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一版)试题两套(带答案)知识交流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第九章复习题答案
第九章产业xx1.怎样认识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理论基础?答: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从逻辑上可以证明,经济主体追求最大化的行为可以使所有市场在一组价格的调节下,实现供给和需求完全相等,即存在一组价格(也称为均衡价格),使所有市场都实现了均衡,这就是一般均衡。
瓦尔拉斯是用联立方程组来描述一般均衡状态的,方程组的解就是均衡价格体系。
列昂节夫的投入产出分析可以说是通过一些假定而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所做的简化。
简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用产业代替瓦尔拉斯模型中的企业和消费者;假定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假定各产业的生产活动互不影响;假定消耗系数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用一个年度的数据来计算消耗系数。
通过这些方面的简化工作,一般均衡理论在实证分析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列昂节夫的简化工作,使他的投入产出分析完全排除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核心——价格对市场的调节作用。
这一点可以看作是为了一般均衡理论能够应用于实证分析而付出的代价。
因此有人说,列昂节夫的最大贡献在于把一般均衡理论成功地应用于实证分析。
2.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产业”与国民经济中的“部门”有何关系?答: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产业是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的集合体,而国民经济中的“部门”是生产同类产品(具有一定程度替代性)的企业的集合体,后者比起前者范围更加宽泛。
3.消耗系数能否反映产业中的科学技术水平?答:消耗系数是指生产单位产品对某一产业产品的消耗量。
一般来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产品生产过程对于其他产业产品的消耗越低,消耗系数就越小,也就是说,消耗系数与技术水平成反比。
4.企业投入产出分析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生产结构的分析。
企业投入产出表对企业发展计划的编制、部门结构和比例的调整、生产布局和投资方向的确定,都有很大的作用。
(2)分析主体生产与辅助生产、附属生产的联系和比例。
如果企业投入产出表中除了主体生产环节外,还把辅助和附属生产也包括在内,则该表就可以用来详细分析主体生产与辅助和附属生产之间的联系和比例。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关联)【圣才出品】
第9章产业关联1.怎样认识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理论基础?答: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经济主体追求最大化的行为可以使所有市场在一组价格的调节下,实现供给和需求完全相等,即一般均衡,即存在一组价格(也称为均衡价格),使所有市场都实现均衡。
瓦尔拉斯是用联立方程组来描述一般均衡状态的,均衡价格体系就是方程组的解。
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是通过一些假定而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所做的简化。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用产业代替瓦尔拉斯模型中的企业和消费者。
假定每个产业只生产一种特定的同质产品,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品不同质。
物质技术因素决定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从而减少了方程个数;②假定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即表示每一种产品的投入和产出保持一个固定的比例。
这样投入与产出成线性关系,从而列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就简化为线性联立方程组;③假定各产业的生产活动互不影响。
每个产业产出总和为国民经济的总产出;④假定消耗系数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
实际消耗系数主要决定于各产业间的生产技术联系。
该假定有利于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经济预测;⑤用一个年度的数据来计算消耗系数。
在静态投入产出分析中,假定所有投入和产出都是在一年内完成和生产的,生产时间的差异问题得到了简化。
通过这些方面的简化工作,使得一般均衡理论在实证分析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列昂惕夫的简化工作,使他的投入产出分析完全排除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核心——价格对市场的调节作用。
这一点可以看作是为了一般均衡理论能够应用于实证分析而付出的代价,上述各项简化便利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同时,也局限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
2.简述投入产出表中“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经济含义。
答:任何一个产业的生产都必须以其他产业的产品和本产业的产品作为投入,同时任何一个产业的产品都作为其他产业和本产业的投入物,或部分作为满足社会的最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积累需求以及出口国外。
对于每一个产业,都有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圣才出品】第5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1.简述博弈的构成要素及其含义。
答:博弈论,也称对策论,是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个体互动决策问题的理论,其核心是研究互动决策的均衡问题。
博弈的构成要素有博弈的参与人、行动、信息、策略、支付、结果和均衡。
(1)参与人。
参与人是指在一个博弈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的决策主体,他的目标是通过选择行动或策略最大化自己的支付(效用)水平。
博弈的参与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国家及国家集团。
(2)行动。
行动是参与人在博弈的某个时点的决策变量,是参与人在进行决策时可供选择的方法、做法和经济活动中的变量。
参与人的行动可能是离散的,也可能是连续的。
参与人进行决策的先后顺序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行动顺序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博弈结果。
(3)信息。
信息是参与人拥有的有关博弈(或进行的决策)的知识或相关资料,特别是有关“自然”的选择、其他参与人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和信息。
(4)策略。
策略,也叫战略,指的是在给定信息集后,参与人所采取的行动规则,具体包括了时间、条件及方式。
因为信息集包含了某个参与人关于其他参与人之前行动的知识和情况,战略告诉该参与人如何对其他参与人的行动做出反应,因而战略又叫做参与人的“相机行动方案”。
(5)支付。
支付是指在一个指定的战略(或策略)组合下参与人得到的确定效用水平或者是期望效用水平。
它是博弈的参与人关注的中心,并且是所有参与人战略或行动的函数。
(6)结果。
结果是博弈的参与人做出决策后所要揭示的东西,是分析者感兴趣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如均衡战略组合、均衡行动组合、均衡支付组合等。
(7)均衡。
均衡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合或行动组合。
一个博弈中可能出现一个或多个均衡。
2.简述新产业组织理论。
答:20世纪70年代,新产业组织理论(NIO)借由新的研究方法得以发展,其研究焦点为策略性行为。
新产业组织理论在分析方法和分析范式两方面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提出了重要挑战:(1)新产业组织理论超越了传统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否认市场结构外生性的观点,并且认为企业不是被动地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变化,而是试图以策略行为去改变市场环境、影响竞争对手对于市场的预期,从而更加有效地排挤或遏制竞争对手。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案例参考答案
第二章规模经济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陷阱”?1.试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谈谈企业应采用一次性投入方式(一次到位),还是逐步投入、滚动发展方式实现规模经济?答: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滚动发展或一次投入的方式。
这是因为,企业规模经济(适度规模)主要取决于技术与市场这两个因素。
技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决定了汽车产业中特定企业的适度规模。
对特定企业来说,如果拥有广阔市场前景、同时企业自身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也能够跟得上,那么可以采用一次投入(一次到位)的方式。
如果市场狭窄、规模扩张的难度很大(这对中国很多汽车企业是一个现实),或者企业自身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也跟不上,那么应该选择逐步投入、滚动发展的方式实现规模经济。
2.企业进行规模经济决策时应考虑那些约束条件?答:规模经济决策时应考虑的约束条件有两方面:(1)企业外部环境。
包括市场需求(在某一产业中,在一给定时间的某一点,能以最低效率规模经营的工厂数目,是受市场需要该产业产品的规模限制)、资源条件(如零部件配套供应情况,熟练劳动力供应情况)、产品生命周期等。
(2)企业内部条件。
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
总体上说,技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影响着特定企业的规模经济决策。
即技术创新要求高、技术装备大而复杂,而且拥有广阔市场的产业,其规模经济就十分显著,企业规模就应该较大;反之,对于那些技术进步缓慢、技术装备小型且市场范围不大的产业,其企业规模就适宜于小型化第三章中国钢铁业的集中度1.导致中国钢铁业低集中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与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比较、与我国历史比较,都会发现目前我国钢铁业集中度偏低。
原有钢铁企业间的重组困难、中小民营钢铁企业的迅速增长是近年来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下降的直接原因。
钢铁业需求规模快速膨胀、改革开放是集中度下降的外部原因。
产业经济学_王俊豪_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2.如何理解产业的概念?有哪些常用的产业分类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3.结合一个事例,说明学习与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4.简述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5.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你如何认识逻辑推演方法和经验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第二章1.如何理解产业与市场的概念?2.什么是马歇尔冲突?3.简述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及发展。
4.简要讨论SCP框架。
5.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内容有哪些?6.试利用SCP范式来分析某一具体产业。
7.在现实市场环境中有完全满足可竞争市场条件的产业领域吗?请举例说明。
第三章1.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含义及其关系。
2.请给出最小有效规模、最大有效规模的含义,以及衡量方法。
3.何为企业的适度规模?影响企业适度规模的因素及其衡量方法。
4.试举出学习曲线,规模经济以及范围经济的例子,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异同。
5.请指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来源。
6.假设一个行业中,工厂规模有很大的范围。
假设同一领域的工厂面临相同的成本,如果工厂处于同一领域,你认为平均成本曲线会是什么形状?如果工厂处于不同国家,你的答案会如何改变?7.假设生产q1辆轿车和q2辆卡车的成本是10000+70q1+80q2,请据此计算生产轿车的边际成本并衡量范围经济:q1=100,q2=200。
8.如果有范围经济,而且每种产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一家厂商是否能弥补所有成本?如果该厂商生产越多,平均成本下降越多,等于边际成本的价格能否弥补所有成本?第四章1.简述进入壁垒的影响因素?2.试分析退出壁垒的决定因素及其度量方法?3.在位企业如何有效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4.你认为规模经济是一种进入壁垒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5.传统工业集中的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转换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面临巨大的进退壁垒,试分析进退壁垒及其影响。
6.什么叫产品差异?厂商如何运用产品差异策略获得竞争优势?7.实证证据表明:在20世纪70年代,拥有IBM1400计算机的公司在进行新采购时与其它公司购买IBM计算机的可能性相等;相对于没有IBM360的公司而言,拥有IBM360的公司则更有可能继续购买IBM计算机。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结构的演进)【圣才出品】
第10章产业结构的演进1.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答:一切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包括:(1)知识与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力。
科学技术发展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两个方面。
技术革命往往是新的产业诞生的导火索。
科学技术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重大发展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促进作用日趋增强,如:现代技术发展使得生产过程中的硬性流水线向柔性生产线转变,促使产业结构迅速走向服务化。
(2)自然资源禀赋一国农业的发展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而矿产资源则直接影响采掘工业、燃料动力工业以及重工业的结构。
但自然资源不是决定性因素,自然资源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相对的,它对产业结构的制约会由于科技进步和国际贸易而得到缓解。
自然资源禀赋在一国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作用与影响是不同的:在初、中期阶段,其影响与作用更大;当初级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被制造业取代,完成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过渡时,其作用与影响趋于减小。
(3)需求结构需求具有引导生产的作用,因此需求结构的变动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个人消费结构、投资结构、消费和投资的比例、中间和最终需求的比例、净出口等因素均对产业发展产生影响。
(4)人口规模与结构人口规模具有数量与质量两个维度。
人口数量是指一国某一时点上的人口总量。
质量是指在既定人口总量中不同的构成。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来源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劳动时间的延长、劳动参工率的提高和移民。
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来源于人力资本投资。
在自然资源与资本存量既定的条件下,人口规模的大小决定资源禀赋的相对丰裕程度,从而成为一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限制条件。
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的速度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人口数量的贡献;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又变为劳动力质量。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圣才出品】
第15章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1.简述产业分析的重要性。
答:产业分析是有关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评估,其作用与意义在于:通过选取科学的分析方法与视角,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机遇与挑战,获得对产业未来的评估数据,提高对产业发展趋势判断的准确性,加深对产业发展规律的理解,发现产业发展的障碍。
产业的运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很多市场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决策者往往容易出现判断失误。
产业分析消除和减少这些不确定因素,使产业信息更加明确,以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提升产业政策的精准性。
主要体现在:(1)预测产业发展趋势发现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掌握产业发展趋势意味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控制。
对投资者来说,认识未来趋势是减少投资失误的基本途径。
(2)分析产业发展障碍需求趋势的分析是基础,障碍分析是关键。
产业发展障碍的分析为制度改革和政策创新提供依据,同时给投资人提供产业增长时机的信号。
(3)提供可行性论证支持产业分析报告以论证投资项目为目的,可以帮助投资机构、实体企业、商业银行等发现机会、考察机会、确认机会、评估风险;产业分析报告还可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控制产业链关系,控制重要原料、配件和能源的供给。
2.产业分析的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答:产业经济学以生产具有高度替代性产品的企业组成的产业为研究客体,以供求分析为基本分析框架,包括“因素-市场-绩效-决策”四个层次,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1)有利于提高产业分析的系统性;(2)有利于抓住产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3)有利于梳理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4)有利于提高产业分析流程的科学性;综上所述,对产业进行分析,建立分析框架和分析逻辑,是提高产业分析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3.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结合我国计算机产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分析该产业应如何升级。
答:(1)价值体系分析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计算机产业的供给和需求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也产生了像联想这样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进入与退出壁垒)【圣才出品】
第4章进入与退出壁垒4.1 复习笔记考点一:进入与退出壁垒的含义1.进入壁垒的含义(见表4-1)表4-1 进入壁垒的含义2.退出壁垒的含义(见表4-2)表4-2 退出壁垒的含义考点二:结构性进入壁垒1.规模经济壁垒(1)图4-1中,OB表示最小经济规模(MES),OM表示现有市场需求条件下的最大市场容量。
若最小经济规模相对于市场容量来说较大,且在位企业在经济规模的最小值上生产,则有:①若新企业以低于最小经济规模的产量值进入,则新进入企业的成本必然高于在位企业,新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可能将无法成功进入;②若新企业以最小经济规模进入,则该市场的总产量可能会超过市场容量的最大值,从而使得市场价格低于平均成本,新企业可能会出现亏损。
图4-1 规模经济与进入壁垒因此,若一个产业的市场需求有限且存在规模经济,一些原有企业在有效规模的最小值处生产并获利,如果再有新企业以同样的产量进入,则所有的企业都可能会亏损,这时新企业无法进入这一产业获利,即规模经济形成进入壁垒。
(2)规模经济壁垒的决定因素:①市场容量的大小;②经济规模的最小值与最大市场容量的相对大小;③平均成本曲线在产量小于经济规模的最小值时的斜率。
总的来说,产业经济规模的最小值越大,且在市场容量中的所占比重越大,进入壁垒就越高。
平均成本曲线在产量小于经济规模的最小值时的斜率绝对值越大,进入壁垒就会越高。
从动态角度来看,若产业的市场容量较大且处于持续扩大状态时,该产业的进入壁垒就会较低。
因此,当一个产业处于经济增长率较高时期,或处于初创期和高速成长期,进入壁垒就会比较低。
2.绝对成本优势壁垒(见表4-3)表4-3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要点定义图4-2 绝对成本优势3.必要资本量壁垒(见表4-4)表4-4 必要资本量壁垒必要资本量的概念4.网络效应壁垒(见表4-5)表4-5 网络效应壁垒5.产品差异化壁垒(见表4-6)。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经济学导论)【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经济学导论)【圣才出品】第1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社会经济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从而研究社会经济基本问题的现代经济学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微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微观层次的单个企业或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宏观层次的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为研究对象,中观经济学则以中观层次的产业为研究对象,因此也称为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和产业之间的协调关系。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以及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2.如何理解产业的概念?有哪些常用的产业分类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1)产业的概念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产业的一般性定义是: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劳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2)产业分类法及其特点①三次产业分类法:把全部产业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的方法。
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创造的是有形物质财富,第三次产业创造的是无形财富。
第一次产业的属性是取自于自然,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等;第二次产业的属性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主要包括制造业、建筑业,通常还包括采矿业和煤气、电力、供水等产业。
第三次产业主要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指饮食业、旅馆业、修理业、娱乐业)等。
②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以联合国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为分类标准,从大项、中项、小项、细项四个层次对产业进行分类,每一项都有统一规定的统计编码。
特点是划分全面,经济统计的规范性和可比性强。
③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以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业间关系和比例为目的的产业分类法。
该方法可以确定产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性质,能够区分消费资料产业和资本资料产业。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圣才出品】
第5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1.简述博弈的构成要素及其含义。
答:博弈论,也称对策论,是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个体互动决策问题的理论,其核心是研究互动决策的均衡问题。
博弈的构成要素有博弈的参与人、行动、信息、策略、支付、结果和均衡。
(1)参与人。
参与人是指在一个博弈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的决策主体,他的目标是通过选择行动或策略最大化自己的支付(效用)水平。
博弈的参与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国家及国家集团。
(2)行动。
行动是参与人在博弈的某个时点的决策变量,是参与人在进行决策时可供选择的方法、做法和经济活动中的变量。
参与人的行动可能是离散的,也可能是连续的。
参与人进行决策的先后顺序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行动顺序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博弈结果。
(3)信息。
信息是参与人拥有的有关博弈(或进行的决策)的知识或相关资料,特别是有关“自然”的选择、其他参与人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和信息。
(4)策略。
策略,也叫战略,指的是在给定信息集后,参与人所采取的行动规则,具体包括了时间、条件及方式。
因为信息集包含了某个参与人关于其他参与人之前行动的知识和情况,战略告诉该参与人如何对其他参与人的行动做出反应,因而战略又叫做参与人的“相机行动方案”。
(5)支付。
支付是指在一个指定的战略(或策略)组合下参与人得到的确定效用水平或者是期望效用水平。
它是博弈的参与人关注的中心,并且是所有参与人战略或行动的函数。
(6)结果。
结果是博弈的参与人做出决策后所要揭示的东西,是分析者感兴趣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如均衡战略组合、均衡行动组合、均衡支付组合等。
(7)均衡。
均衡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合或行动组合。
一个博弈中可能出现一个或多个均衡。
2.简述新产业组织理论。
答:20世纪70年代,新产业组织理论(NIO)借由新的研究方法得以发展,其研究焦点为策略性行为。
新产业组织理论在分析方法和分析范式两方面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提出了重要挑战:(1)新产业组织理论超越了传统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否认市场结构外生性的观点,并且认为企业不是被动地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变化,而是试图以策略行为去改变市场环境、影响竞争对手对于市场的预期,从而更加有效地排挤或遏制竞争对手。
王俊豪 产业经济学(第一版)第十章复习题答案
第十章产业结构的演进1. 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答:一切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技术创新、人口规模、经济体制、自然资源禀赋、资本规模、需求结构、国际贸易等是一国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基本制约因素。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力。
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过程所依赖的外界自然条件。
一国自然资源的禀赋状况(包括地理位置、土地状况、矿藏总量及分布、水资源、气候等)对一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由于需要具有引导生产的作用,因而需求结构的变动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
大量的统计分析表明,需求结构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相对应的。
国际贸易是在开放条件下来自外部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它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比较利益机制实现的。
一般来说,各国间产品生产的相对优势的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引起进出口结构的变动,进而带动国内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变动。
2. 简述不同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特征。
答:(1)不同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不同产品结构特征、生产组织特征。
比如,重工业化是工业结构演进中的一个阶段,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会由以原材料为中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为中心的结构演进,即进入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它表明工业体系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生产高级复杂、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的阶段过渡,意味着工业结构日趋高级化。
(2)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也决定了主导产业群的序列更替性,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主导产业也不同,特定时期的主导产业,是在具体条件下选择的结果。
一旦条件变化,原有的主导产业群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就会弱化、消失,进而被新的主导产业群所替代。
3. 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有哪些?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市场集中)【圣才出品】
第3章市场集中1.简述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的区别和联系。
答:(1)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的含义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要素和产出向大企业转移的现象称为集中。
按照比较的基准,可以把集中分为一般集中和市场集中。
一般集中表明少数大企业的部分高级管理者在处理整个社会经济事务时,拥有较高的影响力。
市场集中反映某一特定市场被大型的经济组织所控制的一种状况。
(2)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的联系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均反映了在国民经济及部分产业的较大比例的资源被少数的大型经济组织所占据的情况。
(3)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的区别一般集中和市场集中主要区别于作用范围。
一般集中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是产业部门等为基准,而市场集中具体到某种特定的产业。
此外,一般集中具有不断提高的特点,而市场集中不具有该特点。
2.辨析市场集中度与产业集中度的区别和联系。
答:(1)市场集中度与产业集中度的联系市场是由买卖双方组成的,相应的市场集中度可分为买方集中度和卖方集中度(即产业集中度),因此产业集中度从属于市场集中度,是市场集中度的一个方面。
且买方集中的市场有限,因此关于市场集中度的研究也重要体现在对于产业集中度的探究。
(2)市场集中度与产业集中度的区别市场集中度衡量了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反映了特定的产业市场竞争;而产业集中度只是描述了特定市场上作为供给方的生产者(企业)的规模结构并衡量了其集中程度。
3.试使用多种集中度指标计算某产业集中度。
答:(1)绝对集中度指标,指该行业的相关市场内前n 家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累计份额的总和,计算公式为:11n i i n Nii X CR X ===∑∑ 式中,CR n 表示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 位最大企业的产业集中度;X i 为按照资源份额大小排列的第i 位企业的一些经济变量的份额,例如生产额或销售额、资产额或职工人数;N 为产业中卖方企业数目;CR n 越接近于1,表明集中程度越高。
(2)HHI ,即H 指数,指计算相关市场上的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后再相加的总和。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第六章复习题答案
第六章企业并购行为1.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的区别是什么?答:(1)横向并购是指并购双方处于同一行业的并购活动。
(2)纵向并购是指处于生产同一(或相似)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3)混合并购是指在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
2.第五次并购浪潮的特点是什么?答:第五次并购浪潮有四个特点:(1)规模极大,参与并购的企业规模都非常大,大多数企业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大公司,有着优良的业绩,他们之间的“强强”联合,使企业竞争力得到迅速提高。
(2)跨国并购占了很大的比重。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跨国公司所进行的战略调整使得跨国并购在第五次并购浪潮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横向与纵向并购剥离并存。
大量企业把无关联业务剥离出去,相应并购同类业务企业,使生产经营范围更加集中,多起剥离在不少大公司特别是跨行业经营的公司内展开。
(4)并购的支付手段不是现金,而主要采取股票的形式。
3.举一横向并购的具体案例,并说明促使该并购发生的原因?答:华润啤酒并购国内相关啤酒企业。
在并购中的战略导向是追求高质量的收购对象,力求高水平的投资回报,因此是典型的资本型扩张,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4.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的主要动因有哪些?答:(1)横向并购的具体动机包括两方面:一是由于成本节约所致,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二是由于追求市场势力所致。
(2)纵向并购的主要动因是减少交易费用。
(3)企业通过混合并购可以充分利用多余的非专用性资产。
混合并购还可以使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5.简述三种并购的福利效应。
答:(1)一方面,横向并购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降低了单位产品成本,提高了效率,形成规模经济,另一方面,横向并购形成卖方集中,增加了卖方施加市场势力的机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导致福利损失。
(2)企业间通过实施纵向并购可以在获得被并购企业的同时得到所需的资源,也可以通过纵向并购达到进入某一行业的目的,完成企业的产业扩张。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经济学导论)【圣才出品】
第1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社会经济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从而研究社会经济基本问题的现代经济学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微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微观层次的单个企业或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宏观层次的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为研究对象,中观经济学则以中观层次的产业为研究对象,因此也称为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和产业之间的协调关系。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以及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2.如何理解产业的概念?有哪些常用的产业分类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1)产业的概念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产业的一般性定义是: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劳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2)产业分类法及其特点①三次产业分类法:把全部产业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的方法。
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创造的是有形物质财富,第三次产业创造的是无形财富。
第一次产业的属性是取自于自然,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等;第二次产业的属性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主要包括制造业、建筑业,通常还包括采矿业和煤气、电力、供水等产业。
第三次产业主要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指饮食业、旅馆业、修理业、娱乐业)等。
②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以联合国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为分类标准,从大项、中项、小项、细项四个层次对产业进行分类,每一项都有统一规定的统计编码。
特点是划分全面,经济统计的规范性和可比性强。
③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以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业间关系和比例为目的的产业分类法。
该方法可以确定产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性质,能够区分消费资料产业和资本资料产业。
消费资料产业是指所提供的产品有75%以上用作消费资料的产业,包括食品、纺织、皮革、家具等产业;资本资料产业是指所提供的产品有75%以上用作资本资料的产业,包括冶金、金属材料、机械、化学等产业;其他产业,包括橡胶、木材、造纸、印刷等产业。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课后答案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课后答案【篇一:产业经济学(王俊豪)第三章复习题答案】>1. 简述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的区别和联系。
答:一般集中和市场集中都表示少数大企业占有了较大部分资源的现象,都对市场竞争状态有一定影响。
但是二者所描述的范围与意义不同。
一般集中度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的企业所占比重的指标。
意味着少数大企业的部分高级管理者对整个社会经济事务拥有较高的影响力。
市场集中描述特定市场中卖者或买者的集中程度,直接影响特定市场的竞争状态和效率。
需要指出的事,一般集中度并不必然与市场集中度相关,也就是说较高的一般集中度并不意味着市场竞争性的缺失。
2. 辨析市场集中度与产业集中度的区别和联系。
答:市场集中度描述市场的集中程度,而产业集中度描述产业的集中程度。
大多数人认为产业与市场是同义语,那么产业集中度就是市场集中度。
部分人认为产业集中度特指供给方面“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的企业群中大企业的集中程度,此时产业集中度不同于市场集中度。
不过“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的企业相互间转换产品品种的能力较强,企业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而产业集中度对市场集中度有较大的影响。
3. 使用多种集中度指标,试计算某产业集中度。
答:略举几例如下:4. 试列举一些高集中度产业、中等集中度产业和低集中度产业。
答:在不同国家或不同学期,不同学者对划分高集中度产业、中集中度产业、低集中度产业没有统一的标准。
一般认为,大型民用客机、汽车制造业等产业属于高集中度产业,服装制造、采掘等产业属于中等集中度产业,餐饮、酒店服务等产业属于低集中度产业。
5.试列举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市场集中度的某一产业,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下表描述了2003年世界主要产钢国家粗钢产业集中度。
韩国、意大利等国粗钢产业集中度很高,印度、德国、巴西、日本等国较高,而中国很低。
各国之间市场容量的差异以及影响企业规模的其他因素是导致各国产业集中度出现一定差异的根本原因,例如技术原因或者基本条件包括市场规模、规模经济、稀缺资源、市场增长速度等,政府政策包括反垄断法、专利执照关税配额、并购政策、管制政策等,企业战略包括兼并、限制性行为、产品差异化等。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进入与退出壁垒)【圣才出品】
第4章进入与退出壁垒1.简述进入壁垒的含义和分类。
答:(1)进入壁垒的含义进入壁垒是能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使产业内持续地存在超额利润,并能保持产业高集中度的因素。
(2)进入壁垒的分类根据限制进入的外生性因素和在位企业的主动性及其内生性,进入壁垒可分为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
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包括: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网络效应、产品差异化和法规政策等。
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又可分为三类: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影响未来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挠;影响潜在进入者信念的进入阻挠。
2.为什么在位企业赚取经济利润是衡量进入壁垒的前提条件?答: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是指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使在位企业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
进入壁垒一方面可以保护产业中的在位企业,另一方面成为想要进入企业的首要阻碍。
将在位企业赚取经济利润作为衡量进入壁垒的前提条件的原因有两点:①存在超额利润,产业外的企业才有进入动机。
②如果产业中企业数量很多、没有经济利润,则几乎不存在限制企业进入的结构性因素,也很难形成进入壁垒。
如果产业中长期存在高利润,那么这个产业必然存在进入壁垒。
3.在位企业如何能够有效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答:(1)在位企业可以通过其策略性行为设置进入壁垒,使潜在企业预期进入后无法获得经济利润,从而主动放弃进入。
在位企业进行进入阻挠,策略性投资必须具有承诺价值。
在位企业的投资能否成功阻止进入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①策略性投资必须发生在企业的进入决策之前,而且能被进入者观察到;②这种投资能改变进入者对进入后利润的预期,从而影响进入者的进入决策;③这种投资必须是不可收回或不可逆的。
(2)根据在位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影响未来收入预期的方式,可以把进入阻挠分为三种类型。
①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在位企业通过策略性行为对进入后的企业的相对成本结构产生影响,使进入者在寡占市场结构中处于成本劣势,利用这种成本上的不对称,在位企业发动的价格战很容易使进入者遭受亏损,当进入者预期到在位企业的价格战是可信威胁时,就不会进入。
王俊豪 产业经济学(第一版)所有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概述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产业是如何界定的?答:(1)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同一产业内部企业的运行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
(2)通常将产业界定为“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2.简述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答:产业经济学不仅关注产业内企业的运行,也研究产业间的联系,即产业经济学包含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两大范畴.产业组织研究向完全竞争模型中加入现实世界的磨擦系数,如不完全信息、进入壁垒、交易成本、调整价格的成本、政府行为等,以便深入地分析市场中的企业如何组织以及它们如何在现实中进行竞争。
研究产业结构是为了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
3.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含哪些内容?答:国际学术界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存在一定的分歧。
在国内,一般认为产业经济学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以及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研究。
其中,产业组织主要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者说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而产业结构研究各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产业演化规律、产业间投入产出关联、产业区域布局等。
4.简述产业组织学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答: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两大部分具有不同的理论渊源,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产业组织理论可追溯到亚当·斯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张伯伦、罗宾逊夫人等。
梅森及弟子贝恩等人完整地提出了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标志着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
在哈佛学派名满天下的同时,芝加哥大学的一群学者形成了有别于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二十世纪70年代后,引入博弈论逐渐形成了旨在分析企业策略性行为的“新产业组织理论"(NIO).产业结构理论可追溯到威廉·配第,逐渐形成了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第四章复习题答案
第四章进入与退出壁垒1.简述进入壁垒的含义和分类答:进入壁垒是指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使在位企业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
进入壁垒按其成因的不同可以分为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扰。
2.为什么在位企业赚取经济利润是衡量进入壁垒的前提条件?答:超额利润(经济利润)的存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新企业进入某一产业的唯一经济因素。
如果一个产业不存在经济利润,那就不可能有新企业进入这一产业,讨论这一产业的进入壁垒问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3.在位企业如何能够有效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答:在位企业要成功进入阻扰,除了投资成本满足必需的条件之外,这种策略性投资必须具有承诺价值,在位企业的这种投资能否成功阻止进入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1)这种策略性投资必须发生在进入者的进入决策之前,而且能被进入者观察到。
(2)这种投资能通过改变在位企业的粗略空间和支付函数或通过向进入者传递有关市场而改变进入者对进入后利润的预期,从而影响进入者的进入决策。
(3)这种投资必须是不可回收或不可逆的。
4.退出壁垒的种类有哪些?答:退出壁垒包括以下四种:资产的专用性、退出的固定成本、战略性退出壁垒、政府和社会壁垒。
5.比较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答: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是两种主要的进入壁垒,最主要的差别是形成成因不同。
(1)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不受企业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社会法律制度、政府政策及消费者偏好所形成的壁垒。
主要包括:规模经济、必要资本量、在位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网络效应、产品差异和政策性因素。
(2)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扰是在位企业通过其策略性行为设置的进入壁垒。
策略性投资必须有承诺价值,而沉没成本在进入阻止的分析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根据在位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影响未来收入预期的方式,可以把进入阻扰分为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扰、影响未来市场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扰和影响潜在进入者对未来事件估计信念的进入阻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经济学》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规模经济 2.进入壁垒 3 混合并购4.策略性行为 5.产业结构政策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简述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
3.垄断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4.企业实施横向并购的动机是什么?5.自然垄断的判断标准是什么?三、案例分析题(共20分)中国移动电信市场的不对称管制当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恶性价格战时有发生,对于其成因,许多人都归结为竞争的压力,但要追根究源的话,还应从不对称管制上找原因。
实行不对称管制的主要目的是压制主导运营商扶持新进入者,形成有效竞争。
因此,在资费是市场竞争主要手段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不但允许新进入者以较低的资费标准与主导运营商进行竞争,还对后者实行严格的价格控制,希望能通过这些措施使用户流向新公司。
1994年联通成立后,正是凭借这种资费优势进入移动通信市场。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尽管联通拥有资费优势并借此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但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实力依然比较弱小,不能对当时的中国电信构成威胁,所以两者倒也能平安相处,爆发价格战的情况甚少。
然而,近年来联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力逐渐增强,已经基本具备了叫板中国移动、与之在移动市场一决高低的实力。
面对联通带来的竞争压力,看到联通由于享受到了不对称管制带来的资费政策而吸引了大量的新用户,中国移动也只好在资费上下功夫,降低资费以使联通失去价格优势。
而联通为了抢占竞争的主动权,只得进一步下调资费。
双方竞相折价,恶性价格战自然就不可避免,而移动资费高额的利润也给他们提供了降价的空间。
由此可见,不对称管制对资费的管制引导了运营商把竞争的焦点放在资费上,促使他们把资费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从而导致恶性价格战的发生。
因此,不对称管制的资费管制尽管促进了联通的发展,但在联通已经成长起来的情况下,却间接导致了价格战的形成,使我国移动通信市场面临无序竞争的危险。
结合本案例,请回答下面问题:(1)什么是不对称管制?(2)根据案例,分析电信市场不对称的内容。
(3)根据案例,分析不对称管制在电信市场上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论述支柱产业政策。
2、简述垄断性产业的主要管制政策。
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 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2. 某一产业存在的经济利润(超额利润)为新企业提供了进入这一产业的经济激励,对于潜在进入者,它们更关注在进入某一有利可图的产业时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即进入壁垒。
3. 混合并购是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
4. 策略性行为是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
5. 产业结构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依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具体情况,遵循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和一定时期内的变化趋势,制定并实施的有关产业部门之间资源配置方式、产业间及产业部门间比例关系,通过影响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促进产业结构向协调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综合,它旨在促进本国产业结构优化,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体系。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答:规模经济的一些成因,如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和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也是范围经济的成因。
此外,产生范围经济的主要原因还包括:(1) 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向标准化、通用化发展的趋势,这些具有通用性的生产技术设备,可用来生产不同产品,从而提高生产技术设备的利用率。
(2) 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许多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可以用来生产不同的产品,因而可以增加零部件或中间产品的生产批量,取得因规模经济而引起的范围经济。
(3) 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企业一项研究开发技术的成果往往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从而有利于扩散研究开发成果,大大降低单位产品所分摊的研究开发成本。
(4) 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等无形资产在生产经营多种产品时同样可以使用,不会增加多少额外费用。
又如,由于企业的声誉能转化为产品的声誉,企业良好的声誉能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
2.答:在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则将原有企业列为三种可能类型——一般、疯狂或弱小。
无论何种类型原有企业,当进入者不进入时,原有企业收益都没有变化。
当进入发生时,对于一般原有企业,会选择打击或容纳;对于疯狂原有企业,会总是打击;对于弱小原有企业,总是容纳。
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包括一个原有企业和N个潜在进入者。
原有企业打击进入的收益为负值,原有企业知道其具体数值,而进入者不知道。
进入者n不进入的收益可正可负,但决不会和原有企业容纳进入时进入者的收益一样大。
当进入者不进入时,进入者知道他的具体收益,而原有企业不知道。
即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属于对手收益的双边不确定情形。
博弈开始时,进入者仅知道原有企业属于何种类型的概率。
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得出的结论是:潜在进入者由于不能确定原有企业的类型,故选择不进入。
只要原有企业打击的概率存在,进入者就会推迟进入,直到博弈将近结束。
3. 答:根据垄断的形成原因和特征,我们可以把垄断分为经济垄断、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这三种基本类型。
(1)经济垄断经济垄断是指市场主体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或者通过联合组织或合谋等方式,限制、排斥市场竞争的行为。
(2)行政垄断行政垄断是指政府运用其行政权力排斥、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3.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是指由某些产业或其业务领域的技术经济特征所决定的垄断。
例如,电信、电力、铁路运输、自来水和管道燃气等基础设施产业(特别是其网络性业务),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投资额大且回报期长、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大等技术经济特征。
4. 答:横向并购的具体动机包括两方面:一是由于成本节约所致,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二是由于追求市场势力所致。
并购具有潜在的反竞争的效果,但是由于并购可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增强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交易费用,也会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
5.答:对单一产品的自然垄断性而言,规模经济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在规模不经济的情况下,只要成本弱增性存在,也同样存在自然垄断性。
对多产品的自然垄断性而言,规模经济既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也不是自然垄断的必要条件。
决定自然垄断性的是成本弱增性,而多产品的成本弱增性通常可用范围经济性来表示。
三、案例分析题(共20分)1.分析如下:(1)不对称管制是行业主管部门为调整不对称竞争,扶持弱小经营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而采取的一种过渡性管制手段。
(2)不对称管制主要应用于基础产业从垄断向竞争转变时,表现为行业主管部门对市场支配者的管制较其他企业严格。
在电信业中,不对称管制通常主要表现在对新老企业的不对称管制上,对原有企业的管制有:分拆市场支配者、限制其业务范围;规定其市场主导业务与其他业务分立经营或帐务独立。
强制其与其他企业网络无条件或有条件互联互通;严格控制其资费水平和形式。
对新企业的管制有:新企业不承担固定资产投资费用。
新企业在短期内不提供遍服务义务。
新企业可采取灵活价格政策。
(3)对自然垄断产业内原有企业与新企业实行不对称管制是政府在进入管制实践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扶持新进企业,引入竞争。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 答: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业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相对于其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较大的产业。
支柱产业是支撑一个地区经济规模和增长的主要经济部门,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
(1)支柱产业振兴的目标1)促进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的有序转换。
2)重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有目的的培育新兴支柱产业。
3)增强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延伸支柱产业的生命周期。
4)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以适度跳跃来振兴支柱产业。
(2)支柱产业政策支柱产业支持政策是指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结合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实际情况,采用经济或者非经济的一系列政策,主要是对一国经济中贡献比较大,符合该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产业给予一定的支持。
具体政策主要有以下方面: 1)支柱产业结构高度化政策①优化有关支柱产业产品结构,提供更多的优质优价产品,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
启动消费需求,拉动支柱产业的飞跃发展,优化供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②压缩和淘汰支柱产业过剩、过时的生产能力。
加大支柱产业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力度,实现支柱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
③提高有关支柱产业信息化水平,用信息化拉动有关支柱产业升级。
④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有关支柱产业,促进支柱产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2)支柱产业结构协调化政策①协调三大产业纵向比例,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正确处理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使其保持协调发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的客观需要。
②协调产业级次关系,保证有关支柱产业发展。
③加强产业关联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④均衡产业增长速度,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协调产业增长速度分布,要求支柱产业的增长速度于其他产业差距不能太大,使高增长产业、减速增长产业和潜在增长产业的增长速率差距较为合理,否则就会造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滞差。
2.答:垄断性产业的管制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价格管制政策价格管制是政府对垄断性产业管制的核心内容,,目前主要有美国的投资回报率价格管制政策和英国的最高限价政策。
1)美国的投资回报率价格管制政策美国对垄断性产业实行投资回报率管制价格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投资回报率管制价格模型为:R(p·q)=C+S(RB)在上式中,R为企业收入函数,它决定于产品价格(p)和数量(q);C为成本费用(如工资、税收和折旧等);S为政府规定的投资回报率;RB为投资回报率基数(Rate Base),即企业的资本投资总额。
管制价格(P)等于企业总收入(R)除以总产量(Q),即:P=R / Q 。
从上式的右边可见,由于企业的成本费用一般容易估算,管制者对企业价格管制的难点是确定投资回报率水平(S)和投资回报率基数(RB)。
投资回报率水平问题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S值,使企业能取得正常的投资回报;投资回报率基数问题则是要合理确定资本投资的范围和计量方法,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在一定的S值下的利润总额。
2)英国的最高限价管制政策英国的最高限价管制采取RPI-X模型,RPI表示零售价格指数(Retail Price Index),即通货膨胀率;X是由管制者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效率增长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