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诸葛亮民族政策对促成三国鼎立的作用

合集下载

诸葛亮的谋略与战争策略解读

诸葛亮的谋略与战争策略解读

诸葛亮的谋略与战争策略解读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谋士和军事家。

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谋略,成为后世人们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本文将解读诸葛亮的谋略和战争策略,探讨他在历史上留下的杰出贡献。

一、诸葛亮的政治谋略诸葛亮在政治上以其卓越的思维和谋略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致力于巩固蜀汉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来增强国力和巩固统治。

首先,诸葛亮着重发展国家经济。

他积极推行减税政策,降低了百姓负担,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升了蜀汉的经济实力。

此外,他还提倡勤俭节约,限制奢侈浪费,重视土地和资源的保护,从而提高了国家的财力和物资储备。

其次,诸葛亮注重人才选拔和任用。

他通过设立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使人们通过才能而非出身来担任重要职位。

此外,他还实行了“重用宽容策略”,容忍和包容失策的下属,为他们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使得部下能够发挥潜力和才能。

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蜀汉政权的稳定性,也使得政府更加高效和规范。

最后,诸葛亮注重与他国的外交关系。

他以灵活的外交手段,巧妙地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同时采取坚定的态度防止敌对势力的侵略。

他曾成功与吴国达成联盟,共同抵抗曹魏的进攻,使得蜀汉在外交上保持了优势地位。

二、诸葛亮的战争策略除了政治谋略,诸葛亮在战争中也展现出卓越的智慧和军事才能。

他通过巧妙的战略指挥,赢得了多次重要战役,为蜀汉保卫和扩大领土立下了赫赫战功。

诸葛亮的战争策略往往注重实用和灵活性。

他善于运用山林地形的优势,采取埋伏、诱敌深入等战术,以小部队击败敌军大军。

此外,他重视情报的收集和利用,不断获取敌情动态,从而提前制定对策。

更重要的是,他擅长作战计划的制定和组织,能够准确判断战局,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诸葛亮最著名的战略便是他设计的“空城计”。

在对曹魏大将司马懿的进攻中,诸葛亮采取了虚张声势的手段,将未完成的城市故意留空,以使敌军心生恐慌,最终成功地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这一策略不仅具有较强的军事指导意义,也展现了诸葛亮精湛的心理战术。

雄才大略的智慧统帅诸葛亮与三国时期的变局

雄才大略的智慧统帅诸葛亮与三国时期的变局

雄才大略的智慧统帅诸葛亮与三国时期的变局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的时期,由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英明决策和智慧统帅,使得蜀汉能够在乱战之中保持其地位,甚至崭露头角。

本文将探讨雄才大略的智慧统帅诸葛亮与三国时期的变局的关系。

在三国时期,各方势力争夺天下,战争频繁,政治格局错综复杂。

而在这个时期,诸葛亮独具慧眼,发挥智慧和才干,成为蜀汉的核心力量。

他深谙兵法,善于运筹帷幄,针对当时的战局和形势做出了一系列的变局决策。

首先,诸葛亮的一大智慧之处在于他的谋略与计策的运用。

他精通兵法,将智谋运用于战争之中。

著名的“空城计”和“连环计”等战术便是他的杰作。

他懂得利用兵力的充沛与疲乏之间的差距,在与敌军对峙时采取等待的态度,以意外之举击败敌人。

这些战术的精妙之处不仅在于打破敌军的预期,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蜀汉的损失,从而在战斗中保持强势。

其次,诸葛亮的治国才能也是他智慧统帅的体现。

他对蜀汉的改革与治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提倡节约,从源头上解决蜀汉国力不足的问题。

他注重农田的开垦与治理,推行民生政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他还注重管理官吏,选拔尽善尽美的人才,确保国家政权的稳定运行。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蜀汉国力,使得蜀汉能够在三国之中有一席之地。

此外,诸葛亮对外交战略也是智慧统帅的表现。

他既能使吴国屈服于蜀汉,又能与曹魏保持一定的友好关系。

他通过调解,减少了蜀汉与吴国之间的矛盾,使两国共同对抗曹魏。

同时,他也明白与曹魏保持一定的友好关系的必要性。

这种灵活的外交手腕使得诸葛亮能够在复杂的三国格局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此外,诸葛亮还以其高度的忍耐力和前瞻性思维著称。

他知道蜀汉国力有限,以及其他势力的威胁,因此他决定通过联合吴国来对抗曹魏。

为此,他前去见周瑜,忍受周瑜的无理嘲讽,始终保持姿态,最终取得了吴国的支持。

这种前瞻性的思维使得诸葛亮能够有效地应对变局,为蜀汉争取到了更多的机会。

总的来说,雄才大略的智慧统帅诸葛亮在三国时期的变局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国时期的民族关系如何影响社会格局

三国时期的民族关系如何影响社会格局

三国时期的民族关系如何影响社会格局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乱与纷争的时代,同时也是各民族交流、融合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对当时的社会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三国鼎立之前,汉朝的统治逐渐衰落,中央政权对周边民族的控制力减弱。

北方的匈奴、鲜卑等民族时常侵扰边境,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也与中原政权有着复杂的关系。

首先,北方的民族关系对三国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东汉末年,匈奴趁机崛起,不断骚扰边境地区。

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匈奴的威胁。

他将匈奴分为五部,使其分散居住,并选派官员进行监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北方的局势。

然而,鲜卑族在这一时期也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了北方边境的又一威胁。

鲜卑族时常与曹魏政权发生冲突,但在曹魏的军事压力下,也时而选择与曹魏保持一定的和平关系。

这种时战时和的民族关系,使得曹魏政权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军事力量来维持北方边境的稳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中原地区的争霸进程。

在东北地区,乌桓族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袁绍曾借助乌桓的力量与曹操对抗。

曹操在击败袁绍后,为了消除后方的隐患,亲征乌桓并取得了胜利。

这一举措不仅巩固了曹魏在北方的统治,也为其在中原地区与蜀、吴两国的竞争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后方。

其次,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也对三国格局产生了影响。

蜀汉所在的西南地区,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如南蛮、氐族等。

诸葛亮在治理蜀汉期间,采取了“和抚”的民族政策,通过安抚、结盟等方式,与这些少数民族建立了相对良好的关系。

他的“七擒孟获”故事至今仍被传为佳话,体现了他以和为贵、攻心为上的民族策略。

通过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友好相处,蜀汉获得了一定的人力、物力支持,为其北伐中原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同时,稳定的西南边境也使得蜀汉能够集中精力应对曹魏的威胁。

然而,东吴所在的江南地区,民族关系同样复杂。

山越族是当地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

东吴政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对山越族进行征讨和同化。

浅谈诸葛亮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力

浅谈诸葛亮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力

浅谈诸葛亮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力作为一名三国爱好者,本人想对诸葛丞相传奇的一生写以下几点个人见解:1.作为蜀汉丞相的政治地位诸葛亮在蜀汉的政治地位极为显赫,他不仅是刘备的重要谋士,更是蜀汉政权的实际管理者。

从历史资料来看,诸葛亮的政治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政治改革:诸葛亮在蜀汉实施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选拔贤能、推行法制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和稳定性。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这些政策使得蜀汉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权力集中: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成为蜀汉的实际掌权者。

他的地位不仅来自于刘备的托孤,更因为他的政治才能和威望。

《三国志》中提到,诸葛亮“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这种公正严明的作风使他获得了极高的政治威望。

对外政策:诸葛亮的对外政策以联吴抗魏为主,这一政策在《隆中对》中已有体现。

通过与东吴的联盟,蜀汉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保持了一定的外交优势,这也体现了诸葛亮的政治远见。

1.1智慧与谋略的化身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为智慧与谋略的化身,这一形象在历史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军事谋略: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在《三国志》中有所记载,他多次北伐,虽未能最终成功,但其军事策略和指挥能力仍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

例如,他的“空城计”和“木牛流马”等计策,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智慧。

治国理念:诸葛亮提出的“依法治国”、“重视农桑”等治国理念,对蜀汉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国志》中提到,诸葛亮“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这些政策有效地促进了蜀汉的稳定和发展。

文化影响:诸葛亮的形象和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智慧和忠诚被视为楷模。

从杜甫的“万古云霄一羽毛”到后世的各种文学作品,诸葛亮的形象一直被赞颂和传唱,成为智慧与谋略的代表。

综上所述,诸葛亮在历史上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是多方面的,他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文化和精神层面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诸葛亮的战略思想

浅谈诸葛亮的战略思想

浅谈诸葛亮的战略思想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他留给后人了“智慧”、“节操高尚“的光辉形象,是东亚地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也留下了不少流传千古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名言。

他虽未完成“兴复汉室”的政治目标,但不愧为中国古代一位军事战略家。

所以在这里,我单就三国时期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诸葛亮的军事战略思想,谈一下自己的管窥之见。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候,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段话,反映了诸葛亮纲要性的军事战略思想,即联吴抗曹,并在西部建立根据地。

这一决策,指导了弱小的处于危难之中的刘备集团,从“无立锥之地”到蜀国的建立、发展和强大,从而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其战略思想的卓越之处有一下几点:一、战略三阶段与联合抗曹诸葛亮谙于战争规律,深刻了解天下大势,他明确的把“兴复汉室”的战争划分为三个阶段:占领“荆”、“益”、汉中,此乃战略防御阶段;“内修政理”,发展壮大是战略相持也;出“秦川”、“向宛、洛”,就是战略进攻了。

当诸葛亮提出此决策之初,曹操已平定北方和中原,成为一支“拥百万之众”的最强大的军事集团,并欲统一全国了。

面对这个强敌的进攻,孙权难以抵御,而刘备就更无能为力了,他看清了这一形势,提出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的军事外交路线。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表”,刘备败退“至于夏口”,危在旦夕,他提议:“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促成了“并力拒曹公”的战局,致使“曹公败于赤壁”。

联孙抗曹之策,不但拯救了寄人篱下的刘备,而且趁机占领了“荆州、江南诸郡”,有了立足之地,并由此进军西部地区,实现了战略防御阶段的目标。

诸 葛亮为什么会在蜀汉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诸 葛亮为什么会在蜀汉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诸葛亮为什么会在蜀汉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诸葛亮,这位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臣,其在蜀汉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

他为何能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首先,诸葛亮自身具备卓越的才能和智慧,这是他能在蜀汉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

他饱读诗书,精通兵法、谋略,对天下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早年的诸葛亮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自比管仲、乐毅,这并非是他的自负,而是其对自身能力的自信。

这种卓越的才能使他能够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环境中脱颖而出,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出谋划策。

在战略规划方面,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

这一战略构想为刘备指明了发展方向,使得刘备在群雄逐鹿的局面中找到了立足之地。

他准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指出了曹操势力强大,不可与之争锋;孙权占据江东,已历三世,只能作为盟友;而刘备应该先夺取荆州和益州作为根据地,然后等待时机,兴复汉室。

这一战略规划具有长远的眼光和切实可行的步骤,为蜀汉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也极为出色。

他善于治理内政,注重法治,执法严明,使得蜀汉政权在内部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秩序。

他重视农业生产,积极发展经济,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同时,他还注重选拔人才,为蜀汉培养了一批忠诚能干的官员,保证了政权的正常运转。

在军事方面,诸葛亮更是表现出了非凡的指挥才能。

尽管蜀汉的国力相对较弱,但他多次北伐中原,试图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

他善于用兵,发明了木牛流马等军事工具,在战场上灵活运用战术,给曹魏政权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虽然北伐最终未能成功,但他的军事行动展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诸葛亮的忠诚和奉献精神也是他在蜀汉扮演重要角色的关键因素。

他对刘备忠心耿耿,始终铭记刘备的嘱托,为了蜀汉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刘备去世后,他肩负起了辅佐幼主刘禅的重任,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从未有过二心。

他的忠诚不仅赢得了蜀汉君臣的尊重和信任,也为后世树立了忠臣的典范。

诸葛亮的谋略和思想贡献

诸葛亮的谋略和思想贡献

诸葛亮的谋略和思想贡献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谋士,但诸葛亮毫无疑问是最为杰出的一位。

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宰相,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均有卓越的表现,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诸葛亮的谋略和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政治思想的贡献诸葛亮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政治家,他提出的“军民合一”、“以民为本”、“安民之本在粮”等思想,对于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进步都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他提出的“军民合一”思想强调了军民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支持,这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非常新颖的。

他认为,只有民心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为军队提供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战无不胜。

这种思想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既促进了军队的稳定发展,也为社会和谐安定奠定了基础。

其次,他强调“以民为本”,要求官吏把百姓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他认为,一个好的君主不仅要做到“庶民口实”,把百姓的意见听进去,还要做到“庶民欲纷”,了解民情民意,为百姓谋福利。

这种“以民为本”的理念对于中国政治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断促进了政治体制的进步和改革。

最后,诸葛亮提出的“安民之本在粮”思想,强调粮食问题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他认为,如果百姓没有稳定的粮食来源,社会就会动荡不安,造成种种问题。

因此,他提倡科学种田,保障粮食供应,构建和谐社会。

这种思想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许多统治阶级都认识到粮食问题的重要性,积极地采取措施保障百姓食品安全。

二、军事思想的贡献诸葛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

他所创立的战略思想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催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于后世的军事家更是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

首先,他提出了“空城计”。

这个计策表面看上去是一种放弃抵抗的策略,但却能够有效地迷惑敌人,产生战争的好效果。

他认为,在敌人十分警惕的情况下,此时采用“声东击西”的方法,敌人就会因为猜测不出真正的情况而犯愁,从而趁机发起进攻。

诸葛亮与三国演义的历史价值与影响

诸葛亮与三国演义的历史价值与影响

诸葛亮与三国演义的历史价值与影响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众多英雄豪杰在这个时期涌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三国鼎立的局面。

而在这个时期,诸葛亮便是一位备受瞩目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故事传诵至今。

而在这些故事中,三国演义更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它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重要组成部分。

该书的历史价值与其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文学传承方面,也在政治、道德、文化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葛亮的历史价值诸葛亮生于东汉末年,卒于三国时期,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千古奇才”,“神机妙算”。

他的智慧和才华广泛应用于战争、治理和文化活动等方面。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往往被描述成一位正直、睿智、仁慈的人物,他不仅有深谋远虑的智慧,更有良知高洁的品格。

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民众生活得到了改善。

因此,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其实,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地位并不止限于三国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他的思想和成就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

实际上,诸葛亮的治国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重要传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意义。

诸葛亮的影响自诸葛亮开始,三国时期便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而在这种传统文化中,诸葛亮也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国演义中所呈现出的诸葛亮形象,无疑是精神力量的象征。

他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义、智慧、谋略等品质。

这种文化品质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社会的共识,直到现在仍然在不断地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三国演义还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道德观念。

它强调了人的品德与责任感,将“忠诚”、“仁爱”、“勇气”等品质融入到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价值体系中。

这种道德观念不仅仅适用于古代,对现代社会也有着指导意义。

三国演义在文学上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开启了以小说为主导的文学新时代。

而在世界文学史上,三国演义也有着一席之地。

诸葛亮的隆中对

诸葛亮的隆中对

诸葛亮的隆中对于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是刘备的重要谋士,对刘备的统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隆中对于诸葛亮来说,不仅是他智谋的象征,也是他为刘备做出众多贡献的见证。

本文将从隆中对的背景、隆中对的历史意义和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发挥的作用三个方面对这一事件进行探讨。

一、隆中对的背景隆中,即今天的湖北荆州市公安县,是当时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军事教育基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形复杂,自然屏障多,这些特点为隆中成为刘备和诸葛亮所选择的军事据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隆中对的背景则是刘备正面临着外敌的威胁和自身实力的不足。

二、隆中对的历史意义隆中对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了一个稳固的后方基地:隆中对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使刘备能够在这里建立起稳固的后方基地,为刘备的统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增加了刘备的政治实力:在隆中对的帮助下,刘备成功地加强了自己的政治实力,拥有了更多的支持者和统治者,为他的称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奠定了蜀汉的基业:隆中对的建立不仅使刘备在局势上占据优势,也在军事上奠定了蜀汉的基业,为后来的蜀汉王朝提供了稳定的根基。

三、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作用作为刘备最重要的谋士之一,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通过运筹帷幄,布置战略,制定政策,有效地提高了刘备的政治和军事实力。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精心筹划:诸葛亮帮助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精密的计划,包括内外联合、农耕经济和人杰地灵等策略,为刘备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智谋出众: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展现了出众的智谋,他不仅善于用兵,还擅长政务和治国理政,为刘备的军事和政治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3. 教育培训: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还组织了大规模的军事教育培训活动,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将领和士兵,提高了刘备的军事实力。

总结: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通过在隆中对中的精心筹划和智谋出众,他帮助了刘备建立了稳固的后方基地,增加了政治实力,奠定了蜀汉的基业。

论诸葛亮的政治军事谋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中文毕业论文

论诸葛亮的政治军事谋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中文毕业论文

谈论诸葛亮的谋略与影响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蜀汉丞相,死后谥号忠武侯。

他自比管仲、乐毅,满腹经纶,学贯古今,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文韬武略,无所不尽其极。

有经天纬地之才、神鬼莫测之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他是人民心中忠臣的榜样,智慧的化身。

陈寿认为,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与管仲、萧何差不多。

然军事才能不足。

叹曰:诸葛亮一儒生,父母双亡,投亲靠友,最后失去了生活依靠,无奈隐居隆中,以耕种维持生计。

然时来运转,卧龙先生从一耕地农夫,凭三寸不烂之舌,翻云覆雨,辅佐刘备三分天下,位极人臣,名垂青史。

真可谓时势造英雄,令后世之人仰慕不已。

一、政治谋略(一)、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1、拜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荆州之地,聚集了大批知识分子,有司马徽、徐元直、孟公威、石广元等文人,刘表、庞德公、黄承彦、马良等清流名士,诸葛亮在这里吸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他读书这就是为日后博取功名积淀巨大的资本,所谓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三顾茅庐”,内藏玄机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可以说人尽皆知,早已传为佳话,成为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在《三国志》里记载是“凡三往,乃见。

”而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便写得活灵活现,其故事情节广为流传,叹为观止。

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这个故事里有几个疑问,一是诸葛亮时时关心天下大事,刘、关、张在新野他应该是知道的,平时他又比做管仲、乐毅二人,很想干一番大事业,眼前大好时机,他为什么不去投靠呢?二是诸葛亮神机妙算,刘备亲自来到自己家中,早就应该在他意料之中,为何不在家等候?让玄德公如此来回奔波。

三是就算诸葛亮故意而为,难道就不怕错失良机,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吗!其实,这里只有一种解释最让人明白,诸葛亮是一个假隐士,他无意于一般的功名,意在出将入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裂土封侯。

诸 葛亮的连环计如何影响三国格局

诸 葛亮的连环计如何影响三国格局

诸葛亮的连环计如何影响三国格局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画卷中,诸葛亮无疑是一位璀璨夺目的智者。

他所施展的连环计,如同棋盘上的妙手,对三国的格局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连环计,并非单一的计谋,而是一系列环环相扣、相互关联的策略组合。

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巧妙地运用这些计谋,在三国的政治、军事舞台上导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大戏。

首先,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堪称连环计的开篇布局。

在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未出茅庐便已洞察天下大势,为刘备规划了“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的战略蓝图。

这一策略不仅为刘备指明了发展方向,更为日后三国鼎立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通过占据荆州和益州这两块战略要地,刘备集团得以拥有稳固的根据地,从而有了与曹操、孙权抗衡的资本。

赤壁之战中的智谋交锋,是诸葛亮连环计的精彩展现。

面对曹操的大军压境,孙刘联军处于弱势。

诸葛亮深知,要想战胜强大的曹操,必须运用巧妙的策略。

他先是舌战群儒,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打破了曹操企图各个击破的计划。

接着,他草船借箭,巧妙地解决了联军的箭支短缺问题,增强了己方的军备实力。

而庞统献连环计,让曹操将战船用铁链连接起来,为火攻创造了条件。

最后,诸葛亮巧借东风,助力周瑜实施火攻,一举击败曹操。

赤壁之战的胜利,使得曹操元气大伤,退回北方,孙权巩固了江东的统治,刘备则趁机占领荆州四郡,得以向益州发展。

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

夺取益州和汉中,是诸葛亮连环计的进一步推进。

在赤壁之战后,刘备按照诸葛亮的规划,以荆州为跳板,谋取益州。

诸葛亮在后方统筹协调,为前线提供支持。

刘备在庞统、法正等人的辅佐下,成功占领益州。

随后,刘备又在汉中击败曹操,占据汉中。

这一系列的胜利,使刘备集团的实力大幅增强,成为与曹操、孙权鼎足而立的一方势力。

在治理蜀地的过程中,诸葛亮实施了一系列的内政措施,这也是连环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屯田政策,保障了军队和百姓的粮食供应;加强法制建设,严格执法,使社会秩序井然;选拔人才,任人唯贤,为蜀汉政权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官员。

浅议诸葛亮以法治蜀

浅议诸葛亮以法治蜀

浅议诸葛亮以法治蜀作者:杜凤萍来源:《卷宗》2017年第21期摘要: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通过厉行法治,恩威并用,赏罚必信,任人唯贤,奖励农耕等律令和措施使蜀汉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国库富足,百姓安居乐业。

关键词:诸葛亮;以法治国;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来倍受人们的崇拜和敬仰。

他的突出成就不仅表现在他辅佐刘备,使其从无立锥之地到三分天下而居其一,建立蜀汉政权,更突出的表现在他巩固、发展和壮大了蜀汉政权和经济实力。

使蜀汉出现“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1)的局面,以及“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2)的景象。

诸葛亮是何以做到这一点的呢?1 以法治国稳定政权1.1 厉行法治恩威并济教令为先诛罚为后刘备集团初占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后,当时益州的前统治者刘璋、刘焉父子懦弱无能,“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3)地方豪强称霸,贪吏横行,专权自恣,互相吹捧,“君臣之道,渐以陵替,世风日下,道德沦丧”(4),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采取了严刑猛政的果断措施,严厉打击了豪强恶霸的不法行为。

结果引起了一些豪强地主官僚的不满和反击。

当时法正也劝诸葛亮不要限制太严,应该“缓刑驰禁,先垂安抚”(5).为此,诸葛亮专门作《答法正书》,其中说道:“君知其一,未知其二。

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刘璋暗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矣。

”诸葛亮深刻的分析了秦因“秦无道,政苛民怨”而土崩瓦解,故汉高祖以“弘济”治国。

但刘璋父子软弱无能,他“有累世之恩”,却“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若一味的“充之以位,顺之以恩”,反倒会滋生贪婪,以至于“位极则贱,恩竭则慢”,而只有“威之以法,限之以爵”,才能“法行则知恩,爵加则知荣”。

论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对构建和谐边疆之借鉴

论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对构建和谐边疆之借鉴

论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对构建和谐边疆之借鉴作者:王晓峰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11期摘要:诸葛亮治理蜀汉的一系列措施是以系统的民族政策为基础的,特别是平定南中以后,推行和谐边疆,改善民族关系,增进相互了解,消除民族隔阂,这为之后的几百年间,国家西南的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边疆和谐、民族共处、共享和平与发展的的理念和实践在当代对于促进民族团结、边疆的开发以及国家的统一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诸葛亮;民族政策;和谐边疆中图分类号:C95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1-0190-02诸葛亮是中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所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包含了大量的民族自治思想,这些思想在治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特别是其和谐边疆的法制思想在民族政策中的贯彻执行,对于促进边疆的开发、民族团结及国家的统一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后人借鉴。

一、民族政策在治蜀中的体现诸葛亮的民族自治思想体现在他治理蜀汉一系列实践中。

该思想在平定南中叛乱、加强民族团结和发展南中经济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存恤百姓、仁政的思想诸葛亮在南征战争中,其表现出爱惜生命,尽量少杀人,争取少数民族理服心服的一面,体现了以和谐理念治国、以民为本、存恤百姓、仁爱之心等法律思想。

如在出兵攻打孟获前,有人根据当地风俗建议用俘虏的夷人之头祭神,期望能得到神的佑助。

诸葛亮认为这样做可对孟获叛军起到震慑作用,便采纳了,但他不愿意滥杀无辜,用的是替代品。

“因杂用羊豕肉,而包之以面,像人头以祭。

”更为重要的是,在诸葛亮的和谐边疆建设理念与实践中,充分地反映了诸葛氏尊重少数民族的利益关切,在突出以理服人以仁治人的同时,尤其注重照顾到少数民族特殊的利益需要,以利益组建国家和民族共同体,从而为蜀地的长治久安打下结实的政治基础。

(二)民族自治的思想平定南中叛乱之后,诸葛亮采取“和抚政策”,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政策措施。

诸葛亮与三国时期政治格局分析

诸葛亮与三国时期政治格局分析

诸葛亮与三国时期政治格局分析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活动于三国时期的蜀国,对于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要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三国时期,曹操统一了北方的中原地区,形成了魏国。

孙权则在江东建立了孙吴,而刘备则在蜀地建立了蜀国。

这样的政治格局被称为“三足鼎立”。

在这个政治格局下,诸葛亮成为了刘备的谋士和重要军事将领。

他以其卓越的才智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对于蜀国的政治发展和对抗曹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可以说是深厚而紧密的。

他们互为真挚的朋友和知己,共同谋划和实施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决策。

尤其是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使得刘备在政治上能够稳定并发展蜀国。

诸葛亮对于蜀国政治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规划。

他主张让民众参与政治,推行一种相对开明的治国政策。

他提出了“法正论战”和“以民为本”的思想,强调政府应该以民生为重,倡导规范和公正的政治体制。

除了内政,诸葛亮也在军事上展现了非凡的才华。

他提出了以弱攻强,以虚击实的策略,使得蜀国在对抗曹魏的战争中能够保持一定的优势。

他创造性地利用地理环境和军事战术,赢得了不少战役,对于蜀国的存在和稳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然而,尽管诸葛亮的才智高超,对于蜀国政治格局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蜀国还是未能战胜曹魏。

其中,蜀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和不同势力之间的矛盾也是导致蜀国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政治斗争方面,蜀国内部存在着各种派系和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权夺利。

诸葛亮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并不完全有效,导致政权内的分裂和动荡。

此外,诸葛亮的早逝也给蜀国的政治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挫折。

总而言之,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具有过人的才智,对蜀国政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蜀国最终还是未能战胜曹魏,诸葛亮的早逝和内部政治斗争也是导致蜀国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诸 葛亮在蜀汉的地位为何如此重要

诸 葛亮在蜀汉的地位为何如此重要

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为何如此重要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影响力贯穿了整个蜀汉的兴衰历程。

那么,他的地位为何如此重要呢?首先,诸葛亮拥有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治理才能。

在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后,诸葛亮便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大势,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战略构想。

这一构想为刘备指明了发展方向,成为蜀汉建国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蜀汉建立后,诸葛亮承担起了治理国家的重任。

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整顿吏治,选拔贤能,使得蜀汉政治清明,官员们各司其职,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他注重法治,主张“赏不遗远,罚不阿近”,公平公正地处理政务,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其次,诸葛亮在经济方面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他重视农业生产,实行屯田政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极大地提高了蜀汉的粮食产量。

同时,他还积极发展工商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通过这些举措,蜀汉的国力得到了增强,为对外战争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物质基础。

军事才能也是诸葛亮备受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尽管蜀汉在实力上相对较弱,但诸葛亮凭借着其卓越的军事智慧,多次指挥军队与曹魏交锋。

他善于用兵,战术灵活多变,常常能够以少胜多,取得一些重要的胜利。

例如,在北伐中原的过程中,他发明了木牛流马等运输工具,解决了军粮运输的难题。

诸葛亮的忠诚和奉献精神更是令人敬佩。

他始终铭记着刘备的托孤之重,为了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不辞辛劳,日夜操劳。

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蜀汉,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种忠诚和奉献精神,不仅感染了当时的蜀汉臣民,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楷模。

在外交方面,诸葛亮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

他积极与东吴保持友好关系,共同对抗曹魏。

通过外交手段,为蜀汉争取到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使其能够集中精力发展内政和军事。

此外,诸葛亮还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

他倡导儒学,培养人才,使得蜀汉的文化氛围较为浓厚。

这不仅提高了百姓的文化素质,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出师表》中诸葛亮的治国理念与策略分析-教案

《出师表》中诸葛亮的治国理念与策略分析-教案

《出师表》中诸葛亮的治国理念与策略分析-教案一、引言1.1《出师表》的历史背景1.1.1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1.1.2诸葛亮的个人经历和地位1.1.3《出师表》的写作目的和影响1.1.4《出师表》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1.2诸葛亮的治国理念概述1.2.1“内修外攘”的基本原则1.2.2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1.2.3重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1.2.4强调君臣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责任1.3教学目标和意义1.3.1帮助学生理解《出师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1.3.2分析诸葛亮的治国理念及其对现代的启示1.3.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1.3.4强调忠诚、责任和智慧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二、知识点讲解2.1《出师表》的内容解析2.1.1表的结构和语言特点2.1.2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敬仰2.1.3对内外政策的分析和建议2.1.4对后主刘禅的期望和劝诫2.2诸葛亮的治国策略分析2.2.1政治策略:联合东吴,对抗曹魏2.2.2军事策略:积极防御,慎重出击2.2.3经济策略:重视农业,发展经济2.2.4文化策略:提倡儒学,注重教育2.3诸葛亮治国理念的现代启示2.3.1忠诚与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2.3.2智慧与谋略: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2.3.3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2.3.4法治与德治:建立公正的社会秩序三、教学内容3.1《出师表》的文本解读3.1.1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翻译方法3.1.2分析《出师表》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价值3.1.3讨论诸葛亮在表中的情感表达和目的3.1.4解读《出师表》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2诸葛亮的治国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3.2.1诸葛亮治理蜀汉的政治成就3.2.2诸葛亮军事战略的实践和效果3.2.3诸葛亮对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的贡献3.2.4诸葛亮个人品质和领导风格的体现3.3诸葛亮治国理念的现代意义3.3.1对现代政治领袖的启示:智慧和谋略3.3.2对公民的责任教育:忠诚与奉献3.3.3对社会发展的借鉴:以民为本,法治与德治3.3.4对个人修养的指导:智慧、勇气和坚持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学生能够准确翻译并理解《出师表》的文言文内容。

蜀汉政权的哪些改革措施使之成为了三足鼎立中的一足?

蜀汉政权的哪些改革措施使之成为了三足鼎立中的一足?

蜀汉政权的哪些改革措施使之成为了三足鼎立中的一足?蜀汉的建立者刘备,是汉朝远支宗室。

其实说白了基本上和汉室木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了。

东汉末年,在军阀混战中,他打着汉室宗亲的旗号,在富商张世平、苏双的资助下也组织了一支武装力量,参加镇压黄巾起义,但一直没有都固定的地盘。

后来辗转来到荆州,在荆州期间,刘备三顾茅庐,请了诸葛亮出山。

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图霸一方的策略和方案。

三国鼎立形势图建安十三年(208),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中火烧赤壁,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随后,他又趁机扩大地盘,打败刘璋,占领了益州。

章武元年(221),刘备在蜀称帝,定都成都,建国号为汉,史称“蜀汉”。

章武二年(222),刘备在与孙权夷陵之战中失败,第二年就忧愤而死了,他的儿子刘禅继位。

诸葛亮以丞相辅政,蜀汉政权最终得以稳定了下来。

夷陵之战示意图蜀汉是三国中地域和人口最小的一国。

诸葛亮采取了积极的内外政策,调整内部不同派系的关系,推行政治、经济改革。

平定了南中,以稳定后方,恢复了与孙吴的联盟,对曹魏则以攻为守,使得蜀汉政权得以生存和发展。

并且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良好局面。

刘备影视像1、推行法制,坚持以法治国,实行信赏必罚。

诸葛亮认为“法令不从,事乱不理”,无以立国。

有人曾劝他“缓刑驰禁”,他则说益州自刘焉以来,“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人每专权自恣”,我就是要改变过去这种豪强专权的积弊,来强化政权的权威。

他在行法时,也做到了公正严明,对各派势力不偏不倚。

例如,马谡是随刘备入蜀的襄阳名士,也很受诸葛亮的赏识,但因为失守街亭也被杀;蜀人杨洪、何袛资历虽浅,但政绩突出,也被诸葛亮提拔重用。

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使得各种势力都心服口服。

在诸葛亮的提倡和垂范下,蜀汉各级官吏多能奉公守法,执法严明,所以蜀汉政治较为清明。

2、注重人才选用,任人唯贤,德才兼备。

在用人标准上,他一反东汉以来的讲求门第和资望的弊端,和曹操重才不重德的唯才是举也不同。

从刘备白帝城托孤入手,探析诸葛亮治蜀的丰功伟绩

从刘备白帝城托孤入手,探析诸葛亮治蜀的丰功伟绩

从刘备白帝城托孤入手,探析诸葛亮治蜀的丰功伟绩刘备“三顾茅庐”,求得旷世之才南阳诸葛,“隆中一对”针砭时弊,道出“三国鼎立”之态势,足见诸葛之谋略也,称之为政治家、军事家,后世之人无有异议者。

继关羽失荆州、张飞被害、刘备战死,蜀国每况日下,诸葛亮深受“三顾恩情”,愿负托孤之责,欲挽救于蜀汉之危。

故借此活动,从刘备白帝城托孤入手,探析诸葛亮治蜀中的丰功伟绩!引言“美髯公”关羽被吕蒙战死,身首异处,荆州、公安等地失守,致使蜀地门户大开,江东、北魏如同虎狼,虎视眈眈,蜀汉之危甚矣。

然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被世人熟知,关羽之仇即东吴也,此仇不报东吴、北魏再无惧也,此仇不报何为手足,情义何处安放。

刘备不顾军师诸葛等人劝阻,虽深知“连吴抗曹”之利,仍亲自率兵数万与夷陵处对抗孙权。

历经数月,孙权军队以“火攻”取胜,刘备忧愤成疾、身心俱损,弥留之际,召诸葛亮、其子刘禅来床前,将后主刘禅托付于军士诸葛亮,故白帝城托孤已毕,东汉土地上再无刘关张的身影。

据史料记载:(刘备)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诸葛亮临危受命,实属不易,反观此时蜀汉之地满目疮痍,开国功勋者或以追随先帝而去,或以人在暮年,然西蜀以南边境,南蛮之地,不受管教,无法将其征服。

刘备白帝城托孤与诸葛亮然东吴为求自保早与北魏之强联盟,蜀汉有东吴、北魏合攻击之可能,一旦战争爆发,蜀汉必有其灭国之灾。

足见蜀汉内忧外患,此存亡之秋也。

然诸葛亮深受蜀汉之恩,欲献出全部精力挽救蜀汉之危,使其子民生活无忧也。

在此从诸葛亮临危受命入手,从人才选拔、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经济发展三个大方面来探析诸葛亮治蜀的丰功伟绩。

人才的选拨与重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是事情发展的规律,古往今来均是如此。

诸葛亮受命以来,深知蜀汉第一要务就是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让人才在适合的位置干适合的工作,把内忧外患、百废待兴的蜀汉治理好。

史学家评论诸葛亮北伐魏国促进蜀国的灭亡。大家对此怎么看待?

史学家评论诸葛亮北伐魏国促进蜀国的灭亡。大家对此怎么看待?

史学家评论诸葛亮北伐魏国促进蜀国的灭亡。

大家对此怎么看
待?
诸葛亮挑起战事确实加速了蜀国的灭亡,首先,他稳扎稳打,劳民伤财,绕道去征战,常言道,行险而胜,他否定魏延出兵子午谷,按战略来讲,出兵子午谷,只要通过后,直接插到了魏国的心脏,攻洛阳打对方措手不及。

以蜀后主炎兴元年(263年)为例,当时蜀国账面上有28万户,94万人;魏国账面上则有52万户,440万人。

而根据专家估计,按照学者估计,蜀国实际人口约为300万,魏国实际人口2200万。

所以当时蜀国跟魏国的人口比是1:4甚至1:7的绝对劣势。

纵观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只有第一次和第五次才是规模比较大的战争,其余三次只是局部的小型战争,总体对蜀汉国力影响极为有限。

而在规模比较大的第一次和第五次战争中,第五次蜀汉属于无奈撤军,只有第一次损失比较大,但也只有马谡在街亭损失严重,反而却将南安,安定三座大郡的军民全部迁往了汉中,大大扩充了蜀汉国力。

诸葛亮忠人之事,为刘备这打着汉朝的晃子,为自己争天下,而大汉皇帝还没死,诸葛自己也做起大汉丞相来,王朗骂诸葛亮山野村夫,不识时务,还真是骂对了,要知道益州百姓都不愿意去莫名其妙的北伐,益州人要在自己的家园过太平日子,不希望自己的亲人死在异地它乡,西南的少数民族最不愿意外人来打扰他们的生活,他们不欢迎刘备,诸葛亮的到来。

六次北伐屡败屡战,最终未能实现理想,诸葛死后躺在锦官城外也不知是怎么想的。

在刘禅获得权力后,废除丞相制,二十九年后蜀汉灭亡,也可以说是无条件投降,但必竟是保全了全城的安全,让国家早点统一,又有什么不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天下智慧 2011年9月
280
论诸葛亮民族政策对促成三国鼎立的作用
岳晓松 杨 艳 王芳蓉
(甘肃榆中四中,兰州,730100;榆中二中,兰州,730100;榆中来子堡中学,兰州,730100)
摘 要: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之一。

蜀国作为三国当中疆土最狭小的一方,且境内少数民族众多,经济军事实力远落后于曹魏和东吴,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在推动少数民族汉化,巩固蜀汉政权进而促成和维系三国鼎立的形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诸葛亮 民族政策 少数民族 三国鼎立 蜀汉 中图分类号:K87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9—0280—01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汉末琊都县(今山东沂水县)人。

辅助蜀汉两朝,功勋卓著,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政治及军事才能集中体现在《隆中对》中,为诓复汉室,曾六次兴师北伐,因此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感叹。

一、蜀汉的疆域及境内少数民族概况
蜀汉疆域北至汉中南抵南中,包括陕西南部,四川,云南及贵州西部,北与曹魏相接,东与孙吴毗邻。

蜀汉人口鼎盛时期有户20万,人口共90万人。

而在这部分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少数民族,有青羌,叟,嶲僚,濮等多种民族,西汉时总称西南夷。

汉武帝开通西南夷,虽然设置郡县,终因交通不便,汉文化难以深入夷人村寨,所以大体是依其“故俗治”。

二、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内容及对巩固蜀汉政权的作用 后主建兴三年(225年)春三月,诸葛亮分兵三路南征,并接受马谡“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

(一)诸葛亮民族政策的第一阶段,在武力征服后设立统治机构,巩固了蜀汉后方大本营。

少数民族叛乱虽然平定,但当时少数民族尚未真心归附,夷汉冲突时常爆发,而南中对于蜀汉政府而言,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于是就在东汉朱提,永昌,越嶲四郡的基础上增设云南,兴古,建宁三郡,并设立庲降都督加以统管。

庲 降都督它是蜀汉政权在南中地区设立的最高统治机构,与临时都督(如关中都督,广武都督,犍为都督),一起在蜀汉的南,东, 北三方构成较为稳固的防御体系,保卫着蜀汉的安全。

(三)诸葛亮民族政策的第二阶段,以夷治夷,主要以和抚手段为主。

1、笼络少数民族上层贵族,吸收一部分夷帅参加蜀汉上层政权,诸葛亮收其俊杰建宁朱提,孟琰及孟获为官属,习官至领军,琰辅汉将军,获为御史中丞。

鉴于民族地区的实力,蜀汉政权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采取笼络的政策。

2、根据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因势利导,以使他们顺从统治。

主要是给夷人的奴隶主势力颁发印绶,图谱,瑞锦,铁券。

所谓图谱,就是画天地,君臣,神龙等。

用宗教迷信色彩宣扬内地的封建统治。

以巩固奴隶主对蜀汉政权的从属关系。

3、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化进程。

在部分地区组织少数民族群众屯田,诸葛亮曾“躬耕隆亩”,深知复国安家的根本就是务农殖谷,足食足兵,所以诸葛亮就在平定南中后,将居住在山村的少数民族人民“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

三、诸葛亮民族政策对促成三国鼎立的作用及认识 蜀汉是三国中疆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因此
所辖少数民族聚居区(南中地区)对蜀汉政权的稳定和发展意义重大。

(一)民族政策对促成三国鼎立的作用
三国鼎立是政治经济,军事,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当时三个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达到了均势,其中任何一方不能消灭对方,因此蜀汉为与其他两国争夺土地,就必须发展本国经济。

1、民族地区是蜀汉财政的主要来源,是蜀汉军需物资的重要补充基地。

诸戎所居之祁陇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盛产马、牛、羊和小麦。

诸葛亮六次北伐,国力消耗极大,而民族地区在归附之后,在战略物资补给方面对蜀汉政权来说也是举足轻重。

2、民族地区为蜀汉政权提供了大量的兵员。

诸葛亮为了增强蜀汉武备,将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编为蜀军五部,号为“飞军”。

无当飞军战士身披铠甲,能翻山越岭,善于使用弓和毒箭,尤其是精于防守作战。

在伐吴战争中,连猛将甘宁都死于这些蛮族手中。

可见,少数民族的参军大大增强了蜀国抗击曹魏的军事实力。

对诸葛亮民族政策的认识
1、诸葛亮治理南中的措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我们当今处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首先:以蜀汉自身来看,它获得了强国与北伐必需的人力与物力资源。

同时对于发展少数民族经济起到了影响和推动作用。

其次,和吴魏两国的民族政策相比,蜀国最柔和,开创了一种较为先进的和抚为主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少数民族的认可和响应。

2、诸葛亮的民族政策是蜀汉立国全部政策的一部分,仍然没有也不可能跳出羁縻政策的范围,他始终是作为蜀汉上层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因此,他始终摆脱不了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本质的局限。

北伐时,蜀汉对南中少数民族的征缴逐步加重。

因此,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诸葛亮的民族政策,以阶级观点来看,蜀汉的民族政策最柔和,但从历史发展来看,诸葛亮以夷制夷的民族政策不利于民族融合,直到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西南夷才正真渗透了汉文化,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发展。

因此,我们当今在处理各少数民族关系时,应制定能推动整个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晨.三国会要【M 】
.上海:中华书局,1956. [2] 司马光.资治通鉴【M 】
.上海:中华书局,1956. [3] 翁独键.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4] 张大可.三国史【M 】
.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