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探索与展望
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探索与展望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指以国内外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研究来探索其优劣之处,借鉴其经验,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进行探索与展望。
1. 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可以促使我们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模式,发现其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政治觉悟和国际竞争力方面的优劣之处。
这有助于我们找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指导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工作。
2.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模式的创新理念和方法,借鉴其经验并加以推广和运用,有助于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二、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研究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比较研究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分析其组成要素和结构特点,探讨其在推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3. 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其培养目标和任务,分析其培养机制和方法,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提高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吸收外国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需要紧密结合现实需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
从比较方法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8页
从比较方法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是研究当今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各国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依据和目标的变迁发展,各国思想政治教育教科书的制定以及教科书的内容和形式,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手段和措施,等等。
利用比较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往往能通过比较找到症结所在,从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和方法。
一、进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意义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说,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当前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便根据本国的民族特点和其他的具体条件,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作用。
1 国家开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邓小平同志说:我们“一定不要把中国搞成一个关闭性的国家,实行关闭政策的做法对我们极为不利”。
因此,我们对各国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是十分必要的。
2 时代进步,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我们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它不能代替和取消政治斗争、社会革命,是配合政治斗争的重要方面,是社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因此,各国政府在施政时,历来都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统治、治理国家的作用。
3 社会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地位,并且有着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在学科构建和专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目前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寻找新的理论突破口和实践切入点。
二、进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方法1 横向比较法。
所谓横向比较,亦称区域比较法,是对同时并存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同一时期不同国度或不同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中的异同。
在比较中了解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特点、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加深对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了解和认识。
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探索与展望
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探索与展望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为当今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指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和研究,以了解各国经验和做法,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比较思
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研究方法的创新。
传
统的比较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而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仅注重比较各个
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制度,还注重比较各个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的差异和共同点。
近年来,随着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开始运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以
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研究内容的拓展和深化。
新时
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仅关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思想政治教材、教学方法
和评价体系等,还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和校园管理中的作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
与创新教育的融合等新领域,丰富了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新
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注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育工作中,为教育决策提供决策
依据和政策建议,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推广研究成果,使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实际
影响。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的目的,及其研究的一般步骤和程序.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比较思政教育的必要性)1.比较能更好地理解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比较导向对本国思政教育的深刻认识)埃德尔指出:“研究外国教育制度意味着对本国的哲学进行批判性的探讨和挑战,从而更清楚地分析本国教育制度的背景及其基础”。
如果比较研究可以得出言之有理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原则,那么在你本国的教育实践中应用并检验这些规律,就会对自己的教育制度有更好的理解。
然而如果比较研究不能产生规律或理论,研究他国特定条件下的教育,也可以很好地扩大视野,而不至囿于一国教育的零零碎经验,同样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的教育制度。
2.比较能为本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改进或改革作出贡献(从比较中吸取有益营养)比较可以收到“借鉴”效益。
两个事物比较的结果,一个最容易得到的印象,就是谁的长处在哪里。
看到别人的长处,就知道应该从对方学习什么,把人家长处移植过来。
这种借鉴效益的意义在于可以对别人的长处实行拿来主义,是人类文明成果推广开来。
“有选择的教育借鉴”或改革动机是比较教育发展史中永恒的主题。
3.有助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知识、理论和原则(促进思政教育学科发展)除了指导实践之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发展理论。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同其它学术领域一样,注重关心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模式或趋势,而不是某些特殊问题或现象。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局限于对别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描述性研究,或局限于仅仅指出各种教育制度或方法之间的异同点。
相反他们总是对这些异同点进行解释和说明,并对不断出现的模式或趋势进行总结。
这些模式或趋势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知识、理论、原则和规律。
这些知识、理论、原则和规律一方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中,可能会对当代世界在这个领域的若干重点问题的研究取得进展,因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一些基础和前提问题将会大有突破。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中美两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同的传统和特点,本文将对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比较研究。
一、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背景中美两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个人自由和人权意识,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精神。
1. 教育目标2. 教育内容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
美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美国政府和政治体系、宪法和法律体系、国际关系和跨文化交流等内容。
3. 教育方法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灌输式教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绝对权威,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被动地位。
美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启发式教育,教师和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平等地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具有更多的选择和自主权。
三、改进措施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改进措施。
中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适度引入民主和人权教育,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精神培养。
美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适度引入对美国政府和政治体系的批判性思考,加强对国际关系和跨文化交流的教育内容。
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着不同的特点,但也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差异,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希望未来中美两国高校能够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改进和进步。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主要研究世界各国或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各方面,探索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发展路径,从而明确可借鉴的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主要分为:各国或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各国或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与教学研究、各国或地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各国或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
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具体研究方法(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运用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分析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运用阶级分析法。
(二)具体的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和比较法。
三、在影响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诸多环境因素中,起着更为广泛而具体的作用因素社会因素,指宏观方面的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
家庭教育因素,是首要的、最基本的因素。
学校教育因素,包括学校直接的教学、课程和教材的种族中心论和学校的日常行为。
同辈群体因素,是一个独特的、及其重要的政治社会化因求。
大众媒体因素,迅速地向人们提供有关社会事件和社会变革的信息,直接或间接的政治内容淋移默化地给予青少年影响。
四、中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班主任与辅导员工作,是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推进“第二课堂”,是中国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
强化班级与党团队组织建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五、韩国、新加的常思想治教育工作注重儒家文化的熏陶。
制定层级分明、循序渐进的日常道德教育体系:在中小学日常教育中普遍开展五项辅导活动等强化日常行为准则与礼仪教育。
制定校园管理规则和学生行为守则、班级规则,设置“道德教原创力文档室”,对学生进行礼仪行为规范训练等。
开展课外活动。
包括班级活动、校园文艺与体育活动,队发击水庆、校庆等全校性活动:规定学生必须选择参加课外活动等。
推进社会服务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和服务。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10.国家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1-5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一1994
11.檀传宝.高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2.孙国瑞.德育科学方法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4 13.李伯黍等.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模式 [M].上海:华东师范高校出版社, 1999 14.宋春宏.比较德育新论[M].重庆:西南师范高校出版,1999 15.国家教委情报研究室编.今日日本教育改革[M].北京:北京工业高校出 社,1987 16.戴艳军.道德教育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7.张耀灿.3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史述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 育,2008,(12). 18.WilliamA.Galston:“Civic education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Political Science &Politics,Volume37,Issue02,Apr2004
3.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理论——最活跃的研究领 域
4.道德教育的模式——以实证研究为特色
(1)理性构筑模式 (2)价值澄清模式 (3)价值分析模式 (4)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5)道德符号理论模式 (6)体谅关系道德教育模式 (7)完善人格道德教育模式
参考书:
1.袁仲俘.今日美国的高等教育[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8. 2.周光迅.大学教育综合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上官子木.教育的国际视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朱永康.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5.冯益谦.比较与创新—中西德育方法比较[M].北京:中央编译出社,2004 6.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7.查尔斯· 博哲斯(美)著,符鸿令、朱光骊译.美国思想渊源[M].太原:山 西人民出版社,1988 8.弗雷德· 赫钦格、格雷思· 赫钦格(美)著,汤新嵋译,美国教育的演进 [M].美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出版,1984香港印刷 9.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中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共3篇
中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共3篇中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1中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高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中美两国作为不同文化和政治体制的国家,其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本文旨在探讨中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并进行比较。
1. 教育理念的不同中美大学的教育理念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美国,教育并不是政治的一部分,教育体系的独立性是极强的。
美国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们在教学中强调贯穿整个课程的关键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自主的探索。
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学则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政治教育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从招生时对初中生的素质进行考核,到课程设置、拓展社团等环节,都体现了中国高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面。
在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倾向于注重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伦理和爱国主义教育。
2. 教育方法的不同除了教育理念的不同外,中美大学的教育方法也存在显著差异。
在美国,高校的教育主要是基于“探究式学习”、“课程共享”和“学生为中心”的方法,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管理上。
教师们往往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发言权,允许学生就个别问题的多个方面发表意见和建议。
而这种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意见的教育理念,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相对于美国,中国的大学的教育方法则更为注重纪律性和规范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受到比较严格的纪律限制。
在中国的大学里,老师更多地是传统长辈式的教育模式,往往是讲、传、带,而不是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创新。
教育方法上的这种差异,也会引起学生的不同反应。
在中国,学生更注重知识的应试性,但在美国,则更加重视知识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思政教育专业与其他教育专业的比较研究
思政教育专业与其他教育专业的比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其他教育专业的比较研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专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迈向教育行业,而不同的教育专业又各有特点。
本文围绕思政教育专业与其他教育专业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共性与差异,探索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思政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它是在学科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组织管理、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对青年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培养健康人格、塑造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
思政教育专业一般学习学科理论、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课程,旨在深入理解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实践技巧,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优点:思政教育专业是一门涵盖广泛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科,它培养的学生应懂得政治、理解政治,具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政治素质,并能在教育行业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思政教育专业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学生具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更高的工作能力。
不足:思政教育专业的缺点主要是学科内容过于复杂,需要全面覆盖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导致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很多人并不喜欢与政治相关的工作,使得受众群体不是很广泛。
二、其他教育专业除了思政教育专业,其他教育专业也各具特色。
例如小学教育专业、幼儿教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高等教育管理专业等等。
每个专业都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和特定的教育内容。
优点:各个教育专业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不同。
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特色和优势,例如小学教育专业承担了培养未来国家发展的主力军的重要责任,幼儿教育专业致力于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特殊教育专业关注的是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高等教育管理专业则备受学者们的青睐,其学科有着较为广泛的研究领域,可涵盖国内外各大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和体制机制问题。
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二、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举办《中国思想文化精要》、《形势与政策 》等报告,涵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集体主义、 爱国主义的情怀; 夯实学生党支部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引导学生理解 、支持党的政策、方针,自觉维护安定团结 的政治局面。
二、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日常学务管理主要有: 指导团委、学生会策划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 动,落实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养成教育,营 造优良学风,铸造完美人格; 开展课外科技创作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 科研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心理健康咨询 、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文艺、体育活 动,促成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与和谐进步。
二、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辅之以日常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希冀用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构筑起青年学生 无产阶级的精神世界观,提高学生鉴别 力,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
二、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三)从业队伍状态的比较 1、西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学生事务工作队伍 完成。 一方面,从事学生事务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取得 了硕士、博士学位的专家,如美国、日本、加 拿大等国的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大都是教育学、 心理学、精神病学方面的硕士和博士。
二、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 实用主义认为认识和真理是行动成功的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应为学生应用知识去处理现实问 题提供机会; • 存在主义深信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负有责任, 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帮助学生成长取代控制学生 行为。运用于教育实践,成效显著
二、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以美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例: 一是注重课堂灌输,美国高校多将美国历史学 、美国政治学、美国社会学等政治性极强的课 程列为必修课,向学生宣传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私有制和核心价值观; 二是校园文化熏陶,在美国校园内到处飘扬着 美国国旗,设有国史馆,开展潜移默化影响学 生价值观的浓郁校园文化活动;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主观题部分一、对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在对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中必须贯彻以下3个原则:1.科学性原则:比较研究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客观规律。
对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必须建立在对它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之上。
2.阶级性原则:在阶级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历史性原则: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时代性问题。
对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等进行比较研究,必须根据其所处的时代来考察其性质地位和作用二、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1.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主要是通过比较研究实现借鉴和提高,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世界范围内有一个推动和发展。
2.从学习的角度: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使学习者了解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特殊规律。
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分清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把握今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思想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与区别:思想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概念既相通,又有区别。
把二者完全等同起来,是不确切的,也不利于开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
联系:思想教育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是人,都是针对人的思想进行教育实践活动。
区别:首先,思想教育几乎与人类共存亡,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只有阶级社会才存在。
其次,思想教育作为人们精神交往的一种形式,它几乎涵盖了人类思想的全部领域。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不一样,它只不过是思想教育这个广阔领域中的一部分实践活动。
四、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概括起来就是: 不同国家思想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
(一)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去和现状:首先,要以及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为切入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发生的年代,时期的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做法和效果。
其次,要以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作为比较研究的重点。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是研究当今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与其他社会教育研究,有其共同之处,也有自身的特点。
它是中国和外国之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比较研究,是涉及思想政治教育诸方面的比较研究。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特点;意义1 思想政治教育中比较研究的发展历史任何新学科的出现都不是由个别人物凭一时的灵感和兴趣想象出来的,而是有其自身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逻辑程序,是该学科所处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和科学本身发展的内在逻辑的必然产物。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产生、变化和发展,也同样遵循这一历史和逻辑的演化过程。
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这一学科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共同内在的规律性,必须从比较研究的历史渊源说起。
比较方法的使用,最早可上溯到古希腊时期。
据有关材料记载,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世纪,就曾对各城邦的政治制度进行过比较研究,发表了包括《雅典政制》在内的论著。
早在公元前世纪,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写作《史记》这部传世之作时,也广泛应用比较法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进行过纵向和横向的历史比较研究,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传世之作。
把比较方法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加以研究,则是在世纪以后。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对东西方一些国家的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创立了比较研究学,从而使比较研究在法学领城中被普遍地运用。
随后,在孟德斯鸠创立的比较研究学的影响下,其他学科也纷纷把比较研究这一方法移植到本学科的研究过程中去。
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比较哲学、比较政治学、比较艺术学、比较文学、比较宗教学、比较史学、比较伦理学、比较经济学、比较教育学等。
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为研究对象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发端于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
从1988年原国家教委正式确立其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至今,它经历了前期准备阶段、国别研究阶段和对比分析阶段。
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探索与展望
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探索与展望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当前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入,比较教育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可以通过比较各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实践,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以1000字的篇幅,对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探索与展望进行分析。
在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方面,随着世界各国的日益接轨和相互影响,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并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研究,探讨不同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可以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中的差异和异同,了解不同国家在课程设置上的重点和偏好。
比较研究还可以探讨不同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果和影响,了解不同国家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和实践。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指导。
我们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发达国家的比较研究。
发达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成果和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通过对发达国家的比较研究,可以了解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和创新,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当前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今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比较研究,在全球范围内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其概述、历史发展、理论体系、实践模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异同。
通过比较发现,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在历史背景、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评价标准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未来可以借鉴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特点,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结论: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各有其优势和特点,未来应继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概述、历史发展比较、理论体系比较、实践模式比较、评价标准比较、异同点、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变得格外重要。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和教育全球化的趋势,中外两种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及各自的实践模式和评价标准之间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劣之处,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对中外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不仅能够增进我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还能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在当今世界正值全球化时代,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思想教育也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对中外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以及教育实践模式,有助于拓宽我们的教育视野,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比较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可以发现其异同之处,反思自己的教育体系,寻找改进教育方式的途径,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比较研究也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深理解,推动共同发展。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可以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品质。
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环。
中德两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两国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经验,而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寻求发展,以推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上,对中德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一、理论上的比较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中德两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强调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和道德修养,但两国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涵盖的具体内容有着不同的认识。
在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指的是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社会、政治和环境的敏感度,并让他们在团体中具备民主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而在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法律常识、心理健康等方面,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中德两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也有所不同。
德国注重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价值观和道德修养的公民,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并通过统一的学校文化和理念达成共识,并为将来的职业和个人发展打好基础。
而中国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则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具有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和抵御错误思想的自我修正能力,同时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德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了整个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在人文和社会科学类课程中,教师通常是课程讨论的引领者和磨合者,学生们从中学习到如何处理不同意见和观点的方法,并退一步看问题。
而在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团学活动、读书报告、辩论赛等形式来实现。
尤其是在当前疫情下,线上教育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志愿者服务、网上讲座等形式通过网络直播来开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
1.教师的角色在德国,教师通常是学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者,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并贯彻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期末
1.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必要性:⏹一、比较研究与科学发展比较研究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而科学发展又为比较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二、有比较才有鉴别人们才能从鉴别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更好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
⏹三、从比较中吸取有益营养(1)比较可以收到“对镜”效益。
——可以从对比中看到不足,推动对自己不足的改进。
(2)比较可以收到“借鉴”效益。
——可以对别人的长处实行拿来主义,使人类的文明成果推广开来,大家共享。
(3)比较可以收到“互补”效益。
——是事物的各方能够得到相互不补充而平衡发展,使整体得到改进和提高。
⏹四、开放的中国要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教训2.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一、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去和现状(1)历史发展是切入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发生的年代,时期的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做法和效果。
(2)现状是重点: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日益加强;解决现状问题。
⏹二、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方面(1)共性概括了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本质(2)以不同制度,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把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人类普遍存在的实践活动,引向了更深的研究层次⏹三、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方面(1)共性不能完全包括个性,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特性即个性比共性更丰富(2)共性与个性研究的辩证统一⏹四、准确把握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对象范围包括: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去与现状、共性方面、个性方面(2)准确概括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其意义在于:首先,有助于我们认识不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最后,有助于大力推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点上⏹一、要从“调查研究”中把握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1)研究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1、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主要研究世界各国或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各方面,探索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发展路径,从而明确可借鉴的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主要分为:各国或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各国或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与教学研究、各国或地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各国或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
2、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具体研究方法一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法。
运用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分析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运用阶级分析法。
二为具体的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和比较法。
3、在影响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诸多环境因素中,起着更为广泛而具体的作用因素社会因素,指宏观方面的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
家庭教育因素,是首要的、最基本的因素。
学校教育因素,包括学校直接的教学、课程和教材的种族中心论和学校的日常行为。
同辈群体因素,是一个独特的、及其重要的政治社会化因素。
大众媒体因素,迅速地向人们提供有关社会事件和社会变革的信息,直接或间接的政治内容潜移默化地给予青少年影响。
4、中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班主任与辅导员工作,是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推进“第二课堂”,是中国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
强化班级与党团队组织建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5、韩国、新加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儒家文化的熏陶。
制定层级分明、循序渐进的日常道德教育体系;在中小学日常教育中普遍开展五项辅导活动等。
强化日常行为准则与礼仪教育。
制定校园管理规则和学生行为守则、班级规则,设置“道德教室”,对学生进行礼仪行为规范训练等。
开展课外活动。
包括班级活动、校园文艺与体育活动,以及国庆、校庆等全校性活动;规定学生必须选择参加课外活动等。
推进社会服务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和服务。
中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
1 中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高校来说,落实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责无旁贷,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而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且认真分析与比较,什么情况下,采取何种教育方法效果最优。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就是通过对比中日两国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以便全面的了解国内外的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在比较各种教育方法后,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现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优缺点及需要改进和解决的问题,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对促进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日比较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都在不断发展与改造,达到相对完善的水平。
在大时代发展的今天,各国教育的出发点和目光也紧跟着全球化发展的教育视角,各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
在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调研全球各地的大学生,在受到该校特有的教育方法后,其对应表现出的作用及存在的不足。
在研究过程中,应当特别重视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以及方法中所蕴含的教育精神。
以及它在当代的作用和价值,目的是使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本课题从中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入手,探索不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并思考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可行的理论研究。
一、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演进与现状(一)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演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
早在古老的奴隶社会,就已经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萌芽,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集大成者。
在近代,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后面的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乃至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作者:杨玮玮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07期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是研究当今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与其他社会教育研究,有其共同之处,也有自身的特点。
它是中国和外国之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比较研究,是涉及思想政治教育诸方面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特点;意义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7-0221-01
1 思想政治教育中比较研究的发展历史
任何新学科的出现都不是由个别人物凭一时的灵感和兴趣想象出来的,而是有其自身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逻辑程序,是该学科所处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和科学本身发展的内在逻辑的必然产物。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产生、变化和发展,也同样遵循这一历史和逻辑的演化过程。
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这一学科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共同内在的规律性,必须从比较研究的历史渊源说起。
比较方法的使用,最早可上溯到古希腊时期。
据有关材料记载,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世纪,就曾对各城邦的政治制度进行过比较研究,发表了包括《雅典政制》在内的论著。
早在公元前世纪,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写作《史记》这部传世之作时,也广泛应用比较法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进行过纵向和横向的历史比较研究,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传世之作。
把比较方法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加以研究,则是在世纪以后。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对东西方一些国家的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创立了比较研究学,从而使比较研究在法学领城中被普遍地运用。
随后,在孟德斯鸠创立的比较研究学的影响下,其他学科也纷纷把比较研究这一方法移植到本学科的研究过程中去。
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比较哲学、比较政治学、比较艺术学、比较文学、比较宗教学、比较史学、比较伦理学、比较经济学、比较教育学等。
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为研究对象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发端于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
从1988年原国家教委正式确立其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至今,它经历了前期准备阶段、国别研究阶段和对比分析阶段。
据粗略统计,从1984 年起,直接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论文有170 多篇,有13 部(篇)专著、硕士论文进行了专门研究。
这些研究,一是从宏观
上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基本框架,以使这一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相区别。
其中以王瑞荪主编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为代表,从通观比较、专题比较等对这一分支学科的对象、内容、方法等进行界定。
二是从中观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内容体系进行构建,这种研究理路以中国和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坐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要素如内容、目的、过程进行综合比较研究。
其中以王玄武等著的《比较德育学》为代表,把古今中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归入每一要素中进行横向比较。
三是从微观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的个案研究。
这一层面的研究以陈立思的《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代表,对当今世界典型国家或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专题研究。
上述三种理路相互观照,基本确立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和边界。
在近代,随着各种跨学科研究的蓬勃兴起,许多边缘学科应运而生,比较研究更是遍及一切领域。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发展起来的。
“二战”之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会成为各国学者重点研究的课题,其主要原因有东方的崛起,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日本国民经济从濒于崩溃到成为经济大国的事实,给各国以强烈的影响。
“二战”以后,出现了经济活动地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根本上打破了狭隘的保守主义,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形成一种“全球意识”。
观“二战”之后,高度发展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产生了许多社会矛盾和弊病,人们对失业、暴力等社会状况感到烦恼,出现了传统道德危机、意识形态危机,不少人希冀在东方思想政治教育中寻找人生真谛,企求从东方思想政治教育中求到医治西方资本主义弊病的药方。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出现了失误和挫折,为了探讨这种失误和挫折的原因,人们开始对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反思。
2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特点
2.1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是一种跨国度、跨文化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是一种开放性的研究,是把世界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不同文化背
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均置于自己的视野之内,客观地进行分析比较,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排斥。
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但是,如果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不甚了了,闭目塞听,孤陋寡闻,那么只能产生妄自尊大的自我封闭意识,不利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一代新人,对我国的对外开放也会产生阻滞的作用。
思想政治
教育比较研究的方法是以横向比较为主、纵横相互交叉为辅。
在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过程中,既要采用横向比较研究,即把同类对象放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也要采用纵向比较,即比较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
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过程中,主要是以横向比较为主,也就是主要以同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问题为线索的横向对比分析为主,而不是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的纵向对比分析为主。
当然,在横向对比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各种同类问题时,有时也需要作一些纵向的分析,但这种纵向对比分析不是主线,而是作为横向专题对比分析过程中的一种必要的辅助过程。
另面视前一篇情况可加可不加
2.2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原则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差异,既有现象方面的,也有本质方面的。
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过程中,不能仅仅限于罗列一些表面的同异现象,要善于透过现象分析其内外原因,从同中揭示其矛盾的普遍性,从异中指明其矛盾的特殊性,从中获得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的、本质的认识。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
要做到透过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认识其本质,必须学会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也就是说,要善于在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过程中,从那些表面上差异很大的问题中,看出他们在本质上的共同点从那些表面上极为相似的问题中,看出他们在本质上的差异点。
黑格尔在《小逻辑》一书中曾对比较的这种特点进行过科学的表述“ 假如一个人看出当即显而易见的差别,譬如,能区别一支笔和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了不起的聪明。
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相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室,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
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 毛泽东同志也说过”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只有把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作比较,才能鉴别出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差异点和共同点,才能认识这个事物的特殊属性和一般属性。
2.3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对象必须其有可比性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前提是,作为比较研究的问题必须具有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两种比较对象需要比较的属性能用同一单位或标准去衡量。
世界上一切事物之间都具有同一性和差异性,它们原则上都是可以进行比较的,这是可比性的无条件性和绝对性,两个事物之间又必须找到第三者作为中介,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才能具体地加以比较,每一次比较只能有一个第三者作中介,这是可比性的条件性和相对性。
这就是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比较的无条件性与条件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3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发展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史比较研究,是指对历史上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事物或概念,包括事物、人物、思潮和学派,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比较、对照,判明其异同,分析其缘由,从而寻求其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
同时,它也是研究当今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各国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依据和目标的变迁发展,各国思想政治教育教科书的制定以及教科书的内容和形式,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手段和措施,等等。
思政治教育中复杂性和多因素性相结合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形式的多样性和变化的急剧性。
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就必须重视其宏观研究,确立整体化研究观念,即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把握,从整体出发来认识其局部,采用跨学科的多种方法来探讨其内在规律性,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宏观走向。
同时,必须在比较过程中判断各国各
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判别的标准就是实践。
通过本国的实践来鉴别各国各地区的经验是否适合我们的国情,以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秦英君.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散论[J].1994,(06).
[3]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