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体肾炎诊疗指南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作者:北京大学…文章来源:第六版《内科学》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急剧恶化、多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竭为临床特征,病理类型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组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一组疾病,包括:(1)原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2)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3)由原发性肾小球病(如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的基础上形成广泛新月体,即其他病理类型转化而来的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本文着重讨论原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以下间称急进性肾炎)。
急进性肾炎根据免疫病理可分为3型,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各不相同:(1)I型又称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由于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与肾小球基底膜(GBM)抗原相结合激活补体而致病。
(2)II型又称免疫复合物型,因肾小球内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或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激活补体而致病。
(3)III 型为非免疫复合物型,以往认为发病机制与细胞免疫相关。
现已证实50%-80%该型患者为肾微血管炎(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肾可为首发,甚至唯一受累器官或其他系统损害并存。
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常呈阳性。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我国以II型多见,I型好发于青中年,II 型及III型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居多。
患者可有前驱呼吸道感染,起病多较急,病情急骤进展。
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血尿、蛋白尿、尿少、浮肿、高血压),多早期出现少尿或无尿,进行性肾功能恶化并发展为尿毒症,为其临床特征。
患者常伴有中度贫血。
II 型患者常伴肾病综合征,III型患者常有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关节痛或咯血等系统性血管炎的表现。
免疫学检查异常主要有抗GBM 抗体阳性(I型)、ANCA阳性(III型)。
此外,II型患者的血循环免疫复合物及冷球蛋白可呈阳性,并可伴血清补体C3降低。
B超等影像学检查显示双肾增加大。
新月体肾炎
第节新月体肾炎一、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多为急性起病,在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基础上短期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急剧下降。
部分患者就诊时已依赖透析。
2.辅助检查:⑴一般实验室检查:血尿、蛋白尿和血肌酐进行性上升;多有贫血,且其程度可与肾损害不平行。
多数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少免疫沉积型可见ESR增快、CRP强阳性。
血尿、蛋白尿常见,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主要见于免疫复合物型。
⑵血清自身抗体:血清抗GBM抗体阳性提示为抗GBM抗体型,且为诊断抗GBM病的必要条件之一。
ANCA阳性则支持少免疫沉积型。
免疫复合物型可见ANA和RF阳性,但也有少数免疫复合物型患者ANCA阳性。
⑶肾脏超声:双肾体积增大或大小正常。
3.以下两条是诊断的必备条件。
⑴肾活检50%的肾小球有新月体形成⑵且新月体为占受累肾小囊面积50%以上的大新月体。
4.肾脏病理:新月体肾炎病因很多,据肾脏免疫病理分为三型:Ⅰ型为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型、Ⅱ型为免疫复合物型、Ⅲ型为少免疫复合物型。
⑴Ⅰ型:免疫荧光可见IgG和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典型的线样沉积。
光镜检查可见多数甚至100%肾小球新月体形成,且多数新月体类型基本一致。
肾小球多严重受损。
电镜下肾小球内基本无电子致密物沉积,肾小球基底膜和包曼囊可见断裂。
⑵Ⅱ型:免疫荧光可见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在肾小球沉积,其沉积的荧光形态与基础肾小球病相关。
原发性表现为IgG和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颗粒样沉积,而多种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形成的“满堂亮”多见于狼疮肾炎,肾小球系膜区以IgA主的沉积提示IgA肾病。
⑶Ⅲ型:免疫荧光检查呈现无或少量(≤+)免疫球蛋白沉积。
光镜检查多为局灶坏死性新月体肾炎。
该型特点新月体类型不一致,新旧不等。
电镜下无电子致密物,可见广泛肾小球基底膜破坏。
二、处理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处理方案:一种强化血浆置换;一种甲泼尼龙冲击。
Ⅰ型总体预后最差,Ⅱ型和Ⅲ型相对较好。
陈以平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新月体肾炎临床经验
新月体肾炎起病急、 进展快, 故发病初期或病 情波动之时应使用大剂量激素冲击并联合使用免 疫抑制剂, 同时辨证施治, 根据不同时期的病机特 点配合中药治疗。 ! * # 活血化瘀 该法应贯穿始终。新月体肾 炎的病理变化如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 微血栓形 成、 细胞增生、 细胞性新月体或纤维性新月体形成, 后期的肾小球硬化、 间质纤维化等都与中医血瘀之 病变相类似。如血瘀的形成可由脉道不利, 血行受 阻; 或热灼津伤, 血流粘滞; 或久病体虚, 气血不足, 都可导致血流不畅而致血瘀。瘀血阻于肾络, 使肾 之气化不利, 水液代谢调节失常, 出现水肿, 少尿; 日久生湿化浊, 甚至聚而成毒, 湿浊瘀毒阻于体内, 致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 出现头晕, 恶心, 呕吐; 瘀血 阻滞, 血行受阻, 可致络破血溢, 出现尿色深红或尿 中带血; 瘀血不去, 新血不生, 可致血虚; 瘀血日久 无论疾病的早期、 不除, 形成肿块疒 徵瘕等等。因此, 晚期, 都应注意活血化瘀的应用, 药以丹参、 赤芍、 川芎、 桃仁等为主。 活血祛瘀, 化湿 ! * ! 急则治其标 清热解毒, 泄浊。本病以急性肾炎综合征加肾功能迅速恶化 为主要特征, 血肌酐、 尿素氮等毒素在短期内急剧 上升, 临床出现水肿、 少尿、 恶心、 呕吐、 舌苔厚腻等 湿浊瘀毒内阻之证。故急则治其标, 首先投以清热 解毒、 活血祛瘀、 化湿泄浊之剂。药用白花蛇舌草、 半枝莲、 忍冬藤、 紫花地丁、 丹参、 赤芍、 川芎、 葛根、 槟榔、 木瓜、 制大黄。 补肾活血, 清热解 ! * $ 标本兼治 益气养阴, 毒。随着病情的发展及药物治疗, 湿热渐去, 瘀毒 渐除, 但正气耗伤。加之激素的长期应用, 出现腰 酸乏力、 口干纳差、 舌红脉细等肾阴不足、 气阴两虚 之证。此时应益气养阴、 补肾活血。本病病邪 顽 固, 难以尽除, 故此期仍应酌加清热解毒之品, 以防 病邪复燃。药用党参、 黄芪、 黄精、 山萸肉、 蝉花、 丹 参、 川芎、 葛根、 制大黄、 白花蛇舌草、 半枝莲。 巩固疗效 新月体肾炎病变 ! * + 保证疗程,
肾病科寡免疫复合物新月体肾炎诊疗规范2023版
寡免疫复合物新月体肾炎诊疗规范2023版寡免疫复合物新月体肾炎即新月体肾炎in型,指光镜显示为新月体肾炎,而免疫荧光无或仅见少量免疫复合物沉积。
通常认为,本病是系统性小血管炎的肾脏受累典型表现。
80%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故又称为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1.cytop1.asmicantibodyassociatedvascu1.itis,AAV),包括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1.omatosiswithpo1.yangiitis,GPA,原称Wegener肉芽肿)、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po1.yangitis,MPA)、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1.icgranu1.omatosiswithpo1.yangiitis,EGPA,即Churg-Strauss综合征),,【发病机制】AAV的发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ANCA、中性粒细胞、补体、抗内皮细胞抗体、淋巴细胞等在AAV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NCA在整个血管炎的发病机制中起核心作用,它的形成与药物、环境及感染等因素相关。
ANCA可激活中性粒细胞,导致脱颗粒反应,产生氧自由基和释放各种蛋白酶,从而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
ANCA对应的抗原已发现有多种。
抗体在胞质呈均匀分布,称胞质型ANCA(C-ANCA),这些抗体通常直接对抗蛋白陋3(proieinase3,PR3);抗体呈环核分布,称核周型ANCA(P-ANCA),通常直接对抗髓过氧化物酹(mye1.operoxidase,MPO)o GPA主要与PR3-ANCA相关,而MPA主要与MPo-ANCA相关。
20%的GPA或MPA患者为其他ANCA阳性,至少10%的AAV患者为ANCA阴性。
【病理】光镜下表现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毛细血管样坏死、血栓形成和新月体形成,无明显细胞增殖,20%~50%肾活检标本显示肾小球以外的肾小动脉呈纤维素样坏死。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新
月 体 性 肾
新 月 体
小
球
肾
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细胞性新月体
纤维性新月体
影响:
压迫毛细血管 肾小囊腔狭窄、闭塞 肾小球纤维化、玻变 肾小管上皮萎缩、消失,或水肿、脂变、玻变 肾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后期纤维化
(3)电镜:
基底膜不规则增厚,部分变薄基底膜有断裂或缺 损,电子致密物沉积
(4)免疫荧光:
不定,可为线性荧光、颗粒状荧光或无荧光阳性 沉积物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电镜
2.临床病理联系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突然出现血尿、蛋白尿 ; 迅速出现少尿 、无尿伴氮质血症; 常伴贫血(中度) ; 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和水肿;
3、结局: 预后甚差----肾功衰
肾病科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和新月体肾炎诊疗规范2023版
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和新月体肾炎诊疗规范2023版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rapid1.yprogressiveg1.omeru1.onephritis,RPGN)又称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是一组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短期内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是肾小球肾炎中最严重的类型,病理通常表现为新月体肾炎。
【病理分型】根据病理特征和发病机制将新月体肾炎分为3型:I型:又称抗基底膜抗体型新月体肾炎。
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g1.omeru1.arbasemen1.membrane,GBM)抗体阳性,免疫荧光显示免疫球蛋白(常为IgG)沿肾小球基底膜呈线性沉积。
I1.型:又称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肾炎。
免疫荧光显示,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样和/或系膜区。
大多数情况下,患者的血清学和组织学表现会指向其基础疾病。
HI型:又称寡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肾炎。
此型70%-80%患者血清中存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1.cytop1.asmicantibody,ANCA),故又称为ANCA相关性肾炎。
一些患者同时检测出ANCA阳性和抗GBM抗体阳性,这种情况也被称为“双抗体”阳性RPGN。
另一种情况有学者定义为"特发性RPGN",指的是:①不符合任一种已知分类的免疫复合物型RPGN;②ANCA阴性的寡免疫复合物型RPGNo【临床分型】按照病因、临床表现,新月体肾炎可以分为2类:①原发性新月体肾炎,指病因不明者和/或肾脏是唯一或最主要病变部位;②继发性新月体肾炎,指有明确原发病或明确病因者(表17・7・3・1)o表17-7-3-1导致新月体肾炎的疾病(新月体肾炎的临床分型)临床分型常见疾病1.原发性抗GBM肾炎新月体肾炎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肾炎寡免疫型新月体炎,常为ANCA丽¥神仰小2.继发性其他原发性肾炎基础上的新月体新月肾炎体肾炎(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等)狼疮性肾炎、紫瘢性肾炎、感染【发病机制】RPGN患者仔活检病理通常表现为新月体肾炎。
新月体性肾炎
诊断
1.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2.肾脏病理 (1)抗肾小球基膜抗体型 直接免疫荧光可见IgG及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 典型的线样沉积。 光镜可见多数乃至100%的肾小球新月体形成,且多 数新月体类型基本一致。肾小球多严重受损。 电镜下肾小球内基本无电子致密物沉积,肾小球基 膜和包曼囊可见断裂。
(1)两个发病高峰:20~40岁和60~80岁; (2)表现为典型的急进性肾炎综合征,部分患者出 现肺出血诊断为Goodpasture综合征; (3)较少出现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 (4)约1/3患者血清抗GBM抗体和ANCA同时阳性(多 为pANCA/MPO-ANCA)。
临床表现
2.免疫复合物型(Ⅱ型)
概述
多种原因所致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多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RPGN); 病情危重,预后差; 根据肾脏免疫病理分为三型:抗肾小球基膜抗体型、 免疫复合物型、少免疫沉积型; 我国以免疫复合物型为主,其次为少免疫沉积型, 再次为抗肾小球基膜抗体型。
临床表现
1.抗肾小球基膜抗体型(Ⅰ型)
治疗方案及原则
针对I型RPGN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 中提到:如果出现少尿,血肌酐大于600umol/L和 肾活检85%以上的肾小球出现新月体,即使予以强 化免疫抑制疗法(包括血浆置换),多数患者也不 能脱离透析。 屈晓群等对2例起病时已无尿、新月体>85%、 血肌酐>600μmol/L的患者,在进行血浆置换联合 激素治疗后,1例患者肾功能基本恢复,摆脱血液 透析。这说明,临床上仍有疗效显著的案例,故临 床中如遇I型RPGN 患者应积极早期给予血浆置换治 疗。
治疗方案及原则
3、维持缓解治疗 多用于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和狼疮肾炎。 4、肾脏替代治疗 抗肾小球基膜抗体型患者需要在血清抗GBM抗体转 阴后半年方能考虑肾移植。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 是一组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是肾小球肾炎中最严重的类型,肾活检病理通常表现为新月体肾炎。
RPGN的发生率占肾穿刺患者的2%,人群发生率为7/百万,是肾脏科常见的急危重症。
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若未及时治疗,90%以上的患者于6个月内死亡或依赖透析生存。
所以,需要根据肾脏病理早期明确诊断,并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及时正确的治疗措施,以改善病人的预后。
疾病分类Couser分类法1.1 I型根据免疫荧光线条状沉积伴循环抗GBM抗体(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的形成分为两类:①伴肺部损害的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 syndrome);②不伴肺部损害的抗GBM抗体型肾小球肾炎(无肺出血)。
1.2 II型免疫荧光颗粒沉积型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型) , 此型在我国常见。
1.3 III型寡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
近年研究表明, III型中70%~80%患者血清中存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CA) , 故又称为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新5型分类法I型为IgG、C3呈线条状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抗GBM抗体阳性,ANCA阴性;Ⅱ型为IgG、C3呈颗粒状沉积于系膜及毛细血管壁, 抗GBM 抗体阴性, ANCA阳性;III型为肾小球内基本无免疫沉积物, 抗GBM抗体阴性, ANCA阳性;IV型为IgG、C3呈线条状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抗GBM抗体阳性, ANCA阳性;Ⅴ型为肾小球内基本无免疫沉积物, 抗GBM抗体阴性, ANCA阴性。
上述分类法都是以肾脏病理为基础对RPGN进行分类,其中Couser 分类综合了病因和病理表现, 无论其为原发或继发, 病理上都表现为此3种形式, 而新5型分类不强调病因, 仅根据肾脏免疫病理学的结果, 再结合免疫学实验指标, 将Couser分类中的Ⅰ型进而分成Ⅰ型ANCA阴性和Ⅳ型ANCA阳性;原III型患者中,ANCA阳性者为III 型,ANCA阴性者为Ⅴ型。
IgA肾病诊治指南
临床表现及分型
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 反复发作肉眼血尿 慢性肾炎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急性肾损伤:①急进性肾炎
②急性肾小管损害 ③恶性高血压
病理特点及分级
肾活检——确诊IgA肾病
✓ 光镜:表现多样,几乎包括各种原发性肾小 球肾炎的病理表现,常见弥漫性系膜增生或 局灶节段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特点
临床表现不一 病理改变多种多样 并非良性,相当一部分的病程呈进展性
发病后10 ~ 20年约15% ~ 40%的患者进展到ESRD
是我国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发病
IgA肾病病因分类
❖ 原发性IgA肾病 ❖ 继发性IgA肾病 ❖ 家族性IgA肾病
IgA肾病流行病学
IgA肾病的分布因地域不同差异很大 IgA肾病占肾活检证实的肾小球疾病
系膜和毛细血管内增生、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球性硬化、 广泛的新月体形成、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均被认为是 提示预后不良的病理指标。
上述指南---治疗选择
(一)支持治疗:1. RAS阻断剂的应用
KDIGO指南充分肯定了RAS阻断剂在IgA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1. 蛋白尿 >1 g/d 时,推荐长程 ACEI 或 ARB 治疗,根据血压
KDIGO指南指出:对所有经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
的患者应进行继发病因鉴别;若出现C4、C1q 沉积 要特别注意除外继发因素。
常见:狼疮性肾炎、紫癜肾炎、乙肝肾炎等;以及肝硬化、 腹部疾病和HIV感染等引起的肾小球IgA沉积。
少见:疱疹样皮炎、血清阴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小细胞癌、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蕈样肉 芽肿)、播散性结核、阻塞性细支气管炎和炎症性肠病。
第六节 老年新月体肾炎4
第六节老年新月体肾炎新月体肾炎(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CGN)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理改变相同的疾病,病理改变为肾活检组织中超过50%的肾小球包曼囊内出现新月体,且单个新月体占每个肾小球面积50%以上。
因其临床上多表现为急性肾损伤或急性肾功能衰竭,起病急,数日至数周内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下降等,故又称急进性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RPGN)。
急进性肾炎在病理上多表现为新月体性肾炎,但也有其他病因导致。
虽然二者虽常相互替代,但仍应注意区别。
根据其免疫特征和发病机制不同,新月体肾炎分为3类:(1)Ⅰ型:抗GBM抗体型肾炎(Anti- Basement Membrane Glomerulonephritis);(2)Ⅱ型: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肾炎(Immune Complex-Mediated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3)Ⅲ型:寡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肾炎(Pauci-Immune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新月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发生坏死,基底膜断裂或肾小球包曼囊壁断裂后,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炎性介质分泌等导致了参与了新月体的形成。
一、抗GBM抗体型肾炎1.流行病学及病因抗GBM抗体型肾炎(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lomerulonephritis,anti-GBM glomerulonephritis)既可表现为病变局限于肾脏的疾病,又可表现为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 syndrome)。
该病年龄段上有两个发病高峰:20~30岁和60~70岁,老年人群中多见于女性,并常仅累及肾脏。
抗GBM抗体型肾炎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涉及感染(细菌、病毒等)、环境污染(有机化学溶剂、强氧化剂等)、基因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病例讨论-新月体肾炎-精品医学课件
年轻男性,抗GBM抗体阳性,吸烟后第二天发生肺出血
年轻男性,抗GBM抗体阳性,吸烟后第二天发生肺出血,窒息死亡,尸 解示肺泡出血,肺泡间隔炎症细胞浸润,含铁血黄素细胞阳性
抗GBM抗体合并ANCA
❖ 发生率20%-35% ❖ 临床表现可类似小血管炎
▪ ANCA阳性者应注意查抗GBM抗体
❖ 治疗反应和预后取决于抗GBM抗体
40
38
35
30
28
25
22 24
20
15
10
12 10
5
5
01
80年代
1998
2000
2002
病因
病因不清,环境因素造成GBM抗原的暴露? ❖ 起病前有上感样症状:20%-60%
▪ 流感病毒A2?
❖ 碳氢化合物---诱发或加重因素?
▪ 汽油、柴油 ▪ 有机溶剂,油漆 ▪ 发胶 ▪ 杀虫剂 ▪ 强氧化剂如次氯酸 ▪ 装修
疗。 ❖ 继续维持泰能针1.g静滴q12h抗感染治疗
肾脏病理
❖ 肾活检:可见28个肾小球,其中15个小球大型细胞性新月体形成伴节段性坏死及12个小球包氏囊 断裂,5个小球节段细胞性新月体形成伴节段性坏死,2个小球细胞性盘状体形成伴1个小球包氏囊 断裂,4个小球节段性纤维样坏死,伴有新月体小球内皮细胞增生及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基底膜 皱缩增厚,部分断裂,其余肾小球病变为弥漫性系膜细胞轻度增生伴内皮细胞成对,系膜基质轻 度增多。 肾间质灶性纤维化(<25%),灶性水肿,弥漫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少 量嗜酸粒细胞浸润(>50%),以病变小球周围为重,肾小管灶性萎缩(<25%),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 、颗粒、滴状、空泡变性(+++),部分小管坏死、脱落,基底膜裸露、断裂,可见小管炎、蛋白 管型(+),红细胞管型(++),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IF:1个小球 IgA++系(分枝状)弥 IgG- IgM- C3++系(分枝状)弥 C4- C1q- F- κ++节 λ++节 IIF: HBsAgHBcAg- Ⅳ型胶原α3基底膜连续阳性,α5基底膜连续阳性 刚果红染色(-),消化后刚果红染 色(-) 病变符合:1)IgA肾病(新月体型伴节段纤维样坏死 2)急性肾小管间质病变
新月体肾炎临床路径
新月体肾炎临床路径一、新月体肾炎临床路径标准(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进性肾炎,新月体肾炎(ICD-10:N01.7)(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1.临床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即在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基础上,短期内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急剧下降。
2. 病理:光镜表现为50%以上的肾小球有大新月体形成。
3. 分型:1)Ⅰ型为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型:血清抗GBM 抗体阳性,免疫荧光表现为IgG及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线样沉积。
可以合并肺出血(Goodpasture综合征)。
部分合并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
2)Ⅱ型称免疫复合物型:免疫荧光表现为IgG(或IgA、或IgM)、C3、C1q等呈颗粒状或团块状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
3)Ⅲ型为寡免疫复合物型:免疫荧光表现为无或很少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多数ANCA阳性。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1.血浆置换(ICD-9-CM-3:99.07):可采用单膜或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如采用单膜血浆置换,通常每日或隔日置换1–2个血浆容量,一般连续治疗3–6次,或至血清抗GBM抗体转阴或伴有威胁生命的肺出血停止。
2.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7–15mg/kg(0.5–1.0g/次),每日或隔日一次静脉滴注(30–60min内完成),每3次为一疗程;根据病情治疗1–2个疗程。
3.维持性免疫抑制治疗:泼尼松1mg/(kg·d),4–6周逐渐减量。
同时口服或静脉应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治疗。
4.肾脏替代治疗:严重肾功能受损者可给予肾脏替代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流程图见下图:
新月体肾炎的诊断与治疗流程
小结
新月体肾炎多与自身免疫相关,明确自身抗体及其免 疫学特性有助于早诊断、个体化治疗。强化免疫抑制 仍然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血浆置换可能对多种类 型新月体肾炎有效。对病理机制的了解有助于发现新 的治疗手段。
• 典型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伴或不伴肺出血; 少数患者仅表现为孤立性肺部疾病。免疫荧光的特点为 IgG线性沉积,光镜下可见弥漫性新月体形成。诊断依 据为:血清或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抗GBM抗体阳性和 新月体性GN 。
典型和非典型抗GBM肾炎的比较见下表:
注:IF=间质纤维化;GBM=肾小球基底膜;GN=肾小球肾炎;RPGN=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TMA=血栓性微血管病
• 新月体形成是肾小球毛细血管严重损伤导致肾小球毛细 血管壁、肾小球基底膜和鲍曼囊出现物理裂隙,使得循 环中的细胞(大部分是巨噬细胞和T细胞)、炎症介质 及血浆蛋白穿过裂隙进入鲍曼囊而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
• 与新月体形成和进展相关的主要因素有:纤维蛋白、组 织因子、巨噬细胞、T细胞、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肾 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
Ⅲ型:寡免疫复合物型
• 主要为血管炎,老年人较多,肾、肺受累严重,多表现 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但一部分小血管炎患者肾功能损 害可较缓慢,尿中可仅为少量红细胞或轻度蛋白尿。既 可为肾脏局限的小血管炎,也可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 炎全身多系统受累的一部分。多数患者(50%-80%) 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其中 75%-80%的患者呈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
新月体肾炎各型特点
I型:抗GBM抗体型新月体肾炎
•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GBM)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 疾病,占新月体肾炎的10%-20%,可累及肾小球毛细 血管(导致肾小球坏死和新月体形成)和/或肺毛细血 管(引起肺泡出血)。
•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其中60-70岁人群以及30岁男性较 为多见,是最严重的肾小球病,最易发展为ESRD。
抗GBM的治疗主要为冲击治疗、环磷酰胺、血浆置换,KDIGO指南推 荐的治疗方案如下:
Ⅱ型:免疫复合物型
• 主要为狼疮性肾炎、IgAN、紫癜性肾炎,是由循环免疫 复合物沉积或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所介导,多数患者是 在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基础上形成新月体。临床和 病理特点除新月体肾炎的表现外还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的特点。占新月体肾炎的30%左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 疫均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血液内可检测到循环免 疫复合物和冷球蛋白。诊断主要依靠肾活检病理,光镜 下可见在原有肾小球疾病病理改变基பைடு நூலகம்上不同程度的新 月体形成,免疫荧光和电镜下可见大量免疫球蛋白和补 体(IgG、IgA、IgM、C3等)呈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系 膜区及内皮下。一般来讲是激素冲击加环磷酰胺治疗。
新月体肾炎的分型和治疗
• 新月体肾炎是一种病理诊断,临床上可分为三型:I型 (抗GBM抗体型)、Ⅱ型(免疫复合物型)和 Ⅲ型 (寡免疫复合物型)。不同类型的新月体肾炎的临床特 征和疾病转归亦不相同,据研究显示,I型新月体肾炎 的肾脏存活率最低,Ⅱ型新月体肾炎肾功能预后最好, Ⅲ型新月体肾炎对治疗的反应最好;I型、Ⅱ型、Ⅲ型 新月体肾炎5年累计存活率分别为17.6%、70.1%、 44.3%。
日本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性肾炎诊疗指南
肾内科 2020-05-13
新月体肾炎又称急进性肾炎,指在肾炎综合征 (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基础上短期 内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急剧下降的一组临 床症候群,其肾功能急剧下降。病理表现为新 月体肾炎,至少50%的肾小球有新月体形成。
新月体肾炎的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