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2015要点
自然资源学讲义课件[1]
【课程概述】1、名称:自然资源学2、课时:24学时,1.5学分,4-15周,3、考试:闭卷,平时+期末=总成绩4、教材:蔡运龙编著《自然资源学原理》科学出版社5、参考书:《自然资源学导论》,包浩生等编著;《自然资源学原理》,彭斌朱海燕著《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张丽萍编著绪论自然资源学范式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形成与发展一、自然资源的前科学时期【解释0-1 前科学】:还没有正式形成一门科学,没有形成统一的科学框架,马克思: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运用了数学时才算达到了完善的地步/1、史前时期的人与自然资源【讲解】谈到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必须从人类的诞生讲起。
猿——直立行走的猿——最接近人的猿(人猿)——最接近猿的人(猿人)——现代人类最早的人类起源于非洲的一个原始部落,距今大约200多万年,后经多次的迁徙、繁衍,逐渐扩展到了欧洲、亚洲、美洲…………,但是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目前还在争论之中,之所以说在非洲是因为发现了大量的保存完整的古人类化石,并形成了较完整的演化体系,但光凭这些,是否足以证明人类起源于非洲,尚需要历史的证明。
我们国家发现的元谋人也好,北京人也好,年代没有非洲发现的古人化石久远,且化石不完整,有的只有牙齿,数量也不多,因此证据少。
我们国家的发现的远古人类有云南的元谋人,周口店的北京人…………人类的起源在地球的演化史的过程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为什么?自然界在40多亿年的时间里都是“自发”的进行演变,从太古代到中生代到新生代,从寒武纪到侏罗纪到白垩纪晚期的恐龙大灭绝再到第四季;但人类才出现以后,几乎所有的自然过程都会打上人类的烙印,自然界收到了有“自主”行为的人类的干预和控制,人类不断认识和改造自然,满足自身需要。
1)时间段:狩猎社会-原始农业社会,人类诞生-公元前8000年2)特点:(1)人口数量少(2)对自然界的影响较小:人口数量少,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只能生产很简单的工具,举例火、石器工具(3)没有历史记载:进行考古发掘发现证据【举例0-1 火的发明】摘自维基百科“火”词条原始人类对火的使用主条目:早期人类对火的使用控制火提供热光是人类早期伟大的成就之一。
自然资源学原理课程说明书
自然资源学原理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4、远景资源(hypothetical resources) 远景资源是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 将来有大的改观。如东海已生产出一定数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但并非全部 潜在储油层都做了钻井探测,因此就是一个存在远景资源的地区。 5、理论资源(speculative resources)
相协调,以实现当前开发与长远持续发展的统一。
第12页,共170页。
第二节 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三、与相关学科的关联
上述自然资源学研究的内容,也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 1、环境科学
广义理解的环境与自然资源学、生态学、地理学等有了广泛的交叉。 2、国土经济学
国土经济学与资源经济学的联系:其结合点在“国土资源”。自然资源是国土资源的 主要组成部分。 但国土经济学与资源经济学也有区别:国土经济学比资源经济学范围更广,属宏观 (总量)经济学范畴;而后者属微观(个量)经济学范畴。 3、人类生态学 王发曾(1991)先生关于人类生态学的定义(P18),说明了人类生态学与自然资源学 的研究密切相关。
还未完全定型,其研究方法还在发展和完善之中。
第10页,共170页。
第二节 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2、自然资源学的时空尺度:空间维与时间维 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归纳为论题维、空间维和时间维。
论题维:生态、经济、社会、政治、法律、伦理、技术等。
空间维:不同空间尺度上要研究的问题是不同的,在研究中需要作明 确的界定(如P16表0.1、0.2)。也就是说,不同的尺度要研究不同的论题。
1、表象:人口过剩
引起当代自然资源问题最直接的原因:人口过剩。
资源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 其中,人均资源消费包括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指环 境污染、环境退化、资源存量的减少等,它与资源利用的方式有关。 由此看来,资源问题与人口过剩(overpopulation)密切相关。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十章__自然资源经济学基本问题2015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稀缺与供需平衡
• 三、自然资源的供需平衡 • 3、自然资源的自然需要与有效需求
C:需要者的支付能力-当支付能力提高,有效需求一般会增 加 D:自然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比价-按经济学原理,生产者 必须将其支付能力合理地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他对各生产 要素的有效需求遵循均等边际原则,使支付能力的分配在每 种生产要素上获得的边际报酬大致相等,各生产要素获得的 总报酬才能达最高。自然资源价格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的比 价越低,对自然资源的有效需求就越多;反之越少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稀缺与供需平衡
• 三、自然资源的供需平衡 • 4、自然资源供需平衡的经济学原理 自然资源价格的确定及价格在供需平衡矛盾中的作用,与 一般商品不同: A:一般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都处在经常变动中,供给和需 求的共同运动达到均衡而决定了价格。但自然资源的供给 是受限制的,很多自然资源供给量通常不易变动,其自然 供给绝对固定,经济供给可变动但很受限制,因此自然资 源的价格常常是由需求单方的运动决定,需求越大价格越 高;
一般商品的供需矛盾可以通过扩大供给和约束需求两条途 径解决,而自然资源的供需矛盾只有通过约束需求一条途 径解决
使用价格杠杆,把自然资源的需要转化为有效需要,使之不致无限扩大 而服从供求定律,就能有效地平衡自然资源的 供需矛盾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稀缺与供需平衡
• 三、自然资源的供需平衡 • 4、自然资源供需平衡的经济学原理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稀缺与供需平衡
• 三、自然资源的供需平衡 • 1、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概念 • (1)供给:卖者在某一时间、一定价格条件下愿
意并能够出售的产品、资源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量一般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价格 的下降而减少,称为供给运动--构成供 给曲线; 价格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称为供给弹 性;表现为曲线的斜率或曲率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最大资源潜力
【最大资源潜力】指在其他条件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 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各种流动性能源的估算:
➢ 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最大自然能量潜力目前获取量1千万倍, 前景美妙。
➢ 生物、土地、海洋资源的总潜力目前人均的100倍。
外推必须假设:过去发现率和生产率将仍起作用。
➢ 【特尔菲法】专家来预测法,取他们估计范围的平均值。
5、理论资源
【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 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理论资源的估计方法:是根据已勘察地区过去的发现模式 外推。这种方法假设尚未勘察的地区将会像那些条件类似 的已开发地区一样,具有资源潜力并将带来利润收益。 很多专家指出,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已经被开采的 都是规模较大、地质条件较有利、通达性也较好的构 造;当开发推进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都较差的 地区时,是不大可能实现预期的资源潜力和利润收益 的。
如:在撒哈拉,如果把水资源的利用控制在持续能力水 平上,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衰退。
关于可更新资源利用的程度观点
从费用—收益的角度:在某些情况下把某种可更新资源利 用到耗竭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人类道义——保护其他生命的生存权利:上述思想是受诅 咒的。
生态学角度:长远来看,遗传基因和物种多样性的损失, 对于人类的支持系统是的威胁。
于所有生产要素(土地、劳动、投资、基础设施)的费用和 政府的税收政策。此外还应包括由于政策、自然灾害等原 因带来的风险; 资源产品的价格:这主要取决于需求与供给的消长关系, 但也受生产者价格政策和政府干预的影响; 替代品的可得性与价格:包括某些资源循环利用的费用.
最新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提纲
绪论一、人口过剩(1)☆人口数量过剩:A。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B.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等,也被认为是人口数量过剩;(2)☆人口消费过剩: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在此类问题上,资源问题的关键是人均高消费及其带来的污染问题)二、☆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对象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三、自然资源学的视角P15(1)不同空间尺度上研究的问题是不同的;(2)对不同的尺度要研究不同的论题:A。
时间维(过去、现在、未来)B.空间维(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地方尺度)C.论题维(生态、技术、经济、伦理、政治、法律、文化等)第一章一、☆自然资源: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二、☆☆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1)自然资源是天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两个前提:A。
必须有获得和利用它的知识;B.有某种需求;(3)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在不断发展,因此自然资源的范畴随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变化;(4)人的需要和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5)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科学概念,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诸多原理。
三、自然资源的分类(1)☆☆按是否可以更新,将自然资源分为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和其他;A.☆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储存性资源):a. 利用后就变性或毁灭的资源(化石燃料);b. 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金属矿物);B.☆可更新资源(流动性、收入性资源):a. 直接太阳能;b. 间接太阳能(地球物理过程:风、潮汐、水流;光合作用过程:短期的(一年生田间作物)长期的(森林)c. 地热能C.“可更新”和“不可更新”的相对性:a. 更新速率不大一样;b. 从人类历史尺度上看,取决于人类的利用水平或强度;c. 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限,更多地取决于人类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是自然现实;(2)根据自然资源本身固有的属性,包括自然资源的可耗竭性、可跟新性、可重复使用性以及发生起源等;(3)对人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就是三大类:食物、原材料、能源。
自然资源学原理(4)
5、理论资源
——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 为止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方法:根据已勘察地区过去的发现模式外推。
6、最终可采资源 ——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储量和理论 资源的总和
二、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1、最大资源潜力
——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 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其估算值是建立在天然系统自然输出的基础上,忽 略了由人类经济、社会系统所施加的局限。或根据发达 地区已实现的生产能力来推算不发达地区和未开发地区 的生产潜力。
第四讲 自然资源的性质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什么是自然资源?
环境或其某些部分,只有它们能满足人类的需要时, 才是自然资源。 ——金梅曼《世界资源与产业》 一般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 原材料),如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 源、海洋资源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辞海》
——是已查明的储量,在当前的价格水平上,以现有 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
——是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 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估计远景资源范围的常用方法:根据一定地质条 件下过去生产的增长率和探明储量的增长率外推,或根 据过去每钻井单位深度的发现率外推。
6、社会性
——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 发能力 ——自然资源稀缺与开发导致的生态影响约束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 ——自然资源的冲突和争夺冲击着社会
二、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
1、资源价值随人类需要和能力的发展而变化
——自然资源的价值响应于知识的增加、技术的改善、 人类需求的变化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高度的动态性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自然资源学原理绪论自然资源学范式1. 人口过剩——人口数量过剩、人口消费过剩人口数量过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躲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地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困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食物、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
人口消费过剩: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第一篇自然资源及其稀缺的性质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1.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分类: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2.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1)不可更新资源的度量探明储量:已经查明,并在当前的需要、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储量。
条件储量:已经查明,但在当前的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来开采是不经济的矿藏。
远景储量: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理论储量: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出现的矿藏。
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储量和理论储量的总和。
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用矿物的元素丰度或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2)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最大资源潜力: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而不断房发展。
4. 绝对短缺:当全球尺度上的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所造成的稀缺。
5. 相对短缺:在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总需求,但由于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区域性稀缺。
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的原因:1)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差异(1)资源的地理分布是不平衡的(2)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开发的历史不同(3)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的差异,造成人均能源消耗不一样2)地缘政治(封锁和禁运)3)贫困(经济问题)4)由自然因素或人类不合理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造成的环境退化第二篇自然资源生态学原理第五章自然资源生态过程1. 自然资源与熵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均衡状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从原来的无序状态变化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形成的有序结构。
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二版)课件
2009年8月云台山红石峡
2011年8月云台山小寨沟
第二节 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人口数量过剩
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 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 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 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这些均被称为人口数量过剩。 如非洲的饥荒问题。
第一篇 自然资源及其稀缺的性质
第一章 自然资源的性质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1、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中的“资”就是指“有用”、“有价值”的东西,即一
切生产和生活资料。“源”就是“来源”或“源泉”。简单来说就是: 自然界有价值的东西的来源。 自然资源的概念很多 ,各有侧重,但诸多概念都有一个共同点:就 是把自然资源看成是天然生成物,而把人类活动的结果排斥在外。实 际上现在整个地球已经没有纯自然的了,都或多或少打上了人类活动 的烙印,也就是说现在的自然资源中已经融进了不同程度的人类劳动 结果。 基于这一点,本教材给自然资源下的定义: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 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 活动结果。
二、科学范式的特点
第一,有一批志趣相同的研究队伍自觉或不自觉的组织起来 研究某一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具有相对稳定的“专业基质”(理论、方法与应用); 第三,有共同的研究内容和探索目标,而且这些研究者对所 研究的内容、问题等看法比较一致; 第四,有共同的典型案例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五,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途径和选择标准。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科学性 质并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但到目前为止,资源学还不是 一级学科,还附属在其它科学之下。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7、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8、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9、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二、简答题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参考答案:(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
)(2)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范围是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与人的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决定(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是自然环境的一个方面);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2、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更新性的相对性参考答案:(1)分类: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案也不同:如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五大类;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二版)课件
2009年8月云台山红石峡
2011年8月云台山小寨沟
第二节 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人口数量过剩
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 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 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 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这些均被称为人口数量过剩。 如非洲的饥荒问题。
对同一种自然资源,由于采用的方法不同,所 得的结论可能不尽相同。
不同的资源类型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度量。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可更新资源的估算:
已有了较为成熟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当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由 于观测手段的丰富,观测精度的提高,观测网点的加密,以及数据 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全球性和区域性可更新资源的估算日益准 确。比如全球太阳辐射能的收支、全球水量平衡、全球气候资源、 全球土地资源、全球生物资源等,都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 今后的研究方向:是进一步提高精度,发展更先进的数学模型和方 法,并逐步向动态监测、动态度量发展。 不可更新资源的估算: 由于它们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其分布规律远比可更新资源复杂,目 前度量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节 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三、与相关学科的关联
上述自然资源学研究的内容,也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 1、环境科学
广义理解的环境与自然资源学、生态学、地理学等有了广泛的交叉。 2、国土经济学
国土经济学与资源经济学的联系:其结合点在“国土资源”。自然资 源是国土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国土经济学与资源经济学也有区别:国土经济学比资源经济学范围 更广,属宏观(总量)经济学范畴;而后者属微观(个量)经济学范 畴。 3、人类生态学 王发曾(1991)先生关于人类生态学的定义(P18),说明了人类生态 学与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密切相关。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自然资源学作为研究自然资源的一门学科,旨在探讨自然资源的获取、利用和管理,以及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和管理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自然资源学有所了解。
首先,自然资源可以根据其来源和性质进行分类。
按照来源可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再生资源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而非再生资源则包括矿产资源、石油资源等。
按照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如风能、太阳能等,而不可再生资源则是指一旦使用就无法再生的资源,如煤炭、石油等。
其次,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自然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分布不均匀性,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
其次,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和不可再生性不同,这决定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再次,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可能会引发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污染。
最后,自然资源的利用受到人类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针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原则,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要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利用自然资源时要考虑到未来世代的需要,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其次,要实行综合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资源的多功能性和综合利用价值,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再次,要实行保护优先的原则,即在资源利用过程中要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避免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破坏。
最后,要实行科学管理的原则,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资源获取、利用和管理的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和管理原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希望本文对自然资源学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自然资源学原理大纲
《自然资源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例)Principles of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课程编号:学分:学时: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学基础一、课程目的要求: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我国自然资源紧缺和人口众多的矛盾尤其突出,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当前最紧迫的知识创新和素质教育内容。
本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向学生系统的阐述自然资源问题、自然资源的性质、资源生态、资源经济、资源管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使学生真正的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最终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公民。
二、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
包括自然资源问题、自然资源学、人类发展与资源演进、自然资源和资源稀缺的性质、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第二部分:自然资源生态学。
包括生态系统中的资源过程、人类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作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自然资源伦理与感知;第三部分:自然资源经济学。
包括资源经济基本问题、自然资源的供给与需求、自然资源的价值与价格、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关系;第四部分:自然资源管理。
包括自然资源评价、自然资源开发决策、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教学方式:采取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采用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方式。
四、主要教学参考书:1、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王松霈主编:《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经济系统》,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3、Rees, J.著(蔡运龙等译):《自然资源:分配、经济学与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4、陈永文主编:《自然资源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刘成武等编著:《自然资源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6、A. Myrick Freeman III著(曾贤刚译):《环境与资源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五、考核方式及要求: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开卷考试或写综合报告方式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出勤率、平时作业情况等);期末考试或综合报告70%。
《自然资源基础知识》重点讲义知识点整理
n 不同的资源类型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度量。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n 可更新资源的估算:
已有了较为成熟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当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由 于观测手段的丰富,观测精度的提高,观测网点的加密,以及数据 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全球性和区域性可更新资源的估算日益准 确。比如全球太阳辐射能的收支、全球水量平衡、全球气候资源、 全球土地资源、全球生物资源等,都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 今后的研究方向:是进一步提高精度,发展更先进的数学模型和方 法,并逐步向动态监测、动态度量发展。 n 不可更新资源的估算: 由于它们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其分布规律远比可更新资源复杂,目 前度量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4、远景资源(hypothetical resources) 远景资源是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 可望将来有大的改观。如东海已生产出一定数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但 并非全部潜在储油层都做了钻井探测,因此就是一个存在远景资源的 地区。 5、理论资源(speculative resources) 理论资源是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 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从概念中可以看出,理论资源 比远景资源估计更粗略。 6、最终可采资源(ultimately recoverable resources) 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储量和理论资源的总和统称最终可采资源。 由于技术、市场和政策等多因素的不确定性,最终可采资源的估算更 为粗略。
n 人口消费过剩
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 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如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的资 本主义国家就存在着人口消费过剩。从这个角度看,富人比穷人对资 源问题应付更多的责任。 由此可见,人口数量过剩和人口消费过剩对消费资源正好截然相反。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生产潜力时用得更多.
2、持续能力
可更新资源自然潜力的利用必须考虑时间上的
公平分配,即应留给后代同等的资源利用机会。 把这种考虑结合进可更新资源潜力的估算中,就
要采用持续能力或持续产量的概念。 【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
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 新的利用能力。如:渔业资源
受制于政治和市场力量。技术革新对于经济可行性的变化 起着关键作用。
探明储量与条件储量之间的分界: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 都不一样。
4、远景资源
【远景资源】指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的地区, 资源藏量尚未查明,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远景资源估计常用方法:是根据过去生产的增长率和探明
储量的增长率外推,或根据过去每钻进单位深度的发现率 外推。
可更新资源的估算相对容易,已有了较为成 熟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如:太阳辐射、水量平衡、土地
等。
一、不可更新资源度量
1、资源基础:
【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潜在的最大数量。资源基
础是理论上的最终极限,不能实际用来预测未来资源 的可得性。
估算方法(矿物):
资源基础=元素丰度×地壳的总质量
未来自然资源的可得性估算:采用“探明储量”、
2)计算值取决于管理目标、资源利用途径,生活标准;
3)科技水平与投入。
区别以下几种不同承载力的概念:
【生存承载能力】: 【最适承载能力】:
【容限承载能力】:
【生存承载能力】有足够的食物保证生存,但不能保证所有个体 的茁壮成长,以及保证种群的最优增长,而且当周围环境稍有
变动就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土壤
蓄水层中 的水
自然资源学原理蔡运龙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2015
自然资源学原理蔡运龙第一章:自然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性质2015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很多专家指出,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已经被开采的
都是规模较大、地质条件较有利、通达性也较好的构 造;当开发推进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都较差的 地区时,是不大可能实现预期的资源潜力和利润收益 的。
6、最终可采资源
【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 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的统称(图 1.5)。
——《辞海》
“人在其自然环境中发现的各种成分,如矿物、植物、动物、地形、 水、空气、土壤和化石等,只要能以任何方式为人类提供效益的, 都属于自然资源”。
--1970联合国出版的文献
“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 经济价值的、以提高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资本性来代替不可更新性;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或储存性资
源) (如化石属矿物燃料);可更新资源 (收人性或流动性资源) 还有其他自然资源(如风景、空间等) 如:哈哥特分类系统(图1-1) 还有以固有属性分类法(图1-2)。
(1)哈格特分类系统
(2)自然资源固有属性分类法
自然资源的进一步分类
就涉及气候分类、生物分类、土地分类、 矿产分类等问题了。
2、自然资源“可更新”的相对性:
更新速率—时间尺度大小:地质历史尺度,人类 历史尺度。 土地资源;土壤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太阳能,风 能,潮汐能;水资源
“可更新”与“不可更新”资源的相对性
不可更新资源 使用后就 消耗掉的 石油 天然气 煤 理论上可 恢复 所有元素 矿物 可循环使 用的 金属矿物 可更新资源 临界性 鱼类 森林 动物 恒定性 太阳能 潮汐能 风能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 要的任何天然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 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自然资源学第一章
恒定资源;
临界性资源;
3、自然资源“可更新性”的相对 性
(1)哈格特分类系统
(P26)
(2)自然资源固有属性:
可更新资源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作物资源 草地资源
耗竭性资源 自 然 资 源
不可更新资源
可重复使用资源 不可重复使用资源
恒定性资源
太阳、潮汐 风能、降水 大气、水 (P26)
非耗竭性资源
①基于资源基础的矿产资源消耗期望寿命是建立在假设技术进 步能使全部元素都在低到可接受的成本水平下开采的基础 上。显然这一假说很难被证实。
②技术进步能否解决极低品位矿产的回收问题,成本如何?
③为开采和提取这些元素所需的能源能否被保证?开采和提取 这些元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是否在环境承载力所允许的范围 之内? ④资源基础只是表明了理论上的最终极限,而不能在实际上用
整体性
地域性
多用性
变动性 社会性
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概念,数量变化 人类劳动的参与
综合利用
因时而异 充分利用
三
资源稀缺的本质
1、全球资源稀缺本质 2、区域资源稀缺本质 全 球 稀 缺 本 质
矿产资源 探明量大于 消费量
流动性资源 目前没有
极限
2、 地区性资源稀缺点本质
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稀缺;
9.8 4.8 2.4
铁
铅 磷 钾 硫 锌
1.4×1018
290×1012 28.8×1015 408×1015 9.6×1015 2.2×1015
2.6×109
83.5×106 1.9×109 22.1×109 205.3×106 398.6×109
818
724 881 1 005 769 1 15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在其自然环境中发现的各种成分,如矿物、植物、动物、地形、 水、空气、土壤和化石等,只要能以任何方式为人类提供效益的, 都属于自然资源”。
--1970联合国出版的文献
“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 经济价值的、以提高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又往往是同一客 体.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透过人类社会这个棱镜的反映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科学概念,还涉及到经济 学、文化人类学、伦理学。”资源是文化的函数” (文化景观论开山大师卡 尔.苏尔(Sauer),1963)
第一章 自然资源的性质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第三节:自然资源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资源;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也离
不开资源。一句话,资源 (主要是指自然资源 )是人类社会得 以维持的物质基础。 从字面上看,所谓资源的“资”就是“可以提供的”, “可以利用的”、“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包括一切生产资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 要的任何天然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 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二、自然资源的类型:
1、几个重要的概念:
不可更新资源 可更新资源 恒定资源 临界性资源
2、自然资源“可更新性”的相对性: 3、分类的多样性
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如:太阳能、地热;
• 临界性资源:可能被掠夺到耗竭程度的可更新资源。
2、自然资源“可更新”的相对性:
• 更新速率—时间尺度大小:地质历史尺度,人类 历史尺度。 • 土壤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 太 阳能,风能,潮汐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可更新”与“不可更新”资源的相对性
(1)哈格特分类系统
(2)自然资源固有属性分类法
自然资源的进一步分类
就涉及气候分类、生物分类、土地分类、 矿产分类等问题了。
其中生物分类在方法和理论上最为成熟。
(3) 矿物资源的用途分类:
第二节:自然资源的可得性度量
自然资源可为人类利用的数量? 开发利用极限?
不可更新资源的度量,由于它们存在的随机性,
3、分类多样性
有关自然资源,目前尙无统一分类系统,分类系统之间 有交叉。如:从地球圈层的分布;从用途;从经济学等方面 分类。 有学者主张:流动性或者收入性来代替可更新性,用储藏性或
资本性来代替不可更新性;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或储存性资
源) (如化石属矿物燃料);可更新资源 (收人性或流动性资源) 还有其他自然资源(如风景、空间等) 如:哈哥特分类系统(图1-1) 还有以固有属性分类法(图1-2)。
1、几个重要的自然资源类型概念:
• 不可更新资源:地壳中有固定储量的可得资源,由
于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如矿
产资源,铜、石油,土壤资源) 。 • 可更新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然过程再生的 资源 。如:生物、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土壤资源。 • 恒定性资源: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尽,
--大英百科全书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研究水 平下,为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而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
--我国学者的定义一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 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 界的初始投入。
--蔡云龙
1、自然资源概念—含义
具体含义: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资本、人力资源)
(2)资源是人为界定的。自然物成为自然资源的两个前提: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 开发利用能力(中性材料,不能成为“初始投入”)。
(3)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4)自然物是否被看作自然资源,常常取决于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 环境伦理。如:“食物资源”与“宗教文化”。经济地位:如:湿地,(生态学 家,鸟类保护主义者;农民;失业的城市居民)
料和生活资料。“源”是指“来源”。不过这种说法过于简
单概括,尽管它的词义上说得通,但不能涵盖和阐明自然资
源的科学概念
自然资源的定义
“无论是整个环境还是其某些部分,只有它们能(或被认为能)满足人 类的需要时,才是自然资源
--金梅曼《世界资源与产业》(1993)
“资源即资财的来源。一般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 的原材料),如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 源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 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
由于对整个地球物理,化学过程的认识还不够完善, 由于深部探测技术还有待发展,更由于此类资源在分 布规律方面远比流动性资源复杂,因而对它们的度量 还不能满足需要。
可更新资源的估算相对容易,已有了较为成 熟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如:太阳辐射、水量平衡、土地
等。
一、不可更新资源度量
1、资源基础:
自然资源定义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形成这 些成分的源泉的环境功能。前者如土地、水、大气、岩石、矿 物、生物及其群集的森林、草场、矿藏、陆地、海洋等;后者 如太阳能、环境的地球物理机能(气象、海洋现象、水文地理 现象),环境的生态学机能(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食物链、 微生物的腐蚀分解作用等),地球化学循环机能(地热现象、化 石燃料、非金属矿物的生成作用等”
不可更新资源 使用后就 消耗掉的 石油 天然气 煤 理论上可 恢复 所有元素 矿物 可循环使 用的 金属矿物 可更新资源 临界性 鱼类 森林 动物 恒定性 太阳能 潮汐能 风能
土壤
蓄水层中 的水
波浪
水能 大气
可更新资源使用 到灭绝的程度
一旦超过再生能力, 临界性资源就变成不 可更新资源
由图可知,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线, 更多地取决于人类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是自然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