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制作简易地球仪》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手工制作地球仪
![手工制作地球仪](https://img.taocdn.com/s3/m/c855c7fb7c1cfad6195fa7ce.png)
手工制作地球仪
地球仪大家应该都玩过,小时候很好奇他们是怎么搞出来的,即使现在也算一个大工程,一起制作款地球仪的吧,也许费的功夫还不够买个惊喜的地球仪,不过享受DIY的乐趣可是花钱买不来的~
一·教学目标
学生手工制作简易地球仪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实现美术学科与地理知识的具体化,形象化的结合,使学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这不仅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更加的热爱美术!
二·活动过程
1·如何运用身边的东西进行制作?可以用那些东西?
2·乒乓球(还可以用气球上画贴纸张干后可用)铁丝圆规铅笔记号笔
3·学生讨论制作方法
4·制作步骤
(1)拿乒乓球,在上面画上必要的经纬线。
如30 60度南北两级子午线等!还可以在上面画中国地图。
(2)画后用圆规扎个洞把铁丝穿进去出另一端出来后在接着用铁丝围支架就做好了(3)铁丝莫端围出几个圆圈,就可以吧地球仪放到桌子上而不倒了!
三·作业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有组长说说制作思路计划。
以及过程中得到的收获。
教师对过程中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启发全班同学进行思考。
四·活动总结
对学生进行表扬,并指出不足哦,表扬制作过程中的独特设计,趣味性新颖性以及闪光点,最后评出做优秀小队进行表扬!
五·课下拓展
你可以用气球上面粘上纸片,用用卫生纸捏出高山粘上,干后用水粉进行绘制出陆地和海洋和高山吗?。
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活动方案
![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b31bd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9.png)
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活动方案活动名称:制作简易地球仪目标年龄:6岁及以上所需材料:1. 圆形泡沫球或塑料球(作为地球仪的基础)2. 制作地球仪的贴纸(例如:世界地图的贴纸)3. 一把美工刀和一支黑色记号笔4. 一些颜料和小刷子5. 一个地球仪底座或桌面活动步骤:1. 首先,选择一个圆形泡沫球或塑料球作为地球仪的基础。
你可以使用绳子将球体固定在底座或桌面上以保持稳定。
2. 使用美工刀在球体上切割出地球的形状。
你可以参考世界地图的形状,将地球仪切割成一个大圆球,然后将其分成若干个部分(如亚洲、欧洲、非洲等)。
3. 用地图贴纸将地球仪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贴好。
请确保按照正确的地理方位来贴,亚洲应该贴在球的东半球部分,欧洲贴在西半球部分,以此类推。
4. 用黑色记号笔为地球仪上色。
你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高山、沙漠、森林等地貌特征。
也可以将整个地球仪涂成蓝色,以表示海洋。
5.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颜料和小刷子为地球仪添加一些细节,例如河流、道路等。
6. 最后,将地球仪放在适当的位置,你可以将其放在桌子中央,或者挂在墙上。
你的简易地球仪就制作完成了,可以和家人和朋友一起欣赏啦!温馨提示:1. 在使用美工刀时,请务必小心操作,避免割伤手指。
2. 贴纸可能会有一些不完美之处,你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来进行调整和完善。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还能学会如何使用贴纸和颜料来装饰地球仪,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
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活动方案(1)活动名称:制作简易地球仪目标年龄:6岁及以上所需材料:1. 空纸盒(如麦片盒)2. 圆形泡沫球或塑料球3. 制作地球仪的贴纸、胶水、剪刀4. 一把美工刀和一支铅笔5. 世界地图的图片或书籍6. 一些小珠子、彩带等装饰品(可选)活动步骤:1. 首先,将空纸盒放在桌面上,圆形泡沫球或塑料球放在纸盒的顶部作为地球仪的底座。
2. 如果有世界地图的图片或书籍,可以用来为地球仪上色。
自制地球仪教案
![自制地球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45215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1.png)
自制地球仪教案教案标题:自制地球仪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 学习如何使用简易材料制作自制地球仪。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地球仪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步骤。
2. 材料清单:纸板、细木杆、丝线、印刷地图、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等。
3. 自制地球仪样本:供学生参考。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地球仪,引发学生对地球仪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的作用和重要性。
探究:3.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个自制地球仪。
5. 分发材料清单,并解释每种材料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6. 指导学生根据材料清单,使用纸板制作地球仪的主体部分。
7. 指导学生使用剪刀和胶水将印刷地图粘贴在地球仪上。
8. 指导学生使用彩色铅笔为地球仪上的陆地和水域着色。
9. 指导学生使用细木杆和丝线制作地球仪的支架和旋转轴。
实践:10. 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自制地球仪,并向其他小组成员解释制作过程和所学到的知识。
11. 学生互相观察和比较不同地球仪的制作结果,讨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12.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地球仪的建议并尝试实施。
总结:13.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地球仪的作用和制作过程。
14. 鼓励学生将自制地球仪带回家,与家人和朋友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拓展活动:- 学生可以使用自制地球仪进行地理位置标记和旅行规划。
- 学生可以利用自制地球仪进行地球的旋转和倾斜模拟,了解地球的季节变化和日晷原理。
评估方式:-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 对学生的制作成果进行评估,包括地图粘贴的准确性和着色的准确性。
- 听取学生对地球仪制作过程和地球仪功能的理解和描述。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研究更高级的地球仪模型,并尝试制作更复杂的版本。
优秀自制教具初中地理教案
![优秀自制教具初中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846bd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c.png)
优秀自制教具初中地理教案课程类型:实践活动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1. 地球仪的构造:地轴、赤道、纬线、经线等。
2. 地球仪的作用:展示地球面貌、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查询地理位置等。
3. 自制地球仪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地球仪?地球仪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自制地球仪。
二、探究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的图片,提问:地球仪有哪些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讲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三、自制地球仪(15分钟)1. 教师发放制作地球仪的材料,并讲解制作步骤和方法。
2.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讲解的步骤和方法,自行制作地球仪。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制作好的地球仪展示给其他同学,并简要介绍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2.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努力。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加深对地球仪的认识。
2. 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如何利用地球仪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思考后,教师给予解答和启发。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理解自制地球仪的步骤和方法。
2. 学生能积极参与制作地球仪的活动,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对地理学科有更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提高。
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教学方法
![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845a1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b.png)
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教学方法地球仪是一种用来展示地球形状、地理特征和地理位置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理分布。
在教育领域,地球仪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地球的运行规律。
本文将介绍一种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教授地理知识。
材料准备:- 一个小塑料球- 一张世界地图- 一把剪刀- 一支粘土- 一根细木棒- 一些彩色纸- 一些彩色粘纸- 一些彩色纽扣步骤一:准备地球仪的主体首先,将小塑料球放在桌子上,确保它保持稳定。
然后,将世界地图剪下来,根据球的大小,将地图剪成适当的大小,以便能够完全覆盖球的表面。
将地图贴在球上,确保地图的每个国家和大陆都能清晰可见。
步骤二:制作地球仪的支架为了使地球仪能够自由旋转,我们需要一个支架来支撑它。
拿起粘土,搓成一个小球,并将其压扁,使其成为一个扁平的圆形。
然后,将细木棒插入粘土中,确保它能够稳定地支撑地球仪。
将地球仪放在支架上,确保它能够自由旋转。
步骤三:标记地球仪的经纬度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经纬度系统,我们可以在地球仪上标记经线和纬线。
使用彩色纸和彩色粘纸,制作一些小标志,代表经线和纬线的位置。
将这些小标志粘贴在地球仪上,确保它们均匀分布,并且能够清晰地显示经纬线的位置。
步骤四:制作地球仪的标记为了更好地表示地球上的国家和大陆,我们可以使用彩色纽扣来标记它们的位置。
将彩色纽扣粘贴在地球仪上,每个纽扣代表一个国家或大陆。
可以使用彩色纸写下国家或大陆的名称,并将其粘贴在纽扣上。
这样,学生们在使用地球仪时,可以更容易地识别不同的国家和大陆。
步骤五:使用地球仪进行教学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将地球仪带到课堂上,用它来进行地理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地球仪向学生展示不同国家和大陆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教师还可以使用地球仪来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不同季节的原因。
地球仪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并提高他们的地理意识。
地球仪制作课程设计
![地球仪制作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8fb42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b.png)
地球仪制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掌握经纬度、大陆、海洋等地理要素在地球仪上的表示方法。
2. 学生能够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并了解其在地球仪上的表现。
3. 学生能够掌握地球仪的制作步骤和技巧,独立完成一个简易地球仪的制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球仪上的地理信息,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球仪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探索地球奥秘的欲望。
2. 学生通过制作地球仪,认识到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本课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地球仪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地理素养,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球仪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仪的结构、功能,以及经纬度的概念及其在地球仪上的表示。
- 教材章节:第三章“地理工具的认识”,第一节“地球仪简介”。
2. 地球自转与公转: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以及地球仪上如何表示这两大地理现象。
- 教材章节: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自转与公转”。
3. 地球仪制作方法:详细讲解地球仪的制作步骤,包括材料准备、绘制、剪裁、粘贴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地理工具的认识”,第二节“地球仪的制作”。
4. 地理要素的认识:介绍地球仪上大陆、海洋、国家、城市等地理要素的表示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一章“地理基础知识”,第三节“地理要素”。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教材章节:第三章“地理工具的认识”,第三节“实践活动”。
初中地理《制作简易地球仪》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制作简易地球仪》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f4567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7.png)
初中地理《制作简易地球仪》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根据《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地理研究需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以制作简易地球仪为例,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地理知识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制作简易地球仪,进一步理解地球仪蕴含的相关地理知识,同时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安排】
本节课为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引出课题
教师展示地球仪,并出示活动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通过观察地球仪,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第二环节:问题探究,设计步骤
1.同桌讨论: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材料及工具。
教师预设材
料和工具,提示学生还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并提醒学生注意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步骤。
让学生在实践
中体验制作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方法,还进一步理解了地球仪蕴含的地理知识。
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也得到了增强。
这样的实践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初中地理教案:制作地球仪活动
![初中地理教案:制作地球仪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04fa5c1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5.png)
初中地理教案:制作地球仪活动制作地球仪活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球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
学生可以通过地球仪了解世界各个地方的位置、形态、气候与地理条件等信息,提高地理认知能力。
然而,现成的地球仪价格较为昂贵,学生们可能无法负担,因此,本文将介绍如何制作一个经济实惠易于操作的地球仪。
前期准备制作地球仪需要的材料有:盆、球形灯罩、彩色纸、圆规、剪刀、胶水、铅笔、绳、牙签等。
其中,球形灯罩是地球仪制作的主要材料,我们可以在电器市场、灯具店等地购买。
制作过程1.用铅笔在彩色纸上画出世界地图的轮廓,切割成圆形后将圆形彩色纸粘贴在球形灯罩的表面;2.在彩色纸上写出七大洲以及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城市的名称,标注在圆形彩色纸上;3.用圆规在白纸上画出白色的纸条,按照比例分别代表各个大洲的长度,分别粘贴在球形灯罩上;4.用彩色纸做出太阳、地月系、地球自转等飞行器、和星座的图案,并加以标注与粘贴在球形灯罩上;5.在球形灯罩的底部进行加工,分别如下:(1)在灯罩的两极处分别盖上一个圆形的纸质盖子,并在中央钉上绳子;(2)将灯罩的底部固定到一个尺寸适中的圆筒形盆子上,如果底部不平可以通过在圆筒形盆子的底部附着一些泡沫塑料板或者亚克力板,从而让球形灯罩更加平稳地放置在盆子上。
制作好的地球仪可以使用牙签固定,粘贴或者挂在教室墙上,用来展示全球各地的地理信息。
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和对比地图的不同部分来增加地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活动时间本次制作地球仪活动可以按照班级或小组来进行,视活动安排时间而定。
如果时间较长,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地球仪,同时进行相关的知识讲解与教学。
如果时间比较短,可以简单介绍地球仪的制作步骤,并指导学生制作好一个样品后,让学生将制作后的地球仪进行展示,同时交流各自的制作经验。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地球仪制作活动,学生们在动手制作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而且能够加深他们对世界地理的理解和领悟。
初一地理制作简易地球仪
![初一地理制作简易地球仪](https://img.taocdn.com/s3/m/42cc606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0.png)
初一地理制作简易地球仪嘿,小伙伴们,今儿咱们来聊点手工活儿,保证你听了手就痒痒,想立马动手试试——那就是初一地理课上,咱们自己动手做个简易地球仪!别觉得这玩意儿高大上,其实简单得很,就跟咱们平时捏泥巴、折纸飞机似的,乐趣无穷。
### 一、材料准备,轻松搞定首先啊,你得有个大概的念想,咱们这地球仪要啥材料?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1.1 **硬纸板一张**,没错,就是家里快递盒拆下来的那种,环保又经济。
1.2 **彩色笔几支**,用来给地球仪上色,让它五彩斑斓,跟真的一样。
1.3 **小球一个**,最好是乒乓球或者类似的,圆滚滚的,正好当咱们的“地球本体”。
1.4 **胶水或双面胶**,这可是粘合神器,没它咱们的材料可就是一盘散沙了。
1.5 **细线或金属丝**,用来固定经纬线,让咱们的地球仪看起来更专业。
### 二、动手制作,乐趣无穷材料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动手时间,咱们一步步来。
2.1 **画圆并裁剪**:拿起你的硬纸板,用圆规或者找个碗底当模板,画一个大大的圆。
然后,咔嚓咔嚓,用剪刀剪下来,这就是地球仪的底座啦。
2.2 **装饰底座**:用彩色笔在底座上画上你喜欢的图案,比如海洋、陆地分界线,或者干脆写个“地球仪”三个字,简单粗暴又直接。
2.3 **固定球体**:把乒乓球放在底座中央,用胶水或者双面胶牢牢粘住。
记住,要粘得结实点,不然转起来就飞了。
### 三、经纬交织,世界在手地球仪的灵魂,就在于那纵横交错的经纬线。
咱们来给它穿上这层“知识外衣”。
3.1 **画经纬线**:先用铅笔在乒乓球上轻轻画出赤道和几条经线作为参考。
别担心画不好,这可是个熟能生巧的活儿。
3.2 **缠绕细线**:拿出你的细线或金属丝,按照画好的线条,一圈圈地缠绕上去。
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线来区分经线和纬线,看起来更直观。
3.3 **标注地名**:最后一步,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一步。
在经纬线交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注出几个著名的城市或国家,比如北京、纽约、巴黎,让地球仪瞬间活了起来。
制作简易经纬网地球仪(初中地理兴趣小组)
![制作简易经纬网地球仪(初中地理兴趣小组)](https://img.taocdn.com/s3/m/063d26b187c24028905fc341.png)
制作简易经纬网地球仪制作材料:(每位学生一只乒乓球、一根铁丝,另外还有圆规,圆珠笔(红色)及铅笔等)教学过程: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已从课本上初步了解了地轴、赤道、两极、经线,纬线的概念,也从地球仪上观察了经线和纬线的特点,那末,同学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概念和特点了呢?你们能否利用这些概念自己制作小地球仪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尝试一下小地球仪的制作。
教师:现在同学们每人手里有一只乒乓球、一根铁丝,还有圆规、红笔和铅笔。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如何在乒乓球上画出赤道?学生:(指乒乓球接缝处):中间这一条就是赤道。
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赤道是中间最大的圆圈。
教师:对,利用赤道的概念,赤道是到南、北极距离相等的最大的圆圈。
因此可以利用乒乓球两半球的接缝作为赤道。
现在,我们用红笔来把赤道描出来。
(教师把学生已画好赤道的乒乓球拿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教师:画好了赤道,老师要求第二步画经线,我请同学一起想办法如何画经线?用什么工具?学生:圆规。
教师:有同学提议用圆规,怎么画?(学生尝试后发现不能画经线)教师:想一想经线的概念?学生:连接xx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
学生:我想到了,可以用铁丝画经线。
……教师(指屏幕):我们把画好的经线圈标为0°经线和180°经线,那么90°E和90°W经线圈又该如何画呢?学生:将铁丝圈再转一转,与赤道垂直。
教师:就请你来给大家演示。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边画边演示)教师:这条经线圈与刚刚我们画好的0°和180°经线圈是什么关系?学生:垂直。
……教师:我们已完成了二个步骤,第三步我们来找两极。
哪位同学能找到两极在哪里?学生(指乒乓球):两个经线圈的交点就是南北极。
教师:是不是与赤道的交点?学生:不是的,是两个经线圈的交点。
教师:为什么这就是两极呢?学生:因为两极是所有经线的交点。
教师:对,同学们能够运用概念,很好,下一步我们来画纬线。
制作简易经纬网地球仪(初中地理兴趣小组)
![制作简易经纬网地球仪(初中地理兴趣小组)](https://img.taocdn.com/s3/m/97011e6e26fff705cc170ae7.png)
制作简易经纬网地球仪制作材料:(每位学生一只乒乓球、一根铁丝,另外还有圆规,圆珠笔(红色)及铅笔等)教学过程: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已从课本上初步了解了地轴、赤道、两极、经线,纬线的概念,也从地球仪上观察了经线和纬线的特点,那末,同学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概念和特点了呢?你们能否利用这些概念自己制作小地球仪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尝试一下小地球仪的制作。
教师:现在同学们每人手里有一只乒乓球、一根铁丝,还有圆规、红笔和铅笔。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如何在乒乓球上画出赤道?学生:(指乒乓球接缝处):中间这一条就是赤道。
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赤道是中间最大的圆圈。
教师:对,利用赤道的概念,赤道是到南、北极距离相等的最大的圆圈。
因此可以利用乒乓球两半球的接缝作为赤道。
现在,我们用红笔来把赤道描出来。
(教师把学生已画好赤道的乒乓球拿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教师:画好了赤道,老师要求第二步画经线,我请同学一起想办法如何画经线? 用什么工具?学生:圆规。
教师:有同学提议用圆规,怎么画?(学生尝试后发现不能画经线)教师:想一想经线的概念?学生:连接XX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
学生:我想到了,可以用铁丝画经线。
教师(指屏幕):我们把画好的经线圈标为0°经线和180°经线,那么90°E和90°V经线圈又该如何画呢?学生:将铁丝圈再转一转,与赤道垂直。
教师:就请你来给大家演示。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边画边演示)教师:这条经线圈与刚刚我们画好的0°和180°经线圈是什么关系?学生:垂直。
教师:我们已完成了二个步骤,第三步我们来找两极。
哪位同学能找到两极在哪里?学生(指乒乓球):生: 两个经线圈的交点就是南北极。
教师:是不是与赤道的交点?学不是的,是两个经线圈的交点。
教师:为什么这就是两极呢?学生:因为两极是所有经线的交点。
教师:对,同学们能够运用概念,很好,下一步我们来画纬线。
纬线的定义是什么?学生: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制作地球仪教学设计
![制作地球仪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10e6f1e53a580216fcfe7b.png)
《制作地球仪》教学设计松林店中学宋学辉一、活动简介: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是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也是地理学习的好帮手。
本次活动让学生用乒乓球(或水果)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地球仪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对制作地球仪进行探究性学习,自己完成学习任务,让一个简单的乒乓球(或水果)变成一个含有信息量的地球仪。
二、活动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仪的有关科学知识。
2、通过制作地球仪活动,让学生体验整个过程,逐步提高动手能力;3、让学生学会分析改进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4、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及认真细致、敢于创新、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三、活动准备:1、场地:制作地球仪——教室;展示——多媒体展台。
2、器材:①乒乓球(或橘子苹果等水果),每人一个②细铁丝每人一根③胶布每组一卷④橡皮泥每组一盒⑤麦克笔每人一只⑥《地球仪评价表》每组一份3、学生课前探究安排:分好小组,选好组长,分组了解有关地球、地球仪资料,(也可以是网上查找,也可以是去图书室查阅有图片更好),由组长负责整理汇报本小组收集到的资料。
4、教师准备:地球仪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二)、组织活动,深入探究1、看一看观察地球仪,看看地球仪上两极、地轴、经线和纬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2、议一议分组活动,议论地球仪上的两极、地轴、经线和纬线。
各组内说一说,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向同学请教,向老师请教。
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总结、表达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3、画一画在自己准备的乒乓球(或水果)上画出两极、经线和纬线。
4、做一做把乒乓球(或水果)用倾斜铁丝穿起来。
用胶布在铁丝两端裹几圈,让乒乓球(或水果)固定在倾斜的铁丝中间,最后在底部用橡皮泥做底座,使做好的小地球仪不会翻到。
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活动方案
![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fa591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00.png)
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地球仪是地理分析的主要工具,也是初中地理课程传统的、经典的教学内容,与其章节相比,不仅有很强的知识性,是地理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对地理工具的运用和对地理实践的要求是贯穿整个课程内容的,体现地理学习是从“做中学”的要求。
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活动,能够深入了解地球仪的构成,知道赤道的位置及其与极点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动手制作,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活动的准备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准备,通过在课堂上学习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到制作过程中。
二是材料准备,准备好乒乓球(或泡沫球)、铁丝、胶布、橡皮泥、毛线、胶水、剪刀等。
三、活动过程:1、制作步骤:①在乒乓球上画出南、北极,赤道和0°经线,以0°经线、赤道为起点,每隔30°画出一条经线和纬线。
②用不同颜色表示低、中、高纬度地球的范围。
③在南、北极各钻一个小孔,并将铁丝弯成如课本P15图1.10所示形状(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铁丝的倾斜角度,倾斜的铁丝(即地轴)要与桌面的夹角大致为66.5°,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点。
),然后从乒乓球的两个小孔出中穿过。
④在贴近南、北极的倾斜铁丝处,用胶布裹上几圈,这样既可以将乒乓球固定在铁丝的中间,又可以让乒乓球自由转动。
2、成果展示:①自评②他评③师评:可以利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点评下学生的作品。
姓名评价标准自评他评师评1、能够准确画出南北极、赤道和0°经线(20分)2、能够每隔30°画出其他经线和纬线(20分)3、能够用不同颜色区分低、中、高纬度的范围(20分)4、能够用倾斜的铁丝(注意角度)固定住乒乓球,并能让乒乓球旋转。
(25分)5、美观、科学、底座稳固。
(15分)总分四、活动要求画出赤道并标明度数,注意小孔(极点)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要相等,倾斜的铁丝(即地轴)要与垂线呈23.5°角,制作的小地球仪要较为准确且美观,底座要比较稳固。
教学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教学制作简易的地球仪](https://img.taocdn.com/s3/m/192c154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7f.png)
教学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第一篇:教学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教学制作简易的地球仪课前准备:一个气球、胶水、半盆水、报纸条若干、彩笔、一根绳子、地球仪的支架实施方案:第一步,先把气球吹起来,用绳子绑好。
第二步,把报纸条放到水盆里沾湿,一条一条的按顺序贴在气球上,先贴一层,绑口处留出空。
第三步,在贴好的第一层上面涂满胶水,接着贴第二层纸条。
接下来再贴第三层、第四层,就可以了。
第四步,把贴满报纸的气球放到阴凉处悬挂,晾干后,在绑口处把气球扎破,抻出气球,一个简易的地球仪壳可就做好了。
最后一步,在这个做好的地球仪壳上画上地图图案,涂上颜色,用支架支起来作品就完成了。
收集材料的原则:美术课堂造型表现课可唤醒学生动手创作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身边容易找到的媒材入手,开发富有特色的教材进行教学研究,丰富课程资源,不仅可以成功地解决现成美术材料缺少的问题,而且可以引导学生主动的发现、寻找创作媒材,根据材料特征或具体情境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逐渐树立变废为宝、用双手创造富有生命的艺术的意识。
我们可以把握好这些原则:1、生活化原则:美术与生活密切相关,美术创作中的许多材料、题材皆取自生活之中,创作作品也用来美化生活,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用美术的眼光与观察生活,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容易办到的材料进行创作,并运用创作作为美化生活。
2、趣味化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要考虑我们拾取的一颗颗“珍珠”是否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还要求在串入教材结构这根线时放入适当位置上,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能力基础。
这就要把握好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递进层次。
3、综合化原则:综合化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
这里的综合化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即使在一个主题的教学内容中也鼓励运用多种材料,感受不同特性。
还要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的综合效益,使学生接触更广泛的知识,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达到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制作简易地球仪
![制作简易地球仪](https://img.taocdn.com/s3/m/d6dfad2169eae009591bec3f.png)
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设计一、活动设计背景及目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地理课程标准的活动建议:(1)用兵乓球和其他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
(2)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材要求: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要求学生掌握地球仪的相关知识。
通过制作简易小地球仪可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
二、活动准备:知识准备:在制作简易小地球仪前,老师先给学生讲授地球仪、地轴等相关知识的基本概念。
材料准备:让学生准备好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基本材料,包括兵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安全准备: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在活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铁丝等危险物品的使用。
三、活动实施过程:1、课堂讲授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地球仪地球仪是参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尺把地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地球以上绘制:①两极②经线和经度③纬线和纬度(2)地轴地轴是地球自转轴的简称,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稳定,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轴是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对的一点叫南极。
讲授过程:(1)请同学们观察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同学们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注:这个问题提出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的外貌,并与真实的地球作比较,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自己总结地球仪的特点。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归纳表述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的要点。
(2)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第一,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第二,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第三,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2、带领学生用兵乓球制作地球仪1)确定南北极用一根细线绕乒乓球接口处一周。
初中地理教案:制作3D地球仪认识地球构造
![初中地理教案:制作3D地球仪认识地球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edcc377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0.png)
初中地理教案:制作3D地球仪认识地球构造1. 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制作一个简单的3D地球仪来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特征。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并记忆地球的各个构造层次,培养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2. 教育目标•理解地球构造的基本要素,并能够准确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习制作3D地球仪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3. 教学内容3.1 地球构造简介•外部结构:陆地和海洋分布、大洲、海洋、岛屿等•内部结构:核、辐射带、壳等3.2 制作材料准备•纸板或塑料乌龟壳(用于模拟冰岛)•黑色或蓝色颜料(代表海洋)•彩色纸或气球(代表大陆)•高粘度胶水•剪刀、铅笔、刷子等3.3 制作步骤1.在纸板或乌龟壳上使用铅笔标记出海洋和陆地的轮廓线。
2.将海洋部分涂抹黑色或蓝色颜料。
3.制作大陆部分:使用彩色纸或气球剪成适合大小的大陆形状,用高粘度胶水粘贴在乌龟壳上。
4.配置核心层、辐射带和壳层:根据地球的内部结构,使用适当的颜色将这些部分进行标记和涂抹。
5.等待干燥后检查并修整。
4. 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介绍地球构造的基本要素,并启发学生思考地球的组成。
4.2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按照制作步骤制作3D地球仪。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材料,并直接示范制作过程。
4.3 探究与讨论学生观察自己制作出来的3D地球仪,比较其与真实地球的相似之处,并就其中涉及到的知识进行探究与讨论。
4.4 总结与评价学生根据实践操作和探究过程,总结地球的构造特点,并给自己的制作品进行评价。
5. 扩展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开展以下扩展应用: - 制作其他天体的模型,如太阳系中其他行星、卫星等。
- 基于3D地球仪模型的创意项目设计,如辐射带、气候带等。
6. 总结本教案通过制作3D地球仪来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认识地球构造。
通过实践操作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其合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简易地球仪的制作教学设计
![简易地球仪的制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bd9d5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3.png)
《简易地球仪的制作》一、活动内容分析: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体验, 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加强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材编排设计了此项活动,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 针对大部分初中学生来说要彻底理解, 弄明白, 熟练地做一些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
通过此项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活动对象分析: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由于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有限, 要想将经纬线、经纬度、半球的划分等抽象的内容学懂、彻底弄明白具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让学生将这些内容能轻松理解和掌握, 特此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三、活动目标:1.通过地球仪的制作, 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经线和纬线的形状,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半球的划分和地球五带的划分;2.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3.能利用掌握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4、通过动手小制作,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体,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
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给予适当的建议, 并适时进行指导, 以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发展。
学生是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参与者, 也是学习活动的评价者。
让学生自主与合作活动相结合, 再通过学生交流展示, 教师点评的方式, 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在活动中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活动要求:1、要画出赤道,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并标明所画纬线和经线的度数;2.注意小孔(极点)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要相等;3.倾斜的铁丝(即地轴)要与垂线成23.5°角;4.制作的小地球仪要较为准确且美观, 底座要比较稳固;/六、活动过程:1.材料和用具: 乒乓球、细铁丝、胶布、橡皮泥(橡皮)、大头针、量角器、圆规等;2.制作过程:(1)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 作为赤道;在赤道两侧各钻一个小孔(南北极点), 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2)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相交画出一条经线作为0°经线;然后再画出对应的半个圆作为180 °经线;从0°经线开始将赤道平分成6等分(画出均分点),(3)从0°经线东侧开始, 以此类推, 画出其它经线。
第二章第一节《制作简易地球仪》实验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制作简易地球仪》实验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a1552b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8.png)
规律——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谢谢!
度、纬度,画出陆地、海洋等并用 颜料上色。
泡沫球 量角器
圆规
颜料
软尺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做准备:学生回顾地球知识。 2.问题导入,带入情境。 3.分发材料并介绍各种材料的用途,
引导学生在原有教学设计上优化 地理实验步骤。 4.尝试制作地球仪模型。 5.展示并互评。
尝试制作地球仪模型的大致步骤
五、教学过程
初中地理
地球仪
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
制作简易地球仪
目录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实验创新设计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实验课选自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并对 实验材料、内容加以改进和更新。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七 年 级 学 生 探索 1
五、教学过程——实验成果展示
大多数学生能根据教师讲授的知识和制作提示,协作或独立完成地 球仪模型。个别学生在实践中能发现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可以制 作出精美且准确的模型来进行展览和保存。
六、实验教学反思与评价
1.使用泡沫球,不用锥子——实验操作中更安全。 2.用直径12cm的泡沫球代替小乒乓球,体积更大——展示的效果更
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制作地球仪
【教学难点】 画出经线、纬线、海洋、陆地,标注经度、纬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简易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 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制作简易地球仪》这节课,将地理学科知识建构在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基础之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更加形象化,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不仅效果更佳,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更加丰富,增强了学生实践的能力,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也更加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
本文以“制作简易地球仪”实践活动为例,探析通过创设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来理解、运用知识,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学了两个周的地理,地理知识不是很丰富,学生动手能力也不强,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除了具备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外,还需要学生的创
造力、想象力,需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开动脑筋去思考,如何能够做好,如何把我们学到的理论的地理知识落实到自己制作的地球仪上。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简易地球仪。
2.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进一步理解地球仪蕴含的相关地理知识。
3.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增强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我们居住的地球太大,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展示地球仪,并出示活动目标。
学生观看地球仪,并思考地球仪的构造。
【设计意图】出示活动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落实的动手实践中,体现综合实践与地理学科整合。
通过观察地球仪,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第二环节:问题探究,设计步骤。
1.同桌讨论: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材料及工具。
(课堂预设:材料主要包括作为主体部分的球,作为支撑部分的铁丝,用作底座的材料等,并提示学生还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工具主要有钳子、用于打孔的锥子及用于画线的笔,并提示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安
全。
)
2.小组合作,探究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步骤。
(课堂预设:学生设计的步骤无非包括打孔—画线—做支架—组装,只是学生的设计顺序可能不同,提示学生不同的设计方案都能完成,只是完成效果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制作,也可以参考其他小组的设计
进行制作。
)
【设计意图】本环节符合动手实践的思路,首先是观察地球仪的构造,再
到思考制作地球仪需要哪些材料,最后是自制简易地球仪的步骤,由易到难,步步深入,符合学生的思维,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
在分析制作地球仪的材料和工具时,学生还需要了解这些材料和工具主要的用途是什么,在此学生脑中就初步具备自制地球仪的雏形。
在本环节中,还通过
同桌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三环节:尝试制作,发现难点。
指导学生根据制定的制作方案进行尝试制作。
学生找出制作过程中的难点,先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在班级中提出。
(课堂预设:学生一动手制作,就会发现制作简易地球仪不是那么简单的,及时引导发现自己制作中的困难,并试着解决问题。
)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制作,学生能够迅速发现自己制作地球仪存在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积极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先自己解决,在组内解决,直至班级解决,养成自觉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挖掘学生自身潜力。
第四环节:难点突破。
1.学生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制作难题。
(课堂预设:难点一--极点确定不准确。
先让
图 1
学生来描述,在此老师也预设解决方案:微视频—先画出沿
球体的中缝画出赤道,把赤道放置在与视线平行,找到最高、最低点既分
图2
别是北极
和南极。
难点二--画纬线画不直、画的位置不准确。
先出示在尝试制作中画线比较好的同学作品,让学生描述如何可以画好。
在让学生考虑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画的又直又准确?在此老师也预设解决方案:方案 1.徒手绘制:要求美术功底比较深厚,不借助任何工具、不使用其他方法的情况下就可以绘制的很好。
方案2.借助其他工具,如铁丝或者透明胶带(如右图1),沿透明胶带一测画出相应的纬线。
方案3.利用数学方法,两点连线的方法(如下图2),以绘制低中高纬分界线为例,具体步骤为在已有赤道和极点的基础上,从极点到赤道画几条垂线,在线上找出三等分的点,然后两点连线,减少画线的难度。
【设计意图】将学生在自主尝试制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班级内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多动脑就会有很多方法。
第五环节:自主制作,提出新要求。
教师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力争使作品美观、科学、准确,包括地球仪要稳、地球仪能转动,地轴是倾斜的,倾斜角度是66·5°。
学生自主制作。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在自主尝试制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并在自主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审美能力。
第六环节:展示评价。
以小组形式汇报交流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汇报展示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事物,同时让学生有集体荣誉感。
第七环节:拓展延伸。
今天制作的地球仪只是包括底座、支架、球体,还有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后面我们还会学到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如图3),我们也可以把海洋和陆地绘制在自制的地球仪上!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学无止境的学习意识。
图3
【活动评价及反思】
本节课教学环节设计非常简单,但是学生想实现活动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有一定难度。
在本节课中,学生主要的学习目标是 1.学会制作简易地球仪。
2.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进一步理解地球仪蕴含的相关地理知识。
3.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看第一个目标还似简单,其实在教师看来,这些目标确实都比较简单。
但在多次的试课中,我发现想制作一个准确的、美观的地球仪貌似不是那么简单。
准确代表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美观代表了学生较好的审美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这也是我在本节课中主要的德育目标。
想达到这一目标,难度确实较大。
因为首先学生
需要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而我们初一的孩子们只学习了两周的地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大家应该对现在孩子的动手能力都有所了解,确实不太强。
除了具备知识和动手能力外,还需要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需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开动脑筋去思考,如何能够做好,如何把我们学到的理论的地理知识落实到自己制作的地球仪上。
但是在本节课中,没有预先告知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要求:底座要稳,地球仪要能转,地轴要
保持66.5°,如果提前告知的话,学生可能会完成的更好。
纵观整节课,将学生所学地理知识建构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动脑解决问题,再进行制作,在制作中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用心做了一次研究,对他自身的求知欲望的影响更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