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登鹳雀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同桌互背。
4.指名背诵。
教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引导用生Hale Waihona Puke Baidu组词。
3.指名分析字形,说说记忆方法,讲解有关笔顺。
4.指导书写。
5.学生描红。
附板书设计:
附教学流程图: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古诗
三、精读古诗
四、指导朗读、背诵积累
七、教学反思
(3)齐读第三、四句。
3.分小组说说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4.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5.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6.学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
2.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齐读课题两遍。
3.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看图,听诗朗诵,整体感知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试读。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古诗,正音。
4.师配音范读,学生思考:哪两句诗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
三、精读古诗
1.学习一、二句诗
(1)看图,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了什么?(太阳、山、黄河)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它会怎样落下去呢?课文中哪个字是"靠着"的意思。(依)
(2)指导读第一句诗,重点指导读出太阳慢慢下山的情景
(3)谁能读出描写黄河的句子?(指名读:黄河入海流)
(4)谁能把黄河滚滚向前流的气势读出来?指名读。
(5)齐读第一、二句。
2.学习三、四句诗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想到了什么呢?谁来把下面两行读一读。
(2)诗人游览时,想看到更远的地方,看到更多更美的景色,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呢?读古诗(更上一层楼)
备课教师
所在单位
备课日期
使用教师
所在单位
使用日期
科目
语文
版本
S版
第单元,第课
课题名称
《古诗两首》
课时
教学对象
一、教材内容分析
分折古诗《登鹳雀楼》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指导学生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7.如果你去鹳雀楼游玩,“欲穷千里目”,有什么办法呢?(学生充分想象:用望远镜、坐在热气球上、坐上宇宙飞船……)师对学生的办法给予肯定并及时鼓励。
四、指导朗读、背诵积累
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听范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集体评议。
4.指名背诵。
教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引导用生Hale Waihona Puke Baidu组词。
3.指名分析字形,说说记忆方法,讲解有关笔顺。
4.指导书写。
5.学生描红。
附板书设计:
附教学流程图: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古诗
三、精读古诗
四、指导朗读、背诵积累
七、教学反思
(3)齐读第三、四句。
3.分小组说说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4.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5.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6.学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
2.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齐读课题两遍。
3.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看图,听诗朗诵,整体感知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试读。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古诗,正音。
4.师配音范读,学生思考:哪两句诗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
三、精读古诗
1.学习一、二句诗
(1)看图,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了什么?(太阳、山、黄河)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它会怎样落下去呢?课文中哪个字是"靠着"的意思。(依)
(2)指导读第一句诗,重点指导读出太阳慢慢下山的情景
(3)谁能读出描写黄河的句子?(指名读:黄河入海流)
(4)谁能把黄河滚滚向前流的气势读出来?指名读。
(5)齐读第一、二句。
2.学习三、四句诗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想到了什么呢?谁来把下面两行读一读。
(2)诗人游览时,想看到更远的地方,看到更多更美的景色,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呢?读古诗(更上一层楼)
备课教师
所在单位
备课日期
使用教师
所在单位
使用日期
科目
语文
版本
S版
第单元,第课
课题名称
《古诗两首》
课时
教学对象
一、教材内容分析
分折古诗《登鹳雀楼》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指导学生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7.如果你去鹳雀楼游玩,“欲穷千里目”,有什么办法呢?(学生充分想象:用望远镜、坐在热气球上、坐上宇宙飞船……)师对学生的办法给予肯定并及时鼓励。
四、指导朗读、背诵积累
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听范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集体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