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特点

合集下载

“澎湃新闻”客户端的特色与不足

“澎湃新闻”客户端的特色与不足

“澎湃新闻”客户端的特色与不足作者:任悦来源:《采写编》2016年第02期摘要:在本文通过分析“澎湃新闻”客户端所具有的特色,归纳出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盈利模式及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试图为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思考与启示。

关键词:澎湃新闻客户端;特色;问题与途径一、“澎湃新闻”创办及发展“澎湃新闻”是上海报业集团媒体融合战略中的一项重大战略项目,作为一款政经类新闻产品,将以最活跃的原创新闻与最冷静的思想分析为两翼,实现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是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公布的第一个成果。

其拥有诸多不同介质的媒体平台,包括网页、Wap、App客户端、微信公众账号等,其中作为重点开发运营的是App客户端。

澎湃新闻客户端于2014年7月22日正式上线,上线一个月后客户端下载量已超过150万次,日均页面访问量超过800万次,迅速积累了一定的用户群。

作为传统媒体转型的新媒体平台,正式运营几年来以来,澎湃的表现令人啧啧称赞在用户及媒体同行中引起广泛瞩目,不少深度报道引爆舆论热点,可谓打响了上海传统媒体融合创新的第一枪。

二、“澎湃新闻”的特色(一)澎湃新闻在其客户端下载页面的内容简介上除了写道:“数百位专业记者在追逐新闻,近百名思想大家在奋笔疾书”,还有这样一段不容忽视的话:“当然,更重要的是,还少不了你,我们的用户。

你不止是沉默的阅读者与围观者,你可以随时随地追问新闻、探讨思想、书写来信或来澎湃开设栏目。

澎湃新闻尊崇最大程度的平等开放,每一位用户都是真正的主人。

”(二)“澎湃新闻”客户端便结合自身的特点,同时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扬长避短,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那就是抢占暂未完全市场化和垂直化的新闻领域——时政与思想,宣称要以“最活跃的时政新闻与最冷静的思想分析作为两翼”打造“中国时政第一品牌”。

时政新闻并非小众,一项对全国20个城市2000名媒介用户的调研结果显示,在用户对主流媒体的需求方面,“硬新闻”依旧占据重要地位。

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叙事特点

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叙事特点

20208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以微博、微信、抖音为代表的新媒介迅速扩张,这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为快捷的途径,也对人们的新闻获取及阅读习惯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较于传统新闻,新媒体新闻传播速度更快,创作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也促使受众群体逐步养成了快餐式阅读习惯,倾向于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小篇幅阅读,这对素来以思想深、篇幅长见长的深度新闻报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在这种环境下,深度报道怎样面对时代挑战,如何立足、怎样转型成了相关研究者和从业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叙事学角度出发,对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叙事特点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为深度报道转型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叙事特点为了迎合新媒体时代人们对于获取新闻的新需求,国内大部分传统的深度报道报刊都在微信等平台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媒体背景下深度报道的叙事特点,笔者选择了较前卫且影响力较大的几个深度报道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叙事学为基础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深度报道在新媒体时代的有效转型策略。

(一)叙事视角选择从叙事学角度来看,叙事视角通常指叙事者讲述故事的角度。

结构主义批评家对于叙事视角研究较为精细。

法国兹韦坦·托多罗夫根据叙事者和人物关系的不同,将叙事视角分为全知视角、内视角及外视角三种形态。

因此,利用叙事学相关知识对新闻尤其是深度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意义重大。

叙事者对视角的选择不仅会决定新闻叙事的立脚点,也会对故事走向产生影响。

纵观优秀深度报道公众号不难发现,他们大都选择使用全知视角进行新闻叙事。

全知视角对于揭露事实、把握事件整体走向更加方便快捷。

例如:“Vista看天下”在对新闻事实进行叙事时大都采用全知视角,叙事者在为受众梳理事件来龙去脉的同时,也会适当地引用相关事件帮助受众群体厘清思路。

《在这起悲剧中,“不作不死”的评论只会暴露偏见》一文以大四女生安安在张家界天门山翼装飞行失联遗体被搜到为切入点,引出对于这一事件不同网友的“偏见”,并进一步对电影中极限动作、现实社会极限运动者的心路历程进行全面剖析、解读,同时也从多维度折射出部分社会问题,可见在此报道中选择全知视角是最合适的。

澎湃新闻内容生产及运营模式分析

澎湃新闻内容生产及运营模式分析

澎湃新闻内容生产及运营模式分析作者:马莉来源:《新媒体研究》2020年第16期摘要澎湃新闻客户端是一款由上海报业集团《东方早报》团队打造的产品,实现由传统纸媒向互联网媒体的转型,这是报网融合的重大尝试。

通过对澎湃新闻的分析,了解其内容生产呈现特点,运营模式的主要变化。

同时探究在其转型中出现的盈利模式、内容与技术的权衡,同质化等问题,并提出发展方向。

关键词澎湃新闻;内容生产;运营方式;转型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6-0041-032014年7月22日,“澎湃新闻”客户端正式推出,这是由上海报业集团《东方早报》团队打造,该报业集团改革后的转型之作。

“专注时政与思想”成为澎湃新闻的口号,关注时政新闻,注重思想分析,生产并聚合国内互联网中优质的时政思想类内容。

其受众定位为上海和国内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领域从业人员、海内外精英人士等[ 1 ]。

澎湃新闻传承新闻价值,运用互联网创新技术,践行新闻追问功能与新闻跟踪功能[2]。

并且逐渐衍生出了网页、App客户端、Wap、等一系列新媒体平台。

1 内容生产2014年,《东方早报》进行改革,由传统报纸转变成互联网模式下的澎湃新闻平台。

与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不同,澎湃新闻的文本叙事模式和新闻表达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但生产上追求传统模式的严谨和深度,由官方人员充当把关人,筛选内容并发布,对新闻从业者的把关能力和新闻编辑能力要求较高。

1.1 PGC为主、UGC为辅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指专业生产内容(视频网站)、专家生产内容(微博)。

用来泛指内容个性化、视角多元化、传播民主化、社会关系虚拟化。

借助《东方早报》在内容方面积累的传统媒体特有优势,生产原创性专业内容。

制作层面,与传统电视节目无异,传播层面,必须进行调整以适应互联网的传播特征[3]。

在新媒体发展下,澎湃新闻由传统媒体单独进行内容生产到用户共同参与内容生产。

澎湃新闻 pc与客户端的对比

澎湃新闻  pc与客户端的对比

横向对比:澎湃新闻与今日头条今日头条与澎湃新闻无疑是人气最旺的两个新闻类应用。

前者是典型的“渠道为王”思路,以精准推荐技术为支撑整合其他媒体来源的内容,自己做资讯分发平台,用户积累已经上亿;后者则是典型的“内容为王”的思路,依仗着强大的背景资源,敢做时政和思想内容。

与其他媒体区别:1独特内容定位。

澎湃新闻定位于时政新闻领域,目标是立志成为中国第一时政品牌,鲜明的内容定位让澎湃新闻和其他新闻类产品设置区隔。

在社会转型加剧的当下中国,澎湃新闻的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打虎记”、“一号专案”等系列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产品功能设计。

澎湃新闻产品功能设计很好地体现了澎湃新闻产品的定位和理想主义情怀。

澎湃新闻最重要的两个功能创新是新闻追问和新闻跟踪。

用户可以追问新闻,针对每一条新闻提出自己的任何疑问并获得其他用户的解答,使用户真正读懂读透每条新闻,优质的回答内容将在热门追问页面展现,新闻不再是片段,而变得立体丰满。

用户也可以追踪新闻,一次报道并不能完结一个新闻事件,对于自己关注的新闻事件,用户可以利用跟踪功能跟踪新闻事件每一次发展。

新闻跟踪,拒绝烂尾新闻,让新闻信息有序化。

图1 今日头条 APP 客户端图二:澎湃新闻APP 客户端纵向对比:澎湃新闻PC与APP客户端的比较“澎湃新闻”已覆盖网页版、W AP 网页版、客户端、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形式,形成了对网民网络信息传播关系网络的全面覆盖。

“澎湃新闻”网页版、WAP网页版、客户端呈现的信息基本一致,更新时间一致,而客户端的界面较为独特,主界面每条新闻都以大幅头图+ 衬线宋体组合进行编排,中间会穿插一些热点新闻的标题集合。

向左右两侧滑动,能调取侧边菜单内容,界面切换时带有3D 折叠动画,呈现出非常炫目的视觉效果。

第二,定制信息。

“澎湃新闻”客户端为用户提供特点类型的文章进行关注,选择关注的文章类型将会显示在客户端主界面上。

“澎湃新闻”提供了“新闻”和“思想”两个类别(分别用蓝色和黄色进去区分)共计50个栏目。

浅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

浅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

浅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摘要: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同样刺激着新媒体的前进之路。

在全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只是面临着挑战和困难,还会有新的机会在等待。

当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需要两者积极地将好处相互融合在一起,将各自的不足不断地改进,从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融合。

本文在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的同时,还详细的论证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的特点、优势和不足;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现状;以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策略和融合对传统媒体的启示。

本文还以传统媒体的向新媒体转型的典范——《澎湃新闻》作出了举例,来论证传统媒体在向新媒体的转型的原因和做法。

最后,以媒体融合给传统媒体的启示来影响传统媒体的发展,最终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能够完美的做到媒体融合。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媒体融合;全媒体时代;互联网+目录目录内容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定(一)传统媒体及其特点(二)新媒体及其特点(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二、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媒体发展现状(一)现状分析(二)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优势(三)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不足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策略(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对策(二)媒体融合下传统媒体的做法和变化1.移动手机端时代下纸媒的做法和变化2.移动手机端时代下电视台的做法和变化四、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典范——《澎湃新闻》(一)澎湃新闻的定位及基本概况(二)澎湃新闻改革的原因(三)澎湃新闻向新媒体转化的策略五、媒体融合对于传统媒体发展的启示六、结语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定(一)传统媒体及其特点传统媒体即就是与新媒体的对立的概念,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目前兴起的自媒体以外的网络,等比较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

传统媒体有自己的传播方式和方法,主要是通过固有的媒介和机械装置,向社会受众定期的发送一些信息和提供各种平台。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探究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探究

传媒实务126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一、媒体融合的产物:澎湃新闻2014年7月,澎湃新闻(The Paper)作为媒体融合的新媒体产品正式上线,其依靠《东方早报》的编辑团队,致力于创建一个专注时政和思想自由的新媒体平台。

澎湃新闻在传统纸媒技术全面转向线上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整合文本、图片等资源,将视频、声音、动画和交互媒介技术融入传统的文字报道中。

在推出一年后,澎湃新闻迅速成为国内现象级的新媒体产品。

在新闻评论方面,澎湃新闻最早以社会类新闻为主,后来评论的内容逐渐涉及时政、经济、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1]。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已达10.32亿,微信有超过10亿的月活跃账户数,刷朋友圈、群聊、浏览公众号、打开小程序已经成为日常必备。

澎湃新闻注意到了微信等新媒体的巨大浏览量,入驻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并于2017年6月1日注册“澎湃新闻评论”公众号,并将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即“社论”“夜读”“马上评”。

二、“澎湃新闻评论”的数据分析澎湃新闻自2014年创立以来,新闻评论主要以三种形式呈现。

截至2022年2月15日,“社论”总计3569篇,“夜读”961篇,“马上评”3652篇。

其中,“社论”自澎湃新闻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稳定的更新频率,“马上评”在2017年之前发布频率并不稳定,2017年年中开始趋于稳定,每日平均2~3篇。

而“夜读”则在2019年之后才形成稳定的更新频率,2019年后保持一天发布一篇的节奏。

澎湃新闻作为媒体融合的产物,“澎湃新闻评论”的发展和特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

(一)“澎湃新闻评论”的样本选择本文选取2021年8月1日至2022年2月15日澎湃新闻发布的674篇新闻评论作为研究样本(见表1)。

其中,“社论”和“夜读”保持大约两天一篇或者一天一评的发布频率,而“马上评”则平均每天最少发布2篇,更新较前面两者更为频繁。

论新兴和争议性科学的新媒体报道模式和策略——以澎湃新闻客户端“韩春雨事件”报道为例

论新兴和争议性科学的新媒体报道模式和策略——以澎湃新闻客户端“韩春雨事件”报道为例

然 ,自采新 闻属于 一手信息 ,转载 新 闻则缺 少记者 独立 的思 春雨事件 ”的报道 中,确定 性的报道 模式多于不确定 性和客 考和 判断 ,但是 ,却能够 代表 新 闻机 构 的立 场和 态度:标题 观 公正 的报 道 模 式 。
是 能 否 吸 引 受 众 继 续 阅读 的 关键 ,以 最 精 炼 的 文 字将 新 闻 中
性 科学的报道也影响着我们对于新闻事件 的认知和理解。“韩
那么,新兴和争议性科 学报道 具有哪些特点呢?相关研
春 雨事件”自2016年5月以来持续发酵,本文将 以澎湃新闻客 究指 出,对于存 在争议性 的科 学的媒体 报道 ,通常存 在两种
户端关于 “韩春 雨事件”的报道 为个案 ,探 讨新媒体关于争 议 模式 ,一是记者 使科学 看起来 比它自身更为确定,二是记者
新媒体科技记者 的专业素养,其次需要规 范新媒体组织 自身的 题所在 的观点。对于后者 而言,因为记 者自认为 “具备相关的
运 营,缩 小受 众 的兴 趣 、需 求与报 道 内容 之 间的差距 。
专业知识 ,有时比科学家更能使科 学论断看起来不确定和令
关键 词 :传播 不确 定性 争议 性科 学 新媒 体 报 人 困惑”。【3’但是 ,这样 的表 述是假 设记 者的报道 存在偏 见
8月3日,《自然一生物 技术 》发表 声 明称 ,撤 回韩春 雨 团队 互联 网新 媒体 关于 新兴和争议性 科学 报道正 是基于 新媒体
的论 文 ,同 时将 进 一 步 研 究 不 能 重 复 的 原 因。该 事 件 其 实 也 的 这 些 特 点 。
说 明了在科 学研究 中伴随着 新兴科 技的不断涌现 ,不确定 性
技 探 索的复 杂性 决定 了科技 报道 的复 杂性 ,也使得如 何 正 着我们 对于这些不 确定性 的理 解;其 次,记者们 之所 以对不

新闻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编排和推送策略研究——以“澎湃新闻”为例

新闻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编排和推送策略研究——以“澎湃新闻”为例

AppliCATiOn reSeArCh 应用研究微信公众平台在微信5.0版本更新后发生了重大变革——微信公众号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本文研究的公众号仅指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根据创办主体的资质,会授予不同的权力,包括日群发信息数量、推送咨询数量、开放第三方接口等。

公众号一对多的群发信息的同时也可以一对一的私信交流,管理者根据受众的阅读数据可以随时调整内容编排和推送策略,并且公众号丰富的第三方开发可以丰富主动式服务交互,为管理者提供自定义菜单。

灵活、小巧、移动场景让微信公众号成为众多媒体鏖战新媒体的前沿阵地,因此媒体公众号的建设尤为重要。

澎湃新闻作为传统新闻媒体“壮士断腕”进军新媒体的急先锋代表,在门户网站、“两微一端”的新媒体建设上成绩斐然。

澎湃新闻客户端在2014年7月22日上线,不久后搭建了包括门户网站、“两微一端”一体的新媒体平台,放弃了纸媒《东方早报》,但创作团队依然是原班人马。

1 澎湃新闻公众号的内容分析1.1 坚守时政新闻为导向李良荣教授认为,“时政报道包括党和国家重要法规、政策、举措的决策制定过程、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各级党政领导岗位的人事变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外交国务活动等”①。

按照李良荣教授对时政新闻的定位,对澎湃新闻公众号所发布的207条文章进行统计,得出时政新闻有103条,占到50%,可以说澎湃新闻的公众号内容与移动客户端的内容主体保持一致,以时政新闻为主,与“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口号相吻合。

同时,能够采编和发布时政新闻,也是澎湃新闻作为权威媒体的特殊资源优势和新闻生产实力。

澎湃新闻的微信推文较传统新闻更加注重生活化、社交化和个人化的视角呈现,对传统的时政新闻做了适应性改进。

包括在标题上显浅生动、文风活泼轻快、宏观视角转为个人视角,内容延伸面宽广,比如关于普京的一则微信推文《普京直播4小时:在生活中,“我也是人,也会有人想骗我”?》就通过个性化的视角、较宽广的话题延伸来解读,并加入了UGC式的“各方声音”,用户参与度和社交性更强,让远距离、冷冰冰的时政新闻变得生活化、趣味性。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困境与出路以“澎湃新闻”为例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困境与出路以“澎湃新闻”为例

对于上述困境,我们可以从技术、市场、新闻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
1、技术方面:相较于新媒体平台,传统媒体在技术应用和创新方面相对滞 后。例如,“澎湃新闻”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上相对较少,无法提 供更加个性化、高效的服务,从而影响了用户体验。
2、市场方面: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受到严重挑战。此 外,“澎湃新闻”在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力度不够,导致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无法与新媒体相抗衡。
首先,我们需要对“澎湃新闻”这一传统媒体进行深入了解。作为一家知名 的新闻机构,澎湃新闻以其专业的报道和权威的信息源在新闻行业中树立了良好 的口碑。然而,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澎湃新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像澎湃新闻这样的传统媒体,其信息传播的方式、内容以及受众的 阅读习惯都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个性 化定制等特点,使得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3、加强人才培养: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需要培养一批具备全媒 体素质的新闻人才。这包括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跨平台的传播能力以及全媒体 的运营能力等。通过培训和实践,让新闻从业人员适应新的媒体环境,提高其综 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4、创新管理机制: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也需要对其内部管理机制进行 改革和创新。这包括引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优化内部组织架构、创新考核 激励机制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传统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新闻 客户端的困境与出路——以 “澎湃新闻”为例
01 引言
03 原因分析 05 总结
目录
02 问题陈述 04 出路探讨 06 参考内容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篇文章中, 我们将着重探讨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困境,并以“澎湃新闻” 为例进行分析。接着,我们将从技术、市场、新闻规律等方面深入剖析造成这些 困境的原因,并探讨可能的出路。

浅谈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生产方式的革新——以澎湃新闻为例

浅谈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生产方式的革新——以澎湃新闻为例

111导语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也带来了其他行业的变革和发展,当下各个行业依托互联网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

对广大企业和行业而言,想要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就要善于运用新技术做好创新工作,在新闻传播领域之中,要做好媒介产品的创新,实现信息传播渠道的扩展,促进受众参与度提升,带来新闻行业的新生发展。

当下的传播环境、舆论格局以及受众思维方式都在改变,想要实现新闻媒体的健康发展就需要进行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

1.媒体融合的历程当下国内外对媒体融合的相关研究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其中美国学者对媒体融合也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概念,“电子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媒体的全方位融合。

”进行媒体融合的根本目的在于能更好地实现媒介公司的经济效益的增加和经营时间的延续。

[1]在对媒体融合进行分析后发现,媒体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在新媒体出现以后,整个媒体行业发展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首先是Web1.0时代,将新技术运用到传统媒体行业之中。

然后是Web2.0时代,注重媒体与受众两者之间的互动,实现了媒体与互联网的初步融合;最后是Web3.0时代,这一阶段媒介在技术、内容以及经营都实现了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全方位的融合,媒体的边界不再明显,媒介形式也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2]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导致了新闻传播渠道、组织结构、呈现方式和获取方式的变换,对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想要能更好地应对时代发展的趋势,实现长远发展,就要对当下存在问题进行正确面对,并找寻合适的解决方案。

2.媒体融合背景之下新闻生产方式的转变2.1 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渠道传统的新闻传播渠道分为纸媒、广播和电视三种方式。

这三种新闻传播渠道基本上都是媒体占据主导地位,也只是单向进行新闻信息的发布,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少之又少。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并且在传媒领域之中不断地融合,媒体融合是现代背景下大势所趋的形态,也是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导致纸媒、广播、电视等传统传播渠道的唯一控制权消失了,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渠道。

比较研究“人民日报”和“澎湃新闻”两家微信公众号

比较研究“人民日报”和“澎湃新闻”两家微信公众号

式, 即简 短的一行字 的形 式。可见 , 两家媒体在标题 的制作上 改报纸新 闻标题 “ 复式题 ”冗 长复杂 的形式 , 将标题简 化 , 便 于受众 理解新 闻 的主要信 息 , 同时便 于新 闻内容在短 时 间 内抓住 受众 眼球 。 在标题 的感情 色彩 上 , 相较于 “ 澎湃新 闻 ”较 为冷 静 的 思考形式 ,“ 人 民 日报 ”标 题的感情色 彩更为强烈 。“ 人民日 报” 的7 篇 文章标题 中有4 篇文章都 使用 了问号 , 并有2 篇文章 综 合运用 了感 叹号和 问号 。“ 澎湃新 闻”在所推送 的8 篇文章 中, 有5 篇采用 问号 。问号和感 叹号的运用有增 强标 题语气 的 作用 , 相 较于陈述句 , 更能够 引人 注 目。虽然两 家媒体在关 于 此次大选 的推送 中都频 繁使用 了问号 , 但是 “ 澎 湃新 闻”在 运用 问号 的同时多配合 冒号 , 其标题形 式多为 “ 提 出现象 : 探 究问题 ” 。例如 ,2 0 1 6 年1 1 月1 4日,“ 澎湃新 闻”推出 的文章 标题为 《 特 朗普 胜选 总统背后 : 民调 不靠谱 的真相是什 么? 》 。 而 “ 人 民 日报 ”则在使用感情 强烈的标点符号 的同时多次使 用语气词 , 进一步增强标题 的感情 , 如对 “ 惊呆 … ‘ 太可怕”等 词语的使用。 三、 文章来源 从两家微 信公众号关 于 “ 2 0 1 6 年 美国大选 ”文章 的消 息 来源可 以看 出两家媒体微信 公众平 台相关 内容生产方式 的特 点。笔者把所 调查 的两 家媒 体总共 1 5 篇报道 的文章来源归 纳 为三类 : 整合报道 、 媒体原创 、 转载 。“ 人 民 日报”对此次大 选 的报 道形式倾 向于整合报 道 , 而 “ 澎湃 新 闻”微信 平 台中以 原创新闻为主 。所调查的 “ 人 民 日报”的7 篇文章中 , 有6 篇 为 整合报道 , 其余 1 篇为转 载 《 环球时报 》的一篇社论 。其整 合 报道 多整合 人 民 日报客户 端 、 人 民 日报官方微 博 和其他新 闻 网站 以及 电视媒体 的报 道 , 来 源较为广泛 。“ 人 民 日报 ”利 用 自己传统 媒体强大 的公 信力 , 凝 聚各方媒体声音 , 实现 资源整 合, 而 “ 澎湃新 闻”的8 篇 文章全部为原创 新闻。“ 澎 湃新 闻” 坚守新 闻专业性 , 其保持原创新 闻的做法 , 同时也体现 出其 在 强化媒体 品牌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 四、 文章体裁 “ 澎湃 新 闻” 以多种新 闻形式报 道此 次大选 , 所 调查 的8 篇文 章中有3 篇通讯 ,4 篇新 闻评论 ,1 篇 解释性报 道 , 其 在客 观呈 现新 闻事实 的 同时注重对 关键 议题 的深入探讨 。“ 澎 湃 新 闻”关于此次美 国大选 的平 均单篇文章浏 览量为2 6 0 7 0 次, 所显示 的平均单篇文章评论量为3( 保 留整数 ) 条 。而 “ 人民 日报 ”偏 向于 以分 析评论 的形式 报道 “ 2 0 1 6 美 国大选 ” , 所 调 查 的7 篇文章 中有6 篇为分 析评论类文 章 , 占1 : t 8 5 . 7 %( 保 留一 位小数 ) , 评论类文章观点鲜 明, 易引发受众 的关注 与讨论。 ‘ . 民日 报 ”关 于此次美国大选的单篇文章浏览量: l S j z J  ̄[ 1 0 0 0 0 0 次. 所 显示 的平均 单篇文 章评论 量为 1 0( 保 留整 数 )条 , 远超 过 “ 澎湃新闻” 。

澎湃新闻调研报告

澎湃新闻调研报告

澎湃新闻调研报告澎湃新闻调研报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新闻传播的形式和方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报纸媒体逐渐被新兴的网络媒体所取代,其中澎湃新闻作为一家新型的典型网络媒体,已经在新闻行业中取得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本报告主要是通过对澎湃新闻进行调研,以了解并分析该媒体的特点和对传统新闻行业的影响。

澎湃新闻成立于2010年,是由上海澎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运营的一家新媒体新闻平台。

其核心价值观是“独立、公正、全面、犀利”,致力于提供传播最优秀的新闻、报道最深度的观点和提供最多元的评论。

首先,澎湃新闻通过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新闻阅读体验。

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澎湃新闻实现了及时更新新闻动态、多种格式的数字媒体、全球新闻的全时全面呈现等功能,满足了现代用户高速获取信息的需求。

其次,在新闻报道方面,澎湃新闻注重独立性和深度。

在报道时,澎湃新闻严格遵守公信力原则,依托专业的新闻团队,对事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这种独立性,使得澎湃新闻报道事实准确可信,深受读者信赖。

与此同时,澎湃新闻还注重深度报道,通过专题、专栏等形式对重大事件进行持续跟踪和独家解读,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信息传递。

此外,澎湃新闻还充分利用了社交媒体的力量,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与用户进行互动和交流。

这种互动机制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立体化,读者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舆论的交汇点。

澎湃新闻对传统新闻行业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新闻传播形式和内容上,还对新闻行业的商业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澎湃新闻通过提供免费的数字新闻产品,得以吸引大量用户,成为了现代社会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与此同时,由于不依赖传统纸媒的发行,澎湃新闻省去了印刷、发行等成本,使其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澎湃新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涌现,用户对于新闻的选择和判断能力得到提高,选择面也变得更加广泛。

这使得澎湃新闻需要持续保持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品质,才能在用户中保持竞争力。

数据新闻疫情报道的可视化分析——以澎湃“美数课”为例

数据新闻疫情报道的可视化分析——以澎湃“美数课”为例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28数据新闻疫情报道的可视化分析——以澎湃“美数课”为例王雨晴(武昌首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COVID-19疫情,自2019年起席卷全球,迅速蔓延成为一场极具冲击力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

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媒体对疫情时刻保持着关注,但此类议题数据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具有数据挖掘及可视化呈现等特性的“数据新闻”,成为诸多媒体在进行疫情报道时的最优选择。

以澎湃、财新等为代表的国内媒体,依托其“美数课”、“数字说”等栏目,推出了众多广受好评的数据新闻。

本文选取澎湃新闻“美数课”栏目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共计45篇与疫情相关的数据新闻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在疫情背景下其数据新闻可视化呈现形式的特点,以期为数据新闻的进一步发展助力。

1、数据新闻疫情报道可视化的研究背景1.1疫情概况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已累计确诊96648例,累计死亡4787例;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累计确诊达82639394例,累计死亡1799107例,国际疫情形势仍旧严峻。

对我国媒体来说,正确报道疫情信息,深入分析疫情带来的影响,在彰显人文关怀的同时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是疫情报道的题中之义。

1.2数据新闻与可视化数据新闻,也称“数据驱动新闻”[1],2006年,《华盛顿邮报》的软件开发人员兼 Every Block 网站创建人阿德里安·哈罗瓦提(Adrian Holovaty)率先提出“数据新闻”的理念,被业界人士视为“数据新闻的创立者”。

2010年,“数据新闻”的概念逐步兴起,并随着西方老牌报纸开始注重数据新闻实践而真正进入主流话语。

我国数据新闻实践发轫于2012年,在国内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碰撞的转型时期应运而生。

它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表达方式,也为受众在大数据时代海量的信息传播情况下提供了最为直观的信息呈现方式。

澎湃新闻环境报道“互动性”特点分析

澎湃新闻环境报道“互动性”特点分析
二、 与政 府互 动 : 引导政府议程 , 助 力 生 态 文 明建 设
在澎 湃新 闻环境 事件 的相关 报道 中 , 关 于环保 部约谈 郑 州 市市长 的相关报 道成 为网友关 注 的重点 , 澎 湃 新 闻追 踪 事 件 发展 , 从2 0 1 5 年7 月至1 2 月, 用数 月 的时 问追踪 郑州 大气 治 理进展 , 既是媒体 监督功能 的凸显 , 又是对 政府环境议 程的引 导, 更 是对 我国生态 文明建设 的积极推 动。 三、 与 “ 环 境 ”互 动 : 传播 “ 科学为本 。 敬 畏 万 物 ” 的 环 境 伦理观 2 0 1 4 年, 联合 国政府 间气 候变 化专 门委员 会完 成 了对气 候科学 状况 的第五次评估 , 认为人 类仍难辞其 咎 , 问题正 在恶 化 。对于环境问题这 一世 纪议题 , 澎湃新 闻也 明确 了自己的态 度和立场 , 那就是 “ 做科学 、 敬畏 、 有痛感 的环境报道 ” 。 环境伦 理学家希望 : “ 通 过对人类 与 自然环境伦理关 系的 重新认 识 , 通 过对 自然价值 的正 确理解 , 改变人类 旧有 的以增 强对 自然 界的征 服掠夺 为手段 , 以扩大 自然 资源 消耗为 代价 的发 展 方 式 , 建 立 起 人 与 自然 之 间 和 谐 的新 伦 理 关 系 , 以 解 决 人类面 临的环境危机 , 保证人类社会 与 自然 的和谐 发展。 ” 澎湃新 闻立足于科学 , 以 “ 敬畏万物 ”的环境伦理观念来 指导 环境报道 的基本 思路 , 从 而将 “ 人与 自然 ”融为一体 , 不 单单 以人类视角为 中心 , 而是关 注 “ 人 与公 众互 动 : 追 踪 调 查 环 境 事 件
澎湃新 闻在 内容运营上 的最 大特点在 于对 重要事件 的追 踪报道 , 澎湃新 闻专 注于新 闻价值 , 还原新 闻真相。报道 时突 出新闻生产者的深度解读 和思考 , 时事报道一 新闻追 问~新 闻 追踪一思想 争鸣的报道体 系 , 形成 了周期式报道 , 持续引起公 众的注意 , 从而通过评论 、 追 问等环节与公众形成 良性互动 。 澎湃 新 闻在2 0 1 5 年1 月的 “ 四川 I 达州 ‘ 熏 肉致 霾 ’真相 调查”的一系列报道中 , 首先 , 记者 以 “ 腊 肉风俗 ”为切入点 , 调查 四川 达州空 污染 问题 , 采访 达州相关部 门, 以环保局排 查作为报道 的主 要内容 ; 然后 , 澎 湃新 闻总结 出 国外媒体对该 事件 的相关 看法 , 如《 外媒关注重庆 等地熏腊 肉禁令 : 网友频 繁吐槽 , 也有人拍 手叫好 》等 , 从而引起公 众的注意 ; 之后 , 一 篇名为 《 四川 1 人: 代表批熏腊 肉致霾 , 称不能一味怪 传统 饮食 习惯 》的新 闻稿将政府职责 引入新 闻调查之 中, 并援引党报的 相关论 点 ; 最后 ,《 “ 熏 肉致霾 ”真相调 查 : 四川达州 P M 2 . 5 是 钢铁味非腊 肉味 》的调查报道 为此次 的追踪报道 画上 了句号 。 1 个 月内 , 关于 “ 熏 肉致霾 ”的追踪调查不 仅引起 了公众 的注意 , 同时也形成 了一次对 于雾 霾事件的 网络探讨 , 从 而形 成 了时事报 道 、 新 闻追 问 、 新 闻追踪 、 思 想争 鸣的舆论 生态体 系, 这有 利于增 强公众 的生态 意识 , 形 成 良性 互 动 , 促 进 对 生 态议题 的可持续关注度。

浅析澎湃新闻的优点与不足

浅析澎湃新闻的优点与不足

浅析澎湃新闻的优点与不足作者:李彤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9期摘要:澎湃新闻作为纸质媒体转型的先例,在公众的注目下,一时间产生了“澎湃现象”,它的出现对于新闻传媒学界业界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浅析了其特色及其成功原因,同时也指出了一些不足及可能遇到的阻碍,期望对报业转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澎湃新闻;纸媒转型;时政新闻作者简介:李彤(1993.6-),女,黑龙江大兴安岭人,汉族,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闻理论与实务。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12014年7月22日这天,澎湃新闻的网站、客户端全面上线,这是上海报业集团对于新媒体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从午夜到凌晨,微博和微信上都被“我心澎湃如昨”刷屏。

在当天,澎湃新闻客户端的ios平台下载量就已经位居同类第二名。

不难看出,不仅仅是业界、学界给予了澎湃新闻热切的关注,公众对于上海报业集团的这一次尝试也是寄予了厚望。

目前,澎湃新闻开通了客户端、网页版、微博、微信等各个平台,360度覆盖网民的信息网络,一时变成一种“澎湃现象”,从而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澎湃新闻的优点特色1.话题内容垂直化时政新闻是澎湃新问内容上最大的特点。

因时政类新闻这一话题的特殊性,个人公众号不便发表,而澎湃新闻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它标榜做好时政类、原创新闻。

这一点紧密贴合了十八大以来的时政新闻热潮,成为了澎湃新闻的差异特色。

以至于现在一提起澎湃新闻,时政新闻是它最显著的标签。

从一开始成立,澎湃新闻便力图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去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对政治的关心与好奇。

实际行动也在履行着当初的承诺。

“一号专案”“打虎记”“中南海” “知食分子”“港台来信”这些栏目都让人印象深刻。

2.界面设计独特化“澎湃新闻”客户端的主界面每条新闻都是以大幅新闻图+宋体的组合进行编排的,中间都会穿插一些热点新闻的标题集合。

用户向左右两侧滑动时,能调取侧边菜单内容,界面切换时会带有3D折叠动画,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媒体融合经典案例

媒体融合经典案例

媒体融合经典案例一、人民日报中央厨房1. 情况介绍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那可真是媒体融合界的大明星啊。

它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厨房,不过这个厨房做的不是美食,而是新闻大餐。

人民日报把旗下的各种媒体资源,像报纸、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账号等都汇聚到这个“中央厨房”里。

记者采写的新闻素材就像食材一样,先进入这个中央平台。

然后,不同的媒体部门根据自己的受众特点和传播需求,从这个平台选取素材进行加工。

比如说,人民日报的报纸版面可能会选择比较严肃、深度的内容进行报道,而微博账号就会挑选那些适合快速传播、话题性强的部分,制作成140字左右的微博内容。

2. 融合效果这样一来,新闻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以前各部门各自为政,可能会重复采访或者错过一些新闻点,现在资源共享,就避免了这些问题。

而且,同一条新闻能够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以最合适的形式呈现,受众覆盖面那是相当广。

就像一道菜,既可以做成豪华大餐放在报纸上,也能变成精致小点心在手机客户端上供大家快速品尝。

3. 举例比如在两会期间,记者在前方采访得到的素材,像代表委员的提案、会议的现场情况等,都上传到“中央厨房”。

然后,人民日报的官方网站可以迅速推出图文并茂的专题报道,详细解读各项政策提案;人民日报的抖音账号呢,就能选取其中一些有趣的小片段,比如代表委员们的精彩发言瞬间,制作成短视频,配上有趣的音乐和字幕,吸引年轻用户的关注。

二、澎湃新闻1. 情况介绍澎湃新闻是从传统媒体转型到媒体融合比较成功的案例。

它原来是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媒体,一开始就立志要做一个既有深度又能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媒体。

澎湃新闻把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基因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结合得很好。

它有自己的网站、APP,内容涵盖了时政、财经、文化等多个领域。

它的记者团队既有传统媒体那种严谨的新闻采写能力,又掌握了新媒体的传播技巧,像制作适合在手机上观看的互动式新闻。

2. 融合效果在受众方面,吸引了很多年轻的、有知识的读者。

澎湃新闻美数课栏目简介

澎湃新闻美数课栏目简介

澎湃新闻美数课栏目简介一、澎湃新闻是什么?澎湃新闻是一家立足于深度报道和深度思考的数字媒体平台,致力于挖掘和呈现具有价值和意义的新闻故事,以影响和引导公众舆论。

澎湃新闻通过独立的调查报告、深度报道和评论分析等形式,致力于让读者获得全面、客观和深入的信息,推动社会进步和思想交流。

二、美数课栏目介绍美数课是澎湃新闻推出的一档以数据新闻为主题的栏目,旨在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呈现,提供深入洞察和更好的理解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事件。

该栏目独立研发并整合了大量的数据来源,借助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可视化工具,构建了多维度、多角度的数据图谱,为读者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解读和理解当今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2.1 栏目特点美数课栏目有以下几个特点:2.1.1 数据驱动美数课栏目的报道和分析始终以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实时数据,揭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数据是栏目的核心,为读者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

2.1.2 多维度展示美数课栏目注重从多个维度和角度展示数据,通过图表、地图和可交互的可视化工具等手段,将数据进行分层次展示,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分析。

2.1.3 深度解读美数课栏目不仅提供数据的呈现,还对数据进行深度解读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和问题。

通过专业的解读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全面地把握社会现象和问题。

2.1.4 互动参与美数课栏目鼓励读者参与到数据分析和探讨中来,通过提供互动平台和用户评论功能,促进读者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达到更高的信息共享和思想交流的效果。

2.2 栏目内容美数课栏目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1 数据新闻报道美数课栏目将通过数据新闻的方式,报道一些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通过披露和分析数据,向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

2.2.2 数据分析与解读美数课栏目将通过对一些热点问题和社会现象的数据分析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2.2.3 数据可视化美数课栏目将通过图表、地图和可交互的可视化工具等方式,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以便读者更加直观和深入地理解数据所反映的问题。

新时代主流媒体客户端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代主流媒体客户端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专题·融媒瞭望哨12新媒体浪潮下的变与不变四年前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很快来到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本质的特征是信息传播形式的变化,从单一的文字报道实现了声音、文字、图像的融合。

从过去我们依赖书籍、报纸,但随着接收信息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两微一端有了更多的依赖。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做出一些改变,过去的文字报道方式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进行传播,内容的整合要适应传播渠道的改变。

在传统媒体的转型与网络的融合发展中已经被业界公认的一条必走之路,需要重视两点:一是传统媒体要正确认识并坚守自己的核心优势。

虽然传统媒体面对了新媒体、包括自媒体的挑战,但还要看到我们自己所积累的一些优势,包括公信力的优势是短时间内新媒体、自媒体所无法取代的。

二是要有新的互联网思维。

新媒体的一个特点是:找对一个时间窗口,作出一款契合市场的产品,会在短时间内带来爆发式的增长,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所以新媒体发展的初创期非常重要,初创期的爆发式增长对未来的发展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澎湃新闻的诞生是自上而下的要求,也是自下而上的需求相结合产生的。

澎拜新闻作为上海报业集团报网融合的重要改革试点,由东方早报采编团队实施运营。

最早通过微信矩阵探索内容方向,最终通过测试得出时政与思想这两部分是团队比较擅长的领域,也是用户比较喜欢的内容。

所以这两部分成为澎湃新闻客户端的特色内容。

而早期通过测试的公众号直接转化为澎湃新闻下的栏目。

通过四年的发展,目前下载量达1.0亿,日活用户900多万。

目前国内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形成三足鼎立的特点:门户新闻、原创新闻、聚合类新闻平台三种类型。

以新浪、搜狐为代表的门户网站、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聚合类新闻平台都属于商业新闻客户端,从传统媒体转型而来的新闻客户端归属为原创新闻客户端。

三类新闻客户端各司其职,承担不同的功能,例如,门户类新闻平台主要是综合、细分、多元。

聚合类以兴趣、算法为主要特点。

原创的新闻平台更强调深度、理性、专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澎湃新闻与今日头条
• 澎湃新闻靠内容驱动,今日头条靠技术驱动,这是两者的根本不同。但媒体融合是一种在技术、内容、 思维模式、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的深度融合,并不是一条坦途。正如业内人士凯雷所言,今 日头条是一种移动互联时代可复制的全新媒介,它缺乏的不是版权,而是一种与原创深度联手的整合力; 澎湃新闻是一款聚焦时政生产、抢占生产机制高地的诗性媒介,它欠缺的不是资本,而是一种完全基于 移动互联的媒介生产机制。事实上,作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一个典型样本,无论官方还是民间, 对澎湃新闻的强烈关注远远超过了今日头条。因为与商业互联网公司有着本质不同的是,传统媒体还肩 负有舆论引领的重任,是传播核心价值观的舆论阵地。从传统的报纸到手机新闻客户端,在渠道和终端 日益重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澎湃新闻已经迈出了一大步,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它的探索无疑将为转 型之中的广大传统媒体提供宝贵的经验。我们期待澎湃新闻能够披荆斩棘,浴火重生,成新媒体中的主 流媒体,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澎湃新闻的内容特色
• 一、新闻微创新 • 1、 为UGC转化为新闻源提供可能 澎湃新闻在每一条内容后都设置了两个按钮,“评论”和“问答”。
评,多源自网友对新闻事实整体性,且基于个体认知的第一反应,这个按钮是用于了解内容触达用户后 的真实反馈情况。
问,则需要网友跳过第一反应,进行深入思考,对关键人、关键细节发起理性提问,这个按钮是用于把 UGC贡献内容上浮、转化为新闻源的关键环节。
• (二)
问答互动化
澎湃新闻开创了时政类媒体的先河,在网页和客户端中都设置了“新闻追问” 和“新闻跟踪”两个功能。 澎湃新闻对国外经典传播案例的效仿与中国化。 • (三) 内容优质化
发挥权威解读、深度报道的传统优势,挖掘新的资源,推出独家而优质的内 容。[2] 澎湃既呈现深度内容又提供独到观点。
澎湃新闻的报道内容海量而且分类清晰。
澎湃新闻
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集团改革后公布的第一个成果。澎湃新闻是专注 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口号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 “主打时政新闻与思想分析,生产并聚合中文互联网世界中优质的时政思 想类内容。同时,澎湃新闻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致力于 新闻追问功能与新闻跟踪功能的实践。澎湃新闻有网页、Wap、App客户端 等一系列新媒体平台。已经做出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微信公共账号,如中国 政库、中南海、打虎记、人事风向、一号专案、舆论场、知食分子等。
内容特点
澎湃的内容遵循以下四个原则:通俗但不庸俗,懂批评也懂建设,听民意但 不迎合,谈问题也谈主义。
• 1.时政报道为主
• 2.重视思想争鸣 • 3.文风通俗个性 • 4.开放的内容平台
澎湃新闻的融合传播策略
• (一) 社交化传播 澎湃新闻利用社交化来助阵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的融合。澎湃在客户端的维 护上投入了不小的力量,保持“常用常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客户端应用同时也考虑到了社会化传播的需求,为移动用户的分享行为提供 最大程度地便利。 移动媒体时代的用户在接触信息时有了更多的渠道选择,越来越多的人放弃 纸媒、门户网站开始习惯通过客户端了解信息。澎湃新闻启示我们,传统媒 体要重视新传播格局下的渠道建设,将内容优势通过新建渠道发挥出来,同 时辅以社交的用户诉求,推广优势资源,扩大转型后的品牌影响力。
• 2、
内容写作特点
澎湃的新闻内容以深度报道见长,有的注重找到新闻当事人以跟进、还原新闻事实, 有的是在某新闻报道或者事实基础上,注重澎湃新闻记者的多元解读和深入思考。
3、
内容分类的三个特点
•(1)无限增加分类内容趋势。 •(2)同一内容的“多视角”观察。 •(3)以某一个词为内容细分标准。 4、读者可选择性跟进新闻 •“跟踪”按钮,用户通过此选项可持续关 注某一条内容,当该新闻有新进展时,系统 会把最新动态推送给用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