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疾病影像表现ppt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超声诊断肝脏ppt课件
33
早期肝脓肿
34
35
肝囊肿与肝脓肿声像图鉴别
肝囊肿
边缘形态 囊壁 内部回声 后壁效应 临床症状 动态观察 规则 菲薄,光滑 清亮的无回声 明显 无 无变化
肝脓肿
规则或不规则 厚,模糊,毛糙 不清亮,有细光点, 液化不全时可见实质回声 无→有 有 一周内有明显变化
36
(四)肝包虫病
(一)声像图表现 1.包虫囊肿,有六种类型: ( 1 )单发囊肿型(占 70% 左右):为 单个无回声区,囊内有细小光点沉积于 囊底,活动后漂浮形成“落雪征”。 (2 )多发囊肿型:肝内出现两个以上囊 肿。 (3)子囊孙囊型:表现为在一个大的囊 腔内出现多个小囊肿,称“囊中囊”。
101
声像图特征:
1.肝均匀性增厚、增大 2.肝内光点增粗,呈雾状,近段回声增强呈明 亮肝,后段回声减低(这是由于脂肪浸润所 致声衰减和散射所致) 3.肝内管道走向显示不清
102
103
104
105
106
本节重点: 1.肝囊肿和肝脓肿声像图特点鉴别诊断。 2.肝癌声像图特征。 3.肝硬化声像图特征。
42
声像图特征:
直接征象: 1.肝内见一个或数个光团 2.光团的形态不规则,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分叶 状 3.光团的内部光点分布不均,回声强弱不一,当肿 块中心部液化坏死时,可出现无回声暗区 4.光团周边可以见声晕(光团周围一圈细的低回声 暗带)或“靶环征”(光团周围宽的低回声暗 带). 5.光团周边及内可见丰富的 动静脉血流信号
门门vv管壁回声较强管壁回声较强hvhv壁薄回声弱各支有其形态特征有其形态特征hvhv是肝脏分叶的标志是肝脏分叶的标志而而pvpv右支为右支为飞鸟征飞鸟征左支的工字结构左支的工字结构chvchv频谱为三峰频谱为三峰二肝液性占位性病变二肝液性占位性病变一肝囊肿一肝囊肿肝囊肿一般无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肝囊肿一般无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可单发也可多发较大的囊肿可有饭后可单发也可多发较大的囊肿可有饭后饱胀饱胀当囊肿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寒战当囊肿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寒战发热剧痛黄疸等症状发热剧痛黄疸等症状肝囊肿肝囊肿肝囊肿肝囊肿声像图特点声像图特点11肝内见一个或多个孤立存在的无回声暗区肝内见一个或多个孤立存在的无回声暗区圆形或椭圆形圆形或椭圆形22囊壁纤细囊壁纤细规则规则部分囊肿可见分隔光带部分囊肿可见分隔光带33囊壁后壁效应增强囊壁后壁效应增强44与正常肝组织境界分明与正常肝组织境界分明55肝脏形态除较大囊肿有局部改变外肝脏形态除较大囊肿有局部改变外一般明一般明显变化显变化66彩色多普勒
早期肝脓肿
34
35
肝囊肿与肝脓肿声像图鉴别
肝囊肿
边缘形态 囊壁 内部回声 后壁效应 临床症状 动态观察 规则 菲薄,光滑 清亮的无回声 明显 无 无变化
肝脓肿
规则或不规则 厚,模糊,毛糙 不清亮,有细光点, 液化不全时可见实质回声 无→有 有 一周内有明显变化
36
(四)肝包虫病
(一)声像图表现 1.包虫囊肿,有六种类型: ( 1 )单发囊肿型(占 70% 左右):为 单个无回声区,囊内有细小光点沉积于 囊底,活动后漂浮形成“落雪征”。 (2 )多发囊肿型:肝内出现两个以上囊 肿。 (3)子囊孙囊型:表现为在一个大的囊 腔内出现多个小囊肿,称“囊中囊”。
101
声像图特征:
1.肝均匀性增厚、增大 2.肝内光点增粗,呈雾状,近段回声增强呈明 亮肝,后段回声减低(这是由于脂肪浸润所 致声衰减和散射所致) 3.肝内管道走向显示不清
102
103
104
105
106
本节重点: 1.肝囊肿和肝脓肿声像图特点鉴别诊断。 2.肝癌声像图特征。 3.肝硬化声像图特征。
42
声像图特征:
直接征象: 1.肝内见一个或数个光团 2.光团的形态不规则,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分叶 状 3.光团的内部光点分布不均,回声强弱不一,当肿 块中心部液化坏死时,可出现无回声暗区 4.光团周边可以见声晕(光团周围一圈细的低回声 暗带)或“靶环征”(光团周围宽的低回声暗 带). 5.光团周边及内可见丰富的 动静脉血流信号
门门vv管壁回声较强管壁回声较强hvhv壁薄回声弱各支有其形态特征有其形态特征hvhv是肝脏分叶的标志是肝脏分叶的标志而而pvpv右支为右支为飞鸟征飞鸟征左支的工字结构左支的工字结构chvchv频谱为三峰频谱为三峰二肝液性占位性病变二肝液性占位性病变一肝囊肿一肝囊肿肝囊肿一般无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肝囊肿一般无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可单发也可多发较大的囊肿可有饭后可单发也可多发较大的囊肿可有饭后饱胀饱胀当囊肿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寒战当囊肿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寒战发热剧痛黄疸等症状发热剧痛黄疸等症状肝囊肿肝囊肿肝囊肿肝囊肿声像图特点声像图特点11肝内见一个或多个孤立存在的无回声暗区肝内见一个或多个孤立存在的无回声暗区圆形或椭圆形圆形或椭圆形22囊壁纤细囊壁纤细规则规则部分囊肿可见分隔光带部分囊肿可见分隔光带33囊壁后壁效应增强囊壁后壁效应增强44与正常肝组织境界分明与正常肝组织境界分明55肝脏形态除较大囊肿有局部改变外肝脏形态除较大囊肿有局部改变外一般明一般明显变化显变化66彩色多普勒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右纵沟:宽,前为胆囊窝,后为下腔V窝,前缘 斜向肝门,位于右叶与方叶之间。
左纵沟:窄,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分 别划清左叶与方叶和左叶与尾状叶的界限。
21
22
3 肝脏的分叶、分段 23
肝脏的分叶、分段 1954年法国的Couinand根据门静脉和肝静
脉分布对肝脏进行分叶、分段。 后经Bismuth修正得到认可,既符合外科
19
1.位置与外 形
右上腹,呈楔 形
新生儿肝脏较 大,占腹腔的 1/2以上
正常人肝上缘 与膈平高,下 缘不超过肋弓, 平静呼吸上下 移动2~3cm。
20
2.肝韧带裂与肝门肝裂
脏面上看,有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略呈“H”型, 将肝脏分为右叶、方叶、尾状叶和左叶
横沟为肝门,内有肝管、门静脉,肝固有动脉、 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称为肝门肝裂,前方为方叶, 后为尾状叶。
解剖实际,并被手术切除所证实。
24
二、肝脏生理 血运丰富,每分钟内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
约1.5L 肝动脉占30%,门脉占70% 肝A为肝脏的营养血管,门脉为功能性血管。
25
26
27
28
29
30
生理功能 物质代谢:糖、蛋白、脂肪的分解、合成
酶的合成与分泌(GOT、GPT)谷丙、谷草 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的产生
15
(一)检查前准备 (二)常用扫描序列: 1T用.R长(自T重旋R复,回时较波间长序)T列E,(。短SET)E((回spi波n 时E )间),T1采用T2短采 2.短自转时间反转恢原序列(STIR) 脂肪抑
制,抑制皮下脂肪,腹膜后脂肪信号。 3.梯度回波(GRE),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
TR、TE时间短,成像时间可为十几秒数+秒,采 集时病人屏气,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左纵沟:窄,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分 别划清左叶与方叶和左叶与尾状叶的界限。
21
22
3 肝脏的分叶、分段 23
肝脏的分叶、分段 1954年法国的Couinand根据门静脉和肝静
脉分布对肝脏进行分叶、分段。 后经Bismuth修正得到认可,既符合外科
19
1.位置与外 形
右上腹,呈楔 形
新生儿肝脏较 大,占腹腔的 1/2以上
正常人肝上缘 与膈平高,下 缘不超过肋弓, 平静呼吸上下 移动2~3cm。
20
2.肝韧带裂与肝门肝裂
脏面上看,有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略呈“H”型, 将肝脏分为右叶、方叶、尾状叶和左叶
横沟为肝门,内有肝管、门静脉,肝固有动脉、 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称为肝门肝裂,前方为方叶, 后为尾状叶。
解剖实际,并被手术切除所证实。
24
二、肝脏生理 血运丰富,每分钟内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
约1.5L 肝动脉占30%,门脉占70% 肝A为肝脏的营养血管,门脉为功能性血管。
25
26
27
28
29
30
生理功能 物质代谢:糖、蛋白、脂肪的分解、合成
酶的合成与分泌(GOT、GPT)谷丙、谷草 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的产生
15
(一)检查前准备 (二)常用扫描序列: 1T用.R长(自T重旋R复,回时较波间长序)T列E,(。短SET)E((回spi波n 时E )间),T1采用T2短采 2.短自转时间反转恢原序列(STIR) 脂肪抑
制,抑制皮下脂肪,腹膜后脂肪信号。 3.梯度回波(GRE),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
TR、TE时间短,成像时间可为十几秒数+秒,采 集时病人屏气,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常见肝病变影像诊断课件(1)
慢进慢出
大 小:
CT(中山) MRI(长征)
< 2cm 31.5% 75.9%
> 4cm 29.2%
7.6%
肝血管瘤影像表现
1、直接征象: 平扫:边缘锐利的略低密度灶。 增强:“快进慢出 / 慢进慢出” 的“充填”式强化。
2、间接征象:占位征相对较轻。
肝血管瘤CT诊断---典型表现
Freeny标准: 早期边缘高密度强化
3、哪些肝癌没有“快进”? 癌栓、动静脉瘘、少血供HHC
快进快出
门静脉海绵样变
HCC不典型表现
形态 弥漫型、癌栓型、外生型
密度 等密度、高密度、囊性
强化特征 充填式、轻度强化
癌栓型HCC
外生型HCC
相对高密度HCC
脂肪密度HCC
肝癌CT漏诊原因---(41例62灶分析)
病灶 < 2cm、等密度病灶、脂肪肝、 肝硬化
肝脏疾病诊断要点
1、平扫及增强扫描,能诊断绝大多 数肝脏病变。
2、增强扫描能了解病变的血液供应 特点,应常规应用。
3、增强扫描前应常规做“碘过敏试 验”。
4、CT、MRI均有技术漏诊问题。
正常解剖
1、平扫CT值:45HU~70HU 2、上下径:13~15cm 3、分叶、分段:五叶八段 4、肝门:第一肝门、第二肝门、
胰腺癌肝转移
胃癌肝转移 (环形强化)
少血供 MHC
MHC诊断中几个应当注意的问题
1、有特征影像者不多。 2、异病同影、同病异影现象严重。 3、与HCC、HHE表现常有重叠。 4、罕有浸润式生长。
肝血管瘤
发病率:0.4~7.3%(0.35~2.1%) ?
多发者:5~15%
39.1%(长征)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3. MRI检查 ①原发性肝癌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边界常 不清楚。在T2WI上信号稍高于正常肝组织。 ②增强后肝癌实质部分信号增强,边界更为清 楚,其中坏死区无强化。 ③MR门静脉造影可清楚显示有无静脉癌栓形 成。
CT扫描异常征象
低密度改变 造影增强改变 高密度改变 淋巴结肿大 腹水
CT扫描异常征象
低密度病变 肝脏绝大多数病变,多为平扫时是低密度,少 数为等密度,多为单或多发的低密度灶,CT值 介于水和正常肝组织之间 良性:边界清楚整齐 恶性:模糊不清 低密度中可有更低密度病灶, 多为坏死或脓肿的液性成分 低密度灶也可出现 高密度,CT值不同,可以区分出血或钙化
肝脏形态异常 多为先天性发育畸形 后天引起的变化 主要是肝硬化所致肝萎缩和代偿性肥大。
肝脏形态异常
常见的有: ①肝局限性性膨出 ②对称肝(symmetric liver):肝位于两则膈 下呈“V”字型,胃向右居于中线,常伴有右位 心和脾; ③Riedel氏叶:右叶的一种变异,多见女性, 正常右叶下缘逐渐变小,而Riedel氏叶右肝角 处局部呈球样增大; ④良恶性肿瘤:较大占位均可引起形态改变。
胆道扩张为分支状低密度影 肝脏弥漫性密度减低,多为脂类沉积所 致。 脂肪由于每克肝组织中增加1mg甘油三 酯,CT值可下降1.6Hu 正常肝脏CT值比脾高6--12Hu,同脾密 度做比较,是出现肝弥漫性密度减低的 常用方法。
CT扫描异常征象 造影增强改变 多血管型肿瘤(成人HCC,FNH)明显增强效 应 血管性疾病(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瘘),大 部分 表现结节状,高密度增强 少血管型肿瘤(胆管ca,儿童型肝ca),始 终为低密度 无血管结构(囊肿、脓肿),无增强效应
(优质课件)肝脏常见疾病CT诊断
3、延迟期扫描病灶呈低密
度
“快进快出/速升速降”
17
18
19
(3)转移征象
①门脉内癌栓:受累门脉 扩大,增强后充盈缺损
②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内癌栓: 表现为静脉扩大,增强后内有 充盈缺损
20
(3)转移征象 ③淋巴结肿大:肝门区、腹膜 后淋巴结肿大 ④肝内、外胆管扩张:系肿大 淋巴结或位于肝门的癌压迫或 侵犯胆管引起梗阻性黄疸
43
七、肝脓肿
44
肝脓肿--CT表现
(1)平扫 ①肝内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
密度均匀或不均匀 ,边缘清楚或不清 楚
②脓肿周围出现不同密度的环形带, 称为环征或靶征
③病灶有气体时诊断可肯定
45
肝脓肿--CT表现
(2)增强:脓肿壁环状强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48
①脾大
②腹水
③门脉高压,门脉主干扩张,
侧支血管扩张,扭曲,增
强扫描明显强化
10
肝硬化-- CT表现
11
肝硬化-- CT表现
12
三、原发性肝癌
13
原发性肝癌—分型
肝癌分三型 ①巨块型:直径≥5cm ②结节型:直径<5cm ③弥漫型:结节小,弥漫分 布全肝
小肝癌:小于3cm的单发结节或 2个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cm
肝脏常见病CT表现
1
一、脂肪肝
2
脂肪肝--病理 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 沉积,又名肝脏脂肪 浸润
3
脂肪肝--CT表现
平扫:肝体积正常或增 大,肝密度弥漫性或局 灶性减低,低于脾脏密 度
4
脂肪肝--CT表现
增强:脂肪肝增强特征与 正常肝脏一致,但仍保持 相对低密度;肝内血管强 化显影特别清楚,走行及 分布正常
肝脏疾病课件ppt课件
巨大的再生能力
正常肝脏可行肝三叶切除。在临床实践 中,肝切除时阻断肝血流一般不超过20-30 分钟,最好限制在10分钟之内。肝脏对缺氧 非常敏感。缺氧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
第三节 肝脓肿
Liver abscess
常见的肝脓肿有:
大肠肝菌
➢ 细菌性肝脓肿(临床多见) 金黄色葡萄球菌
➢ 阿米巴性肝脓肿
方法: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行套管针穿刺置 管闭式引流术
2、切开引流
适应症: (1)经抗阿米巴治疗及穿刺吸脓,脓肿未见缩小,高 热不退者 (2)脓肿伴细菌感染,经综合治疗不能控制者 (3)脓肿已破入胸腹腔或邻近器官 (4)脓肿位于左外叶,有破入心包危险者
第四节 肝良性肿瘤
肝血管瘤 肝腺瘤
肝血管瘤治疗
2、手术治疗
(1)脓肿切开引流术
适应症:
① 较大脓肿,有穿破危险,或已穿破胸腔 或腹腔 ② 胆源性肝脓肿 ③ 位于左外叶肝脓肿穿刺易污染腹腔 ④ 慢性脓肿
手术途径:
• 经腹腔切开引流:注意妥善隔离保护腹 腔和周围脏器,避免脓液污染,安置多 孔橡胶管引流
• 经腹膜外切开引流:适用于肝右叶后侧 脓肿。腹膜外用手指钝性分离至脓腔, 行切开引流
体检:
1. 肝肿大 中晚期最常见体征 2. 黄疸 多见于弥漫型或胆管 细胞癌 3. 腹水 呈草黄色或血性
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癌出现典型症状诊断不困难,但多 失去治疗机会,或疗效不佳。
文献报道肝癌术后1、3、5年生存率
≤5cm分别为89.9%,85%,79.8% >5cm则为62.5%,42.6%,27.5%。
➢ Ⅰ或Ⅷ段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 ➢ 肝门部有淋巴结转移者,连同淋巴结清扫;难以清扫
者,术后行放疗 ➢ 周围脏器受侵犯,连同受侵脏器一并切除。远处脏器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
肿块型肝癌伴假包膜— 外周水肿
肿瘤边界清楚,有中央斑片坏死,肿瘤实 性部分显著强化;假包膜在平扫呈线样低 密度,增强后在线样低密度(弯箭)外侧 可见稍低密度水肿带(直箭)。
小肝癌伴假包膜— 不完整,MR优于CT
CT增强实质期未显示假包膜,MR增 强后病变内侧见不完整假包膜,呈 弧线状强化(箭)
结节型肝癌伴假包膜—T1 强化优于T2
FNH--鉴别诊断 女,24岁
CT平扫等密度,动脉期显著强化,内有线样分隔,静脉及延迟期等密度,无包膜
分隔
平扫
A期
V期
D期
FNH--鉴别诊断 女,24岁
MR平扫T1等低信号,T2不 均匀线状高信号,边界不 清,无包膜,无中央瘢痕
T1
TruT2
TseT2
FNH--鉴别诊断
女,24岁
MR平扫等低信号,动脉期显著强化,内有线样分隔,静脉及延迟期略高或等信号, 无包膜
可能的原因: 1、病变内出血 2、脂肪变性,是肝癌的病理特征之一; FNH、再生结节及腺瘤罕见 3、病变内铜含量增多,高信号常见 4、肿瘤的分化程度:分化好,信号高 5、肝背景信号:肝充血、肝实质铁质沉 着增多,肝信号减低
肝癌脂肪变性
同相T1梯度回波, 肝癌稍低信号
反相T1梯度回波,部 分肝癌病变信号下降
肝内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
肿块型
(a)动脉期:肿块大部呈低 密度,周边环状增强,周 围可见扩张的肝内胆管 (箭)
(b)门脉期:向肿块中央强 化,低密度区范围变小, 动脉期的环状增强密度减 低
(c)病理标本显示肿块呈分 叶状,黄白色,无包膜; 附近胆管壁显著增厚(胆 管周围纤维化)(箭)
肝内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 胆管内型
肝脏的CT影像诊断最全版PPT课件
• 肝内外血管显示清楚。
第12页/共156页
CT平扫 2时48分07秒
第13页/共156页
CT 增强扫描 2时50分27秒
肝动脉期扫描:注药后20—30秒
第14页/共156页
CT 增强扫描 2时51分16秒
静脉期扫描:注药后60秒
第15页/共156页
CT 增强扫描 2时54分56秒
肝实质期扫描
第24页/共156页
• 腹胀
肝硬化-临床
• 消化不良
• 消瘦
• 乏力
• 贫血
• 黄疸
• 低热
• 腹壁静脉怒张
• 肝大
• 脾大
第25页/共156页
肝硬化-CT表现
• 早期肝硬化患者CT表现可为正常或增大。 • 中晚期表现为: • ①肝缩小,全肝萎缩; • ②肝轮廓呈结节状凹凸不平; • ③肝叶比例失常,常是尾叶与左叶较大而右叶较小; • ④肝门及肝裂增宽; • ⑤脾增大; • ⑥可伴有腹水。
❖ 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脓肿多为单房,少数为多房
第57页/共156页
❖ 临床分期: ❖急性期:局部肝组织充血、水肿、大量白细胞
浸润,细胞液化、坏死,形成脓腔。肉芽组织 增生形成脓肿壁。 ❖病变进展:脓肿不断扩大,穿破,形成膈下 脓肿、脓胸、肺脓肿等。
第58页/共156页
CT表现: • 1.平扫 • (1)肝实质内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密度稍高于水,CT值20-40HU,少数可
原因:吞食绦虫卵污染的食物,经消化酶作用, 蚴虫脱壳而出,穿入肠壁小静脉,随门静脉到达 肝脏寄生,发育成棘球蚴囊。
第16页/共156页
肝脏异常CT表现
肝脏异常CT表现
• 大小改变 • 形态改变 • 边缘改变 • 密度改变 • 占位性病变 • 肝血管的改变
第12页/共156页
CT平扫 2时48分07秒
第13页/共156页
CT 增强扫描 2时50分27秒
肝动脉期扫描:注药后20—30秒
第14页/共156页
CT 增强扫描 2时51分16秒
静脉期扫描:注药后60秒
第15页/共156页
CT 增强扫描 2时54分56秒
肝实质期扫描
第24页/共156页
• 腹胀
肝硬化-临床
• 消化不良
• 消瘦
• 乏力
• 贫血
• 黄疸
• 低热
• 腹壁静脉怒张
• 肝大
• 脾大
第25页/共156页
肝硬化-CT表现
• 早期肝硬化患者CT表现可为正常或增大。 • 中晚期表现为: • ①肝缩小,全肝萎缩; • ②肝轮廓呈结节状凹凸不平; • ③肝叶比例失常,常是尾叶与左叶较大而右叶较小; • ④肝门及肝裂增宽; • ⑤脾增大; • ⑥可伴有腹水。
❖ 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脓肿多为单房,少数为多房
第57页/共156页
❖ 临床分期: ❖急性期:局部肝组织充血、水肿、大量白细胞
浸润,细胞液化、坏死,形成脓腔。肉芽组织 增生形成脓肿壁。 ❖病变进展:脓肿不断扩大,穿破,形成膈下 脓肿、脓胸、肺脓肿等。
第58页/共156页
CT表现: • 1.平扫 • (1)肝实质内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密度稍高于水,CT值20-40HU,少数可
原因:吞食绦虫卵污染的食物,经消化酶作用, 蚴虫脱壳而出,穿入肠壁小静脉,随门静脉到达 肝脏寄生,发育成棘球蚴囊。
第16页/共156页
肝脏异常CT表现
肝脏异常CT表现
• 大小改变 • 形态改变 • 边缘改变 • 密度改变 • 占位性病变 • 肝血管的改变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PPT课件
2、常用切面
• 1)、右肋缘下斜断面
探头置于右肋缘下沿肋缘向左上方滑动扫查, 直至胸骨下端。此切面显示第一肝门及第二肝门 结构。
• 2)、右肋间切面
探头从右侧第四或第五肋间开始,从上而下逐 肋间进行探查,可观察到门脉主干及右叶分支, 肝静脉短轴。
• 3)、肝脏的纵段面
探头置于剑突下纵切能获得肝-腹 主动脉的纵段图,可以显示腹主动脉 的长轴,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 分支,以及肝、胃、胰等结构。
显变化。
(二) 多囊肝
为一种先天性肝脏多囊疾病,有家族史, 一部分病例可同时伴有肾,胰,脾等其它 脏器多囊性病变,大多长期无症状。症状 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出现,加重。
声像图特点:
1、肝体积增大(普遍增大),形态失常,不 规则。 2、肝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暗区,正常 肝结构不清。 3、合并其他多囊脏器(脾、肾、胰等)。
3、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
由于肝脏内血管丰富,用彩色多 普勒可获得肝脏切面血流的走向,流 速、流量及RI、PI的测定,以及病变区 血流与周围血流的关系,供诊断及鉴 别诊断分析。
(二)、探测方法
1、检查前准备
一般不需作特殊准备,最好检查 前先作肝功测定,以便对传染性肝炎 起到隔离作用,已免交叉感染。
2)、 间接征象 a. 肝肿大,以局部肿大为明显 b. 膈活动受限(肝周炎与膈的粘连,疼痛) c. 反应性右胸腔积液(部分可见)
【临床意义】
a. 对肝占位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制定治 疗方案。
b. 清晰显示脓肿部位、大小、数目,指导 临床穿剌手术定位。
c. 判断脓肿与周邻脏器的关系。 d. 动态观察治疗前后消涨变化。
肝区见一个或多个低回声或无回声暗区,暗区 内见中等回声光斑、光点(未溶解肝胆管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
50
鉴别诊断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动脉期强化血管瘤)
动脉期强化程度也可以很高,其周边或中心瘢痕 内的滋养动脉对定性有很大帮助
门静脉期和(或)延迟期多数呈等密度且边界不清 中心瘢痕是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特征性表现,
4、合并肝癌—— 96%发育不良结节门静脉 供血为主,94%的肝癌以肝动脉血供占优势。
36
37
38
39
40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含血液的扩 张血管腔隙组成,由肝动脉供血
组织学上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型血管瘤、血管 内皮细胞瘤及毛细血管瘤,又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
临床上小于4cm的血管瘤一般无需治疗,但大于 4cm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又称巨海绵状血管瘤,因肿 瘤较大压迫邻近器官或肿瘤破裂而出现临床症状, 此时就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
病因——肝炎、酒精和药物中毒、 胆汁淤 积、肝脏淤血及其他少见原因(代谢 、寄生虫 病等),国内以乙型肝炎为主要病因。
25
肝硬化基本的病理改变 肝细胞坏死 结缔组织增生 肝细胞肥大再生
从病因及形态上将肝硬化分为: 小结节型肝硬化(门脉性肝硬化) 大结节型肝硬化(坏死后肝硬化) 混合型肝硬化
26
27
第二肝门:肝左、中、右静脉于近膈面处汇入 下腔静脉
8
9
10
肝脏疾病的分类
弥漫性病变
➢ 脂肪肝、肝硬化、血色病、糖原贮积病
局灶性病变
➢ 良性肿瘤:血管瘤、FNH(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细胞 腺瘤、炎性假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胆管囊腺瘤
➢ 恶性肿瘤: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淋巴瘤、肝母细胞 瘤、血管肉瘤、恶性间叶瘤、转移瘤
1
肝脏常见病变的CT诊断
2
检查技术
1、X线检查 2、CT:(1)平扫
(2)增强扫描
三期扫描:动脉期、静脉期、 平衡期(延迟期)
3
三期扫描:
1、动脉期:20-25秒左右。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强 化明显,门、腔静脉未显影,肝脏轻度强化
2、静脉期:60~90秒,门、腔静脉显示清晰,肝 脏强化明显达峰值
3、平衡期:120秒,造影剂在血管内外分布均 衡,肝内血管影显示不清或消失
血管瘤属良性病变,其诊断的重要性在于和 肝脏恶性肿瘤相鉴别,两者治疗方法及预后 完全不同
另外与其他良性富血供病变的鉴别
48
鉴别诊断
肝细胞肝癌:
➢ 动脉期强化程度不如血管瘤高,两者强化的CT值相差50 Hu以上
➢ 病灶门静脉期多为低密度,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方 式
➢ 包膜的显示、甲胎蛋白阳性和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史
➢ 炎性病变:肝脓肿 ➢ 先天性疾病:肝囊肿 ➢ 寄生虫:包虫病、血吸虫病
11
目录
脂肪肝 肝硬化 血管瘤 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细胞腺瘤
12
目录
肝细胞癌 肝转移瘤 肝囊肿 肝脓肿
13
脂肪肝
脂肪肝系过量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在肝细 胞内的过度沉积引起,又名肝脏脂肪浸润。
与下列因素有关:慢性肝病加肝炎、早期 肝硬化,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柯兴 综合征和高血脂病,以及酗酒、肥胖、营养不 良、妊娠、化疗和激素治疗等。
门脉主干增宽——正常门脉主干的直径小 于15mm
侧枝循环血管建立、扩张和扭曲——脾门 附近、食管下端和胃底贲门区域、腹膜后脊柱旁、 腹壁。平扫为团状、结节状软组织影。增强扫描见 与血管相似的明显增强
脾脏增大——大于5个肋单元,低于肝下缘 腹水——肝、脾外缘节再生、 变性坏死和脂肪浸润等导致肝脏密度不均匀。
28
29
30
31
32
33
肝硬化CT表现
1.肝脏大小和形态改变: 肝叶缩小或不成比例——各叶比例失调 肝裂增宽和肝门区扩大——纤维组织增
生和肝叶收缩的结果 胆囊移位——严重者肝叶似乎彼此分隔
,胆囊位置因之而改变
肝表面高低不平,呈结节状、分叶状—
—肝脏结节增生
34
2、门脉高压改变 ——脾肿大、腹水、脾静脉 和门静脉增粗、侧枝循环血管建立
17
不典型脂肪肝
局灶型脂肪肝——肝的一叶、一段或多个段或叶, 也可为单发的小片状病灶
肝岛——弥漫型脂肪肝中未受脂肪浸润的正常肝组 织,在脂肪肝的衬托下表现为高密度的区域,一般 以胆囊窝附近和肝裂处多见
不均匀脂肪肝——脂肪肝与正常肝组织夹杂分布, 边界不清
18
19
20
21
2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 肝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4
5
6
肝实质和肝血管CT表现
平扫肝实质为均匀一致密度,稍高于上腹 部其他脏器(脾脏、胰腺、肾)高于血管密度
平扫肝内血管表现为条状、分支状或圆点 状低密度影。
7
肝门结构(或称第一肝门)——在肝门区的低密 度脂肪陪衬下,肝门三件:即门静脉、胆管、 肝动脉清晰可见,门静脉呈较粗条状软组织影, 位于肝门内的后部。胆管位于门静脉的右前方, 不扩张时显示不清。肝动脉位于门静脉的左前 方,呈小点、条状,造影增强后容易确认
41
42
43
44
45
46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
※ 圆形、卵圆形,边界清楚,可有占位效应。 ※ 平扫为均匀低密度,或病灶内有更低密度区 ※ 动态增强早期病灶边缘多个与主动脉同步强化
的结节状高密度灶。 ※ 随时间延迟增强灶逐渐扩大,向中心扩散,密
度逐渐减低。病灶向心性缩小。 ※ 延迟扫描(3min以上)病灶完全充填呈等密度 ※ 延迟中心无强化——纤维化、血栓、陈旧出血 47
脂肪沉积或浸润在肝脏内的分布多样化, 可为弥漫型、局灶型。
14
15
16
脂肪肝CT表现
(1)密度改变;密度降低,一般较均匀。CT诊 断脂肪肝的标准一般参照脾脏的CT值,如果肝脏 的CT值低于脾即可诊断为脂肪肝。
(2)肝内血管阴影:平扫为等、高密度。 (3)增强特征:脂肪肝的增强特征与正常肝脏 一致,但仍保持相对低密度, 肝血管穿过低密度的 肝实质,无扭曲或狭窄是脂肪肝的特异征象。
脂肪肝患者可从单纯的脂肪肝转变为肝纤维化、肝 硬化,甚至可能进展为肝功能衰竭,或需要进行肝 移植治疗
定性尤其是定量检测脂肪肝的存在及其程度,可以 为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客观指标
23
24
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脏 疾病,是多种原因造成肝细胞损害后肝脏自身 修复的结果,以广泛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
50
鉴别诊断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动脉期强化血管瘤)
动脉期强化程度也可以很高,其周边或中心瘢痕 内的滋养动脉对定性有很大帮助
门静脉期和(或)延迟期多数呈等密度且边界不清 中心瘢痕是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特征性表现,
4、合并肝癌—— 96%发育不良结节门静脉 供血为主,94%的肝癌以肝动脉血供占优势。
36
37
38
39
40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含血液的扩 张血管腔隙组成,由肝动脉供血
组织学上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型血管瘤、血管 内皮细胞瘤及毛细血管瘤,又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
临床上小于4cm的血管瘤一般无需治疗,但大于 4cm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又称巨海绵状血管瘤,因肿 瘤较大压迫邻近器官或肿瘤破裂而出现临床症状, 此时就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
病因——肝炎、酒精和药物中毒、 胆汁淤 积、肝脏淤血及其他少见原因(代谢 、寄生虫 病等),国内以乙型肝炎为主要病因。
25
肝硬化基本的病理改变 肝细胞坏死 结缔组织增生 肝细胞肥大再生
从病因及形态上将肝硬化分为: 小结节型肝硬化(门脉性肝硬化) 大结节型肝硬化(坏死后肝硬化) 混合型肝硬化
26
27
第二肝门:肝左、中、右静脉于近膈面处汇入 下腔静脉
8
9
10
肝脏疾病的分类
弥漫性病变
➢ 脂肪肝、肝硬化、血色病、糖原贮积病
局灶性病变
➢ 良性肿瘤:血管瘤、FNH(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细胞 腺瘤、炎性假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胆管囊腺瘤
➢ 恶性肿瘤: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淋巴瘤、肝母细胞 瘤、血管肉瘤、恶性间叶瘤、转移瘤
1
肝脏常见病变的CT诊断
2
检查技术
1、X线检查 2、CT:(1)平扫
(2)增强扫描
三期扫描:动脉期、静脉期、 平衡期(延迟期)
3
三期扫描:
1、动脉期:20-25秒左右。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强 化明显,门、腔静脉未显影,肝脏轻度强化
2、静脉期:60~90秒,门、腔静脉显示清晰,肝 脏强化明显达峰值
3、平衡期:120秒,造影剂在血管内外分布均 衡,肝内血管影显示不清或消失
血管瘤属良性病变,其诊断的重要性在于和 肝脏恶性肿瘤相鉴别,两者治疗方法及预后 完全不同
另外与其他良性富血供病变的鉴别
48
鉴别诊断
肝细胞肝癌:
➢ 动脉期强化程度不如血管瘤高,两者强化的CT值相差50 Hu以上
➢ 病灶门静脉期多为低密度,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方 式
➢ 包膜的显示、甲胎蛋白阳性和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史
➢ 炎性病变:肝脓肿 ➢ 先天性疾病:肝囊肿 ➢ 寄生虫:包虫病、血吸虫病
11
目录
脂肪肝 肝硬化 血管瘤 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细胞腺瘤
12
目录
肝细胞癌 肝转移瘤 肝囊肿 肝脓肿
13
脂肪肝
脂肪肝系过量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在肝细 胞内的过度沉积引起,又名肝脏脂肪浸润。
与下列因素有关:慢性肝病加肝炎、早期 肝硬化,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柯兴 综合征和高血脂病,以及酗酒、肥胖、营养不 良、妊娠、化疗和激素治疗等。
门脉主干增宽——正常门脉主干的直径小 于15mm
侧枝循环血管建立、扩张和扭曲——脾门 附近、食管下端和胃底贲门区域、腹膜后脊柱旁、 腹壁。平扫为团状、结节状软组织影。增强扫描见 与血管相似的明显增强
脾脏增大——大于5个肋单元,低于肝下缘 腹水——肝、脾外缘节再生、 变性坏死和脂肪浸润等导致肝脏密度不均匀。
28
29
30
31
32
33
肝硬化CT表现
1.肝脏大小和形态改变: 肝叶缩小或不成比例——各叶比例失调 肝裂增宽和肝门区扩大——纤维组织增
生和肝叶收缩的结果 胆囊移位——严重者肝叶似乎彼此分隔
,胆囊位置因之而改变
肝表面高低不平,呈结节状、分叶状—
—肝脏结节增生
34
2、门脉高压改变 ——脾肿大、腹水、脾静脉 和门静脉增粗、侧枝循环血管建立
17
不典型脂肪肝
局灶型脂肪肝——肝的一叶、一段或多个段或叶, 也可为单发的小片状病灶
肝岛——弥漫型脂肪肝中未受脂肪浸润的正常肝组 织,在脂肪肝的衬托下表现为高密度的区域,一般 以胆囊窝附近和肝裂处多见
不均匀脂肪肝——脂肪肝与正常肝组织夹杂分布, 边界不清
18
19
20
21
2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 肝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4
5
6
肝实质和肝血管CT表现
平扫肝实质为均匀一致密度,稍高于上腹 部其他脏器(脾脏、胰腺、肾)高于血管密度
平扫肝内血管表现为条状、分支状或圆点 状低密度影。
7
肝门结构(或称第一肝门)——在肝门区的低密 度脂肪陪衬下,肝门三件:即门静脉、胆管、 肝动脉清晰可见,门静脉呈较粗条状软组织影, 位于肝门内的后部。胆管位于门静脉的右前方, 不扩张时显示不清。肝动脉位于门静脉的左前 方,呈小点、条状,造影增强后容易确认
41
42
43
44
45
46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
※ 圆形、卵圆形,边界清楚,可有占位效应。 ※ 平扫为均匀低密度,或病灶内有更低密度区 ※ 动态增强早期病灶边缘多个与主动脉同步强化
的结节状高密度灶。 ※ 随时间延迟增强灶逐渐扩大,向中心扩散,密
度逐渐减低。病灶向心性缩小。 ※ 延迟扫描(3min以上)病灶完全充填呈等密度 ※ 延迟中心无强化——纤维化、血栓、陈旧出血 47
脂肪沉积或浸润在肝脏内的分布多样化, 可为弥漫型、局灶型。
14
15
16
脂肪肝CT表现
(1)密度改变;密度降低,一般较均匀。CT诊 断脂肪肝的标准一般参照脾脏的CT值,如果肝脏 的CT值低于脾即可诊断为脂肪肝。
(2)肝内血管阴影:平扫为等、高密度。 (3)增强特征:脂肪肝的增强特征与正常肝脏 一致,但仍保持相对低密度, 肝血管穿过低密度的 肝实质,无扭曲或狭窄是脂肪肝的特异征象。
脂肪肝患者可从单纯的脂肪肝转变为肝纤维化、肝 硬化,甚至可能进展为肝功能衰竭,或需要进行肝 移植治疗
定性尤其是定量检测脂肪肝的存在及其程度,可以 为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客观指标
23
24
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脏 疾病,是多种原因造成肝细胞损害后肝脏自身 修复的结果,以广泛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