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原子吸收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原子吸收习题

原子吸收习题

原子吸收习题原子吸收谱法习题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1、原子吸收光谱是由的跃迁而产生的,通常采用跃迁的辐射进行钠的原子吸收。

2、原子吸收线的宽度主要由引起的,原子线宽度的数量级为 A0。

3、多普勒变宽是由引起的,故又称为。

变宽则是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气中的其他粒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它随着气体压强增大而增加,故又称为。

4、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半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雾化效率一般可达。

5、空心阴极灯光源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现象,灯电流越大,这种现象越,造成谱线。

6、原子吸收分析用的火焰按燃气与助燃气比例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大多数元素的分析应选用火焰,但对易氧化而成难离解氧化物的元素分析应选用火焰,对碱金属的分析应选用火焰。

二、选择题1、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A 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B 在广泛的光谱区域内发连续光谱;C发射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的特征谱线;D 产生具有足够强度的散射光。

22、阴极灯构造是:A 待测元素作阴极,铂丝作阳极,内充低压惰性气体;B 气待测元素作阴极,铂丝作阳极,内充低压惰性气体;C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灯内抽真空;D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内充低压惰性气体;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光,通过样品的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A 原子;B 激发态原子;C 基态原子; D分子或离子所吸收,由辐射特征谱线减弱的程度,求出待测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的方法。

4、采用测量峰值吸收系数的方法代替测量积分吸收的方法,下列条件哪些为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A 发射线轮廓小于吸收线轮廓;B发射线轮廓大于吸收线轮廓;C发射线的中心频率小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D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相同。

5、已知原子吸收光谱计狭缝宽度为 0.5mm 时,狭缝的光谱通带为 1.3nm,所以该仪器的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A 每毫米 2.6nmB 每毫米 0.38nmC 每毫米 26nm D每毫米 3.8nm三、解释下列名词1、谱线半宽度2、分吸收3、峰值吸收345原子吸收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原子吸收光谱是由于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通常采用 32S1/2— 32P3/2跃迁的辐射进行钠的原子吸收。

原子吸收习题答案

原子吸收习题答案

任务1答案一、简答题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当有辐射通过自由原子(如镁、铜原子)蒸气,且入射辐射的频率等于原子中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所需要的能量频率时,原子就要从辐射场中吸收能量,产生吸收,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同时伴随着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2.简述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过程?答:首先把分析试样经适当的化学处理后变为试液,然后把试液引入原子化器中(对于火焰原子化器,需先经雾化器把试液雾化变成细雾,再与燃气混合由助燃器载入燃烧器)进行蒸发离解及原子化,使被测组分变成气态基态原子。

用被测元素对应的特征波长辐射(元素的共振线)照射原子化器中的原子蒸汽,则该辐射部分被吸收,通过检测,记录被吸收的程度,进行该元素的定量分析。

3.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和各部分作用。

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系统等四个部分组成。

(1)光源作用:是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供测量用。

(2)原子化系统作用:是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原子蒸气。

(3)分光系统作用:将分析线与其它谱线分开(4)检测系统作用:将光吸收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放大读出。

二.单选题1. B2. B3.A4.D5.C三、判断题1. ×2. √3.√4. ×5.√6. √7. √8. ×任务2答案一、单选题1. C2. D3.A4.D5.C6.D任务3答案一、简答题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常用的定量方法有哪些?说明其应用特点。

答:(1)工作曲线法,工作曲线法简便,快速,适于组成较简单的大批样品分析。

(2)标准加入法,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化学干扰和电离干扰,但不能消除背景干扰。

(3)内标法,内标法能消除物理干扰,还能消除实验条件波动而引起的误差。

2.内标法定量时,如何选择内标元素?答:(1)所选用内标元素在物理及化学性质方面应与待测元素相同或相近;(2)内标元素加入量应接近待测元素的量。

《化工原理》第八章-吸收章练习

《化工原理》第八章-吸收章练习

mG L
) 1
1
mG ] L
L
1
1 0.926
ln[(1
0.926) 1
1 0.9
0.926]
6.9
H OG
H OL
mG L
1.2 0.926
1.11m
H=HOGNOG=1.11×6.9=7.66m
(2) 当NOG→∞时,由于
mG 1 , x2=0
L
y2min=mx2=0, ηmax=100%
mG ] L
L
↑;不变
二、作图题
以下各小题y~x图中所示为原工况下的平衡线与操 作线,试画出按下列改变操作条件后的新平衡线 与操作线:
1.吸收剂用量增大
2.操作温度升高
1.吸收剂用量增大
2.操作温度升高
3.吸收剂入口浓度降低
3.吸收剂入口浓度降低
三、用清水逆流吸收除去混合物中的有害气体, 已知入塔气体组成,y1=0.1,η=90%,平衡关系: y=0.4x,液相传质单元高度HOL=1.2m,操作液气 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2倍。试求:
8.GL m , y2min=mx2=0;
L m,
G
x1
y1 m
y2
y1
L ( y1 Gm
x2 )
0.1 0.1 1.5 2
0.025
9. L m
G
,NOG
y1 y2 ym
y1 y2 y2 mx2
1
9
10.N OG
1 1 mG
ln[(1
mG ) L
y1 y2
mx 2 mx 2
8.设计时,用纯水逆流吸收有害气体,平衡关系 为y=2x,入塔y1=0.1,液气比(L/G)=3,则出塔气 体浓度最低可降至 ,若采用(L/G)=1.5,则出 塔气体浓度最低可降至 。

原子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

原子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试比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哪些异同点?答:相同点:二者都为吸收光谱,吸收有选择性,主要测量溶液,定量公式:A=kc,仪器结构具有相似性.不同点: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 原子吸收分子吸收(2) 线性光源连续光源(3) 吸收线窄,光栅作色散元件吸收带宽,光栅或棱镜作色散元件(4) 需要原子化装置(吸收池不同) 无(5) 背景常有影响,光源应调制(6) 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7) 干扰较多,检出限较低干扰较少,检出限较低2.试比较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有哪些异同点?答:相同点:属于原子光谱,对应于原子的外层电子的跃迁;是线光谱,用共振线灵敏度高,均可用于定量分析.不同点: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1)原理发射原子线和离子线基态原子的吸收自由原子(光致发光)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发射光谱(2)测量信号发射谱线强度吸光度荧光强度(3)定量公式lgR=lgA + blgc A=kc I f=kc(4)光源作用不同使样品蒸发和激发线光源产生锐线连续光源或线光源(5)入射光路和检测光路直线直线直角(6)谱线数目可用原子线和原子线(少) 原子线(少)离子线(谱线多)(7)分析对象 多元素同时测定 单元素 单元素、多元素(8)应用 可用作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9)激发方式 光源 有原子化装置 有原子化装置(10)色散系统 棱镜或光栅 光栅 可不需要色散装置 (但有滤光装置)(11)干扰 受温度影响严重 温度影响较小 受散射影响严重(12)灵敏度 高 中 高(13)精密度 稍差 适中 适中3.已知钠蒸气的总压力(原子+离子)为1.013⨯l0-3Pa ,火焰温度为2 500K 时,电离平衡常数(用压力表示)为4.86⨯l0-4Pa 。

试计算:(1)未电离钠原子的分压和电离度;(2) 加入钾为缓冲剂,电子分压为为1.013⨯l0-2Pa 时未电离的钠原子的分压。

(完整word版)原子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原子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试比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哪些异同点?答:相同点:二者都为吸收光谱,吸收有选择性,主要测量溶液,定量公式:A=kc,仪器结构具有相似性.不同点: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 原子吸收分子吸收(2) 线性光源连续光源(3) 吸收线窄,光栅作色散元件吸收带宽,光栅或棱镜作色散元件(4) 需要原子化装置(吸收池不同)无(5) 背景常有影响,光源应调制(6) 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7) 干扰较多,检出限较低干扰较少,检出限较低2.试比较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有哪些异同点?答:相同点:属于原子光谱,对应于原子的外层电子的跃迁;是线光谱,用共振线灵敏度高,均可用于定量分析.不同点: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1)原理发射原子线和离子线基态原子的吸收自由原子(光致发光)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发射光谱(2)测量信号发射谱线强度吸光度荧光强度(3)定量公式lgR=lgA + blgc A=kc I f=kc(4)光源作用不同使样品蒸发和激发线光源产生锐线连续光源或线光源(5)入射光路和检测光路直线直线直角(6)谱线数目可用原子线和原子线(少)原子线(少)离子线(谱线多)(7)分析对象多元素同时测定单元素单元素、多元素(8)应用可用作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量分析(9)激发方式光源有原子化装置有原子化装置(10)色散系统棱镜或光栅光栅可不需要色散装置(但有滤光装置)(11)干扰受温度影响严重温度影响较小受散射影响严重(12)灵敏度高中高(13)精密度稍差适中适中3.已知钠蒸气的总压力(原子+离子)为1.013 l0-3Pa,火焰温度为2 500K时,电离平衡常数(用压力表示)为4.86⨯l0-4Pa 。

试计算:(1)未电离钠原子的分压和电离度;(2) 加入钾为缓冲剂,电子分压为为1.013⨯l0-2Pa 时未电离的钠原子的分压。

原子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

原子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试比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哪些异同点?答:相同点:二者都为吸收光谱,吸收有选择性,主要测量溶液,定量公式:A=kc,仪器结构具有相似性.不同点: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 原子吸收分子吸收(2) 线性光源连续光源(3) 吸收线窄,光栅作色散元件吸收带宽,光栅或棱镜作色散元件(4) 需要原子化装置(吸收池不同) 无(5) 背景常有影响,光源应调制(6) 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7) 干扰较多,检出限较低干扰较少,检出限较低2.试比较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有哪些异同点?答:相同点:属于原子光谱,对应于原子的外层电子的跃迁;是线光谱,用共振线灵敏度高,均可用于定量分析.不同点: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1)原理发射原子线和离子线基态原子的吸收自由原子(光致发光)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发射光谱(2)测量信号发射谱线强度吸光度荧光强度(3)定量公式lgR=lgA + blgc A=kc I f=kc(4)光源作用不同使样品蒸发和激发线光源产生锐线连续光源或线光源(5)入射光路和检测光路直线直线直角(6)谱线数目可用原子线和原子线(少) 原子线(少)离子线(谱线多)(7)分析对象多元素同时测定单元素单元素、多元素(8)应用可用作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量分析(9)激发方式光源有原子化装置有原子化装置(10)色散系统棱镜或光栅光栅可不需要色散装置(但有滤光装置)(11)干扰 受温度影响严重 温度影响较小 受散射影响严重(12)灵敏度 高 中 高(13)精密度 稍差 适中 适中3.已知钠蒸气的总压力(原子+离子)为1.013⨯l0-3Pa ,火焰温度为2 500K 时,电离平衡常数(用压力表示)为4.86⨯l0-4Pa 。

试计算:(1)未电离钠原子的分压和电离度;(2) 加入钾为缓冲剂,电子分压为为1.013⨯l0-2Pa 时未电离的钠原子的分压。

原子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

原子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

原⼦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原⼦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选择题(31分)1.由原⼦⽆规则的热运动所产⽣的谱线变宽称为: ( )A、⾃然变度B、斯塔克变宽C、劳伦茨变宽D、多普勒变宽2.原⼦吸收分析中,有时浓度范围合适,光源发射线强度也很⾼,测量噪⾳也⼩,但测得的校正曲线却向浓度轴弯曲,除了其它因素外,下列哪种情况最有可能是直接原因? ( )A、使⽤的是贫燃⽕焰B、溶液流速太⼤C、共振线附近有⾮吸收线发射D、试样中有⼲扰3.在原⼦吸收分析的理论中,⽤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的基本条件之⼀是 ( )A、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要⽐吸收线的半宽度⼩得多B、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要与吸收线的半宽度相当C、吸收线的半宽度要⽐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得多D、单⾊器能分辨出发射谱线, 即单⾊器必须有很⾼的分辨率4.在原⼦吸收分析中,由于某元素含量太⾼,已进⾏了适当的稀释,但由于浓度⾼,测量结果仍偏离校正曲线, 要改变这种情况,下列哪种⽅法可能是最有效的? ( )A、将分析线改⽤⾮共振线B、继续稀释到能测量为⽌C、改变标准系列浓度D、缩⼩读数标尺5.在电热原⼦吸收分析中,多利⽤氘灯或塞曼效应进⾏背景扣除,扣除的背景主要是 ( )A、原⼦化器中分⼦对共振线的吸收B、原⼦化器中⼲扰原⼦对共振线的吸收C、空⼼阴极灯发出的⾮吸收线的辐射D、⽕焰发射⼲扰6.原⼦吸收法测定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的元素铝时,需采⽤的⽕焰为 ( )A、⼄炔-空⽓B、⼄炔-笑⽓C、氧⽓-空⽓D、氧⽓-氩⽓7.空⼼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半宽度影响最⼤的因素是 ( )A、阴极材料B、阳极材料C、内充⽓体D、灯电流8.原⼦吸收光谱仪与原⼦发射光谱仪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 ( )A、透镜B、单⾊器C、光电倍增管D、原⼦化器9.下列哪种原⼦荧光是反斯托克斯荧光? ( )A、铬原⼦吸收359.35nm,发射357.87nmB、铅原⼦吸收283.31nm,发射283.31nmC、铅原⼦吸收283.31nm,发射405.78nmD、铊原⼦吸收377.55nm,发射535.05nm10.可以消除原⼦吸收法中的物理⼲扰的⽅法是 ( )A、加⼊释放剂B、加⼊保护剂C、扣除背景D、采⽤标准加⼊法11.在原⼦吸收分析中,采⽤标准加⼊法可以消除 ( )A、基体效应的影响B、光谱背景的影响C、其它谱线的⼲扰D、电离效应12.采⽤调制的空⼼阴极灯主要是为了 ( )A、延长灯寿命B、克服⽕焰中的⼲扰谱线C、防⽌光源谱线变宽D、扣除背景吸收13.在原⼦吸收分析中, 有两份含某元素M 的浓度相同的溶液1和溶液2,在下列哪种情况下, 两份溶液的吸光度⼀样? ( )A、溶液2的粘度⽐溶液1⼤B、除M外溶液2中还含表⾯活性剂C、除M外溶液2中还含10mg/mLKClD、除M外溶液2中还含1mol/LNaCl溶液14.影响原⼦吸收线宽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然宽度B、赫鲁兹马克变宽C、斯塔克变宽D、多普勒变宽15.在原⼦吸收法中,能够导致谱线峰值产⽣位移和轮廓不对称的变宽应是 ( )A、热变宽B、压⼒变宽C、⾃吸变宽D、场致变宽16.与⽕焰原⼦吸收法相⽐,⽆⽕焰原⼦吸收法的重要优点为 ( )A、谱线⼲扰⼩B、试样⽤量少C、背景⼲扰⼩D、重现性好17.原⼦吸收分析对光源进⾏调制,主要是为了消除 ( )A、光源透射光的⼲扰B、原⼦化器⽕焰的⼲扰C、背景⼲扰D、物理⼲扰18.下列原⼦荧光中属于反斯托克斯荧光的是 ( )A、铬原⼦吸收359.35nm,发射357.87nmB、铅原⼦吸收283.31nm,发射283.31nmC、铟原⼦吸收377.55nm,发射535.05nmD、钠原⼦吸收330.30nm,发射589.00nm19.原⼦吸收法测定钙时,加⼊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哪种物质的⼲扰? ( )A、盐酸B、磷酸C、钠D、镁20.原⼦吸收线的劳伦茨变宽是基于 ( )A、原⼦的热运动B、原⼦与其它种类⽓体粒⼦的碰撞C、原⼦与同类⽓体粒⼦的碰撞D、外部电场对原⼦的影响21.在原⼦吸收法中,原⼦化器的分⼦吸收属于 ( )A、光谱线重叠的⼲扰B、化学⼲扰C、背景⼲扰D、物理⼲扰22.下列哪种原⼦荧光是反斯托克斯荧光? ( )A、铬原⼦吸收359.35nm,发射357.87nmB、铅原⼦吸收283.31nm,发射283.31nmC、铅原⼦吸收283.31nm,发射405.78nmD、铊原⼦吸收377.55nm,发射535.05nm23.原⼦荧光法与原⼦吸收法受温度的影响⽐⽕焰发射⼩得多,因此原⼦荧光分析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A、光源的影响B、检测器灵敏度低C、发射光的影响D、单⾊器的分辨率低24.在⽯墨炉原⼦化器中,应采⽤下列哪种⽓体作为保护⽓? ( )A、⼄炔B、氧化亚氮C、氢D、氩25.为了消除⽕焰原⼦化器中待测元素的发射光谱⼲扰应采⽤下列哪种措施? ( )A、直流放⼤B、交流放⼤C、扣除背景D、减⼩灯电流26.与原⼦吸收法相⽐,原⼦荧光法使⽤的光源是 ( )A、必须与原⼦吸收法的光源相同B、⼀定需要锐线光源C、⼀定需要连续光源D、不⼀定需要锐线光源27.指出下列哪种说法有错误? ( )A、原⼦荧光法中, 共振荧光发射的波长与光源的激发波长相同B、与分⼦荧光法⼀样, 原⼦共振荧光发射波长⽐光源的激发波长长C、原⼦荧光法中, 荧光光谱较简单, 不需要⾼分辨率的分光计D、与分⼦荧光法⼀样, 原⼦荧光强度在低浓度范围内与荧光物质浓度成正⽐28.为了消除⽕焰原⼦化器中待测元素的发光⼲扰,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直流放⼤B、交流放⼤C、扣除背景D、数字显⽰29.在原⼦荧光法中,多数情况下使⽤的是 ( )A、阶跃荧光B、直跃荧光C、敏化荧光D、共振荧光30.原⼦荧光的量⼦效率是指 ( )A、激发态原⼦数与基态原⼦数之⽐B、⼊射总光强与吸收后的光强之⽐C、单位时间发射的光⼦数与单位时间吸收激发光的光⼦数之⽐D、原⼦化器中离⼦浓度与原⼦浓度之⽐31.在原⼦吸收测量中,遇到了光源发射线强度很⾼,测量噪⾳很⼩,但吸收值很低,难以读数的情况下,采取了下列⼀些措施,指出下列哪种措施对改善该种情况是不适当的 ( )A、改变灯电流B、调节燃烧器⾼度C、扩展读数标尺D、增加狭缝宽度⼆、计算题(13分)在原⼦吸收光谱分析中,Zn的共振线为ZnI213.9nm,已知g l/g0=3,试计算处于3000K的热平衡状态下,激发态锌原⼦和基态锌原⼦数之⽐。

(完整word版)原子吸收习题

(完整word版)原子吸收习题

原子吸收习题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1、原子吸收光谱是由的跃迁而产生的,通常采用跃迁的辐射进行钠的原子吸收。

2、原子吸收线的宽度主要由引起的,原子线宽度的数量级为A0。

3、多普勒变宽是由引起的,故又称为。

变宽则是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气中的其他粒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它随着气体压强增大而增加,故又称为。

4、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半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雾化效率一般可达。

5、空心阴极灯光源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现象,灯电流越大,这种现象越,造成谱线。

6、原子吸收分析用的火焰按燃气与助燃气比例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大多数元素的分析应选用火焰,但对易氧化而成难离解氧化物的元素分析应选用火焰,对碱金属的分析应选用火焰。

二、选择题1、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A 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B 在广泛的光谱区域内发连续光谱;C发射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的特征谱线;D 产生具有足够强度的散射光。

2、阴极灯构造是:A 待测元素作阴极,铂丝作阳极,内充低压惰性气体;B 气待测元素作阴极,铂丝作阳极,内充低压惰性气体;C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灯内抽真空;D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内充低压惰性气体;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光,通过样品的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A 原子;B 激发态原子;C 基态原子;D分子或离子所吸收,由辐射特征谱线减弱的程度,求出待测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的方法。

4、采用测量峰值吸收系数的方法代替测量积分吸收的方法,下列条件哪些为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A 发射线轮廓小于吸收线轮廓;B发射线轮廓大于吸收线轮廓;C发射线的中心频率小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D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相同。

5、已知原子吸收光谱计狭缝宽度为0.5mm 时,狭缝的光谱通带为1.3nm,所以该仪器的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A 每毫米2.6nmB 每毫米0.38nmC 每毫米26nm D每毫米3.8nm三、解释下列名词1、谱线半宽度2、分吸收3、峰值吸收4、锐线光源5、光谱通带6、特征浓度四、计算题1、在2500K时,Mg的共振线285.21nm为31S0-31P1产生的,请计算激发态与基态原子数的比值。

原子吸收试题_答案解析

原子吸收试题_答案解析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试卷答卷人:_________________ 评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共15分1分/空)1. 为实现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测量,必须使发射谱线中心与吸收谱线中心完全重合,而且发射谱线的宽度必须比吸收谱线的宽度窄。

2. 在一定条件下,吸光度与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呈正比,这是原子吸收定量分析的依据。

3. 双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以减小光源波动的影响。

4. 为了消除火焰发射的干扰,空心阴极灯多采用脉冲方式供电。

5. 当光栅(或棱镜)的色散率一定时,光谱带宽由分光系统的出射狭缝宽度来决定。

6. 在火焰原子吸收中,通常把能产生1 %吸收的被测元素的浓度称为特征浓度。

7. 与氘灯发射的带状光谱不同,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光谱是线状的光谱。

8. 用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饮用水中的钙镁含量时,常加入一定量的镧离子,其目的是消除磷酸根离子的化学干扰。

9. 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时,采用乙炔-空气火焰,使用时应先开空气,后开乙炔。

10. 待测元素能给出三倍于空白标准偏差的吸光度时的浓度称为检出限。

11. 采用氘灯校正背景时,空心阴极灯测量的是原子吸收+背景吸收(或AA+ BG)信号,氘灯测量的是背景吸收(或BG)信号。

12. 空心阴极灯灯电流选择的原则是在保证放电稳定和有适当光强输出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低的工作电流。

二、选择题(共15分1.5分/题)1 •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A )。

A. 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B. 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激发态原子;C•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D.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

2.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标准加入法,消除了下列哪种干扰?( D )A. 分子吸收B•背景吸收C. 光散射D. 基体效应3.空心阴极灯内充气体是( D )。

A.大量的空气B.大量的氖或氮等惰性气体C. 少量的空气D.低压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4.在标准加入法测定水中铜的实验中用于稀释标准的溶剂是。

原子吸收法习题解答

原子吸收法习题解答

10.保证或提高原子吸收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10.保证或提高原子吸收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应注意那 些问题?怎样选择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最佳条件? 些问题?怎样选择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最佳条件?
解:应该从分析线的选择、光源(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火焰的选择、 燃烧器高度的选择及狭缝宽度等几个方面来考虑,选择最佳的测定条件。
13.测定血浆试样中锂的含量,将三份0.500mL血浆试样分别加 13.测定血浆试样中锂的含量,将三份0.500mL血浆试样分别加 测定血浆试样中锂的含量 0.500mL 5.00mL水中 然后在这三份溶液中加入(1)0mL, 水中, 至5.00mL水中,然后在这三份溶液中加入(1)0mL, (2)10.0mL, LiCl标准溶液 标准溶液, (3) 20.0mL0.0500mol.L-1LiCl标准溶液,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计上测得读数(任意单位)依次为(1)23.0, 计上测得读数(任意单位)依次为(1)23.0, (2)45.3, (3)68.0. 计算此血浆中锂的质量浓度. 计算此血浆中锂的质量浓度.
2.何谓锐线光源?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为什么要用 锐线光源?
解:锐线光源 锐线光源是发射线半宽度远小于吸收线半宽度的光源,如空心阴极灯。 锐线光源 在使用锐线光源时,光源发射线半宽度很小,并且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 一致。这时发射线的轮廓可看作一个很窄的矩形,即峰值吸收系数Kν 在此轮 廓内不随频率而改变,吸收只限于发射线轮廓内。这样,求出一定的峰值吸收 系数即可测出一定的原子浓度。
5.原子吸收分析中,若采用火焰原子化法,是否火焰温度 原子吸收分析中,若采用火焰原子化法, 愈高,测定灵敏度就愈高?为什么? 愈高,测定灵敏度就愈高?为什么?
解:不是.因为随着火焰温度升高,激发态原子增加,电离度增大,基态原子 减少.所以如果太高,反而可能会导致测定灵敏度降低.尤其是对于易挥发 和电离电位较低的元素,应使用低温火焰. 6.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与火焰原子化法相比 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作业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作业

第八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一、简答题1.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是如何产生的?比较两种分析方法的特点。

2.解释下列名词:⑴谱线轮廓;⑵积分吸收;⑶峰值吸收;⑷锐线光源;⑸光谱通带。

3.表征谱线轮廓的物理量是哪些?引起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是什么?原子吸收的测量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5.原子吸收光谱法最常用的锐线光源是什么?其结构、工作原理及最主要的工作条件是什么?6.空心阴极灯的阴极内壁应衬上什么材料?其作用是什么?灯内充有的低压惰性气体的作用是什么?7.试比较火焰原子化系统及石墨炉原子化器的构造、工作流程及特点,并分析石墨炉原子化法的检测限比原子化法高的原因。

8.火焰原子化法的燃气、助燃气比例及火焰高度对被测元素有何影响?试举例说明。

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为什么要进行调制?有几种调制的方式?10.分析下列元素时,应选用何种类型的火焰?并说明其理由:⑴人发中的硒;⑵矿石中的锆;⑶油漆中的铅。

11.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非光谱干扰有哪些?如何消除这些干扰?12.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背景干扰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加以校正?13.说明用氘灯法校正背景干扰的原理,该法尚存在什么问题?14.在测定血清中钾时,先用水将试样稀释40倍,再加入钠盐至0.8mg/mL,试解释此操作的理由,并说明标准溶液应如何配制?15.产生原子荧光的跃迁有几种方式?试说明为什么原子荧光的检测限一般比原子吸收低?二、填空题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与发射光谱分析法,其共同点都是利用原子光谱,但二者在本质上有区别,前者利用的是现象,而后者利用的是现象。

2.根据玻耳兹曼分布定律,基态原子数远大于激发态原子数,所以发射光谱法比原子吸收法受的影响要大,这就是原子吸收法比发射光谱法较好的原因。

3.澳大利亚物理学家瓦尔什提出用吸收来代替吸收,从尔解决测量吸收的困难。

4.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光谱,主要是的光谱,光强度随着的增大而增大。

原子吸收习题答案

原子吸收习题答案

原子吸收习题答案原子吸收习题答案原子吸收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测定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吸收光谱,可以确定样品中该元素的含量。

在学习原子吸收的过程中,习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加深对原子吸收的理解。

下面将给出一些常见的原子吸收习题及其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习题一:下列哪个原子吸收谱线对应的元素在样品中含量最高?A. 589.0 nmB. 589.6 nmC. 589.9 nmD. 590.2 nm答案:B. 589.6 nm解析:原子吸收谱线的波长与元素的性质有关,不同元素的谱线波长也不同。

在该题中,波长为589.6 nm的谱线对应的元素在样品中含量最高。

习题二:在原子吸收分析中,为什么需要进行空白校正?A. 为了排除仪器误差B. 为了减小背景噪声C. 为了消除样品中其他元素的干扰D.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答案:C. 为了消除样品中其他元素的干扰解析:在原子吸收分析中,样品中可能存在其他元素,它们的吸收光谱会与目标元素的吸收光谱重叠,干扰测量结果。

通过进行空白校正,可以消除样品中其他元素的干扰,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习题三:下列哪种原子吸收仪器适用于测量高浓度样品?A.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C.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D.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答案:A.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解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适用于测量高浓度样品,它使用火焰作为样品的气化装置,可以将样品中的元素气化为原子态,进行吸收分析。

而其他仪器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适用于测量低浓度样品。

习题四: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提高原子吸收分析的灵敏度?A. 选择合适的吸收谱线B. 提高样品的浓度C. 降低背景噪声D. 使用更高灵敏度的仪器答案:D. 使用更高灵敏度的仪器解析:原子吸收分析的灵敏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仪器的灵敏度、样品的浓度、吸收谱线的选择等。

其中,使用更高灵敏度的仪器可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使得可以检测到更低浓度的元素。

原子吸收光谱法练习习题及标准答案.docx

原子吸收光谱法练习习题及标准答案.docx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试比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有哪些异同点答:相同点:二者都为吸收光谱,吸收有选择性,主要测量溶液,定量公式:A=kc,仪器结构具有相似性.不同点: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原子吸收分子吸收(2)线性光源连续光源(3)吸收线窄,光栅作色散元件吸收带宽,光栅或棱镜作色散元件(4)需要原子化装置( 吸收池不同)无(5)背景常有影响,光源应调制(6)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7)干扰较多,检出限较低干扰较少,检出限较低2.试比较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有哪些异同点答:相同点:属于原子光谱,对应于原子的外层电子的跃迁;是线光谱,用共振线灵敏度高,均可用于定量分析.不同点: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1)原理发射原子线和离子线基态原子的吸收自由原子 ( 光致发光 )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发射光谱(2)测量信号发射谱线强度吸光度荧光强度(3)定量公式lgR=lgA + blgc A=kc I f =kc(4)光源作用不同使样品蒸发和激发线光源产生锐线连续光源或线光源(5)入射光路和检测光路直线直线直角(6)谱线数目可用原子线和原子线 ( 少 )原子线 ( 少 )离子线 ( 谱线多 )(7)分析对象多元素同时测定单元素单元素、多元素(8)应用可用作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量分析(9)激发方式光源有原子化装置有原子化装置(10) 色散系统棱镜或光栅光栅可不需要色散装置( 但有滤光装置 )(11) 干扰受温度影响严重温度影响较小受散射影响严重(12) 灵敏度高中高(13) 精密度稍差适中适中3 .已知钠蒸气的总压力(原子+离子)为-3Pa,火焰温度为 2 500K 时,电离1.013 l0-4平衡常数(用压力表示)为 4.86 l0Pa。

试计算:(1)未电离钠原子的分压和电离度;(2)加入钾为缓冲剂,电子分压为为1.013 l0 -2 Pa 时未电离的钠原子的分压。

第八章习题解答(原子吸收)

第八章习题解答(原子吸收)
在仪器设备上,二者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所有组 件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而荧光光谱仪则将光源与其它组件垂直排列,以 消除激发光源发射的辐射对检测信号的影响。
12.用波长为213.8nm,质量浓度为0.010mg.mL-1的锌标准溶液 和空白溶液交替连续测定10次,用记录仪记录的格数如下.计 算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锌元素的检出限.
而分光光度计测定的是分子光谱,分子光谱属于带状光谱,具有较大的 半宽度,使用普通的棱镜或光栅就可以达到要求.而且使用连续光源还 可以进行光谱全扫描,可以用同一个光源对多种化合物进行测定.
4.原子吸收分析中,若产生下述情况而引致误差,应采用什 么措施来减免之?
(1)光源强度变化引起基线漂移,
(2)火焰发射的辐射进入检测器(发射背景),
20
10
0 -0 .0 0 0 1
-C x = -9 .2 8 e -5
0 .0 0 0 0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0 0 1
C
0 .0 0 0 2
14.以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尿样中铜的含量,分析线324.8nm. 测 得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试样中铜的质量浓度(mg.mL-1)
加入铜的质量浓度/mg.mL-1
0.0 2.0 4.0 6.0 8.0
有时,对于背景的吸收也可利用以下方法进行校正:(1)邻近 线校正法;(2)用与试液组成相似的标液校正;(3)分离基体.
8.背景吸收和基体效应都与试样的基体有关,试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解:基体效应是指试样在转移、蒸发过程中任何物理因素的变化对测定的 干扰效应。背景吸收主要指基体元素和盐分的粒子对光的吸收或散射,而 基体效应则主要是由于这些成分在火焰中蒸发或离解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热 量而影响原子化效率,以及试液的黏度、表面张力、雾化效率等因素的影 响。

原子吸收练习题.doc含答案

原子吸收练习题.doc含答案

一、是非题√⒈在火焰原子化器中,雾化器的主要作用是使试液雾化成均匀细小的雾滴。

×⒉为保证空心阴极灯所发射的特征谱线的强度,灯电流应尽可能的大。

√⒊空心阴极灯灯电流的选择原则是在保证光谱稳定性和适宜强度的条件下,应使用最低的工作电流。

×⒋任何情况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的狭缝一定要选择较大的值。

√⒌以峰值吸收替代积分吸收的关键是发射线的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小,且发射线的中心频率要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完全重合。

√⒍为使分析结果的浓度测量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试液的吸光度必须控制在0.15~0.8之间。

×⒎火焰原子化方法的试样利用率比石墨炉原子化方法的高。

×⒏为保证空心阴极灯所发射的特征谱线的强度,灯电流应尽可能的大。

×⒐在火焰原子化器中,雾化器的主要作用是使试液变成原子蒸气。

×⒑任何情况下,待测元素的分析线一定要选择其最为灵敏的共振发射线。

√⒒以峰值吸收替代积分吸收做AAS定量的前提假设之一是:基态原子数近似等于总原子数。

×⒓一般情况下,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化学干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⒔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中,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基体带来的干扰。

√⒕若试液的离子强度较大时,原子吸收光谱法应使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

√⒖为保证空心阴极灯的寿命,在满足分析灵敏度的前提下,灯电流应尽可能的小。

二、选择题⒈原子的核外电子受到外界能量激发,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谱线称为B_。

A.共振发射线B.共振吸收线C.离子谱线⒉原子吸收光谱法是通过火焰中基态原子蒸气对来自光源的A_的吸收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的。

A.共振发射线B.共振吸收线C.离子谱线⒊当待测元素与共存元素形成难挥发的化合物时,往往会导致参与原子吸收的基态原子数目减少而使测量产生误差,这种干扰因素称为B_。

A.光谱干扰B.化学干扰C.物理干扰⒋为实现峰值吸收的测量,除要求△νa<△νe外,还必须要使B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吸光度的平均值
A Ai 14.16 n
噪声的标准偏差
S
( Ai A)2 3.204 0.597
n1
9
检出限
Dc c 3
A
0.010 3 0.597 0.0013 mg m L1
14.16
13.测定血浆试样中锂的含量,将三份0.500mL血浆试样分别加 至5.00mL水中,然后在这三份溶液中加入(1)0mL, (2)10.0mL, (3) 20.0mL0.0500mol·L-1LiCl标准溶液,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 测得读数(任意单位)依次为(1)23.0, (2)45.3, (3)68.0。计算此血浆 中锂的质量浓度。
解:将加入的标准溶液浓度换算成稀释后的浓度
换算后锂的标准浓度分别为:
Vs ×10-3 ×0.050/5.50
(1) cs1 =0 (2) cs2 =9.09 ×10-5mol·L-1 (3) cs3 =1.82 ×10-4mol·L-1
1 计算: A=Kc
A1 cx A2 cx 9.09 A1 cx A3 cx 18.2
APb = KPbcPb
∴KSb/KPb = (Asb/Apb)2 =1.31
(Asb/Apb)1 =(KSb×5.00 × ρx /10.0)/(KPb × 2.00 × 4.13/10.0)=0.808
ρx = 1.02mg·mL-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5.用原子吸收法测锑,用铅作内标。取5.00mL未知锑溶 液,加入2.00mL4.13mg·mL-1的铅溶液并稀释至10.0mL, 测得ASb/APb= 0.808。另取相同浓度的锑和铅溶液, ASb/APb= 1.31,计算未知液中锑的质量浓度。
解:设试液中锑浓度为cx
∵ASb = KSbcSb
12.用波长为213.8nm,质量浓度为0.010mg·mL-1的锌标准溶液 和空白溶液交替连续测定10次,用记录仪记录的格数如下。计 算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锌元素的检出限。
序号
1
2
3
4
5
记录仪格数 13.5 13.0 14.8 14.8 14.5
序号
6
7
8
9
10
记录仪格数 14.0 14.0 14.8 14.0 14.2
A1 = K (cs1 +cx ) A2 = K (cs2 +cx ) A3 = K (cs3 +cx )
cx1 =9.38 ×10-5mol·L-1
cx2 =9.30 ×10-5mol·L-1 cx3 =9.26 ×10-5 mol·L-1
A2 cx 9.09 A3 cx 18.2
cx3 =9.09 ×10-5mol·L-1
M(Li) = 6.94g·mol-1 锂的质量浓度ρx=10×6.43×10-4g·L-1
2 用浓度其对吸光度作图
A 60
40 20
-10
10
20
c(×10-5mol·L-1)
故: 血浆中锂的浓度为9×10-5mol·L-1 M(Li) = 6.94g·mol-1 锂的质量浓度为6×10-4g·L-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