒樽等地方,所以,人们便以“饕餮”代称贪吃的人。

古代十大神兽之一饕餮长什么样?饕餮的传说有哪些?

古代十大神兽之一饕餮长什么样?饕餮的传说有哪些?

古代十大神兽之一饕餮长什么样?饕餮的传说有哪些?饕餮tāotiè,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的第五子,是一种存在于传说、想象的神秘怪兽。

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

今天,“饕餮”这个词经常和美食联系在一起。

人们喜欢用“饕餮大餐”或者“饕餮盛宴”来形容美食佳肴。

然而,这并不是“饕餮”本来的意思。

“饕餮”本义是一种贪吃的怪兽,和龙风一样,完全是出自人们的想象。

就像为了夸张龙的腾空本领将它设计成多是一样,为了夸张饕餮的贪吃功能,先民将他设计成只有一个大腑袋和一张大嘴的怪诞模样。

这种饕餮天生就是为了吃喝而来的,见到什么吃什么,终因暴饮暴食被撑死。

考诸典籍,“饕餮”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

据《左传·文公十八年》中记载,季孙行文曾派人给鲁文公讲了个故事,在形容某人贪吃好货、搜刮聚敛的时候,将其比喻为饕餮。

可知,饕餮其时既已经与饮食联系,而且还发生了推衍,可以进一步比喻为对于钱财的贪敛。

而据《吕氏春秋》记载,饕餮在周初就已经是“食人未咽,害及全身”的恶兽了。

但是,周初是否就是饕餮故事流行的开始还很难说,因为考古表明,饕餮纹作为纹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就有出现。

我国很早就产生了灿烂的农业文明。

中国的先民很早就意识到,农业是一个靠天收种的产业,粮食的丰歉很大程度决定了大自然的恩赐。

《逸周书·文传》中指出,小人、大夫乃至国家都“无兼年之食”,所以立国、立家都必须做好粮食储备,以备灾年。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谁过度饮食、铺张浪费,就会招致人神公愤。

国君中有丢失王位的,其罪状一定列出暴饮暴食这一项,传说夏桀就是这样一个饮酒“无有休时”的暴君。

为了满足暴君的欲望,他做的酒池可以行舟,“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

在民众眼里,正是由于他长期腐败纵欲,才最终导致国家覆亡。

不只夏桀,商纠的失位也可以归罪于吃。

《史记》记载商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保(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关于四大凶兽饕餮的出处

关于四大凶兽饕餮的出处

关于四大凶兽饕餮的出处饕餮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兽。

那么你知道饕餮的出处是哪里吗?下面是有四大凶兽饕餮的出处,欢迎参阅。

四大凶兽饕餮的出处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

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鸮即是指饕餮。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另一说法是龙的儿子。

而且饕餮是龙的第五个儿子。

此说法出自李东阳的言论,在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有明确记载。

后来,饕餮变成了图腾,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

《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脑袋狰狞,双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或内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张,利齿如锯,嘴略弯曲内勾,或嘴巴紧锁。

则作正面盘踞状,身躯拱起,头着地或水云气,两边有一对利爪,象狗爪或虎爪。

两侧有一对肉翅,形如耳朵。

因富贪欲故后世喻贪婪之人为‘饕餮‘。

《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

”饕餮好食,举凡目之所及,无所不食,若天下食尽,则将自食己身;是四大凶兽中物理杀伤力最强的怪兽,传说为三苗氏死后所化,纵使大罗金仙,也难逃饕餮吞噬。

关于饕餮的形容比喻贪婪《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居上无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无忠诚之节,而有奸欺之罪。

”艾青《芦笛·马骞》诗:“它的饕餮的鲸吞,能使东方的丰饶的土地,遭难得比经了蝗虫的打击和旱灾还要广大,深邃而不可救援!”四凶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上古“四凶”

上古“四凶”

上古“四凶”“饕餮”属于上古的“四凶”。

关于这“四凶”,也有好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最朴实的,说四凶是饕餮、梼杌、浑敦、穷奇。

而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并不认为他们是怪兽,而是四个不成器的少爷的名字。

关于“饕餮”的来历,《左传》是这样说的: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 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人谓之饕餮。

从这段话看来,这少爷本来不叫饕餮,饕餮是老百姓给他起的外号。

那么这个词本身就带着贬义,指贪婪的人。

区分来说,贪财为饕,贪食为餮,所以《庄子·骈拇》单独说“饕”:“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富貴。

”只要是贪财、贪吃的人,都可以叫“饕”或“餮”。

其他三个,情况也一样,而且有意思的是,有些含义今天仍然在用。

这更说明这四个词本来就是骂人的话,而不是怪兽的名字。

梼杌他就是个棒槌“梼杌”,较早见于《左传·文公十八年》,原文是:颛顼有不才子, 不可教训, 不知话言, 告之则顽, 舍之则嚚,傲狠明德, 以乱天常, 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大概意思就是,这小子油盐不进,好赖话不听,老百姓就喊他“梼杌”。

从这个意义上讲,梼杌有点像今天北方人讲的“棒槌”。

一窍不通,四六不懂。

因为梼就是舂的意思。

《楚辞·九章·惜诵》:“梼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

”把香草捣成香草酱。

“梼”也写作“擣”,现在写成“捣”。

树木没有枝丫,光秃秃的叫“杌”。

你看一根用来“擣”的光秃木头,不正是一根棒槌?梼杌和棒槌属于一种东西。

而棒槌也好,梼杌也好,都是实心的东西,所以梼杌的特点是“顽”。

这里的“顽”,指不开窍,比如“顽石”,指实心的大石头,区别于太湖石这样的“巧石”(“窍”字也从“巧”),而不是通常我们说的调皮捣蛋的“顽皮”。

另外有一句骂人的话叫“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擀面杖同样是一根没有窟窿眼儿的“梼杌”。

浑敦基本是个糊涂虫浑敦,也叫浑沌、混沌,《左传》原文是:昔者帝鸿氏有不才子, 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 顽嚚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浑沌。

四凶兽分别叫什么

四凶兽分别叫什么

四凶兽分别叫什么
混沌是古代的凶神,像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混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混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穷奇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长有翅膀,穷奇的叫声像狗,靠吃人为生。

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架的现场,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会捕捉野兽送给他,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

梼杌在是中国神话中上古时期的四凶之一。

《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

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神异经》注道,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

一名傲狠,一名难训。

饕餮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物,古书《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

后来,饕餮变成了铭文,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

饕餮与缙云氏

饕餮与缙云氏

饕餮与缙云氏饕餮之于缙云氏,辱族五千年,贪官污吏足以为戒。

一、饕餮 [tāo tiè]饕餮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物,别名又叫狍鸮,古书《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

[1]其名可比喻贪婪之徒,人们一般称为“老饕”。

《左传》中记载饕餮为缙云氏之子,而不是某些小说中所说的龙子。

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

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远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出现。

饕餮在游戏、小说、漫画、影视作品中也均有相关形象。

君友会王爱君文集《饕餮》篇释义:吕氏春秋载:“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

”历代相传,就把在青铜器上这种睁着眼睛,张着嘴的纹饰,名为饕餮。

至若在殷商时,是否把这种纹饰,也名为饕餮,则无从稽考。

有史以后的商周文化,已大有进展,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更不是随意点缀的,当有其深意存在;且多于礼仪器上着饕餮纹,虽是为祭祀鬼神,或也有求佑福与祓徐不祥的双重愿望。

饕餮纹,是以正视兽类的颜面为主要构图,左右相对称;为的对称,在带身躯时左右也各有一个。

颜面为天然对称的图形,任何民族,对于动物和人类的颜面,都具有深刻的印象。

因为颜面为无声的语言,不仅喜、怒、哀、乐的表情是在颜面上显露,而庄严、威武、仁慈、凶恶、阴险、神秘等态度,也莫不显露在颜面上。

饕餮纹,即使用“山川奇异之物”为题材,但这些奇异之物,是渺茫得不易捉摸的。

古代技艺家,不像文明盛世的画工们,有“好图鬼魅而恶犬马”的偷巧手段,最初所采取的稿本,都是忠于写实,渐次才由写实而简化;所以饕餮纹所取的物象,多是由来有自,取诸常见的鸟兽等物,或近取诸人类的。

饕餮纹是以颜面为主纹,足、身、尾为副纹,雷纹为地纹。

完备的主纹是由冠饰、鼻、目、眉、角、耳、口、齿等官能所组成。

四凶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四大凶兽饕餮的出处
饕餮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兽。

那么你知道饕餮的出处是哪里吗?下面是有四大凶兽饕餮的出处,欢迎参阅。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

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鸮即是指饕餮。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另一说法是龙的儿子。

而且饕餮是龙的第五个儿子。

此说法出自李东阳的言论,在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有明确记载。

后来,饕餮变成了图腾,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

《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脑袋狰狞,双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或内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张,利齿如锯,嘴略弯曲内勾,或嘴巴紧锁。

则作正面盘踞状,身躯拱起,头着地或水云气,两边有一对利爪,象狗爪或虎爪。

两侧有一对肉翅,形如耳朵。

因富贪欲故后世喻贪婪之人为‘饕餮‘。

《左传.文
公十八年》有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


饕餮好食,举凡目之所及,无所不食,若天下食尽,则将自食己身;是四大凶兽中物理杀伤力最强的怪兽,传说为三苗氏死后所化,纵使大罗金仙,也难逃饕餮吞噬。

关于饕餮的形容比喻贪婪
《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居上无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无忠诚之节,而有奸欺之罪。


艾青《芦笛;马骞》诗:“它的饕餮的鲸吞,能使东方的丰饶的土地,遭难得比经了蝗虫的打击和旱灾还要广大,深邃而不可救援!”
四凶之一
《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


《吕氏春秋;恃君》:“鴈门之北,鹰隼、所鷙、须窥之国,饕餮、穷奇之地。

”四凶者,以混沌、穷奇、檮杌、饕餮比喻人而已。

《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述是:帝鸿氏之不才子“浑敦”、少皞氏之不才子“穷奇”、颛顼氏之不才子“梼杌”,以上合称“三凶”,加上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合称“四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