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3.1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案 (1)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一课时)学历单教学过程:
板书
设计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单位
横轴项目
附1:《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一课时)研学单
姓名学号
{


点:数量的多少
线:数量的变化
标题
上升大幅、缓慢
不变
下降大幅、缓慢
1、看图回答问题:
1)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他们都有: 。

其中横轴表示,纵轴表示。

2)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

3)2017年某月上旬的日上海市的平均气温最高,是℃。

2、你还能收集到哪些信息?
1)
2)
3、我的疑问:
附2:《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一课时)练习单
一、根据2017年9月某星期上海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回答以下问题。

1、星期______上海空气质量最好?
2、星期______到星期______空气质量指数大幅下降。

星期______到星期______空气质量指数大幅上升。

3、联系星期的天气情况图,请你分析空气质量指数大幅下降和大幅上升的原因是什么?并说说理由。

二、妈妈为他们家超市下个月进什么货发愁,小胖帮助妈妈把这个月卖的商品做统计,画了一幅折线统计图,你觉得合理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连一连
你能根据图中气温的变化情况,判断它们描述的是哪个地方吗?说说你的理由。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四年级第二学期课本P48~49教学目标: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特点,并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3、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

4、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1、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推测。

教学过程:一、体验渐变、形成模型1、师:同学们,这是一张(条形统计图)。

2、师:谁能说一说条形统计图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师:每一部分表示什么?(标题、统计项目、统计数量、单位名称)师:从这幅图中你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我们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3、师:看着图,你能简单地说一说2012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是怎么变化的吗?师:你们看到了气温的变化趋势,1月到2月气温相同,2月到7月气温上升,从7月到12月气温下降。

能用手比划一下这种变化吗?谁到前面来给大家比划一下?师:刚才这位同学是沿着图中直条的最上面来比划的,你们都是这样比划的吗?4、师:如果我们想要更清楚地看清楚气温的变化,可以用另一种统计图来表示,仔细看条形统计是怎样变化的。

(课件演示变化过程)师:直条变成了点,点在什么位置(直条的最高处),点表示什么(每个月的气温),再依次连接相邻的两个点。

5、这种统计图见过吗?叫做折线统计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二、对比观察、发现特征一)折线统计图的要素师: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小结:折线统计图有标题、横轴上的统计项目、纵轴上的统计数量、单位名称组成,通过点和折线来反映统计的情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1〕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P48例11、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从表格中你们可以了解哪些信息?〔1〕师:从这张表格中你可以了解到那些信息呢?〔2〕师:这张表格记录了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的情况,从数据上反响每月气温变化。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2、引出:P48/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出示条形统计图〕二、新知探究1、师:小胖用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每月平均气温值,并能直观地比拟每月平均气温的大小。

问:但能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呢?师: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学生充分发表意见〕2、出示P49折线统计图〔完整〕〔1〕师:教师这里还有一幅反响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的情况图〔也可以由小丁丁引出〕〔2〕师:也就是除了用条形统计图画以外,我们还可以这样来画,看看和刚刚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讨论,集体交流〔3〕引出课题〔指条形统计图〕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条形统计图,那谁能给这种统计图起个名字?〔生:折线统计图〕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3、认识折线统计图〔1〕问:仔细观察这张折线统计图,找一找折线统计图有哪些要素?引出:标题、横轴、纵轴、线段、单位长度、工程名称〔2〕你能从这幅折线统计图中了解到那些信息?〔同桌交流〕汇报〔3〕课件同时显示: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师:比拟一下,哪一幅统计图能更好地反响出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为什么?〔4〕归纳:是的,折线统计图更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的增减变化规律4、举例说说: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运用〔股市、心电图〕5、根据折线统计图答复下列问题P49/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1〕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月份、温度〕〔2〕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1℃〕〔3〕2000年3月上海市的平均气温是多少℃?〔11℃〕〔4〕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7月〕〔这里要追问:你是怎么看的?要求学生说出:是从点的位置看出来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一课时))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一课时))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一课时)▏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与认识。

学生将通过实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学习如何解读折线统计图,并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能正确读取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变化的能力,提高数据解读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折线统计图中数据点的准确读取。

2. 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与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折线统计图示例、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如气温变化、人口增长等,引发学生兴趣。

2. 新授:详细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包括横轴、纵轴、数据点、折线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解读。

3. 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几个不同主题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发现数据变化的规律。

4.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个折线统计图的解读和分析。

5. 讲解与点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点评,强调正确读取数据的方法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折线统计图的构成、读取和分析进行设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折线统计图的构成要素。

2. 数据点的读取方法。

3. 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几个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的数据读取和分析。

2. 拓展练习: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尝试自己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重点关注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概念的理解程度、数据读取的准确性以及数据分析的能力。

同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改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复习条形统计图,为折线统计图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一)在对比学校中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动态演示直条变成点子的过程
讨论:
(1)直条变成点子后,所表示的数据变了没有?
(2)原来是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现在如何用点子表示?
(3)直条变成点子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课件演示折现出现的过程
2、跟进练习
下面的信息,适合用下列哪种统计图表示?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1)上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各区县的面积情况( )
(2)病人一天体温的变画情况( )
(3)四(1)班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情况( )
(4)小明本学期6次测验成绩情况( )
独立思考,自由回答。
小组讨论
独立思考,相互交流。
理解概念。
尝试小结。
讨论:你觉得折现由什么作用?
从图中你看到了几种变化?变化的程度如何区分?(自学课本P49)
3、对比分析
说一说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小结:在折线统计图中,从折线的升降可以直观地看出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这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特点: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二)在练习中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了解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
仔细观察,独立思考。
尝试预测,相互交流。
经历由条形统计图变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在对比中,认识折现统计图及其特征。
让学生明确可以分段研究折线。帮助学生理解上升幅度和下降幅度两个概念及比较方法,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解读统计图的兴趣。预测身高,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体会折线统计图的决策与预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新教材四年级第二学期P42-43.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根据数量的变化情况做出简单的决策和合理的预测,体会折线统计图生活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会解读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呈现例题:仔细观察,他们在干什么?(多媒体出示课本42页主题图与统计表)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提问:猜测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可能与什么有关?(统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统计有关的知识。

板书:统计2.复习旧知:根据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制作统计图。

提问:你们学过什么统计图?出示条形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们能知道些什么?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直条的长短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说明:通过简洁的谈话引入,结合学生生活中所熟知的主题图的演示,唤起学生对统计过程的经历,直奔主题,并借此对条形统计图进行复习,为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做铺垫】二、探究新知1、比较感知:(出示折线统计图)提问:比较一下,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结合学生交流,板书:结构:横轴、纵轴、标题、单位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纵轴上的一小格表示什么?提问: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又有什么不同点?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完善板书:折线统计图【说明:在比较中引出课题,在比较中让学生自主建构折线统计图的一般布局,在比较中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别之处的印象,同时利用知识迁移,理解横轴、纵轴、纵轴上的一小格等方面的表示意义。

】2、初步解读:(1)你知道这些的点表示什么吗?3月份对应的这个点表示几℃?5月份对应的这个点表示几℃?同桌相互交流某月的平均气温。

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说明:根据已有的统计图经验,学生比较容易感知“点”的作用,可以采用开放式的学习,让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自主形成通过“点”来解读图中信息】(2)提问:线是怎么连起来的?结合交流与多媒体演示,认识折线是一段一段依次连接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1)

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

3、尝试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

4、初步学会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

教学难点: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欣赏樱花、荷花、菊花、腊梅花,不同季节,不同温度,开放不同的花朵。

老师收集的上海一年平均气温统计表。

2、复习条形统计图出示条形统计图问:看小胖把它制成了什么?条形统计图。

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组成:标题横轴项目纵轴数量直条表示数量问:从条形统计图上你一眼就能看出什么来吗?生:78月份的温度最高,1月份的温度最低。

【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反映数量大小】过渡:看来,同学对于条形统计图的掌握还真不错,其实1-12月份的温度还可以像这样来表示。

二、探究新知1、媒体演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2、新统计图上的点表示的含义。

问:点都表示什么?某一个月温度学生理解说第一个点和第二个点含义。

完整叙述:表示1(2)月份的平均温度是5(9)度(追加媒体验证)3、从连接两点的线段特征看出数量的变化媒体演示:动画连接1月和2月的温度。

师:把1月和2月的温度用线段连起来,你发现了什么?(可提示:1月到2月温度怎么样了)生:温度上升。

媒体演示用线段顺次连接12个月的温度,学生感受气温的上升不变和下降。

问:这样就把点顺次连接成了什么?一条折线。

过渡:那么你能给这样的统计图起个名字吗?折线统计图4、揭示课题揭示课题:对啊,数学上,像这样用点表示数量,然后把点顺次连接成一条折线的统计图叫作折线统计图。

板书:折线统计图5、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比较得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板书:标题横轴项目纵轴数量不同点:点表示数量,并顺次连成折线问:哪一副能更直接的体现气温的上升或者下降变化?板书:反映数量增减情况小结:两种统计图都有标题横轴项目纵轴数量,不同的是一个用直条表示数量大小,一个用点表示数量,顺次连成折线后,更能体现数量增加减少的变化情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究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使学生能够识别和绘制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将围绕以下几个核心点展开:1. 折线统计图的定义:介绍折线统计图是一种用线段连接数据点的图表,用于展示数据随时间或其他变量的变化趋势。

2. 坐标轴的构成:解释横轴和纵轴的含义,以及如何正确标记坐标轴。

3. 数据点的绘制:教授如何根据数据正确在图表上绘制数据点。

4. 数据趋势分析: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观察和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构成,独立绘制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并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际操作,学生将学会如何收集数据,并利用折线统计图展示数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据背后含义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优势,以及如何正确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教师需要设计直观的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实例,以及通过小组讨论来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折线统计图的示例和绘制过程。

- 学生用练习纸和绘图工具,用于绘制折线统计图。

- 预先准备的数据集,用于学生实践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复习旧知:回顾之前学习的统计图表知识,如条形统计图。

2. 情景创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变化、股市波动等)引入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第二阶段:新知探究1. 定义讲解: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基本构成。

2. 实例演示:展示几个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 绘制方法:分步骤讲解如何绘制折线统计图。

第三阶段:实践操作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数据集,共同绘制折线统计图。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P48-51【教学目标】1、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在统计数据方面的优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

3、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

4、通过举例、交流发现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以及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1、复习已学统计知识小亚和小丁丁他们天气变化很感兴趣,于是成立了一个气象小组,研究气温的变化。

他们搜集了前几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历史数据,其中这是2018年的数据。

(1)条形统计图的组成部分a标题-统计的内容b 横轴—月份,也就是统计项目c 纵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气温,也就是数量。

纵轴上1小格表示什么?d单位e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2)条形统计图的作用清晰呈现数量的多少,进行大小比较。

2、引出折线统计图问:那你能清晰直观地看出哪两个相邻月份之间气温上升幅度最大吗?哪两个月之间下降幅度最大?今天我为你们带来一种可以更清晰直观反映气温变化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认识折线统计图1、观察折线统计图,感受数量的变化。

直条顶端点一个点,将相邻的点用线段连起来。

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折线统计图。

2、比较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之间的异同(讨论)问:通过刚才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过程中,你能发现两种统计图的异同吗?(1)讨论(2)小结——相同:都有标题、横轴、纵轴、单位。

不同:由直条变成了点和线。

(3)折线统计图的组成:标题,横轴,纵轴,单位,点和线。

3、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点的高低呈现数量的多少(板书:点——数量多少)(2)线——反映数量的变化情况观察这些折线有几种不同的变化情况?(上升、下降、不变)问题一:升温幅度最大和最小的是哪两个月之前小结:折线上升越陡,表示气温上升越快,气温变化越大(大幅上升)折线上升越平缓,表示气温上升越慢,气温变化越小(缓慢上升)问题二:降温幅度最大和最小的是哪两个月之前小结:折线下降越陡,表示气温下降越快,气温变化大(大幅下降)折线下降越平缓,表示气温下降越慢,气温变化小(缓慢下降)问题三:哪月到哪月气温没有变化?1-2月气温没有变化,线段是平直。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师:今年春节上映了一部大受欢迎的电影——《流浪地球》。

看过的同学请举手。

哇,还真不少呢!老师把《流浪地球》2月5日到2月14日的单日票房变化情况记录在统计表中。

用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出单日票房变化的情况呢?2.学生尝试解决。

生:用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流浪地球》2月5日到2月14日的单日票房变化情况。

3、师:“我们一起来给它补充完整。

条形统计图上必须要有哪些要素?”生:“统计标题、横轴(横轴表示日期也就是统计项目)、纵轴(纵轴表示票房的数量并且纵轴上有单位长度)还要有单位名称。

”师:“最后我们根据数据画上直条。

”4、师:现在你能一眼看出哪天票房最高吗?(2/10)哪天票房最少?(2/5)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看直条的长短。

5、引导:从我们画的条形统计图能够直观地看出每天的票房多少,但不能一眼看出票房的变化情况。

提问:用什么方法能够一眼看出这几天票房的变化情况呢?师: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统计图。

二、新授(一)探究一1、出示折线统计图问: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现在统计图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按下一张,开始出现点和折线)生:直条变成点;各个点之间用折线连接;下面日期位置稍微移动了。

生:像这样由点、线连接而成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出示课题板书)2、比较两个统计图师: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4人小组讨论。

生汇报交流。

相同:都用来统计;都有四要素;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不同:折线统计图能直观的反映出数量的变化趋势(走势)。

3、接下来让我们进步一步研究这张折线统计图,这4个问题请学生们独立思考(1-2分钟),让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1)

课题:折线统计图的认识(1)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内容分析折线统计图是小学数学二期课改新教材试验本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统计的一个内容,教材分为“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画法”两个小节。

我选择了“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参上分为3~5个课时来完成教学,我安排了3个课时,今天我上的是第1课时,也就是教材上第48、49、50页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理解问题、归纳信息的能力,并且三年级第二学期已经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对统计图有了简单的认识,在进行折线统计图的新授时能起到知识迁移过度的作用,所以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不会薄弱,吸收本节课的内容也会十分迅速。

三、设计思路因为四年级小学生是比较喜欢有趣的实物,那为了能更好的在课前吸引学生,我想到了用魔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现场复原魔方和观看相关视频,将课堂气氛调动到最高点,然后自然而然过度到小丁丁也非常爱魔方,并且将复原魔方的情况做成统计表,在此活动过程中,先是快速复习了下条形统计图,将组成条形统计图的几个要素回忆了一下,为后面学习折线统计图的要素做好准备,在进行两张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后正式引入新课内容。

新课过程中主要流程是先研究“点”,知道点表示数量的多少,再研究“折线”,知道折线表示数量的变化。

此部分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通过大量的同桌讨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折线统计图点和折线的相关性质,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能让学生看得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中获得相关的变化信息。

为了更进一步的巩固,我还设计了小胖复原魔方的统计图,将教学情境也能代入下去。

新课后的巩固练习部分,主要以书上习题为主,让学生能直接通过观察得到信息,在第二题中引入了“双曲线”,稍微介绍一下它的作用是省略空白部分。

结束部分引到日常生活,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升华课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和变化情况,并回答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生活实际,提高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体验用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好处.2、经历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信息的过程,积累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信息的经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学习内容,体会折线统计图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折线统计图是有用的.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教学重点:知道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如何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信息数据,并根据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测。

2019春沪教版数学四下3.1《折线统计图的认识》word教案1

2019春沪教版数学四下3.1《折线统计图的认识》word教案1

2019春沪教版数学四下3.1《折线统计图的认识》word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2.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量变化情况,并能做简单分析和预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渗透统计的思想,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1.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量变化情况,并能做简单分析。

2.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新知引入1.媒体出示“申奥”短片。

他们为什么那么兴奋?(北京成功申办xx年奥运会)这对于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是值得骄傲的事。

今天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129天。

谢老师收集了中国运动健儿参加历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量,请看统计表。

2.出示“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量”统计表。

根据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制作一张怎样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媒体出示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引入“申奥”短片,是以学生的生活背景为主,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出发,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出示折线统计图谢老师也画了一张统计图,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统计图?出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折线统计图。

你们想学到哪些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或研究哪些问题呢?板书:结构、特点、作用、画法、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二、探究新知1.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1)相同点:都由标题、横轴、纵轴、单位、制表日期构成。

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横轴表示什么?(届数)纵轴表示什么?(金牌数量)板书:标题、横轴、纵轴、单位、制表日期(2)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却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板书:点数量的多少a.你们能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每个点所表示的数量是多少;……)b.点与点之间的折线是怎么连接的?c.折线表示什么?(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板书:折线数量的变化观察这些折线有什么不同?(有些上升、有些下降、有些不变)观察折线有几种不同的变化情况?自学课本P43最后一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1)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点: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在小当家都参加了哪个学院啊?(课件出示下图)小丁丁他们参加了气象小组,调查了去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情况,并制成了一张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2、复习条形统计图:师: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看到了什么?(1)学生思考并回答:(可能有以下情况)生:我看到了标题,表示这幅图统计的是2015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

我看到了单位名称,气温的单位是℃,月份的单位是月。

我看到了统计的项目在横着的线上表示,统计的数据(刻度)在竖着的线上表示。

(媒体介绍:横轴和纵轴)。

并出示:(1)横轴表示,纵轴表示。

(2)纵轴上的一小格表示℃。

我还看到了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

问:你能说说5月的平均气温是多少吗?你是怎么看的?(媒体出示虚线)【设计说明】二、探究新知探究(一)从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1、师:从小胖画的条形统计图中能直观的反映气温的高低,那么你能直接看出每两个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吗?2、根据学生回答,媒体演示:(1)随机将某两个直条的最高处以点来表示,同时该直条隐去;(2)将以上直条相关的两个点连接,说清气温是上升还是下降或不变。

(3)依次将直条改成两点、连接,逐步把整幅折线统计图出示完整。

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相邻两个直条的最高处以点表示并依次连成线段,所得到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

3、师:这样的统计图你看得懂吗?能根据这幅图回答下面的问题吗?媒体出示问题,学生完成练习纸上第一题,汇报交流。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沪教版(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沪教版(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4.让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量变化情况,并能做简单分析。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播放地铁宣传视频视频中大家看到了什么?1. 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 提问:你还能用什么学习过的方式来表示地铁车站人流量情况?(三)复习条形统计图1.提问:条形统计图有哪些要素?板书:标题、统计项目、单位名称、单位长度、制图日期2.提问:条型统计图有什么作用?【设计说明】以“地铁车站人流量”的统计表引入,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观察数据,然后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旧知,达到从脑海中提取与本节课相关的认知信息,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自主探究(一)出示折线统计图1. 提问:这样的统计图你们见过吗?叫什么?2. 揭题板书: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二)认识折线统计图1.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点。

小结:在折线统计图中,点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2.认识“上升”与“下降”(1)提问:除了点之外,还有什么不同吗?(2)提问:这些线有什么作用?有几种变化情况?(3)自学课本P49页(3)用手势表示变化情况小结:在折线统计图中,折线的平和陡表示了数量的变化情况(板书)【设计说明】在观察与分析折线统计图时,给学生自主观察、自学与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合作讨论,观察点的位置以及折线的升降变化情况。

通过与已有知识的比较分析,深刻体悟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完善认知结构。

三、巩固知新1.学生介绍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2.完成预学纸练习3.出示三张统计图图1:我国农村居民2005—2011年年人均纯收入情况统计图图2:汽车销量变化情况图3:股票走势变化情况4.猜一猜,这些幅图可能表示什么信息?【设计说明】通过练习,让学生分析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进一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学内容:四年级第二学期《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从生活现象和实践运用中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2、重难点:体验感悟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从蜡笔小新测量体温引入7:15 37.6℃7:30 37.2℃7:45 37.4℃8:00 37.8℃8:15 37.8℃8:30 38.2℃8:45 37.8℃9:00 38.6℃9:15 38.4℃师:看得清吗?怎么办?(表格)出示表格(略)提问:体温最高几度?最低几度?师:不是很清楚。

2、引出条形统计图。

(板书)(1)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条形表示什么?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清晰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提问:最高温度?最低温度?3、提问:什么时候体温上升得快?什么时候体温上升得慢?下降的快?下降的慢?总体的趋势是怎样的?引出折线统计图二、探究(一)认识折线统计图1、提问:这条弯弯折折的线由什么组成?这些点表示什么?(师提问几个)相邻两点间的这条线段有什么用?(师什么时候上升得快?什么时候上升得慢?)出示几条范例,讲解。

2、提问:全部连起来后,你能看出小新的体温呈现一种怎样的趋势?(板书:折线统计图)妈妈根据这个趋势会做出怎样的决定?3、看完病,吃了药的几个小时后,我们再看看小新的体温折线统计图:提问:你看出了什么?在10点半到12点半的2个小时内,小新体温从几度降到几度?药片在什么时候开始发挥出大作用的?为什么?小结:根据统计数据,做出科学的判断。

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体现。

(二)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师:学了折线统计图,是不是可以把以前的条形统计图扔了,不需要了?1、提问:各有什么优点?板书: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晰的表示数量的大小比较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晰的表示数量的变化趋势2、详解:条形统计图的条形反映的是某个时间点的数量,折线统计图的点与点之间的线段反映的是某一时间段的数量变化。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48~50 页。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感知数学是有用和有趣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看懂统计图所表达的基本信息。

教学难点:会综合运用得到的信息进行情况分析和数据处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单一、引入1、统计表和统计图朝阳商场的营业员正在统计2018年商品的销售量,以下是该商场格致空调的月销售量统计表。

2018年朝阳商场格致空调月销售量统计表师:你能说出哪个月销售量最高?哪个月销售量最低吗?师: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帮助我们一眼就看出哪个月销售量最高和最低吗?小结:说明在条形统计图中,直条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那你们能马上就判断出哪两个相邻月份的销售量变化最大吗?因此,为了更清楚地看出每个月之间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把这个直条简化成点,并用直线连接起来,这样我们就把条形统计图变成一个新的统计图。

(出示PPT)2.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第一次比较,初步了解折线统计图2、研究折线中的线段师:除了这些信息,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说出上升、不变和下降。

小结: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可以通过折线的陡峭程度来看数据变化的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折线越平,变化越小。

(板书)3、研究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异同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吗?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

师:你们想一想,这组数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开放讨论)4、深入理解折线统计图刚才我们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了月销售量的变化情况,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张折线统计图,你能读懂图中的信息吗?三、巩固练习1、某个晴天,老师测量了挂在户外绳子上的毛巾重量,并画出了折线统计图,请根据这个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3.1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案3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3.1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案3沪教版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能根据数据变化的特点分析数据、进行合理的推测。

【过程与方法】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体验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在数学交流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意愿。

3.在解决问题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和类比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关注多方面信息,感知数学是有用和有趣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以及学生事前收集数据教学过程:一、实践引入1.前2天我们全班在校门口收集了哪些数据?出示生收集的数据小胖、小亚他们也参加了这次调查(出统计表),师:他们两人又各都制成了统计图,2.出示小胖的条形统计图师:把这些制成了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表示出什么?(条形统计图通常能清晰的表示出各段数量的多少。

)3.出示小亚的折线统计图出示:这是一种新的统计图,你们想学习、探究些什么?生:……师肯定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且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讨论。

揭题:折线统计图[这节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并没有直接选用教材上的一年气温统计表这个内容,而是改用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车流量这样一个情境。

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力图从真实的生活中提出问题,感悟统计活动的目的。

同时让学生对收集数据这个统计能力有了实践机会。

] 二、探究新知出示:1.月平均气温是多少?平均气温最高的是哪个月?多少呢?2.小组合作讨论2个问题:平均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板书:变化陡大折线的变化除了表示大幅上升,大幅下降,还有其他情况。

三、拓展应用1.少儿频道出示:(1)大胆猜测8月的点会在哪里?它的变化趋势应该上升还是下降?为何?(2)后面的点,变化趋势呢?(手势表示)又为何?[数学学习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与问题交流,学会有序地读懂折线统计图。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作出合理推测。

3、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有序地读懂折线统计图;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作出合理推测。

教学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变化趋势作出合理推测。

研究点:1、情景设计引发学生自主提出学习问题2、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新问题3、引发学生自主提出学习问题的教学组织策略设计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前围绕课题每位学生书面提出问题,小组汇总。

教师课前将学生的主要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一、引入1、(出示课题: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提出问题。

2、梳理问题:先解决哪个问题?3、平时生活中见过折线统计图吗?(呈现几幅图:股票走势、气温变化、产品销量等。

)4、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就是折线统计图?二、自主探究1、(出示第一幅图)你看得懂这幅折线统计图吗?在看之前的折线统计图会有什么问题吗?(预设:从哪里开始看起?如果没有就让学生自己看图)2、没有问题那就自己先看图,看完之后将自己看懂的部分在组内交流交流。

3、交流过程中一会看标题一会看横轴,你们觉得怎样?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有序读懂折线统计图。

(1)独立看图(2)小组交流(3)反馈◇有序读图,首先该了解哪些基本信息呢?标题、横轴(时间间隔)、纵轴(一格人数)、单位等小结:通过有序观察去读懂图中的信息。

4、(出示第二幅图)老师这里还有一幅图,先看图,想一想,如果要考一考其他同学,是不是读懂了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小结:同学们非常了不起,通过相互提问与交流,真正读懂了这幅折线统计图。

5.梳理与回顾:想一想,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三、练习巩固、感悟提升1、小丁丁和小胖一周跳绳训练折线统计图小胖和小丁丁正在进行跳绳训练,准备参加比赛。

如果你是老师,选哪一位队员参加比赛呢?说说理由。

2、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样做?(小组讨论交流下)3、如果你是上海市市长,你看到这幅图会有什么想法?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4、出示:省市名称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福建省用电负荷(万千瓦)2413 5898 4696 4609 2457如将上表信息制成一幅统计图,制成()更合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观察比较
分析交流
通过与已有知识的比较分析,深刻体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完善认知结构。
反思与重建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数据——整理——统计表
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直条——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点——数量的多少
折线——数量的变化趋势
1、每一格表示数量的多少,对折线统计图幅度的影响
对比呈现
2、折线统计图中省略符号的处理
3、选择
4、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介绍
观察思考
分析解释
选择
交流思考过程
以生活经验为依托,经历对事件变化情况进行描述的数学化过程。
对统计图表达的信息进行合理解释,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
四、沟通延伸
沟通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2、感悟折线变化表达的信息
揭示:折线统计图中点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表示数量的变化;同时,从折线的升降可以看出变化的情况,幅度越大,变化越大。
观察
同桌互说
交流汇报
观察
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
尊重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已有知识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
以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数据信息,凸显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拓展探究
对应目标:3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对应目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评价关注点
一、引入
呈现气温统计资料。
揭示课题。
观察
思考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有关的资料了解统计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同时,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
二、核心问题推进
对应目标:1、2、3
(一)初步解读
1、结构迁移
2、认识要素
(二)深入理解
1、感悟点表示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P42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能读懂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得的信息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做出判断或预测。

3、理解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把整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直观、形象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习单(统计图)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情景引入
1.师:学校气象组对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小胖制作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你们知道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包括哪些内容?(横轴,纵轴,标题和单位)
(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从图中你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3.小丁丁又制作了一张统计图,仔细观察一下,它与小胖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有何异同?(小组讨论)
相同点:这两张统计图都有横轴,纵轴,标题和单位。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的直条换成了点和折线。

板书:点折线
4.由点和折线组成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学习折线统计图。

5.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上你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6.小组里每人轮流说一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交流)
7.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
8.通过学习你知道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点表示数量的多和少(板书)第二部分
既然知道每一个点表示各项目数量的大小,那么为什么要用线连起来呢?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书。

P43。

问:谁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板书:上升不变下降
出示:缓慢上升大幅上升不变大幅下降缓慢下降(分别配图)问:你能用这样的词语来描述一下这张折线统计图的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吗?(小组里交流)
问:现在谁来说一说折线表示什么?
板书:折线表示数量的变化
第三部分
同学们说得真好,气象小组的成员们把上海每一天的气温情况都记录下来了,小胖和小丁丁两人各制作了一张折线统计图,同样是上海某日气温变化情况,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有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合理地取纵轴刻度,把对反应变化情况不大的这部分省略,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晰地反映气温变化的情况。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分析这一天气温变化的情况。

师:同学们真棒,知道了那么多。

那么谁来猜一猜这一天大概属于哪个季节吗?(教师介绍:气候学上通常以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介于两者之间为春季和秋季)
第四部分
生活中有许多统计图,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折线统计图是怎样反映数量变化的,接下来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今天学的本领来说一说它们是如何变化的。

(教师提供近几年来上海旅游人数变化统计图、上海轨道交通变化统计图、学校参加区美术绘画比赛得奖人数统计图等资料,让学生说说从统计图中各自所获得的信息。


五、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