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第七章 岩层产状及接触关系改

合集下载

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 水平岩层 水平岩层:岩层形成后,受构造运动影响轻微, 仍保持原始水平产状的岩层。
(1) 新岩层盖在老岩层之上。 (2) 水平岩层的地层界线(即岩 层面与地面的交线)与地形等高线 平行或重合。
a—露头宽度
h—岩层厚度
水平岩层的露头宽度 (3) 水平岩层顶面与底面的高程差就是 岩层的厚度。 (4) 水平岩层的露头宽度(即岩 层顶层和底面地层界线间的水平距离) 与地面坡度、岩层厚度有关。
2)岩浆岩与沉积岩层间的接触关系 侵入接触
沉积接触
• 侵入接触:指沉积 层形成在先,后来 火成岩侵入其中。
• 沉积接触:指侵入 岩先形成,之后地 壳上升受风化剥蚀, 然后地壳又下降接 受新的沉积。
侵入接触?
沉积接触?
三、岩层露头线特征
岩层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它的形态取决于岩层的产 状和地面起伏即地形状况
4.1 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一、岩层的产状要素 产状:岩层面在三维空间的延伸方位及其倾斜程度。
走向 倾向 倾角
产状要素
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 要素 垂直走向线、沿岩层面向下倾斜的直 线叫倾斜线(又称真倾斜线),
岩层的产状要素 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倾向 线)的夹角叫倾角,又称真倾角。
(a) 立体图 (b) 平面图 水平岩层的出露特征
• 倾斜岩层
倾斜岩层:岩层层序正常,
上层为新岩层,下层为老岩 层,层面与水平有一交角的 岩层。
地层界线的分布特征 “V”字形法则。
(1)当岩层倾向与地面
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 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 相同,但岩层界线弯曲 程度较小,等高线弯曲 程度较大。
岩 层 产 状 的 测 量
表示方法:文字和符号两种表示方法 文字表示: (1)方位角表示法 一般只记倾向和倾角,如2050∠250。 (2)象限角表示法 一般记走向、倾角和倾向象限。如 N650W∠250SW。 符号表示:

岩层岩体的接触关系

岩层岩体的接触关系
岩层岩体的接触关系
表1地层接触关系
概念
形成过程
特征
整合接触关系
两套岩层之间产状一致,中间不缺失地层,这种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关系。
沉积作用连续进行
1、上下岩层产状一致;
2、不缺失地层;
3、古生物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岩性、岩相连续;
5、构造变形(强度、样式)一致;
6、变质程度、变质相带渐变过度;
7、具有统一的岩浆活动模式。
2 岩体内定向排列的原生构造或岩脉、矿脉被截切;
3 在岩体顶部有风化剥蚀面和古风化壳,同时在上覆岩层的底部含有岩体成分的碎屑和砾石。
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相邻地层产状一致,但中间缺失地层(有沉积间断),称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下降接收沉积→上升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1、相邻地层产状一致,但缺失地层,存在一个风化剥蚀面(有冲刷现象、底砾岩、古风化壳、沉积岩脉、风化矿产等);
2、岩性、岩相不连续;
3、古生物不连续;
4、变形特征一致,变质相带连续变化,有统一的岩浆活动模式。
6、构造上不连续;
7、变质相带不连续;
8、岩浆活动不一致;
9、同一时代的新地层与不同时代的老地层接触。
表2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侵入接触关系
沉积接触关系


岩浆岩侵入到围岩之中,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亲人接触关系。
岩体形成后经过地壳运动露出地表,再经风化剥蚀作用后,又被新的沉积物所覆盖,这种接触关系为沉积接触关系。
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产状不同,中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称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沉积盆地下降接受沉积→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甚至变质作用,同时上升遭受风化→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工程地质3.3 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工程地质3.3 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时间上不连续,产状不一致。 反映地壳剧烈运动。
下降、接受沉积 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变动、岩浆活动、区域变质等)、 沉积间断、遭受剥蚀 再次下降、再沉积。
岩浆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侵入接触:沉积岩层被
岩浆岩穿插而分布零乱, 侵入体时代晚于围岩形 成时代。
岩浆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沉积接触:侵入体形成
返回
四、地层接触关系

地层:对某一地区,某一地质时代形成的一个或一 套岩层称为地层。
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conformity): 时间上连续,产状上一致。 反映地壳连续均匀下降。
平行不整合(disconformity):
时间上不连续,产状一致。 反映地 壳间断上升。
角度不整合(discordant):
平行不整合(disconformity):
时间上不连续,产状一致。 反映地 壳间断上升。
平 行 不 整 合
角度不整合(discordant):
时间上不连续,产状不一致。 反映地壳剧烈运动。
下降、接受沉积 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变动、岩浆活动、区域变质等)、 沉积间断、遭受剥蚀 再次下降、再沉积。

岩层界线曲率大于地形等高线曲率
10 20 30 40
K
J
K J
Identification of inclined layers
单斜构造的识别
岩层倾向与地表坡向相反-相同相反 岩层倾向与地表坡向相同

岩层坡角大于地形坡角-相反相同

水平构造与垂直构造
岩层坡角小于地形坡角-相同相同
水平构造-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垂直构造-在平面地质图上为一直线
角 度 不 整 合

构造地质学_戴俊生_层状岩石的产状和接触关系

构造地质学_戴俊生_层状岩石的产状和接触关系

2、掌握潜山的概念。
3、掌握披覆构造的基本特征。 4、了解不整合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与不整合 有关的油气圈闭。 5、掌握不整合存在的标志。
S16 G074 L055 L056 G075
G063
G072
B'
Z2d 40
G087
清虚洞组
L042 G076
高台组 三合 村庄 S0 1 沉积描述 点含沥青
娄山关群
地质点
灯影组 沥青点
陡山沱组 沥青点 40
L081 L082
L075

G090 380 L083
L074
Pt bnw 3 Z1
栗子溃
南山坪
GO37 C1q C1p S01 L023 G038 G039
C1q L021
GO36
45
L019 700
C Z2dn - 1 n
G034 G033 G035
南山坪东北部地区地质图
35 0 G029
G030
双湖
S03 L027 G043 L020 - 1n C G032
A
G046 L016 L018 L032 L015 L008 L009 L014
0
作业 完成实习一作业的第1、2、3题 思考题 1、岩层,地层、层理三者有何区别? 2、在垂向剖面中和地质图上海侵层位与海 退层位有何表现? 3、什么是原始倾斜? 4、何为穿时现象? 5、水平岩层有何特征?
第二节 倾斜岩层
一、主要内容
倾斜岩层的产状要素,“V”字形法则。 二、基本要求 1、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及用几何 作图法求岩层产状。 2、记牢岩层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3、熟练掌握并运用“V”字形法则。 4、会求岩层的露头宽度。

岩层及其产状.ppt

岩层及其产状.ppt

岩层号表示法
水平
35°
岩层直立
75°
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岩层的产状
产状类型 水平、倾斜、直立
岩层→岩层是指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 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 岩层产状→ 岩层的产状指岩层在空间的展布状态
1. 岩层产状要素→表达岩层产状的指标,
描述岩层在空间上的方位。
走向 倾向 倾角
2. 岩层 产状要 素的测 定与表 示方法
✓产状测定: 地质罗盘法
具体测定见实录(产状测定)……
真倾角 视倾角
tan sin tan
岩层的产状要素表示方法: 文字和符号
①象限角表示法 常用走向、倾向 和倾角象限表示。如 N50°W∠SW35°,即走向为北偏 西50°,倾向向南西倾斜,倾角为 35°。
②方位角表示法 常用倾向和倾角 表示。如310°∠35°,310°是倾 向方位角,35°是倾角,走向可根 据倾向加减90°后得到。

地质学教学ppt 新第7章地质构造

地质学教学ppt 新第7章地质构造
逆掩断层——规模小的低角度逆断层
推覆构造——规模大的低角度逆断层
(3)平移断层——断层两盘仅沿水平方向相对滑动。
可分右旋平移断层和左旋平移断层。 由水平剪切力偶或水平挤压作用形成。
左旋
右旋
(4)枢纽断层(旋转断层): ——两盘沿断层面发生旋转,即岩块围绕一根与断面垂直 的枢纽轴线发生转动。两盘明显旋转性 旋转方式有两种:其一,枢纽轴位于断层的一端;
第二节、地层接触类型
地层接触类型——空间上相邻地层直接接触的情况。 两种地层接触类型: 整合接触——上下地层的生成年代相连续 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的生成年代相不连续 平行不整合接触; 角度不整合接触。
一、整合接触类型
整合接触——上下地层的生成年代相连续的接触类型。
形成:地壳保 持持续缓慢下 沉,沉积区连 续接受沉积的 条件下形成。 意义——地壳 缓慢升降的运 动
倾向与坡向相反
倾向与坡向相同 岩层倾角<地面坡角
2、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 露头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倾角、地面坡度等。
3、倾斜岩层的厚度和埋藏深度
六、直立岩层
七、岩石的变形的 基本概念
1、应力
外力与内力
内力——物体内各部分之 间的相互作用力。
附加内力——在外力作用 下物体内力的改变量。
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依斜层理确定岩层顶、底面
二、岩层产状要素
1、岩层产状要素
岩层产状——岩层在自然界中产出的状态
走向——走向线所指的 方向; 倾向——倾向线所指的 方向; 倾角——岩层面与水平 面的夹角。
2、产状要素表示方法
方位角的规定: 正北——0度或360度;正东——90度;正南——180度;正西——270度
走向NE45° 倾向SE135 ° 倾角30 °

岩层产状及接触关系

岩层产状及接触关系
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及其反映的地 壳运动特征,不整合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即 平行不整合(也称假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即 狭义的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 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 的地层
表明在这段时期发生过沉积间断,这两套地 层之间的接触面——不整合面就代表这个没 有沉积的侵蚀时期
构造标志
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构造变形强弱程 度不同,因而两套地层的褶皱型式、断裂情况 也各异,这是角度不整合的构造标志
下伏老地层遭受构造变形的期次总是多于上覆 新地层,因而其构造变形相对要强烈和复杂
下伏老地层中某些断层、节理或其它构造面 (如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可伸延至不 整面而被截断
相同相反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 层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 线与地形等高线成相反方向弯曲
在沟谷中,界线“V”字形的尖端 指向下游
在山脊上,则指向山脊上坡
相同相同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小于 地面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的弯曲方向也是相同的
在沟谷中,“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 在山脊上,其“V”字形尖端则指向山脊的下
地壳重新下降到海面以下,接受沉积。原来堆积 在剥蚀面上的砾石,被盖在新沉积层的底部。由 于大规模上升及下降运动是均匀的,所以上、下 两套沉积层的层面相互平行,呈平行的接触关系, 但上、下岩层的时代是不连续的
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 再下降、再沉积
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又简称不整合 主要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
2)露头界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沿岩层走向延 伸的直线,不随地形等高线弯曲而弯曲
3)直立岩层的露头宽度与真厚度相等,不受 地形的影响。厚度(指真厚度)就是其在地 表的出露宽度

地质学基础07地质构造

地质学基础07地质构造
• 压性构造面:垂直挤压应力的方向。 (通常为褶皱轴面、压性节理面或断裂 面。) • 张性构造面:平行挤压应力方向。(通 常为张性节理面或断裂面。) • 剪切构造面:斜交挤压应力方向。(通 常为剪切节理面或断裂面。)
压应力形 成两组共 扼剪节理。
张应力形 成一组张 节理。
褶皱轴面表现为压性构造面
褶皱的横剖面形态
直立褶皱 皱
斜歪褶皱
倒转褶皱
平卧褶
直立褶皱
斜歪褶皱
倒转褶皱
挠曲
褶皱的纵剖面形态
根据纵剖面上枢纽的产状将褶皱分为: • 水平褶皱:枢纽近于水平的褶皱。 • 倾伏褶皱:枢纽倾伏的褶皱。 • 倾竖褶皱:枢纽近于直立的褶皱。
a 水平褶皱 b倾伏褶皱 c倾竖褶皱
• • • • •
海 蚀 部 分
意大利古罗马塞拉比斯古庙石柱
挤压作用形 成褶皱山脉
• 挤压
挤压
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第二节 岩层产状和地层的接触关系
一 岩层的产状 二 地层的接触关系
一 岩层的产状
岩层: 组成地壳的层状岩石。上下层面之 间的垂直距离叫岩层厚度。 岩层的产状: 指岩层的空间分布状态,由 走向、倾向、倾角三要素组成。
擦痕: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在断层面上刻划出的 一些平行排列的滑动痕迹。
擦痕
阶步:断面上留下的与擦痕近于直交的阶梯状小陡坎
环状断层和放射状断层
a 环状断层
b 放射状断层
隐伏断层
隐伏断裂
4. 断层的观察和研究
• • • • 断层识别标志 断层面产状的测定 断层两盘运动方向的确定 断层形成时代的确定
断层识别标志
• • • • • 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 湖泊洼地和泉水的带状分布 山脉的错开和水系的转向 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断层面(带)特征

工程地质课后题答案

工程地质课后题答案

第一篇地质学基础第一章地球的基本知识1.地球的圈层构造如何划分?答:以地表为界,地球可分为外圈层和内圈层,两者各有不停的圈层构造。

外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是指包围地球的气体,厚度在几万km以上,但占大气总质量3/4的大气是集中在地表以上10km的高度范围以内。

水圈是指地球表层的水体,大部分汇聚在海洋里,部分分布于河流、湖泊、沼泽、冰川一级地球表层的样式和土层的空隙中。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范围。

地球的内圈层又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核位于深约2800km的古登堡面一下直到地心,主要由比较常见的贴、硅、镍溶解体组成。

地核和地壳之间称为地幔,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壳。

3.何谓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有几种类型?答:(1)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及表面心态,一直都在进行演变和发展,促地壳演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分为内地质作用和外地质作用。

内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及火山作用和变质作用。

外地质作用包括风华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成岩作用。

5.如何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答:地层相对年代的确定方法有四种。

第一,古生物法。

即利用分布时代短、特征显著、数量众多而地理分布广泛的化石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

第二,岩性对比法。

即将未知地质时代的地层特征与已知地质时代的地层的岩性特征进行对比,用于确定地层时代。

第三,标志层法。

即在地层剖面中某些厚度不大、岩性稳定、特征突出、分布广泛和容易识别的岩层可以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

第四,岩层接触关系。

即通过观察上下岩层之间的接触是整合、假整合还是不整合确定地层相对年代。

7.如何区别地层接触关系中的整合、假整合和不整合接触?答:(1)整合是同一地区上下两套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是连续的,且产状一致,即在时间和空间深均无间断。

(2)假整合又称平行不整合,是上下两套岩层之间有一明显的沉积间断,但产状基本一致或一致。

岩层岩体的接触关系

岩层岩体的接触关系

表1地层接触关系概念形成过程特征整合接触关系两套岩层之间产状一致,中间不缺失地层,这种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关系。

沉积作用连续进行1、上下岩层产状一致;2、不缺失地层;3、古生物连续;4、岩性、岩相连续;5、构造变形(强度、样式)一致;6、变质程度、变质相带渐变过度;7、具有统一的岩浆活动模式。

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相邻地层产状一致,但中间缺失地层(有沉积间断),称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下降接收沉积→上升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1、相邻地层产状一致,但缺失地层,存在一个风化剥蚀面(有冲刷现象、底砾岩、古风化壳、沉积岩脉、风化矿产等);2、岩性、岩相不连续;3、古生物不连续;4、变形特征一致,变质相带连续变化,有统一的岩浆活动模式。

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产状不同,中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称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沉积盆地下降接受沉积→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甚至变质作用,同时上升遭受风化→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1、不整合面上下岩层产状明显不同;2、不整合面上下缺失地层;3、古生物不连续;4、岩性、岩相突变;5、构造强度、样式不一致;6、构造上不连续;7、变质相带不连续;8、岩浆活动不一致;9、同一时代的新地层与不同时代的老地层接触。

表2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侵入接触关系沉积接触关系概念岩浆岩侵入到围岩之中,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亲人接触关系。

岩体形成后经过地壳运动露出地表,再经风化剥蚀作用后,又被新的沉积物所覆盖,这种接触关系为沉积接触关系。

特征1.岩体穿切围岩,沿内接触带可见冷凝边(结晶快粒度细形成隐晶质或玻璃质)外接触带有烘烤边(岩石受热变质,颜色变浅)和接触变质带、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和矿化蚀变现象;2.岩体内往往有捕虏体;3.与侵入岩有关的岩墙、岩脉插入到围岩中。

1岩体与上覆围岩的接触带没有冷凝边、烘烤边和接触变质带或矿化蚀变现象;2岩体内定向排列的原生构造或岩脉、矿脉被截切;3在岩体顶部有风化剥蚀面和古风化壳,同时在上覆岩层的底部含有岩体成分的碎屑和砾石。

工程地质岩层及岩层产状

工程地质岩层及岩层产状
走向指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所指的方向(OB和 OA),该交线是一条直线,被称为走向线。它有两 个方向,相差180°
倾向指岩层面上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投影所指的 方向(OD’)。该投影线是一条射线,称为倾向线, 只有一个方向。倾向线与走向线互为垂直关系。
倾角指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角。一般指最大倾斜线 与倾向线之间的夹角,又称真倾角。
水平岩层一般出现在地壳运动影响轻微的地区
二、倾斜岩层
指岩层面与水平面有一定夹角的岩层。自然界绝 大多数岩层是倾斜岩层,倾斜岩层是构造挤压或大 区域内不均匀抬升、下降,使岩层向某个方向倾斜 而成的。
缓倾岩层,a<30˚
陡倾岩层,30˚≤a<60˚
陡立岩层,a≥60˚
倾斜岩层往往是某种构造形态的一部分
脊线
背斜横剖面上弯曲的最高点称为顶,背斜中同一岩层 面上最高点的连线称为脊线。
槽线
向斜横剖面上弯曲的最低点称为槽,向斜中同一岩层 面上最低点的连线称为槽线。
轴面
轴线



3、褶曲的分类
1.按褶曲横剖面形态分类
轴面直立, 两翼倾向相 反,倾角近 于相等(差 值小于5˚)
轴面倾斜, 两翼岩层产 状倾向相反 ,倾角不相 等
一般情况工下,倾斜岩层仍然保持顶面在上、底面 在下,新岩层在上、老岩层在下的产出状态,称为正常 倾斜岩层。
当构造运动强烈,使岩层发生倒转,出现底面在上、 顶面在下,老岩层在上、新岩层在下的产出状态时,称 为倒转倾斜岩层。
岩层的正常与倒转主要依据化石确定,也可依据岩层 层面构造特征(如岩层面上的泥裂、波痕、虫迹、雨痕
确定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年代 法和相对年代法。
绝对年代法
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 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称为绝对年代法。 该法主要是通过测定地层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年龄来 确定。用于测定地质年代的主要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 常数,见下表。

岩层岩体的接触关系

岩层岩体的接触关系
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产状不同,中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称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沉积盆地下降接受沉积→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甚至变质作用,同时上升遭受风化→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1、不整合面上下岩层产状明显不同;
2、不整合面上下缺失地层;
3、古生物不连续;
4、岩性、岩相突变;
5、构造强度、样式不一致;
2岩体内定向排列的原生构造或岩脉、矿脉被截切;
3在岩体顶部有风化剥蚀面和古风化壳,同时在上覆岩层的底部含有岩体成分的碎屑和砾石。
6、构造上不连续;
7、变质相带不连续;
8、岩浆活动不一致;
9、同一时代的新地层与不同时代的老地层接触。
表2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侵入接触关系
沉积接触关系
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岩浆岩侵入到围岩之中,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亲人接触关系。
岩体形成后经过地壳运动露出地表,再经风化剥蚀作用后,又被新的沉积物所覆盖,这种接触关系为沉积接触关系。
岩层岩体的接触关系
表1地层接触关系
概念
形成过程
特征
整合接触关系
两套岩层之间产状一致,中间不缺失地层,这种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关系。
沉积作用连续进行
1、上下岩层产状一致;
2、不缺失地层;
3、古生物连续;
4、岩性、岩相连续;
5、构造变形(强度、样式)一致;
6、变质程度、变质相带渐变过度;
7、具有统一的岩浆活动模式。


1.岩体穿切围岩,沿内接触带可见冷凝边(结晶快粒度细形成隐晶质或玻璃质)外接触带有烘烤边(岩石受热变质,颜色变浅)和接触变质带、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和矿化蚀变现象;
2.岩体内往往有捕虏体;

3 地质体的产状和接触关系

3 地质体的产状和接触关系

次 生
岩层面 不整合面 岩体与围岩接触面 断层面 劈理 片理
水平岩层(美国犹它)
水平岩层的剖面表现
西藏札达盆地
2.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走向Strike :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走向线,走向 线两端延伸的方向即为该平面的走向。 倾向 dip direction : 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的 线叫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 向下倾斜的方位即倾向。 倾角 dip() : 指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 影线之间的夹角。
第二节 沉积岩层面向的标志
面向: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岩层由 老变新的方向。 通过示顶构造可以判断岩层的面向。


1.层面标志 波痕(Ripple Mark)水体不深、波浪能影 响到的浅水环境下,沉积物表面呈波状起 伏。 波谷(wave trough)圆滑开阔向下, 波峰(wave crest)尖棱紧闭朝上。
倾斜岩层的厚度和出露宽度
(1)倾斜岩层的厚度分类 岩层的真厚度: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岩层的铅直地层厚度:岩层顶底沿铅直方向上的距离。 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α(α 为岩层真倾角) 倾斜岩层的真厚度小于或等于岩层的铅直厚度 岩层的视厚度:当剖面不垂直岩层走向时,岩层顶底 的距离为岩层的视厚度。 视厚度(h’)=铅直厚度(H)×COSβ( β为 该剖面方向上的岩层视倾角)。
二、倾斜岩层的产状
岩层的倾角为5-85度之间的岩层
倾斜岩层“V”字型法则
当倾斜岩层的走向与山脊的走向、山 坡的坡向垂直或斜交时,岩层的出露界线 多呈“V”字型,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的 “V”字型弯曲方向有以下三种关系。
(1)相反相同:当岩 层(地质界面)的倾 向与坡向相反时,岩 层界线(地质界线) 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 相同,岩层界线(地 质界线)在沟谷处形 成尖端指向上游的 “V”字形,在山脊 处形成尖端指向下坡 的“V”字形,岩层 界线(地质界线)的 弯曲紧闭度小于地形 等高线的弯曲紧闭度。

岩层产状一地层接触关系参考课件

岩层产状一地层接触关系参考课件
Tectonic movement and geologic structures
工程地质学
1
4.1.1.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Tectonic movement and geologic structures
构造运动(tectogenesis) --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
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
12
特殊岩层的产状
水平岩层: 倾角=OO 无走向和倾向∞ 直立岩层: 倾角=90O 无倾向
产状要素表示方法
①文字: 倾向∠倾角, 如 240。∠30。 或 S240 。 W ∠30。
②.符号表示---地质图上表示 用符号 “┥” 表示
13
2.产状要素的测量方法
测走向
测倾角
测量倾向
14
15
4.1.3. 岩层露头线特征 • 露头---是一些暴露在地表的岩石。常在山谷、河
谷、陡崖以及山腰和山顶等位置出现。 • ⑴.天然露头--自然暴露的露头。 • ⑵.人工露头--经人为作用暴露在路边、采石
场和开挖基坑中露头。 • 岩层有水平状态和倾斜状态,直立状态。
16
岩层露头
17
• 露头线--是指岩层层面(或断层面、节理面等) 与地面的交线。它的形态取决于岩层的产状和地 面起伏即地形状况。
Ⅰ---水平岩层 Ⅱ----直立岩层 Ⅲ----单斜岩层 22
倾斜岩层(Inclined Strata)与“V”字形法则
23
简单地形情况




线



Ⅲ-单斜岩层
平 投
露头线呈V字 影
型,有几种情况: 24
Ⅰ--水平岩层 露头线怎样?

地质学基础第七章岩体

地质学基础第七章岩体

19/49
流变性:
指在恒定条件下,应力或变形随时间而变化的特性。 蠕变(creep):
在一定应力下,变形随时间 持续增长。 松弛(relaxation):
在变形保持一定时,应力随 时间逐渐减小。
图 7—8 不同应力条件下岩体的蠕变曲线
20/49
强度特性
最主要是抗剪强度
m
cm
图 7—12 岩体抗剪强度包络线 1-结构面强度线;2-岩块强度线;3-岩体强度包络线变化范围
36/49
当结构面走向与边坡走向成直交时,稳定坡角最大,可 达90°;当结构面走向与边坡走向平行时,稳定坡角最 小,即等于结构面的倾角。
图 7—23 结构面走向与边坡走向成直交
图 7—24 结构面走向与边坡走向平行
37/49
2. 力学讨论
滑动面上岩体的内摩擦角
滑动面上岩体的粘聚力
K F Ntg cL G costg cL
结构分析图解法——赤平极射投影
图 7—15 赤平极射投影原理
图 7—16
图 7—17
32/49
表 7—12
图 7—18 吴尔夫投影网
图 7—19
33/49
(一) 一组结构面的分析
1.结构分析
①当岩层(结构面)的走向与边 坡的走向一致时:
边坡的投影为弧AMC
J1与坡面AC倾向相反 ,边坡稳定。 J2与坡面AC倾向相同 ,但其倾角
内部因素(岩石的地质特征)
• 矿物成分 • 结构 • 构造
外部因素
• 水的作用 • 风化作用
8/49
3.岩石的工程性质评述
岩浆岩
• 深成侵入岩具结晶结构,晶粒粗大均匀,力学强度 高。一般是良好的建筑地基和天然建筑石材。但由于 多种矿物结晶组成,抗风化能力较差。 • 浅成侵入岩特别是脉状岩体穿插于不同的岩石中, 易蚀变风化,使其强度降低、透水性增大。 • 喷出岩若具有气孔构造、流纹构造及发育有原生裂 隙,透水性较大。多呈岩流状产出,岩体厚度小,岩 相变化大,对地基均一性和稳定性影响大。

沉积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PPT课件

沉积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PPT课件
一 岩层的产状及其表示
面状构造 线状构造
第1页/共46页
1 产状与产状要素
表示面状和线状构造在空间中的产出状态 的参数
面状构造产状要素
走向(strike); 倾向(dip); 倾角(angle of dip)
第2页/共46页
面状构造产状要素的特征
走向与走向线
某一倾斜构造面与任意水平面的交线为 走向线,走向线所指的地理方位称为走向。 走向走同线向一是线倾直上斜线各构,点造一等面个高上构;任造意面两上个有海无拔数标条高走相向同线的;
矿等) 其它地质作用记录(岩浆、变质、
变形期次等)
第39页/共46页
不整合形成时间的厘定
地层缺失:注意“缺”与“失”? 不整合面上沉积物的定年研究。 注意结合区域地壳演化综合分析。
第40页/共46页
不整合的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 反映上、下地层空间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 展顺序
– 构造层划分的重要标志 – 岩石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参考 – 古地理,古构造演变的研究
实际意义
– 不整合面与矿产关系密切——铁、锰、磷、铝 土矿,岩浆热液型矿床,石油、天然气
第41页/共46页
(二) 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侵入接触
侵入接触关系具有下列特征: 岩体穿切围岩,可有冷凝边、
烘烤边或接触变质和蚀变现 象。 岩体内往往有围岩的捕掳体。 与侵入体有关的岩墙、岩脉 穿切围岩。
第8页/共46页
2 水平岩层
Grand Canyon of Arizona
第9页/共46页
第10页/共46页
水平岩层特征
老地层在低洼 处,新地层在 高处
第11页/共46页
水 平 岩 层 地 质 界 线 与 地 形 等 高 线 的 关 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倾斜岩层的水平投影特征:V字形法则
相反相同;相同相同;相同相反
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度方向 地质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
相反相同: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度方向相反。 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但曲率较小。
相同相反: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度方向相同,倾角大 于地形坡度。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相同相同: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度方向相同,倾 角小于地形坡度,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 相同,但曲率较大
倾角:
真倾角:岩层倾斜线与水平投影间夹角
视倾角:视倾斜线与水平投影间夹角
真倾角永远大于视倾角
tanβ=tanα.cosω
倾斜岩层
亮甲山
2、产状要素的测定和表示方法 (1)产状要素的测定
用地质罗盘直接测量 根据钻井资料、地形地质图等资料间接求取。
(2)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文字表示法 方位角: 倾向+倾角 走向=倾角±90° 130°∠30°
(二)不整合的类型
1.平行不整合 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基本一致
2.角度不整合 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
平行不整合
下降沉积——上升、沉积中断并遭受剥蚀——再下降、再沉积 由平行不整合推知:在上下地层生成年代之间,该区地 壳运动表现为大幅度的上升,尔后又转为缓慢岩层的产状类型:
水平岩层 倾斜岩层 直立岩层 倒转岩层
岩层的产状——产出状态 产状三要素:
走向: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走向线)的方向。 (岩层在水平地表的延伸方向)
倾向:在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射线(倾斜线), 该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倾向线)方向(朝向)。
倾角:倾斜线与倾向线的夹角
记录格式: 倾向 倾角
研究意义:追索地壳运动的性质、特点和演化历史;确定构造
运动、岩浆活动的时期、划分对比地层;寻找矿产和油气资 源。
(一)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
1.整合接触
连续沉积的一套不同时代地层的接触关系。 特征: 上下地层连续,无间断; 岩性和所含化石一致或渐变; 产状基本一致。
2.不整合接触
上下地层间有沉积间断,即两套地层间缺少了一部分地层。 不整合面——两套地层间的沉积间断面
地质图上岩层产状的常用符号表示
30º,长线为走向,短线箭头为倾向,数字为 倾角;长短线按实际方位标绘;
表示水平岩层; 直立岩层,箭头指向新岩层,长线表示走向; 倒转地层,长线表示走向,箭头指向倒转后的
倾向,即指向老岩层,数字表示倾角;
为了更好的了解各岩层的地形特征及在地质图上的 表现特征,下面引入地形图及地质图的有关概念。
第七章 地质构造
第一节 层状岩石的产状 及其接触关系
层状岩石的产状:
指其在地壳中的产出状态。
层状岩石的接触关系:
指地层在纵向上的接触关系。
一、岩层的产状
(一)岩层及岩层厚度
1、岩层
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
2、层面:岩层的上下界面。
顶面
顶面:上层面 底面:下层面
等高线
地形图
地质图:
❖ 分析地质图,并在图上画出P1顶面产状三要素
(四)水平岩层
——倾角<5°的岩层。
同一层面具有相同海拔高度的岩层
水平岩层
水平岩层出露特征
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①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 行或重合; ②上新下老,谷内老、山头 新; ③地层厚度是上下层面的高 程差; ④露头宽度取决于地层厚度 及地形坡度;
角 度 不 整 合
角度不整合
张岩子
其它类型的不整合
非整合(nonconformity,国 内也称为角度不整合) 层状沉积岩覆盖于侵入岩和 深变质岩形成的剥蚀面上而 形成的不整合关系。代表较 深或时间较长的剥蚀期。
(三)不整合的观察与研究
1、不整合的识别标志
①古生物证据 ②发育古风化壳,古土壤等。上覆地层有时有底砾岩。 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 ④上下两套地层的变形程度、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不同,
下强上弱。
2、确定不整合的时代
根据上下地层时代确定
角度不整合
山东 新汶
3、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平行不整合——地质界线不相交,缺失部分地层 角度不整合——地质界线交截。
地层油气藏及其与非地层油气藏之间的区别示意图
B、C是位于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超覆油气藏; D、E为不整合面之下的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A、F分别为岩性尖灭和背斜油气藏。
岩层走向的剖面上, 岩层顶、底面之间的 垂直距离;
视厚度(h’)与铅直 厚度(H)的关系: h’ = H * cosβ
β——岩层视倾角;
2、倾斜岩层的厚度和埋藏深度
(1)厚度
真厚度(h)
顶底面之间垂直距离。
铅直厚度(H)
顶底面之间沿铅直方向的距离 h=Hcosα
(2)埋藏深度
地面某一点到目的层的铅直距离。
特征:1、水平岩层在地 质图中的表现为其地质界 线与等高线平行、沟谷处 V尖指向上游
2、地层一般向上变新 3、厚度h =顶底界线高差 4、露头宽度 (a) = h (厚度) / tg ß(坡度)
(五)倾斜岩层——倾角5°~85°的岩层。
1、倾斜岩层露头形态
取决于岩层产状,地形特征及二者关系,遵循“V”字形法则:
相反相同:地质界线曲率小 相同相同:地质界线曲率大 相同相反:岩层倾角大于地
形坡度
5.倾斜岩层的厚度
(1)几个概念
真厚度:指岩层顶、底面 之间的垂直距离;
铅直厚度:指岩层顶、底 面之间的铅直方向距离;
铅直厚度(H)与真厚度 (h)的关系: h = H * cosα α——岩层真倾角;
在任意方向剖面上量得的某岩层铅直厚度都相等; 视厚度:指在不垂直于
3、厚度:
铅直 真厚度
厚度
底面
真厚度:顶底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铅直厚度:顶底界面之间的铅直距离。
水平面
4、尖灭:
——厚度向一个方向变薄以至缺失成楔形时称尖灭。
5、透镜体:
——厚度向两个方向尖灭。
(二)岩石的原始产状及产状类型
1、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 2、岩层的原始产状
水平或近水平
AC=H1+H2+H3 AC=AO+OC AO=A点标高-B点标高 OC=BOtan
(六)直立岩层
——指岩层面与水平面垂直或近于垂直。 特点:1、岩层出露线沿走向呈直线延伸,不受地形影响;
2、露头宽度与真厚度相等。
直立岩层
二、地层的接触关系
地层接触关系:不同地质时代形成的地层在纵向上的
相互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