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上第23课 《三顾茅庐》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共25张PPT)
关羽比张飞稳重得多,他听到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认为太 过,对几次远访诸葛亮也很有意 见,但是他不像张飞那样鲁莽。 刘备第三次要去卧龙岗,他和张 飞一致反对,但他的话却委婉得 多,不像张飞那样直爽。他虽然 对诸葛亮的昼眠也不耐烦,但张 飞大怒要去放火的时候,他却能 “再三劝住”,这些都表现他的 稳重。
语言描写 张飞
鲁莽、直爽。扬言将诸葛亮“用一条 麻绳缚将来”,“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 看他起不起”。尽管他认为见诸葛亮没 有益处,但刘备执意要去,他也无条件 随同去:“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 何落后”。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25 张PPT)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25 张PPT)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25 张PPT)
整体感知
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简要概括。 第一部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适逢诸 葛亮正在午睡,于是刘备立于厅前等待。
第二部分:诸葛亮醒后,刘备咨以天下之事并邀 之出山辅助的过程。这便是著名的“隆中对”部 分。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25 张PPT)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25 张PPT)
读准字音
拜谒( yè ) 纶(guān)巾 鹤氅( chǎng ) 胄(zhòu) 疏( shū)懒 愧赧(nǎn)吴会( kuài ) 殆(dài ) 存恤( xù ) 箪( dān)食壶浆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25 张PPT)
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25 张PPT)
分析人物形象
请结合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张飞各自有怎 样的性格特征?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
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2.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过程与方法】1.课堂讨论探究、研读领会三顾茅庐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2.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人物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学习刘备的诚心、虚心、礼贤下士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1.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2.体会烘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谁会背杜甫的《蜀相》?(找一名同学来背诵)你们知道“丞相祠堂何处寻”这句诗中的“丞相”指的是谁吗?“三顾频烦天下计”中的“三顾”指的又是哪件事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中的“丞相”指的是诸葛亮,“三顾”指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三顾茅庐》,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二、预习检测(课件出示题目)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拜谒(yè)今番(fān)叱(chì)侥幸(jiǎo)岂可相强(qiǎnɡ)纶巾(ɡuān)鹤氅(chǎnɡ)汉室末胄(zhòu)愧赧(nǎn)谬(miù)倾颓(tuí)窃命(qiè)沔水(miǎn)殆(dài)民殷(yīn)存恤(xù)箪食壶浆(dān)鄙贱(bǐ)2.重点词语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
形容人的名声大。
贯:贯穿,进入。
经世奇才: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
经世:治理天下。
屏人促席:教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
屏:使回避。
促:靠近。
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
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
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顿开茅塞: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第23课《三顾茅庐》
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
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 史演义小说,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 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 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 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
(1)做好准备: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 政理。 (2)等待时机:天下有变。 (3)起兵出伐: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 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三、品析人物
请结合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张飞 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刘备:
①仁心爱人;刘备求贤 若渴,非是为了一己之私, 在诸葛亮未应出山时,刘备 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 何”,是为苍生计,以此可 见其仁人之心。
第23课《三顾茅庐》
罗贯中
蜀 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史诗。作者借游览古迹,称颂蜀汉丞相诸葛亮 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 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 情怀。写丞相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叹惜他壮志未酬 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②仁心爱人;刘皇叔为天下苍生计,诸 葛亮方表示愿效犬马之劳,这是儒者大义, 足见其一片仁义。 ③聪睿过人;一句“大梦谁先觉?平生 我自知”是智慧的宣言,不出茅庐,而已知
“三分天下”,足见诸葛亮之智。
张飞:
鲁莽、直爽,直扬言将诸葛亮 “用一条麻绳缚将来”,足见其行事 鲁莽。
四、艺术特色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精品课件
本文可分两部分 1. 司马徽再荐名士(第1-3自然段)
2. 刘玄德三顾草庐
合作探究
人物的出场艺术:
小说创作对人物的正面刻画,是以人物 的出场为起点的。优秀的古代小说作家都非 常重视人物的出场处理,力争人物一出场就 能显示出自己的性格基调,为作者刻画人物 找到一个恰当的起点。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写出了诸葛亮 淡泊名利。
这四句诗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2.为什么作者安排通过刘备的视线写诸葛亮的相貌?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 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一方面写出诸葛亮的气宇轩昂、神异不凡,另一 方面更加坚定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确实有将相之 才,又为下文的一再邀请做了铺垫。
——选自《出师表》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 山西并州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 义》。
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理想, 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 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 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等。
写法探究
描写次要人物的作用? 1、表现了次要人物的**精神性格; 2、(对比)衬托了主要人物的**精神性格。 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 1、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环境; 2、衬托人物的**心情、性格; 3、推动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呼应上文; 4、深化**主题;渲染**气氛。
归纳
三顾茅庐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23* 三顾茅庐
1. 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 文章内容。(重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共44张PPT)[优秀课件]
殆(dài) 民殷(yīn) 存恤(xù)
箪食壶浆(dān) 鄙贱(bǐ)
检查预叱习:大仍然。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
名声大。贯,贯穿,进入。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林泉:山林和泉水,引申为隐居之地。
屏人促席:教他人回避,将坐席靠近。屏,使回
避。促,靠近。
作品简介
罗贯中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 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 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 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 ”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 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 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政治理想——仁 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 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对比,互相依托,以强 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
合作探究
圈点勾画描写刘备的内容,说说刘备 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有耐心、志向远大、忧国忧民、谦虚、 不耻下问。
合作探究
作者塑造刘备的形象采用了哪些方法?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衬托(张飞、 关羽对诸葛亮的态度)。
合作探究
《故乡》中杨二嫂的出场是“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 一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合作探究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比喻真心诚意,一再 邀请。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1)体现在语言上: 张飞嚷道: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
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 来!”刘备生气地说:“……汝何太无礼!今 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从刘备的话中可 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 ,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 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初中语文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3 罗贯中《三顾茅庐》
不胜愧赧: 因羞惭而脸红。
屏人促席: 靠近。
奸臣窃命: 篡夺国家权力。
而不知存恤:爱惜,体恤。
惟将军图之:考虑。
7
整体感知 T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茅庐在哪里, 里面住着谁?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的?结 果怎样?
“三顾茅庐”是三次拜访茅庐的意思,“顾”的意思是拜访。
刘备三顾茅庐,茅庐在隆中,里面住着诸葛孔明。
诸葛亮
T
1.外貌描写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诸葛亮 T
2.语言描写
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 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 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 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 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诸葛亮
T
3.动作描写
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诸葛亮
T
4、侧面烘托
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 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小结
T
文章突出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及侧面描写,塑造了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刘备以及淡泊名利、雄才大略、足 智多谋的诸葛亮,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 T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 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 以描写战争为主,叙述了魏、蜀、吴三国兴亡的故事。全书再现了军 阀混战、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颠沛流离的现实,反映了封 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作者善于把历史上重大 事件巧妙地通过艺术形象表达出来。书中400多个人物。主要人物各具 个性,成了不朽的典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三顾茅庐》选⾃我国古典长篇⼩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刘⽞德三顾茅庐”改写的。
课⽂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诚意请诸葛亮出⼭,辅佐他完成统⼀国家⼤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的精神。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备同关⽻、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
刘备上前敲门,⾥⾯⾛出⼀个书童,说:“先⽣今天早晨出门了。
”刘备问:“上哪⼉去了?”书童说:“我家先⽣⾏踪不定,不知道上哪⼉去了。
”刘备⼜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
或者三五⽇,或者⼗⼏天,没准⼉。
”刘备、关⽻、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去隆中打听。
过了⼏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叫⼈⽴即备马。
张飞说:“⼀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去呢?派个⼈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贤。
怎么可以随便派个⼈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
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
你怕冷,⾃⼰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
三⼈冒雪⾛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
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请⾛了。
三⼈只得怏怏⽽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
刘备打算三访孔明。
关⽻、张飞都不耐烦了。
张飞说:“哥哥不⽤去了,我⽤⼀条绳⼦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礼?这回不⽤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起去。
”张飞说:“既然⼆位哥哥都去,⼩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起去也⾏,但要懂得礼节。
”张飞满⼝答应。
三⼈第三次到了隆中,⾼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多地,刘备就下马步⾏。
刘备⾛到柴门前,刚⼀敲门,那书童⼜出来了。
书童告诉刘备,先⽣正在睡午觉。
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轻轻⾛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三顾茅庐》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三顾茅庐》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教材安排了两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刘备为请到卧龙诸葛亮,三次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中拜访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刘备的诚恳和诸葛亮的高尚品质,体现了“用人之道”和“忠诚之道”。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对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方面。
同时,学生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把握以及对作品的主题思想的理解也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三顾茅庐》,体会刘备的诚恳和诸葛亮的高尚品质,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和忠诚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教学难点:分析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以及如何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三顾茅庐》。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文言知识。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题思想。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5.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共36张PPT)
做了铺垫。
当堂练习
刘备在阶下等候近三个时辰这一情节的作用是 什么?
刘备的耐心等候,不去惊醒先生,是心 诚的表现,【人物塑造】体现了刘备的礼 贤下士的诚意;【结构】使小说的情节发 展富有波澜。
英雄
第3自然段中,怎么突出诸葛亮这个形象的?
吟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自信聪明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淡泊名利
英雄的书写者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山西并州太 原府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 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其它 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 代史演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
文
体
【历史演义小说】
知
识
用通俗的语言,将王朝兴废,朝代更替
等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
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 竟自去了!
这先生如何傲慢……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 看他起不起!
暴躁、鲁莽
三顾茅庐汇英雄•刘备
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 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 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 玄德徐步而入 玄德拱立阶下。 求贤若渴 礼贤下士 恭敬诚恳
三顾茅庐汇英雄•孔明
三顾茅庐
罗贯中
使君 若称英雄 必 须胸怀大志 腹有 良谋 有包含宇宙 之机 吞吐天地之 志 上知天文 下知 地理 方为英雄也
青梅煮酒论
英雄
三 顾 茅庐
(刘备) 拜访 茅草屋 (诸葛亮)
文题直截了当地交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描述的是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后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人。
1.知识与技能:了解历史演义小说的相关 知识,把握故事情节。(重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 等刻画方法,分析人物形象。(难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历代英雄,争做 当代英雄。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三顾茅庐》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三顾茅庐》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刘备为了得到诸葛亮的帮助,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最终诚意感动了诸葛亮,使得诸葛亮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刘备的仁德和诸葛亮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刘备三次拜访的艰辛和诚意。
这篇课文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古代文学中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古文,对古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 some key words and expressions以及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教师讲解,来理解和掌握这些关键信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 keywords and expressions 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了解到刘备的仁德和诸葛亮的高尚品质,培养自己的诚信和敬业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 keywords and expressions 的用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如刘备的仁德、诸葛亮的高尚品质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查阅资料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通过查阅资料或小组讨论,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 key words and expressions 的用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
诗歌对人物的烘托:
歌者 农夫 石广元 孟公威 诸葛均 黄承彦
诗歌内容
表 现 思想
“苍天如圆盖” 表达了对世事的冷眼观察和隐者的恬 然淡定及道家思想中出世的一面。
“壮士功名尚 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嗟叹。
未成”
两支歌曲 曲折的表 现了诸葛 亮分属于
“吾皇提剑清 表达了对纷乱世事的无奈及歌 儒、道系
寰海”
背景: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 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 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去曹 营前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 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 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 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 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 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第3段文字主要用什么手法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写 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肖像、语言描写。 表现了诸葛亮儒雅脱俗、胸怀天下、洞察时世、足智 多谋、见识卓越的特点。
“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 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 的那样“年幼才疏”。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 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所谓“历史演义”,就是 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 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 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 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 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 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 而有《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 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6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6篇)顾茅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贤、辅佐”等词的意思。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1、谈话。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
时代。
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英雄是谁?2、揭题。
3、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2、交流反馈: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呢?3、教师小结。
4、教学复姓。
5、介绍古人名号中的“字”。
三、细读课文,推敲重点1、学生读课文,圈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互学互促。
3、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随机教学。
主要抓词:“立即”、“斥责”、“大声斥责”、“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谒见”。
句:“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昌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
你怕冷,自己回支吧!”“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
”来理解刘备在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训练点:1)、抓住人物对话进行朗读训练。
2)、抓重点句进行思维训练。
3)、写话训练。
四、小结过渡。
五、课外延伸,拓宽文路(师出示多媒体。
课件并深情朗读)“臣本布衣,躬耕干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自由朗读。
2、这段短文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六、总结全文,引向课外。
《三顾茅庐》重点词语解释积累【部编版九上第23课】
《三顾茅庐》重点词语解释积累【部编版九上第23课】课下重点注释:【犹然】仍然。
【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冠玉】原指装饰帽子的美玉,这里形容男子貌美。
【纶巾】古代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
【鹤氅】用鸟羽制成的外套。
【胄】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汉景帝刘启的儿子)的后代。
【审】明白,知道。
【愧赧】因羞惭面脸红。
【恨】遗憾。
【曲】敬辞,表示对方降低身份。
【林泉】山林和泉水,引申为隐居之地。
【开】启发。
【屏人促席】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诸葛亮)。
屏,使回避。
促,靠近。
【汉室倾颓】汉朝(的统治)衰败。
汉室,指汉朝。
倾颓,衰败。
【奸臣窃命】指董卓、曹操先后专权。
窃命,篡夺国家权力。
【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诚】确实。
【国险而民附】吴国地势险要,民众归附。
【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可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
图,谋取。
【用武之地】用兵之地。
指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
【是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大概是天拿来资助将军的。
殆,大概。
资,资助、供给。
【刘璋暗弱】刘璋(当时的益州牧)昏腐懦弱。
【殷】富庶。
【存恤】爱惜,体恤。
【总揽】广为延揽。
【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政理】政治。
【箪食壶浆】用氧盛饭,用壶盛浆。
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惟将军图之】希望将军考虑这些建议。
惟,希望。
图,考虑。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起身离席,表示敬意。
补充:【拜谒】拜见,瞻仰。
【失礼】违背礼节。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鄙贱】卑贱。
【如雷贯耳】形容一个人的名声很大。
【经世奇才】整治天下的罕见才能。
【思贤如渴】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顿开茅塞】比喻忽然开窍,醒悟或明白了一个道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_0
7.全班交流。
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后,这里的全班交流,不能停留在前面两个层次上,否则就不能获得个体有效的发展。这里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点拨学生不太到位的模糊认识。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
(1)引导学生把自己表述的内容概括成一个词语,并在黑板上恰当的位置板书出来,做到说要到点;
二、作家作品简介
三、导读
1.一读——大声朗读。
导读题:刘备那一点吸引了孔明?打动了孔明的心?
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理解
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张飞说诸葛亮“推睡不起”,诸葛亮到底有 没有睡着?诸葛亮的用意是什么?【P85练1】
没睡着。
他在试探刘备是否诚心诚意, 在考验刘备的耐心。刘备明明知道 诸葛亮装睡,还是恭恭敬敬地站在 台阶下等,可见其对人才的尊重。
6.诸葛亮在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及有关策略 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答应刘备要他出山的 请求?这又说明了什么?【P86练2】
整体感知
(刘备)三 顾(诸葛亮的)茅 庐
三次 拜访
茅草屋
(诸葛亮在 隆中的住所)
文题直截了当地交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描述的是汉末刘备三次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整体感知
• 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这篇课文 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草庐, 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向 刘备阐述了“天下三分”的形 势。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拜诸 葛亮为军师。
因为此时诸葛亮对刘备并没有完全 放心,对刘备的诚意有所怀疑,所以仍 然以拒绝的态度试探。
由此可见诸葛亮极为谨慎,对自己 将要辅佐的人需要深入了解、必须完全 信任,才能托付。
7.小结: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 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从刘备的动作(下马步行、等候、 徐步而入等)、神态(拱立阶下), 语言(其时刘备已年过40,孔明才27, 刘备却称孔明为“大贤”并称“拜 见”)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 的“诚心诚意”。
本课记叙的便是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第三次拜访诸葛 亮的情景。
拜谒 yè
失礼 lǐ
傲慢 ào
疏懒 lǎn 愧赧 nǎn 鄙贱 bǐ jiàn
如雷贯耳 guàn
经世奇才 jīng
思贤如渴 xián
箪食壶浆 dān shí hú jiāng 顿开茅塞 sè
齐桓公 huán 鹤氅 chǎnɡ 迄无所就 qì 吴会 kuài 荒芜 wú 璋 zhānɡ
2.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 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暗示 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 的 雄才大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写出 了诸葛亮淡泊名利。
这四句诗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3.第3段诸葛亮从哪些方面分析了天下形势? 一论曹操:拥兵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诚 不可与争锋【占有天时】
演义小说是小说体裁之一,由宋代的讲史 话本发展而来,元末明初开始出现这个名称。 演义小说采用章回体形式,以说讲历史故事为 其特点。其篇幅较长,或取材正史而作不同程 度的虚构,或取材野史传说。
《三国演义》 塑造了许多 栩栩如生的 人物形象。
刘备 张飞
诸葛亮 关羽
桃园三结义
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 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 杭州人.祖籍太原.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 元的起义斗争.关于他的生平,明王圻qí 《稗bài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 ",后来朱元璋这样的"真主"一统天下,他 的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
这样做不合适,因为这种行为明显是对来访者 的不礼貌.虽然诸葛亮有试探的用意,但应适可而 止,否则,很可能与赏识自己的“伯乐”失之交臂。
这样合适,作者这样写,可以使文章的情节跌 宕起伏,增添了作品的情趣,也更能突出刘备思 贤如渴、礼贤下士的品质。
2.学了《三顾茅庐》后,你有 什么收获和启发呢?
①我们对人一定要诚心诚意;
面 描
外貌描写——身 身长 披八 鹤尺 氅,,面 飘如 飘冠 然玉 有神,头仙戴之纶概巾,
写 语言描写——“ 乃一德耕操夫、耳元”直,,世之高士.亮
“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 “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侧面描写:
徐庶、司马徽、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正衬)
小说通过典型的人物语言和行动描 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本文记叙了刘备第三次到诸葛亮 草庐拜访诸葛亮,并恳请他出山辅佐 自己完成大业,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 礼贤下士的精神,同时也赞扬了诸葛 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1.诸葛亮故意多次避而不见刘备,你认为这样合 适吗?谈谈你的看法。
这样合适,因为一方面此时诸葛亮对刘备是否 能成就大业,是否能礼贤下士并没有完全了解, 故意采用避而不见的形式对其进行试探和考验, 说明诸葛亮极为谨慎,对自己将要辅佐的人必须 完全信任,才能托付。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 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 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 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小说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 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 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 有兵法韬略。
叱 chì
纶巾 ɡuān
末胄 zhòu 屏人促席 bǐng
挟天子 xié 沔水 miǎn
殆 dài
存恤 xù
倾颓 tuí
谬 miù
涿郡 zhuō
拜谒:拜访谒见。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P128】 鄙贱:卑微下贱的人。
存恤:爱惜,体恤。【P129】 纶巾:古代用青丝做成的头巾。【P128】 思贤如渴: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
②当今社会也要形成尊重人才, 爱惜人才的风气;
③要学习诸葛亮,平时刻苦攻读, 关心天下事,立志成才。
3.“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史书 《三国志》中只用了五个字“凡 三往,乃见.”《三国演义》却写 了数千字.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粗暴、急躁、鲁莽、直爽
Hale Waihona Puke 通过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张 飞的性格特点。
用张飞的粗暴和急躁来衬托刘备求贤 的真诚和谦恭。
【三】刘备 ⑶分析刘备的性格特点.[P86练3]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 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
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
整体感知
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刘备准备第三次去拜见诸葛亮, 关、张二人劝阻,刘备用典故开导他们.
第二部分(2-3):刘备以诚得见诸葛亮, 诸葛亮献策。
第三部分(4):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1.写刘备中途遇见诸葛均 这一情节起有什么作用?
由诸葛均之口道出诸葛亮 “昨暮方归”,说明刘备此次拜 访极有可能见到诸葛亮,推动了 情节的发展,也为下文刘备见到 诸葛亮的情节做了铺垫。
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大 经世奇才:有整治天下的罕见才能。
箪食壶浆:百他姓们用爱箪戴盛的饭军,队用。壶盛汤来欢迎 顿开茅塞原然:来被心打里 开好了像.形有容茅忽草然堵理塞解着、,领现会在忽 屏人促席: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P128】
1.欣赏影片《三顾茅庐》。
2.诵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 简要叙述课文。
8.语言赏析:“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 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写作方法】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刘备 听到诸葛亮的分析后茅塞顿开的感觉比 喻成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拨云见日)
【作用、意义】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 算、足智多谋。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 析,也让刘备找到了实现宏愿的途径, 兴复汉室有了可能性。
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 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今 存署名罗贯中的主要作品《三国志通俗演 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 传》和《三遂平妖传》。罗贯中有多方面 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 《赵太祖龙虎风云会》。这些作品中《三 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这部长篇小 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
刘备胸第怀二大十志,三急课于寻三求顾人才茅,辅助 自顾己茅实庐现”统这一 一大典业故庐,。于历是史就上有用了了““三凡
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 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 洋洋洒洒地书写了近五千字。那么, 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 去一探究竟!
人物形象
9.请结合课文相关语句,分析关羽、 张飞、刘备、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要求: 1.在文中圈画出以上
人物的相关的描写内容; 2.小组讨论并归纳以
上人物的形象特点。
【一】关羽
⑴结合课文相关语句, 分析关羽的性格特点。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 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 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 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云长再三劝住。
稳重、顾全大局
【二】张飞
⑵张飞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作者 用什么方法描写张飞?本文写张飞
对表现刘备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
“……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
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 何故竟自去了!”
“这先生如何傲慢……等我去屋后 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写
知识链接: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 《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多个版本传于世, 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 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 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 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 和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 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 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论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可以为援 而不可图也【占有地利】
三论荆州:用武之地、其主不能守,将军可取 (交通发达,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只能做外围, 不能作为主要根据地)【可争,作为根据地】
四论益州:民殷国富、沃野千里但刘璋暗弱 (愚昧软弱)不懂存恤贤才,如有贤明者可得 【可图,作为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