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教案.doc
弹性力学基础课程设计
弹性力学基础课程设计本文为一篇弹性力学基础课程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弹性力学知识和训练,以及掌握弹性力学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一、课程简介弹性力学是材料力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在此同时,还需要考虑物体所具有的弹性特征。
本课程旨在通过讲授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弹性力学方程、杆件、板、壳、复合材料等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以及应用弹性力学原理进行解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安排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弹性力学基本概念、弹性体的本构关系、弹性杆件的应力和变形、弹性板和壳理论、弹性体的复合材料力学等。
时间内容第一周弹性力学基本概念、受力分析方法第二周弹性体本构关系第三周弹性杆件的应力和变形第四周弹性板和壳理论第五周复合材料力学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模拟和计算分析等。
1.理论讲解将重点内容通过理论讲解方式进行,引导学生了解弹性力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计算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讲解,激发学生对弹性力学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理解弹性力学原理。
3.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进行弹性力学实践和讨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
4.实验模拟利用实验模拟等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弹性力学实验,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5.计算分析本课程将涉及一定的计算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实际操作各种软件进行弹性力学计算和分析,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弹性力学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作业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1.作业每周的学习结束后,将布置课程作业,涉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讲授知识。
2.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弹性力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实践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操作。
弹性力学的材料力学性能教案
弹性力学的材料力学性能教案弹性力学的材料力学性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弹性阶段、塑性阶段和脆性阶段。
2.掌握弹性阶段的力学性能,包括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弹性模量、剪切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3.掌握塑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低碳钢、合金钢、纯铜与加工铜、纯铝与变形铝合金等。
4.了解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铸铁、铸铜、铸铝、陶瓷、混凝土和石材等。
二、教学内容1.材料力学的简介和基本假设2.材料在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3.材料的塑性和脆性4.材料的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的主要区别5.弹性力学的三大基本定律和应力和应变的数学关系6.材料的强度、塑性和硬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7.材料的疲劳强度和抗冲击性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8.工程中常用的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及其应用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对材料力学的相关概念和原理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明确材料力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材料力学性能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加深对材料力学的理解。
4.学生实践:让学生自主进行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操作,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笔记、互动等方面。
2.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成果。
4.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本课程的反馈意见,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质探究教案
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质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质,明确弹性材料在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协助学生建立弹性材料力学性质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物理知识,为学习更高层次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质概述。
2.材料的弹性模量的确定。
3.水平放置和倾斜放置的弹性练习。
三、教学过程:1.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质概述。
弹性材料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部呈现出一定的形变,同时当外力去除之后,物体立即恢复原状。
在高中课程中,我们能够学习到的材料主要包括金属、薄膜等。
按照物理学的定义,它们都是弹性材料。
2.材料的弹性模量的确定。
弹性模量的值决定了材料的弹性性质。
弹性模量保持不变,但是在不同的材料中,其值是不同的。
这意味着,不同的材料对于同样的外力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变形。
杨氏模量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弹性模量,它是由西蒙-比纳蒂玛杨所提出的。
资料显示,任何材料受到的拉伸力都会产生形变,而复合材料也会有一定的弹性变形。
因此,力学学科中的杨氏模量通常表示这种弹性变形的程度。
它是通过力学实验来测量材料在单位长度下受到的拉力与形变之间的比值来确定的。
3.水平放置和倾斜放置的弹性练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杨氏模量,我们会进行一些弹性练习。
我们用一根细长的弹性杆插入两个固定在墙上的支架之中,把弹性杆水平地放。
我们使用外力在一段距离处给弹性杆施加拉力。
在这个练习过程中,我们记录下弹性杆受到的拉力和形变量(即弹性杆的弯曲度)。
通过采集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在不同的拉力下,弹性杆对应的长度变化量,从而求出杨氏模量。
接着,我们进行另一种练习,将弹性杆任意倾斜放置在支架上。
在倾斜状态下,给定同样的拉力和形变,杆体的弯曲度通常会随着杆体倾斜角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通过改变杆体的角度,我们就可以记录下杆体在不同倾斜状态下的弯曲度数据,并计算出杨氏模量。
四、教学效果评价:经过以上弹性练习,学生们将深入地了解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质,总结出弹性材料的定义、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在不同状态下的弯曲度等。
弹性力学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假设和基本理论;(2)使学生了解弹性力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3)使学生具备运用弹性力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力学计算的能力;(3)培养学生进行实验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弹性力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科研态度;(3)培养学生关注工程实际问题,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概念;2. 应力的张量表达和性质;3. 二维应力状态分析;4. 材料力学性能和弹性常数;5.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6. 杆件、板壳、梁等结构在弹性力学下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弹性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弹性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4.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公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弹性力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1)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概念;(2)应力的张量表达和性质;(3)二维应力状态分析。
3. 讲解材料力学性能和弹性常数:(1)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2)弹性常数及其计算。
4. 讲授弹性力学基本方程:(1)平衡方程;(2)几何方程;(3)物理方程。
5. 分析杆件、板壳、梁等结构在弹性力学下的分析:(1)杆件的弯曲;(2)板壳的弯曲;(3)梁的弯曲。
6. 案例分析:(1)讨论弹性力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2)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弹性力学问题。
7. 实验演示:(1)验证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公式;(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弹性力学的有限元分析教案
弹性力学的有限元分析教案
弹性力学的有限元分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及有限元分析方法;
2.能够应用有限元软件进行简单的弹性力学分析;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
2.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
3.有限元软件的应用与实践
4.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案例
三、教学步骤
1.导入课程,介绍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在本课程中将要学
习的内容。
2.讲解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平衡方程、几何方
程和物理方程等。
3.介绍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单元划分、节点位移、单元应力和整体
平衡等。
4.讲解有限元软件的应用与实践,包括模型的建立、材料的属性、边界条件
和载荷的施加等。
5.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如何进行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包括前处理、
求解和后处理等步骤。
6.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自己动手进行一次简单的弹性力学有限元分析,
并讲解自己的分析过程和结果。
7.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点评与指导。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能够熟练应用
有限元软件进行简单的弹性力学分析。
2.难点:理解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有限元软件的应用技巧,能够对
弹性力学问题进行正确的建模和求解。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1.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的表现等;
2.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
弹性力学教案.doc
弹性⼒学教案.doc弹性⼒学教案第⼀章绪论(4学时)介绍弹性⼒学研究的内容、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
1、主要内容:第⼀节弹性⼒学的内容第⼆节弹性⼒学的基本概念第三节弹性⼒学的基本假设2、本章重点:弹性⼒学的基本概念。
3、本章难点:弹性⼒学的基本概念。
4、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弹性⼒学的基本假设、基本概念。
5、教学组织:弹性⼒学是在学习了理论⼒学、材料⼒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专业课程。
学⽣已经建⽴了关于应⼒、应变、位移的概念。
⽽且能够⽤材料⼒学的⽅法对杆件进⾏应⼒计算;并进⼀步对其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分析。
在本章第⼀节的教学中,要明确弹性⼒学、材料⼒学和结构⼒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分⼯的不同;在研究⽅法上的不同;及其不同的原因。
并且让学⽣初步了解弹性⼒学的研究⽅法。
在本章第⼆节的教学中,要进⼀步深⼊研究作⽤在弹性体上的⼒。
明确内⼒与外⼒、体⼒与⾯⼒、应⼒⽮量与应⼒张量等概念及其表达⽅式。
在本章第三节的教学中,研究弹性⼒学的基本假设。
通过基本假设的讲解,让学⽣明⽩合理的科学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要启发学⽣理解弹性⼒学的各个假设及其限定的缘由。
第⼆章弹性⼒学平⾯问题的基本理论(14学时)本章研究平⾯问题的基本⽅程、边界条件及其解法。
1、主要内容:第⼀节平⾯问题第⼆节平衡微分⽅程第三节斜截⾯上的应⼒、主应⼒第四节⼏何⽅程、刚体位移第五节斜截⾯上的应变及位移第六节物理⽅程第七节边界条件第⼋节圣维南原理第九节按位移求解的平⾯问题第⼗节按应⼒求解的平⾯问题、相容⽅程第⼗⼀节常体⼒情况下的简化第⼗⼆节应⼒函数、逆解法与半逆解法2、本章重点:平⾯问题的基本⽅程、应⼒函数及边界条件。
3、本章难点:平⾯问题的基本⽅程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4、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弹性⼒学平⾯问题的基本⽅程和应⼒边界条件;理解圣维南原理及相容⽅程的意义。
掌握按应⼒求解弹性⼒学问题的基本⽅程和概念;掌握按位移求解弹性⼒学问题的基本⽅程和概念。
弹性力学教案第一章
弹性⼒学教案第⼀章弹性⼒学基础主讲厉永举1、本课程的性质⼟⽊⼯程的基础课2、本课程的特点:理论公式繁多3、学习⽅法:着重掌握⽅法思路和概念,公式推导尽量省略。
第⼀章绪论第⼀节弹性⼒学的内容1、弹性⼒学定义:是研究弹性固体在外⼒、温度、边界约束等变动作⽤下⽽发⽣的应⼒、形变和位移状态的科学。
(1)弹性固体(弹性体):满⾜虎克定律的固体 2、任务:各种结构物、构件在弹性阶段的强度和刚度, 3、特点:(与材料⼒学的区别)(1)不仅研究构件,还研究宏⼤的结构,如⽔坝、路基、路⾯。
(2)⽐材⼒计算更精确如材⼒在拉伸时:将端⾯在变形前后都假定为平⾯,于是有σ= N/A 。
(3)弹⼒不仅⽤物理⽅程研究⼒和形变的关系,还⽤⼏何、变形及边界条上进⾏研究。
N第⼆节⼏个基本概念1、⼒的分类:弹性⼒学中的⼒分内⼒和外⼒,内⼒就是应⼒,外⼒分体⼒和⾯⼒。
(1)体⼒(体积⼒):作⽤在物体微粒体积上的⼒。
如重⼒、磁⼒等。
从物体中挖出⼀⼩⊿V 来,该处受⼒⊿F ,当⊿V →0即P 点:lim ⊿F/⊿V = ff 即为P 点的体⼒,⽅向为⊿F 的⽅向。
F 在X 、Y 、Z 上的投影f X 、f Y 、f Z 称P 点的体⼒分量,沿X 、Y 、Z 的正⽅向为正,负⽅向为负。
量纲L -2MT -2 ,即(KN/M -3)(2)⾯⼒:分布在物体表⾯上的⼒,如拉、压、剪⼒都是⾯⼒。
在物体表⾯取⼀⊿S ,上⾯作⽤⼒⊿F ,同理当⊿S →0时,为P 点:lim ⊿F/⊿V = ff 即为P 点的⾯⼒,⽅向为⊿F 的⽅向。
F 在X 、Y 、Z 上的投影f X 、 f Y 、f Z 称P 点的⾯⼒分量,沿X 、Y 、Z 的正⽅向为正,负⽅向为负。
量纲L -1MT -2 ,即(KN/M -3)。
(3)应⼒:物体在外⼒作⽤下,本⾝不同部分之间相互作⽤的⼒。
通过P 点的⼀个截⾯MN ,将物体分为两部分FY X⊿V →0⊿V →0当MN的⾯积⊿A→0,lim ⊿F/⊿A = P这个⽮量P就是物体在MN截⾯上过P点的应⼒,其⽅向仍为⊿F 的⽅向,P在MN截⾯上的分量就是剪应⼒τ,在MN法线上的分量就是正应⼒σ。
科学弹性教案5篇
科学弹性教案5篇科学弹性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动手试验,提高幼儿口头表达力量,感知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的用途。
2、引导幼儿用感官观看和探究事物,培育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预备: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内装橡皮筋、海绵、松紧带、弹簧、尼龙袜等。
活动过程:1、感知弹性(1)幼儿动手操作试验材料,教师指导幼儿动脑玩出各种玩法、启发帮忙幼儿叙述操作结果。
(2)幼儿沟通试验操作的过程及结果。
教师:刚刚你们是怎么玩的,发觉了什么好玩的现象。
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操作过程中的发觉。
(3)教师小结:刚刚小朋友都玩得很好,都动脑筋了,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习词语:弹性)这些东西都有弹性,(出示松紧带)你们看,松紧带一拉就会变得比原来长,手一松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由于它有弹性。
还有尼龙祙,弹簧都有弹性。
2、扩展生活阅历进展叙述——“找找看,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
3、了解用途(1)我们找了那么多有弹性的物品,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弹性的物品究竟有哪些作用。
(2)幼儿答复,教师小结。
教师:(出示弹簧)这是弹簧,它是用铁丝做的,一圈圈的,弹簧的用处可大了,做成沙发,坐在上面可舒适了,装在圆珠笔里(出示圆珠笔)使用起来也很便利。
(出示拉力器)用弹簧做成拉力器,熬炼身体可好了。
(出示电话)电话上装上弹簧使用时也很便利。
小朋友衣服上的松紧带也有弹性,这样穿脱衣服可便利了。
……活动延长:1、请幼儿课后去玩海棉垫,进一步感知弹性物品的作用。
2、在区角活动中安排活动感知弹性。
科学弹性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探究有弹性的物体,猎取有关弹性的科学阅历。
2.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培育其关怀四周事物的习惯。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进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试验结果的力量。
二、活动方法:尝试教学法。
三、活动预备:1.大型玩具弹跳垫。
2.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弹簧秤),其他有弹性的物体(各种橡皮筋、各种皮球、海绵块、手表带、袜子、带弹性的衣服等等)。
02《弹性力学》教案:第二章: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
二、弹性力学平面问题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特点有两个: ( 1) 、从几何尺寸的角度看,物体一个方向的尺寸,较之其它两个方向的尺 寸要大得多,或小得多。 ( 2) 、从受力分析的角度看,物体所受的体力分量和面力分量,以及由此产 生的应力分量、应变分量和位移分量,都与某一个坐标轴(例如 z 轴)无关。 有 两 种 典 型 情 况 , 分 别 是 平 面 应 力 问 题 ( pla ne s tre ss pr obl e m ) 和 平 面 应 变 问 题 ( pla ne stra i n pr obl e m ) 。分别讨论。 1、 平 面 应 力 问 题 几 何 尺 寸 : 物 体 是 很 薄 的 等 厚 度 平 板 , 沿 z 方 向 的 厚 度 为 t; 沿 x 方 向 和 y 方 向的尺寸,远大于厚度 t。 坐 标 系 : 以 薄 板 的 中 面 为 xoy 面 , z 轴 垂 直 于 xoy 面 。 受力特点:体力作用于板内,平行于板面且不沿厚度变化, ( X、Y) ,沿厚 度均匀分布。 面力作用于板边,平行于板面且不沿厚度变化, ( X 、Y ) ,沿厚 度均匀分布。
σ x = σ x ( x, y ) , 则 在 c d 面 上 , 由 于 长 度 增 加 了 dx , 则 c d 面 上 的 正 应 力 分 量 应 随
之 变 化 。应 力 分 量 的 这 种 变 化 可 用 泰 勒 级 数 展 开 求 得 。实 际 上 ,在 c d 面 上 ,我 们 有
σ x ( x + dx, y ) = σ x ( x, y ) +
11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弹性力学教学教案
掌握弹性力学 的基本概念和
原理
学会运用弹性 力学知识分析
实际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创新
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 和沟通能力
通过讲解弹性力学的基本 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设置有挑战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学生 亲身体验弹性力学的应用,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
材料选择:根据材料力学 性能选择合适的材料
优化设计:通过优化结构 设计和材料选择提高工程
效率
故障诊断:分析工程结构 故障原因,提出修复方案
数学:弹性力学 中的微分方程、 积分方程等数学 工具
物理学:弹性力 学中的力学原理、 能量守恒等物理 学原理
化学:弹性力学 中的材料科学, 如材料的力学性 能、化学成分等
工程学:弹性力 学中的结构分析 、优化设计等工 程学方法
理论教学:讲解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和工程设计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弹性力学的应用
结合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效果: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 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汇报人:XX
Part One Part Four
Part Two Part Five
Part Three Part Six
理解弹性力学的 基本概念,如应 力、应变、弹性 模量等
掌握弹性力学的 基本原理,如胡 克定律、弹性力 学基本方程等
能够运用弹性力 学的基本概念和 原理解决实际问 题
培养独立思考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弹性力学教案
弹性力学教案弹性力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应力和应变的概念、弹性体的基本性质和本构关系等。
2.理解弹性力学中的基本方程和定理,包括平衡方程、应力-应变关系、胡克定律等,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弹性力学中的逆解法和半逆解法,能够求解简单的应力分析和位移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a. 应力和应变的概念及测量方法b. 弹性体的基本性质和本构关系c. 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假设和适用范围2.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和定理a.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b. 应力-应变关系和胡克定律c. 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定理和证明方法3.弹性力学中的逆解法和半逆解法a. 逆解法的概念和步骤b. 半逆解法的概念和步骤c. 逆解法和半逆解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弹性力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法a. 矩形梁的纯弯曲问题及求解方法b. 位移分量的求出及其实用意义c. 楔形体受重力和液体压力的问题及求解方法d. 简支梁受均布载荷的问题及求解方法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程和定理等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例和图表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增强感性认识。
3.练习法:通过例题和习题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结与复习:通过小结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其学习效果。
四、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绪论课,介绍弹性力学的背景和应用,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
2.第二周至第四周:讲解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应力和应变的概念、弹性体的基本性质和本构关系等。
3.第五周至第七周:讲解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和定理,包括平衡方程、应力-应变关系、胡克定律等。
4.第八周至第十周:讲解弹性力学中的逆解法和半逆解法,通过实例演示逆解法和半逆解法的应用。
2024年度-弹性力学讲课文档
弹性力学讲课文档contents •弹性力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弹性力学分析方法•一维问题求解方法与应用•二维问题求解方法与应用•三维问题求解方法与应用•弹性力学在工程中应用案例目录01弹性力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弹性力学定义及研究对象定义弹性力学是研究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和内部应力分布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弹性体(如金属、岩石、橡胶等)在小变形条件下的力学行为。
弹性体基本假设与约束条件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完全弹性假设、小变形假设、无初始应力假设。
约束条件弹性体在变形过程中,必须满足几何约束(如位移连续、无重叠等)和物理约束(如应力平衡、应变协调等)。
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表示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挤压或拉伸作用。
应变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状和尺寸的变化,反映物体变形的程度。
位移物体上某一点在变形前后位置的变化,描述物体的整体移动。
关系应力与应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胡克定律),位移是应变的积分结果。
应力、应变及位移关系弹性力学中能量原理能量守恒原理弹性体在变形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等于弹性体内部应变能的增加。
最小势能原理在所有可能的位移场中,真实位移场使系统总势能取最小值。
虚功原理外力在虚位移上所做的虚功等于内力在相应虚应变上所做的虚功。
02弹性力学分析方法解析法分离变量法通过分离偏微分方程的变量,将其转化为常微分方程进行求解。
积分变换法利用积分变换(如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或代数方程进行求解。
复变函数法引入复变函数,将弹性力学问题转化为复平面上的问题,利用复变函数的性质进行求解。
将连续问题离散化,用差分方程近似代替微分方程进行求解。
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边界元法将连续体划分为有限个单元,对每个单元进行分析并建立单元刚度矩阵,然后组装成整体刚度矩阵进行求解。
将边界划分为有限个单元,利用边界积分方程进行求解,适用于处理无限域和复杂边界问题。
半解析法有限体积法将计算区域划分为一系列控制体积,将待解的微分方程对每一个控制体积积分得出离散方程进行求解。
高中物理教案弹力
高中物理教案弹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弹性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弹性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弹性原理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弹性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应用弹性原理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准备:教科书、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弹性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弹性现象,如弹簧、橡皮筋等。
二、理论讲解(10分钟)
1. 弹性的定义及特点。
2. 弹性模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及性质。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教师进行弹簧实验,测量不同弹簧的弹性系数及劲度系数的计算方法。
四、实例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弹性原理的应用,如弹簧振动、力学振动等。
五、练习与讨论(10分钟)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练习,巩固弹性的计算方法。
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弹性的重要性及应用。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写出解题过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弹性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弹性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弹性原理解决物理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实例讲解和大量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高中弹力讲解教案
物理高中弹力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弹性力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弹簧恢复力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掌握弹簧系数的测量方法。
3.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对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弹性力的概念和作用,弹簧恢复力的计算方法。
2. 难点:
弹簧系数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
通过出示一个弹簧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弹簧的特点和作用,引出弹簧的弹性力概念。
2. 理论讲解:
介绍弹性力的概念和公式,讲解弹簧恢复力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实验设计:
设计一个实验,用弹簧挂上一定重量的物体,测量弹簧的伸长距离和拉力,从而计算弹簧系数。
4. 实验操作: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5. 结果分析: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弹簧系数,并讨论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应用。
6. 总结提高:
总结弹性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验过程,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加深对弹性力的理解和掌握。
7. 实验延伸:
引导学生设计其他有关弹性力的实验,拓展对弹性力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性力的概念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弹性力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同时,要重视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弹性力学的振动与稳定性教案
弹性力学的振动与稳定性教案弹性力学的振动与稳定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弹性体的受力分析、平衡状态、应变、应力和振动等。
2.掌握弹性力学的振动分析方法,包括无阻尼自由振动、有阻尼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等。
3.理解稳定性的概念和判别方法,掌握弹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4.能够运用弹性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振动和稳定性问题。
二、教学内容1.弹性力学基本概念与原理2.弹性体的受力分析3.弹性体的平衡状态4.应变与应力5.弹性体的振动分析6.无阻尼自由振动7.有阻尼自由振动8.强迫振动9.稳定性概念与判别方法10.弹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三、教学步骤1.导入课程:介绍弹性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强调振动和稳定性问题的重要性。
2.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掌握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振动分析方法和稳定性分析等。
3.讲解内容:通过案例和实例讲解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弹性体的受力分析、平衡状态、应变、应力和振动等概念。
4.演示计算:通过具体计算演示如何应用弹性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包括无阻尼自由振动、有阻尼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的计算等。
5.学生实践:安排适当的练习题或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6.讲解实例:通过讲解实际工程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弹性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调振动和稳定性问题的重要性。
7.总结回顾: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8.布置作业: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弹性力学中的冲击载荷教案
弹性力学中的冲击载荷教案教案名称:弹性力学中的冲击载荷一、教学目标1.理解冲击载荷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冲击载荷的应力与变形分析。
3.理解冲击载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4.培养学生对弹性力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冲击载荷的定义和特点。
2.冲击载荷的应力与变形分析。
3.冲击载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4.冲击载荷在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冲击载荷的应力与变形分析,特别是对于复杂形状和大小不同的物体。
重点:冲击载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冲击载荷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对冲击载荷有初步的认识。
2.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冲击载荷实例,让学生了解冲击载荷的应力和变形分析方法。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冲击载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冲击载荷的作用。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冲击载荷在工程中的应用。
五、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和粉笔。
2.投影仪和PPT。
3.实验设备和材料。
4.网络资源和相关软件。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冲击载荷,以及冲击载荷的特点是什么。
2.讲授新课:通过讲解冲击载荷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冲击载荷的基本概念。
然后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冲击载荷的应力和变形分析方法。
最后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冲击载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巩固练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冲击载荷在工程中的应用。
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体验冲击载荷的影响。
4.归纳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冲击载荷的概念、特点和影响,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问题。
惊奇的弹性物理教案
惊奇的弹性物理教案弹性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受力后的形变和恢复情况,是人们在生活、工作和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知识。
因此,如何生动、形象、具体、易于理解地教授弹性力学,一直是物理教师们面临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教授弹性力学,我们设计了一份惊奇的弹性物理教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教学目标1.掌握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理解弹性体的形变和恢复规律。
3.了解弹性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应力和变形。
4.掌握弹性储能和弹性力学应用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弹性体的形变和恢复规律。
2.弹性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应力和变形规律。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弹性组件、弹簧、质量等等四、教学内容1.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弹性体的形变和恢复规律,强化学生对弹性的直观认识。
2.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弹性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应力和变形规律。
3.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弹性储能和弹性力学应用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法2.讲述教学法3.案例分析法4.活动教学法六、教学活动1.实验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弹簧在不同负载的情况下的形变和恢复,掌握弹性体的形变和恢复规律。
2.讲解活动:物理教师讲解弹性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应力和变形规律,让学生了解弹性体的实际应用。
3.案例分析活动:物理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弹性储能和弹性力学应用的基本知识。
4.活动教学: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竞赛,通过模拟实验测量弹簧弹性常数,加深对弹性体的认识。
七、教学体会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学生深入了解弹性力学的知识,加深了对弹性体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理论讲解,更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加深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我们也注重案例分析和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教师更需要多角度、多手段、多方法的运用进行听力教育,这也是本课教学中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
弹性力学教案
授课
方式
理论课(2)、实践课()、实习()
教学
时数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极坐标系中平衡微分方程的推导
2.了解极坐标系中几何方程的推导的两个过程
3.掌握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极坐标求解的基本方程;
教学
方法
讲解、多媒体演示、课堂讨论、提问答疑、工程案例分析等
教学
内容
1.极坐标系中平衡微分方程的推导;
2.极坐标系中几何方程的推导;
3.物理方程;
4.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极坐标求解的基本方程;
教学
重点
难点
1、极坐标系中平衡微分方程的推导;
2、极坐标系中几何方程的推导;
讨论
练习
作业
参考
资料
1.徐芝纶.弹性力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吴家龙.弹性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教研室
主任
审批意见
3.了解边界条件的性质及分类
4.了解圣维南原理
教学
方法
讲解、课堂讨论、提问答疑、工程案例分析等
教学
内容
1. 广义胡克定律
2. 两类平面问题的物理方程及其相互转换
3.边界条件的定义及分类
4. 圣维南原理的定义及应用
教学
重点
难点
1.两类平面问题的物理表达式及其相互关系
2. 边界条件的定义
讨论
练习
作业
参考
资料
1.徐芝纶.弹性力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吴家龙.弹性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教研室
主任
审批意见
教学
后记
周次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弹性力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弹性力的计算方法;3.理解弹簧的弹性特性;4.能够应用弹性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弹性力的概念和特点;2.弹性力的计算方法;3.弹簧的弹性特性。
三、教学难点1.弹性力的计算方法;2.弹簧的弹性特性。
四、教学内容1. 弹性力的概念和特点1.1 弹性力的概念弹性力是指物体在变形后恢复原状时所产生的力。
弹性力是一种保持物体形状和大小不变的力,是一种相对于物体形变而言的反作用力。
1.2 弹性力的特点弹性力具有以下特点:1.弹性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量成正比;2.弹性力的方向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3.弹性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位。
2. 弹性力的计算方法2.1 弹性力的计算公式弹性力的计算公式为:F=kx其中,F表示弹性力的大小,k表示弹簧的弹性系数,x表示弹簧的形变量。
2.2 弹性系数的定义弹性系数是指单位形变量下所产生的弹性力的大小。
弹性系数越大,弹簧的弹性越大。
2.3 弹性力的计算实例假设一根弹簧的弹性系数为10N/m,当它被拉伸0.1m时,求弹性力的大小。
解:根据弹性力的计算公式可得:F=kx=10×0.1=1N因此,弹性力的大小为1N。
3. 弹簧的弹性特性3.1 弹簧的弹性特性弹簧是一种具有弹性的物体,它的弹性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弹性极限:弹簧所能承受的最大形变量;2.弹性系数:单位形变量下所产生的弹性力的大小;3.弹性势能:弹簧在形变时所具有的能量。
3.2 弹簧的分类根据弹簧的形状和用途,弹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螺旋弹簧:用于机械设备中的减震、支撑、传动等部位;2.扭转弹簧:用于测力、测扭矩等领域;3.压缩弹簧:用于机械设备中的减震、支撑、传动等部位;4.张力弹簧:用于机械设备中的传动、支撑等部位。
4. 应用弹性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1 弹簧的应用弹簧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1.汽车悬挂系统中的弹簧可以减少车身的震动;2.机械设备中的弹簧可以起到支撑、传动等作用;3.弹簧秤可以用于测量物体的重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性力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4学时)
介绍弹性力学研究的内容、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
1、主要内容:
第一节弹性力学的内容
第二节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2、本章重点:
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
3、本章难点:
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
4、本章教学要求:
理解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基本概念。
5、教学组织:
弹性力学是在学习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专业课程。
学生已经建立了关于应力、应变、位移的概念。
而且能够用材料力学的方法对杆件进行应力计算;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分析。
在本章第一节的教学中,要明确弹性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分工的不同;在研究方法上的不同;及其不同的原因。
并且让学生初步了解弹性力学的研究方法。
在本章第二节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作用在弹性体上的力。
明确内力与外力、体力与面力、应力矢量与应力张量等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在本章第三节的教学中,研究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通过基本假设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合理的科学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要启发学生理解弹性力学的各个假设及其限定的缘由。
第二章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14学时)
本章研究平面问题的基本方程、边界条件及其解法。
1、主要内容:
第一节平面问题
第二节平衡微分方程
第三节斜截面上的应力、主应力
第四节几何方程、刚体位移
第五节斜截面上的应变及位移
第六节物理方程
第七节边界条件
第八节圣维南原理
第九节按位移求解的平面问题
第十节按应力求解的平面问题、相容方程
第十一节常体力情况下的简化
第十二节应力函数、逆解法与半逆解法
2、本章重点:
平面问题的基本方程、应力函数及边界条件。
3、本章难点:
平面问题的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4、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基本方程和应力边界条件;理解圣维南原理及相容方程的意义。
掌握按应力求解弹性力学问题的基本方程和概念;掌握按位移求解弹性力学问题的基本方程和概念。
5、教学组织:
由于平面问题的研究方法具有典型性,所以,本章的讲解要详细、具体,要讲深、讲透。
要突出弹性力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方程所代表的力学意义。
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
在本章第一节的教学中,研究平面模型的建立。
任何弹性体在空间上都是三维的,所以严格的说,任何一个弹性力学问题也都属空间问题。
而空间问题无论方程的个数和需要求解的未知函数的个数都较多,因此求解起来也比较复杂。
对于某些弹性体,如果能够满足一些特殊的条件,可以将其简化为平面问题。
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分析和计算的工作量,而所得结果却能够满足工程上的精度要求。
本节讲解的过程要由教师提出问题所具备的条件,引导和启发学生完成模型的建立。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平面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在本章的二~六节,主要研究平面问题基本方程的建立。
弹性力学从平衡、几何、物理三方面出发,建立了一组求解弹力问题的方程。
这组方程对于任何弹性体都是成立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程。
在教学中要突出方程的力学意义。
在本章七~八节的教学中,研究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边界条件。
对于弹性力学问题,边界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通过例题帮助学生掌握边界条件的表达。
圣维南原理是近似处理边界的重要原理。
一定要讲明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该原理处理边界,什么情况下是不可以的;另用圣维南原理处理边界后,对于所得到的弹性体的应力、应变、位移结果有什么影响。
在本章九~十二节的教学中,研究了弹性力学微分方程组求解的两种方法——应力法和位移法。
这些内容讲起来数学味道比较浓,在教学中要注重力学意义的分析和阐述。
第三章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答(8学时)
研究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答形式。
用弹性力学的方法研究梁、楔形体的应力、应变、位移等问题
1、主要内容:
第一节多项式解答
第二节位移分量的求出
第三节简支梁受均布荷载
第四节楔形体受重力和液体压力
2、本章重点:
半逆解法求解平面问题时应力函数的选择
3、本章难点:
应力函数的选择、边界条件的确定、具体问题的求解。
4、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平面问题的应力函数求解方法;能够使用直角坐标求解简单的平面问题。
5、教学组织:
本章主要研究按应力求解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答。
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在前面已经建立,本章的重点在于应用。
所以需要通过各种类型的例题分析、求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弹性力学分析、求解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第四章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14学时)
研究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形式及轴对称问题解答的一般形式。
1、主要内容:
第一节用极坐标表示的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第二节用极坐标表示的应力函数、相容方程
第三节轴对称问题
第四节圆环、圆筒受均布压力、压力隧道等问题的解答
第五节曲梁的弯曲问题
第六节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
第七节楔形体、半平面体问题
2、本章重点:
极坐标表示的应力函数、相容方程;轴对称问题的解答;圆孔的孔边应力集中。
3、本章难点:
应力函数的选择、边界条件的确定、具体问题的求解。
4、本章教学要求:
能够使用极坐标求解简单的平面问题。
5、教学组织:
极坐标解答和第三章所研究的直角坐标解答思想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极坐标是特殊的曲线坐标,前面在直角坐标下建立的平衡微分方程、几何方程在形式上变化了。
我们可以通过坐标变化的方法将前面给出的应力函数、相容方程直接转变为极坐标的形式。
这个过程是纯数学的推导过程,一部分工作可以由学生来完成。
本章的教学中,通过各种例题,研究极坐标求解的方法:用半逆解法选择应力函数;相容方程的求解;应力边界条件的表达等。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讲解一定要仔细,要突出力学方法、力学概念和力学意义,避免陷入繁冗的数学推导之中。
第五章空间问题的基本理论(8学时)
建立弹性力学空间问题的基本方程及轴对称、球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应力、应变状态分析。
1、主要内容:
第一节空间问题基本方程
第二节应力状态分析
第三节轴对称问题、球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
第四节按应力求解空间问题
2、本章重点:
空间基本方程;应力状态分析;轴对称问题、球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及其具体问题的求解。
3、本章难点:
空间问题基本方程的建立与应力状态分析。
4、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弹性力学空间问题的基本方程;掌握应力状态概念并且能够求解主应力。
5、教学组织:
在细致研究了平面问题的基础上,本章开始研究弹性力学的空间问题。
空间问题只研究其基本方程的建立和按应力求解空间问题的基本方程。
由于空间问题的平衡方程、几何方程以及物理方程建立的依据和平面问题的是相同的,所以在讲解中可以简洁一些。
空间应力状态分析的内容虽然是在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由于空间问题的复杂性,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教学中这部分内容要仔细讲解。
而且要重视所包含的力学概念的建立和掌握。
着重讲解按应力求解空间问题是为了研究扭转问题所作的基础准备。
所以要有选择的突出相关的重点内容。
第六章等截面直杆的扭转(8学时)
研究等截面直杆的自由扭转问题。
1、主要内容:
第一节扭转问题的应力函数、位移函数
第二节薄膜比拟
第三节椭圆截面杆的扭转、矩形截面杆的扭转
第四节薄壁杆件的扭转问题
2、本章重点:
扭转问题的应力函数、位移函数;薄膜比拟;薄壁杆件的扭转问题。
3、本章难点:
基本理论的应用。
4、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扭转问题的应力求解方法;能够求解典型的扭转问题;理解薄膜比拟方法。
5、教学组织:
学生在材料力学的学习中,曾经研究了圆截面杆的扭转问题。
对于非圆截面杆的扭转,由于变形的复杂性,已无法对变形做出假设。
所以材料力学的研究方法已行不通了。
对于这类问题必须用弹性力学的方法进行求解。
本章内容也是弹性力学空间问题求解的一个范例。
通过非圆截面杆扭转问题的求解,一方面学习关于此类问题的解答,另一方面也要学习弹性力学空间问题求解的方法、过程及其包含的力学概念。
习题课(4学时)总结(2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