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消化系统xb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食管内的压力:
中段:≈胸内压(两端>胸内压)。 上段:咽-食管连接处(1~3cm)的高压区(6.67~ 10.7kPa)。 作用:防吸入空气进入食管;避免食管内的食 物被吸出而入肺。 下段: 食管 - 贲门连接处上方 ( 3 ~ 6cm )的高压区 (内压比胃高0.67~1.33kPa)。 作用:防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起到了类似生理 性括约肌的作用,故称为食管下括约肌。
复习思考题
1.消化系统有哪些功能?
2.什么是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3.消化管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
4.消化管的神经支配有哪些特点?
5.试述胃肠激素的分泌细胞、刺激分泌因素、作
用途径和生理作用。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及其作用 二.咀嚼 三.吞咽
一、唾液及其作用
(一)唾液的性质及成分
唾液腺 分泌唾液 无色、无味、中性液
四种消化道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刺激释放的因素
激 素 主要生理作用 刺激释放因素
胃泌素 促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 蛋白质分解产物 (gastrin) 促胃窦收缩 迷走神经兴奋 促胰液(主要是酶)分泌 组织胺 ACh 促胆汁的分泌 促胰岛素分泌 促消化道粘膜生长 胰泌素 促胰液(水和HCO3-)分泌 迷走神经兴奋 (secretin) 促胆汁(水和HCO3-)分泌 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 加强CCK的作用 抑胃酸和胃泌素的释放 抑胃的运动
(三)胃肠激素的作用
1. 调节消化腺分泌和胃肠运动 2. 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自分泌 神经分泌
3. 营养作用:促消化管组织代谢及生长的作用
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激素
胃泌素
生
理
作
用
促进胃酸分泌、胃窦收缩、消化道黏膜生长
胆囊收缩素 胆囊收缩、胰酶分泌,加强胰泌素引起的HCO3-分泌、抑制胃排空、 促进胰外分泌组织生长、小肠平滑肌收缩 胰泌素 肠抑胃肽 胃动素 促进胆汁分泌、胰液中的HCO3-分泌,加强胆囊收缩素引起的胰酶分 泌,抑制胃酸分泌 引起胰岛素释放,抑制胃酸分泌 引起消化期间的胃肠运动
促胰液素
S cells
(CCK)
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
细胞名称 分泌产物 分泌部位
A细胞 B细胞
D细胞 G细胞 I细胞 K细胞 Mo细胞 N细胞 PP细胞 S细胞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生长抑素 胃泌素 胆囊收缩素 抑胃肽 胃动素 神经降压素 胰多肽 胰泌素
胰岛 胰岛
胰岛 胃 小肠 结肠 胃窦 十二指肠 小肠上部 小肠上部 小肠 回肠 胰岛 胰腺 胃 小肠 大肠 小肠上部
神经降压素 抑制胃酸、胰岛素分泌,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血糖升高,血压下 降
三大胃肠激素
三大激素 胃泌素 分泌 G cells 刺激物 迷走N(Ach) 蛋白质 盐酸 脂肪 蛋白质 胆囊收缩素 I cells 盐酸 脂肪 蛋白质 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 胃肠运动 腺体分泌消化液 胆囊收缩 胃肠运动 腺体分泌消化液 抑制胃肠运动和胃液的分泌 功能
三.吞咽
(二)吞咽:吞咽过程分三期:
第一期:口腔→咽部(随意动作)
第二期:咽→食管上端(反射动作) 第三期:食管→胃(食管蠕动)
蠕动:
是空腔器官平滑肌前面舒张、后面收缩,向前
推进的波形运动。
是消化道运动的基本形式。
是一种由神经介导的反射活动: 食团 扩张 刺激
→
食团后端兴奋性反应(环行肌收缩、纵行肌舒张) 食团前端抑制性反应(环行肌舒张、纵行肌收缩)
(三)唾液分泌的调节
咀嚼 味觉 嗅觉 条件反射
神经调节, 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
延髓唾液 分泌中枢 副交感N
Ⅶ Ⅺ
-
睡眠 疲劳 失水 恐惧
ACh
交感N
唾液腺
M受体
NE
β 受 cAMP 体
IP3释放 Ca2+释放
分泌增加 肌样上皮收缩 血管扩张 代谢增加
二.咀嚼
主要是对食物进行机械性加工,通过上下牙列以相 当大的压力相互接触,将食物切割或磨碎,切碎的食 物与唾液相互混合成食团,有利于吞咽。 另外,咀嚼运动还可以反射性的引起胃液、胰液和 胆汁的分泌。
血管活性肠 抑制胃酸、胃泌素分泌及胃运动,刺激HCO3-、胰酶、胰岛素和肠液 肽 分泌 P物质 生长抑素 脑啡肽 蛙皮素 刺激肠平滑肌收缩 抑制胃液、胰液分泌,抑制多种胃、肠、胰激素释放 减慢胃肠和胆囊运动,抑制胃酸、胰液和胆汁分泌,镇痛 刺激胃液、胰酶、胃泌素分泌,刺激小肠、胆囊、动脉血管平滑肌 收缩,血压上升
1. 水:占90%以上 2. 无机盐:H+、Na+、HCO3-等 3. 有机物: 各种消化酶,粘蛋白。
(二)主要的消化液
唾液、胃液、小肠液、胰液、胆汁、大肠液
(三)消化液的作用
1、分解食物中的各种成分。 2、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3、稀释食物,使其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以利于吸收。 4、保护消化道粘膜免受理化性损伤。
副交感N和交感N 消化道内机械化 学和温度感受器
粘膜下N丛 ↓↑ 肌间 N 丛
血 管 平 滑 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脑—肠肽的概念
• 产生于胃肠道的一些肽,不仅存在于胃肠道,也
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而原来认为只存在于中
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肽,也在消化道中发现。这种
双重分布的肽统称为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
1.躯体N:口腔、食道上端
和肛门外括约肌为躯体N支配。 2.自主N: 副交感N: 迷走N、盆N
交感N 腹腔神经节
壁内N丛 血 管 平 滑 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
+
壁内N丛 血 管 平 滑 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
-
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一)胃肠激素 内分泌 (二)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及分泌方式 旁分泌
三.胃肠的神经支配
(一)内在神经系统 1.分类
1)粘膜下神经丛 2)肌间神经丛 2.作用:调节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
包括粘膜下N丛和肌间N丛,有感觉、中间和运动 N元,彼此交织成网。 内在N丛释放的递质有:Ach、NE、VIP、5-HT、 NO、CCK、ATP、GABA等。 粘膜下N丛主要调节分泌细胞和血管,肌间N 丛主要支配平滑肌细胞。
结合酸:15~ 30mmol/L 总 酸:125~165mmol/L
⑶分泌量:基础排酸量:空腹时,正常人0~5mmol/h。 最大排酸量:20~25mmol/h(组胺试验)。 最大排酸量主要取决于壁细胞的数量,也与壁 细胞的 功能状态有关。
⑷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 ②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③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④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⑤抑制和杀死细菌。
水:占99%
无机物
溶菌酶——杀菌
有机物
唾液淀粉酶
PH7活性最强,PH4.5
失活
(二)唾液的生理机能
①湿润口腔和饲料,便于咀嚼和吞咽。 ②溶解食物某些物质,产生味觉和引起各种反射活动。 ③唾液淀粉酶在接近中性的条件下,可水解淀粉为麦芽糖。食团进 入胃还未被胃液浸透前,这些酶仍可继续起作用。 ④唾液能冲淡、中和或洗去口腔中的饲料残渣和异物,洁净口腔;狗 等肉食动物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 ⑤排泄功能 如某些重金属和药物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 述 口腔内消化 胃 内 消 化 小肠内消化 大肠的功能
第六节
吸
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概 述
碳水化合物 机械性消化
消化
吸收 蛋白质(F) 化学性消化
废物排出
脂肪
水、维生素和无机盐: 直接吸收
消化方式
1.机械性消化:消化道的运动,磨碎食物,与消化液混合,并向 消化道远端推送 2.化学性消化:消化液的化学作用→食物中营养成分→小分 子物质
⑸胃酸分泌机制: 是壁细胞逆浓度差主动分泌的, 其分泌过程如图所示。
毛细血管 CO2 ClNa++HCO3NaHCO3
胆囊收缩素 促胆囊收缩排胆汁
(CCK) 促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 加强胰泌素的作用 促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
促胰岛素分泌 抑胃液分泌和胃、肠运动
迷走神经兴奋 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
抑 胃 肽 (GIP)
脂肪及分解产物 糖 氨基酸
胃肠激素的作用途径
1.远距分泌:
2.旁分泌:
3.神经分泌: 4.腔内分泌:
五、消化道的血液循环
慢波电位作用:本身不引起肌肉收缩,但能降 低AP产生的阈值(使RP接近于产生AP的阈电位); 是控制胃肠运动(蠕动的方向、节律、速度)的起步电 位。
③动作电位 产生:平滑肌细胞膜电位去极化接近阈值时,膜 的电压依赖性通道开放,主要依赖Ca2+内流,而产生。 特点: ①单相峰形电位,时程短、振幅高、常成簇出现, 又称快波。 ②动作电位不受钠通道阻断剂的影响,但可被Ca2+ 离子通道阻断剂所阻断。 ③动作电位的复极化与骨骼肌相同,都是通过K+ 的外流而实现,所不同的是,平滑肌K+的外向电流与 Ca2+的内向电流在时间过程上几乎相同,因此,锋电位 的幅度低,且大小不等。
• 已知的脑—肠肽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
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血管活性肠肽、内啡肽
等约20余种。
(二)外来神经系统
1.交感神经:分泌NE—抑制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 2.副交感神经
1)分泌Ach—促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 2)分布:横结肠以上是称迷走N,以下称盆N
3)极少数为非胆碱非肾上腺素能神经,释放肽类物质
特点:较小、不稳定
②慢波电位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去极化和复极化 , 由此产生有节律的膜电位变化,其频率较慢, 故称为
慢波电位。可分为基本电节律和前电位两种形式。
基本电节律:持续时间长,不同部位差别较大;
特点:频率缓慢、大小不等、节律性
慢波电位产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 慢波电位起源于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 Cajial 细胞 (是一种兼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特性的间质细 胞),可能与生电作用钠泵的周期活动有关。
第三节
胃内消化
一、胃的分泌
内分泌腺:G细胞—促胃液素 D细胞—生长抑素 喷门腺 外分泌腺: 幽门腺 粘液颈细胞:粘液 泌酸腺 壁细胞:HCL 内因 主细胞:胃蛋白酶
胃液:无色、无味、酸性(PH值0.9-1.5)1.5—2.5L/日
1.盐酸
⑴来 源:壁细胞主动分泌的。 ⑵形 式:游离酸:110~135mmol/L
吞咽反射
• • 传入神经:第Ⅴ、Ⅸ对(软腭和咽后壁),第Ⅹ对 ( 会咽和食管)脑神经的传入纤维 中枢:延髓 传出神经:第Ⅴ、Ⅸ、Ⅻ对脑神经(舌、咽、喉) 和迷走神经(食道)中 总之,吞咽是一种典型的、复杂的反射动作,它有一 连串的按顺序发生的环节,每一环节由一系列的活动 过程组成,前一环节的活动又可引起后一环节的活动 。 从吞咽开始至食物到达贲门所需的时间,与食物的性 状及人体的体位有关。液体食物约需3-4s,糊状食物 约5s,固体食物较慢,约需6-8s,一般不超过15s。
管腔保持一定的基础压力 ⒊紧张性 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 是消化管各种活动的基础 ⒋富有伸展性(胃) ⒌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机械牵张、温 度和化学刺激敏感
(二 )电生理特性
①静息电位
主要由K+的平衡电位形成,但也涉及Na+、Cl-、 Ca2+的参与,特别是Na+-K+泵的生电作用,对静息
电位的形成具有一定意义。
消化道平滑肌电活动与胃肠运动
胃肠运动形式很多,但都依赖于平滑肌的电活动。静息电 位的周期性变化形成慢波的自发基本电节律。慢波影响胃肠平 滑肌的紧张性,但并不直接引起平滑肌收缩。慢波可以触发动 作电位的发生,在慢波上叠加的动作电位才能引起平滑肌收缩。
峰簇与小肠运动周期相一致。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一)消化液成份
内循环一部分,占心输出量的1/3,胃肠道是机体最大器
官,是一个血库。
消化道本身、肝脏、胰脏血液汇入肝门静脉→肝脏血管窦 (网状内皮细胞除菌作用)→右心房 消化道血流量与消化功能密切相关,消化期血流量加大, 其机理: ①消化道黏膜分泌多种血管扩张物质,如CCK 、VIP、胃泌素、 胰泌素等; ②胃肠腺分泌的血管扩张物质—激肽随消化功能的加强而增加 ③消化期胃肠壁和黏膜的代谢加强,导致氧的浓度下降,引起 血流量增加(至少增加50%~100%)。 ④氧浓度下降可使腺苷增加达4倍,从而提高血流量。
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
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六大营养物质
糖、脂、蛋、水、无机盐、维生素 机械性消化 消化 化学性消化 消化道平滑肌的机械收缩
消化腺分泌消化酶
吸收
已消化物质进入血管或淋巴管的过程
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特性
⒈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⒉自律性(节律缓慢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