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记录工作程序
质量管理制度工作程序

一、前言为了确保公司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改进,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质量风险,特制定本质量管理制度工作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检验、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质量管理部(1)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质量管理制度,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组织内部质量审核,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
(3)对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提出预防措施。
(4)负责质量教育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2. 生产部门(1)严格执行生产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2)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积极配合质量管理部进行调查和处理。
(3)做好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3. 检验部门(1)负责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2)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并上报质量管理部。
(3)对检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4. 销售部门(1)严格执行销售政策,确保产品销售质量。
(2)对客户反馈的质量问题及时上报,配合质量管理部进行处理。
(3)做好售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5. 售后服务部门(1)负责处理客户投诉,及时解决问题。
(2)对客户反馈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3)做好售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工作程序1. 原材料采购(1)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
(2)采购部门对供应商进行评估,选择合格供应商。
(3)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质量要求。
(4)验收部门对到货的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符合质量要求。
2. 生产过程控制(1)生产部门按照生产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进行生产。
(2)生产过程中,检验部门对关键工序进行抽检,确保产品质量。
(3)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立即停止生产,上报质量管理部。
3. 成品检验(1)检验部门对成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2)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并上报质量管理部。
(3)检验部门对检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简述质量管理工作程序的步骤

简述质量管理工作程序的步骤
质量管理工作程序的步骤如下:
1. 制定质量目标:确定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包括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标准、客户需求和期望等。
2. 制定质量计划:根据质量目标,制定实施质量管理的计划,包括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检查方法、质量监控指标等。
3. 实施质量控制:根据质量计划,对生产过程或服务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监督生产过程、规范操作等。
4. 进行质量检查:对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测试,确保符合质量要求。
5. 进行质量评估: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比较实际质量和质量标准的差距,确定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6. 进行质量改进:根据质量评估结果,确定质量改进计划,包括修正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过程、培训员工等。
7. 进行员工培训:为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培训员工,使其能够理解和实施质量管理的要求。
8. 实施质量监控:在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质量监控,包括收集并分析质量数据、解决质量问题等。
9. 完成质量报告:根据质量监控结果,向相关方提供质量报告,记录和反馈质量情况。
10. 进行质量审核:定期进行质量审核,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
有效性和合规性,找出潜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11. 进行持续改进:根据质量审核结果和反馈,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以上是质量管理工作程序的一般步骤,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组织的需求和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记录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1目的对记录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以便为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实证,为质量跟踪、质量改进提供分析依据,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活动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相关记录。
3职责3.1行政部负责《质量管理记录清单》的编制、下发工作,指导各部门建立、保存和管理有关的记录。
3.2各责任部门负责按《质量管理记录清单》做好本部门记录的标识、保管、使用和销毁工作,并编制本部门记录清单,并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记录的格式、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并进行控制。
4工作程序4.1记录的建立和编号4.1.1记录所用的格式由各使用部门编制,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行政部审批。
行政部对各部门上报的各类记录进行确认、分类、统一编号、备案并规定保管期。
特殊情况下需要时也可采用其它格式或随机记录,但必须在行政部登记备案;行政部负责编制公司质量管理记录的总清单,各部门负责编制本部门质量管理记录的清单。
4.1.2各部门的记录格式需要增加、修改或作废时,应及时通知行政部登记备案。
4.1.3记录的编号按照《文件控制程序》4.3条规定执行。
4.1.4质量记录的各责任部门应按质量记录范围、类别或时间顺序收集整理质量记录,编制目录清单,应做到易于识别,便于检索,并定期归档保存。
4.2记录表格的印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记录表格及各部门自用的记录表格均由行政部负责印制(用量小的表格使用部门按标准表格可进行打印或复制)。
行政部必须及时承制或委外印刷,满足各部门的使用要求。
4.3质量记录的填写4.3.1按质量记录设置的项目逐项填写,不得缺项。
某些项目不需要填写时,必须用“/”明示。
4.3.2记录人员必须真实、及时记录各类质量活动和结果,不得后补、伪造、随意涂改,确认记录有误可采用“划改”的方法,在原有记录相应处进行划改。
即在原有文字或数据上划两道横线,并在划改附近适当位置写出更改后的内容,划改后由划改者签名或盖章并写明日期,以明确更改人和修改日期。
质量体系记录控制工作程序 - 制度大全

质量体系记录控制工作程序-制度大全质量体系记录控制工作程序之相关制度和职责,质量体系记录控制程序1目的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予以控制。
2适用范围适用于证明服务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记录。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外来人员查阅质量...质量体系记录控制程序1 目的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予以控制。
2 适用范围适用于证明服务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记录。
3 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外来人员查阅质量记录的审批,批准保存期满的记录的销毁。
3.2各部门负责编制、填写、收集、整理、保管本部门的质量记录。
3.3质量管理部负责保管超过一年的质量记录。
4 工作程序4.1 质量记录表式的标识编号质量记录表式的标识编写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2 质量记录填写4.2.1质量记录填写要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填写的项目,应能说明理由,并将该项用单杠划去;各相关栏目应当有负责人签名。
4.2.2如因笔误或计算错误要修改原数据,应采用单杠划去原数据,在其上方写上更改后的数据,加盖或签上更改人的印章或姓名及日期。
4.3质量记录的保存、保护4.3.1各部门必须把所有质量记录分类,依日期顺序整理好,存放于通风、干燥的地方,所有的质量记录保持清洁,字迹清晰。
质量记录一年以内由各部门保管,超过一年后,各部门应将质量记录交质量管理部保存。
4.3.2 质量管理部编制《质量记录清单》,将公司所有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记录表式汇总,包括名称、编号,保存期、使用部门等内容,交管理者代表审批,并汇集备案记录的原始样本。
4.4质量记录借阅和复制各部门保管的质量记录应便于检索,需借阅要经相应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填写《文件借阅、复制记录》,由记录管理人登记备案。
4.5 质量记录的销毁处理质量记录如超过保存期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销毁时,由质量管理部填写《文件销毁申请》,报管理者代表批准,由授权人执行销毁。
简述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pdca循环)的步骤

简述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pdca循环)的步骤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通常遵循PDCA循环,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的四个步骤。
这个循环反映了持续改进的理念,通过不断循环迭代来提高质量管理的效果。
首先是计划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确定质量目标和制定相应的计划。
在这个阶段,需要了解客户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确定质量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计划。
这包括确定质量指标、制定质量策略和流程、分配资源等。
接下来是执行阶段,即按照计划进行实施和操作。
在这个阶段,需要执行制定的质量策略和流程,确保相关人员理解并按照要求执行工作。
这包括质量控制、质量检查、质量培训等活动,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要求。
然后是检查阶段,即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估和监控。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实施的过程进行评估,并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这可以通过内部审核、外部审核、质量检查等方式来完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判断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和不符合要求的地方。
最后是行动阶段,即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
如果发现存在问题或不符合要求的地方,需要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确保问题不再发生。
这包括纠正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改进流程、修正计划等。
然后,再次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的计划阶段,继续持续改进的循环。
PDCA循环提供了一个持续改进的框架,通过不断迭代和完善每个阶段,可以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效果。
它强调了质量管理的持续性和系统性,使得组织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需求和要求,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质量和技术记录管理程序

1.目的根据国家卫生行业有关规定,对实验室记录数据、信息的保存和管理作出规定,以保护各方利益、患者隐私,同时督促检验科各工作人员积极工作,努力改善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适用范围质量记录、技术记录、检验申请单(包含患者信息的其他表格或病历)、检验结果报告、样本接收记录、投诉及处置记录、审核记录、意外事故及处置记录、生物安全事故及处置记录、人员培训及考核记录、供应品的批次文件证书等所有记录3.职责3.1各专业组当班人员负责收集、整理、装订、标识当天检验申请单,交文件管理员3.2各专业组长负责收集、整理、装订、标识本专业组当月、当年、实时或完成的各种记录表格,交文件管理员3.3文件管理员负责按《质量和技术记录管理》对各种文件记录进行管理3.4质量负责人负责监督文件管理员工作4.工作程序4.1资料保存期限(1)质量控制记录(主要是质控图及质控原始数据)、检验原始实体数据、生物安全事故记录、审核记录、意外事故处置记录、供应品批次文件证书,保存至少5年(2)技术记录、申请单、电脑中的检测结果、样本接收记录、投诉处理记录、人员培训及考核记录、会议记录,保存2年(3)已打印检验报告,保存1月4.2记录文件的交接(1)按日交付:检验申请单(2)按月交付:室内质控、检验原始数据、培训考核记录、生物安全记录、环境记录、交接班及考勤记录等按月完成的记录(3)完成或实时交付:如登记本使用完后、会议记录、投诉处理记录、交流沟通记录等实时完成的记录(4)按年交付:如管理评审、内部审核,4.3记录分类和保存(1)至少分如下类别a 室内质控图,b室间评价及比对,c仪器校准及年检记录,d 不符合预防、设别、评审、纠正、改进记录,e 仪器使用、维护、维修记录,f 检测原始数据及复检记录,g报告记录, h 样本接收、拒收记录,i 投诉处理记录,j 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记录,k 培训考核记录,l 会议及讲座记录,m 生物安全记录,n环境记录,o 交流沟通记录,p 供应品批次文件证书,q 检验申请单,r 交接班及考勤记录,s 其他记录。
质量管理的工作步骤(PDCA循环)

质量管理的工作步骤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此方法系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总结出来的,所以也称戴明循环。
PDCA循环,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这样四个阶段的顺序未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的进行下去的一种管理工作程序。
一、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八个步骤:第一步:搜集资料。
就是对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技师、全面、准确地搜集有关数据资料。
第二步:找出问题。
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把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都摆出来,加以研究,找出薄弱环节。
第三步:找出主要问题。
在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中是有主次之分的。
只有抓住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解剖分析,才会更加有利于改进质量。
第四步: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措施(计划)。
制定措施要重点明确以下六个问题:1、要达到的目的;2、制定哪些措施;3、措施有哪个部门来执行或在什么地方执行;4、由谁来执行措施;5、什么时间执行,什么时间完成;6、怎样执行。
以上四个步骤是“P”阶段,即计划阶段的内容。
第五步:执行措施。
措施制定后,就要按既定措施下达任务,并按措施要求去执行。
这是“D”阶段,即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
第六步:检查效果。
计划措施下发并认真执行后,还要及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通过检查进行比较,找出成功的经验和不足。
这是“C”阶段的工作内容。
第七步:巩固措施,形成制度。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判断之后,对行之有效的措施要继续巩固,形成制度。
第八步: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阶段。
以上是PDCA循环工作方法的具体化,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有着不可分割的连续关系。
二、PDCA循环的几个特点。
第一、四个阶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只有计划不去实施,等于没有计划。
计划有了,也按计划做了,但不检查,也就不知道做得怎么样。
,计划、实施、检查都有了,不去处理更不行,这样工作水平无法巩固提高。
因此,四个阶段完成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第二、PDCA循环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提高的运动过程。
记录控制程序

生产、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一、目的1、本程序的目的在于对记录的标识、收集、归档、存储、检索、保护、保存期限和处置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二、适用范围1、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所有记录。
三、职责1、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记录的填写、收集、整理和初步保管。
2、质量部门负责监督、审查各部门记录管理的执行情况,并负责公司级记录的保存和管理。
四、工作程序1、记录的设计与编号(1)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设计记录表格,确保其内容能满足相关活动的可追溯性要求。
(2)质量部门对记录表格的格式、内容和编号进行统一规范和审批。
2、记录的填写(1)记录应在活动进行的同时及时填写,确保内容真实、准确、清晰、完整,不得随意涂改。
(2)如确需修改,应采用杠改方式,并在修改处签名和注明日期。
3、记录的收集与归档(1)各部门定期收集本部门的记录,并进行初步整理。
(2)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将整理好的记录移交至质量部门进行归档。
4、记录的存储(1)质量部门设立专门的档案库或存储空间存放记录,并确保存储环境适宜,防火、防潮、防虫蛀、防损坏。
(2)采用分类、分区存放的方式,便于检索和查阅。
5、记录的检索(1)建立记录的索引目录,便于快速准确地查找所需记录。
(2)检索方式可以是手工检索或电子检索。
6、记录的保护(1)对重要和机密的记录采取加密、备份等保护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露。
(2)限制访问权限,只有相关人员经过授权才能查阅和使用记录。
7、记录的保存期限(1)根据记录的性质和用途,确定其保存期限。
(2)保存期限应符合法律法规、合同要求和公司的规定。
8、记录的处置(1)超过保存期限的记录,由质量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销毁。
(2)销毁方式应确保记录信息不可恢复。
五、内部审核与改进1、定期对记录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内部审核,检查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管理的规范性。
2、针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持续改进记录控制程序。
简述质量管理工作程序的步骤

简述质量管理工作程序的步骤一、确定质量目标和要求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是明确质量目标和要求。
这涉及到与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协商,确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和规范。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明确质量目标的具体指标、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二、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在确定质量目标和要求后,需要制定质量管理计划。
质量管理计划是指为实现质量目标和要求而制定的一系列活动和时间表。
这包括确定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责任分工、工作流程、资源需求等。
质量管理计划应该具体明确,确保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按照计划有序进行。
三、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实施质量管理工作是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按照质量管理计划进行各项工作的实施。
这包括质量控制、质量评估、质量改进等活动。
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验、测试、评估等手段,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质量评估是指对质量管理活动的进行评估和监控,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质量改进是指根据质量评估的结果,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四、质量管理结果的监控和反馈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对质量管理结果进行监控和反馈。
监控是指对质量管理结果进行跟踪和检查,以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反馈是指将监控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监控和反馈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稳定和持续改进。
五、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指通过不断地分析和评估质量管理工作的结果和效果,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持续改进需要质量管理团队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六、总结和复盘质量管理工作的最后一步是总结和复盘。
总结是指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分析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借鉴和改进。
叙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

叙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在全面质量管理(TQM)中,以下步骤确保了产品或服务的持续改进和优化:1.确定质量目标和期望首先,企业需要明确规定自身的质量目标和期望,包括客户满意度、关键性能指标(KPI)等。
这些目标应当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观相一致,同时也可根据不同的产品或服务进行调整。
2.收集客户需求和反馈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反馈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
通过各种渠道(如调查、座谈、在线反馈等)收集客户的需求和反馈,对其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3.制定质量策略和计划基于收集到的客户需求和反馈,制定相应的质量策略和计划。
这包括流程设计、资源调配、时间安排等,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目标和期望得以实现。
4.设立质量控制点在生产过程中设立质量控制点,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这包括对各个过程的风险评估、过程控制、纠错机制等。
同时,需要定期检查质量控制点的有效性,以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企业目标。
5.进行质量检验和测试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质量检验和测试,确保其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这包括成品测试、抽样检验、目标达成情况等,同时需要保证测试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6.记录质量数据和问题记录质量数据和问题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日报、周报、月报等形式,将质量数据和问题记录下来,以便于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
7.分析问题根本原因对记录的质量问题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这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流程优化、人员调整等方式来实现,旨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
8.采取改正措施解决问题根据问题的根本原因,采取相应的改正措施解决问题。
这涉及到流程改进、培训推广、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并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9.监控措施实施效果在采取改正措施后,需要对其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
这包括对改进措施的指标监控、进程管理、成本控制等,以确保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10.持续改进质量流程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全面导视: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

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全面导视: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一、质量管理制度1.1 质量管理机构及职责- 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监督和执行质量管理制度。
- 设立质量管理人员,负责日常质量管理工作。
1.2 质量管理规定- 制定质量手册,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 制定程序文件,详细描述质量管理活动的具体步骤。
1.3 采购、收货、验收管理制度- 制定采购计划,确保采购的医疗器械符合要求。
- 制定收货、验收流程,确保医疗器械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害。
1.4 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质量审核制度- 对首营企业进行资质审核,确保其合法合规。
- 对首营品种进行质量审核,确保其安全有效。
1.5 仓库贮存、养护、出入库管理制度- 制定仓库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贮存条件符合要求。
- 制定养护计划,确保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
- 制定出入库流程,确保医疗器械的准确记录。
1.6 销售和售后服务管理制度- 制定销售政策,确保医疗器械的合法合规销售。
- 制定售后服务政策,确保顾客的满意度。
1.7 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制定不合格品处理流程,确保不合格医疗器械得到妥善处理。
1.8 医疗器械退、换货管理制度- 制定退、换货流程,确保顾客的权益。
1.9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 制定不良事件监测流程,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
- 制定报告制度,确保不良事件的及时上报。
1.10 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制度- 制定召回流程,确保在必要时能够及时召回不合格的医疗器械。
1.11 设施设备维护及验证和校准管理制度- 制定设施设备维护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 制定验证和校准流程,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12 卫生和人员健康状况管理制度- 制定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
- 制定人员健康状况管理制度,确保员工的健康状况。
1.13 质量管理培训及考核管理制度- 制定培训计划,确保员工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知识。
- 制定考核制度,确保员工的绩效符合要求。
记录和数据控制程序

标题:记录和数据控制程序版号:第B版,页码1/31.目的为了对记录进行控制,规范记录工作,使其符合检测工作要求,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为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与检验质量工作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记录的填写及记录资料的归档保存。
3.职责3.1样品受理室负责受理过程的资料(检测申请暨受理单、检测任务单等)填写。
3.2 检验科负责相关检测记录的填写。
3.3 办公室负责人员培训记录、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记录、处理抱怨的记录和技术人员业绩档案等记录的管理。
3.4 质量管理科负责质量体系审核方面的记录格式的设计和审核,并对记录资料进行归档管理,负责记录(档案)资料的查阅受理。
3.5站长负责对外来人员查阅记录(档案)资料及记录(档案)资料销毁的批准。
4.程序4.1 记录的分类4.1.1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形成的记录为质量记录,主要包括:a.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记录b.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记录c.人员培训和考核记录d.抱怨处理记录e.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记录f.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记录g.合同评审记录等4.1.2 检验等技术运作形成的记录为技术记录,主要包括:a.检测申请书暨受理单b.检测任务单c. 检验原始记录d.检验报告及存根标题:记录和数据控制程序版号:第B版,页码2/3e.仪器设备验收和使用记录f.仪器设备档案g. 比对或能力验证记录等4.1.3 技术人员档案4.2记录的格式4.2.1记录的格式由各职责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使用。
检测原始记录的格式由检验科根据需要设计,采用A4(21Ox297mm)纸张,常用记录表格由质量管理科审核后统一印制使用。
4.2.2 检测原始记录要包含有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工作的可复现性。
原始记录的内容包括:检品编号、检测日期、检测项目、检测依据、仪器设备条件、环境条件、检测结果、检测人员、校(复)核人员签字等。
4.3记录的填写要求4.3.1 记录必须真实反映质量体系的运行状况,具有可追溯性,每份记录都应注有时间、填写人签名。
IATF16949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
成零件领用单
使用单位
3年
155
工艺路线记录卡
156
配单
159
《顾客财产管理程序》
顾客财产标识卡
使用单位
3年
160
顾客财产管理表
161
外购外协件检验报告单
162
《产品搬运、贮存、包装与防护管理程序》
零组件移交单
使用单位
3年
163
89
供应商和分包商的产品/工艺评定情况(10.3)
90
逻辑流动程序/调节/标签/安全存放(11.1)
91
产品评定/工艺评定计划(12.1)
92
《顾客需求管理程序》
合同订单汇总一览表
经理部和
分厂
3年
93
豫新机械有限公司合同(合同修订)评审表
94
豫新机械有限公司口头订单评审
表
95
《成本核算报价管理程序》
4 术语和定义
质量记录:是指公司按照质量体系文件实施过程的文件化的证据和记录的结果。
日历年:指从一年的1月1日到年底的12月31日共365天
5 职责
各单位负责相关质量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贮存、防护、保管、处理和销毁等管理。
6工作流程和内容
工作流程
工作内容说明
使用表单
6.1.表单由各使用单位设计,经质量部核准后编入《程序文件表单集》,按程序文件中的要求选用。
6.5.2各单位按第8条的保存期限要求保管(可参考附件一)。
6.5.3质量记录的防护须注意保管环境(如防火、防水等),避免受潮、损坏、遗失;对于电子媒体的记录应至少备份二份。
《程序文件表单集》
工作流程
质量管理记录工作程序

质量管理记录工作程序一、目的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质量原始记录及凭证的设计、编制使用、保存及管理的制,以证明和检查公司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规范文件管理,保证质量记录的可追溯性。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所有部门三、定义3.1质量记录:企业在质量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对所有质量活动和控制过程产生的行为和结果进行记载的证明性文件3.2可追溯性。
能全面、准确、真实、有效地反映质量活动行为及结果。
四、职责4.1各有关部门按照质量记录的职责、分工,对各自管辖范围内质量记录的设计、编制、使用、保存及管理负责。
4.2质量记录的设计由各使用部门提出,报质管部审批后执行。
质管部负责设计确定企业所需的通用质量记录(服务质量管理,工作质量记录、药品质量管理记录、表式、凭证等)。
4.3质量记录由各岗位人员负责填写,各部门有专人负责管理,并按规定期限归档。
4.4质管部负责对全公司质量记录的日常检查,并对其中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措施。
五、质量记录应符合以下要求:5.1质量记录应字迹清楚、正确完整。
不得用铅笔填写,不得撕毁或任意涂改,需要更改时应在更改处有本人签名,保证其具有真实性、规范性和可追溯性;5.2质量记录可采用书面、也可用计算机方式,都应易于检索。
文字与计算机格式内容应保持一致5.3质量管理控制过程中,需明确相关质量责任的关键环节质量记录应采用书面形式,由相关人员签字留存5.4质量记录应妥善保管,防止损坏、变质、丢失;六、记录的收集、编目、归档、保管、查阅和处理:6.1各种质量记录应及时收集,年终汇总、编目、归档,以便使用查阅6.2各种质量记录在规定保存期限内不得遗失或擅自处理 6.3到期的质量记录需处理时,应报质量管理机构监督实施并记录6.4质量记录处理(销毁)记录保存五年以上七、应对以下质量记录进行重点控制管理:.年度质量方针目标展开与实施考核记录.合同评审记录.质量文件发放与更改记录.药品呆购记录.供货方评定记录.合格供货方名单及供货方提供的各种质量证明文件.首营企业与首营品种审批记录第二篇: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1目的对质量记录进行控制和管理,提供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

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一)PDCA 循环的内容质量管理工作循环,即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的顺序不断循环进行质量管理的一种方法,简称为 PDCA 工作循环。
PDCA 工作循环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
TQM 工作程序的内容有四个阶段和七个步骤:1.四个阶段的内容(1)计划阶段:包括制订方针、目标、计划书、管理项目等。
(2)执行阶段:即实地去干,去落实具体对策。
(3)检查阶段:对策实施后,评价对策的效果。
(4)处理阶段:总结成功的经验,形成标准化,以后按标准进行。
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轮PDCA 循环解决,为制订下一轮改进计划提供资料。
2.七个步骤的内容(1) 计划阶段。
经过分析研究,确定质量管理目标、项目和拟定相应的措施,其工作内容可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骤: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确定目标;第二步骤: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第三步骤:从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中找出主要原因;第四步骤: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拟定措施计划。
(2)执行阶段。
根据预定目标和措施计划,落实执行部门和负责人,组织计划的实现工作。
其工作步骤为:第五步骤:执行措施,实施计划。
(3)检查阶段。
检查计划实施结果,衡量和考察取得的效果,找出问题。
其工作步骤为:第六步骤:检查效果,发现问题。
(4)处理阶段。
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纳入有关标准、制度和规定,巩固成绩,防止问题重新出现,同时,将本循环中遗留的问题提出来,以便转入下一个循环去加以解决。
其工作步骤为:第七步骤:总结经验,把成功的经验肯定下来,纳入标准。
PDCA 循环就是按照以上四个阶段和七个步骤,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
(二) PDCA 循环的特点质量管理活动按照 PDCA 循环运转时,一般有下列特点:1. 四个阶段缺一不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处置)四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缺少哪一个阶段都不会成为一个完整的环,如图 2.1 所示。
2. 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整个组织的质量保证体系构成一个大的管理循环,而各级、各部门的管理又都有各自的 PDCA 循环。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本

XX/QP4-02 版次:B 修改:0质量记录控制程序Quality control program file1 目的和适用范围质量记录是特殊类型的文件,对质量记录进行控制,为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客观依据,并实现对产品质量和质量体系的追溯。
适用于质量体系运行和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所有相关记录。
质量记录可以是任何媒体形式。
2 职责2.1 各职能部门、生产单位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质量活动记录的收集、保存、归档。
2.2 技术中心负责管理设计、开发过程形成的记录。
2.3技术中心资料室对各部门的质量记录归档进行指导。
3 工作程序3.1 质量记录的标识3.1.1 编号规则质量记录的标识采用编号形式。
a) 质量体系文件内指定的记录,编号规则如下:XX/QPX—XX—XX流水号程序文件编号b) 第三层文件(作业指导书)内指定的记录,编号规则如下:XX/QP/X—XXX—XX流水号第三层文件编号XX/QP4-02 版次:B 修改:0c) 全公司通用的记录,编号规则如下:XX/QS—XX流水号质量体系英文词头字母d) 当各部门根据各自的需要,建立质量记录时,编号规则如下:XX—XX流水号部门代号部门代号编号方式公司办公室GS技术中心KJ资料室ZB销售部YX售后服务部SH生产部SC采购部CG质量管理部ZG财务部CW车间C1(电气装配)C23.1.2 各部门负责各自的记录和整理,并标注记录的分类。
3.2 记录各部门按质量文件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清晰地作好规定的记录。
3.3 管理3.3.1 记录按规定的要求和工作的需要,由各部门负责保管。
XX/QP4-02 版次:B 修改:03.3.2 记录一经建立,必须以《质量记录清单》的形式并附记录表式在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其格式未经审批不得擅自变更。
3.3.3 记录的保存期限:a)一般记录为四年;b)归档的记录按档案管理制度(XX/QP/6-001)执行;c)规定保存年限时,按规定执行;d)当顾客要求提供记录时,经保密办审批后进行复制,酌情保存原件或复制件。
质量管理制度及主要工作流程

310国道至大酒壶市区段公路工程LJ1标质量管理制度及主要工作流程质保体系的运作一、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控制的主要内容:1、对参与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控制2、对原材料、构件的质量管理控制3、对施工机械的质量管理控制4、对施工工序、检验方法的质量管理控制5、对生产管理、环境管理的质量管理控制质量管理控制的要点:1、人的行为2、物的状态3、材料的质量和性能4、关键工艺5、施工程序6、技术管理7、技术参数8、质量进度9、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10、质量不稳定、质量问题较多的工序11、特殊地基或特殊结构二、质量保证措施1、优化生产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的人员组成,建立健全责任制。
为工程配备了施工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施工管理人员,所配备的施工队伍均参加过重点工程建设,具有丰富的高等级公路施工经验。
建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项目经理部各部门负责人、各施工主任、技术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完善质量监督控制网络,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积级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使工程的每个环节都得到控制。
2、宣传教育,改变人们对质量的陈旧观念,提高质量意识。
加强了宣传教育力度,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召开多种形式的评比会、现场会、分析会、宣传会,使“质量是公司的生命”,“质量第一、业主至上”的指导思想牢记在每个施工人员心中。
在项目施工中做到“三工教育”(工前教育、工中指导、工后讲评);“三不交接”(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无施工记录不交接、无专职质检员签字不交接);“五不施工”(施工图纸未复核不施工、测量放样未复核不施工、材料未试验或无合格证不施工、技术未交底不施工、隐蔽工程未检查签证不施工)。
在施工中引入ISO9002质量体系,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运行,对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3、加大旁站、巡查力度,增加自检与抽检频率。
各工点设置了专门的旁站员、质检员,统一由项目部工程部、中心试验室管理,各旁站员执行全过程的质控监督,保证自检频率。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2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2一、目的本程序规定了质量记录的分类、收集、整理、保存、检索和使用等要求,以确保质量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满足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部门、车间及供应商的质量记录管理。
三、职责1、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并监督执行。
2、各相关部门和车间负责按照程序要求收集、整理和保存质量记录。
3、供应商负责提供符合程序要求的质量记录。
四、程序要求1、质量记录的分类a)关键质量记录:包括关键过程、关键设备、关键岗位的操作记录,产品质量检验记录,不合格品处置记录等;b)一般质量记录:包括生产过程记录,设备维护保养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等;c)供应商质量记录:包括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检验记录、合格证明等。
2、质量记录的收集与整理a)各相关部门和车间应按照程序要求,及时收集、整理质量记录,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b)质量管理部门应对关键质量记录进行审核,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c)供应商应按照合同要求,提供符合程序要求的质量记录。
3、质量记录的保存与检索a)质量记录应按照类别和时间顺序分类保存,并建立台账;b)各部门和车间应按照程序要求,定期将质量记录移交至档案管理部门统一保存;c)质量管理部门应建立质量记录检索系统,方便检索和使用。
4、质量记录的使用与保密a)各部门和车间应按照程序要求,合理使用质量记录,以满足产品质量控制和改进的需要;b)质量记录涉及公司商业秘密的,应予以保密,不得随意泄露或提供给无关人员。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一、目的本程序规定了质量记录的分类、收集、整理、保管和查阅等管理内容,以确保质量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公司的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部门、项目部及施工队涉及到的所有质量记录的管理。
三、职责1、质量管理部负责质量记录的归口管理,监督、检查各部门、项目部及施工队的质量记录工作。
2、各部门、项目部及施工队负责各自业务范围内质量记录的管理,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一、引言质量控制是每个组织都需要考虑和实施的重要程序。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是组织为跟踪和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而制定的一套规程。
该程序的目的是确保所有质量数据得到记录和存档,从而支持持续改进和质量管理决策。
二、背景质量记录是关于产品、过程和服务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通过记录这些数据,组织可以了解产品和过程的表现,并在需要时进行改进。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是为了确保质量记录的准确、完整和可追溯性。
这样可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防止数据遗失和篡改,并为法律合规要求提供支持。
三、程序概述1. 收集质量记录:质量记录的来源包括产品检测、过程监控和质量审核等。
各相关部门负责将质量数据和信息记录下来,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分类和归档。
2. 录入和管理质量记录:质量数据和信息应在专门的质量记录数据库或系统中进行录入和管理。
这些数据库或系统应具备安全可靠、容易使用和可追溯等特点,确保质量记录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3. 数据分析和报告: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应包括对质量数据的分析和报告要求。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发现问题和趋势,并及时报告给相关人员。
4. 存档和保管:质量记录应按照法规和组织规定的要求进行存档和保管。
存档需要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检索性。
对于一些特定的质量记录,如产品检测报告和质量认证证书等,需要特别关注其有效期和更新要求。
5. 审核和验证:周期性的质量记录审核和验证是确保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相关人员应对质量记录进行定期审查,以验证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对程序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四、程序细节1. 质量记录的要求:质量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1 目的和范围本程序规定了质量记录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留和处置的要求,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产品符合要求提供证据,并为质量改进及产品的可追溯性提供依据。
本程序适用于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产生的所有质量记录的控制与管理,包括供方提供产品的相关记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住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1-2016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B 9001C-2017 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要求……3 职责3.1 质量管理部为记录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质量记录的控制与管理。
3.2 综合管理部档案组负责质量记录的存档工作。
3.3 公司各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记录的填写、标识、收集、整理与归档,对质量记录的填写正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
3.4 采购部负责对供方提供的质量记录实施管理。
4 工作程序4.1质量记录的分类质量记录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和产品质量实现过程记录两类,有纸质和电子文档两种介质形式。
4.1.1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包括质量体系审核记录(内审和管评)、文件控制记录、培训记录、检验、监视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检定(校准)记录、沟通记录、纠正、预防措施和改进记录及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其他记录等。
4.1.2 产品质量形成过程记录产品质量记录,包括与产品有关的评审、检查、验证、确认等设计开发过程的控制记录、采购过程控制记录、生产过程记录、产品检验和试验记录、不合格品处理记录、Fracas系统运行记录以及供方产品相关记录等。
4.2质量记录格式的控制4.2.1质量管理部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质量记录的格式,并按照文件号《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统一编号,纳入《质量记录汇总表》中。
4.2.2各部门使用的质量记录格式必须为最新、有效、制式版本,质量管理部负责监督各部门使用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管理记录工作程序
一、目的
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质量原始记录及凭证的设计、编制使用、保存及管理的制,以证明和检查公司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规范文件管理,保证质量记录的可追溯性。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所有部门
三、定义
3.1 质量记录: 企业在质量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对所有质量活动和控制过程产生的行为和结果进行记载的证明性文件
3.2 可追溯性: 能全面、准确、真实、有效地反映质量活动行为及结果。
四、职责
4.1 各有关部门按照质量记录的职责、分工, 对各自管辖范围内质量记录的设计、编制、使用、保存及管理负责。
4.2 质量记录的设计由各使用部门提出, 报质管部审批后执行。
质管部负责设计确定企业所需的通用质量记录(服务质量管理, 工作质量记录、药品质量管理记录、表式、凭证等)。
4.3 质量记录由各岗位人员负责填写,各部门有专人负责管理, 并按规定期限归档。
4.4 质管部负责对全公司质量记录的日常检查, 并对其中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措施。
五、质量记录应符合以下要求:
5.1 质量记录应字迹清楚、正确完整。
不得用铅笔填写, 不得撕毁或任意涂改,需要更改时应在更改处有本人签名, 保证其具有真实
性、规范性和可追溯性
5.2 质量记录可采用书面、也可用计算机方式, 都应易于检索文字与计算机格式内容应保持一致
5.3 质量管理控制过程中, 需明确相关质量责任的关键环节质量记录应采用书面形式, 由相关人员签字留存
5.4 质量记录应妥善保管, 防止损坏、变质、丢失;
六、记录的收集、编目、归档、保管、查阅和处理:
6.1 各种质量记录应及时收集,年终汇总、编目、归档, 以便使用查阅
6.2 各种质量记录在规定保存期限内不得遗失或擅自处理
6.3 到期的质量记录需处理时, 应报质量管理机构监督实施并记录
6.4 质量记录处理(销毁)记录保存五年以上
七.应对以下质量记录进行重点控制管理:
. 年度质量方针目标展开与实施考核记录
. 合同评审记录
. 质量文件发放与更改记录
. 药品呆购记录
. 供货方评定记录
. 合格供货方名单及供货方提供的各种质量证明文件
. 首营企业与首营品种审批记录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