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能力训练(王欢)
谈高段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
谈高段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科学浓缩,汲取精华——谈高段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作者钱倍倍钱梦龙老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
概括能力是学生阅读能力要素中层级较高的一种能力。
20XX年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高段的概括能力培养是指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其过程并未得以充分展开,具体表现为教师对阅读能力要素认识的不清晰,学生缺少概括方法的指导,从而导致学生概括能力的缺乏。
可见,在高段阅读教学活动中,针对年段特点,结合文本特色,指导学生浓缩文本内容,准确、全面地进行概括,是当前阅读教学中需要加以研究的内容。
我们高段备课组紧密围绕“高段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这一研究点,开展了导研式教研活动,以文本为“教例”,梳理出了以下三个主要策略。
一、理清文本思路,浓缩便有方向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三学段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文章的表达顺序是作者创作思路的外化,是文本内容的经纬与络,承载着服务文本内容、更好地表达内容的重任,有时甚至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准确解析文本的结构,是把握文本脉络的重要手段,更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
所以,依托文本的思路,教给学生概括内容的方法,等于让学生在浓缩课文内容时有了方向。
1.从显性内容的安排顺序中理清思路显性内容的安排顺序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事情发展的顺序、时间的变化顺序、地点转换顺序、事物特点、逻辑顺序等几个方面。
教师引导学生从显性内容的安排顺序中理清思路,就能把握文章的表层结构,形成对文本的初步理解。
在我校校本教研中,五年级教师执教的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四位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主要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没有明确的指导方法;二是在检查本课新词后,让学生将一些词语串联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阅读题概括能力的训练啊
阅读题概括能力的训练说起概括能力,我们势必会想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段意。
还有,就是阅读相关的内容后,回答问题时需要概括;体会作者的情感时要概括。
概括,可以浓缩成一句话,一段话,也可以凝练成一个词。
这种能力的形成既需培养,又需通过反复的练习锻炼、巩固、提高。
具体做法是:一、概括段意概括段意,首先要掌握好方法。
常见的概括段意的方法有摘句法、取主舍次法、归并法、提问法。
1、摘句法是归纳段落大意众多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就是找出足以表达段意的句子,把它摘录下来作为段意。
用摘句法要谨慎,首先要弄清这一段的主要意思,然后再看一看所摘录的句子是否明确、完整、简洁的表达了段意。
同时还要注意摘录的句子是否需要修改加工。
用摘句法归纳段意的关键是找准中心句和重点句。
有的时候重点句在段落开头,有的在段落结尾,还有的在段落的中间。
仔细分析,在段落的结尾,或段落中间出现的中心句或重点句,它的前面往往用“因此”、“因为”、“的确”、“可见”、“总而言之”、“这就是说”等词引出。
独立阅读实践:鲁迅爱书的故事△鲁迅小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上“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启蒙老师——一位远房的叔祖那里看了不少带图的书。
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画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啦!这么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
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家中带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
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三字’,我给你买来了!”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本。
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
过年。
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点钱叫做“压岁钱”。
鲁迅得到这些钱后,总是舍不得零花,攒起来买书看。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含答案)
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选项填在括号内()。
A.陋室(lòu)B.德馨(xīng)C.调素琴(tiáo)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C.不蔓不枝(长枝)D.亭亭净植(种植)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5.文学常识填空。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爱莲说》选自卷三,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家。
著有等。
6.课文理解填空。
(1)《陋室铭》紧紧扣住“”立意,以“”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的节操和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德。
7.根据《爱莲说》课文理解填空。
(1)作者从、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2)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分别说它们是、、的化身,并借此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3)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和,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文概括能力训练方法略谈
语文概括能力训练方法略谈作者:欧凤玲来源:《开心素质教育》2016年第07期概括,指领会过程中改造感性知识和形成理性知识的过程,它是训练学生理性思维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生理渐趋成熟的特点,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形成期,因此教师要抓住契机,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
一、通过各类讲话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听话能力学校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开学典礼上校长、老师的致辞,半期、期末教导处的总结汇报,法制报告,学术报告,演讲报告等,有意识地让学生听出讲话的主要内容,养成开会带语文草稿本或笔记本的习惯。
初一上学期主要让学生能复述少部分内容即可,初一下学期让学生听出主要内容;初二阶段,学生不仅能听懂主要内容,而且能有条理地说出听稿的结构和层次;初三阶段,学生能针对讲稿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具备很好的筛选与综合能力。
这样,不但让学生养成了很好的听话习惯,而且训练了概括能力;学生在说出他们观点的同时,也告诉他们应模范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通过讲话中的优秀案例,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为理想人格的塑造奠基。
二、利用报刊杂志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训练“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用这句人们耳熟能详的歌词来形容香港丽姿减肥在香港的受欢迎程度,恰如其分。
香港丽姿在港热销十年,从演艺界到普通市民,从高级白领到大学女生,共同体验着丽姿急速瘦身的快感,上百万港女甩掉“肥女”称号,成了香港丽姿减肥的见证人和活广告。
“当天就有感觉,6天瘦一小圈,半月瘦一大圈。
同时皮肤、头发还一样有光泽和弹性,用香港丽姿我完全放心。
”一位企业白领如是说。
“去年用香港丽姿减油减得特别爽,今年身材还保持很好!”中环上班的Maggie一脸得意。
“减油特别轻松,不用上厕所,不用节食,零食照吃,懒觉照睡,也一样能瘦下来。
”香港大学的小米开心得不得了……通过概括,学生发现,这段文字是一段很生动的说明文语段训练,说明的对象是“丽姿减肥药物”,概括其特点有:使用人群广;瘦得快;不反弹;轻松减肥。
语文概括能力的训练
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并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语文综合能力是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听、说、读、写这四种语文基本功。
语文综合能力具体表现为两个层面的素质:第一层面是语文知识素质和语文能力素质,第二层面是语文的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道德素质。
语文能力素质中,概括能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概括能力,指的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的能力,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把所读所听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从现象中揭示本质,能把具体形象抽象化的能力。
其主要的形式有概括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等。
概括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尤其重要。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叶圣陶先生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写文章是有一条思路的,阅读时要加以探究,沿着这条思路去把握住文章的要义。
概括能力的拥有能使阅读者更精准地把握写作者所写的内容,能更快、更准地找到作者的写作思路,能更好地透过现象而能看到本质,进而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今天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没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就不能使信息的表达和传递做到快速、扼要、准确。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培养。
语文能力是语文学科的特殊能力与学习该学科的智力活动及有关智力与能力的统一体。
具体来说,中学生语文能力的构成主要是以概括为基础,听说读写能力与相应的思维品质的交互组合。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只有基础扎实了,才能建造语文的高楼大厦。
(一)授以一些基本的模式。
有人一看到模式、框架,便会认定这是框死人思维的东西,是箝固人思维活跃发展的紧箍咒。
一个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是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的阶段。
基础教育犹如教小孩学步。
小我们看问题、做事情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以前曾有一个阶段语文教学动辄就是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教师把教参的段落划分和段落大意告诉学生,让学生再去背这些东西。
语文教研组概括能力培养的方案
语文教研组“学生概括能力培养”主题研究三年发展计划一、工作指导思想全面落实教育局教研室提出的“轻负高质”的精神,以校大课题“理解教育”为抓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
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学校“一切为了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
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1、探各类文体概括的方法2、研概括能力培养的课例3、命概括能力检测的试题4、思研究活动中的不足三、研究的方法和措施(一)骨干引领,团队合作,打造和谐协作型团队教研组建设的首要任务则是营造内部团结,并能形成合力的团队氛围,具有和谐理念的团队精神。
为此我们极力打造“和谐协作型教师团队”的,组建教研组的团队机制。
1、组建学科智囊团,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
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他也只是一颗灿烂的珍珠,只有用一根线把众多的珍珠连接起来,才会组成一串美丽的项链,这根线就是团队精神。
我们语文组成员的梯度虽然不是很健全,但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智囊团里不仅有备课的探讨,更有理念的传递;不仅有教学方法的上的交流,更有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启迪。
2、培训进修,保障研究有效开展。
尽量争取学校能多方面创造条件为语文组教师提供提高和培训的机会,以获取先进的课改信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
同时,参加培训和听课教师学习回来以后要同教研组内的其余老师进行交流,撰写学习心得,并在校园网上交流,或者给大家上课或做讲座,使听课学习活动影响更大,效果更好。
3、网络教研,寻求研究的新途径。
在针对“概括能力培养”这一疑难问题研究,我们准备组建一个“魅力川小”教师博客、建立学校教研QQ群平台、等网络教研方式,给全校师生搭建了一个“比学赶超”的舞台,极力营造“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的校本教研的浓厚氛围。
使教师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强化研修、丰富形式,提高研究活动的实效性为了使主题研究活动更加扎实有效的开展。
怎样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怎样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阅读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把它读懂,读懂就是要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文章内容;为什么写——文章中心;写作意图怎么写的——文章的写作顺序(段落层次,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哪些好词好句,词句的含义。
一、表达的顺序。
这是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把握了表达的顺序,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条理和层次,便于把握全文的结构和中心了。
叙事性文章的表达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说明性文章的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以空间为序,或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或由上及下,或由下及上;或由内及外,或由外及内。
文章的表达顺序虽然变化无穷,但只要按上述类别去分析,还是可以把握的。
二、文章的结构。
文章常见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因果结构、并列结构、递进结构、概括具体等。
不同类别的文章它的结构也是不同的,在阅读时如果弄清了,文章的条理就显而易见了。
另外,对于条理清楚,结构明显的文章同学们也可以尝试划分段落,并能概括出大致意思。
三、划分段落。
为了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我们常常还要给文章划分段落。
常见的分段方法有以下几种:1.归并法。
这是分段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说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相邻的几个自然段归并为一大段。
2.分类法。
在小学阶段大家主要接触到叙事性文章和说明性文章。
而叙事性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按空间转换的方式、按组织材料的方式(如“总分”关系等)等方法进行分段。
说明性文章主要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划分段落。
3.直铺重点法。
根据文章的题目或重点内容,把重点部分先找出来,然后再把其他部分分段。
4.标志法。
在一些文章中经常有一些比较明显的这标志,我们可以利用它们迅速地给文章分段。
如按时间顺序分段的文章中有标明时间的语句。
②按空间的变换分段的文章中有标明地点、方位的语句,如《天安门广场》。
③有些文章还有过渡语句、过渡段。
另外,同一篇文章还可以有不同的分段方法,大家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段。
小学语文思维教案二:小学生概括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思维教案二:小学生概括能力培养语文教育中,概括能力一直被认为是重要的学习技能之一。
概括是指将大量细节信息归纳为一个更简洁、更简单的结论。
其实,概括能力不只是语文教育中需要培养的技能,它还涉及到人类思维发展中的核心问题。
小学期间,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这里,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主要的概括能力培养方法,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
培养一种概括思维模式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很容易被引导的,所以我们在培养小学生的概括能力方面可以采用一些方法:1.组织一些内容简单的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构建一个简单、清晰的框架结构。
例如读一篇文言文,并根据内容写出一篇简化版的短文。
2.培养学生喜欢思考的习惯,引导他们把思考的重点放在课程材料的关键信息上。
例如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这个材料告诉我们什么关键信息?”,“为什么这个信息很重要?”,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深入。
3.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概括信息,并在发现和总结后分享出来,这对于培养学生概括思维模式及口头表达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例如班级阅读后,可以让学生采用“张口传递”的方式互相交流分享,每人分享一点其所读到的关键信息。
解决实际问题小学生为什么要培养概括能力呢?培养概括能力的最终目的是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复杂的问题,并让学生识别压倒性的信息,组织思考,从而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例如针对“如何计算100以内的数的平方和”,可以让学生发现其中很多数字都是规则性重复的,而不必项项相加。
这样既会排除异常错误问题,又可以更快的得出正确答案。
培养好概括能力,对于学生高效快速完成数学作业、加强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日常问题都有巨大的帮助。
第三、结构化学科课程结构化的学科课程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结构化的学科课程甚至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这样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就可以更加广泛。
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概括能力的尝试
首先 , 以单 元为 单位 进行 归纳 总 结。新编 中学语 文教
材 , 科书本 身 以文 体组 织单 元 , 难 易排 列顺序 , 分 系 教 按 划 统而科 学 , 单 元所 选 文章 都 有 一定 的 共性 , 合 单 元知 每 结 识 进行 概括 , 出规律 性 的东 西来 。九年 级语 文 上册 第一 找
络。
质 。所 以在 阅读教 学 中, 一定 要运 用各 种方 法培 养 学生抽
象概 括 的 能力 。
比如 郦 道 元《 三峡 》 文 , 现 了三 峡 两 岸 绮 丽 的 景 一 表 色 , 章通 过描 写 几 幅 风景 后 点 明主 旨, 文 学生 固然 也 能接 受 , 其抽 象 概括 的 能力未 得 到锻 炼。 但 为培养 学 生 的能力 , 这样 的文 章 我们 可 以让 学生读 课 文 画图 , 即选其 中两三处 风景 语 段让 学 生 去读 , 完 之 后制 成 图画 , 课 时先让 学 读 上 生用 自 己的语 言描 绘 自 己所 画之 图 , 以写 下 来 , 可 然后 翻 看原 文 , 两相 对 照 , 出 自己描 绘 的风 景 之所 以不 如原 文 找 有韵 味 的原 因, 除语 言 不够 准确 外 , 主要是 缺少 了什 么 , 学 生很容 易 可 以发现 自己在 景物描 写 方面 的不足 , 者是 词 或
可 以从 以下三 个方 面入 手 :
一
“ 客将 至 , 不冠 不 袜 ” 中的“ ” “ ”《 冠 和 袜 ( 大铁 椎传 》 等 等。 ) 我 们仔 细研 究这 些名 词所 处 的位置 , 就会 从具 体 句子 的分 析 中找 出它们 活用 的条 件 和规 律 ,进 而 上升 到 理论 的高 度 : 1 名词 放在 “ 字后 面 , 用为 动 词 , 前一 例 ;2 () 所” 活 如 () 名 词放 在 能愿 动 词 后面 , 活用 为 动词 , 中间 两句 ;3 名 如 () 词放 在 副词后 面 活用 为动 词 , 后 两句就 是这 种情 况 。让 最 学 生掌 握透 过 现 象看 本质 的技 能 , 并进 行 抽 象概 括 , 能让 学 生对 已学 的知 识进行 广 泛 的迁 移 , 学生更 好地 掌握 已 对 学知 识 , 为新 知识 的学 习打 下基 础。
王欢:教育要为学生预见未来,赢得未来
王欢:教育要为学生预见未来,赢得未来作者:邢晓凤来源:《教育家》 2018年第49期王欢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获全国优秀教师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北京市红领巾教育奖章、北京市师德之星、东城区杰出校长、东城十大杰出青年、东城区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党的十八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东城区人大代表。
北京的冬天,风清冷,阳光慵懒淡泊。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校园内刻着“和谐”的碑石和师生嬉戏的雕塑群,透着疏朗的静美。
厅内小桥流水,一架黑白钢琴摆在大厅的一隅。
在校长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史家小学校长王欢,她极富亲和力,话语间唇角抿起一抹暖暖的笑意:“好的教育一定不是在灌输知识,而是注重对孩子思维方式的培养,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一生‘学而不厌,挫而不败’。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是正常的,我们要让孩子敢于试错,让他像竹子一样一节一节地磨砺成长。
”王欢的语气里难掩呵护之情,就像疼惜一朵花苞、呵护一只青花瓷,唇齿间都带着柔意。
谈及教育改革,王欢的语气里又带着一份刚性的坚毅与笃定:“教育一定要改革,改革才有活力。
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让心灵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必须要有创造力、有担当,让孩子预见未来,才能赢得未来。
”教育是七分等待,三分唤醒改革开放四十年我是幸运儿。
1978年,王欢考取了北京第一师范学校,至今恰好四十年。
“改革开放四十年,正是我教师职业生涯成长的四十年。
我见证了改革开放的点滴历程,真切感受了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无限惊喜。
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教育也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
我的成长正受益于改革开放,我是幸运者中的幸运者。
”王欢的语气里充满感恩。
她说,教师要有热爱教育的定力,从内心里热爱着教育,有爱就有热情,有力量和温度,有无限的能量,爱可以化解很多问题。
阅读教学要重视概括能力的训练
概 括时,应 该字斟句 酌,表达 准确 。 《 师说 》 的第 二段 ,用对 比的方法 分三层 论述 。第 一组 对 比,指 出是否尊师 重道 ,是圣愚分野 的关键所 在;第二组对
比 ,指 出 “ 小 学 而 大 遗 ”的 谬 误 ;第 三 组 对 比 , 以巫 医 乐 师 百
没有真正理解,是因为 概括能力不强 。概括 能力的拥有能使 阅读者更精准地 把握写作
者所写 的内容 ,能更 快、更准地找到作者 的写作 思路,能更好
地 透 过 现 象 看 到 本 质 ,进 而 把 握 作 者 所 要 表 达 的主 旨。概 括 能
工之 人与 士大夫 之族 作对 比,批判 当时社 会上 轻视 师道 的风 气 。那么 ,这三 组对 比合 在一 起阐 述 了什 么观 点 ? 由 “ 吾未 见其 明也 ”一句 ,可知作者在本段所表 明的观点,就是众人 的 做 法 不 明智 ,态 度 错 误 。 由此 概 括 出 “ 批 判 不 重 师 道 的错 误 态 度 ”这样 一句 话 。由 “ 其可怪 也欤 ”一 句 ,引导 学生概 括 出 “ 不 良风 气 ”一 词 。 然 后 ,让 学 生 把 此 段 的 内 容 用 文 字 概 括 出 来: “ 批判不重师道 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 的不 良风气 ”。
么 问题 ?学 生 的概 括 不 完 整 不 全 面 。每 一 句 的意 思 都 懂 , 可 就
是不会概括 。可见 ,学生 的抽 象概括能力 比较差 。此 时,老师
应 有 的 放 矢 ,进 行 点 拨 。 “ 古 之 学 者 必 有 师 ” , 显然 是 观 点 ,
也就是文章 的论 点。接着 , “ 师者 ,所 以传道受业解 惑也”一 句 ,指 出老师 的职 能作用 。然 后, “ 人非生而知之者 ”至 “ 终 不解矣 ”几句 ,从不 从师的危害角度说 明从 师的重要,从反面 论述 中心论 点。这里 ,学生想不到 “ 危 害”和 “ 重要 ”二词 , 原 因是对不从师 的后 果认识不到位 。这里 ,老师 要引导学生思 考 :不从师 的后 果怎样?从而让学生概括 出 “ 危害 ”二字 ,这 样学生就认 识到了从师的重要 。这时 ,让 学生概 括意思 :这几
国考神鹿指导之概括能力
国考神鹿指导之概括能力若要顺利完成<申论>试题,应试者就必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掌握阅读材料的方法和技巧是答好试题的基础.2021年国考申论指导:概括能力一、迅速浏览全文,寻找段落中心句在大量的材料面前,考生想在有限的时间里一词一句的吃透材料是不可能实现的。
找出有用的信息点,挖出文章主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迅速浏览全文,找出段落的中心句。
段落中心句直接指向段落的意思,往往抓住中心句,也就抓住了文段的主要内容,即答题的得分点。
所以考生在阅读材料时就要有意识的找出中心句。
【例一】2021年浙江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真题随着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需求呈多样化发展,家用电器大量普及、更新,居民生活用能延续了2021年以来的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浙江省能源监察总队的监测统计,2021年1~9月份,全省居民生活用电同比增长8.7%。
同时,全省汽车保有量在前两年年均递增19.1%的基础上,2021年前三季度又增加了55.7万辆,达到410.2万辆。
预计2021年全年汽车增加将超过20%,汽油用量将增加21万吨,折标准煤30万吨。
省能源监察总队总工程师介绍说:“居民生活用能持续刚性增长将给节能降耗带来长期压力。
”【分析】快速浏览段落,不难看出首句就是中心句,如果考生在遇到相关考题时能结合中心句答题必定不会得低分。
二、寻找关键词,高度概括申论答题一般都会有字数限制,要求考生语言力求简洁。
但简洁却也要全面,这时候关键词概括法就十分必要。
【例二】特别是像渤海这样的内海,海水封闭性强,自身交换能力差,一旦污染,它的自我更新周期至少需要15年。
【分析】这里上面这句话就可以通过找关键词概括为:渤海是内海,封闭性强,交换能力差,更新周期长。
三、组织语言,同义替换有些材料在描述时没有中心句和关键词,就需要考生自己组织语言来同义替换材料,对材料进行概括。
但是在同义替换的情况下,许多考生,面临的问题是知道意思,但是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概括,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做题过程中进行积累和储备。
小学生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实践
文的概括方式。再如《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虽然在 内容上较为侧重描写赛马的谋略,但不管使用什么谋 略,结果如何,以文章概括“人物 + 事件”的方式无 论怎么概括始终都是“田忌赛马”,题目便已经给出了 文章概括。而针对这类题目便已经给出概括内容的文 章,教师也可以利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教学,可先 让学生了解全文的概括性内容,再提出疑问让学生按 照题目的概括进行探究:“这篇课文讲的是田忌赛马的 故事,那么田忌是怎样比赛的?又取得了什么样的结 果?你有什么启发吗?”也可以根据题目的大概括让 学生总结各段的小概括,如“第一段写了什么?第二 段写了什么?”等。
62
二、将疑问为落点,引导学生把握重点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基本所有课文都具有一个或 多个描写对象,围绕这些对象进行内容描述,其中都 会有一位“主角”。文章主体大多描写了“主角”是 谁?做了什么?后来怎么样了?“主角”可以是个人, 也可以是个动物,还可以是某处景物。对于学生来说, 抓住文章中的“主角”,分析“主角”发生了什么事便 能够轻易找到文章的重点,当重点浮现在眼前时,整 篇文章的脉络和故事走向便一下清晰了起来。而教师 则要善用引导,如部分课文可以利用问题引导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疑问的驱使下主动去 探索课文找到答案,当答案找到后文章的表面以及隐 含部分就都能理清。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这篇
总第 365 期
基础教育论坛(下旬刊)
JICHUJIAOYU LUNTAN
教材教法
小学生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实践
王 颖(辽宁省沈阳新民市城区第四小学)
摘 要:阅读中的概括指的是将原本较长的语言描述以简短的话语表述出来,在不偏离原意的基 础上将其转化为最简状态。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概括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课文内容,包括故事内容和情 感内容等,对学生阅读能力及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明显帮助。
概括能力培养的本体性追问
概括能力培养的本体性追问作者:高敏康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8年第7期[摘要]目前,阅读教学的概括出现形同复述、千篇一律和流于形式等问题。
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只停留在基本的策略和方法上,而对概括的本质意义没有真正的领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整理,使他们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概括的内在规律。
[关键词]阅读教学;概括能力;本体;追问[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9-0021-02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如果我们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只是停留在基本的策略或方法,而对概括本身的理解和对概括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就必然会导致理解的浅薄,学生概括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高。
一、追本溯源——从原点到现实我们有必要先从概念的本源去探寻问题的根本。
(一)什么是概括百度对“概括”的解释是:“概括是形成概念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
”这一解释很专业,也很抽象。
于是,我又找到从心理学角度对此概念的阐释:“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
”综上所述,概括其实就是从具象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
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博观而约取”。
(二)为什么要概括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概括的训练?从上面的解释中我们不难发现,概括其实是一种思维的过程与方法。
这种方法或能力的习得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要素,思维力的提升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当代心理学家林崇德先生说:“概括是智力与能力的首要特点。
因此,中小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应看成其智力与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
”看来,概括是为了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那概括对阅读教学而言,又有何意义呢?综观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循序渐进、贯穿始终的。
从教学实践角度看,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概括过程。
如何稳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之概括能力的训练
如何稳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之概括能力的训练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并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语文能力素质中,概括能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今天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没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就不能使信息的表达和传递做到快速、扼要、准确。
语文教学中的概括能力,指的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的能力,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把所读所听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从现象中揭示本质,能把具体形象抽象化的能力。
当代心理学家林崇德说:“概括是智力与能力的首要特点。
因此,中小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应看成其智力与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
”概括能力的考察方式有很多,其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直是中段学习的一个重点,更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主要内容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概括的内容要具体。
有的同学常用“经过”“结果”之类的词代替内容,太空洞,这不行。
应该写出经过是什么,结果怎样。
二是概括的要点要全面。
一篇文章的内容往往有几个要点,要抓全,不能丢要点。
三是语言要简明,不罗嗦。
就是要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内容表达得简单明了。
概括主要内容的常用方法:一、题目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文章信息。
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
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把题目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如《三顾茅庐》,我们可以把题目的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
在此基础上补上三顾茅庐的起因、经过及结果,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刘备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学会从题目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二、摘句法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高中历史概括能力的培养策略 - 北师大二附中
高中历史概括能力的培养策略北京师大二附中历史组张彤什么是概括能力?概括的心理学意义是: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
可分为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初级概括是在感知觉和表象水平上的概括。
高级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进行的概括.概括是建立在归纳基础上的。
归纳是一种推理方法,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跟“演绎”相对。
一、概括能力的特点与规律1、以“论从史出”为原则历史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特点在诸学科中最为显著,真可谓“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
复旦大学的古史与甲骨学家胡厚宣教授的《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一书,于1950年6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认为:“史学若是房屋,那么,史观是工程师,史料是木材砖瓦。
”“中学历史教科书就是一个高度概括处理浩如烟海的史料、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的范例。
它重点突出,观点明确,以纲带目,脉络清晰。
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方法,学生使用历史资料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模拟历史学科的研究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历史材料的处理过程和结论表达中,概括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能力。
近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呈现注重创设“新材料、新情境”,重点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阐释材料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特别考查学生的阅读和概括能力。
从近几年高考看,无论是07年还是08年的北京卷、全国卷,或者其他省市的高考题,无论是新课程卷还是旧课程卷,都强调特别强调对材料的使用,运用多种史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注重科学使用材料。
新旧过渡的北京卷和新课程高考都重视历史阅读的质和量,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和表述。
2008年高考试卷中材料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如运用了学者观点、报纸评论、社会生活场景、历史图片、大事年表等材料为题干。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对历史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驾驭材料和教材知识并进行整合和表达,在多种综合能力的共同作用中,重点凸显的就是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也是学生是否成功运用各种能力的关键。
快速阅读之于理解概括
快速阅读之于理解概括
王欢欢
【期刊名称】《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年(卷),期】2018(000)011
【摘要】试想:一个人正在向你表述他的观点。
他有两种表述效果:一种是语速缓慢、一字一句、断断续续;另一种是语速稍快,字句流畅、一气呵成。
【总页数】1页(P1)
【作者】王欢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快速阅读之于理解概括 [J], 王欢欢
2.中考现代文阅读之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分析 [J], 李丹
3.高效阅读,快速理解——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效提升方法 [J], 阮婧
4.高效阅读,快速理解——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效提升方法 [J], 阮婧
5.优化阅读,快速理解——“双减”下有效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J], 祁淑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及语言概括能力训练课
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及语言概括能力训练课
教学反思
培养孩子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
如何将孩子的抽象认知明朗化,并培养孩子将自己的感悟整理成条理清晰的书面语言,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难度是不言而喻的。
四月十七日下午第二节课,我引导孩子们结合第18课课后的第二个问题:“我们来找一找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并说一说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品读感悟通过神态、动作描写的语句,我引导学生透视人物心理活动。
抓住了田雨丰、孙政飞、于昀弘等同学课上表述的关键性词语“恐惧”“勇敢”“心里吊着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引导学生感悟阮恒的舍己救人、勇敢的可贵品格。
为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及时将所悟所感记录下来的良好的练笔习惯。
我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了示范性的板书(见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因果复句的概括
1. 因果关系的复句、文段的主次关系只是现象和现象之间“引起 和被引起”的关系,因果关系重在“果”,原因是次要的,结 果是主要的,概括时抓住结果来概括即可。 例如:因为这草都枯萎了,所以踩在脚下更感到柔软。 分析:“草都枯萎了”这种现象引起了“踩在脚下更感到 柔软”这种现象。这是现象与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 系。遵循保主舍次原则概括为:草踩在脚下更感到柔软。
2. 高级概括:指把事物、事情进一步归纳、综合到本质的概 括。即根据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进行的概括。
三、概括所需要的基础
1. “舍象”,即舍弃现象,保留本质,再综合进行概括; 2. 转化,透过现象找本质,将现象转化为本质; 3. 保主舍次。
四、概括性语言和非概括性语言
1. 概括性语言的特点: 综合的、抽象的、直白的、正面的;
2. 因果关系表现为由浅入深、由现象向本质、由形象到抽象的 过程,原因是主要的,结果是次要的,概括时就要抓住原因来 概括。
例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沉...... 分析:“眼里常含着泪水”是具体的神态,而“我对着土地爱 得深沉”是本质的原因,是概括。“眼里常含着泪水”是形象 的,而“爱得深沉”是抽象的,因此应该概括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
第3、4句是从反面回答的,概括时丢掉。接下来 只对第1、2句进行分解、归纳、综合:“点、线、 面”,“ 庞大的六和塔”归类为“桥的周围环境中 的几何图形”。“ 相衬托、呼应引申”和“处理 好„„关系”,可归类为“巧妙、和谐配合”。最后 把分解的几个方面综合概括为: 桥作为直线如果能与周围环境中的几何形式巧妙、 和谐配合,就是美的。
(三)并列关系复句、文段的概括 1. 各要素之间形式上是并列关系,根据写作目的,在内容上也没 有轻重主次之分。概括时采用“累加法”。 例如:他不故意地冷淡谁,也不肯绕着弯子去巴结人。概括为: 他不故意冷淡和绕着弯子巴结人。
2. 并列关系各要素之间形式上是并列关系,在内容上却有轻重 主次之分。 这种并列文段常运用反衬、烘托、比兴等表现手法。根据 写作目的(文章中心)分析各要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概括时保 主舍次,一是采用“摘录法”(直接将能概括主要内容的部分 摘取出来);二是采用“置换法”(对于有指示代词或人称代 词的地方,在摘录的原句上修改)。 例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这里是以比兴的手法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概括这组句子时直接摘录“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可。
①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 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②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 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③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 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 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概括能力训练
一、概括的概念
1. 从认识的角度说,概括就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一类事 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及发展规律; 2. 从思维的角度说,概括就是从分析到综合,从具体到抽象; 3. 从表达的角度说,概括就是从含蓄到直白,从间接到直接, 以简驭繁、化繁为简的语言运用过程。
二、概括的分类
1. 初级概括:指对具体事物、事情进行分析、整理、分类、 综合并初步归类。即在感知和表象水平上概括。如归纳段意或归 纳主要内容。
(九)其他关系复句、文段
条件复句、假设复句、目的复句都有主次。概括时要保主 舍次。
例如:下列哪些句子可以保主舍次? 1. 不把这件事忘掉,走不出感情的误区。 2. 如果所谓集体、法人的利益总是“重如山”,个人利益总是“轻如毛”, 那么消费者永远改变不了被损害的地位。 3. 回去把你们的粮食、钱财、土地老老实实分给老百姓,要不然绝饶不了你 们。 4. 你再怎么哀求,也难以打动那些人的铁石心肠。 5. 他们宁可吃观音土、啃树皮,也不愿意离开土屋。 6. 你要么别去说,要么就彻底说个明白。
南京长江大桥远看也是一道直线,直线美不美?②直 线是否更符合新的审美观?③不宜笼统地提问,不能笼统 地答复,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④为了画长江大桥,我曾爬上南京狮子山,就是想寻找 与桥身的直线相衬托、呼应、引申的点、线、面!⑤为了 画钱塘江大桥,我曾两次爬到六和塔背后的山坡上,但 总处理不好那庞大的六和塔与长长的桥的关系,因而构 不成画面。⑥虽然滨江多垂柳,满山开桃花,但脂粉颜 色哪能左右结构之美呢!⑦成昆路上,直线桥多,列车不 断地过桥、进洞,出洞、过桥,几乎是桥连洞,洞连桥。 ⑧每过环形的山谷,前瞻后顾,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 陡坡,有时显得险而美,有时却险而不美,美与险并不 是一回事。
(四)转折复句的概括 一般情况,转折复句前面分句提出某种事实或情况,后面分 句转而述说与前面分句相反或相对的意思。即后面分句才是说话 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句子、文段采用转折关系,一般是为了 突出强调转折连词后的内容。即是说转折关系的句子、句群、文 段,重心在转折的后面,概括时抓住重心,遵循“保主舍次”原 则,采用摘录法或置换法即可。
2. 非概括性语言的特点: 具体的、形象的、含蓄的、侧面的、反面的。
例1:
下面一段话,划横线的是概括性语言,即是概括表达。 你见过一个能炒一盘菜的巨型青椒吗?你尝过长1米、重1500克的特大 黄瓜吗?你听说过一亩地能产一吨的优质稻谷吗?这些农作物并非神话而 是事实,它们的种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经过太空之路后变得神奇无 比。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 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是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写景目的:抒情。 “景”是次要的,“情”是主要的。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 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 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深刻印象。 先抑后扬的目的是“扬”,因而“扬”是主要的,“抑”是手段,是次要的。 (6)正面(直接)描写与侧面(间接)描写 (7)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 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被铺垫的对象是主要的。
3. 阅读下面文段,找出能概括文段内容的关键句并概括文段。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 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 只是一个拱形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 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 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 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 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 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 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 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 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六)递进关系复句、文段的概括方法
对递进复句和递进关系文段进行概括,要考虑递进的不同 类型。“一般递进”类型一般没有主次之分,采用压缩法,变 递进复句为并列复句或单句的形式;“衬托递进”类型有主次 之分,要保主舍次。
例如: 1. 观众席里坐满了人,而且连靠墙的两边通道上都站满了人。 采用压缩法概括为:观众席里和两边通道上都是人。 2. 这热的天气,大人尚且受不了,何况是小孩子? 采用保主舍次法概括为:这热的天气,小孩子受不了。
分析:第①句运用转折关系,重点要体现“粗拙”,第②句具体 说明“粗拙”;②③句又是转折关系,根据转折关系,重心在第 ③句。层层转折后,这段话的重心就是第③句,而第③句概括和 具体表达相结合,丢掉具体表达的内容,保留概括表达内容“那 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采用置换法再把代词“那”置换为“阿 长买来的《山海经》”最后这段的内容概括为:阿长买来的《山 海经》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
这段话的内容概括为:巨型青椒、特大黄瓜、高产优质稻谷都 是种子经过太空之路后变得神奇无比。
例2:
“美啊,是距离造就了你。彼岸,灯火阑珊。”
“美啊,是距离造就了你”是概括表达,“彼岸,灯火 阑珊”是具体形象表达,概括时舍弃具体形象表达,保 留概括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 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 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这句话概括为: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 足。这句话中的“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 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 大而无当”是打比方和举例子,概括时含蓄的(有修辞 的句子)和具体形象的、侧面的、反面的句子都要舍弃。
(十)认清主次材料
分清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一要分辨材料对写作目的的表现力度;二要认 清次要材料的类型和表达目的。对次要材料的类型和表达目的认识清楚了, 自然就能更好地分辨出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 1. 次要材料的类型(两类) (1)对表现写作目的力度较弱的材料 (2)为主要材料服务的材料(或引出主要材料,为主要材料作必要的交代、 补充,或增强主要材料的表象力度。) 2. 次要材料的表达作用 对主要材料有烘托、衬托、对比、类比等作用。 3. 次要材料未达到表现作用常使用的表现手法有: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托物言志、托物起兴、侧面烘托 、对比、反衬、 先抑后扬、虚实相生、用典等
五、概括的几类方法
(一)正反面表达的文段 一般丢掉反面表达,抓住正面意思提炼即可。 例如: 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丢掉“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的反面表达,保留“读书要 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也就完成了概括。
(二)记叙类文章
对记叙类文章(记叙文、新闻、通讯、叙事散文、小说、 戏剧等)进行概括时,概括语句一般用主要人物作主语。是被 动句要改为主动句;是感叹句、反问句要改为陈述句;是双重 否定句要改为肯定句;是含蓄的要变为直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