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故事
黄河历史文化故事
![黄河历史文化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1e40f4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c.png)
黄河历史文化故事黄河(Huang He)是中国的母亲河,它的流域面积广阔,涵盖了中国北部的诸多省份。
黄河源头在青海省玉树县附近的昆仑山脉,最终在山东省的东营市注入渤海。
黄河的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期,黄河就已经是中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以下是一些黄河的历史文化故事。
一、开河神话相传,黄帝时代,国内经常发生水患,百姓生活困苦。
黄帝派遣精壮的大力士往神山问道,得知要开采并熔化五色巨石,用来塞住河道。
大力士们完成了任务,黄河水势得到了控制,这座大坝就是中国最早的水利工程。
这个故事成为了“开河”神话的源头。
二、河图洛书汉朝时期,乌鲁木齐(Wūlǔmùqí)的一位道士偶然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石盘,上面绘制了河图洛书,包含了七个方格的彩色图案和七十九个相应的符号。
后来,大多数的汉代翻译家、学者和基督教传教士都试图解读这个神秘的文物。
河图洛书对中国历代王朝的占卜、编年史和历法等方面都影响深远。
三、大禹治水大禹是黄帝的重要后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治水英雄之一。
据史书记载,大禹二十岁时就开始治理水灾,他用十年时间撤河返川,分散河流,修建大坝,治理很多洪水。
历史上,大禹被尊为水利治理的祖师爷,他的许多治水经验与方法被沿用至今。
四、黄河流域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流域是一个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它涵盖了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等省份,地理条件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在古代,农民们借助黄河的灌溉能力,繁荣了中国北部的农业经济。
五、河洛文化河洛文化是黄河流域历史文化的代表之一。
它是以今天的河南省为中心的一个古代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发展。
河洛文化包括桐柏山古墓葬、良渚文化、商代铜器文化、汉代石窟艺术等众多方面,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黄河历史文化的故事,这条母亲河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它将继续为中国和世界带来无限的财富和启示。
【神话故事】黄河的民间故事
![【神话故事】黄河的民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f5735b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d.png)
【神话故事】黄河的民间故事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民间,有许多关于黄河的神话故事流传至今,下面就为大家讲述其中的一些故事。
一、《伏羲划界》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刚刚出现在地球上。
当时,天地虽然广袤无垠,却没有界线,人们往往迷茫无边,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于是,上天派来伏羲姐弟二人,让他们在地上划定一条明确的界限,方便人类的生存。
伏羲姐弟携带着一架天书和一根金色的神笔,来到黄河边。
他们沿着黄河上游行走,伏羲姐弟亲手勾勒出了一条美丽的界线,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黄河”。
二、《炎帝之战》炎帝是古代中国的一位部落首领。
相传在远古时期,黄河一带居住着许多部落,这些部落时常争斗不休。
炎帝领导自己的部落,力量强大,他决定统一黄河一带,结束无休止的战争。
于是,他率领众将士,与其他部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经过多年的战斗,炎帝终于战胜了其他部落,统一了黄河一带,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三、《禹治水》禹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中的圣人,也是伟大的工程师。
相传在古代,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禹担起了治水的重任,他带领着数万民众,辗转于黄河沿岸。
经过不断的实践,禹终于发现了黄河解决水患的方法。
他组织人们修建了堤坝,挖掘了沟渠,改变了黄河的决口,使得黄河变得平静起来。
禹治理黄河的经历被后人称为“禹治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段佳话。
四、《大禹渡河》相传在古代,黄河的河水是非常汹涌的,人们想要渡过黄河非常困难。
有一天,一位名叫大禹的英雄决定帮助人们渡过黄河。
他找来一群强壮的水手并带上一条大船,准备渡河。
他领导着水手们,艰难地向黄河行进,边走边战胜种种困难。
终于,大禹和他的水手们成功地渡过了黄河。
人们为了纪念大禹的壮举,将黄河称为“大禹渡河”。
五、《河神的守护》相传在黄河的源头,有一座叫做“河神庙”的神秘建筑。
河神庙是黄河的守护者,也是人们对黄河的祈福之地。
每当雨季来临,黄河的水流会变得湍急,人们为了安全祈求河神的保佑,就会来到河神庙烧香拜佛。
有哪些关于黄河的神话故事
![有哪些关于黄河的神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6d191f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5.png)
有哪些关于黄河的神话故事黄河,中国的母亲河,流经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承载着无数的传说和故事。
在这些神话故事中,黄河被视为一个有灵性的存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关于黄河的神话故事。
故事一:黄河女娲补天按照传说,远古时代,天地刚刚形成,人们生活在一片混沌的大地上。
大地破碎,洪水滔天,人们生活在这场灾难中岌岌可危。
就在这时候,黄河女娲出现了。
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她有着美丽的容貌和无与伦比的智慧。
她看到人们的困境,决定采取行动。
于是,她开始补天。
女娲捣碎五彩石,用碎石填满了大地的裂缝,一片走廊伸向远方。
她还用自己的巧手塑造了人类,并教给他们种植、狩猎和捕鱼等生存技巧。
她用羽毛给人们创造了生活所需的器物,用五彩石捕捉了恶龙,平定了云雨,治理了洪水。
从那以后,黄河成了人们生活的摇篮,女娲也成了人们膜拜的神灵。
每年封河的时候,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祈福仪式,感谢女娲的神奇力量和保护。
故事二:黄河河神与白蛇精在黄河的中下游地区,有一个叫做黄河河神的神灵。
他是黄河的化身,守护着这条江河。
据传,黄河河神有着巨大的力量和伟岸的身躯,手中握着一把巨大的铁锤,可以呼风唤雨,扑灭烈火。
有一年的夏天,黄河河神巡逻时目睹了一场奇异的景象。
一条白蛇从黄河水中浮现,白蛇有着纯白的身躯,令人叹为观止。
河神对这条白蛇充满好奇,并迅速爱上了它。
河神和白蛇开始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他们相互倾诉,相互怀念,彼此承诺永不分离。
然而,这段美丽的爱情并没有得到上天的祝福。
一位仙女,见到河神与白蛇的爱情后嫉妒心生,决定用一种草药医治这段感情。
这种草药有一种醉人的香气,被仙女混入黄河的水中。
当河神喝下这些水时,他陷入了沉睡。
白蛇守在他身边,不停地舔舐他的脸颊,引来了众多的蟋蟀。
最终,白蛇的泪水成了无穷无尽的黄河水。
从此以后,黄河水便流淌在了河神的身边,使他从沉睡中苏醒。
而河神也得以与白蛇永远相守。
人们在黄河边,建起了供奉河神的庙宇,并将白蛇封为河神的妃子。
在黄河发生的历史故事
![在黄河发生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40ac22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6.png)
在黄河发生的历史故事
1.大禹治水:相传在远古时代,黄河泛滥成灾,淹没了大片土地,夺去了无数生命。
为了治理黄河,大禹历经九年艰辛,终于成功将黄河水势引导到东海,使得黄河不再泛滥。
大禹治水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2.岳飞抗金:南宋时期,岳飞率领军队在黄河流域多次与金兵作战。
在潼关之战中,岳飞虽然战败被俘,但他坚决不屈,最终被害。
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为“精忠报国”。
3.黄河壶口瀑布: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上游,是中国最大的黄河瀑布。
相传古代有一条巨龙,它在黄河中游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漩涡,让人们无法通过。
后来,一位英雄用巨锤砸开了漩涡,使得黄河水势平静了下来,形成了壶口瀑布。
4.《黄河大合唱》:1936年,中央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黄河》,并创作了歌曲《黄河大合唱》。
该歌曲由唐古、聂耳等多位著名音乐家共同创作,歌词描述了黄河的壮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
以上是部分与黄河相关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传承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1/ 1。
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
![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5322595a58da0116c174969.png)
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黄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关于它的故事有不少,与黄河有关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黄河的历史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黄河的历史故事篇一: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
龙门之南,就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
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
龙门的形成,就是其东面的龙门山与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
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就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
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
该故事说的就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
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
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
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黄河的历史故事篇二:大禹治水的故事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
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
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
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
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与从事农业生产。
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相传她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与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与伊撅,凿通积石山与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
故事大全:关于黄河的故事8个
![故事大全:关于黄河的故事8个](https://img.taocdn.com/s3/m/d13ba31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d.png)
⼀条流淌着千年的河流,流转时间,流转四季,流转变迁。
唯有它依旧静静的流淌着,没有改变着⾃⼰的⽅向,使命!它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母亲在时光的流淌着也发⽣了许多的故事。
现在,就让我们⼀起在黄河的⼩故事中去感悟黄河母亲的伟⼤吧!故事1、《李闯王渡黄河》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
闯王李⾃成带领农民在陕西⽶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明王朝的统治。
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还未结冰,⽽只有河⽔冻成了坚冰⼤军才能顺利通过。
怎么办呢?闯王⽇夜焦⼼,愁得胡须头发在⼀夜之间全都⽩了。
第⼆天⼀清早,有两⼈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
”闯王⼤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
到了河边⼀看,河⽔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
可是上⾯却起了⼀座宽⼤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稳,正适合⼤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爬上来两个⼈,向闯王⼀抱拳,朗声道:“⼤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
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夜⼯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军上路吧。
”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定要让⼤家过上好⽇⼦!”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故事2、《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龙门位于壶⼝瀑布南⾯约65公⾥处,在晋陕峡⾕的最南端。
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
黄河之⽔从狭窄的龙门⼝突然进⼊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很⼤变化。
龙门的形成,是其东⾯的龙门⼭和西⾯的梁⼭各伸出⼭脊,相互靠拢,形成⼀个只有100⽶宽的狭窄的⼝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形成湍急的⽔流。
每当洪⽔季节,由于峡⼝中的⽔位壅⾼,⽽出了峡⾕后,河⾕突然变宽,⽔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位差,故有“龙门三跌⽔”之说。
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
该故事说的是⼩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
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鲤鱼,最终才能成龙。
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孙顽强拼搏,奋⽃不息。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fe0b3cc50e2524de4187e11.png)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1·传说中有个小伙子叫黄河,英勇无比.恋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亲看不起他,就让他百步之内射箭,进一个铜钱的孔里.他做到了.女子的父亲又让他在百步之外射一箭,穿透原先的箭他也做到了.又要求他在百步之外射中铜钱并接住它.他知道其夫在刁难他,就一箭射向她父亲.怎知他以前学过武功,躲开了.他很气恼,他从来都是箭不虚发的,这次没射中.就到深山去修炼.一次意外射下一只鸟,鸟告诉他那姑娘自杀了.小伙子很悲哀,就泪水不停地留下来,形成了现在滚滚的黄河. 2·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河图、开山斧、避水剑。
传说河图是河伯给他的。
从前,有个人叫冯夷,但是在黄河中被淹死。
冯夷死后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玉帝让冯夷去治理黄河,从此,冯夷称河伯。
他一心要画个河图,河伯和村里的后老汉察看黄河水情,可后老汉累病了,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
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
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把河图授给他。
大禹根据图上的指点,治住了黄河。
神话传说:1·大禹治水禹之前鲧被舜派去治水,他采用了“堵”的方法治了3年,失败了,禹改变了鲧的做法,采用了“疏”的方法,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九过家门而不入的他,终于成功。
禹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后人也尊称禹为“大禹”。
2·河伯冯夷受命治理黄河,但操劳一生没有把黄河治好,到年迈时,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画了一幅黄河水情图,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大禹,将水情图交给了他。
大禹根据河伯授给他的这一幅图,疏通水道,终于治理好了黄河。
历史人物:1·禹治理九州北起帝都冀州,治理了衡水、漳水、黄河、淮水等;南至荆州,治理了长江、汉水等;西至三危山地区(今甘肃境内,敦煌县东),治理了黑水、渭水等;东至扬州,治理了松江、钱塘江、浦阳江等。
10个有关黄河的真实历史故事
![10个有关黄河的真实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a2d999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f.png)
10个有关黄河的真实历史故事1. 黄河改道的传说:相传在古代,黄河自西向东奔流,经过洪水泛滥后,改道东进,使众多村庄沉入水中,人民生活困苦。
为了解救百姓,大禹治水,不仅成功驾驰大禹号,成功治理了黄河,还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后裔,为后世的治水留下了宝贵经验。
2. 平原灾害的教训:黄河平原地区常常面临洪水、泛滥和冲刷等灾害。
特别是1855年的黄河大泛滥,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由此可见,合理的治理和保护黄河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长期而科学的措施。
3. 丰收的黄金年代:黄河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其河岸沃土、水源充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古代,黄河河谷出产的粮食和农产品极为丰富,被誉为“黄金年代”。
这让黄河流域的人民过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也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4. 黄河文明的发源地: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这里,我们发现了大量的史前文化遗址、彩陶、青铜器等文物,这些都证明了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文明发展的重要场所。
5. 千里黄河图:《千里黄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一张巨幅绘画作品,描绘了黄河沿线的山川、田地、城市、民俗等景象,反映了当时黄河流域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这幅画作不仅具有艺术欣赏价值,还为后世的地理勘测和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6. 黄河的壮丽流域:黄河流域地理壮丽,景色迷人。
特别是在壶口瀑布、龙门石窟等地,我们可以欣赏到黄河流域独特的地貌和自然景观。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7. 黄河的水资源: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对人们的生活、农业和工业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黄河流域,不仅有发达的农田灌溉系统,还建设了大量的水库和水电站,有效利用了黄河的水资源,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8. 黄河上的古代交通:在古代,黄河是中国的重要交通干线之一,被誉为“河套大网络”。
黄河上的船只可以通行数千里,将物资、人员运送到沿岸城市和远方地区。
有关黄河的历史故事
![有关黄河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072c07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4.png)
有关黄河的历史故事黄河,中国的母亲河,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历史。
下面讲述的是几个与黄河有关的历史故事:1.大禹治水在中国古代,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给沿岸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据传,尧在位时,黄河下游的洪水冲毁了村庄,淹没了农田,使百姓流离失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尧决定任命禹为治水大臣。
禹接受任务后,率领百姓日夜奋战,终于通过疏导河道、修筑堤坝等措施,成功地治理了黄河洪水。
禹的治水成就也让他在百姓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后来的夏朝建立奠定了基础。
2.姜太公钓鱼在周朝时期,黄河上游的渭水流域有一位著名的人物——姜太公。
他虽然生活贫困,但才智过人,深得周文王的赏识。
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姜太公决定在渭水边钓鱼,并使用直钩钓鱼,且不挂鱼饵。
这种独特的钓鱼方法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并最终被周文王发现。
经过一番交谈,周文王认定姜太公是个人才,并聘任他为军师。
在姜太公的帮助下,周消灭了商朝,实现了天下大一统。
3.秦始皇渡黄河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君主,他统一了中国,实行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
然而,在秦始皇统治时期,黄河多次泛滥成灾。
据传,秦始皇曾亲自乘船渡过黄河,前往灾区视察灾情。
在船上,秦始皇目睹了黄河洪水的肆虐和百姓的苦难,深感同情。
回到京城后,他下令调集大量人力物力,修筑堤坝、疏导河道,帮助百姓解决洪水问题。
这些措施也为秦始皇赢得了民心。
4.黄河大合唱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遭受了日本侵略者的蹂躏。
为了鼓舞人民对抗侵略者的士气,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创作了一首名为《黄河大合唱》的大型合唱曲。
这首歌曲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在抗战期间,《黄河大合唱》成为了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对提高全民族抗战的信心和士气起到了重要作用。
5.九曲黄河万里沙唐代诗人刘禹锡写下了《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这首著名的诗篇。
诗中描绘了黄河波涛汹涌、泥沙堆积的场景。
九曲黄河万里沙的描述既表达了黄河的壮丽景观,也反映了黄河对沿岸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治理难度。
有关黄河的历史故事
![有关黄河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1ce265d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4d.png)
有关黄河的历史故事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源远流长。
下⾯就是有关黄河的故事。
快来看看吧! 有关黄河的故事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不安⼼耕种,⼀⼼想成仙。
他听说⼈喝上⼀百天⽔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
于是就到处找⽔仙花。
⼤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
地⾯上七股⼋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
冯夷东奔西跑找⽔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
转眼过了九⼗九天,再找上⼀棵⽔仙花,吮吸⼀天⽔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
冯夷很得意,⼜过黄河去⼀个⼩村庄找⽔仙花。
这⾥的⽔不深,冯夷趟⽔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涨了。
他⼀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肚⼦冤屈怨⽓,咬⽛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帝那⾥去告黄河的状。
⽟帝听说黄河没⼈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
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九天⽔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神,治理黄河。
冯夷喜出望外。
满⼝答应。
这⼀来可了却⾃⼰成仙的⼼愿,⼆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神,⼈称河伯。
他从来没有挨过治⽔的事⼉,⼀下⼦担起治理黄河的⼤任,束⼿⽆策,发了愁。
咋办呢?⾃⼰道⾏浅,⼜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去向⽟帝讨教办法。
⽟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帝的指点,⼀⼼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的⽼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
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答理他。
他找到村⾥的后⽼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志。
后⽼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
从此,河伯和后⽼汉风⾥来⾬⾥去,跋⼭涉⽔,察看黄河⽔情。
两个⼈⼀跑就是好⼏年,硬是把后⽼汉累病了。
后⽼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情。
分⼿时,后⽼汉再三嘱咐河伯,⼲事要⼲到底,不要中途⽽废,画好图就动⼿治理黄河,⼈⼿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黄河流域发生的历史故事
![黄河流域发生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f5b4cf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7.png)
黄河流域发生的历史故事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因其泥沙、水流汹涌造就了中华民族的
繁荣与灾难。
以下是黄河流域发生的几个历史故事:
一、大禹治水
周朝初年,黄河泛滥成灾,水灾肆虐,百姓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传说中,大禹在黄河上游一带的平原地区采用“疏导”之策,不断引导
河水,用木桩加固堤岸,创立了东、南、北三道防线,化解了黄河泛
滥危机,成就了“治水英雄”的传奇。
二、黄河破堤
公元1556年,汉朝中期,因为连日的暴雨和河床淤积,黄河在当时的
河南省孟津县突然破堤。
这场灾难造成了数十万人死亡,几乎所有的
建筑物和农田都被淹没。
这次灾难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黄河
破堤。
三、黄河移道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黄河多次移流。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公元1194年,隆兴寺一带的石柱断裂,黄河便冲破了现在的陕西咸阳河床,向东北
流去,最终流到了现今的山东省。
这次黄河移道导致了大量的人口和
财富的迁移。
同时,也为山东和河南两省带来了丰沛的水源和肥沃的
土地。
四、黄河泛滥
2010年,黄河一度又爆发了泛滥,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农田被淹以及大量牲畜死亡。
这次泛滥不仅对当地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河泛滥也再次唤起了民众对治理黄河的关注和警惕。
黄河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文化符号,它的波涛汹涌、奔腾翻滚的壮丽景象,无疑是中国文化中最动人的部分之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黄河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使人们深刻认识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紧密关系。
我们应当更加珍惜并保护好黄河这个重要的自然资源。
黄河的相关故事
![黄河的相关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49bde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2.png)
黄河的相关故事关于黄河,有很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以下是其中一些:1. 李闯王渡黄河: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
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起义,决心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
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还未结冰,只有河面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
李自成焦急万分,因为黄河是他前往胜利的最后一道障碍。
然而,在第二天清晨,有人报告说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
李自成大喜过望,随即率领大军顺利渡过了黄河,最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2. 不到黄河心不死:这句话源于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有个叫彭祖的人寿命有八百岁,他一生到过不少地方,却唯独没有到过黄河。
于是,他找到神仙陈抟,希望陈抟能带他去黄河游玩。
陈抟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提出要先睡一会儿。
彭祖等了很久,直到陈抟醒来,才发现陈抟已经睡了一千年,而彭祖的寿命只有八百岁,早已死去。
陈抟来到彭祖的坟边,打开棺材,发现彭祖的骨肉已经烂掉,只剩下一颗心还未烂。
陈抟随手提起彭祖的心,带到黄河边,对彭祖的心说:“彭祖,这就是黄河。
”说完,彭祖的心一下子就烂掉,变成了水流走了。
后来,人们就用“不到黄河心不死”来形容一个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3. 黄河龙的故事:在很久以前,黄河的源头有一条黄龙,它掌握了腾云驾雾的本领。
然而,有一天黄龙挣断了铁索,从瑶池逃出,并在巴颜喀拉山北麓山下与一路追来的天兵天将打了三天三夜。
玉帝恼羞成怒,调集九路神仙和十八位天将布下重重疑阵捉拿黄龙。
黄龙冲出了包围圈,逃到了积石山,最后奋力向岷山闯去。
在岷山,黄龙遇到了重重阻碍,但最终它披星戴月、餐风饮露,用尽平生力气卷走黄土,填平了东海,为民除害。
这些故事不仅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传奇色彩,也反映了人们对黄河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同时,这些故事也传递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
![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edce7d3f5335a8103d220ac.png)
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关于它的故事有不少,与黄河有关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黄河的历史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黄河的历史故事篇一: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
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
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
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
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
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
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
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
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
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黄河的历史故事篇二:大禹治水的故事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
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
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
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
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
![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7e2365c5f0e7cd18525363b.png)
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关于它的故事有不少,与黄河有关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黄河的历史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黄河的历史故事篇一: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
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
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
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
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
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
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
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
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
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黄河的历史故事篇二:大禹治水的故事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
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
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
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
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3个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3个](https://img.taocdn.com/s3/m/49b5a7e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3.png)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3个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1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
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
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
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
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
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
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
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
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
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
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
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
冯夷喜出望外。
满口答应。
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
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
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
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
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
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
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
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
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
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
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
![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1d6821967ec102de2bd89b2.png)
---------------------------------------------------------------范文最新推荐------------------------------------------------------1 / 4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关于它的故事有不少,与黄河有关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黄河的历史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黄河的历史故事篇一: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
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
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
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
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
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
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
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
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
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黄河的历史故事篇二:大禹治水的故事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
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
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
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
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
![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332cc84e2bd960591c6778d.png)
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关于它的故事有不少,与黄河有关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黄河的历史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黄河的历史故事篇一: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
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
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
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
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
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
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
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
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
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黄河的历史故事篇二:大禹治水的故事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
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
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
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
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
黄河民间故事
![黄河民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c20992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3.png)
黄河民间故事有关黄河民间故事故事1、《李闯王渡黄河》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
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
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
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
”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
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
可是上面却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
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
”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故事2、《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
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
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
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
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
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
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
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
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
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故事3、《冯夷当河伯的故事》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的故事【篇1:黄河的故事】黄河的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
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
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
他每一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这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
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
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
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十分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
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
黄河立刻断了一条线。
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
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明白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能够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
可此刻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
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
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
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能够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
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
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向等到瓜熟。
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
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
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
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
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
尔德老汉拿起宝剑向那黑旋风和黄旋风左右猛劈几十剑。
一会儿,黑风和黄风吹出天边去了。
这时,黄河的断缝渐渐地合严。
尔德老汉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嘱咐,这宝剑能够征服黄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黄河填满沟壕,淤平山梁。
老汉手持两把宝剑,向黄河猛劈下去,黄河的水立刻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长城,只是节节升高,远远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后,南至六盘山,西至贺兰山,到处都是水,只留下几个山尖尖。
尔德老汉这才抽出宝剑,叫黄河水向前流去。
从此以后,山大沟深的宁夏,变成了一马平川,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靠着自我勤劳的双手,开渠造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4)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
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
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
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
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
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
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
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
那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
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
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
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
冯夷喜出望外。
满口答应。
这一来可了却自我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
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
咋办呢?自我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个性签名女生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
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我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
乡亲们都厌恶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
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
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
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
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
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
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
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
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
只可叹自我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悲哀。
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我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
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
百姓们明白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
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
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
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
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
后羿十分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之后,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
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
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
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
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
你是大禹吗?”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
”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
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
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
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
”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
这个人就是大禹,他明白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
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
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我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
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
河伯明白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
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此刻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
大禹高兴极啦。
他要多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最后治住了黄河。
女孩个性签名【篇2:黄河的故事】黄河的故事国人把黄河称作黄龙,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黄河是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
人们说黄龙就是黄河,黄河就是黄龙,许许多多关于黄河的传说故事都和黄龙联在一齐。
为什么会把黄河与黄龙喻为一体呢?这和传说中的黄河的来历有关。
很久很久以前,天下一片浑浊,地上雾气蒙蒙,到处是野草丛生,那时还没有黄河。
之后人们懂得了钻木取火,学会了种植五谷杂粮,大地上才有了生气。
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乐乐哈哈,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东海龙王听说人们日子过得很舒服,心中嫉妒,就施展淫威,一连三年不行云播雨,使大地大旱,五谷颗粒不收;人们叫苦不迭,许多人被旱魔夺去生命。
天上有条黄龙,千年修炼成正果。
黄龙身躯可长可短,长达万里,短若毛虫;身体既柔且刚,柔时弯曲绵软,刚时挺如铁棒。
黄龙是黄角、黄鳞、黄爪、黄尾,或在天空飞行,或在地上跑动,闪出一道黄色光芒。
黄龙脾气不好,性颇倨傲;事不顺心,暴跳如雷。
这天,黄龙在九霄之上,腾云驾雾,消闲解闷,一览地上胜景。
他飘飘悠悠来到中原,向下细看,绿油油的田野变成了赤地千里,人们怨声载道,恨骂苍天不降甘霖,残害百姓。
黄龙生就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狭义禀性。
他一摆龙尾,来到东海,径直进了龙宫,责问东海龙王:为何不普降甘露?东海龙王乜视一眼气势汹汹的黄龙,说:“行云播雨是我的事,与你何干?敢来训斥我!”黄龙说:“天帝把行云播雨的事儿交付给你,是让你顺应民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你竟三年不降半星滴雨,这是上毁天帝声誉,下害黎民百姓的罪孽行为。
”东海龙王无言可答,无理可讲,眼一挤,耍出一副无赖模样,说:“我再来三年大旱,叫你干气干急”黄龙气得青筋乱蹦,七窍生烟:“你……”“你有本领,去降雨,让老百姓给你烧香磕头。
”东海龙王嘲弄地望着黄龙,一阵哈哈大笑。
“你!不要欺人太甚,狂妄无忌。
”黄龙急红了眼,对着东海龙王大喝一声,猛摇身躯,“呼”地跃出东海,来到中原大地上空。
黄龙在万里晴空中上下翻腾,使出浑身解数,口吐狂风,把四面八方、天涯海角的云霭雾气,吹到中原上空。
顿时,中原上空乌云密布;黄龙又施开本领,乌云化为雨珠,哗哗哗,暴雨倾盆而落。
黄龙降雨,惹怒了东海龙王。
他立刻上天,奏报黄龙多管闲事,越权行雨。
玉皇大帝准了东海龙王的奏章,传旨召黄龙立即回天宫。
雨才下了三指深,禾苗刚转生机,黄龙哪肯把雨止住,来了个抗旨不回。
这一来,玉皇大帝发怒,调遣天兵天将,硬把黄龙用铁锁捆绑,押回天宫。
黄龙被押走,大雨没头没脑地直下。
他一走,没人把雨止住收回,中原大地到处成了水,淹了村庄,淹了田地。
玉皇大帝明白后,叫东海龙王快去把雨收回,东海龙王幸灾乐祸,佯装有病,拖拖拉拉,又让暴雨下了七天七夜,使地上成了一片汪洋,造成洪水灾害。
老百姓们不明真相,个个痛骂黄龙为非作歹,假充善行,残害万民。
黄龙被押回天宫,玉皇大帝不问青红皂白,兴师问罪,喝斥黄龙目无天规。
下旨把黄龙囚进瑶池,不准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