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合集下载

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建模方法

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建模方法

否则,k:=k+1, 转2
5) 计算 max
1 n
n i 1
w(k 1) i w(k ) i
关于如何确定成对比较矩阵 A (aij )nn 中元素 aij 的值,
Saaty等建议试用1~9尺度,即 aij 的取值范围是1,2,…,9 以及倒数是1,1\2,…,1\9, 判断矩阵的元素一般采用1~9及 其倒数的标度方法。
科研C2
w1(3)=(w11(3),w12(3),w13(3),0)T P1
P2
P3
P4
w2(3)=(0,0,w23(3),w24(3)T已得 讨论由w(2),W(3)=(w1(3), w2(3)) 计算第3层对第1层权向量
P1,P2只作教学, P4只作科研, P3兼作教学、科研。
w(3)的方法
C1,C2支配元素的数目不等

业 业 业 靠 通 C8
C1
C3 C4 C5 C6 C7
舒进 美
适出 化
C9
方 便
C11
C1
0
桥梁 D1
隧道 D2
渡船 D3
(1)过河效益层次结构
例3 横渡 江河、海峡 方案的抉择
经济代价 B1
过河的代价 A
社会代价 B2
环境代价 B3
投 操 冲冲 交 居 汽 对 对
入 作 击击 通 民 车 水 生
一致性指标
CI max n
n 1
随机一致性指标
判断 矩阵 1 2 3 4 5 6 7 8 9 10 阶数n
RI 0 0 0.58 0.9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一致性比率
CR
CI RI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
U l l UI 2
生评价相结合 的办法进行. 这种评价方式一方面 由于
评 价 中所 涉及 的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 性 的多 、 定量 的少 , 只能 给 出定 性 的标准 并且 标 准 弹性 较 大 , 之 评 价 者 对 标 准 把 握 加
上存在的偏差及主观原 因, 降低 了评价结果 的准确度 和真 实性 . 一方 面 , 另 教学 质量 评 价指标 的 权重 往往 是 由少数专家根据经验直接拟定的 , 缺少数量分析作 为 依据 , 与实 际 情况 可能 会有 较 大偏 差 , 接影 响评 判 结 直 果. 因此探索对教学质量评价分析 ,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 结合的方法 , 即在专业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基础上 , 利用 具 有严 密 逻辑 性 的数学 方 法 , 可 能地剔 除 主观 成分 , 尽
合 理 确定 评价 指标 权 重 , 用 科 学 的定 量 手 段 刻 画 教 利
U 2 1
U2 2
A =
学质量评价中的定性 问题 , 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得 到 较好 的融合 , 在一 定 程 度 上 可 以克 服 只 有 定性 的教
学 质量 评价 工 作 中 的主 观 随 意性 , 而 提 高 教学 质 量 从 评 价 的可靠 性 、 确性 和客 观公 正性 . 准
1 基 于层 次 分析 法 的模糊 综 合 评判 模 型
层 次分 析法 是 由美 国运筹 学家 T ・ ・ at 出 L Say提 的一种 数学 方法 , 种 方 法 的优 点 是 定 性 与定 量 相结 这 合, 具有 高度 的逻辑性 、 系统性 、 洁性 和实用 性 , 简 是针
此, 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保证与提高高等学 校 教 学质 量 的主要 手段 , 已被广 泛 接受 和应 用 . 高 等 对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广东金融学院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曾彬2. 曾庆达3. 陈佳玲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日期: 2013 年8 月 22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高校学生评教系统改进的研究摘要本文是研究关于高等学校学生评价教师的评价系统问题,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十项指标的权值,并给出了一个新的评教分数的计分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本文亮点在于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数学模型。

首先,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充分考虑每个指标对综合评价的贡献,并把贡献按权值进行分配;通过层次分析法中的归一化处理,得到两两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的定量描述,从而解决不同指标间的差异。

其次建立模糊综合评教模型,输入一组专家(同学)的模糊评价,通过最大隶属度原则把模糊评价输出为综合评价。

最后本文在难易程度不同的课程下(在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下进行评价),得出同一教师的综合评价,发现其在不同课程下的综合评价均相同。

于是得出结论,该模型的确能解决不同课程难易程度带来的对总体评教的影响。

因为一个教师的综合教学质量并不应该在不同的课程下得到变化较大的评教。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研究——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研究——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

1层次分析法 (HP , 、 A ) 是实现思维过 况 。 程、 主观 判断规范化 、 数量化 的基本方法 。 及最终 的决策 , 往往将所涉及决策的相关 为了对较为复 杂问题做 出正确 的认识 以 价 体 系构 建 基于 A P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主要 H 因素分成 目标、 准则 、 方案等 多个层次。 结 分为教学质量 评价 体系的 A HP模型和模 合客观事 实, 利用 数学方法 , 计算每 个层 糊综合评 价多级模 型两大部分 。A HP模 次 内全 部 因素 相 对 重要性 的权重值 , 以 此进行综 合评价 、 定
文化 教育
型是整个评价体系的基础框架, 为后期模 是反映指标 因素间重要程度关系的集合, 评判 结果 。 其实 多级评判模型无非就是多
糊 评 价 提 供 了 强 有 力 的数 据支 撑 ; 糊 综 具有 较 强 的导 向作 用 。 重 集 的 导 出依 赖 次重 复 着 统 一 的 模糊 评 判 过 程 , 模 权 该过 程 具
关键词: 教学质量; 层次分析法 : 模糊 综合评价方法 基金项 目: 河北省保定市哲学社会科 学规划研 究项 目( 编号 :0 1 3 1) 2 10 0 1 中图分类号: 6 文献标识码: 64 A 收录 日期 :0 2年 2月 1 21 5日
最 高校开展教 学质量 评估是加 强师资 量分析和 比较 , 终 队伍 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 深 做出决策 。对于教学

图 1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结构图 表 1 评价体系基本评价内容 级 二级指标 一级 二级指标
指标 指标
由于教学质量考核涉及面广泛 , 影响 对 教 学 质 量 评 价 的 教师教学的因素又较为复杂 多样 , 传统的 影响程度 。 对教师 教学质量 评价方法 一般 以定性 分 2 、模 糊综 合评 析 为主 , 无法摆脱主观片面性。 近年来 , 虽 价法 , 以模糊 数学 是 利用考 察对 然 高校 在评价体 系定量分 析方面做 出了 为基础 , 影 大量 的尝试与突破, 由于所建立 的评价 象的基本特 征 、 响 但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共3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共3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共3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重要的多指标决策方法,其独特的定量分析模式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决策场景中。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AHP所依赖的判断矩阵等参数很难满足严格的一致性要求,这就使得AHP方法的有效性存在一定的争议。

针对这一问题,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运而生,它将AHP和模糊理论相结合,充分考虑了决策者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从而提高了决策效果。

本文将通过研究和应用实例,探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选取决策指标和构建评价体系。

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概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决策方法,可以较好地处理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决策问题转化为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的评价体系,在每个层次上进行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和权重赋值,最终得出总体评价结果。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中的模糊数常常用梯形和三角形模糊数表示,如图1所示。

图1 模糊数表示法其中,如(a)所示的梯形模糊数由四个参数a、b、c、d唯一确定,表示变量值在[a,b]和[c,d]之间的可能性;如(b)所示的三角形模糊数由三个参数a、b、c唯一确定,表示变量值在[a,c]之间的可能性。

2. 决策指标的选取和构建评价体系在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决策时,决策指标的选取和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很关键的。

具体来说,决策指标应具备以下特点:(1) 目标明确:决策指标应当明确对应的决策目标,且目标应该是具有明确定义的。

(2) 可度量性强:决策指标应当具有可度量性和数量化的特点,以便进行量化分析。

(3) 影响因素少:决策指标应当尽量减少具有交叉影响的因素,以避免多重计数和重复计算。

(4) 数据可获取性高:决策指标的数据应当便于获取,能够反映决策现实,以便进行实际应用。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堂教 学这 个 中心 环节 . 确分 析课 堂教 正
( 根 i/一 2+1 a ∑ 3 据w l 1 a( n) ) =n / /
jl =

性 . 而需 要根 据 给 出 的评判 标 准 和实 因
( 12, ,) i , … n a≥ ( 一 )2, 以算 出 = n 1/ 可
为 了提 高课 堂 教 学质 量 . 牢牢 抓住 课 测 值 .经 过 模 糊 变 换 后 对 事 物 做 出评 R 的 排 序 向 量 = l , … , TO越 应 ( , 2 W ) t 价 模 糊 层次 分析 法是综 合运 用层 次分 小 表 示 决 策 者 越 重 视 因素 间重 要 程 度 析法 和模 糊 评判 来 解决 多 因 素 、 指标 多 评 价 问题 的一种 方法 。 了能 够准 确地 为 描 述 任 意两 个 因素 之 间关 于 某 准 则 的 相对 重要 程 度 .笔 者采 用 01 09标度 .~ . 法 . 由优 先 判 断矩 阵 改造 成 的模 糊一 且
两 种 极端 情况 :要 么选 某 个 指标 , 要
致 矩阵。 ∑/ 1 , n做 记 - , …,,交换 k / 2 ,
k =l
- r j 2+. / (ir / n O5将 优 先 关 系 矩 阵 改 造 q —) = 为模 糊一致 矩阵
忽视 了人 的判 断模 糊 出不 穷 . 堂 教 学 面临 着传 统 秉 承 与现 么 否定 某 个 指标 . 课 代 创 新 的 双重 使命 ,机 遇和 挑 战并 存 。
( ) 立 优 先 关 系 矩 阵 。 优 先 关 系 1建
将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综 合 评 价定 为 目 标层 .评 价 中主要 涉 及 的教 学 态度 、 教 学设 计 、 学 内 容 、 学 方 法 和 教 学 效 教 教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重庆市3个区县26个村农村土地整治的实证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重庆市3个区县26个村农村土地整治的实证
( S c h o o l o fG e o g r a p h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S o u t h w e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7 1 5 )
Ab s t r a c t :Ch o n g q i n g’t e r r a i n c o n d i t i o n - l o w h i l l a n d mo un t a i ns — i s o b v i o u s l y l i mi t e d t o r ur a l — l a n d u s e .La n d
态 的协调发 展 ; 因地 制 宜、 科 学规 划 , 充分调 动农 民参 与 土地整 治的 主动性 和积 极性 ; 加 强对土 地整 治效
益 的预测 和评价 研 究 , 完善 土地 整 治管理 体制 与机 制 。 关键 词 : 土地整 治 ; 指 标体 系; 层 次分析 ; 模 糊评 判 ; 效益评 价
好” 、 社 会效 益 “ 优 秀” 、 生 态效益 “ 中等 ” ; 在 注重 经济 效益和 社会 效益 的 同时 , 着力提 高 生态效益 , 以全 面
提 高综合 效益 。对 策建议 : 在农 村 土地整 治 中应加 强对 生 态环 境 的保护 和规 划建设 , 促进 经济 、 社会 、 生
— —
重庆市 3 个区县 2 6 个村农村土地整治的实证
刘姝 驿 , 杨 庆媛 , 何春燕, 王 雪, 侯 培
( 西南 大学 地 理 科 学 学 院 , 重庆 4 0 0 7 1 5 )
摘 要: 重庆低 山丘 陵的地 形条件 对农 村 土地利 用具有 明 显的制 约作 用。通 过 引导 农 户相 对 集 中居住 ,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化工园区(聚集区)的应用
化工园区(聚集区)是非常复杂的系统,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对化工园区(聚集区)的整体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评价,该方法属于一种简单易行的化工园区(聚集区)安全评价方法。

该法有以下几点结论:
1)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研究方法,结合化工园的实际情况,客观、合理地选择评价指标,建立了化工园区安全现状评价模型。

2)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全面考虑影响系统安全的各种因素,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够充分体现评价因素和评价过程的模糊性,又尽量减少个人主观臆断所带来的弊端,比一般的评价方法更符合客观实际。

评价结果可信、可靠。

3)该方法既可以用于系统的整体安全评价也可以用于局部的系统评价。

如:可以评价一个园区的安全状况以及园区中某个企业的安全状况,甚至企业中某部分作业的安全状况。

4)该方法易于实现计算机程序化,在计算机上即可得出评价人员因素评价结果,直观易懂、可操作性强,是一种较好的系统安全评价方法。

5)根据化工园区(聚集区)安全现状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可以了解整个园区的安全现状,可以通过对安全等级较差的指标的进一步分析提出合理的安全对策措施,实现改善园区安全状况的目标。

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绩效评估

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绩效评估

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的绩效评估摘要绩效评估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关系着整个企业的人员流动、薪酬制定,从而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本文通过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给出了具体应用实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绩效评估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一、引言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就是企业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进行评价,并用评价结果来判断员工与其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称。

绩效考核迎合了企业与员工两方面需求,对员工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同时,在分配和人力选拔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起到突出的双赢效果。

二、绩效评估的必要性hr绩效评估是改进员工绩效的必要工具。

管理学家阿姆斯特朗指出:“要改进绩效,你必须首先了解目前的绩效水平是什么,而测定时绩效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你不能测定它,那么你就无法改善它”,由此可见,评估绩效是重要和必须的。

理由至少有3个方面:(1)绩效评估能够帮助组织用于评估其个体是否正确完成本职工作;(2)评估有必要对个体间的差异进行评估;3)正式的绩效评估能保证个体不会做出对组织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

三、层次分析法1.指标选取通过分析销售人员的职位说明书,进行专家咨询及查阅相关资料,我们认为业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为最重要的两项考核指标。

(1)业务能力指标销售员的业务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

他们之间的连接点是销售出去的商品,那么销售人员与人沟通的能力直接影响着他的业务进展。

在销售的过程中销售员不仅要对所销售商品的性能、品质等方面有足够的了解,还要对同行业的相关产品的性能有明确的了解,保持对本行业产品的敏锐性,明确知道自己产品在市场上面的定位。

只有足够的专业素养,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开拓市场、市场定位,锁定目标客户群,进行成功的销售。

这些都可以从销售量和销售业绩可以体现出来。

体现业务能力指标的主要有:沟通能力,相关专业知识,参与产品的定位与引进,商品销售量。

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的电视节目质量评价方法

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的电视节目质量评价方法

众 市 场 和财务 运 营情 况 来 对 节 目质 量 进 行 的 评 价 ,
这 已成为 电视 行业 和广 告 主 的通 常做 法 , 们 分 别 他
反映 的是 受众 收看 节 目的时长 和对 资本 的运 用状 况
的单 一 , 能 反 映 节 目品 质 等 缺 点 , 不 引入 了舆 论 导
电视 节 目质 量 评价 是 一 个 系统 的 工程 , 立 评 建
层次 分析 法 ( H ) A P 是美 国运 筹学 家沙 旦 ( . . TL Sa ) 2 纪 7 代 提 出的一 种 定性 与定 量 相 at 于 0世 y 0年 结合 的决 策分 析方 法 , 常常被运 用 于多 目标 、 准 它 多 则、 多要 素 、 多层次 的 非结 构 化 的 复 杂决 策 问 题 , 特
各 因 素的权 重 向量 , 而建 立 多 层 次模 糊 综 合 评 价 从
模型 , 利用模 糊数 学 原 理评 价 出各 节 目质量 基 于 各
3 层次分析 方法确定 评价指标 的权重
3 1 层次 分析 法概念 .
评 价指 标 的综合优 越度 。
2 电视 节 目质 量 综 合 评 价 指标 的构 建
量 评 价 的客观 标准 , 对一些 纪 实新 闻 、 录片等 节 如 纪
收 稿 日期 :0 2— 3— 2 21 0 2
作者简介 : 丁汪 ( 9 8一 ) 男 ( 18 , 汉族 ) 安徽 合肥人 , ,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 .Ema : ny 28 1 e 6 .o — i s n0 0 . v@13 em lu o
porm idct si oteme esi m t x ad tru h A a t i acy Poes A P)a t n rga i o n mbrhp a ,n hog nl i H e rh rc s( H n ar t h r i yc r ba s i

综合评价方法 - 层次分析法加模糊评价方法

综合评价方法 - 层次分析法加模糊评价方法

v3 =“不太受欢迎”; v1 =“很受欢迎”; v 2 =“较受欢迎”;
v 4 =“不受欢迎”;
任选几台电脑,请同学和购买者对各因素进行评价。 若对于运算功能 u 有 1 , 20%的人认为是“很受欢迎”,50%的人 认为“较受欢迎”,30%的人认为“不太受欢迎” ,没有人 认为“不受欢迎”,则 u1 的单因素评价向量为
安全系统工程学
综合评价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AHP)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
2
综合评价法 之层次分析法
一、层次分析法
(1)导言
层次分析法(AHP)首先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运筹学家 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是系统工程中经 常使用的一种评价与决策方法。它特别适用于处理那些 多目标、多层次的复杂大系统问题和难于完全用定量方 法来分析与决策的社会系统工程的复杂问题。它可以将 人们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来表达和处理,是一种定性 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3)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第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 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 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 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 到下层因素的作用。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1个 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一个 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或指标层。当准则过多时 (譬如多于9个)应进一步分解出子准则层。 第二、构造成对比较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 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 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追成对比较阵, 直到最下层。



例题中,对判断矩阵用求和法计算权重向量。
1 1 1 1 5 3 1 5 B 1 1 1 5 3 1 3 1 1 1 5 3 5 3 5 1 3 1 1 1 3 1 0.652 0.556 0.692 1 3 0.130 0.111 0.077 5 1 3 1 1 1 3 0.218 0.333 0.231 3 1 1 5 1 3 1 1 3

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

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

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和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它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因素,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则是一种处理模糊信息、进行多属性决策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对评价对象的各个属性进行模糊量化,实现对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

将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然后详细阐述了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构建过程,包括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判断矩阵的构造、权重的计算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等。

接着,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该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过程和应用效果,验证了其可行性和实用性。

本文总结了研究成果,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二、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理论基础在复杂系统的评价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每个因素又可能包含多个子因素,这就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评价结构。

在这种背景下,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的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方法结合了AHP的层次化结构和FCE的模糊处理特性,使得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它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

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人的判断以决定诸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的顺序。

基于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AHP-FCE)模型优化矿井通风系统的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AHP-FCE)模型优化矿井通风系统的研究
W e hso cosaed tr n db HP R卫 rel ,whc r t n l gcl rcia n yt i. i t fa tr r eemie yA g f - nt  ̄ ihaesr gyl ia,p at l d ss o c c a ma c S
维普资讯
第1 6卷 第 4期
200 6年 4 月
中 国 安 全 科 学 学 报
O ̄ a i n S ft aey S ine ce c Ju l o ma
V_ .1 0 1 6No. 4 Ap .2 0 0 6 t
计算时间短、 求解精度 高、 计算结果稳定、 适用性强等特 点, 是一种全局优化方法。采用 A PF E方 H -C 法确定权 重, 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实用性和 系统性, 并能准确地得 出各评价指标 的权 系数, 使计算结 果更客观和稳定。实例 计算结果表 明: H - E方法简便和通用, A PF C 不仅能指 导生产实 际, 而且为类
似 的方 案优 化 工作提 供 了一种新 的思路和 方 法。
【 关模型; 矿井通风系统; 加速遗传 算法;
判 断矩 阵; 方 案优 化
Su y o t z t n o n n i t n S se B s d o t d n Opi ai f mi o MieVe t ai y tm a e n AHP F E Mo e l o —C d l
me t t xi cretdb c eeaigg n t loi m,whc i l fce ti erh n t tn clua i ma i s r r orce ya clrt e ei ag r h n c t ihi hs ye iin sac ,is n ac l— s h n a i t n i l rc e a d s bl n rs l , a d g o n a a tbly a d i a mmpeey o l l e n t . i ,hs ype i n t i i eut n o d i d pa it, n s o h s a e s i ltl pJ i d re  ̄ nz t

综合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加模糊评价方法

综合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加模糊评价方法
18
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用求根法得到矩阵A权重向量
w 0.637 0.105 0.258T
一致性检验:CR CI 0.0185 0.036 0.1 RI 0.52
w 0.0719 0.6491 0.2790T
矩阵C1权重向量w 0.0719 0.6491 0.2790T
step1、建立层次结构分析模型 step2、构造判断矩阵 step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step4、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9
在深入分析所面临的问题以后,应将问题所包含的因素 划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中间层、最低层。
最高层(目标层):要达到的总目标。只有一个要素, 是系统评价的最高准则。
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
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
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
先权重,
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 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 “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 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 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 度。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 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其用 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 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 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于B1的重要性排序。

根据矩阵理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就对应得到
了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值。但计算方法较复杂,在实际
应用中只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粗略估算。

实践中常用的计算特征值近似值的方法有求和法、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t o d e v e l o p t h e t a r g e t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e v lu a a t e d s y s t e m b y u s i n g na a l y t i c h i e r a r c h y p r o c e s s t o d e t e r mi n e he t w e i g h t v e c t o r s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 a f e t y Ev a l u a t i o n o f Re s e r v o i r Da m Ba s e d o n An a l y t i c
Hi e r a r c h y Pr o c e s s a n d Fu z z y The o r y
的过程 。在确定模糊评价矩 阵各 因素 的隶 属度的过程 中 , 借鉴 地铁施 工 、 T B M施 工 中的方 法 , 针对 定性 因子采用逐级估量 法和专 家评分 法进行隶属度的确定 ; 针对定量 因子采用 岭型隶属度分布 函数 。最 后 ,
对水库大 坝的安全性进 行综 合评 价。 关键词 : 层次分析法 ; 逐级估量法 ; 专家评分法 ; 模 糊综 合评 价 中图分类号 : T V 6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 6 7 2 -1 1 4 4 ( 2 0 1 7 ) O 6 - _ o o 9 5 —0 6

要: 影响水库大坝安全的 因素众多 , 并且 具有不确定性和层 次性 的特点。基 于《 水库大坝 安全评价
导则》 ( S L 2 5 8 2 0 0 0 ) 对水库大坝的安全性进行 了三级划分 , 将传 统 的方 法和与 层次分析 法和模糊 理论

基于层次分析法一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评价——以山东省昌乐县为例

基于层次分析法一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评价——以山东省昌乐县为例

第N 卷"第!期中"国"地"质"调"查`.@%N"].%!!,!!年,P 月!"#$#!%&'$()*+",#-&.%/'Q ;G %!,!!J.>"',%'N*))b D %V 0JV J?%!,!!%,!%,N引用格式"张承斌%基于层次分析法T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评价,,,以山东省昌乐县为例)2*%中国地质调查!!,!!!N #!$"N'TNN%#K 49/03B %-H>F 9L>@>F <5O 9@H9F >./.U =49@@.W05.F 45G &9@5/5G 0<L9=5J ./9/9@<F >?4>5G 9G ?4<;G .?5==9/J U HV V <?.&;G 545/=>O 55O 9@H9F >./"Q?9=5=F HJ<.U 349/0@53.H/F <>/-49/J./0E G .O >/?5)2*%75.@.0>?9@-HG O 5<.U 34>/9!!,!!!N #!$"N'T NN%$基于层次分析法T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评价,,,以山东省昌乐县为例张承斌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 山东泰安"!$',,,摘要 层次分析法T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有效解决传统评价分析方法难以对模糊概念进行定量评价以及受主观影响较大等问题!使评价结果更加合理&精确%综合选取单一岩体厚度&地下水埋深&含水层总厚度&地层岩性&导热系数&比热容和地温等$个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T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山东省昌乐县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适宜性中等区和适宜性差区!适宜性中等区面积为PP%$'_&!!适宜性差区面积为',%!N _&!%结合昌乐县城市规划!将研究区进一步划分为一般开发区&鼓励开发区&大力发展区和限制开发区%研究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合理开发利用可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关键词 浅层地热能-适宜性分区-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中图分类号 E#P'-E *'P"""文献标志码 Q """文章编号 !,N(T )$,##!,!!$,!T ,,N'T ,N"收稿日期 !,!,T ,$T !N -修订日期 !,!!T ,'T !#%基金项目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重点县#市&区$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及示范工程建设#编号"-Z 7E *$,,,,!,'N,!,,!P*$$(项目资助%作者简介 张承斌#'N)#,$!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工作%S &9>@"),!P#*#,c^^%?.&%,"引言浅层地热能指从地表至地下!,,&储存于水体&土体&岩石中的温度d !(e !采用热泵技术提取!用于建筑物供热或制冷的地热能)'*!具有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埋藏较浅&易于开发&可循环再生&清洁环保等特点!可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自!,'(年开始!山东省先后完成了区域以及各地市的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随后开展了重点县#市&区$浅层地热调查评价及示范工程建设)!*%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周边县市区均已完成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随着昌乐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节能减排压力日益增大!因此!针对昌乐县城区开展浅层地热能适宜性区划及资源潜力评价!对于当地发展清洁能源&落实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评价采取的主要方法为指标法和层次分析法#9/9@<F >?4>5G 9G .4<;G .?5==!Q M E $%.Z K b X ,!!(,!,,N 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中推荐浅层地热能适宜性分区采用指标法!该方法可方便&快捷地对区域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进行评价!但由于选取指标较少!无法做出精确&定量的评价%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整合的多目标决策剖析方法!具有系统性强&层次分明&简洁实用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评价工作!效果良好)*T #*!但其权重因子的确定常常因人而异!评价过程受主观影响较大%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对象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它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中"国"地"质"调"查!,!!年价!即去模糊化%进行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评价时!采用层次分析法考虑各因素对系统评价的贡献程度!再引入模糊综合评判对适宜性进行模糊综合分析)$*!可避免因个人主观影响而造成的系统误差%在充分收集研究区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区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分区!有效解决了传统评价分析方法难以对模糊概念进行精确定量评价及受主观影响较大的问题!为昌乐县浅层地热能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浅层地热能赋存条件A%A#浅层地质结构根据本次施工钻孔资料!!,,&以浅岩土体结构大致以岩土二元结构为主#表'$%上部土体结构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下部岩体主要为临朐群玄武岩!下伏五图群砂岩&泥岩地层!部分地表A#本次施工钻孔情况B.8C A#D0'%207%3(&0'-.130(73*1钻孔编号地理位置成井深度b&第四系厚度b&基岩岩性3R,'昌乐县经济开发区前于留村),%'($%!玄武岩3R,!昌乐县宝都街道冯家庄村'!,%,*(%#玄武岩3R,*昌乐县经济开发区八里庄村'!,%'!*%)玄武岩3R,P 昌乐县宝都街道五里庄村'!,%''N%,玄武岩&砂岩&泥岩3R,(昌乐县宝都街道吴家池子村),%,)%P玄武岩3R,#昌乐县朱刘街道山坡村'!,%'!(%'砂岩&泥岩&灰岩3R,$昌乐县朱刘街道钱家庄村!,,%#*)%P玄武岩&灰岩3-,'昌乐县经济开发区黄埠村#,%)(N%(砾岩&玄武岩3-,!昌乐县经济开发区黄埠村#,%((N%!砾岩&玄武岩3-,*昌乐县经济开发区东萧村),%'!(%$玄武岩&泥岩区缺失五图群!下伏下九龙群灰岩&白云岩%'%'%'"上部土体结构研究区上部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厚(f#,&!由南向北逐渐变厚!主要为大站组!局部分布黑土湖组和沂河组%岩性主要为褐黄色粉土&黏土!底部含少量碎石及土黄色姜状钙质结核!垂直节理发育%'%'%!"下部岩体结构研究区下部主要以新生界和古生界为主!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岩性以玄武岩&砂岩及灰岩为主%#'$临朐群#]8?$%该地层大多呈隐伏分布!局部沿低缓丘陵地带有不同程度的出露!与下伏古近系五图群呈喷发不整合接触%牛山组#]')$在研究区广泛分布!大多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在首阳山大面积 露%岩性主要为火山喷发沉积的灰黑色致密块状&杏仁状&气孔状玄武岩!局部夹河湖相沉积的泥岩&砂岩!底部砂砾岩%依据钻孔揭露情况!研究区南部厚约$,&!向北逐渐变厚至N#%*&以上!研究区东部厚'!f'$&%尧山组#]/$呈孤岛状零星分布于牛山组之上!二者呈不整合接触%岩性以火山喷发沉积的灰黑色致密块状玄武岩为主!在首阳山一带零星出露%#!$五图群#S'@+$%五图群在研究区呈隐伏分布!依据钻孔揭露情况!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厚度一般在!,&以上%#*$九龙群#第!期张承斌""基于层次分析法T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评价,,,以山东省昌乐县为例'%松散岩类孔隙水#单井涌水量(,,f ',,,&*b J $-!%松散岩类孔隙水#单井涌水量',,f (,,&*b J $-*%松散岩类孔隙水#单井涌水量d ',,&*b J $-P%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单井涌水量d ',,&*b J !裸露型$-(%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单井涌水量d(,,&*b J !裸露型$-#%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单井涌水量d (,,&*b J !覆盖型$-$%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裂隙水#单井涌水量d (,,&*b J !裸露型$-)%块状岩类裂隙水#单井涌水量d ',,&*b J !裸露型$-N%块状岩类裂隙水#单井涌水量',,f (,,&*b J !裸露型$-',%块状岩类裂隙水#单井涌水量(,,f ',,,&*b J !覆盖型$-''%块状岩类裂隙水#单井涌水量',,f (,,&*b J !覆盖型$-'!%研究区范围-'*%断层-'P%含水层类型及富水性分区界线-'(%水系-'#%县界-'$%本次施工钻孔及编号%图A#研究区综合水文地质略图E 36C A#+/(12%13)2/5'06%07063).7-.40&12%*1,5/.'%.'%!%'"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昌乐县北部地区!含水层包括第四系砂砾石&粉细砂及粉土等!厚度一般在(&左右!单位涌水量d',,&*b #J +&$%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f 'N%$(&%地下水化学类型为M 3g *+3@T39++0型&M 3g *T39++0型!矿化度为,%)$'f ,%N!)0b A %'%!%!"喷出岩类孔洞裂隙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含水层主要为新近系临朐群牛山组气孔状玄武岩#全风化,中等风化$!厚约$,&!单位涌水量一般d '!,&*b #J +&$%地下水位埋深约!,&!地下水化学类型为M 3g *+-g P T 39++0&M 3g +3@T 39型!矿化度为,%!)(f ,%(,N 0b A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部!五图断裂以北!在孤山一带裸露地表!大部分隐伏于石炭系&二叠系&新近系及第四系之下!分布范围较广%含水层岩性为奥陶系马家沟群和寒武系九龙群炒米店组质纯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等%区内单井出水量一般为(,,&*b J 左右%水化学类型主要为M 3g *+-g P T 39型和M 3g *T 39+]9!矿化度为,%*!(f ,%#)(0b A %A %F#岩土体热物性特征本次共采集')$件岩土样品!测试岩土热物性+*N +中!国!地!质!调!查"#""年参数!测试结果"表"#表明$研究区松散岩类密度较小%基岩密度较大&比热容变化较小%其中粉土'黏土等第四系松散岩类比热容相对较大%为$%$&'$%"&()*"(+(,#&石灰岩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的均值分别为"%-./*"0(,#和$%#$00"*1%明显高于其他岩性%岩土体各类岩性导热系数与密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表!"研究区主要岩土体物性及热物性特征值#$%&!"'($)$*+,)-.+-*/$01,.234(5.-*$0$67+(,)824(5.-*$04)24,)+523+(,8$-6)2*9.$67.2-0.岩性密度*"+(203.#比热容*"()((+3$(,3$#导热系数*"/(03$(,3$#热扩散率*"00"(13$#玄武岩"%"4#%56$%7$#%-#石灰岩"%6-$%#$"%-.$%#$黏土$%4-$%"#$%67#%-7粉土$%46$%"&$%67#%-"粉质黏土$%5&$%$&$%75#%-.泥岩"%#.$%##$%7"#%-6砂岩"%$"#%54$%6$#%4# "!适宜性分区研究区内第四系以黏土'粉土为主%基岩埋藏较浅%区域地下水富水性较差%且松散层和玄武岩不利于地下水回灌!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富水性极不均匀%且富水性普遍较弱%即便局部区域富水性较强%考虑到大量抽灌灰岩水容易引发或加剧区域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因此%不宜将其划分为地下水换热适宜区)$%4*!综合考虑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将全区划分为地下水换热系统不适宜区!本文主要阐述地埋管换热系统的适宜性分区!!%:"分区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进行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法基于模糊数学%对不方便量化的系统合成模糊关系%将一些模糊因素定量化%从而对多个因素进行评判!该方法可定量研究和处理客观存在的模糊因素%充分考虑因素的中间过渡状态)53$$*!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对多目标进行分析决策的方法%将$个多目标的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因素%并按关系分组形成层次结构%从而确定层次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建立综合评价因素集因素集是以影响评价对象的各种因素为元素所组成的一个普通集合%通常用!表示!本次评价地源热泵适宜性等级的指标集为!""#$%#"%#.%#&%#7%#6%#-#%其中$#$表示松散层厚度或单一岩体厚度%#"表示地下水埋深%#.表示含水层总厚度%#&表示地层岩性%#7表示导热系数%#6表示比热容%#-表示地温"$##0#!"%"%$!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选取松散层厚度或单一岩体厚度'地下水位埋深'渗透系数以及含水层总厚度等指标)$"3$.*!松散层厚度或单一岩体厚度直接影响钻孔的平均导热系数和换热孔的施工难度%进而影响工程投资回报率!地下水位埋深影响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换热效率%水位埋藏较浅的区域%换热器与地下水及岩土体间能更好地进行能量交换!含水层总厚度决定了地下热量传递效果%也反映了地下岩"土#体的热交换条件!"%"%"!地层属性选取地层岩性等要素指标%不同岩性反映出特定的地热生成环境%决定了热物性特征和单孔换热量的大小!"%"%.!热物性选取导热系数'比热容以及地温等要素指标!岩土体导热系数直接反映能量在岩土体中传递与交换的速率%决定了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的高低%也影响单孔换热量!比热容是岩土体温度改变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代表了岩土体蕴藏的浅层地热能资源量的大小!地温%通过$##0深度的地温%表征不同地层地温梯度以及大地热流量的大小!!%;"建立综合评价集评价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结果所组成的集合%通常用$表示!本次评价地源热泵适宜性等级的评价集为""%$%%"%%.#%其中$%$表示好%%"表示中等%%.表示差!!%<"构建评价矩阵若因素集!中第&个元素对评价集$中第$个元素的隶属度为'&$%则对第&个元素单因素评价的结果用模糊集合表示为$(&""'&$%'&"%+%'&)#%以*个单因素评价集($%("%+%(*为行组成矩阵(&5(第!期张承斌""基于层次分析法T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评价,,,以山东省昌乐县为例 3F )!称为模糊综合评价矩阵%本次评价依据研究区水文地质及热物性条件!通过专家打分!确定B h D 上每个有序对##$!>A $的隶属度%最终得到单因素评判矩阵 为C 4''4'!4'*4!'4!!4!*4*'4*!4**4P'4P!4P*4('4(!4(*4#'4#!4#*4$'4$!4 $*%"%I#确定因素权向量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为此!给各因素#$一个权重1$!各因素的权重集合的模糊集用G 表示"GC #1'!1!!1*!1!1(!1#!1$$%本次评价通过层次分析法#Q M E $构建权向量!其主要步骤是"首先!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然后!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最后!进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确定各要素重要性排序的权值%!%(%'"评价模型地埋管热泵系统评价体系层次结构模型由*层构成!从顶层至底层分别为目标层&属性层和要素指标层)'P T '(*%本次评价目标是地埋管换热适宜性分区!由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属性&热物性*项指标构成属性层!要素层细化为导热系数&比热容&含水层总厚度等$项指标#图!$%图"#地埋管换热系统适宜性分区评价模型E 36C "#+,31.83731/;0(3(6%=.7,.130(-05%70&8,'3%5434%2%.1%J)2.(6%*/*1%-!%(%!"因子权重确定因子权重采用层次分析赋权法确定%依据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应用专家打分方法!通过各因素之间的两两比较确定合适的标度!构造判断矩阵%使用3R 值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如果没有通过一致性检验则需修改判断矩阵!直至达到可以接受的一致性!最后确定各因子权重#表*$%表F#地埋管换热系统适宜性分区指标权重B .8C F#K (5%J @%3621'.(H 3(61.87%0&*,31.83731/;0(3(60&434%2%.1%J)2.(6%'*/*1%-因素综合权重导热系数,%*!''含水层总厚度,%*松散层厚度或单一岩体厚度,%'*'N 比热容,%'!*$地温#',,&$,%,),!地层岩性,%,$#N 地下水位埋深,%,P*N"%L#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确定单因素评判矩阵 和因素权向量 之后!通过模糊变化将 上的模糊向量 变为 上的模糊向量 !即 C 'F $H $F *C #I '!I !!I *$%其中H称为综合评价合成算子!本次评价取一般的矩阵乘法%"%M#确定系统总得分综合评价模型确定后!确定系统得分!即J C'F )+ X'F )!其中J 为系统总得分!为 中相应因素的级分%设适宜性好T 中等T 差的级分依次为=CN !(!()'%"%N#综合评分#'$绘制各要素图件%通过+9;7I -制图软件制作各要素指标的等值线#分区$图件!包括导热系数分区图&含水层厚度分区图等$幅分区图#图*$%+(N +中"国"地"质"调"查!,!!年图F#研究区各要素分区E 36C F#O 3&&%'%(1%7%-%(1;0(3(653.6'.-0&12%@0'H 3(6.'%.""#!$网格剖分%对研究区进行网格剖分!网格大小设为',,,&h',,,&%#*$网格赋值%将剖分网格与各因素指标等值线图叠加!并对网格中心点进行赋值!计算每个网格的分值!最终根据网格得分绘制地源热泵适宜性综合指数分区图#图P$%'%# 综合指数d $-!%( 综合指数d #-*%P 综合指数d (-P%综合指数等值线-(%研究区范围-#%水系-$%县界%图!#研究区地源热泵适宜性综合指数分区E 36C !#G 0-4'%2%(*3=%*,31.83731/3(5%J ;0(3(6-.40&6'0,(5P *0,')%2%.14,-43(12%*1,5/.'%.""#P $适宜性分区标准%结合专家意见并考虑实际情况!将总得分 $分的区域划分为适宜性好区!(f $分划分为适宜性中等区!d (分的区域划为适宜性差区%"%Q#分区结果!%N%'"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区结果结合研究区浅层地热能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及热物性&地层属性!利用层次分析法T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研究区划分为地埋管换热适宜性中等区和适宜性差区#图(#9$$%适宜性中等区域面积PP%$'_&!!热导率在'%P)f*%!'8b #&+6$之间!松散层或单一岩层厚!!%(f #*%,&不等!含水层总厚度i *,&!地下水位埋深变化较大##%,f P!%(&$!属地埋管换热的较有利区域%适宜性差区面积为',%!N _&!!导热系数d '%$8b #&+6$!单一岩体厚度d #,&!属地埋管换热的相对不利区域%!%N%!"与指标法分区结果比对运用指标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地埋管换热系统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均为地埋管换热系统适宜性中等区#图(#L $$%+#N +第!期张承斌""基于层次分析法T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评价,,,以山东省昌乐县为例#9$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分区#L $指标法评价分区'%适宜性中等区-!%适宜性差区-*%综合指数等值线-P%研究区范围-(%水系-#%县界%图I#研究区地埋管换热系统适宜性评价分区E 36C I#O 3=3*30(0&*,31.83731/;0(3(6%=.7,.130(0&6'0,(5P *0,')%2%.14,-4*/*1%-3(12%*1,5/.'%.""对比模糊综合评价法与指标法!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大致相同%由于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取的评价因子更多!并结合专家打分评价了局部适宜性差区!因此评价结果更趋于合理%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定量化处理!使评价结果更加细化%同一适宜性分区内亦可通过综合指数等值线判别其适宜性的优劣程度%*"开发利用区划依据研究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结果!综合考虑研究区建筑密度&供暖供需情况及城市发展规划!通过定性评价!将昌乐县划分为一般开发区&鼓励开发区&大力推广区和限制开发区!共P 个大区!$个亚区#图#$%#'$ 区为一般开发区!位于研究区中部!属于昌乐县中心城区!面积',%()_&!%该区城镇化建设程度高!城市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供暖矛盾不突出%区内岩土体热导率较高!为地埋管换热系统适宜性中等区%可鼓励旧城改造及新建建筑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 区为鼓励开发区!位于研究区北部!分为'& !!个亚区!面积共'#%()_&!%该区属昌乐县经济开发区!城镇化建设程度较低%区内岩土体热导率较高!有利于地埋管地源热泵建设%区内供暖等基础设施较为紧张!建议在做好前期勘察论证的基础上!做好相关审批及施工质量把关工作!建设一批示范工程!推广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提高群众对浅层地热能的认识!为经济开发区发展助力%#*$ 区为大力推广区!分为!个部分% '区位于研究区南部!面积P%!#_&!%该区正处于大规模城镇化建设阶段!城镇化建设程度较低!新城区内供暖等基础设施较为紧张!属地埋管换热系统适宜性中等区%建议大力推广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缓解环境压力!为新城区发展助力% !区位于研究区东部!属昌乐县朱刘街道!面积'*%!$_&!%该区城镇化建设程度很低!供暖等基础设施比较紧张%该区为工业园区!规划与潍坊开发区接轨!是下一步合村并居及新农村改造的重点区域!属地埋管换热系统适宜性中等区%建议大力推广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鼓励新农村建设或旧村改造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P $ 区为限制开发区!面积共',%!N _&!!分为 '& !两个亚区!位于研究区西南及北部%该区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评价为地埋管换热适宜性差区!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地源热泵系统%建议进一步提高勘查精度!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开展场地浅层地热能勘察工作!在严格论证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利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N +中!国!地!质!调!查"#""年$%一般开发区!"%鼓励开发区!&%大力推广区!'%限制开发区! (%研究区范围!)%房屋建筑!*%县界!+%水系!,%道路!$#%铁路! $$%山体及注记"图!"研究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区划#$%&!"'()(*+,-(./0.12/$*$30/$+.3+.$.%-0,+4 560**+7%(+/6(8-0*(.(8%9$./6(5/21908(0'!结论及建议#$$基于昌乐县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征%热物性及岩性组合条件等&将昌乐县城市规划区划分为浅层地热能适宜性中等区和适宜性差区&适宜性中等区面积''%*$-."&适宜性差区面积$#%",-.""#"$根据评价结果及昌乐县城市规划&将昌乐县研究区划分为一般开发区%鼓励开发区%大力发展区和限制开发区'个大区"建议在工程建设前先进行场地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勘察&为地埋管热泵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相对于指标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具有评价结果更合理且定量化的优点&其关键在于评价矩阵的构建和因子权重的确定"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建议选取&/(名浅层地热能研究领域相关专家进行打分"参考文献#:(4(8(.;(5$'$(!韩再生&冉伟彦&佟红兵&等%0123#""()"##,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4(%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56714&8679:&3;7<5=&>?6@%0123#""()"##,4A>B C D C E B6?C;7D;F4G6@@;HI>;?G>F.6@J7>F<KL7M>N?C<6?C;767O J M6@P6EC;7'4(%=>C Q C7<*4?67O6F ON R F>N N;D S GC76&"##,%'"(!李卫洲%山东省临沂市浅层地热能特征及开发利用'0(%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T C91%3G>S G6F6B?>F C N?C B N67O0>M>@;A.>7?;D4G6@@;HI>;?G>F E .6@J7>F<K C7T C7K C S C?K&4G67O;7<R F;M C7B>'0(%=>C Q C7<*S GC76 U7C M>F N C?K;D I>;N B C>7B>N#=>C Q C7<$&"#$,%'&(!卫万顺&李宁波&冉伟彦&等%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中的关键问题研究'V(%城市地质&"##,&'#&$*$W(%9>C94&T C X=&8679:&>?6@%4?POK;7?G>->K AF;Y@>.N;DO>M>@;A.>7?67O P?C@C Z6?C;7;D N G6@@;H<>;?G>F.6@>7>F<K'V(%U F E Y67I>;@&"##,&'#&$*$W(%''(!卫万顺&郑桂森&冉伟彦&等%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9>C94&1G>7<I4&8679:&>?6@%J M6@P6?C;7;74G6@@;HI>;EG>F.6@J7>F<K8>N;PF B>N'[(%=>C Q C7<*S GC76T67O R F>N N&"#$#% '((!层次分析法'J=2\T(%'"#"#W#,W#)(%G??AN*22H C-C%.Y6@C Y% B;.2H C-C2层次分析法%3G>676@K?C B GC>F6F B GK AF;B>N N'J=2\T(%'"#"#W#,W#)(%G?EAN*22H C-C%.Y6@C Y%B;.2H C-C223G>676@K?C B GC>F6F B GK AF;B>N N% ')(!许苗娟&姜媛&谢振华&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北京市平原区水源热泵适宜性分区研究'V(%城市地质&"##,&'#$$*$+W"$%]P[V&V C67<:&]C>15&>?6@%4?POK;7OC M C N C;7;D?G>6AAF;AF C E 6?>F67-;D H6?>F N;PF B>G>6?AP.AN Y6N>O;7^5RC7=>C Q C7< A@6C7'V(%U F Y67I>;@&"##,&'#$$*$+W"$%'*(!雷柏茂&李江燕&梁佩博&等%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的中子管故障风险评估'V(%原子能科学技术&"#$,&(&#$$$*""'*W""()%T>C=[&T C V:&T C67<R=&>?6@%8C N-6N N>N N.>7?;D7>P?F;7?PY> D6C@PF>Y6N>O;7D PZ Z K B;.AF>G>7N C M>>M6@P6?C;767O676@K?C B GC>F E 6F B GK AF;B>N N'V(%^?;.C BJ7>F<K4B C3>B G7;@&"#$,&(&#$$$*""'*W""()%'+(!孙彦伟&常彬%茌平县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方式适宜性研究'V(%能源与环境&"#$,#&$*$,W"#&""%4P7:9&S G67<=%4?POK;7?G>N PC?6YC@C?K;D N G6@@;H<>;?G>F.6@ >7>F<K O>M>@;A.>7?67O P?C@C Z6?C;7C7S GC AC7<S;P7?K'V(%J7>F<K J7M C F;7&"#$,#&$*$,W"#&""%',(!常建娥&蒋太立%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研究'V(%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W$()%S G67<VJ&V C67<3T%8>N>6F B G;7?G>H>C<G?;DB;>D D C B C>7?GF;P<G676@K?C B GC>F6F B GK AF;B>N N'V(%V9PG67U7C M3>B G7;@*L7E D;F.[676<J7<&"##*&",#$$*$(&W$()%'$#(符学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0(%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_P]9%3G>8>N>6F B G67O^AA@C B6?C;7;D_PZ Z K^5R'0(%56F E YC7*56F YC7L7N?C?P?>;D3>B G7;@;<K&"#$$%'$$(丁家玲&叶金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V(%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W"'(%0C7<V T&:>V5%\7^5R.;O>@67O D PZ Z K Q PO<>.>7?C7>M6@P6E ?C;7;D P7O>F<F6OP6?>?>6B GC7<`P6@C?K'V(%9PG67U7C MV*4;B 4B C&"##&&()#"$*"'$W"'(%++,+第!期张承斌""基于层次分析法T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评价,,,以山东省昌乐县为例)'!*王树星!宋亮!梁云汉%淄博市周村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资源潜力评价)2*%山东国土资源!!,')!*P #'!$"P!T P$%89/0-:!-./0A !A >9/01M %E .F 5/F >9@5O 9@H9F >./.U J5O 5@.;C &5/F 9/J HF >@>V 9F >./.U =49@@.W05.F 45G &9@5/5G 0<>/K 4.H?H/J>=C F G >?F .U K >L.?>F <)2*%-49/J./0A 9/J R 5=.HG !!,')!*P #'!$"P!T P$%)'**高志友!宁文峰!李宁%莱州市浅层地温能初步评价)2*%化工矿产地质!!,')!P,#P $"!!$T !*P%79.K 1!]>/08\!A >]%E G 5@>&>/9G <5O 9@H9F >./.U =49@@.W 0G .H/J F 5&;5G 9F HG 55/5G 0<>/A 9>V 4.H 3>F <)2*%75.@345&+>/5G !!,')!P,#P $"!!$T !*P%)'P *胡彩萍%地埋管换热影响岩土体传热因素及热影响范围分析)2*%山东国土资源!!,'$!**#)$"('T ($%M H 3E %Q /9@<=>=./459F F G 9/=U 5G U 9?F .G =9/J F 45G &9@>/U @H5/?5G 9/05.U G .?_9/J =.>@>/U @H5/?5J L<459F F G 9/=U 5G >/H/J5G 0G .H/J ;>;5)2*%-49/J./0A 9/J R 5=.HG !!,'$!**#)$"('T ($%)'(*金婧!席文娟!陈宇飞!等%基于Q M E 的浅层地热能适宜性分区评价)2*%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N'T N*%2>/2!:>82!345/1\!5F 9@%Q ==5==&5/F .U =H>F 9L>@>F <.U =49@@.W 05.F 45G &9@5/5G 0<L9=5J ./Q M E )2*%289F 5G R 5=.HG 89F 5G S /0!!,'!!!*#*$"N'T N*%+,31.83731/%=.7,.130(0&*2.770@6%012%'-.7%(%'6/8.*%50(.(.7/13)23%'.')2/4'0)%**.(5&,;;/)0-4'%2%(*3=%%=.7,.130(">).*%*1,5/0&G 2.(67%G 0,(1/3(+2.(50(6<'0=3()%K M Q ]7345/0L>/#7'!*K L .8'41+$')M ,13'-=&1)2')56'18-$,82",'8'5$0:#4,1#!=&1)2')5M 1$11)!$',,,!6&$)1$>8*1'.)1"Q /9@<F >?4>5G 9G ?4<;G .?5==#Q M E $T U HV V <?.&;G 545/=>O 55O 9@H9F >./&.J5@?9/L59;;@>5J F .5U U 5?F >O 5C @<=.@O 5F 45;G .L@5&=?9H=5J L<F G 9J>F >./9@5O 9@H9F >./&5F 4.J=!W 4>?49G 5F 45J>U U >?H@F <>/^H9/F >F 9F >O 59==5==&5/F 9/J F 45=HLD 5?F >O 55U U 5?F =./U HV V <?./?5;F 1=!=.F 49F F 455O 9@H9F >./G 5=H@F =9G 5&.G 5G 59=./9L@59/J 9??HG 9F 5%X 45G 5=59G ?45G =>/F 4>=;9;5G 49O 59J.;F 5J $U 9?F .G =!>/?@HJ>/0=>/0@5G .?_&9==!J5;F 4.U 0G .H/JW 9F 5G !F .F 9@F 4>?_/5==.U 9^H>U 5G !@>F 4.@.0<.U =F G 9F H&!F 45G &9@?./JH?F >O >F <!459F ?9;9?>F <9/J =.>@F 5&;5G 9F HG 5!F .5O 9@H9F 5F 459J9;F 9C L>@>F <.U =49@@.W05.F 45G &9@5/5G 0<.U 349/0@53.H/F <>/-49/J./0E G .O >/?5L<Q M E T U HV V <?.&;G 545/=>O 55O 9@HC9F >./&.J5@%X 45G 5=59G ?49G 59W 9=J>O >J5J >/F .F W .=HL=5?F >./=!>/?@HJ>/0&5J>H&=H>F 9L>@>F <9G 59=.U PP%$'_&!9/J ;..G =H>F 9L>@>F <9G 59=.U ',%!N _&!%X 45=F HJ<9G 59=W 5G 5U HG F 45G J>O >J5J >/F .05/5G 9@J5O 5@.;&5/F V ./5!5/C.HG 90>/0J5O 5@.;&5/F V ./5!O >0.G .H=J5O 5@.;&5/F V ./59/J G 5=F G >?F 5J J5O 5@.;&5/F V ./5!?.&L>/5J W >F 4F 45HG C L9/;@9//>/0.U 349/0@53.H/F <%X 45=49@@.W05.F 45G &9@5/5G 0<>/F 45=F HJ<9G 5949=F 450G 59F 5G ;.F 5/F >9@!9/J F 45G 59=./9L@5J5O 5@.;&5/F ?9/LG >/04H055?./.&>?9/J =.?>9@L5/5U >F =%%/@0'5*"=49@@.W05.F 45G &9@5/5G 0<-=H>F 9L>@>F <V ./>/0-U HV V <?.&;G 545/=>O 55O 9@H9F >./-Q M E #9/9@<F >?4>5G 9G C 4<;G .?5==$ 责任编辑 沈效群 ""+N N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江西财经大学数学建模竞赛A题城市交通模型分析参赛队员: 黄汉秦、乐晨阳、金霞参赛队编号:20160182016年5月20日~5月25日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江西财经大学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章程。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中选择一项填写): A我们的参赛队编号为2016018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队员1. 姓名专业班级计算机141队员2. 姓名专业班级计算机141队员3. 姓名专业班级计算机141日期: 2016 年 5 月 25 日编号和阅卷专用页江西财经大学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2016年5月15日制定城市交通模型分析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及道路交通流量急剧增加,交通出行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削弱经济活力的瓶颈之一。

本篇论文针对道路拥挤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数学建模分析,讨论拥堵的深层次问题及解决方案。

首先建立绩效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确定了目标层,准则层(一级指标),子准则层(二级指标)。

其次,建立评价集V=(优,良,中,差)。

对于目标层下每个一级评价指标下相对于第m 个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由专家的百分数u 评判给出,即U =[0,100]应用模糊统计建立它们的隶属函数A(u), B(u), C(u) ,D(u),最后得出目标层的评价矩阵Ri ,(i=1,2,3,4,5)。

利用A,B 两城相互比较法,根据实际数据建立二级指标对于相应一级指标的模糊判断矩阵P i (i=1,2,3,4,5)然后,我们经过N 次试验调查,明确了各层元素相对于上层指标的重要性排序,构造模糊判断矩阵P ,利用公式1,ij ij n kj k u u u==∑ 1,n i ij j w u ==∑ 1,i i n j j w w w ==∑ []R W R W R W R W R W W R WO 5544332211,,,,==计算出权重值,经过一致性检验公式RI CICR =检验后,均有0.1CR <,由此得出各层次的权向量()12,,Tn W W W W =。

然后后,给出建立绩效评价模型(其中O 是评价结果向量),应用模糊数学中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被评价城市交通的绩效进行分级评价。

接着在改进方案中,我们具体以交叉口为中心建立模型,其中包括道路长度、宽度、车辆平均长度、车速等等考虑因素。

通过车辆排队长度可以间接判断交通拥堵情况,不需要测量车速、时间等因素而浪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成本和效率。

为管理城市交通要道提供了良好的模型和依据。

【关键字】交通拥堵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 绩效评价 隶属度一、问题重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群众购车刚性需求旺盛,汽车保有量继续呈快速增长趋势,2015年新注册登记的汽车达2385万辆,保有量净增1781万辆,均为历史最高水平。

汽车占机动车的比率迅速提高,近五年汽车占机动车比率从47.06%提高到61.82%,群众机动化出行方式经历了从摩托车到汽车的转变,交通出行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015年,小型载客汽车达1.36亿辆,其中,以个人名义登记的小型载客汽车(私家车)达到1.24亿辆,占小型载客汽车的91.53%。

与2014年相比,私家车增加1877万辆,增长17.77%。

全国有40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北京、成都、深圳、上海、重庆、天津、苏州、郑州、杭州、广州、西安11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

全国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31辆私家车,北京、成都、深圳等大城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私家车超过60辆。

随着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交通流的增加,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普通成为焦点问题。

路网不畅、设施不足、交通拥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行车难、停车难、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日益突显,对城市交通管理造成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

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削弱经济活力的瓶颈之一。

据美国得克萨斯州运输研究所2006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被称为“汽车王国”的美国每年因交通堵塞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2007年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测算,北京市每天因为堵车造成的社会成本达到4000万元,每年损失146亿元。

对于交通堵塞这个世界性难题,各国政府和民间都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广泛的研究。

交通拥堵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交通管理技术低下。

请你建立模型分析在现有交通路网架构的条件下,如何提高交通管理技术,改善城市交通。

二、问题分析在本文中,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车辆因素、道路因素、人为因素、社会因素四个个方面对城市交通进行综合评估,最终得出一个综合评分。

车辆因素主要从车辆自身对交通问题影响,包括车流量,车辆运载效率等;道路因素指标目的在于衡量道路的交通运输能力,以及道路交通标线的设计;人为因素体现人为主观行动对交通的影响;社会因素从社会现象上分析对交通的影响。

利用A,B两城市比较法,通过实际数据对比计算相似度,构建模糊矩阵得出二级指标权重向量,再利用专家打分法一级指标权重向量,综合得出应用上述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城市交通进行评价,以判断城市交通的现状,诊断其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为城市交通的优化提供决策参考。

考虑到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素权重的过程中专家评分具有主观性,各指标具有离散性,因而会有误差,所以我们最后用模糊数学的知识对模型进行了优化处理,对有些变量进行连续化处理,并建立其关于上级指标的隶属函数,进而计算出隶属度,由此隶属度构成的矩阵,综合各因素的权重列向量,经过矩阵运算,得出技术效益的综合结果。

由这些因素集的综合结果构成上一层的因素集,再根据上一层的权重分配方案,采取同样的计算方法,得到最终的综合分数。

三、模型假设假设一:我们的模型只列出了16项影响城市交通绩效的指标,因为宏观因素及微观因素,影响因素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假设除本文所列项目,其他因素的影响甚微,可以忽略不计。

假设二:文中层次分析模型建构过程中涉及到了专家打分,但由于评分专家对所评方案的评分受个人因素影响,我们假设5个专家的打分是客观、公正的, 且对指标无明显偏好。

假设三:假设受评规划方案均满足城市交通规划方案的优化选择模型的基本要求。

四、符号说明1R .................................................................................... 人为因素的评价矩阵1P .................................................................................... 人为因素的模糊判断矩阵 1W .................................................................................... 人为因素的权向量2R .................................................................................. 道路因素的评价矩阵2P ..................................................................................... 道路因素的模糊判断矩阵2W ..................................................................................... 道路因素的权向量3R ..................................................................................... 车辆因素的评价矩阵3P ....................................................................................... 车辆因素的模糊判断矩阵 3W ...................................................................................... 车辆因素的权向量4R ...................................................................................... 社会因素的评价矩阵4P ....................................................................................... 社会因素的模糊判断矩阵 4W ....................................................................................... 社会因素的权向量5R ....................................................................................... 功能特征的评价矩阵5P ........................................................................................ 功能特征的模糊判断矩阵 5W ....................................................................................... 功能特征的权向量 P ......................................................................................... 总目标的模糊判断矩阵W ........................................................................................ 总目标的权向量O ......................................................................................... 评价结果向量λi ....................................................................................... 权系数Z ......................................................................................... 综合评价五、模型建立5.1 数学知识回顾5.1.1 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方法[1],是由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学家T.L.Satty 提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