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人民币的认识》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优秀13篇)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优秀13篇)《认识人民币》案例篇一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十元以内人民币,并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学会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幼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10、5、2、1元的人民币若干,10元以内人民币人手一份。
3、音乐、录音机、小篮子。
活动过程:一。
导入活动。
(一)游戏:《开火车》复习10以内的加法。
(二)以变魔术形式分别出示1元、2元、5元、10元的钱币,让幼儿认识,并说出钱币的名称。
教师:魔术、魔术、魔术变变变,这些是什么?你们知道它们各自代表多少钱吗?(10元、5元、2元、1元)这些钱是哪个国家?(中国)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人民币)人民币有什么用途?(三)引导幼儿分别观察钱币正面和反面的图案,并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教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和人民币做朋友,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四)幼儿学习用10元兑换5元、2元、1元。
教师:小朋友,我考考你们,10元的人民币可以兑换几张1元?又可以兑换几张5元?还可以兑换几张2元?引导个别幼儿进行操作,并请幼儿出自己是如何兑换的。
二、组织幼儿观看软件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过程。
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商店里的顾客是怎样购物的。
三、组织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物品图片及价钱进行尝试购物。
今天,我的商店要开张了,我的店里有很多物品买,我们来看看哪些东西,它们卖多少钱?教师当售货员,小朋友当顾客,进行游戏3—4次游戏。
四、幼儿进行角色游戏1、请几名幼儿当售货员,部分幼儿是顾客。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冬游活动,为冬游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就用自己蓝子的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用自己以有的钱范围内购物。
教师:现在我们出去购物了3、来到超市,自主购物。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优秀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白话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5.1 认识人民币|人教课标版篇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技能目标: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二、借助经验,交流介绍1、学生介绍认识的人民币。
2、根据学生回答形成:1元以内的人民币有1元、1角、2角、5角、1分、2分、5分(硬币和纸币)3、分类游戏。
三、创设情境,灵活运用1、橡皮2角,学生说出不同付法。
2、羽毛球8角,学生在桌上摆一种付法。
相互交流。
3、书本1元, 1元可以怎么付?学生在桌上摆出多种付法,然后交流,引出1元=10角,学生一起数出1元,1角……9角,1元4、火柴1角,引出 1角=10分5、学生根据商品钱数说出价钱,再根据商品价钱摆出钱币。
四、模拟购物,体验升华学生拿好一元人民币,进入一元超市。
1、师生示范。
2、同桌练习。
3、购物表演。
五、交流收获,自我感悟1、学生谈收获。
2、学生体验:要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常州新北区国英小学张建琴《认识人民币》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等价兑换,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会认这些人民币吗?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9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小明长大了)师:今天是小明7岁生日,妈妈要带小明乘车去买生日蛋糕和礼物,小明说:“我长大了,能让我自己试试吗?”于是妈妈把钱交给小明,由小明买车票,买蛋糕和礼物,你们看小明多高兴啊!(教师边讲电脑出示买东西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都用过人民币吗?谁能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用的?”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见过的人民币。
生:①纸币、硬币。
②几元的、几角的、几分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人民币)探究新知1.认识人民币。
a.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师:“同学们都见过什么面值的人民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不同面值人民币。
生1直接说出几元,几角,几分,教师板书。
生2说几分,几毛,几块。
教师引导:平时说的几分,几毛,几块在数学上还可以说成什么?如果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边说边板书。
师:“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
”b.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师:(出示1元人民币)“谁认识这张人民币?”师:“你可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张人民币吗?”学生从字样、颜色、人物等不同方面,谈自己对人民币认识。
师:“在人民币上,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小组合作:拿出其他面值的人民币,组内互相交流。
师:(电脑出示2元、10元、5元、5角、1角)。
“谁能给同学介绍一下这几种人民币?”c.归纳整理。
师:“同学们把学具人民币拿出来,在小组内摆一摆,说一说。
”师:“你能把人民币分类吗?”学生可能按材料分为纸币、硬币;可能按面值分为元、角、分;也可能把元、角、分再细分。
师:“老师想知道以元为单位有几种,以角为单位有几种,以分为单位有几种。
谁可以帮助老师?”学生进行介绍。
2.人民币兑换。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8篇)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8篇)《认识人民币》教案篇一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认识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课题:认识人民币(第46页的第例1----------例4(认识人民币)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知道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二、探究新知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2、认识人民币(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2)、操作初认人民币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学生活动)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3)再认人民币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人民币的认识》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活动设计一、课题背景“人民币(可缩写成RM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
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的辅币单位为角、分。
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发行人民币以来,历时50多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至今已发行五套人民币,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相关,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主题。
人民币的课程就在学生身边,组织学生开展本次主题活动,学生围绕这一主题提出许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在查询、搜集、制作等活动了解有关的人民币的历史,体验亲历活动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问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二、主题活动目标知识能力:1、培养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等。
2、让学生经历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过程,培养学生调查、搜索、整理的实践能力。
3、了解人民币的由来,真伪辨别,制造方法,种类,改进,人民币与其它币种的汇率,国家有关人民币法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归纳整理的技巧,运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并能够清楚展示活动成果,总结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1、激励学生在集体中进行创新学习,学会探究、与他人合作。
2、通过参与此次实践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
3、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树立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及遵守国家有关人民币法规价值取向:1、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2、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双赢”。
三、活动实施步骤(一)主题确立(含主题分解,2课时)【主要任务】组织学生筛选、确定要研究的主题和子课题【活动目的】(1)让学生自主地确立活动主题,并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确定子课题,初步拟订活动计划。
大班数学优质教案《认识人民币》5篇
大班数学优质教案《认识人民币》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认识人民币》章节,主要详细内容包括:人民币的基本知识、面值及颜色、使用场景、简单换算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了解各种面值及其颜色。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货币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货币观念,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人民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算和使用场景。
教学重点:人民币的基本知识、面值及颜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实物、PPT、黑板、白板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面值及颜色,并以实例进行演示。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换算练习,让学生在互动中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互动(15分钟)设计互动环节,如模拟购物、人民币接龙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认识人民币》2. 内容:人民币的基本知识人民币的面值及颜色人民币的换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出你所知道的人民币面值及颜色。
2. 答案:(1)1元(红色)、5角(黄色)、1角(蓝色)、5分(绿色)等。
(2)10元 = 1元(铅笔)+ 5角(橡皮)+ 3元(练习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货币使用场景,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可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如家庭购物预算、小小银行家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课堂互动环节的开展4. 作业设计及答案的详细解释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1. 采用直观教具,如人民币实物,让学生亲手触摸和观察,加深对各种面值及其颜色的认识。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精选14篇)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精选1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篇1集中活动一:数学:钱币换算活动目标: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3、能在游戏中进行10元以内钱币的换算。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
)"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二、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取出钱币卡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6、教师用大统计表和幼儿一起统计5元钱用了几种方法换零钱。
三、练习1、教师出示一张10元人民币,让幼儿利用人民币卡片探究不同的换算方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汇报自己的记录结果。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人民币的认识》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民币的认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1内容提要: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
是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认识人民币的。
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进行心理教育渗透。
关键词:社会实践能力、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币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1.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这是谁?(课件出示──聪聪。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聪聪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本节课安排学生们喜欢小精灵聪聪与学生们一起学习,为学生从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习。
】(聪聪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钱)看到这么多钱,你有什么想法?生:我想用它买文具。
生:我想用这些钱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生:我想把它存起来。
生:我想,我要是有这么多钱该多好啊!……(对学生给予表扬。
)【适当的评价与肯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亲切自然的语言,拉近了师生距离。
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渗透: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献爱心,孝敬父母等。
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初步感知人民币。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6篇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6篇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1活动目标:1、感知,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
2、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微,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要爱护人民币。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活动重难点:重点: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难点: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活动准备:1、教具:PPT课件(各种面值纸币和硬币若干)。
2、学具:每组一盒人民币,内有元、角若干,"超市"货架及货物,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3、教法:提问法观察指导法,组织游戏法。
操作法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体验法。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公开课课件《认识人民币》PPT课件活动过程:一、开始导入二、了解等量关系1、教师告诉幼儿元、角、分的等量关系。
2、幼儿按老师的出题,选出对应的钱币:"一元等于几角?"三、游戏"买文具""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四、小组活动"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
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民币的认识》篇1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它。
整理了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具准备:每组2袋人民币,一个钱包,一张白纸;多媒体;实物一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由主题图引入教学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张图片。
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图片里的主人公都在做什么。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钱,钱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哪些地方还会用到钱?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什么名字吗?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到过钱,体会钱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介绍人民币教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人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并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
我们要爱惜它,不能乱折人民币或者在人民币上乱画。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由教材主题图引入,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经历,让学生感知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熟悉的场景能够唤起学生的共鸣,调动积极的认知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1.初识小面额的人民币教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人民币,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将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同组的同学听。
看谁认得多,认得准。
小组汇报: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人民币,教师及时补充。
如果有不认识的人民币,请小组的其他成员帮忙识别。
教师:识别人民币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学生:可以从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图案来识别。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初步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币。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课重点在于认识和使用人民币和单位名称。
2、难点在于每个环节的衔接。
活动准备1.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及1元的硬币若干。
2、装有纸币的信封若干份。
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1、出示纸币和硬币,教师介绍我国的钱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概括:我们今天以认识纸币为主)2、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一个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师:“它们是多少钱呢?你们怎么知道是1元、5元、10元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师:“仔细这些钱上面都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的共同名称吗?”{人民币}3、介绍认识人民币单位“元”。
4、将装有纸币的信封发给每一位小朋友。
师:“小朋友打开信封看看里边信封看看里边有什么东西呀?(钱)那你们说说你们手中拿的是多少钱哪?”(引导小朋友正确运用单位“元”。
)5、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
(钱可以用来买衣服,买菜,买水果,交学费读书,等等,还可以用来捐助有困难的人。
)6、教幼儿合理的使用钱。
课堂延伸:老师激发幼儿的爱心,鼓励幼儿向右困难的人捐助,带上手中的钱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
教学反思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
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认识人民币》教案篇二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第二册《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面值,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2.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应用能力;3.受到爱护人民币及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通用5篇)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篇1活动目标:1、知道人民币的特征和面值。
2、了解货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前期经验的准备:幼儿对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有初步的认识。
物质准备:不同面值的硬币和纸币若干、标有价格的玩具若干、幼儿每人带架子10元的不同面值的硬币或纸币,并将它们插在透明的卡片上环节预设:一、认识人民币: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征(都有国徽);人民币的种类(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面值及相应的汉字。
二、的换算关了解不同面值货币之间系:1、幼儿展示各自带来的货币,并介绍自己带的10元人民币的组合。
2、出示纸币和硬币的分、角、元,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0个1分等于1角,10个1角等于1元,10个1元等于10元。
)3、换算练习(教师或幼儿出题)例:出示5角硬币,可以换几个一角?出示10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元?几张2元?几张1元?三、实践操作(游戏——“买玩具”):出示一些贴有标价的玩具,请幼儿用自己带来的模拟买玩具。
(最好每人能买到一个玩具。
)告诉幼儿这是游戏,买来的玩具可以玩一会儿,以后再用玩具换回自己的钱。
(用玩具模拟买卖比较合适,这样幼儿买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儿不能吃和用,游戏的积极性会受影响。
)买卖过程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识别玩具的标价,尝试进行货币的换算。
算错的顾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想好了再买。
还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货币,让幼儿边摆弄边思考,降低换算的难度。
活动反思:《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
幼小衔接人民币的认识
《幼小衔接人民币的认识》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幼小衔接人民币的认识”。
你们知道吗,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可重要啦!咱们去买好吃的糖果、好玩的玩具,都得用到人民币。
那人民币都有什么样的呢?有一元的硬币,亮晶晶的,拿在手里还有点沉甸甸的。
还有十元的纸币,上面印着好看的图案。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有个小朋友叫明明,他跟着妈妈去超市买东西。
他看到了一个漂亮的小本子,特别想要。
妈妈就告诉他,用十元钱就可以把小本子买回家。
明明拿着十元钱,高高兴兴地把小本子买到手啦。
咱们认识人民币,不光要知道它长什么样,还要知道怎么用呢。
比如说,买一个五块钱的铅笔,给了售货员十块钱,那售货员就得找给咱们五块钱。
还有哦,咱们得学会爱护人民币。
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不然人民币就不漂亮啦。
认识人民币还能让我们学会节约呢。
假如我们有二十块钱零花钱,不能一下子全都花光,要留着一些,等到有更需要的时候再用。
人民币有不同的面值,它们加在一起就能买更多东西啦。
总之,认识人民币是一件很有趣也很有用的事儿。
《幼小衔接人民币的认识》同学们,咱们来谈谈“幼小衔接人民币的认识”。
先讲一个例子。
有个小妹妹叫花花,她跟着奶奶去菜市场买菜。
花花看到了红红的大苹果,特别想吃。
奶奶说,一个苹果要两块钱。
花花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个大苹果,可开心啦。
人民币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图案。
一元的纸币是绿色的,上面有漂亮的花朵。
五元的纸币是紫色的,印着雄伟的泰山。
咱们去商店买东西的时候,要数清楚手里的钱够不够。
比如说,想买一个八块钱的书包,可是只有六块钱,那可就买不了啦。
我还知道一个小朋友,他每次买东西都会算一算花了多少钱,剩下多少钱。
慢慢地,他就学会了合理安排自己的零花钱。
人民币也能让我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爸爸妈妈辛苦工作挣来的钱,咱们不能随便浪费。
认识人民币还能帮助我们学会分享。
如果有小伙伴没有钱买文具,咱们可以借给他一点,等他有钱了再还。
同学们,学会认识人民币,能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有趣呢!。
案例《人民币的认识》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人民币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和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加工而形成了一节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内容。
一年级一班共有学生30名,根据其能力大致分为三组,A组学生基本能比较正确地理解教师在课堂中的表述意思,一般情况下能接受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B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能理解简单的语句,但语言表达有困难,学习能力较弱;难以完成教师预设的目标;C组学生能参与学习。
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让C组的学生也能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积极参与进行活动。
二、教学设计: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都有简单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知道1元=10角,从而培养学生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相互兑换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品德教育。
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亲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与人民币触摸摆弄后直观认识人民币,会正确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2、(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辨认人民币的面值。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一)我的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建议,也是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本质区别。
本节课的设计,以活动为主线,每个学生都得到均等的参与机会。
教学活动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人民币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和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加工而形成了一节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内容。
一年级一班共有学生30名,根据其能力大致分为三组,A组学生基本能比较正确地理解教师在课堂中的表述意思,一般情况下能接受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B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能理解简单的语句,但语言表达有困难,学习能力较弱;难以完成教师预设的目标;C组学生能参与学习。
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让C组的学生也能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积极参与进行活动。
二、教学设计: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都有简单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知道1元=10角,从而培养学生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相互兑换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品德教育。
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亲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
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与人民币触摸摆弄后直观认识人民币,会正确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2、(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辨认人民币的面值。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一)我的理念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建议,也是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本质区别。
本节课的设计,以活动为主线,每个学生都得到均等的参与机会。
教学活动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
同时也让自闭症的学生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引起他的共同注意,能和老师同学一起参与活动。
(二)我的教学设想
1、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人民币
对于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
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一方面考虑到要将学习与生活问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要结合教材内容,使教学更富有童趣。
.所以我首先考虑的是,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使学生对人民币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学习,而且要力争做到既富有童趣,又高效紧凑。
因此,我让学生从会认人民币→会整理人民币→会换人民币→会算人民币→会用人民币的教学思路。
为使每一环节都设计得尽量完善,我在课前还搜集了大量资料,如:图片、儿童歌曲、五套人民币等。
学生的反应良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为了引入课题我先设计为“抗震救灾”进行了捐款捐物活动, “这些钱你们认识吗?”请学生说说你都捐了多少钱, 师:谁知道钱在我们国家叫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就这样,我自然地引出课题(人民币)。
在这一环节,我紧密联系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2)合作探究,化解教学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接下来我让学生整理分类人民币。
“我们来看看盒子中的人民币,这样摆放是不是很乱啊?你们能不能整理一下,分类摆放呢?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小组同学可以合作。
”让学生自己尝试,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感觉。
接着揭示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元角)。
然后是本节课的重点认识人民币,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的反应
良好。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自闭症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参加小组活动。
从学生的表情可以发现,他们轻松的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了数学问题,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从整个课堂来看,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学生自主性也得到了发挥,每一教学环节设计的活动,都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应用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 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学生的心灵在闪光,情感在升华,知识在深化。
经历了“1元钱怎么样买东西”“买哪一个”“买哪两个”或“买三个”的抉择,”20元可以怎么付钱?这些富有挑战的习题,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的不仅是买东西要付钱了,也不仅是生活中该怎样合理使用人民币,而是把学到的知识在自我的感知中迁移内化,使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上向口语、向品格、向生活、向社会延伸。
(4)创设活泼的游戏化学习活动
对小学生来说,游戏本身是他们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学习新知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它能使学生因教学活动适应他们的娱乐需要而愉悦,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如:《看谁反应快》、猜猜看、购物等。
(5)大力研究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与评价的方法
改变例题——习题式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表达与应用。
教学评价要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数学任务和数学活动,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关注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实践片段
一、导入
师:上个月,学校组织我们为“抗震救灾”进行了捐款捐物活动,××,你捐了多少钱?××,你呢?有的小朋友捐得多一点,有的少一点,但多少都表达了我们对贫困儿童的一片心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钱的知识。
世界上的钱有许多种,如美国使用的是美元,日本使用的是日元,我们国家使用的是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国人民币的有关知识。
(板书:人民币的认识)
[简析]:在这一环节中,我紧密联系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二、新课
1、师:请先拿出你们带来的人民币,分一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学生操作(可以分成硬币和纸币;也可以分成角币和元币。
按照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将同一类人民币放在一起。
)
(1)请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这些钱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操作回答,教师总结:圆圆的、硬硬的叫硬币。
长方形的,像纸一样的叫纸币。
(3)请学生把纸币和硬币分开。
3、认识钱币的面值
(1)观察硬币的不同
请学生观察1元、5角、1角的硬币,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这些硬币的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图案不一样、数字不一样。
(2)认识硬币的面值
学生认识硬币的面值,每个硬币上都有一个数字,数字后面有个字。
用多媒体出示各种硬币图片,请学生观察。
认识1元:认识1元硬币上面所表示的面值。
上面有数字“1”,后面有一字“元”,这枚硬币是1元,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1角面值硬币。
(3)认识纸币的面值
用多媒体出示各种面值纸币图片,请学生观察。
老师讲解各种纸币面值和颜色,纸币上所表示的面值。
1元5元10元20元
[简析]:我始终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从学生的表情可以发现,他们轻松的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了数学问题,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从整个课堂来看,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学生自主性也得到了发挥,每一教学环节设计的活动,都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
1、游戏《看谁反应快》:
教师说出某种人民币的名称,学生迅速从学具盒中取出相应的硬币和纸币。
2、猜猜看
请一个学生上来蒙上眼睛从盒子里拿出一张人民币来,其他学生按他拿出的人民币也拿出相同的人民币,然后这个学生睁开眼睛猜猜看,刚才他拿出的是那种人民币。
3、购物游戏,学习基本的购物常识
方法:教师扮商店营业员,学生扮顾客,去商店买物品,想好买什么物品,价钱是多少,应拿什么面值的人民币。
4、教师讲评
(1)请学生讨论:你用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
(2)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不要乱花钱
[简析]:积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有所得、在交流中有所悟。
先是以《看谁反应快》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
我又组织了商店购物的活动,让学生在付币、找币的活动中渗透了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教学时,认币、换币、取币、找币等活动都做到人人参与,有的是个人思考,有的是同桌合作,有的是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
让所有的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学生们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探索知识的方法,并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了更大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
课后通过交流知道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1)在给人民币分一分类这一环节中,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活动前提出分类的要求,效果会跟好。
(2)在认识纸币的教学过程中对有些面值纸币的颜色描述不是很准确。
(3)在时间的分配和掌握上不够。
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