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病概述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人畜共患病防护培训课件

人畜共患病防护培训课件

研究趋势
跨学科合作
人畜共患病研究需要医学、兽医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合作,以揭示疾病的发病机 制和传播规律。
基础与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免疫应答机制;应用研究方面,需要研发 更加高效、安全的疫苗和药物,提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
全球监测与预警
建立全球性的人畜共患病监测与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新发、再现的人畜共患病。
2. 防控措施
详细描述该地区采取的防控措施,包括疫区的封 闭管理、疑似病例的排查和隔离、密切接触者的 追踪、动物类食品的检测和监督、宣传教育和公 众心理干预等。
4. 讨论与思考
针对该地区疫情的防控实践,提出一些思考和讨 论,如如何加强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如何提高公 众的健康意识、如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控体 系等。
历史
人畜共患病在历史上一直存在,如中世纪的欧洲曾爆发过黑死病(鼠疫), 20世纪初的流感大流行等。
现状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畜共患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 势,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带来巨大威胁。
02
人畜共患病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表现
发热
乏力
人畜共患病感染后,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 可能伴随寒战、出汗等表现。
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清理动物舍或圈,保持干燥、通风, 减少病菌滋生。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规定,定期为动 物接种疫苗,提高其免疫力。
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
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防止野生动物携带 的病菌传播给家养动物。
控制策略
隔离措施
一旦发现动物患病,立即将其隔离 ,以减少疾病传播。
追踪溯源
对患病动物进行溯源,找出其接触 过的其他动物或人员,及时采取防 控措施。

《人畜共患病》PPT课件

《人畜共患病》PPT课件
致病因子似乎可穿过表皮而进入机体; 致病因子似乎穿入局部的淋巴结中复制,后在脾脏
和其他淋巴中复制; 致病因子也可沿着外周神经直接进入脊髓部位; 经口感染牛海绵状脑病实验中,致病因子出现在中
枢神经系统、三叉神经和脊神经根、眼晴和远端回 肠,在脊髓仅短暂出现。 TSE在人的漫长潜伏期中,致病因子的分布和含量了 解甚少。
致病原因
经过将近20年的研究,朊病毒本质及引起细胞死 亡的原因依然不清楚。
现在大多学者认为PrPSc是致病物。到目前为止 最高浓度的富集制备物中每105个PrP单体包含一 个感染单元。已有许多假说解释海绵化和神经细胞 丢失的机制。研究表明PrP106-126片段对神经 有直接的毒害作用。当缺乏PrPC时神经元被氧化 的可能性增大,这表明PrPC可能有抗氧化的功能。
英国禁止数百万人献血
对食品的影响
疯牛病感染因子能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食用 疯牛病肉是传播给人的重要途径。但人不可 能不吃牛肉。由于检测手段所限,牛肉食品 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虽然将几十万头病牛处理 焚烧。但此前受感染的牛预计超过1百万头, 这些亚健康的牛大部分已进入人的食物链, 或加工成其他 产品(如明胶、油脂、动物饲 料等)。
(三)猫海绵状脑病(feline spongifrom encephalopaphy, FSE),1990至1997 年英国报道77例,大型猫科(美洲狮3、猎 豹4、老虎1、豹猫2例)也有记载。
(四) 野生反刍动物的海绵状脑病
1996年英国报道野牛海绵状病,可垂直传播。
人类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
(1)克雅病
人畜共患病(四) 人人兽畜共共患患传染传病染(二病) (二)
谭胜国
湖南生物机电职院动物科技系

《人兽共患疾病》课件

《人兽共患疾病》课件

流行病学特点
定义:人兽共患疾病是指在人类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的疾病 分类:按照传播方式分为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食物链传播等 影响因素:环境、气候、季节、人类行为等 预防措施:加强监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
危害与影响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对动物健康的危害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钩端螺旋体病主 要通过接触受感 染动物的排泄物 或摄入受污染的 水和食物传播
钩端螺旋体病的 症状包括发热、 头痛、肌肉疼痛、 眼睛发红、黄疸 等
钩端螺旋体病的 预防措施包括避 免接触受感染动 物的排泄物、不 摄入受污染疫源性感染 传染源:主要为野生动物,如鹿、蜱等 传播途径:通过蜱叮咬传播 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皮肤多形性红斑,随后出现神经、心脏和关节病变
布鲁菌病
疾病定义:布鲁菌病是一种由布鲁菌引起的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是感染了布鲁菌的动物,如牛、羊、猪等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症状: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睾丸肿痛等
04
人兽共患疾病的传 播途径与防控措施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部分人兽共患疾 病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 胶等传播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人兽共患病挑战
疫苗接种与预防策略
疫苗种类:针对不同人兽共患疾病的疫苗 接种对象:针对易感人群和动物进行接种 接种方法: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 预防策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监测与预警等
05
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与流程
临床诊断:根据症状、体征和病史进行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检测,以确定病原体和病情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等影像手段,观察病变部位和程度 鉴别诊断:与其他相似疾病进行区分,以避免误诊 治疗流程: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人畜共患病概述》PPT课件

《人畜共患病概述》PPT课件
弯曲菌病Campylobacteriosis 鹦鹉热衣原体病Chlamydia psittaci 猪丹毒 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荚膜组织胞浆菌 Histoplasma capsulatum 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 假结核耶尔辛氏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
20 洛基山斑疹热(RMSF) 狗、啮齿类 (立氏立克次体)
21 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 啮类动物、蜱 类 整理课件ppt
②③④
+
+
+ + +
+ +
+
17
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200种。 较 重要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毒病27种、 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真菌病5种、寄 生虫病22种、其他疾病5种)。其中目前在
整理课件ppt
14
中国疾控中心防控所人兽共患病室 与结核病室主要业务范围
1、鼠疫; 2、炭疽 ; 3、钩体病; 4、立克次体病(包括斑疹伤寒、恙虫病、
Q热、埃立克体病 ); 5、布病 ; 6、莱姆病 ; 7、结核。
整理课件ppt
15
主要人兽共患细菌病 ①OIE();②WHO;③USA ④ China-CDC
动物和人的抗病力屏障(皮肤、黏膜、白 细胞、抗体)发挥作用。
整理课件ppt
4
二、在流行病学上,动物是人类疾病发生、 传播必不可少的环节,病原突破了人类的 中间屏障,动物和人类对病原都具有易感 性,是动物源性疾病。
按照疾病传播的生物通道,可分为四种情 况:
整理课件ppt
5

人畜共患病ppt课件

人畜共患病ppt课件
• 如:2003年,广东发生奶牛结核病引起多方关注,一度引起市民恐慌。
31
结核病的预防
• 原则上:采取“监测、检疫、扑杀和消
毒相结合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32
检疫
• 全年对所有奶牛全面实施检疫,建立奶牛
健康检查档案和健康档案;种用牛全面实 施检疫;黄牛分别按存栏20%的比例进行 抽检,检出阳性牲畜和有人间感染的地区, 要以村屯为单位对辖区内的易感牲畜全面 检疫。
时可见到症状。自然条件下,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后期,约在怀孕的第 4个月。流产前2-3天,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有的长卧不 起,由阴道排出黏液或带血样分泌物。流产胎儿多死亡。产后母羊发 生慢性关节炎及黏液囊炎,常因采食不足、饥饿而死亡。公羊除发生 关节炎外,有时发生睾丸炎、附睾炎。
• 猪:临床上,猪感染大部分为隐性经过,少数呈现典型症状,表现为
36
结果判定
• a)阳性反应:局部有明显的炎性反应,皮厚差大
于或等于4.0mm。
• b)疑似反应:局部炎性反应不明显,皮厚差大于
或等于2.0mm、小于4.0mm。
• c)阴性反应:无炎性反应。皮厚差在2.0mm以下。 • 凡判定为疑似反应的牛只,于第一次检疫60d后进
行复检,其结果仍为疑似反应时,经60d再复检。 如仍为疑似反应,应判为阳性。
• 预防为主 • 采取以检疫净化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 制定防治规划,并实施净化方案 • 加强疫情监测 • 改善养殖条件,提高养殖卫生标
40
41
保护动物的生物安全
1、进出严格消毒: 进出各养殖场、舍时严格消毒,以
37
诊断
• • 流行特点 • 本病奶牛最易感,其次为水牛、黄牛、牦牛。人也可被感染。结核病

简述人畜共患病分类及公共卫生安全危害PPT课件

简述人畜共患病分类及公共卫生安全危害PPT课件

对畜牧业的危害
动物死亡
人畜共患病可导致感染的 动物大量死亡,给畜牧业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畜产品安全
人畜共患病可污染畜产品, 威胁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 康。
Hale Waihona Puke 动物福利人畜共患病给动物带来痛 苦和折磨,影响动物福利。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生态平衡破坏
人畜共患病可影响野生动物种群, 破坏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区域性人畜共患病
如炭疽病、布鲁氏菌病等,这些疾病的流行地区有限,主要 在某些特定的地区传播。
03
公共卫生安全危害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01
02
03
直接危害
人畜共患病可直接感染人 类,引发疾病,严重时可 导致死亡。
心理压力
人畜共患病给人们带来巨 大的心理压力,影响生活 质量和心理健康。
医疗资源负担
人畜共患病爆发时,大量 患者涌向医疗机构,导致 医疗资源紧张,医疗服务 质量下降。
传播途径与影响因素
传播途径
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 接触、呼吸道飞沫、消化道摄入、血 液等。
影响因素
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传播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环境卫生、 人类行为、动物种群密度等。
人畜共患病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
人畜共患病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炭疽、鼠疫等病原体曾多次 引起大规模的疫情。
鼓励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人畜共患 病防控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
与的良好氛围。
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
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共同应 对人畜共患病带来的挑战。
分享防控经验
与其他国家交流分享人畜共患病防控的经验和做 法,提高全球防控水平。

《人畜共患病》课件

《人畜共患病》课件

传播途径与方式
总结词
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直接接触、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
详细描述
直接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如皮肤接触、血液接触等。呼吸道传播则通过飞沫、气溶胶等形式传播,如流感 病毒等。消化道传播则是通过摄入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水,如霍乱弧菌等。此外,昆虫叮咬也是传播人畜共患 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流行现状与影响
总结词
人畜共患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详细描述
人畜共患病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导致死亡和疾病爆发,同时也对畜牧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此 外,人畜共患病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加强人畜共 患病的防控和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治科研工作 ,为防控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引 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 我国人畜共患病防控水平。
04
人畜共患病的研究进展与 展望
研究现状与成果
全球范围内人畜共患病的研究已 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病原 体的鉴定、传播途径的确定、防
治措施的研发等。
02
人畜共患病的类型与案例
细菌性人畜共患病
01
02
03
总结词
由细菌感染引发的人畜共 患病,常见于动物接触或 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源 。
炭疽病
由炭疽杆菌引起,通过接 触感染动物的血液、排泄 物或食用受污染的肉类而 传播。
布鲁氏菌病
由布鲁氏菌引起,通过接 触感染动物的生殖道分泌 物或食用受污染的乳制品 而传播。
病毒性人畜共患病
总结词
由病毒感染引发的人畜共 患病,常见于呼吸道、消 化道和皮肤接触。

《人畜共患病》课件

《人畜共患病》课件

人畜共患病的危害
1 危害人类健康
人畜共患病可能导致人 类患上严重的疾病,甚 至死亡。
2 危害农牧业生产
人畜共患病对农牧业生 产造成严重影响,导致 动物生病和死亡,影响 农业发展。
3 危害经济发展
人畜共患病对经济造成 损失,增加医疗费用和 Nhomakorabea物防疫成本。
预防与控制措施
宣传教育
加强人们对人畜共患病的认识,提高防范意 识。
《人畜共患病》PPT课件
人畜共患病是指能够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本课件将介绍人畜共患 病的定义、种类、危害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
什么是人畜共患病
人畜共患病是能够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它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和水传播等途 径传播。
人畜共患病的种类
疫源性人畜共患病
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疾病,如猪流感、禽流感等。
人畜共通传染病
同时感染人类和动物的疾病,如牛病毒性腹泻、沙门菌病和炭疽病等。
常见的人畜共患病
猪流感
由猪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感冒。
禽流感
由禽类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感 冒。
牛病毒性腹泻
同时感染牛和人类的肠道传染 病。
沙门菌病
由食物和水传播的细菌性感染 病。
炭疽病
由土壤和动物体内的孢子传播 的细菌性感染病。
加强科技支持
加大研究力度,开发疫苗和治疗方法。
强化监管管理
加强对动物饲养、屠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 监管。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人 畜共患病。
结论
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和经济造成的危害极大,因此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非常重 要。只有通过合理的防控措施,才能减少疾病的传播,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 康。

《人兽共患疾病》课件

《人兽共患疾病》课件

采取措施减少病毒、细菌的传播,如消毒 、灭鼠、灭蚊等。
保护易感人群
完善法律法规
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和预防接种,提高其 免疫力。
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人兽共患 疾病的防治与控制工作。
05
人兽共患疾病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研究现状与成果
全球范围内人兽共患疾病的分布情况
01
全球各地均有人兽共患疾病的报道,其中某些地区由于地理、
分类与分布
分类
人兽共患疾病可以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类。直接传播是指病原体在人类 和动物之间直接接触传播,如狂犬病、炭疽等。间接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环境 、媒介等途径传播,如禽流感、鼠疫等。
分布
人兽共患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但不同疾病的分布区域和流行程度存在 差异。一些疾病在某些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如非洲的埃博拉出血热、北美的莱 姆病等。
未来各国需要加强在人兽共患疾 病领域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
球性的挑战。
创新防控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将有更多 的新技术应用于人兽共患疾病的 防控中,如基因编辑、人工智能
等。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人兽共患疾病防控知识的宣 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
意识和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抗病毒治疗
针对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采取抗病毒 治疗。
支持治疗
提供必要的营养、休息和护理,帮助患者康 复。
疫苗接种
对高危人群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预 防疾病发生。
控制策略与措施
隔离与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及时隔离患者和疑似病例,追踪并管理接 触者。
02
人兽共患疾病的流行病学

人畜共患病ppt课件

人畜共患病ppt课件

30
二、流行病学
• 传统人类克雅氏病(CJD),变异型克雅氏病(vCJD), GSS综合征,库鲁病,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 羊的痒病 • 传染性水貂脑病 • 马骡和麋鹿的慢性消耗病, • 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 • 家猫、虎、狮、豹等猫科动物的猫海绵状脑病, • 羚羊、野牛等捕获的野生反刍动物的海绵状脑病。
21
(三)保护易感者
• 对从事畜牧业、畜产品收购、加工、屠宰业、 兽医等工作人员及疫区的人群,可给予炭疽 杆菌减毒活菌苗接种,每年接种1次。
• 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可以应用药物预防。
精选ppt
22
第四节 鼠疫
一、病原 • 鼠疫杆菌 ,生物武器之一,死亡率高 • 产生二种毒素, • 鼠毒素(外毒素):对小鼠和大鼠有很强毒性 • 内毒素:引起发热、组织器官溶血、中毒休克等。 • 在低温及有机体生存时间较长, • 对光、热、干燥及一般消毒剂均甚敏感。
(3)咬伤是人和家畜发生狂犬病的主要原因。接触患
狂犬病的血、尿、乳、唾液、组织等含毒物或吸入含毒
之气溶胶,亦可发生狂犬病。从事养犬、医犬、管理犬、
灭犬和免疫犬的人员,都应进行事前免疫。
精选ppt
14
(二)咬伤后的处理
1. 清创伤口:消毒处理,但切勿包扎。
2. 注射狂犬病血清:
伤口处理完后,应立即在48小时内到当地防 疫部门注射狂犬血清。
精选ppt
34
2.人的克雅氏病
• 主要发生在50~70岁老人之间,无性别差异
• 表现为发病迅速,进展性智力丧失,肌肉痉挛、 震颤、强直,偶尔会有癫痫发作,脑部受损, 痴呆症状日益严重80%的病人病情发展迅速, 从发病到死亡大约为7-9个月;20%病情发展 缓慢,病程可达1.5-2.0年。

人畜共患病概述讲解52页PPT

人畜共患病概述讲解52页PPT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人畜共患病概述讲解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谢谢!

简述人畜共患病分类及公共卫生安全危害 ppt课件

简述人畜共患病分类及公共卫生安全危害  ppt课件

ppt课件
5
二、人畜共患病种类
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有250多 种,较重要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 毒病27种、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 真菌病5种、寄生虫病22种、其他疾病5 种)。
我国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130种 。 根据病原体不同,可分为五大类:
ppt课件
6
1、病毒性
• 由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占较大比例, 是人类健康最大危害,如:以中东呼吸综 合症冠状病毒、西尼罗病毒、基孔肯雅病 毒为代表的人畜共患病病毒,对全球公共 卫生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狂犬病、口 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SARS病毒引起的 非典性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 等。
ppt课件
40
• 1、皮肤和粘膜传播。皮肤和粘膜接触发病 动物或发病动物含有病原的分泌物、排泄 物及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病原体通过皮 肤和粘膜侵入。如被狂犬咬伤,接生布病 羔羊,抚摸发病动物,接触疫水,通过破 损的皮肤而发生感染。
• 2、呼吸传播。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尘埃 漂浮与空气中,通过呼吸将病原体吸入体 内感染发病。如肺结核、肺炭疽等。
ppt课件
37
2、工作人员日常防护
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在开展动物疫病免
疫、监测、采样、实验室检测、疫情处置、
病畜扑杀、无害化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等
工作,都有可能接触疫病甚至被感染,如
何做好个人防护:首先要按要求戴帽子、
口罩、手套、消毒、防护服等,其次根据
病原传播途径,做好相对应预防措施(如
布病:防止经皮肤黏膜感染、消化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
ppt课件
17
•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1700万人死于传染 病,95%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主要的 传染病都是人畜共患病,仅结核病每年造 成310万人死亡,25%的人感染弓形虫病, 1万多人死于狂犬病。布病在发展中国家危 害十分严重,外蒙古牧民的血清学阳性率 在30%左右,感染很高,身体健康受

人兽共患病课件

人兽共患病课件

口蹄疫病毒存在于病畜的水泡皮和水泡液中,在发热期,病
畜的血液、水泡液、水泡皮、口涎、乳、眼泪、尿、粪等全身 各种组织、分泌物及排泄物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病毒。
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但高温和阳光易杀死
病毒,202酸1/10和/25 碱对其作用也较强。
13
诊断
(一)流行特点 病毒能侵害多种动物。在自然流行时,主要发 生于偶蹄兽,以黄牛、奶牛最敏感(特别是纯种奶牛),其次为水 牛、牦牛、猪(尤其是纯种白猪),再次是羊,驼骆等。野生偶蹄 兽也能发病,如黄羊、野牛、野猪、鹿等。近些年来,猪常发 生。
(四)实验室诊断
1.细菌学诊断 从死畜耳静脉或四肢末梢的浅表血管采取血液涂片,用姬 姆萨或瑞氏染色液染色,用显徽镜检查,可以看到单个或短链有荚膜的两端 平截竹节状大杆菌,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猪体局部炭疽涂片的菌体形态常不 典型。如果尸体不新鲜时,要注意与类炭疽杆菌相混同,所以腐败病料不适 于镜检。
采取新鲜病料接种在普通琼脂平皿上,37℃温箱培养24小时后,可见有表
(2)炭疽尸体,在消毒条件好时,可取一个耳朵。用细绳在耳 根上紧扎两道,用刀从中切断,烧烙切面,包在漫过5%石炭酸
2021/10/25
9
溶液的布片内,装于灭菌广口瓶中或其他不漏水的容器内送 检。 ·
防治 由于本病病程短促,病情急剧,早期确诊、及时治疗
是十分重要的。但必须在严密隔离和专人护理的条件下进行治 疗。可用抗炭疽血清早期注射,马、牛100 ~ 250亳升,猪、羊 50~120毫升。同时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如青霉素、土霉 素、链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等。
菌体连接处如刀切状平截或微凹,很像竹节,游离端则钝圆,菌体周围有明
显的荚膜。在活炭疽病畜体或死亡后未经解剖的尸体内,不形成芽胞。一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疾控中心防控所人兽共患病室 与结核病室主要业务范围
1、鼠疫; 2、炭疽 ; 3、钩体病; 4、立克次体病(包括斑疹伤寒、恙虫病、
Q热、埃立克体病 ); 5、布病 ; 6、莱姆病 ; 7、结核。
主要人兽共患细菌病 ①OIE();②WHO;③USA ④ China-CDC
人兽共患细菌病
②③④
+++
+
+
+
++ ++ ++ ++
人兽共患细菌病
主要宿主
11 鼠疫

12 鼻疽

13 绵羊地方性流产(绵羊衣 绵羊 原体病)
①②③④
+
+
+
+
14 禽鹦鹉热衣原体病

15 禽结核

16 沙门氏菌

17 大肠杆菌
多种动物
18 志贺氏菌病
鱼、禽等食物
19 回归热(螺旋体)
蜱、鼠
20 洛基山斑疹热(RMSF) 狗、啮齿类 (立氏立克次体)
人畜共患病概述优秀 课件
人畜共患病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非常重要 的一类传染病,发生范围遍布全世界。目 前,新的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人畜共患 病的防控形势更加严峻。为了维护畜牧业 健康发展,保护人类健康,人畜共患病的 防制工作引起高度重视。
一.人畜共患病的概念
人畜共患病是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 病学上互相关联,在动物和人之间自然传 播的疾病。
性病等属于此类. 3.野生动物和畜禽共同传播的人畜共患
人畜共患病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病原体是指细菌
(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立克次体、 螺旋体、真菌、病毒、寄生虫(线虫、原 虫、吸虫、绦虫)等微生物或寄生虫。非 生命的致病因素不包括在内。
据统计,对动物和人有害的病原生物有500 多种,动物和人一生要发生100多次感染, 但致病的感染一般只有5~10次,这主要是 动物和人的抗病力屏障(皮肤、黏膜、白 细胞、抗体)发挥作用。
(2)病原体既可以贮存于动物,也可以贮存于人 类。动物、人类都可以发病和互相感染,即动物→ 人→人→动物,例如结核病。
(3)病原体主要贮存于人类,并引起人的 感染,但易可波及动物,例如疟疾、登革 热等虫媒性传染病。
(4)病原体为完成生活史,在传播环节人 和动物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猪囊虫病。
3、病原体在人和动物之间的自然传播是指 水平传播,以接触感染方式为主,可以是 直接接触(皮肤和粘膜),以可以是通过 媒介(生物或机械媒介)间接接触(呼吸 道、消化道、虫媒)。
+ +
+ + +
+
+
21 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 啮类动物、蜱类
+
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250余种。 较重要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毒病27种、 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真菌病5种、寄 生虫病22种、其他疾病5种)。其中目前在 许多国家流行、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有 近40中。
二.人畜共患病的分类
一是病原体在虫媒体内没有发育和繁殖, 只是通过昆虫的口器、消化道机械传播, 如肠道性细菌性感染等;
二是病原体在虫媒体内经过发育和繁殖, 在感染宿主,如森林脑炎、乙脑。
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公布主要人兽共患细菌病
1、炭疽; 2、钩端螺旋体病; 3、布鲁氏菌病(牛种、羊种、绵羊附睾种); 4、牛结核; 5、牛生殖道弯曲菌病; 6、 绵羊地方性流产(绵羊衣原体病)、禽鹦鹉
(3)食入传播。病原以饮水和食物为媒介物, 经消化道食入病原体。很多细菌性人畜共患病 如沙门氏菌通过肉和蛋、布病病畜的肉和乳, 以及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和蔬菜等。目前我国 发生的一些炭疽,都是农民在宰杀病死动物过 程中,因手忙而把刀置入口中感染。
(4)虫媒传播。病原体以生物媒介进行传 播。又包括两种方式:
热衣原体病。 7、 鼻疽; 8、禽结核;
WHO(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主要人兽共患细菌病
1、沙门氏菌 2、弯曲菌 3、炭疽 4、布氏菌 5、结核分枝杆菌 6、大肠杆菌 7、钩端螺旋体 8、鼠疫杆菌 9、志贺氏菌 10、弗朗西斯土拉伦菌
美国(细菌)
1、炭疽(Anthrax) 2、布氏菌病(Brucellosis) 3、犬艾利希体病(Ehrlichiosis)(立克次氏体) 4、Q 热(Q-Fever)(立克次氏体) 5、回归热(Relapsing Fever)(螺旋体) 6、洛基山斑疹热(RMSF)(立氏立克次体) 7、野兔热Tularemia(土拉伦菌) 8、鼠型斑疹伤寒Typhus (Murine)(莫氏立克次体)
根据病原分类 1.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狂犬病.高致病
性禽流感.疯牛病. 2.细菌性人畜共患病:炭疽.布病.沙
门氏菌.结核病. 3.寄生虫性人畜共患病:猪囊虫病.旋
毛虫病.
人畜共患病的分类
根据流行环节分类 1.野生动物为主传播的人畜共患病,又
称自然疫源性疾病.欧洲流行的狂犬病. 2.畜禽传播的人畜共患病:大部分细菌
2、在流行病学上,动物是人类疾病发生、 传播必不可少的环节,病原突破了人类的 中间屏障,动物和人类对病原都具有易感 性,是动物源性疾病。
按照疾病传播的生物通道,可分为四种情 况:
(1)病原体主要贮存于动物,以动物发病为主, 人类偶尔可感染发病,但人与人之间不传播或几乎 不传播,即动物→人,例如狂犬病、棘球蚴病、炭 疽、布病,以及早期发现的人感染禽流感病例。
(1)皮肤和粘膜传播。皮肤和粘膜接触发 病动物或发病动物含有病原的分泌物、排泄 物及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病原体通过皮肤 和粘膜侵入。如被狂犬咬伤,接生布病羔羊, 抚摸发病动物,接触疫水,通过破损的皮肤 而发生感染。
(2)呼吸传播。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尘 埃漂浮与空气中,通过呼吸将病原体吸入体 内感染发病。如肺结核、肺炭疽等。
主要宿主 ①
1 炭疽
多种动物 +
2 布氏菌病
多种动物 +
3 钩端螺旋体病
多种动物 +
4 分枝杆菌病(结核、牛结核) 牛
+
5 弯曲菌病(肠道弯曲菌、生殖道 牛、羊 + 弯曲菌)
7 弗朗西斯土拉伦菌(野兔热) 啮齿动物
8 犬艾利希体病(立克次氏体) 犬
9 Q热(立克次氏体)
节肢动物
10 鼠型斑疹伤寒(莫氏立克次体) 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