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城镇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城镇化 .ppt
强。 3、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严重失衡现象初步得到了扭转。 4、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已和世界平均水平接近。 5、城镇化推动了城镇空间布局的调整,带动了沿海地区城
市群的形成。
下一页
7
返回8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改革开放 之初,我国城镇化率落后于工业化率24.8个百分点。2000 年时,我国城镇化率仍落后工业化率4.2个百分点。2004 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工业化率。2005年,我国城镇 化率为43%,高于工业化率1个百分点。
中国城镇化:现状和展望
作者:汪小婷 段诗媛
1
城镇化定义:
所谓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指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 和社会分工所引起的乡村城镇化的过程,即人口、生 产方式等社会经济关系和城市性的生活方式、思维方 式价值观念在城市、乡村集聚和扩散的过程。
本质上,城镇化是一种经济社会现象,是生产力 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从城乡分离走向城乡融合的必然 之路。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可利用资源的相机减少, 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尖锐。在过 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或消 耗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2
2、城镇建设政策代替城镇化的政策 将城镇化片面地理解为仅仅是人口城镇化或城镇建设。 目前,衡量地区城镇化水平常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 比重指标。一些地方片面地认为,只要城镇人口增加, 城镇化水平就提高了。事实上,人口聚集仅是城镇化的 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城镇化的特征除了表现在农业人口 迅速转化为城镇人口外,还表现在城市群和城市系统形 成、城镇经济运行高效化、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 许多地方政府在城镇化政策调控过程中,往往把政策的 重点放在城镇建设上,将城镇建设放在城镇化的中心地 位,甚至用城镇建设代替城镇化,从而使得基础设施建 设盲目向高标准看齐,城镇建设超越发展阶段和现有的 经济支撑能力。
市群的形成。
下一页
7
返回8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改革开放 之初,我国城镇化率落后于工业化率24.8个百分点。2000 年时,我国城镇化率仍落后工业化率4.2个百分点。2004 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工业化率。2005年,我国城镇 化率为43%,高于工业化率1个百分点。
中国城镇化:现状和展望
作者:汪小婷 段诗媛
1
城镇化定义:
所谓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指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 和社会分工所引起的乡村城镇化的过程,即人口、生 产方式等社会经济关系和城市性的生活方式、思维方 式价值观念在城市、乡村集聚和扩散的过程。
本质上,城镇化是一种经济社会现象,是生产力 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从城乡分离走向城乡融合的必然 之路。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可利用资源的相机减少, 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尖锐。在过 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或消 耗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2
2、城镇建设政策代替城镇化的政策 将城镇化片面地理解为仅仅是人口城镇化或城镇建设。 目前,衡量地区城镇化水平常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 比重指标。一些地方片面地认为,只要城镇人口增加, 城镇化水平就提高了。事实上,人口聚集仅是城镇化的 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城镇化的特征除了表现在农业人口 迅速转化为城镇人口外,还表现在城市群和城市系统形 成、城镇经济运行高效化、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 许多地方政府在城镇化政策调控过程中,往往把政策的 重点放在城镇建设上,将城镇建设放在城镇化的中心地 位,甚至用城镇建设代替城镇化,从而使得基础设施建 设盲目向高标准看齐,城镇建设超越发展阶段和现有的 经济支撑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2 城镇化 (56张)
人口数/万人 >1000 500~1000 100~500 50~100 <50
泰州 扬州
长 江
南京 镇江
常州 无锡
黄
南通
海
常熟泰州
黄
扬州 镇江
长 扬中
如皋
泰兴靖江江 南通 张家港
海门
南京 句容 丹阳 常州 江阴
金坛 无锡
常熟 太仓
溧阳
苏州 昆山
海 启东
宜兴
吴江
上海
湖州
嘉兴
嘉兴
桐乡
平湖
东
进经济发展。
0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 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 城镇中大型的住宅小区可以集中提供水、 电、气等资源,客 纳众多人口,满足人们日常休闲、购物等生活需求。
03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 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 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 城乡居住环境
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超过了国家
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 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如巴西等拉丁 美洲国家。
【补充】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可能出现的问题
➢ 超前城镇化
➢ 滞后城镇化
➢ 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大
拉丁美洲的许多国
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 我国东部的自然禀赋(气候、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
成因 的推力
涨,交通拥堵;郊区基 础设施的完善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城镇化》乡村和城镇PPT精品课件
郊区城镇化:
城市人口密集,就业难, 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地 租昂贵,生活质量下降;
乡村环境优美,差距缩 小,地租便宜,基础设施 完善。
合作探究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P36
1、用“s”曲线,描述英国城镇化进程时间段
•初期阶段:工业革命之前(18世纪中叶) •中期阶段:18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后期阶段:20世纪下半叶——
3、通过GNSS、GIS查询(摄像、视频…) 如遇堵车,可呼叫就近警车,通过广播告知车辆绕行
4、交通组织、商业组织、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物流…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RS:遥感系统:数据的获取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空间定位 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管理、更新、分析
生活应用 城市规划 市政服务 公共服务
课堂小测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出警中的应用
P41
回答:1、2、3、5问
1、GNSS,定位信息—110指挥中心
2、GIS,所有车辆信息由GIS整理、分析后,寻找离出事地点最近车辆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城镇化
-.
✓城市增多 ✓超级城市出现
✓自然增长 ✓机械增长
任务一
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概念
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标志
城镇人口数量增加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例上升
3、城镇化发展的动力
相互促进
推拉因素
乡村的推力 城镇的拉力
二战后,加速城市化 遍及全世界
城镇化有差异:70%以上,40%以下主要分布的大洲在哪?
城镇化区域差异:全球、大洲、国家 城镇化进程示意图—“S”曲线
起步 发达国家 早 发展中国家 晚
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PPT课件( 65页)
• 20、下列哪项属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 A.重点城镇发展定位 • B.市域城镇化水平 • C.市域内应控制开发的地域 • D.村镇建设及用地标准
• 21、下列哪项不是城镇体系规划有关城镇发展条件分析的主要内容: • A不同时期城镇演变的规律 • B.区域资源条件 • C.区域农业结构和发展方向 • D.各级城乡居民点不同时期人口变动的规律
– 2、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 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注意原则
– (1)符合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与全国城市发展政策相符, 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相关法定规划相协 调
– (2)协调区域内各城市在城市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基础设 施布局等方面的矛盾,有利于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 发展,避免重复建设
• 9. 城市园林绿化、开敞空间、非建设用地 • 10、住房及居住环境
• 11、市政公用工程系统 • 12、城市环境
–
– 调查方法:
• 1. 现场踏勘或观察 2. 抽样问卷调查 3. 访谈和座谈会 4. 文献资料的运用
– 自然条件分析
• 土地资源的功能:承载、生产、生态
• 城市用地的特殊性:区位、集约、固定、整体性
E.排水设施
• 84、下列哪些项属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专项规划范畴 • A.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 • B.科教义卫等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 C.农产品交易市场规划 • D.交通网络规划 • E.生产力布局规划
• 2007 • 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 城镇职能分工的特点是 • 市域城镇包括:多选 • 不属城镇体系的内容的是 • 有关空间管制的问题 • 远期规划阶段和近期规划阶段
•
• 19.下列关于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 21、下列哪项不是城镇体系规划有关城镇发展条件分析的主要内容: • A不同时期城镇演变的规律 • B.区域资源条件 • C.区域农业结构和发展方向 • D.各级城乡居民点不同时期人口变动的规律
– 2、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 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注意原则
– (1)符合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与全国城市发展政策相符, 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相关法定规划相协 调
– (2)协调区域内各城市在城市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基础设 施布局等方面的矛盾,有利于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 发展,避免重复建设
• 9. 城市园林绿化、开敞空间、非建设用地 • 10、住房及居住环境
• 11、市政公用工程系统 • 12、城市环境
–
– 调查方法:
• 1. 现场踏勘或观察 2. 抽样问卷调查 3. 访谈和座谈会 4. 文献资料的运用
– 自然条件分析
• 土地资源的功能:承载、生产、生态
• 城市用地的特殊性:区位、集约、固定、整体性
E.排水设施
• 84、下列哪些项属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专项规划范畴 • A.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 • B.科教义卫等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 C.农产品交易市场规划 • D.交通网络规划 • E.生产力布局规划
• 2007 • 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 城镇职能分工的特点是 • 市域城镇包括:多选 • 不属城镇体系的内容的是 • 有关空间管制的问题 • 远期规划阶段和近期规划阶段
•
• 19.下列关于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城镇化ppt课件
乡村和城镇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
镇化的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课标分析:课标的行为条件是“运用”
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与考察学习目标是否 达成的条件。
学生的行为动词是“说明”表示要达到理 解层次,学习内容“不同城镇化的特点”是 要求学生在学习城镇化过程中可以分成利弊 两个方面阐述,主要说出城镇化“利”的方 面,认识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的,
随时间,速度在加快,范围在扩大
1.18世纪中叶以前 不足2%
工业化最早在英Leabharlann 2.20世纪初:13.3%扩展到欧美国家 3.2016年:54.3% 二战后,加速城市化
遍及全世界
(二)世界城镇化的进程
城镇化进程示意图—“S”曲线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 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 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 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小村镇, 大城市人口减少。
的基础知识,第二节城镇化学习,要求学生根据已 有的知识分析地理原理,城镇化的意义,认识世界 城镇化的过程。
【能力水平】学生需要具备读图分析的能力,
思考城镇化所带来的问题有哪些,分析地理原理, 学会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善,运用图 表,归纳城镇化的空间发展过程。
【心理特征】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人文地理
根据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变化, 利用具体的例子,能够使学生的集中 注意力,快速进入课堂。并激发对学 习的动力和对本节课的兴趣。
环节二 新课授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城镇化 的概念,衡量城镇化的三个指标是什么? 城镇化的发展动力?分析中国在城镇化 人口比例人均生产总值的图表上的位置, 认识到图表上的国家的分类和特点,归 纳城镇化的意义。
水平低、发展慢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
镇化的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课标分析:课标的行为条件是“运用”
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与考察学习目标是否 达成的条件。
学生的行为动词是“说明”表示要达到理 解层次,学习内容“不同城镇化的特点”是 要求学生在学习城镇化过程中可以分成利弊 两个方面阐述,主要说出城镇化“利”的方 面,认识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的,
随时间,速度在加快,范围在扩大
1.18世纪中叶以前 不足2%
工业化最早在英Leabharlann 2.20世纪初:13.3%扩展到欧美国家 3.2016年:54.3% 二战后,加速城市化
遍及全世界
(二)世界城镇化的进程
城镇化进程示意图—“S”曲线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 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 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 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小村镇, 大城市人口减少。
的基础知识,第二节城镇化学习,要求学生根据已 有的知识分析地理原理,城镇化的意义,认识世界 城镇化的过程。
【能力水平】学生需要具备读图分析的能力,
思考城镇化所带来的问题有哪些,分析地理原理, 学会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善,运用图 表,归纳城镇化的空间发展过程。
【心理特征】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人文地理
根据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变化, 利用具体的例子,能够使学生的集中 注意力,快速进入课堂。并激发对学 习的动力和对本节课的兴趣。
环节二 新课授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城镇化 的概念,衡量城镇化的三个指标是什么? 城镇化的发展动力?分析中国在城镇化 人口比例人均生产总值的图表上的位置, 认识到图表上的国家的分类和特点,归 纳城镇化的意义。
水平低、发展慢
课件1:2.2城镇化
输入某一中心点,可以 快速搜寻该点附近的餐 馆、酒店、医院、景点 等各类信息
出行时通过手机软 件,输入要 查询的 公交线路,就可以看 到公交 车的实时位 置、到站时间等信息, 方便人们灵活选择出 行时间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可以对公共服务设施 布局提供优化方案。
本 课 小 结:
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达
国
起
城
出
家
镇
现
的
步
化
逆
城
水
城
镇
早
平
镇
化
高
化
特
征
发
展
中
起
发
城
国
镇
家
步
展
化
的
水
城
晚
快
平
镇
低
化
特
征
城镇化水平较高,城
80
城
城 70
后期阶段
镇人口增长趋缓,甚 至停滞,出现逆城市 化现象
镇
镇 60
化 进
人 50 口 比 40
中期阶段
人口向城镇迅速集聚,城镇化推进很快
程
重 30 初期阶段
示
/ 20
意
% 10
第二节 城市化
尽管才过30年,长 江三角洲地区的城 市分布已经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的城市不断涌 现,城市数量急剧 增多,原有的城市 规模持续扩大,为 什么会发生这样的 变化?
城
城
城
城镇化
镇
镇
镇
也称城市化,
人
一般指乡村人
口
人 口 区
建 设 用
口向城镇地区
增
域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绪论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课程介绍及学习要求
二、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讲什么的?
概括地讲,本课程的主 要内容是关于城市规划 的编制及实施管理的基 本方法和原理。
城市规划的体系构成及阶段划分 各层次规划的内容和编制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城市居住区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管理与实施
忻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太原都市圈总体规划
北京 市总 体规 划
剩余产品 经常性交换 更频繁的交换
大城市
居民点的形成 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产生
城市的形成 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居民点形成
原始聚落的分布:与河流有 极其密切的关系: 尼罗河、
两河(底格里斯、幼发拉 底)、印度河、黄河、长江 流域农业文明的发达与原始 村落的出现(约5000年前)
❖ 居民点的形成(一万至一万二千年前)
人类出现 漂泊不定
谋生方式
打猎
定居的可能与必要
原始畜牧业
采果寻根 种植
原始农业
氏族乡村
驯养技术和金属工具
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 城市的形成
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
固定场所 集市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
集镇 城市
商业与手工业分离 扩张与功能转化
主要参考杂志
1. 《城市规划》 2. 《城市规划学刊》 3 《城市问题》 4. 《城市研究》 5. 《规划师》 6. 《国外城市规划》 7. 《城市发展研究》 8. 。。。。。。。。
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 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 ❖ 第二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 第三章 城乡规划体制 ❖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50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城镇化》乡村和城镇PPT课件
小结
一、城镇化的意义
1、概念:
2、城镇化标志:①城镇人口增加; ②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③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 3、城镇化意义:①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④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新课讲授 1、世界城镇化时间差异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新课讲授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2、世界城镇化地区差异
(1)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 (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城镇化处于较低水平。
新课讲授 3、世界城镇化进程
70% 30%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新课讲授 3、世界城镇化进程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发展 阶段
初期 阶段
中期 阶段 (加 速阶 段)
后期 阶段
特征
城镇化水平 较低、发展 较慢
人口和产业 向城镇城 镇人口比重 的增长趋势 甚至停滞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出现的国 家和地区
问题较少,处于城镇化低水 平时期
出现了劳动力
过挤环、剩境住、恶房交化紧通等张拥问、出城现镇了化郊现区象 题
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中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
2.分析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原因。
活动
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思路点拨 2.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的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等差异较大,决定 了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的城镇化水平的差异较大。
2.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化水平高,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尤其是第三产 业比重大。东部地区城镇人口比重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①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城镇化-PPT课件
生态破坏
①成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 水入侵、水质恶化
②措施: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4.解决城镇环境问题的措施
①在城镇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 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镇各类活 动对环境的污染
②使城镇景观尽可能的与山、河、湖、 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 一种良性循环
绿色屋顶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镇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回答 5~6题。
5.阶段Ⅰ所表示的城镇化阶段是( B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逆城镇化阶段
D.后期阶段
6.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C )。
A.城镇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镇 C.城镇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闻人口净迁移模式 图”,完成7~8题。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 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 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例如,利用地理信 息系统,可以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优化方案( 图2.27)。
活动探究: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出警中的应用
节能屋顶
绿色阳台
绿色交通
5.解决城镇化问题的途径:
1.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2.严格控制大城镇规模,分散大城镇的职能。 3.开发新区、建设卫星城,推进郊区城镇化 4.对城镇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加强管理 5.建设和发展生态城镇
合肥市环城公园
拓展补充
城镇各种效应
现代城镇被科学家称之为“气候岛”,主 要有“五岛效应”,其中城镇热岛效应为著名, 但“雾岛效应”、“雨岛效应”、“干岛效 应”、“混浊岛效应”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人教版必修二城镇化-PPT(演示)课件
城镇人口比例/% ■图2.12 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2014年)
3. 我国的城镇化 (目前:处于中期加速发展阶段)
阅读 P37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如何?发展速度如何?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低,发展速度缓慢。 2.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谢(谢)您 的 ( 观 看 (
一
一、城镇化及意义
1.城镇化: 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城镇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①城镇人口增加; ②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③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化率 是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城镇化率=城市人口/地区总人口 ×100%
2.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LEE
01
02
03
04
城镇化及意义 世界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特大或a
东
海
#
糊
富阳●
上海 ●余妹
读教材P31 图2.1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 说出2015年和1985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环境问题
垃圾污染
环境问题
水污染
环境问题
垃圾污染
社会问题
交通拥堵 就业困难
住房紧张 社会治安差
本节小结:
1.城镇化的概念、三个主要标志以及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2.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单位关系 3.城镇化的意义 4.世界城镇化进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我国) 5.城镇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6.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地理课件 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第二节 城镇化 课件(51张PPT)
活力,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
问题
表现
成因
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 、 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 污染物 超出一 垃圾污染、噪声污染 定的限度
社会问题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城市人口规模和 人口密度 不断增加, 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 规划 和管理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差异
2022
第二节 城镇化
第二章
地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城镇化的意义
课标定位
2.世界城镇化进程中的时空差异
3.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素养阐释 1.结合资料,综合分析不同区域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2.能够根据相关材料说明城镇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充分体现人地协 调观 3.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功能,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 用
结合材料探究: 城市交通问题主要有哪些? 提示:交通拥堵,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相对滞后; 停车场紧张等。
[归纳提升]
城镇化的不利影响及表现形式
不利影响 表现形式
环境质 量下降 城镇交 通问题 城镇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问 题 交通拥堵,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相对滞 后;停车场紧张等
[归纳提升]
城镇化的意义具体如下表所示。
项目 意义
原因
经济 发展
促进区域经 济增长
①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 ②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会 拉动内需
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 天然气等设施集中,提高了土地、水等资源的利 用效率
问题
表现
成因
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 、 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 污染物 超出一 垃圾污染、噪声污染 定的限度
社会问题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城市人口规模和 人口密度 不断增加, 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 规划 和管理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差异
2022
第二节 城镇化
第二章
地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城镇化的意义
课标定位
2.世界城镇化进程中的时空差异
3.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素养阐释 1.结合资料,综合分析不同区域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2.能够根据相关材料说明城镇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充分体现人地协 调观 3.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功能,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 用
结合材料探究: 城市交通问题主要有哪些? 提示:交通拥堵,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相对滞后; 停车场紧张等。
[归纳提升]
城镇化的不利影响及表现形式
不利影响 表现形式
环境质 量下降 城镇交 通问题 城镇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问 题 交通拥堵,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相对滞 后;停车场紧张等
[归纳提升]
城镇化的意义具体如下表所示。
项目 意义
原因
经济 发展
促进区域经 济增长
①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 ②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会 拉动内需
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 天然气等设施集中,提高了土地、水等资源的利 用效率
城市规划原理一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的发展
2.近代城市的发展
① 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的聚集
一般把英国人瓦特在1 784年发明素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 工业革命可能把生产集中在城市, 从而使加工工业迅速地在城市发展.并随之带动商业和贸易 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膨胀, 工业化吸收了大量农业人口,使之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扩展也吞并了.周围的农业用地.,失去 土地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工人。这些都加速了城市化。
3.城镇与城市的界定:
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一般是工 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 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城市的发展
1.古代城市的发展
① 城市与防御要求
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最初是防止野兽的侵袭,后来是防御部落战 争。 中国古代一一些城市的平面也曾由一套方城发展成两套城墙,都城则有三套城墙,每层城墙 外都有深而广的城壕。 欧洲罗马时期在环地中海地区建立了不少罗马营寨城,后来成为欧洲城市发展的基础。欧洲 中世纪,从防御要求出发,将封建主的城堡选在山顶或湖边、河边,或在其外围开人工沟、 架设吊桥。在城市的平面布置中,考虑了组织多层次、多方位的问题。 兵器技术的进步也影响到了城市的建设。中国在宋代,火药已大量用于战争,并直接影响到 城市的建设,使得一些城墙或加厚,或在土墙外包砖。对欧洲的城市建设也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
读书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
之城市与城镇化
一、城市的产生和定义
CONCENTS
二、城市的发展
三、城市化
城市的产生和定义
1.居民点的形成 :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这是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成为主要 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
2.城市的形成:
第十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
20世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包括非洲、亚洲、 拉美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力图推进各自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 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化病”。 就目前发达国家来看,其城市结构与发展中国家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发达国家的城市的交通通讯体系鼓励人口分散,由于拥有 先进快速的交通通讯设施,人员和货物运输非常迅速,因此这些 国家有“逆城市化”和“去中心化”的发展趋势,人口向郊区转 移。相反,发展中国家实际上还在进行西方国家早期的城市化进 程。 其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落后于其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由 于人口多而就业机会少,且农村中又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 涌入城市的剩余劳动力远远超过城市的容纳能力,导致过度的城 市化现象(Todaro的人口流动模型)。 第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道路大都面临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 问题,即城市中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农村中的传统农作方式并存。
般是科层化的。 4、文化及生活方式特质: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 点。城市生活讲求实效和效率。城市社区文化具有理性化的特点, 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相对淡漠和短暂。城里人的生活方式讲究时 尚,信息和传媒通讯技术发达,居民的生活步骤变化快而且显得 多样化。城市社区文化具有匿名性和非个人性特征。 第二节 城市化和城镇化 一、城市化及城镇化的定义 城市化和城镇化是世界各国最重要的社会变迁之一。所谓城市化、 实际上包括两层意思,其一是指一个社会的人由农村向城市不断 集中的过程,这里的城市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第二层含义 则是城市生活方式逐步发展成为社会主流生活方式的过程。从地 理学的角度上来讲,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聚居的过程。从
人结合在一起。并因此而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文化。当具有不同特 征和背景的新移民来到城市时,他们倾向于生活在他们有相似的 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亚文化群体中。由此看来,沃斯的错误在于过 分强调城市社会关系中的匿名性和非人格化的特征,而没有意识 到城市也能产生多样性、亚文化和人格化的人际关系。 4、冲突学派视角 针对20世纪中后期的城市危机问题,美国城市社会学中有一部分 学者强调,消除城市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是改进城市生活方式 的一种途径,它们也因此被称为“新城市社会学”,其注意力主 要集中在城市问题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关系上。一些冲突 论取向的城市社会学家认为,城市危机的根源在于经济资源比以 前更为集中在为数甚少的跨国公司手里。这些公司将投资投到那 些能够得到最大回报的地方,这意味着他们会抛弃投资环境不佳 的老城区,这样导致老城区的经济日渐萎缩,以及越来越多的贫 民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封建集权的国家,城市规模大 ,而 欧洲封建社会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规 模小 ; 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中心是政权统治的 中心,如宫殿、官府衙门,而欧洲是神 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21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的繁荣:如隋代大运河沿线 的商业都会 ,如苏州、扬州、成都、广州等; 欧洲中世纪一些海港城市、通航河流的重要渡 口和交会点的城市,如威尼斯、那不勒斯、汉 堡等。
9
一、古代的城市发展--- 无—到有 ☆满足城市防御要求
例中国古代城市城墙、西亚巴比伦城两 重墙、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主城堡
10
城市印象
南京明城墙
西安
13
☆社会形态发展影响城市的布局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 也有明显的反映。
如:隋唐长安城,中间靠北为统治阶级专 用的宫城,其南为集中设置中央办公机 构及驻卫军的皇城,均有城墙与其他东 南西三面的一般居住坊里严格分开。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1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一、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导致了居民点的形成。
居民点以及农业文明发展较早的地区是两河流 域。 二、城市的形成
人类的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 分离出来)导致形成了最初的城市。
2
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不断提高
15
16
卡洪城 :城为长方形,用墙分为两部分, 墙西为贫民居住区,墙东北为贵族生活 区,东南为中等阶层的生活区。
17
凉风
热风
奴
贵族区
隶
住 区
商人、手工业者、 小官吏
18
罗马城:奴隶主依靠掠夺奴隶和殖民地 大量的财富,驱使奴隶无偿地为他们建 造罗马城及豪华宫殿、寺庙等。
19
案例分析
20
☆政治体制影响城市的规模和城市中 心布局
生活水平提高
生产品有了剩余
生活需求的多样化 物与物的交换(量的增加及次数的频繁)
专门的手工业者
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
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居民点的分化
以农业为主的农村
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城市
3
城市出现的时期: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 过渡时期。
5000年以前,在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和美索 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两条河流(底格里斯河,幼 发拉底河)就已经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城市 。至180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 重仅为3%。
规模都不大; ④城市分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分布在农业
灌溉条件良好的河流两岸或是沿海平原。
27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少到多
☆城市工业发展带来城市人口的快速 聚集
工业化吸收了大量的农业人口,使之转 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扩展也吞并了周围 的农业用地,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入城市, 成为工人,这些都加速了城市化。
30
☆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 境问题 耕地减少、三废排放、地下沉
31
含量 mg/L 含量 mg/L
污染问题
TP 1.20
1.06 1.00
0.80 TP
0.60
0.40
0.20 0.08
0.00 办公楼旁水池
学生宿舍生活污水
25.00 20.00 15.00 10.00
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 :如封建社 会中中国城市往往是政治、经济中心; 欧洲往 往是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22
清明上河图(局部)
☆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城市的中心作用强,就 能带动周围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心城市成 为区域发展增长极。(环渤海城市群、关中城 市群、成渝经济区)
4
5
三、城市的定义
城市是什么? 从我国文字字义来看,“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
易场所。所以仅有防御作用的墙垣并不是城市,仅是集市也不能 称为城市。 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和防御职能的居民点。 不同学科还有着不同的认识: 历史学家:城市是一部用建筑材料写成的历史教科书。 政治学家:城市是政治活动的中心舞台。 社会学家:城市是人口密集的社区,是一种生活方式。 经济学家:城市是生产力的聚集区及经济活动的中心。 地理学家:城市是人口和物质高度集中的特定地域。 综合而言:城市是以人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手段,以 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性设施的空间地域集 聚体。
28
☆城市功能增加导贸易、交通等功能 ;城市布局 由圈层式到功能分区布置;城市类型增 加了港口贸易城市、矿业城市、交通枢 纽城市、以某种产业为主的城市等。
29
☆科技发展带来城市聚集效益及高质 量生活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市政工程及城市 公用设施的发展,自来水、电灯、电话、 煤气、公共汽车、电车、地下铁道、污 水处理系统等技术上的不断进步,是城 市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4
隋朝定名为大兴城,唐朝取代隋朝后改名为 长安城。曾经人口达近百万人。
长安城的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 面布局方正规则,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左祖 右社,城的东南西三面各开三门。道路系统形成 严整的方格网形。城内集中两个市,即东市、西 市对称分列两侧。
唐长安的规划对其后都城规划的影响很大。
6
聚集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的定义:
城市 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 辖市、市和镇。
根 据 《 城 市 规 划 基 本 术 语 》GB/T 50280—98所述:
城市 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 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7
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 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区域社会经济水 平高则促进中心城市繁荣。如长三角和珠三角 地区。
24
☆交通、通讯发展
美国硅谷(通讯)、中国三大经济带、港口城 市(航运)
25
26
古代城市特点总结
①城市的功能主要是军事据点、政治和宗教中心, 经济功能极其薄弱;
②城市地域结构较为简单,尚无明显的功能分区; ③城市形态受城墙的限制,城市地域规模和人口
城市型居民点,按照其行政区划的意义, 可以有直辖市、市、镇等。目前是按照一 定的人口规模、国民经济产值并经过一定 的审批手续而加以划分的。
8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 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 可以称为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代,也 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21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的繁荣:如隋代大运河沿线 的商业都会 ,如苏州、扬州、成都、广州等; 欧洲中世纪一些海港城市、通航河流的重要渡 口和交会点的城市,如威尼斯、那不勒斯、汉 堡等。
9
一、古代的城市发展--- 无—到有 ☆满足城市防御要求
例中国古代城市城墙、西亚巴比伦城两 重墙、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主城堡
10
城市印象
南京明城墙
西安
13
☆社会形态发展影响城市的布局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 也有明显的反映。
如:隋唐长安城,中间靠北为统治阶级专 用的宫城,其南为集中设置中央办公机 构及驻卫军的皇城,均有城墙与其他东 南西三面的一般居住坊里严格分开。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1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一、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导致了居民点的形成。
居民点以及农业文明发展较早的地区是两河流 域。 二、城市的形成
人类的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 分离出来)导致形成了最初的城市。
2
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不断提高
15
16
卡洪城 :城为长方形,用墙分为两部分, 墙西为贫民居住区,墙东北为贵族生活 区,东南为中等阶层的生活区。
17
凉风
热风
奴
贵族区
隶
住 区
商人、手工业者、 小官吏
18
罗马城:奴隶主依靠掠夺奴隶和殖民地 大量的财富,驱使奴隶无偿地为他们建 造罗马城及豪华宫殿、寺庙等。
19
案例分析
20
☆政治体制影响城市的规模和城市中 心布局
生活水平提高
生产品有了剩余
生活需求的多样化 物与物的交换(量的增加及次数的频繁)
专门的手工业者
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
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居民点的分化
以农业为主的农村
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城市
3
城市出现的时期: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 过渡时期。
5000年以前,在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和美索 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两条河流(底格里斯河,幼 发拉底河)就已经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城市 。至180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 重仅为3%。
规模都不大; ④城市分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分布在农业
灌溉条件良好的河流两岸或是沿海平原。
27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少到多
☆城市工业发展带来城市人口的快速 聚集
工业化吸收了大量的农业人口,使之转 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扩展也吞并了周围 的农业用地,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入城市, 成为工人,这些都加速了城市化。
30
☆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 境问题 耕地减少、三废排放、地下沉
31
含量 mg/L 含量 mg/L
污染问题
TP 1.20
1.06 1.00
0.80 TP
0.60
0.40
0.20 0.08
0.00 办公楼旁水池
学生宿舍生活污水
25.00 20.00 15.00 10.00
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 :如封建社 会中中国城市往往是政治、经济中心; 欧洲往 往是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22
清明上河图(局部)
☆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城市的中心作用强,就 能带动周围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心城市成 为区域发展增长极。(环渤海城市群、关中城 市群、成渝经济区)
4
5
三、城市的定义
城市是什么? 从我国文字字义来看,“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
易场所。所以仅有防御作用的墙垣并不是城市,仅是集市也不能 称为城市。 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和防御职能的居民点。 不同学科还有着不同的认识: 历史学家:城市是一部用建筑材料写成的历史教科书。 政治学家:城市是政治活动的中心舞台。 社会学家:城市是人口密集的社区,是一种生活方式。 经济学家:城市是生产力的聚集区及经济活动的中心。 地理学家:城市是人口和物质高度集中的特定地域。 综合而言:城市是以人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手段,以 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性设施的空间地域集 聚体。
28
☆城市功能增加导贸易、交通等功能 ;城市布局 由圈层式到功能分区布置;城市类型增 加了港口贸易城市、矿业城市、交通枢 纽城市、以某种产业为主的城市等。
29
☆科技发展带来城市聚集效益及高质 量生活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市政工程及城市 公用设施的发展,自来水、电灯、电话、 煤气、公共汽车、电车、地下铁道、污 水处理系统等技术上的不断进步,是城 市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4
隋朝定名为大兴城,唐朝取代隋朝后改名为 长安城。曾经人口达近百万人。
长安城的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 面布局方正规则,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左祖 右社,城的东南西三面各开三门。道路系统形成 严整的方格网形。城内集中两个市,即东市、西 市对称分列两侧。
唐长安的规划对其后都城规划的影响很大。
6
聚集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的定义:
城市 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 辖市、市和镇。
根 据 《 城 市 规 划 基 本 术 语 》GB/T 50280—98所述:
城市 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 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7
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 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区域社会经济水 平高则促进中心城市繁荣。如长三角和珠三角 地区。
24
☆交通、通讯发展
美国硅谷(通讯)、中国三大经济带、港口城 市(航运)
25
26
古代城市特点总结
①城市的功能主要是军事据点、政治和宗教中心, 经济功能极其薄弱;
②城市地域结构较为简单,尚无明显的功能分区; ③城市形态受城墙的限制,城市地域规模和人口
城市型居民点,按照其行政区划的意义, 可以有直辖市、市、镇等。目前是按照一 定的人口规模、国民经济产值并经过一定 的审批手续而加以划分的。
8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 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 可以称为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代,也 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