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分国制的异同

合集下载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参考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基础练习题11. 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都是()A.中央集权的产物 B.为巩固统治而实行C.皇权的产物 D.仅分封同姓诸侯王2.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该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A.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 B.同姓亲族的封地处在战略要地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3. 图中的政治制度是()A. 夏朝的王位世系制B. 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C.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D. 商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4. 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幽王荒淫无道B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 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5. 下列有关商朝历史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商朝中央的官职主要有相、卿士等 B.商朝建立后,王位一直是父子相传C.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D.各方国对商王承担一定的义务6. 陈满是舜的后代,他本姓妫,名满,周武王灭商建周,追封古代帝王的后代时,封妫满于陈(今河南淮阳),国号为陈,遂称陈满,谥号胡公,史称陈胡公。

可见陈满的“陈”姓来源于()A、封地、封国B、谥号C、爵位D、职业7. 读图一《西周分封示意图》,从中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图一西周分封示意图A.西周实行郡县制 B.分封的对象只有王族C.分封对象以王族为主 D.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东的有楚国8. 家(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最可能是受到()A.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B.古代禅让制的影响C.古代分封制的影响 D.传统美德的影响9. 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A.财产 B.地域 C.宗教 D.血缘10.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卿大夫——士——诸侯D.周王——诸侯——士——卿大夫11.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A.嫡长子继承制度 B.礼乐制度 C.分封制度 D.血缘关系12.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A、互为表里B、完全割裂的C、前者决定后者D、后者决定前者13. 按西周宗法制的规定,下列不一定能成为相对血缘关系范围内的大宗的是()A、周天子的嫡长子、嫡长孙B、卿大夫的嫡长子、嫡长孙C、诸侯的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D、诸侯正妻所生育的儿子14.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觐见周王。

山东省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3)单元测试 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3)单元测试 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201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1-1)(岳麓版)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2.《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3.《书序》说:“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

”这里所说的“诸侯”①臣服于商王朝②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③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④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地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

“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关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C.家族血缘关系 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5.《礼记》记载周人饮食生活状况:“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豆,古人盛食器具)上述材料反映周朝①饮食礼俗体现贵贱有序②饮食之礼加强宗族团结③开始形成一定饮食礼俗④“豆”是当时王位的象征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6.《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

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

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B.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利工具C.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D.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7.从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中可以体现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A.权力高度集中 B.王权与神权结合 C.严格的等级差别 D.君主专制独裁8.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秦汉以来政治制度的演变

秦汉以来政治制度的演变

再次提示:东西方拉开了差距
(1)西方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 •工业化进程起步
进步 落后
(2)中国
•君主专制强化 •自然经济占主导
结论:绝对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极大地 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 国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学术观点:
关于明清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原因: 对于明清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原因,学术界的看法各异。经过长 期的争论,比较多的学者认为,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 物。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进入晚期阶段,地 主阶级的腐朽性以及封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日益明显地暴 露出来,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统治很不稳固。而宋元以来地主土 地所有制与租佃制的普遍发展,又使地主的身份以及地主与佃户 的租佃关系变得很不稳定。中国地主制的封建土地关系,具有土 地买卖自由和等级结构不严格的鲜明特点。在我国,历代实行的 是官僚政治而非贵族政治,官位是通过考选获致的,因而官宦门 第经常处于变动的状态。士族门阀制度瓦解后,世族地主独占高 官厚禄的特权已从历史舞台上消失。唐代实行科举制度后,布衣 变成官僚的事已屡见不鲜,地主的身份更是经常发生变动。而且 我国的土地,很早就可以自由买卖,地主对土地的占有也不是固 定不变的。到了宋代,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日益发展,土地的买 卖更加频繁,随着地权的转移,地主身份的变动也更加频繁。由 于地主身份的不稳定,他们对佃农的占有也不稳定。
总结: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发展趋势:
选官的基础日益庞大,扩大了统治基础
选官手段和方式日益科学
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积极、消极)
• 1、积极作用: • ①政治: 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 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 ② 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 动和经济建设以及救灾行动,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 ③民族: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 经济文化交流。 • 2、消极作用: • ①政治: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 的因素,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 • ② 思想: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 力,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 ③经济: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 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知识梳理1、先秦:周朝分封制。

西周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将封地和对周王的义务密切联系,从而维系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2、秦朝:郡县制。

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分天下为36郡,后增加到46个郡,每郡设若干县。

行政区划制度正式确立。

3、两汉:汉承秦制,略有所改,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

东汉时期,作为监察区域的州逐渐成为郡以上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州刺史的权力大大加重。

4、辽朝:蕃汉分治制度。

5、金朝:猛安谋克制。

6、元朝:行省制度。

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可以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内事务,对后世影响深远。

元朝时,我国开始对西藏、云南、台湾等地实施行政管辖,应特别予以注意。

7、明朝:僧官制度。

8、后金和清:八旗制度。

9、明清: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

10、清朝:清朝沿用和发展了元代的行省制度,将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分为18个省。

在边疆地区设立理藩院管理蒙、藏、新疆、青海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事务,另派将军、大臣驻该地监管。

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将军,新疆设伊犁将军,青海设西宁办事大臣,西藏派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辖。

东北地区则由满族将军治理,盛京、吉林、黑龙江各设将军一人,分驻各地,统管军民之政。

二、升华认识1、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

其确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经济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

2、在郡县制的发展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和制约,而地方则要求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存在。

历代统治者总是采取调整地方结构和限制地方权力的措施以加强中央的统治,这种情况到封建社会后期更加明显。

地方行政受到多方面限制,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

第3课 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必修一)(原创教案)

第3课  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必修一)(原创教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皇帝制度、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元朝一省二院等有关中央制度的历史概念以及郡国并行制、藩镇节度使、行省等有关地方政治制度的历史概念;(2)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行省制度的开端;(3)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汉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5)通过对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历史,明晰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兴衰,培养学生正确的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3)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变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法:演讲法、讨论法★课标解读: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两汉时期“汉承秦制”,汉初实行三公九卿制,后来三公权力逐渐被内廷的尚书台所取代;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三省六部制取代了三公九卿制;宋元时期,基本形成中书省主政,枢密院主军事的局面,北宋又设参知政事、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

2、(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史——秦汉史能力检测题

中国古代史——秦汉史能力检测题

中国古代史——秦汉史能力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72分。

秦朝统一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回答1~10题。

1.秦朝统一的客观条件不包括A.社会生产力的进步B.民族和地域之间联系的加强C.人民渴望统一D.秦国实行正确的战略和策略2.秦国统一下列地区的正确顺序是①灭掉东方六国②统一西南地区③取得河套地区④统一越族地区A.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3.秦朝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主要依据是A.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B.它加强了民族、地域之间的联系C.它奠定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础D.它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4.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5.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首先找A.御史大夫B.太尉C.丞相D.郡守6.(200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7.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A.确立了封建制度B.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8.秦朝统一后,巩固统一的积极措施有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③焚书坑儒④迁徙大量的中原人民到边疆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中,集中体现地主阶级意志的是A.确定至高无上的皇权B.实行土地私有制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10.焚书坑儒反映了①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矛盾②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矛盾③君权与相权的矛盾④统一和分裂的矛盾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秦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中国行政史名词解释 zijinongde 最全

中国行政史名词解释 zijinongde 最全

中国行政史名词解释第一章夏商西周◆内外服制:是商朝吸取夏朝及商超早期的历史教训,为强化王权对王朝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后实行的一种体质。

内外服制是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两大部分,诸侯与商王既是君臣关系,又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

外服指诸侯国统治的区域。

即一种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

◆世卿世禄制:指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世代为官的制度。

世卿:指贵族中到王室充当卿士或到公室充当卿的那一部分具有官僚身份的贵族,他们父子之间官职世袭,故称世卿。

世禄:指这些贵族一方面在朝为官,另一方面仍是其封国的封君,享有爵位和采邑作为其俸禄,并世代享用。

◆禅让制:尧舜禹时代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

相传四岳推举舜为尧的继承人,尧对舜三年考核后让舜作自己的助手。

尧死后舜继位。

后四岳又举治水有功的禹。

◆宗法制:从原始社会后期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西周时形成严密的政治制度。

核心内容是维护父权的基础上,确保嫡长子继承的世袭特权。

嫡长子为“大宗”,庶子分封为“小宗”,小服大,借以维护各级“宗子”为中心的宗法统治。

◆西周分封制:西周初年,统治者把大规模的土地连同居民分赏给王室子弟和功臣,建立西周的属国。

这些封地叫诸候,诸候在其封国内,又将大部分土地分封给子弟卿大夫,作为“采邑”。

卿大夫再分作为“食地”,此为大分封。

利用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

建立了天子、诸候、卿大夫之间的严格隶属关系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王权集中。

它是我国从方国林立走向专制帝国的必经历史阶段。

当然,也导致了长期的诸候争霸战争。

◆乡遂制度:西周时期的地方基层社会组织。

乡是国人居住之地,遂为野人居住之所。

国的范围指国都及共近郊,划分为若干乡采用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比、闾、族、党、州、乡)。

边远农村地区衽遂制,即“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赞,五赞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邻、里、赞、鄙、县、遂)分别设“邻长、里胥、赞师、鄙正、县长和遂大夫”。

东西方分封制起因的对比

东西方分封制起因的对比

东西方分封制起因的对比作者:文放吴翔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3期摘要:分封制是东西方都曾出现过的一种政治制度,对于早期国家的巩固和统一有重要作用。

西周时代的中国与中世纪西欧的法兰克王国实行了最典型的分封制,二者推行的原因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西周;法兰克王国;中世纪;分封制;对比[中图分类号]:K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3--02分封制是西周时的中国与中世纪时的西欧都曾出现的一种政治制度,对于早期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虽然在中国与西欧实行的两种政治制度有相同的名字,并且二者也有类似之处,但两种分封制实际上有很大不同。

本文将以二者的“实行原因”为切入点进行对比。

一、推行原因的对比西周和法兰克王国的统治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分封制,二者在没有相互借鉴的情况下,在各自的区域内开创一种新制度,看似巧合,实际上有其必然性,从中可以看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1在自己的统治区域内推行的分封制,并不是统治者的凭空创造,而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于同样的目的被迫做出的选择。

(一)西周分封制第一,推行分封制的原因是西周王朝军事相对实力不足,缺乏统治大国的能力和经验,对地方的控制能力较弱。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的记载“系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体现了实行分封制的目的——蕃屏周室,即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从周王朝的创业史来看,周以“小邦周”2的身份,会同“八百诸侯”3,趁殷商腐败衰落,主力东征的机会,战胜“大邦商”4,推翻商王朝之后,周统治的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同时人口成分也变得异常复杂,不仅包括大量共同灭商的诸侯国居民,而且包含了大量殷商遗民。

面对这些不稳定因素,周没有足够的经验来进行统治,并且周的军事实力不足以控制整个国家。

根据《史记·周本纪》的记载,武王伐纣“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5,而此次军事行动事关周的生死存亡,武王必定倾全国之力出兵,据此推测,周全国兵力不过五万左右。

古代政治制度基础知识梳理

古代政治制度基础知识梳理

古代政治制度基础知识梳理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梳理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年周武王伐灭商,建立周朝,史称。

2.西周的分封制:目的:。

内容:(1)核心和对象:周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和,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权利和义务: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和的义务。

分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的独立性。

同时,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实行再分封。

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

”作用:加强了,扩大了,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西周成为一个延绵数百年的强国。

3.西周的分封制的特点:是我国古代早期的基本政治制度。

分封对象多样化,以周姓王室贵族为主;周天子享有至尊权威;土地、义务是天子、诸侯的纽带;层层封授,等级森严。

4、破坏时间:___________5、破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6、破坏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西周的宗法制度: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是用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作用:宗法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和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2.宗法制特点:①核心是制,称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是__________,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奴隶主统治。

②把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与“国”密切结合(血缘上他们是兄弟,在政治上他们是君臣)4、宗法制度在今天还有意义吗?我们有那些活动和传统与宗法制有关_________________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层层封授,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相结合.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至高无上的皇权(确立皇帝制度)1.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年,秦王先后灭掉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宁夏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宁夏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宁夏育才中学2021-2022-1高一班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试卷满分 60 分,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答案必需填入答题卡,30×1.5=45分)1.中国古代,在中心设相的官职以参与国王决策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2.山东省常被世人称为“齐鲁大地”,这一说法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寻到( )A.商朝甲骨文记载B.西周分封制C.春秋战国诸侯国D.秦朝郡县制3. 西周分封制不行以受封的是()A. 王族B. 功臣C.先代贵族D.人民4. 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其领地所具有的权利是()①镇守疆土②设置官员③建立武装④征派赋役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6.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消灭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7.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肯定乾元8. 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 )A.三公 B.丞相 C.太尉D.御史大夫9. 《秦律》中规定:百姓偷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要判处劳役,官吏地主等犯法,可用钱财赎罪免刑。

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A.格外严酷B.官民犯法都要制裁C.阶级性分明D.是造成阶级冲突激化的根本缘由10.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依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职位由中心任命,不行以世袭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11. 汉武帝时期,中心集权制度比秦朝获得进一步进展,主要表现在 ( )A.中心政权彻底解除了诸侯国的威逼B.汉武帝时期形成了中、外朝制度C.中心政权把握地方行政和财政大权D.中心在边疆地区建立起有效统治12.西汉初年实行封国制,与从前的西周分封制相比较()A.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B.都是帝王分封子弟镇守一方C.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D.都随社会经济的进展而瓦解13. 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经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高考历史秦汉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历史秦汉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历史秦汉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短暂而亡,对后世影响深远。

据此回答1-7题。

1?以下有关秦始皇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表明秦始皇立志效法古代明君C.是君主集权制下的产物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2?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首先找A.御史大夫B.太尉C.丞相D.郡守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4?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5?“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是A.政治改革,平定山东B.统一六国,焚书坑儒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6?焚书坑儒反映了①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矛盾②郡县制度和分封制的矛盾③君权与相权的矛盾④统一和分裂的矛盾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但是,汉朝在废除秦苛法的前提下,对这些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

据此回答8-11题。

8?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比较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C.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9?西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除察举外,还有A.皇帝征召B.辟除C.大臣举荐D.考试10?汉代实行编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控制人口增长B.组织人民进行训练C.控制剥削平民D.维持地方治安11?汉代税收中较重的是A.田租和更赋B.人口税和更赋C.人口税和附加税D.人口税和田租两汉时期,边疆地区各民族发展较快,他们与中原有着不同形式的交往和联系,既有刀光剑影,也有和亲与友爱。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政治专项试题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政治专项试题

专题练习一中国古代政治一、选择题2000年国家“九五”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1月9日,我国科学家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

请回答1—3题。

1.以往史学界认定中国开始有确切纪年是在“国人暴动”后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夏商周年表》将中国历史开始有确切纪年的时间提前了()A.1200多年 B.1500多年C.1700多年D.2000多年2.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长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结合所学知识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推断,这一地位开始确定最早可追溯到()A.4000多年前B.3000多年前C.2000多年前D.1000多年前3.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依赖于下列哪些条件:①考古学的发展②古文献的记载③科学技术的进步④神话传说()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商鞅变法和秦始皇的政策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回答4~5题4.商鞅变法时制作铜方升,秦朝统一六国后又把它加刻诏书发到各地,其动机是为了A.便于征收赋税B.促进各地区商业发展C.实行户籍制度D.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5.商鞅“燔诗书”和秦始皇“焚书坑儒”实质上都是A.儒家和法家矛盾尖锐的反映B.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C.阶级矛盾尖锐的反映D.新旧势力矛盾斗争的反映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

回答6~9题6.西汉初年的分封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效果不同,主要原因是A.单纯分封同姓子弟,引起功臣反对B.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C.各地经济联系已大大加强D.分封制与郡县制产生尖锐矛盾7.北宋初年采取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防止地方割据的是A. 设置转运使B. 调兵权与统兵权的分离C.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D.收归地方司法权8.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①是对“三省六部制”的发展②是郡县制度的发展③与元朝辽阔的疆域相适应④到明朝时将之完全废除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9.明朝初年在地方设立“三司”A.通过分散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B.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划时代改革C.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能力D.各部门互相牵制,减轻了对人民的盘剥“法治”是战国时法家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对后世影响较大。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对王位世袭制理解准确的是A.嫡长子继承王位B.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C.兄终弟及D.父子相传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A.完全割裂的B.互为表里C.前者决定后者D.后者决定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于秦朝B.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而来的C.分封制和宗法制实行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的统治D.分封制只是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7.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中央设三公等官职C地方实行郡县制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8.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筑长城D.统一度量衡9.一位同学对“秦始皇加强中央政权的措施”进行史料收集,形成了下列观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B.统一文字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D.创始王位世袭制10.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五之后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11.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分封制A.都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D.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12.唐玄宗后期,藩镇权限增大,这表明A.唐玄宗重视边境防御B.节度使的野心不断增大C.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成D.朝政衰败,中央集权削弱13。

历史试题(理科)

历史试题(理科)

历史试题(满分50分,理科)一、选择题:1、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都是()A.中央集权的产物B.为巩固统治而实行C.皇权的产物D。

仅分封同姓诸侯王2、隋唐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B.地方权力进一步削弱C.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D.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3、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有()①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素质相对较高②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③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④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①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②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的利益③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大多数人的民主A ①B ①②C ①③D ①②③5、在近代,英、美、法、德等国虽然都确立了代议制,但其代议制的形式却不尽相同,主要是因为它们各自的()A.国情不同 B.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C.传统不同 D.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不同6、有人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变化,只是议会发生的变化B、革命后议会与国王共同掌权,二者之间是平等的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发生了质变D、革命只是改变了统治形式,本质没有改变7、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为《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所共有的()A、开放通商口岸B、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C、割让领土D、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A.甲午中日战争B.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C.解放战争D.辛亥革命碑文:“遇难者300000”9、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

右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

西周、汉初分封制比较

西周、汉初分封制比较

作者简介 : 尚绪芝 , 天津工业大学人 文与法学院副教授 , 法学博 士 , 天津 , 3 0 0 3 8 7 。
2 1 7
湖 南社会 科 学 2 0 1 5年 第 5期
文所研讨的问 题。 但是综观对此问题争 论的 情形, 发现绝大 部分学者认为殷商是存有分封制的, 但同时认为殷商的分 封制和西周的 分封制也不可同日 而语。 笔者赞同 绝大多数 学者的 观点, 并且认为殷商给西周留下的 重要政治遗产之
( 二) 汉初分封的不利因素
就是分封制。 殷商的分封制虽 不完善, 但是为西 周分封制
的实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作用。任何时 代的分封制, 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分封目的、 实现什么样 的
统治效果, 都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对封国的 性质界定及封国
与中 央关系的规定。 商代的 分封制对这些问 题都有涉及, 比 如关于封国的类型, 卜 辞中 记载有诸妇之封、 诸子之封、 功臣
之封、 方国 之封等。 受封者要向 商王承担一定的受封义务, 商王对受封者享有超强的 权利。关于商王的 权利, 规定: 商 王可以随时命令受封者从事某项活动; 可以直接向受封者 索取各种物品; 可以 在受封者境内自由 地进行各种经济的、
军事的及其他活动。关于受封者的义务, 规定 : 受封者要对 商王承担防边、 征伐、 进贡、 纳税、 服役等义务。 【 3 由此可见 , 殷商的分封制已经有 了基本模型并在政治实践中注意应

曲礼三千” 的记载。西周所规定的礼基本上涵盖了国家、 社会和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到了“ 经
国 家, 定社稷, 序民人, 利后嗣” 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 6 ‘ 周 礼” 在西周的社会生活中起着根本法的 作用, 其在社会生活 中的 贯彻实施, 为西周社会的祥和发展提供了极好的社会 环境。 这种社会环境是以个体各守其分为其基本前提的 。 这种情况恰为分封制的 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因为 分封制的 基本内 涵也强调对所确立的 现有秩序的 遵守和服 从。

分封制和封建制有什么区别

分封制和封建制有什么区别

分封制和封建制有什么区别分封制是由古代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的一种政治制度,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分封制和封建制的区别,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分封制和封建制的区别分封制在古代很长时间之内都被作为一种政治制度而受到了君主的关注,在君主的统治之下将国家的领土用封赏的方式交给诸侯们管理,让诸侯在帮助君主管理土地的同时还受到君主的制约,所以分封制和封建制在一定意义上是有共同点的,但是二者之间真的是一种概念吗?分封制和封建制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从侠义上来说分封制和封建制其实是一种制度,分封就是封建中的一种制度,在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就被人们称为封建,说的意思就是分封土地建立国家,但是这个国家指的是小的诸侯国,而且还是处在被君主束缚住的诸侯国之中,分封制和封建制在狭义上可以说是一个意思,但是要注意的是分封制并不能和封建制完全平等,因为从另一种方面来说分封制和封建制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

在一些古代的书籍之中分封制就是封建的另一种原始的说法,但是这种说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成立的,但是从大的方面也就是广义上来说,分封制指的是君主将国家的领土分成一些小的区域后交给诸侯,诸侯在封地上拥有一定的管理权,但是在君主有命令或者有需求的时候,诸侯一定要听从然后全力支援。

而封建制从广义上来说就不单单指哪一种制度了,而是说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所形成的封建思想和制度的统称,是和后来的民主制度完全对立的,一种在封建社会特有的制度,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分封制和封建制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了。

分封制开始的标志分封制开始于什么时候这个在历史上说法总是很多的,而且最终也没有能够确定。

唯一在古代书籍上最早的记载就是在黄帝时期,据说那时候各个诸侯国都尊称轩辕氏为天子,这句话的含义和后来的分封制内容十分相似,更多的人倾向于分封制开始于夏朝,后来随着时间的改变才再西周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

分封制开始的时候也可以说是一种十分高超的统治手段,当然这也是古代国家的政治制度,古代君王为了可以更好的解决高层之间的矛盾,然后将一些国家的领土分封给功臣或者宗亲,这样一来也可以避免他们之间的争斗,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遏制他们手中权力的发展,因为毕竟最高统治权还是掌握在君主手中的,尽管他们在自己的分封国家享有最高的权力,但是说起来也不过是君主统治的一种手段,最高的统治权和最大的利益始终是属于君主的。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

起源: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朝。

[内容] 中央:王位世袭制度的形成。

相、卿等的设立。

地方:侯、伯等的设立。

分封制。

内容:封建诸侯,以藩屏周。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结束: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受破坏。

宗法制。

定义: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周武王像。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时间始于周武王时期。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区别是什么?解题关键是要深刻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这两个概念。

1、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

2、细心审题,逐问作答。

主要内容: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特点是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特点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利和规定等级秩序。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分封制是指分土地给诸侯,诸侯有该土地的管辖权。

周王只分给有血缘关系的人(小宗),立了功的大臣等。

宗法制是由大宗和小宗组成,大宗就是嫡长子(由大老婆生的第一个儿子),将来是要继承王位的,小宗则是大老婆的其他儿子或小老婆生的儿子。

也就是说大宗和小宗是有血缘关系的。

分封制的作用:有利于加强统治。

宗法制的作用:1、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2、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

西周分封制论文:西周分封制与汉初分封制的比较

西周分封制论文:西周分封制与汉初分封制的比较

西周论文:西周分封制与汉初分封制的比较摘要任何一种制度的产生都有孕育它们的背景,一种制度的进步与发展需要用长久的时间的来验证,从它们的实际功效来评判。

分封始于西周,终于汉朝,是什么让它应运而生,又是什么让它退出历史舞台?本文就汉初与西周分封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西周汉初分封一、西周与汉初分封的政治背景不同西周时期处于奴隶制社会,疆土分裂,民族众多混乱,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新生的周王室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派员分别治理。

但面临着三大问题,首先是广阔的国土的治理,包括如何治理国家,控制小诸侯国,安置殷商遗民。

其次是如何抵御少数民族的扰乱,新生的周王朝没有足够的精力与时间去征伐少数民族。

再次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皇室成员之间的关系,统治者的权柄与荣耀会诱使皇室成员同室操戈。

综合之下,周王室选择了分封。

而汉初经过秦始皇大一统之后,各地区逐渐融合,治理相对方便。

高祖也想集天下大权于一身,奈何心有余力不足。

一方面是各路诸侯拥兵自重,韩信等将领拥兵自重,对汉王室有很大的威胁。

另外楚军残余势力犹存,北方匈奴虎视眈眈,也需要各路诸侯镇守。

于是高祖采取折中方法,分封与郡县并存。

经济差异导致分封的差异井田制是西周土地国有制的主干,从事生产的有庶人及奴隶。

井田制即将土地划成方块,赐给诸侯百官。

西周主要自给自足,农业手工业发展刺激了交通运输水平的提升,进而促使了商业的发展,同时出现了一些小型物资交流市场,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奴隶主攫取市场利润要有限度,因此需要国家来调控,所以分封也很合适的出现了。

汉初采取一系列的休养生息的政策赢得了民心,稳定了社会秩序,加速了经济增长,稳固了新政权。

汉初的分封促进了各地区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但也使各诸侯国做大。

文化差别导致分封的不同西周为了维护王室统治,实行宗法制,以血统亲疏确定等级的制度。

根据宗法制“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的精神只有嫡长子才可以继承王位。

但其他的庶出子弟也可以享有一部分封地。

对比西周分封制和西汉封国制的异同

对比西周分封制和西汉封国制的异同

中国历史概述期末论文论西周分封制和西汉封国制两种制度的异同纵观古今历史,无论在哪一个朝代,哪一个时期,统治阶级都会制定出许多符合自身历史条件发展的政治制度。

可以说,一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兴衰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而且,他们不仅是对当时的政权有着重大的作用,甚至对后世的朝代也是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的。

其中,在历史上较为出名的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的封国制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代表。

虽然这两者因为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

但也因为二者有着一些共同的目的,所以也有着许多共同点。

而今天,我们就是要对比这两种制度的异同点。

第一,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的封国制有很多的相同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二者根本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统治。

其中,西周分封的目的是让各个势力以周王的名义四处扩张以扩大周的势力范围,因为在西周时周天子强势,而且诸侯国众多,所以各个诸侯国不能和周天子对抗,就算是在外族手里得到些什么也都是周天子的,这样周天子就可以天天什么都不做就可以扩土封疆了。

汉分封诸侯的原因是刘邦在和项羽争天下的时候为了让在一边观望的各个势力来帮他,所以刘邦向他们许愿得天下后把天下分了。

后来刘邦为了保护刘氏的地位才提出非刘姓不王,他认为自家人比外人可靠。

所以,封国制的目的是刘邦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将国土分给同姓,有利于自己统治。

纵使两种制度意图有所出入,但他们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加强阶级的统治。

其次,两者内容相同:都是分封土地和人民。

分封制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它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并且分封制作为西周王朝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是周人对被征服土地和人民实行统治的一种措施,也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

分封的原则与对象是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功劳的大小(辅佐与同盟)分封,其前提是承认周王的统治,或古帝王之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分国制的异同
一、西周分封制
周朝时候流行两句话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流行的程度就跟今天我们的一些房地产口号类似,这两句易学好记的流行语,毫无疑问是自上而下流落民间,因为它强调国家的土地归属问题,普天之下,土地都是周天子的,个人无权拥有,有钱想买也没有。

除非是天子分封给你,获得分封之后,世代享用,但是不能转让买卖。

那么,周朝的分封制是什么呢?为什么周天子要制定此制度?它对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利弊?它为何鼎盛一时又为何走向衰落呢?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

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

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

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

这样,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

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每一个等级之间政治上是上下级关系,血缘上以宗法关系为主,姻亲关系是补充。

西周实行分封制,在较长时期曾起了巩固政权的作用。

周武王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其中王族是最主要的受封者。

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的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

通过分封,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

春秋战国时期。

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周天子都管不着,战国末年,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

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通过这种“分封制”周天子与诸侯关系是一层接一层的。

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

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葵丘会盟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

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二、西汉分国制(郡国并行制)
西汉初年,刘邦吸取秦亡经验,先后分封了一批功臣和子侄为王侯。

高祖在世时,就削平了异姓王的叛乱。

后来同姓王势力逐步壮大,西汉的分国制主要是分封同姓王族,异姓不王的传统也就从西汉开始了。

那么,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西汉的分国制为西汉带来了什么?最后结果如何呢?
西汉初年,统治者继续采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为巩固统治,刘邦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在各地建立王国,在地方形成郡国并行的局面。

这些王国相对独立,掌握行政、财政、军事等大权。

随着王国实力的增强,逐渐威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严重影响中央集权的巩固,由
此产生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

这些王国相对独立,掌握行政、财政、军事等大权。

随着王国实力的增强,逐渐威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严重影响中央集权的巩固,由此产生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

到了汉景帝时期,景帝接受晁错的建议,实行“削藩”,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最后,叛乱平息这才把王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对王国的控制。

又到了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附益之法,从根本上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是西汉解决王国问题最关键的步骤。

随之又夺去大批王侯的爵位,王国问题至此得到根本解决。

三、西周分封与西汉分国
分封制、分国制分别是西周和西汉的政治制度。

都是统治者加强对中央集权的措施,两者在实施的期间:增强了各国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主动性,便于各国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生产诸侯王国政治、经济权力的扩大,也利于各国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充分开发各地的自然资源,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分封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所以地方王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同时也促进人口增加和民族融合。

但1、达到的程度后果不同:(1)西周的分封制顺应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大对周边地区威慑力的作用,但随着春秋战国以来诸侯争霸乃至追求统一的进程而宣告破产。

(2)西汉初年,刘邦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在各地建立王国,在地方形成郡国并行的局面。

随着王国实力的增强,分封的同姓王族权利大于地方势力逐渐威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刘邦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是为了维护西汉中央政权的稳定,但却给子孙留下了严重的后患。

2、两者分封的内容措施不同:(1)分封可封异姓王且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2)西汉初年的分国制只分同姓诸侯且王国相对独立,掌握行政、财政、军事等大权几乎是“国中之国”。

3、意义不同:(1)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

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

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

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2)西汉的分国制是刘邦吸取秦亡经验分封同姓诸侯企图以此巩固刘姓天下,但不久就产生了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王国问题。

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其实质是奴隶社会分封制的残余对封建上层建筑的威胁。

最后,导致了“七国之乱”。

4作用影响不同:(1)分封制的作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周成为一个延续百年的强国;通过分封,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分封制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分封制到了西周后期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及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

(2)汉初政权推行郡国并行制,扩大地方王国的自治权力,中央政府对地方事务不多加干涉,也是当时无为而治的表现形式。

其时的郡国并行制,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较大作用。

特别是诸侯王在国内有治民和财政自主权,大大加强了各国政权发展本地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随着中央和王国直接统治范围的相对缩小,有利于统治阶级把握各地的风土民情,
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生产,从而推动整个西汉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当然,汉初分封王国、侯国制度也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主要是增加了大批食利阶层,而且,汉初封建诸侯,广其疆域,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这无疑是导致地方分裂的一个因素。

但不能因此否定在汉初特定历史环境中,这一政治经济体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