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与生物能源

合集下载

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与应用前景生物质能源是指利用植物、动物等生物质材料,通过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等技术手段,将其转化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方法。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峻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

本文将就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一、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历程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原始人类利用木材进行取暖和烹饪。

随着农业的发展,剩余的农作物和畜禽养殖废弃物逐渐被利用起来,形成了一种初步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模式。

然而,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危机的加剧,人们开始重新关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质能源开始迎来了快速的发展期。

生物质能源的生产技术逐步提高,生物质燃料的生产成本逐渐下降,使得生物质能源逐渐成为可行的能源替代品。

此外,生物质能源的环境友好性和可再生性也成为其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生物质能源的应用前景1. 生物质能源在能源供应领域的应用生物质能源可以广泛应用于能源供应领域,包括电力、热力和燃料等方面。

首先,生物质能源可以通过生物质发电技术发电,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其次,利用生物质能源进行热力供应,可取代传统的煤炭和天然气等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再次,生物质燃料可以作为车用燃料来代替传统的汽油和柴油,实现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

2. 生物质能源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生物质能源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具有巨大的潜力。

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可以利用生物质能源技术进行高效利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污染。

此外,生物质能源可以作为农村地区的能源供应方式,替代传统的生物质燃烧方式,改善农村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

3. 生物质能源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生物质能源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分析随着能源危机日益临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了当前发展的热点之一。

生物质能源是指以农业、林业、畜牧业和生活废弃物等作为原料制成的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热能、生物质液体燃料和生物质气体燃料等。

在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

本文将对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推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一、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1.生物质热能生物质热能是指利用生物质进行热能转换,使之成为可供人们使用的热能。

生物质热能的利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薪柴燃烧、生物质热水、生物质蒸汽和生物质热电联产等。

目前,我国的生物质热能市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大多数是由传统农村能源替代项目引起的。

然而,这些项目在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和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2.生物质液体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是指利用生物质技术手段将其中的有机化合物分离出来,制成可用于代替化石燃料的燃料形式。

生物质液体燃料主要包括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等。

目前我国的生物质液体燃料主要以生物乙醇为主,而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生物乙醇燃料在消费者市场上的推广和应用非常成功,但是由于墨西哥和巴西等国家对生物乙醇的贸易管制,我国的生物乙醇行业面临诸多挑战。

3.生物质气体燃料生物质气体燃料是指利用生物质技术手段将其中的可燃气体产生器化学反应后获得的气体化学成分,制成其可用于代替化石燃料的燃料形式。

生物质气体燃料主要包括生物甲烷、生物氢气、生物二氧化碳和生物合成气等。

我国的生物质气体燃料开发利用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正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二、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前景展望1.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的生物质能源市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但是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节能的重视,在城市地区也渐渐出现了生物质能源的需求。

当前全球能源危机与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当前全球能源危机与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当前全球能源危机与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1. 引言1.1 概述能源是现代社会运转的基础,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全球正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

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再生能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1.2 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能源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主要的传统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已经出现了供应紧张的情况,并且价格也在不断上涨。

此外,使用这些能源资源还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全球能源危机,并强调可再生能源在解决这一危机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具体而言,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将概述当前能源危机的背景和现状;其次,我们将介绍可再生能源的定义与分类,并讨论其发展现状与趋势;然后,我们将详细阐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及优势,包括减少碳排放与环保作用、促进经济增长与创造就业机会以及实现能源供应安全与多样化发展目标等;最后,我们将总结全球能源危机与可再生能源之间的关系,并对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和挑战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撰写和阐述,旨在引起更多人对于解决当今全球能源危机的意识,并提倡可再生能源在未来能源体系中的重要性。

相信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和推广应用,才能实现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当前全球能源危机2.1 能源需求增长当前全球能源需求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加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崛起,对能源的需求也逐渐提升。

工业化进程、城市化发展以及交通运输等领域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导致全球能源供应面临严重挑战。

2.2 能源资源短缺目前,全球主要依赖传统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来满足能源需求。

然而,这些传统能源资源正面临日益严重的枯竭和耗尽问题。

生物质能源的优势与挑战

生物质能源的优势与挑战

生物质能源的优势与挑战生物质能源是指利用植物、动物等有机物质转化而得到的可再生能源。

它在可替代化石燃料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被广泛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探讨生物质能源的优势和挑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生物质能源的优势1. 可再生性:生物质能源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具有不可比拟的再生能力。

相比之下,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是有限的资源,其消耗速度远远超过了其形成速度。

通过合理种植和利用生物质能源,可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 环保性:相比化石燃料,生物质能源的燃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被植物吸收,形成一个封闭循环。

而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温室效应加剧。

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于缓解气候变化具有积极意义。

3. 多样性:生物质能源可以利用各种植物和动物作为原料,包括废弃农作物、农业和林业废物、城市生活垃圾等。

因此,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具有很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地区条件和需求进行变化。

4. 经济性:相对于化石燃料,生物质能源的成本相对较低。

生物质能源的原料通常易于获得且价格较低,生产过程相对简单。

同时,生物质能源产业也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发展。

二、生物质能源的挑战1. 供给不稳定: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受到季节、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供给不具备稳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会对能源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通过储存和调配等手段来解决。

2. 资源利用冲突:生物质作为农作物和林木的替代选择,与食品安全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资源利用存在冲突。

如果大面积耕种用于生物质能源,可能导致粮食短缺和生态环境破坏。

3. 生产成本高:尽管生物质能源相对于化石燃料来说成本较低,但其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题,例如收集、运输和处理废弃物,以及生物质能源的转化过程等。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降低生产成本。

4. 技术不成熟:生物质能源的成熟度不如化石燃料,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亟待解决。

能源危机概念

能源危机概念

能源危机概念能源危机是指由于人类对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不可持续的能源开发方式,导致能源供应不足或供应不稳定,进而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一种局势或威胁。

能源危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资源开发、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首先,能源危机的根源之一是能源资源的有限性。

传统的能源资源,如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都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开采速度远远超过了自然形成速度。

尤其是全球对于化石能源的极端依赖,使得能源储备面临枯竭的风险。

同时,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虽然取之不尽,但开发利用所需的技术和成本仍然是一大挑战。

其次,能源危机还涉及到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

能源供应的不稳定可能来自于地缘政治、气候变化、灾害影响等因素。

例如,国际能源市场的动荡局势、地缘政治冲突或恐怖主义活动可能导致能源供应中断或停止。

另外,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如飓风、洪水和干旱,也会对能源供应造成严重影响,如造成电网瘫痪、输油管线损坏等。

第三,能源危机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能源是现代经济运作的基础,对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当能源供应不足或不稳定时,将会导致生产力下降、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等经济问题的出现。

同时,高能耗和高污染的能源开发方式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为了应对能源危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

首先是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等。

这些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分布广泛等特点,有利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降低环境污染。

其次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设备的效率,改善能源消费行为,推广节能型产品等手段,可以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对能源的需求,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此外,加强能源资源的国际合作也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了解全球能源危机:可持续能源的解决方案

了解全球能源危机:可持续能源的解决方案

了解全球能源危机:可持续能源的解决方案引言全球能源危机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传统能源资源却有限。

不仅如此,传统能源的开采和使用也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考虑转向可持续能源的利用,这将为我们提供更稳定、更清洁的能源供应。

本文将介绍全球能源危机的现状,以及可持续能源的解决方案。

全球能源危机的现状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估计到本世纪末,全球人口将达到约100亿人,相应的能源需求也将大幅增长。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导致了对能源的更大需求。

在现有情况下,传统能源资源无法满足这种快速增长的需求。

传统能源资源的限制传统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然而,这些资源的供应是有限的。

不仅资源储量有限,而且开采和使用这些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石油的开采和使用导致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引发气候变化。

同时,这些能源资源的开发也涉及到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冲突,给全球安全局势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传统能源的开采和使用不仅对环境产生污染,而且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废气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化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而且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因此,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

可持续能源的解决方案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可持续的能源源泉,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转换为电能。

太阳能资源丰富,并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

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的能量,将其转化为千瓦时的电能。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为家庭和企业提供电力,还可以为整个社会供应电能。

此外,太阳能还可以用于热水供应和空调系统。

通过利用太阳能,我们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为未来提供清洁、可持续的能源。

风能风能是另一种重要的可持续能源源泉。

生物质能源实现循环利用资源

生物质能源实现循环利用资源

生物质能源实现循环利用资源引言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逐渐加剧和气候变化的威胁不断增加,全球能源供应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生物质能源的实现和循环利用资源的相关问题。

生物质能源的定义与形成生物质能源是指利用植物、动物等生物可再生有机物质燃烧、酶解反应或其他方式将其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生物质能源的来源包括农作物废弃物、林木废弃物、城市固体废弃物等。

这些生物质经过适当的处理和转化,可以被用作发电、供热、制备生物燃料等。

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现状目前,全球对生物质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替代化石能源:生物质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 解决废弃物处理问题:生物质废弃物可以用于发电、生产生物燃料等,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 促进农村发展:农村地区的农作物废弃物、畜禽粪便等可以成为生物质能源的原料,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 提高能源供应安全:生物质能源的多样性和可再生性有助于减轻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生物质能源的转化技术生物质能源的转化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发酵、生物气化、生物燃烧等。

各种技术的选择取决于生物质的性质、用途和转化过程的要求。

生物发酵生物发酵是利用微生物酶解生物质,通过发酵过程产生生物气体、生物醇、生物液体燃料等。

这种转化技术适用于高水分、高纤维素含量的生物质。

常见的生物发酵方法包括厌氧发酵、好氧发酵等。

生物气化生物气化是将生物质在高温、缺氧或部分氧化的条件下转化为合成气体的过程。

合成气体可以用于燃料电池发电、合成化学品等。

生物气化技术可以将生物质中的碳、氧、氢等元素转化为可利用的能源。

生物燃烧生物燃烧是将生物质直接燃烧产生热能的过程。

生物质燃烧技术可以用于供热、发电等。

利用生物质燃烧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生物能源的研究

生物能源的研究

生物能源的研究生物能源是指利用生物质作为能源来源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形式。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生物能源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生物能源类型、生物能源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对生物能源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生物能源类型生物能源主要包括生物质能、生物气能和生物油能。

生物质能是指利用植物、木材、农作物和废弃物等生物质材料进行能源转化的过程,其具有广泛的来源和可再生的特点。

生物气能是指利用生物质材料通过生物化学反应或者热化学反应得到的气体燃料,如生物甲烷和生物氢气等。

生物油能是指利用植物油、动物脂肪或微藻等油源来制取燃料,如生物柴油和生物液化石油气等。

二、生物能源的应用生物能源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交通运输、家庭供暖、电力生产等领域。

在交通运输领域,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替代石油燃料的生物能源,可以减少碳排放和空气污染。

在家庭供暖领域,利用生物质能源进行燃烧取暖,能够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和木材等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电力生产领域,利用生物质能源进行发电,能够替代传统的火力发电,降低碳排放并减少能源消耗。

三、生物能源的发展前景生物能源的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生物能源具有可再生性,不依赖于有限的化石能源资源,可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生物能源的利用可以减少碳排放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与传统能源相比,生物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被植物吸收,形成生物循环,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再次,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与农业、林业和环保产业相结合,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此外,新型生物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微藻燃料、生物电池等,也为生物能源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结起来,生物能源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潜力。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创新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实现对生物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推动能源产业的绿色发展。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能源必将在能源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加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未来。

生物技术在能源与环保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能源与环保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能源与环保中的应用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等课题。

而在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中,生物技术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生物技术在能源与环保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无论是在工业、农业还是医疗领域,生物技术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能源方面的应用目前,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峻,推进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

而在这方面,生物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解决能源问题,还可以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

以下是生物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几个案例:1、生物能源生物能源是指利用生物物质、生物反应或生物转化过程产生的能源,如生物柴油、生物酒精等。

在这些生物能源的制备过程中,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例如: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出生物酒精等,不仅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还能减少CO2的排放。

2、生物燃料电池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的新型电源,它可以把无法直接使用的生物质通过生命的代谢产生电能,此过程既环保又节能,使用方便而且成本低廉。

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催化,将废弃物或生物质转化成电能。

生物技术在环保方面的应用生物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应用范围涵盖了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大气污染等方面。

以下是生物技术在环保方面的几个案例:1、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质、微生物等进行污染土壤、地下水、湖泊等环境修复,以达到清洁环境的效果。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修复环境,还可以促进环境的生态平衡,减少地下水污染。

2、废水处置技术废水处置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清理废水的方法。

在这个技术中,微生物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通过生物技术,可以加速污水中有机化合物和氮化合物的降解,降低废水中的COD、BOD、NH4等污染物含量。

3、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是指对恶劣空气进行净化的技术。

其中,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植物的生命活动来消化有害气体和微粒,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例如:利用现代高科技推广城市生物气象技术,使大气污染二氧化碳得到排除。

新能源解决能源危机的途径

新能源解决能源危机的途径

新能源解决能源危机的途径能源危机是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化石燃料能源越来越紧张,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应对这一严峻的局面,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和开发新能源,以解决能源危机。

本文将介绍一些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一、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广泛存在且可再生的新能源。

它是通过捕捉和利用太阳光转化为电能或热能。

太阳能电池板是最常见的利用太阳能的技术之一,它们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供给家庭和工业用电。

此外,太阳能热水器是另一种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可以提供家庭生活所需的热水。

因此,通过大规模使用太阳能,我们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解决能源危机。

二、风能风能是另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

通过利用风力来驱动风力涡轮机,转化为电能。

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且环保的能源形式。

风力发电厂可以建造在海上或者陆地上,在适宜的地理条件下,风能可以大规模利用,取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

风力发电的成本也在不断降低,逐渐变得更加经济可行。

因此,风能是解决能源危机的可行途径之一。

三、水能水能是一种广泛存在且可再生的能源形式。

通过利用水的流动或落差来产生能量,转化为电能或机械能。

水力发电是一种有效的利用水能的技术,通过水流驱动涡轮机转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水力发电不仅能够满足大部分地区的电力需求,而且还可以调节大坝水库的水位,解决洪水问题。

因此,水能是一种可靠且环保的新能源。

四、生物能生物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利用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燃料或发电。

生物质能作为生物质资源的能量利用,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需求。

生物质能的利用范围很广,可以包括农业废弃物、林业剩余物、城市垃圾等。

通过生物质能的利用,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缓解能源危机。

五、材料科学的发展材料科学的发展对新能源的研究和应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例如,新型电池材料的研究可以提高电池的储能能力和循环使用次数,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生物质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生物质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生物质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日益突显,生物质能源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能源领域之一。

生物质能源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其总体优势显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类需求,备受人们青睐。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质能源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进展,其未来发展前景值得关注。

一、生物质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生物质能源技术是利用可再生生物质资源进行能源转换的过程,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能源环境的负担和环境污染的减少。

生物质能得以大规模开发和利用,主要因为能够弥补传统能源的不足,逐渐成为新兴的可再生能源。

目前,生物质能源技术的发展形态多样,包括生物质燃料、生物质电力、生物质液体燃料和生物质气体燃料等,以及生物质能和新能源复合利用等。

其中,生物质电力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其装机容量和电量不断增加。

生物质能源技术的发展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早期的技术投资、技术成本、生物质供应成本、生物质能源市场化等。

在能源产业链中,生物质资源往往被视为燃料和生产原料的替代品,我国也大力推行生物质资源开发,鼓励技术创新,发掘生物质资源的潜力。

二、未来生物质能源技术的趋势未来的生物质能源技术发展将体现出以下趋势:1. 生物质供给链的改善生物质资源供应是生物质能源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不能保障现有的生物质来源或者生物质来源无法持续,生物质能源未来的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此,在保障生物质供应可持续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生物质供应计划,调整机制和价格政策,保障全球生物质供应链的稳定性,实现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

2. 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技术创新是生物质能源技术发展的核心,包括能源利用办法、生产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

生物质能源技术的产业化是重要的技术创新成果之一,在产业化进程中,将生物质能源技术的具体实施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促进生物质能源技术的发展,推动生物质能源技术逐步进入市场。

3. 协同创新和分享协同创新和分享是未来生物质能源技术发展的重要走向,各国在生物质能源技术研发中应加强协同创新和分享全球技术资源和专业人才,推动生物质能源技术的共同发展。

我国能源危机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能源危机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能源危机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摘要:能源危机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一个长久存在的严峻问题,它严重影响着运输、金融、工商业的发展。

它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我国过去不重视新能源的发展;历届国家领导人僵化的外交思维,未能察觉世界大局的走向,未能未雨绸缪;不重视保护资源等等。

而生物能源由于其可再生性,它的发展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经过大力推广还可以对全球能源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本文主要阐述我国能源危机现状及生物能源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能源危机生物能源现状发展前景引言: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但随着世界经济持续、高速地发展,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十分突出。

现世界能源储存量十分有限,按目前的水平开采世界已探明的能源,据估计,煤炭资源尚可开采100年,天然气50一60年,地球上石油的存量已不足2000亿吨,在100年后将被耗尽,而能源消费在未来10一20年内还会以平均2%的速度增长。

而且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至今,环境污染已经到了地球无法承受的边缘,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循环平衡,令地球出现臭氧层破坏等一些反常现象。

来源广泛、应用方便、污染小的生物能源作为一种理想的可再生能源,不仅能缓解我国能源短缺,保证能源安全,还可以从根本上治理有机废弃物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1.能源危机1.1定义:能源危机是指因为能源供应短缺或是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

这通常涉及到石油、电力或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

能源危机通常会造成经济衰退。

从消费者的观点,汽车或其它交通工具所使用的石油产品价格的上涨降低了消费者的信心和增加了他们的开销。

1.2能源危机发生的本质:世界能源危机是人为造成的能源短缺。

石油资源将会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枯竭。

它的蕴藏量不是无限的,容易开采和利用的储量已经不多,剩余储量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到一定限度就会失去继续开采的价值。

在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导的条件下,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不改变,就会发生能源危机。

生物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生物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生物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生物能源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生物能源是指利用可再生生物质能源进行能源转换,包括生物燃料、生物制氢、生物风力发电等多种形式。

生物能源技术具有环保、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等显著优点,是能源革命的重要方向。

当前,在这一领域,国际上已经涌现出了许多领先的生物能源技术,其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备受关注。

一、生物燃料技术生物燃料技术可分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生物燃料。

第一代生物燃料主要来源于食用作物和油糠等工业废弃物;第二代生物燃料则主要是利用生物质的非食用部分或农作物废弃物等生产的;而第三代生物燃料是利用海洋微藻等种类的单细胞藻类生产的。

然而,目前生产第二代和第三代生物燃料存在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二、生物制氢技术生物制氢技术是利用生物质转化为氢气的过程生产制氢。

这种技术具有环保、高效、低成本等优点,但由于生物转化产氢的难度较大,生物制氢技术发展相对滞后。

三、生物风力发电技术生物风力发电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在风力推动下转动叶片,从而产生电力。

这种技术具有较高的能量转化率,且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但由于其设备成本高昂,生物风力发电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四、生物电池技术生物电池技术是利用微生物与电极间的相互作用,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生物电池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垃圾处理、排污等领域。

但生物电池技术存在电能产出低、氧化还原电势不能够长时间维持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总的来说,生物能源技术尚处于发展初期,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发展生物能源技术有助于缓解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碳排放,以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未来,应该致力于在生物燃料技术、生物制氢技术、生物风力发电技术、生物电池技术等领域不断进行创新和研究,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应用效能,打造更加绿色、环保、可持续性的生物能源产业。

生物质能发展存在的问题

生物质能发展存在的问题

生物质能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地球受到了过度开发,我们资源的匮乏和能源危机日益严重。

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些研究者提出了运用生物质能发展技术转化生物质能源的可行性。

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生化转换生物质材料,如木屑、植物油脂和植物秸秆等,转换成为可用于生产热能、电能、燃料气等的能源。

虽然生物质能发展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解决方案,但它发展过程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生物质材料的匮乏,生物质能发展缺乏必要的原料。

此外,根据不同国家的条件,大量木屑和植物秸秆可能会被浪费,因此,生物质材料的可持续性获取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由于生物质能的转化过程复杂,又涉及到环境、技术、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这给生物质能发展带来了许多难以应对的挑战。

此外,生物质能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而这些废弃物可能会污染环境,对生态系统和公共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政府应该关注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来自生物质能发电的环境效应监管,同时寻求可持续的废弃处理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生物质能发展过程也会增加有害的温室气体排放,这可能增加环境污染,对环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为此,我们需要开发更清洁的技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研究可以减少环境影响的转化技术,并加强对污染气体的监测,以确保生物质能发展过程中不会损害环境健康。

总之,尽管生物质能发展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技术,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包括生物质材料匮乏、复杂的转化技术、污染物排放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问题。

为此,人们应加强研究、开发更清洁的技术,同时加强监管,从而推动生物质能发展的健康发展。

生物科技创新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生物科技创新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生物科技创新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在全球范围内,能源危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而传统能源资源的供应却越来越有限。

因此,寻找并开发新的能源替代品成为当务之急。

生物科技创新在解决全球能源危机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一、生物能源的概念生物能源是指利用生物质从中获取能源的过程。

生物质可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树木等有机物质,也可以是废弃物等非常规生物质。

生物能源的主要来源包括生物质能、生物油和生物气体。

它们是可再生的能源形式,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具有更高的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

二、生物能源的创新应用生物科技的创新为生物能源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下面将从生物质能、生物油和生物气体三个方面具体探讨其创新应用。

1. 生物质能创新应用生物质能是指利用植物等有机物质进行能源转化的过程。

传统的生物质能主要来源于木材、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质能的创新应用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一些生物科技公司正在开发利用微生物转化农作物废弃物、园林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为能源的技术。

这一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生物质能的利用效率,还能有效解决农业和园林废弃物带来的环境问题。

2. 生物油创新应用生物油是指从植物、藻类等生物体中提取的油质物质。

传统的生物油主要来自榨油作物,如大豆、油菜等。

然而,过度依赖榨油作物会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生物科技的创新应用引入了一种新的生物油来源——微藻生物油。

微藻是一种具有高油脂含量的单细胞藻类,其生物油可以通过微藻培养和提取工艺进行得到。

与榨油作物相比,微藻生物油具有生长迅速、生产效率高且不占用农田等优势,因此在生物科技创新的推动下,生物油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3. 生物气体创新应用生物气体是指由生物质发酵产生的一种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传统的生物气体主要来源于农业废弃物、餐厨垃圾等有机物质的发酵过程。

未来生物科技与能源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新方向

未来生物科技与能源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新方向

未来生物科技与能源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新方向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自然资源的持续减少,全球能源危机已经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日益严重的问题,人们开始寻找新的能源方向。

在这个背景下,未来生物科技被认为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新方向之一。

本文将探讨未来生物科技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并展望其在解决全球能源危机方面的潜力。

一、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是指利用生物体,如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通过化学和物理方式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未来生物科技可以发挥关键作用,提高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效率。

通过对植物生长和发育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选育出具有高产能、高抗性和高适应性的生物质能源植物品种。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良植物的生物质组分,提高能源提取效率和降低生物质能源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此外,生物质能源的气化和液化技术的发展,也为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微生物能源的突破微生物能源是指利用微生物进行能源转换的过程。

未来生物科技可以进一步挖掘微生物在能源领域中的潜力。

通过对微生物代谢途径和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可以提高微生物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利用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构建工程菌株,改造其代谢途径,提高生物质和废弃物的转化效率。

微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解决能源问题,还可以解决环境问题,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物能源与传统能源的综合利用未来生物科技还可以推动生物能源与传统能源的综合利用。

传统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等在全球能源供应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将生物能源与传统能源进行综合利用,可以实现能源结构的多样化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例如,通过将生物质能源与燃煤发电厂结合,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将生物能源与核能结合,可以提高核能的利用效率,减少核废料的产生。

四、生物科技与能源系统的一体化未来生物科技在解决全球能源危机方面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将生物科技与能源系统进行一体化的设计与建设。

可再生能源解决能源危机

可再生能源解决能源危机

可再生能源解决能源危机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能源危机已经成为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巨大挑战。

传统的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正在急速耗尽,而且这些能源的开采和使用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寻找替代能源,并且可再生能源正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不断产生并且不会用尽的能源。

与传统能源不同的是,可再生能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不会对地球资源造成耗尽的威胁。

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

二、可再生能源的优势1. 环保: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大气环境几乎没有污染,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积极作用。

2. 永续性:相对于有限的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几乎是无限的。

太阳能和风能等自然界的能源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使用。

3. 经济效益: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成本不断降低,逐渐接近或甚至低于传统能源的价格,从而降低能源成本,对经济具有积极意义。

4. 能源多元化: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对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供给的多元化,提高能源的安全性。

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1. 太阳能:太阳能是最为常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其应用涵盖多个领域。

它可以通过光伏发电实现家庭和工业用电,也可以通过太阳热利用来加热水,提供热能。

2. 风能:风能发电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通过设置风力发电机,利用风的动能转换为电能,为城市和农村提供电力。

3. 水能:水能也是一种常见的可再生能源。

利用水流或潮汐的动力,可以发电、提供灌溉和供水等功能。

4. 生物能:生物能源主要包括生物质能和生物燃料。

通过农作物、废弃物和动植物的生物质,可以提供热能和发电;而生物燃料如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可以替代传统石油燃料。

四、可再生能源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虽然可再生能源有很多优势,但是其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的供给存在波动性,太阳能和风能等因受天气条件影响而不稳定。

新能源技术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作用

新能源技术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作用

新能源技术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传统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逐渐减少,且其使用产生的污染和环境影响日益严重,这给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新能源技术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作用。

一、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太阳能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而且具有广泛的分布和丰富的资源。

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光伏系统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可以供应住宅、商业和工业等各个领域的电力需求。

而且,光伏电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建设,从而迅速提供电力供应。

此外,光伏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几乎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其次,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也为能源危机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空调系统等设备的应用,可以利用太阳能提供热能供应。

这种利用方式将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二、风能技术的应用风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且分布广泛,其利用已经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风力发电是目前最常见的风能利用方式。

通过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可以满足城市和乡村的电力需求。

同时,风力发电具有灵活性高、建设周期短、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能够为能源供应带来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风力发电过程中也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对环境友好。

除了风力发电,风能还可以应用于风能热利用、风能驱动机械设备等方面。

通过利用风能提供热能或直接驱动机械设备,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生物质能技术的应用生物质能指的是利用植物和动物的有机物质作为能源的技术。

生物质能技术的应用对于解决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质能可以通过直接燃烧或生物质发酵等方式转化为热能或电能。

生物能源发展

生物能源发展

生物能源发展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加剧,我们迫切需要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替代品。

生物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本文将探讨生物能源的发展现状、挑战和前景,以及生物能源在解决能源需求和环境问题方面的作用。

一、生物能源的定义和现状生物能源是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质转化产生的能量。

生物能源的主要来源包括生物质能、生物气体和生物燃料。

目前,生物能源已广泛应用于发电、取暖、交通等领域。

生物能源发展的现状是多元的。

在生物质能领域,通过利用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等生物质资源,生物质能发电和生物质热电联产技术已初步形成。

在微生物能源方面,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气体和生物酒精已取得较好效果。

此外,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等生物燃料也在一些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

二、生物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生物能源具有巨大优势,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生物能源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制约了其大规模应用。

其次,生物质资源的获取和转化技术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此外,生物能源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生物能源发展的前景和作用尽管仍存在一些挑战,但生物能源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首先,生物能源具有可持续性,可以有效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安全风险。

其次,生物能源的利用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缓解气候变化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在推动生物能源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对生物能源科研的投入,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其次,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提供经济激励和减税优惠等政策手段,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生物能源。

同时,促进国际合作,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生物能源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和推广。

总结起来,生物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我们应该加大对生物能源的研发力度,制定相应政策支持,促进生物能源的推广应用,为实现可持续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生物能源的意义

生物能源的意义

生物能源的意义生物能源是指利用生物质作为能源来源的能源形式。

生物能源的意义在于它具有可再生、清洁、环保等特点,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解决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能源具有可再生的特点。

生物能源主要来源于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吸收的太阳能,以及动物和微生物在食物链中产生的能量。

这些能源是可以再生的,通过合理的种植和养殖,可以实现持续的能源供应。

相比之下,化石能源的储量有限,且采集和利用过程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发展生物能源可以有效减少对有限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物能源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形式。

生物能源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相互平衡,不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小。

与之相比,化石能源的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发展生物能源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生物能源的生产和利用过程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生物能源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这对土壤和水资源的保护具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在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等资源,避免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同时,生物能源的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硫、氮等污染物,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较小。

相比之下,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生物能源的发展对于解决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传统能源资源面临枯竭和供应不足的问题。

发展生物能源可以有效地补充和扩大能源供应,缓解能源紧张局势。

同时,生物能源的利用也可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能源具有可再生、清洁、环保等特点,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解决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发展生物能源,可以减少对有限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危机与生物能源摘要:能源危机是目前世界上迫在眉睫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我们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同时却面临着资源越来越短缺的困境。

文章阐述了能源危机的现状,总结我国目前面临的能源问题,并介绍了应对能源危机的对策。

提出走生物能源的低碳之路,指出生物能源的定义及其优势和发展潜能,介绍了生物能源未来的发展道路以及我国发展生物能源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能源危机,生物能源,发展现状,未来展望引言:能源危机目前迫在眉睫,那我国的情况又如何呢,有什么应对的对策?生物能源可行吗,比传统能源具备哪些优势呢,又有怎样的发展前景?1.能源危机的现状1.1能源危机迫在眉睫能源危机通常涉及到石油、电力或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的投入应用。

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

然而这一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

石油储量的综合估算,可支配的化石能源的极限,大约为1180~1510亿吨,以1995年世界石油的年开采量33.2亿吨计算,石油储量大约在2050年左右宣告枯竭。

天然气储备估计在131800~152900兆立方米。

年开采量维持在2300兆立方米,将在57~65年内枯竭。

煤的储量约为5600亿吨。

1995年煤炭开采量为33亿吨,可以供应169年。

铀的年开采量目前为每年6万吨,根据1993年世界能源委员会的估计可维持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

核聚变到2050年还没有实现的希望。

化石能源与原料链条的中断,必将导致世界经济危机和冲突的加剧。

近10年来,中东及海湾地区与非洲的战争都是由化石能源的重新配置与分配而引发。

这种军事冲突,今后还将更猛烈、更频繁;在国内,也可能出现由于能源基地工人下岗而引发的许多新的矛盾和冲突。

总之,能源危机迟早会爆发;它的爆发将具有爆炸性!1.2能源危机在中国1.2.1水资源现状我国潜在水资源总量为2.7万亿立方米,在世界上仅次于巴西、前苏联、美国和印尼而居第6位,绝对量是丰富的。

但由于人口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列世界第88位。

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为12900立方米,我国为2695立方米,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仅相当于美国的1/5,加拿大的1/48。

而且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水资源每年都在递减。

与此同时,我国在生活生产中消耗的水又在以惊人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世纪末,用水总量将达到5500亿立方米/年,占到多年平均经流总量的21%。

用水总量直逼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危机”也就为期不远了。

1.2.2土地资源现状我国土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但当考虑人口因素时,我国人均占有土地不足0.01平方公里,约为世界平均数的1/3;我国现有耕地97.3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耕地的7%,居世界第4位,人均耕地约0.001平方公里,约占世界平均耕地的36%;草地总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二位,人均草场0.0036平方公里,约占世界平均数的56%;林地面积125.3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120位,人均林地面积不足0.001平方公里,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8%。

按照一般的观点,这实际上已接近农业承载的极限。

1.2.3海洋资源的情况海洋资源一直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我国海域辽阔,总计30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总计32647公里;岛屿众多,达6536个;大陆架宽广,黄、渤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东海大陆架宽200-600公里,南海大陆架宽180-250公里;海深资源丰富,现有海深面积计14.07万平方公里;鱼类繁多,经济鱼类捕捞量400-470万吨;海底石油可观,总面积100多万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100亿吨;海滨矿砂矿床多,达124个,探明储量4.36亿吨,等等,绝对数量都不少。

但若按12亿多中国人口的人均计算则很少。

1.2.4矿场资源的情况我国累计发现矿床种类162种,其中探明一定储量的148种,发现矿床和矿化点20多万处,控明储量的矿区1.4万多处。

截止1989年底,我国的钨、锑、钒、钛、锌、锂、锡、硫铁矿、稀土、菱美矿、萤石、重晶石、石墨、石膏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均居世界首位,铜、钽、铌、汞、煤、石棉、滑石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第三位,铁、镍、铝、锰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第四、第五位。

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拥有矿种比较齐全,探明储量比较丰富的少数国家之一,而且矿产的总量也多,45种主要矿产保有储量的价值排到了世界的第三位。

虽然如此,但若按人均拥有量计算,我们却还是无法脱掉“贫矿”的帽子。

2.应对能源危机的对策面对能源危机,办法主要是“开源”和“节流”。

开源,广开能源输送,储备之源。

一是能解决能源来源,二是解决运输问题,三是开拓能源发展新趋向。

节流,就是要减少能源消耗。

体制改革是“节流”的重中之重。

彻底改善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抛弃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相对型经济增长模式,走集约利用资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是从大处着眼来“节流”。

再者,即使体制改革较慢,价格杠杆同样是有效的手段。

利用煤价、水价、电价、油价来调控能源消费,不仅弥补能源供应上的某些不足,还能促使人们树立能源保护意识。

此外,曾经被我们视为传家宝的“节约”二字也有必要重新拾起来。

3.开拓生物能源之路3.1生物能源的定义生物能源既不同于常规的矿物能源,又有别于其他新能源,兼有两者的特点和优势,是人类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生物质包括植物、动物及其排泄物、垃圾及有机废水等几大类。

从广义上讲,生物质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它的能量最初来源于太阳能,所以生物质能是太阳能的一种。

生物质是太阳能最主要的吸收器和储存器。

太阳能照射到地球后,一部分转化为热能,一部分被植物吸收,转化为生物质能;由于转化为热能的太阳能能量密度很低,不容易收集,只有少量能被人类所利用,其他大部分存于大气和地球中的其他物质中;生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能够把太阳能富集起来,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些能量是人类发展所需能源的源泉和基础。

基于这一独特的形成过程,生物质能既不同于常规的矿物能源,又有别于其他新能源,兼有两者的特点和优势,是人类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3.2生物能源的优点生物能源既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又兼具减轻环境污染的特点。

还是可再生能源领域唯一可以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能源。

它不仅具有资源再生、技术可靠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对环境无害、经济可行、利国利农的发展优势。

3.3我国生物能源的发展现状我国的生物质能资源虽然总量巨大,但是能量密度低、分布广泛、不易收集利用。

我国每年的社会生产活动都要产生大量的工农业废弃物,特别是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大多数农民仍以薪柴和秸秆为主要的生活燃料,在春耕秋收的时候,各地的田边地头频繁出现露天焚烧秸秆的现象,不仅影响生活条件的改善,而且导致植被严重破坏,使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现代生物质能技术为我国工业、农业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利用现代技术可以将生物质能转化成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生物质燃料,显著改善能源利用方式与工作环境,大大提高利用效率,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3.4生物能源的发展之路3.4.1世界进展能源安全是国家战略安全保障基础之一。

21世纪的能源面临巨大挑战,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将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的主体。

美国能源部在1993年1997年的2次规划中都将生物能源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并预测2010 年生物能源将占整个能源市场的50%。

欧盟在2000年11月提出了清洁能源“绿皮书”,又于2002年4月也启动了“欧洲聪明能源计划”,计划2010年生物能源至少达到12%以上。

3.4.2我国生物能源未来展望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传统利用生物质能的比例将越来越少,到2050年,农村生物质能的利用中传统利用方法不到1%,但是生物质能的现代化利用技术的比例将越来越高,到2050年可能达到农村总能耗的13%。

另外,从预测中可以看出天然生物质能在农村能源的比例随时间推移将越来越少,从30%降到13.7%左右,但是不管那个时期,也不管那个方案,生物质能在农村能源中的比例都很大(高于14%),而且是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占可再生能源的50%以上),这可以充分说明生物质能在今后几十年内在我国农村能源,甚至于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地位。

3.5我国应如何发展生物能源推动生物质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抓好六个环节:1、生物原料选择环节——生物能源主要指利用玉米、甘蔗、薯类、作物秸秆、油料作物和废油加工而成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产品。

目前,我国的燃料乙醇主要以玉米淀粉获蔗糖为原料生产,在国际粮食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我国各界普遍把眼光投向了木薯、菊芋、油桐、麻疯树等非粮作物和玉米芯等生物质废弃物。

2、关键技术研发环节——虽然我国已实现以玉米、甘蔗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的产业化生产,但生产装置在液化、糖化、发酵等工序和分离、系统灭菌等技术环节与发达国家装置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生物能源技术产业化基础薄弱也是制约生物燃料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生物能源产业技术路线需要全面分析论证技术、经济、环境和能源问题,建立一种新的评价方法,从产业技术路线中遴选出值得推广和大规模发展的产业技术。

3、生产质量管理环节——在这一环节,关键要重视生物能源生产技术和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

4、销售渠道设置环节——销售渠道不完善也是影响生物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

生物能源的发展不仅要有技术、产能的推动作用,更需要市场需求的拉动和引导。

在能源需求持续高涨的情况下,打通新能源的供需渠道就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

在保障产品质量前提下,有重点、分阶段地放宽和拓展生物能源的销售渠道,必将有助于这一新兴领域又好又快发展。

4.结语能源危机目前确实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形势一样十分严峻,但是我们相信会有应对的对策,生物能源就是一条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之路。

目前生物能源具有非常好的发展潜力及前景,但是我们若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生物能源,仍需继续努力。

只要不懈地探索、研究和努力,相信我们终会走上生物能源这一低碳之路的。

参考文献[1]吴方, 时香丽. 中国,如何面对能源危机[J]. 中国三峡建设, 2008, (9)[2]张宗兰. 中国,我国生物质能利用现状与展望[J]. 中外能源,2009,(4)[3]谭天伟,王芳,邓利. 中国,生物能源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现代化工,2003,(9)[4]丁声俊. 中国,生物能源:开拓低碳经济之新路[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13)[5]简方. 中国,我国能源危机产生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