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诸葛亮民族政策对促成三国鼎立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天下智慧 2011年9月

280

论诸葛亮民族政策对促成三国鼎立的作用

岳晓松 杨 艳 王芳蓉

(甘肃榆中四中,兰州,730100;榆中二中,兰州,730100;榆中来子堡中学,兰州,730100)

摘 要: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之一。蜀国作为三国当中疆土最狭小的一方,且境内少数民族众多,经济军事实力远落后于曹魏和东吴,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在推动少数民族汉化,巩固蜀汉政权进而促成和维系三国鼎立的形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诸葛亮 民族政策 少数民族 三国鼎立 蜀汉 中图分类号:K87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9—0280—01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汉末琊都县(今山东沂水县)人。辅助蜀汉两朝,功勋卓著,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政治及军事才能集中体现在《隆中对》中,为诓复汉室,曾六次兴师北伐,因此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感叹。

一、蜀汉的疆域及境内少数民族概况

蜀汉疆域北至汉中南抵南中,包括陕西南部,四川,云南及贵州西部,北与曹魏相接,东与孙吴毗邻。蜀汉人口鼎盛时期有户20万,人口共90万人。而在这部分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少数民族,有青羌,叟,嶲僚,濮等多种民族,西汉时总称西南夷。汉武帝开通西南夷,虽然设置郡县,终因交通不便,汉文化难以深入夷人村寨,所以大体是依其“故俗治”。

二、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内容及对巩固蜀汉政权的作用 后主建兴三年(225年)春三月,诸葛亮分兵三路南征,并接受马谡“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

(一)诸葛亮民族政策的第一阶段,在武力征服后设立统治机构,巩固了蜀汉后方大本营。

少数民族叛乱虽然平定,但当时少数民族尚未真心归附,夷汉冲突时常爆发,而南中对于蜀汉政府而言,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于是就在东汉朱提,永昌,越嶲四郡的基础上增设云南,兴古,建宁三郡,并设立庲降都督加以统管。庲 降都督它是蜀汉政权在南中地区设立的最高统治机构,与临时都督(如关中都督,广武都督,犍为都督),一起在蜀汉的南,东, 北三方构成较为稳固的防御体系,保卫着蜀汉的安全。

(三)诸葛亮民族政策的第二阶段,以夷治夷,主要以和抚手段为主。

1、笼络少数民族上层贵族,吸收一部分夷帅参加蜀汉上层政权,诸葛亮收其俊杰建宁朱提,孟琰及孟获为官属,习官至领军,琰辅汉将军,获为御史中丞。鉴于民族地区的实力,蜀汉政权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采取笼络的政策。

2、根据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因势利导,以使他们顺从统治。主要是给夷人的奴隶主势力颁发印绶,图谱,瑞锦,铁券。所谓图谱,就是画天地,君臣,神龙等。用宗教迷信色彩宣扬内地的封建统治。以巩固奴隶主对蜀汉政权的从属关系。

3、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化进程。在部分地区组织少数民族群众屯田,诸葛亮曾“躬耕隆亩”,深知复国安家的根本就是务农殖谷,足食足兵,所以诸葛亮就在平定南中后,将居住在山村的少数民族人民“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

三、诸葛亮民族政策对促成三国鼎立的作用及认识 蜀汉是三国中疆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因此

所辖少数民族聚居区(南中地区)对蜀汉政权的稳定和发展意义重大。

(一)民族政策对促成三国鼎立的作用

三国鼎立是政治经济,军事,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当时三个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达到了均势,其中任何一方不能消灭对方,因此蜀汉为与其他两国争夺土地,就必须发展本国经济。

1、民族地区是蜀汉财政的主要来源,是蜀汉军需物资的重要补充基地。诸戎所居之祁陇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盛产马、牛、羊和小麦。诸葛亮六次北伐,国力消耗极大,而民族地区在归附之后,在战略物资补给方面对蜀汉政权来说也是举足轻重。

2、民族地区为蜀汉政权提供了大量的兵员。诸葛亮为了增强蜀汉武备,将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编为蜀军五部,号为“飞军”。 无当飞军战士身披铠甲,能翻山越岭,善于使用弓和毒箭,尤其是精于防守作战。在伐吴战争中,连猛将甘宁都死于这些蛮族手中。可见,少数民族的参军大大增强了蜀国抗击曹魏的军事实力。

对诸葛亮民族政策的认识

1、诸葛亮治理南中的措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我们当今处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具有借鉴意义。首先:以蜀汉自身来看,它获得了强国与北伐必需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同时对于发展少数民族经济起到了影响和推动作用。其次,和吴魏两国的民族政策相比,蜀国最柔和,开创了一种较为先进的和抚为主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少数民族的认可和响应。

2、诸葛亮的民族政策是蜀汉立国全部政策的一部分,仍然没有也不可能跳出羁縻政策的范围,他始终是作为蜀汉上层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因此,他始终摆脱不了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本质的局限。北伐时,蜀汉对南中少数民族的征缴逐步加重。

因此,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诸葛亮的民族政策,以阶级观点来看,蜀汉的民族政策最柔和,但从历史发展来看,诸葛亮以夷制夷的民族政策不利于民族融合,直到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西南夷才正真渗透了汉文化,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发展。因此,我们当今在处理各少数民族关系时,应制定能推动整个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晨.三国会要【M 】

.上海:中华书局,1956. [2] 司马光.资治通鉴【M 】

.上海:中华书局,1956. [3] 翁独键.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4] 张大可.三国史【M 】

.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