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民间歌曲的艺术特点
仫佬族二声部民歌音乐形态特征分析
仫佬族二声部民歌音乐形态特征分析
仫佬族,又称Lahu,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缅甸和泰国等地区。
仫佬族人喜好音乐,民间音乐形态多样,其中以二声部民歌最为突出和有代表性。
二声部民歌是仫佬族最为重要和广泛的一种音乐形式。
这种民歌有两个声部,旋律结构的上声与下声相对独立,互相配合、呼应。
二声部民歌的音乐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音调倾向
由于二声部民歌的两个声部具有独立的旋律结构,因此它们的音调倾向有所不同。
上声在旋律上以高、急、扬为主,而下声则以低、缓、平为主。
这种音调倾向使得整个乐曲音调变化丰富,富有层次感。
2. 节奏感
二声部民歌的节奏感比较明显,通常使用三拍子或者四拍子的节奏。
同时,乐曲中还经常出现一些细微的节奏变化和突出的节拍,使得整个乐曲更加生动、有动感。
3. 和声处理
由于二声部民歌要求上、下两个声部相互补充、协调、呼应,因此和声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乐曲中的和声处理除了基本的主旋律伴奏,还会出现一些类似于伴唱或者对话的和声形式,增强整个乐曲的表现力。
4. 语言特点
二声部民歌的歌词通常采用各地方言,内容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感等方方面面,富有朴素、自然、感性的特点。
同时,歌词还常常使用押韵、叠词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歌曲更具有吸引力和表现力。
总之,二声部民歌是仫佬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形态丰富多彩,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其音乐形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仫佬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及传承保护思考
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及传承保护思考【摘要】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是拉祜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影响,这一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挑战。
本文从拉祜族音乐的历史渊源、舞蹈的特点与传统表现形式入手,探讨了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传承的困境和现状。
在加强保护意识和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传承保护的对策,并强调了传承该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责任。
展望了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的未来,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确保其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传承、保护、历史、特点、表现形式、挑战、现状、对策、重要性、责任、未来。
1. 引言1.1 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及传承保护思考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是拉祜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历史、信仰和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与困境。
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往往面临着被边缘化、消失的危险。
如何保护和传承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
传统的拉祜族音乐以民间歌谣、器乐演奏为主,节奏优美、情感真挚。
而拉祜族舞蹈多以祭祀、庆祝、劳作等场景为题材,舞姿优美、动作矫健。
这些传统表现形式体现了拉祜族人民对自然、神灵、祖先的崇敬与感恩之情。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
年轻一代对传统音乐舞蹈的认同度越来越低,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断代的危险。
受到现代娱乐文化的影响,拉祜族音乐舞蹈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加强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的传承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合作。
政府应出台政策,支持和鼓励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学校应将拉祜族音乐舞蹈纳入课程,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教育;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应该积极参与,促进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和传承好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下去,继续为拉祜族人民的生活带来美好和祝福。
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及传承保护思考
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及传承保护思考拉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和四川等地。
拉祜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其音乐舞蹈文化是拉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的传承保护面临着重大挑战。
本文将就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及传承保护进行深入探讨。
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的特点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表现在多个方面。
拉祜族的音乐舞蹈多以宗教信仰为主题,如信奉佛教的拉祜族会在节日或庆典之际举行各种音乐舞蹈表演,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拉祜族的音乐舞蹈表演形式多样,包括拉祜舞、竹竿舞、串串舞等,这些舞蹈节奏明快、舒展优美,体现出拉祜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拉祜族音乐舞蹈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各地区的拉祜族音乐舞蹈在表演形式、服饰、音乐乐器等方面各具特色,反映出拉祜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拉祜族音乐舞蹈传承历史悠久,代代相传,拉祜族人民对音乐舞蹈的热爱和保护也是有目共睹的。
由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的传承保护面临着一些挑战。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以及城市化进程使得拉祜族年轻人逐渐丧失对传统音乐舞蹈的兴趣,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阻碍。
随着全球化的冲击,外来文化对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的影响日益增强,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和侵蚀。
由于拉祜族音乐舞蹈的传承主要依靠口头传授和实践,缺乏系统性的传承方法和机构,导致传承工作的困难和不稳定。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传媒的影响,拉祜族音乐舞蹈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承和保护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积极思考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的传承保护之策,以保护和传承拉祜族的丰富文化遗产。
应该加强对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的研究和挖掘,通过记录和整理拉祜族音乐舞蹈的历史和特点,为传承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支持。
应该建立专门的拉祜族音乐舞蹈传承中心和学校,为拉祜族青少年提供专业的音乐舞蹈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的音乐舞蹈传承人才。
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及传承保护思考
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及传承保护思考拉祜族音乐舞蹈是拉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祜族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
拉祜族音乐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和旅游者。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在当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危机,传承保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拉祜族音乐舞蹈的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在拉祜族的日常生活和宗教信仰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拉祜族歌舞中多以爱情、工作、生活、自然、宗教等为主题,歌词朴实无华、贴近生活,旋律悠扬动听,舞姿热情奔放,富有民族特色。
而拉祜族手鼓、三弦、口弦、芦笙等乐器的使用,更使得拉祜族音乐舞蹈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一方面,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使得年轻一代在学习和传承拉祜族音乐舞蹈方面缺乏兴趣和机会,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逐渐流失。
另一方面,商业化的盲目开发和旅游化的过度消费,使拉祜族音乐舞蹈被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其文化内涵和价值,形成了一种流于表面、偏离传统的商业表演。
因此,在传承保护拉祜族音乐舞蹈方面,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关注。
首先,应该重视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的教育和普及,为更多的年轻人提供学习和传承的机会,媒介也应注重传播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
其次,保护和传承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需要得到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和保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支持对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最后,应该引导和规范拉祜族音乐舞蹈的商业开发和旅游消费,保持和弘扬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的纯正性和传统性。
总之,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是拉祜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朵绚烂的民族文化花朵。
传承保护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是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关心相助和共同努力。
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及传承保护思考
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及传承保护思考拉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拉祜族以其独特的音乐舞蹈文化而闻名,这一文化不仅是拉祜族传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拉祜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随着现代化的影响,拉祜族的音乐舞蹈文化面临着一些问题,传承保护任务变得愈发迫切。
本文将围绕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及其传承保护进行思考。
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的特点。
拉祜族音乐舞蹈丰富多彩,体现了拉祜族勤劳勇敢、智慧灵动的特点。
拉祜族的音乐以手工乐器演奏为主,如竹间、铜鼓、劝拉等。
而舞蹈则多以手舞和脚踏的形式呈现,动作优美而富有节奏感。
拉祜族音乐舞蹈的形式丰富多样,有婚庆舞蹈、节日舞蹈、祭祀舞蹈等,每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象征。
正是这些独特的音乐舞蹈文化,使拉祜族在世界民族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文化的冲击,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拉祜族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消失,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导致很多传统音乐舞蹈知识无人传承。
现代社会的影响也使得拉祜族音乐舞蹈的传统形式难以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这些问题都给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的传承保护带来了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
应该重视拉祜族文化的传承教育。
通过在学校、社区开设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的课程,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学习和传承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
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拉祜族音乐舞蹈比赛、展览等,让更多人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
应该注重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的创新和保护。
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原有形式上,而应该与时俱进,结合现代的元素进行创新。
可以通过与现代音乐舞蹈形式的结合,创作出更具有吸引力的拉祜族音乐舞蹈作品,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
应该加强对拉祜族音乐舞蹈的保护力度,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拉祜族音乐舞蹈作品的原创权和著作权,防止其被侵权盗版。
我们也需要更多地关注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的传承人才培养。
拉祜族民间歌曲的艺术特点
拉祜族民间歌曲的艺术特点【摘要】对拉祜族民间歌曲及其基本特点进行分析,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拉祜族这个特有的少数民族及其了解拉祜族的民间歌曲【关键词】拉祜族;民间歌曲;目的;艺术特点拉祜族是云南边疆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地区,少数居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口41万,拉祜族先民属于与古代的羌人。
拉祜是自称,“拉”为“虎”的意思,“祜”为“烤肉”的意思。
因此,在历史上被称为“猎虎的民族”。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偏僻的地理环境位置的影响,拉祜族仍然保留着各种对神的崇拜的形式,保存着本民族特有的民族道德,淳朴、善良、勤劳、热情好客和对人爽直的特点。
拉祜族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音乐文化的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都是用音乐来表达的。
一、拉祜族民间歌曲的分类拉祜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认为,歌声比语言丰富,而且具有动人的声调,唯有歌才能表达他们自己的所有思想感情。
在一年四季的生活里,生产劳动中少不了用音乐来表达情感,因此,拉祜族人民可以说是歌声不断。
根据拉祜族独特的风格,将拉祜族民间歌曲分为六大类,即:﹙一﹚、咕阔嘎阔;﹙二﹚、嘎门阔;﹙三﹚、法达阔;﹙四﹚、雅哀阔;﹙五﹚、雅诺阔;﹙六﹚、习俗歌。
﹙一﹚咕阔嘎阔1.“咕”是“古老”的意思;“阔”是“声音”的意思,也有“语言”的意思,与“嘎”联在一起相当于音乐中的“曲调”、“旋律”;“嘎”是“曲子”、“曲调”、“歌曲”的意思2. 咕阔嘎阔。
直译为“古歌”,也可以译为“讲天上地上的事情”。
在节日喜庆,农闲季节时演唱咕阔嘎阔。
咕阔嘎阔一般都是年长的拉祜老人独唱,有时在主唱者之后两拍由另外一个或几个人同时小声跟着唱,演唱地点一般在家中火塘边上,演唱内容大多对神的崇拜及其借以传授习俗和农业生产知识,追忆本民族,演唱民间故事。
咕阔嘎阔演唱的内容包括:创世史诗《牡帕密帕》,迁徙史诗《根古》等。
《牡帕密帕》的部分歌词内容如下: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天没有地世界万事万物都不存在。
论澜沧拉祜族民间音乐
论澜沧拉祜族民间音乐拉祜族是一个跨居云南西南部边界的山地民族。
自称“拉枯”,有“猎虎人”与“河头人”的释意。
他称“目舍、老缅、日察、苦聪、牡萨、作贵“等。
1953年定族名为“拉祜”。
1987年经民族识别,又先后把散居各地的“苦聪人”“老缅人”正式归属“拉祜族”。
拉枯族分布于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东西两岸和元江下游沿岸的山林地带,即普洱、临沧、西双版纳、玉溪、红河地区,2000年人口统计约为44.7万人。
最为集中的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口约20余万。
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各国也有拉祜族分布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以拉祜纳、拉祜西为两大方言,约有80%的拉祜族使用拉祜纳方言。
以前无文字。
20世纪初,美国牧师帝伯创制了以罗马字母为音符的拉祜文,1906年实施。
1957年我国对老拉祜文进行了改革,确定了以拉祜纳方言为基础发音的拉祜文。
多数学者认为拉祜族源于古代西北青藏高原氏羌族系,在历史的变迁中,由黄河上游还渐南迁至澜沧江两岸。
尽管它在历史上没有文字,但却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丰富的口碑文学区民族民间音乐。
一、民间乐器民间乐器大体可分为吹奏、弹拨、打击乐器三类。
(一)吹奏乐器。
“葫芦笙”。
拉祜语称“瑙”,系用葫芦做共鸣箱,在葫芦腹部钻五个星梅花形的孔,内插五根带簧片的竹管制作而成。
此外,还有流行于拉祜西支系中的“筆斜”和用谷杆制作的“筆噜”,流传于红河州金平、绿春等地的"腊牮”、“巴鸟”及用牛角制作的“牛角号”等吹管乐器。
(二)弹拨乐器。
〝响篾”。
拉祜语称“阿嗒”,又称“口弦”,用薄竹片制作,各有一至四簧之别,流传极广,是女性抒发情感,自弹自娱的传统乐器。
“小三弦”。
由于形状较一般三弦小,故称“小三弦”。
小三弦和跳歌一样最早源于葬族,是大三弦加以改进而来的。
是澜沧江以东广大拉祜族(拉枯西支系中流传和喜爱的弹拔乐器,也是这些地区群众性歌舞“跳歌”的伴奏和领舞乐器。
(三)打击乐器。
由于许多拉祜族地区与傣族聚居区相毗邻,与傣族经济、文化交往密切,傣族的舞蹈形式和伴奏乐器象脚鼓、铓、镲等为这些地区的拉祜族所接受和使用,并加以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拉祜族特色的伴奏风格,象脚鼓主要用于“摆舞”的伴奏和节目庆典时使用。
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及传承保护思考
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及传承保护思考拉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拉祜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其音乐舞蹈文化也是独具特色的,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文化交融的影响,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面临着传承保护的挑战。
本文将就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及其传承保护进行思考探讨。
一、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概述拉祜族是一个热爱歌舞的民族,他们的歌谣和舞蹈是表达感情、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拉祜族的音乐舞蹈文化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祭祀舞、宴会舞、庆丰收舞等。
祭祀舞是拉祜族最为重要的舞蹈形式之一,它通常在丰收祭祀、祈雨祈福等重要宗教仪式中表演,能够充分展现拉祜族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精神。
拉祜族的歌谣和舞蹈还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场景、民族风情和精神世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拉祜族的音乐舞蹈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拉祜族舞蹈通常以手臂、腰部和腿部为主要舞蹈部位,动作轻盈、柔美、优雅。
而拉祜族的歌谣以其独特的音调、抑扬顿挫和诗情画意著称,歌声悠扬、深情。
这些音乐舞蹈形式不仅是拉祜族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他们的文化瑰宝,展现了拉祜族的文化魅力和自然风情。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文化交融的影响,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面临严峻的传承保护挑战。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现代娱乐方式的兴起,拉祜族的传统音乐舞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程度逐渐降低,导致拉祜族音乐舞蹈的传承受到了影响。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拉祜族的传统艺人数量逐渐减少,传统舞蹈和音乐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拉祜族音乐舞蹈的传承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是传承环境的变化,现代化的冲击下,拉祜族的传统村落和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传统习俗和民俗活动逐渐被忽视,影响了音乐舞蹈传统的传承。
二是传承方式的单一,目前拉祜族音乐舞蹈的传承方式主要以口头传授和临摹学习为主,但这种传承方式受到时间、空间和个人因素的限制,传承效果有限。
拉祜族民歌及其音乐特征分析
拉祜族民歌及其音乐特征分析作者:丁相明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11期【摘要】拉祜族集居于我国云南省西南部,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拉祜族民歌涵盖着文化和历史、文学和艺术、宗教和娱乐、传承和教育,以及内心的情感。
同时,拉祜族灿烂的音乐文化,保留了许多的原始元素,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是这个古老民族的精神所在,是不可替代和复制的民族文化瑰宝。
【关键词】拉祜族;民歌;音乐特征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1-0058-05拉祜族在我国境内主要集居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老山地民族,可以追溯到古代羌人族系,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沧桑,繁衍生息,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文化。
诸多的史诗、神话、诗歌、谚语无一不体现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种类繁多、寓意深刻的拉祜族民歌堪称民族文化的瑰宝,曲式与调式特征以独特的方式呈现。
拉祜族灿烂的音乐文化,保留了许多的原始元素,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是这个古老民族的精神所在,是不可替代和复制的,它的起源、形成、发展、存在,影响着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它对于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乃至世界文化所做的贡献不容忽视。
因此,这些属于全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和进一步研究。
一、拉祜族历史文化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共有25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世世代代创造了璀璨、绚丽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
在25个民族中,拉祜族属于云南独有的15个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临沧11个世居民族之一,他们集居于我国云南省西南部,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可以追溯到古代羌人族系,由甘肃、青海地区的拉祜族先民,随羌人南迁的一支,越过横断山脉、四川西南部山河纵横一带,历经几千年的历史迁徙,最终定居于澜沧江两岸的山林地带,包括临沧、思茅、西双版纳、红河、玉溪等地区。
缅甸拉祜族歌曲
缅甸拉祜族歌曲
缅甸拉祜族歌曲是一种充满独特韵味的传统音乐形式。
它以古老
的乐器和喉唱方式为特色,歌词则通常涵盖了拉祜族人的喜怒哀乐、
生产生活和社会传统等方面。
拉祜族歌曲中经典的乐器包括竹笛、铜鼓、银铛、铁叶和单弦琴等。
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大小、高低和节奏都能够完美地配合喉唱和
舞蹈表演。
拉祜族的喉唱以深沉的低音和高亢的尖音为特色,让人倍
感震撼。
歌词方面,拉祜族歌曲通常以当地方言进行演唱,采用简洁流畅
的句式和生动形象的描写方式,使得其意境深刻、情感真实。
歌词中
经常出现的主题包括自然、人生、爱情等,既有讴歌吉祥如意的表达,也有赞美亲情友爱的句子。
总的来说,缅甸拉祜族歌曲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它不仅是拉祜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缅甸民族音乐文化的重
要代表之一。
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随着中国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开展,拉祜族民族音乐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拉祜族民族音乐来丰富孩子们的音乐教育内容,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拉祜族民族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一、拉祜族民族音乐的特点拉祜族是中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特点。
拉祜族的音乐以其饱满的节奏和悠扬的旋律而著称,一般使用的乐器有筝、胡琴、笛子、锣鼓等。
在拉祜族的音乐中,往往能够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朴实的情感表达,这些都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1.培养民族文化意识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接触外部世界的重要时期,通过引入拉祜族民族音乐,可以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培养对自己民族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他们的民族文化传承打下良好的基础。
2.促进语言发展拉祜族民族音乐常常伴随着拉祜语歌词,通过学习拉祜族歌曲,孩子们可以接触到不同于汉语的语言,促进语言的多样性发展,提高他们对不同语言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3.培养音乐兴趣拉祜族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旋律,对孩子们的耳朵和感官刺激较大,可以通过欣赏和学习民族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1.音乐欣赏活动通过播放拉祜族民族音乐,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音乐欣赏环境,可以通过描述音乐的特点和起源,引导孩子们观察和体验拉祜族音乐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了解有关拉祜族音乐的背景知识。
2.学习拉祜族民族乐器在音乐教育课上,可以介绍拉祜族民族音乐所用的乐器,如筝、胡琴、笛子、锣鼓等,让孩子们观摩和学习这些乐器的演奏方式,让孩子们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拉祜族音乐的魅力。
3.学唱拉祜族歌曲选取一些简单易学的拉祜族歌曲,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通过歌曲的演唱,让孩子们亲身感受拉祜族音乐的魅力,同时也锻炼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拉祜族是中国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包括民间音乐。
拉祜族民俗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非常宝贵的资源。
本文将探讨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一、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概述拉祜族是一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族。
拉祜族民间音乐包括歌曲、舞蹈、器乐等形式,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拉祜古歌”。
拉祜古歌以自由、富有感情表现和对自然、生活、爱情等情感的表达为特点,富于轻松、愉悦的节奏和旋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浓郁的拉祜族文化特色。
此外,拉祜族还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和器乐。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审美能力。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1. 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与绘本相结合绘本是幼儿园常用的教育资源,通过选取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绘本资料,将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到绘本故事当中,让幼儿通过音乐,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拉祜族文化。
例如:在绘本中,可以讲解拉祜族的生活状况,展现其崇尚自然、热爱生活和歌舞文化等特点,引导幼儿体验、感知。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可以与游戏相结合,更好地达成教育的目的。
例如:可以让幼儿练习拉祜族传统的器乐,如拉丝琴、树叶琴等,学习拉祜族的舞蹈和歌曲,并设计相关游戏,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就感。
手工艺是幼儿园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也是展示拉祜族文化特色的一个方面。
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可以与手工艺相结合,通过手工艺制作,让幼儿深入了解拉祜族的传统文化。
例如:幼儿可以学习制作简单的器乐、民族服饰等,通过制作体验拉祜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学习到音乐与手工艺的相互关联。
外教课程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增加幼儿的听力经验,开拓幼儿的视野。
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拉祜族民间音乐是拉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自然、朴实、独具特色,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和民族韵味。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运用拉祜族民间音乐,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增加音乐知识,也可以促进幼儿的艺术修养和文化认识。
一、拉祜族民间音乐的魅力拉祜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包含民歌、舞曲、器乐等,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意境表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傣族花灯舞、骑毛驴等舞曲,以及手摇琴、弦子等器乐。
这些音乐作品不仅感染力强,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是拉祜族人民生活、劳动与娱乐的重要内容,也是拉祜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1. 丰富幼儿音乐经验运用拉祜族民间音乐进入幼儿园音乐教育,可以为幼儿创造不同于日常生活的音乐场景,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
例如,可以邀请专业的拉祜族音乐人、歌手、舞蹈家到幼儿园现场演出,或播放拉祜族民间音乐的录音、视频,引领幼儿感受和了解其独特的音乐文化,从而拓展幼儿的音乐视野和审美能力。
2. 增进音乐知识通过体验和学习拉祜族民间音乐,幼儿能够进一步了解乐器、节奏、调式等音乐元素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学会欣赏和评价音乐作品,提升自己的音乐知识和修养。
可以让幼儿边听边唱、边跳舞,以此开展各种音乐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以拉祜族民间音乐为载体,引领幼儿深入了解音乐文化、认识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3. 培养艺术修养和文化认识拉祜族民间音乐蕴含着浓郁的民族文化,使人们在欣赏和表演的过程中,深入感受到拉祜族独特的民族气息。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也应该注重幼儿对民族文化的体验和认知,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和文化自信。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穿上传统的拉祜族服饰,放映掌握了拉祜族花灯舞、骑毛驴等舞曲,并且运用乐器游戏或其他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拉祜族民间音乐的乐趣与魅力。
三、结语拉祜族民间音乐的运用,为幼儿园音乐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丰富的内容,使得幼儿的音乐体验不再单一和枯燥,而是丰富多彩、别具一格。
211008218_拉祜族葫芦笙舞曲的时空场域与音乐形态特征——以澜沧拉祜纳葫芦笙舞曲为例
收稿日期:2022-03-15作者简介:高 雯,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拉祜族葫芦笙舞曲的时空场域与音乐形态特征———以澜沧拉祜纳葫芦笙舞曲为例高 雯/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081摘 要:拉祜族葫芦笙舞是澜沧拉祜族最重要的民间音乐形式。
拉祜族葫芦笙舞目前存在三种场域:民间、舞台、市场。
传统的葫芦笙舞曲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用于集体性较强的节庆场合,一类则用于带有较强隐私性的相亲场合。
民间场域中的葫芦笙舞曲音乐,虽篇幅大大增加,但旋律和节奏更多是为了配合舞蹈动作,无论是调性还是织体上,都更接近传统的模式特征;舞台场域中的葫芦笙舞曲则在曲式结构、人员构成、表演程序等方面更加规整,为了追求舞台效果,加入更多戏剧化元素,程式性更强;市场上音像制品中的葫芦笙舞曲则不仅在曲式结构和乐句构成上更加方正,还更多地吸收了跨文化的音乐元素,在发展中不断运用新的科技手段,制造出更符合当代听众审美的旋律和织体。
关键词:拉祜族;葫芦笙舞曲;民间场域;舞台场域;市场场域;模式;模式变体中图分类号:J6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22)06-0103-10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22.06.013 拉祜族葫芦笙舞是澜沧拉祜族最重要的民间音乐形式,其音乐也颇具特色,随着拉祜族文化生活的发展,这些传统的舞曲旋律常被作为专业音乐工作者的素材。
据20世纪80年代普查研究发现,葫芦笙舞的组合套路共有136套,配套的舞曲也非常丰富。
[1]“文革”后,由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大部分的葫芦笙舞曲得到了恢复,近年来澜沧县南岭乡更是对葫芦笙舞曲做了系统的整合和编配工作,共整理出葫芦笙舞曲12套,包含了葫芦笙“礼仪舞”“劳动生产舞”“生活舞”“模拟动物舞”四大类中的大部分舞曲。
民间音乐与创作性的音乐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们往往没有现成的书面文本和程式化的表演规范,而是以口头传承为主要途径,具有很强的即兴性和自由性,它们和其它的音乐形式相比,同文化观念、文化环境的联系更加紧密,民间音乐的本体和整个民间音乐文化实际上是“一个具有‘表—里’‘深—浅’文化符号结构和立体多维特点的认知文化系统”,对它们有必要“进行‘深层←→表层’的交互性研究”。
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拉祜族民间音乐是拉祜族人民世代传承的宝贵文化遗产,深受拉祜族人民的喜爱。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运用拉祜族民间音乐为幼儿提供一种丰富多彩的音乐体验,不仅有助于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还能够促进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本文将探讨拉祜族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拉祜族民间音乐概述拉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四川等地。
他们以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而闻名,拉祜族的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歌谣、舞蹈音乐、器乐音乐等,内容涉及到生活、劳作、宗教、祭祀等各个方面。
拉祜族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表现出淳朴、动人、朴实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二、拉祜族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1. 丰富教学内容拉祜族民间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容可以为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拉祜族民间音乐,幼儿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扩展了幼儿的音乐视野,促进了跨文化的交流和认知。
2. 培养音乐兴趣拉祜族民间音乐朴素、真挚的风格,常常能够深深打动幼儿的内心。
通过学习和欣赏拉祜族民间音乐,可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故事讲解、游戏活动、互动演唱等形式,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拉祜族民间音乐,从而培养幼儿的音乐情感。
3. 促进身心发展拉祜族民间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情感表达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身心发展。
在音乐教育中,通过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摆动身体、用声音模仿乐器声响、参与集体演唱等形式,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和音乐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幼儿的集体协作意识和情感共鸣。
4. 增强文化自信学习和欣赏拉祜族民间音乐,可以让幼儿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了解到拉祜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演变过程,了解到民族音乐与生活、信仰的关系,增强对自己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热爱,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心。
拉祜族民歌
拉祜族民歌拉祜族民歌拉祜族善于歌咏,娴于舞蹈,其音乐舞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拉祜族民歌有颂歌、叙事歌、儿歌、情歌、丧歌等五类,各具特色。
歌曲、乐曲和舞曲形式多样,节奏多为复拍。
乐器有芦笙、口弦、三弦、锣、箫、笛子等。
芦笙舞是拉祜族的传统舞蹈,舞蹈动作多与生产紧密结合,有薅秧舞、割谷子舞、打谷舞、丰收舞、孔雀舞等。
从傣族传人的摆手舞,已带上了一些本民族的特点,与傣族摆手舞略有差异。
拉祜族文学的主要形式是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多样,内容多与劳动、颂扬反抗压迫精神有关,形象生动具体。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
“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
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拉祜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由于同汉族、傣族交往密切,多能兼用汉语和傣语,过去部分拉祜族曾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1957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
长篇史诗《牡扒密扒》为研究古代的经济生活、原始采矿业、婚姻制度和民族迁徙史的重要作品。
诗歌有一种称为“陀普科”的隐晦语,具有为群众喜见乐闻的隐晦规律。
拉祜族民歌有情歌、习俗歌、家曲、山曲和排曲等,其中情歌、习俗歌尤具特色。
情歌中最有民族特点的是《换花调》、《问路歌》、《搭桥歌》和《追蜂子》。
《换花调》用鲜花比喻爱情,用赞花、换花、护花来象征对爱情的忠贞。
习俗歌中有大量的《祭祀歌》,祭歌中最有特点的是《叫魂歌》。
《叫魂歌》常常按时序述说一年的生产过程,召唤魂魄去播种收获;也有以节日的欢乐召唤魂魄归家团圆的;还有叙述拉祜祖先起源和迁徙历史,召唤魂魄不忘祖先回到人间的,其歌词多用比喻,形象生动。
拉祜族是我国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山区少数民族,自称“拉祜”,他称有“倮黑”、“哥搓”、“缅”、“目舍”、“苦聪”等。
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两地区,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地区也有分布。
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拉祜族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中的民间音乐独具特色。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引入拉祜族民间音乐有助于增加幼儿的多元文化体验和音乐素养的培养。
以下是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方法和效果。
一、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拉祜族民间音乐有着鲜明而独特的风格,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原始性。
拉祜族民间音乐是从淳朴的生活中发展起来的,它呈现出一种原始的、未经过加工的自然状态。
2.多样性。
拉祜族的地理环境复杂,民风淳朴,其音乐也有不少种类和风格。
例如,有结伴子、重鼓子、胡琴等多种不同的乐器。
3.节奏感强。
拉祜族民间音乐往往强调节奏感和节拍感,让人感觉到它浑厚、有力。
4.歌词精彩。
拉祜族民间音乐中的歌词几乎都是基于生活的真实体验而创作出来的。
歌词内容贴近生活,有时甚至可以让人联想到整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二、运用效果1.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拉祜族民间音乐的运用可以使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不同的音乐文化,从而丰富了他们的文化体验。
同时,幼儿对于音乐的认知和了解从而不再局限于自己身处的地方,而是可以了解到更多的音乐文化和背景。
2.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和合作精神在幼儿园中,通过组织幼儿们一起和声、一起演奏,提高交往和合作能力。
在学习拉祜族民间音乐的过程中,幼儿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群体演唱和跳舞,从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和合作精神。
3.促进幼儿的艺术发展拉祜族民间音乐的运用能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和艺术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模仿、学习和创新,将音乐学习和自己的艺术发展结合起来。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演唱,幼儿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表现力和创作能力。
三、运用方法1.音乐教师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音乐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音乐认知程度和学习能力制定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中要注重拉祜族民间音乐的特点,让幼儿通过感性体验,了解多元文化,同时也要注意音乐内容的趣味性,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拉祜族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和音乐传统。
拉祜族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包括独特的乐器、音调和音色等。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运用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和学习多元文化,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和认知。
一、拉祜族音乐的特点
拉祜族音乐中使用的乐器非常丰富,包括手鼓、卡洛、那漏、洛阳等乐器。
其中,手鼓是拉祜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它有着独特的节奏和音色,能够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此外,拉祜族音乐的音调也非常独特,常常使用半音和四分音,给人以神秘和哀伤的感觉。
在细节方面,拉祜族音乐注重音色的变化,强调音乐的变化和转换,这可以让人在音乐中得到更多的情感和思考。
1. 丰富音乐体验
2. 激发情感表达
拉祜族音乐强调情感表达,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可以选取一些表达情感和生活体验的拉祜族音乐作为教学材料,让幼儿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激发情感表达,增强自我认识和理解。
3. 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拉祜族音乐是中国数不胜数的民族音乐之一,通过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推广和应用拉祜族音乐,可以让幼儿从小学习和接触多元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1. 歌曲欣赏法
在幼儿园音乐课堂中,播放拉祜族音乐相关的歌曲或乐曲,让幼儿跟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感受和体验拉祜族音乐的特色和魅力。
2. 乐器演奏法
3. 故事讲述法
通过故事的讲述,让幼儿了解拉祜族音乐的文化背景和发展历程,增强幼儿对拉祜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拉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民间音乐是拉祜族文化及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运用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可以帮助幼儿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多元文化,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情感,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运用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
一、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简介拉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临沧、怒江和迪庆等地。
拉祜族的音乐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主要有歌谣、舞曲、器乐和民族戏曲等形式。
拉祜族的歌谣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歌曲内容涵盖了劳作、爱情、家庭、友情等方方面面,体现了拉祜族人民的生活态度和文化传承。
拉祜族的舞曲和器乐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多以民族特色鲜明的乐器为伴奏,如葫芦丝、口弦、竹筒鼓等。
1. 增进幼儿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运用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可以让幼儿接触到不同于汉族传统音乐的声音和节奏,增加他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包容心态。
2. 培养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拉祜族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独特的旋律和节奏,通过学习和欣赏拉祜族的音乐作品,可以拓展幼儿的音乐视野,培养他们对不同音乐形式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通过演唱、舞蹈等形式的表演,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领会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意义传达。
3. 促进幼儿身心发展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和欣赏拉祜族的民族民间音乐,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音乐活动有助于幼儿的情感表达和情绪调节,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和音乐感知能力。
1. 播放拉祜族音乐录音在音乐教育课堂上,可以通过播放拉祜族的音乐录音,让幼儿们欣赏到不同于汉族音乐的独特韵味。
适当选择一些节奏明快、朴素动人的歌曲,让幼儿们跟随节奏摇摆,感受音乐的神奇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祜族民间歌曲的艺术特点————————————————————————————————作者:————————————————————————————————日期:ﻩ拉祜族民间歌曲的艺术特点【摘要】对拉祜族民间歌曲及其基本特点进行分析,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拉祜族这个特有的少数民族及其了解拉祜族的民间歌曲【关键词】拉祜族;民间歌曲;目的;艺术特点拉祜族是云南边疆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地区,少数居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口41万,拉祜族先民属于与古代的羌人。
拉祜是自称,“拉”为“虎”的意思,“祜”为“烤肉”的意思。
因此,在历史上被称为“猎虎的民族”。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偏僻的地理环境位置的影响,拉祜族仍然保留着各种对神的崇拜的形式,保存着本民族特有的民族道德,淳朴、善良、勤劳、热情好客和对人爽直的特点。
拉祜族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音乐文化的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都是用音乐来表达的。
一、拉祜族民间歌曲的分类拉祜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认为,歌声比语言丰富,而且具有动人的声调,唯有歌才能表达他们自己的所有思想感情。
在一年四季的生活里,生产劳动中少不了用音乐来表达情感,因此,拉祜族人民可以说是歌声不断。
根据拉祜族独特的风格,将拉祜族民间歌曲分为六大类,即:﹙一﹚、咕阔嘎阔;﹙二﹚、嘎门阔;﹙三﹚、法达阔;﹙四﹚、雅哀阔;﹙五﹚、雅诺阔;﹙六﹚、习俗歌。
﹙一﹚咕阔嘎阔1.“咕”是“古老”的意思;“阔”是“声音”的意思,也有“语言”的意思,与“嘎”联在一起相当于音乐中的“曲调”、“旋律”;“嘎”是“曲子”、“曲调”、“歌曲”的意思2. 咕阔嘎阔。
直译为“古歌”,也可以译为“讲天上地上的事情”。
在节日喜庆,农闲季节时演唱咕阔嘎阔。
咕阔嘎阔一般都是年长的拉祜老人独唱,有时在主唱者之后两拍由另外一个或几个人同时小声跟着唱,演唱地点一般在家中火塘边上,演唱内容大多对神的崇拜及其借以传授习俗和农业生产知识,追忆本民族,演唱民间故事。
咕阔嘎阔演唱的内容包括:创世史诗《牡帕密帕》,迁徙史诗《根古》等。
《牡帕密帕》的部分歌词内容如下: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天没有地世界万事万物都不存在。
是神“厄沙”造出了天地及人类万物,ﻩ是给人类带来了一切万事万物……(二)嘎门阔。
译为“山歌”,在拉祜族生活里,山歌大多是在山野田间演唱的,演唱者大多数为拉祜族男女青年及中年男女。
嘎门阔节奏自由,旋律优美。
它演唱的内容较广,有爱情、劳动、赞美家乡、歌唱新生活等内容。
1.嘎门阔可分为(1)爱情歌,是拉祜青年男女在山野田间做农活相互思念对方时唱的歌曲,演唱歌词内容如下:“不知远方的你也是否跟我一样在做农活,在这忙碌的耕作中,多么希望你能与我一起劳动.......”(2)劳动、赞美家乡、歌唱新生活。
是拉祜中青年男女在田间劳动时唱的歌曲。
如:歌唱新生活的,歌词内容为:昨天我们忙碌耕种播地今天我们在一起丰收粮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三)法达阔。
拉祜族青年男女之间相互表达爱意的情歌,“法达”是“求爱”、“谈恋爱”的意思。
因此,每年的农历七月过后到春节期间都是拉祜青年男女探亲求爱的最佳时期。
每年的这个时候,到了黄昏夜,拉祜小伙们穿上盛装,开始寻找爱人,凡是没有对象的姑娘们也相约一起来到寨外和小伙子们对情歌。
在拉祜族人民中谈恋爱或结婚是较早的,且父母一般都不反对。
“法达阔”就是“想念歌”,由年青小伙子和小姑娘们演唱,在农忙季节时和在老人面前不能唱,想念歌“法达阔”有一套专门的程序。
如:青年男女间相互问候、赞美、试探、依依惜别、相约在来等。
“法达阔”所包含的歌词很丰富。
如:拉祜青年男女刚认识而看上对方时唱的是相互问候的歌曲,歌词为:男:不知小妹可好女:小妹很好捏,那阿哥捏……唱完了相互问候的歌后,男女双方都想知道对方是否有恋人,男的会试探女方,唱试探的歌曲,如:不知阿妹现在心里给有他阿哥对你的印象好了好如果阿妹心里没有他但愿阿哥想做你心里的他……如果男方表现恋爱出现了挫折,他还对那女的依依不舍,每天晚上会准时去他们初次见面的地方,这时男的就会唱:夜夜等阿妹不来不知阿妹杂想呢阿哥为了阿妹夜夜等到半夜……(四)雅哀阔。
是“儿歌”的意思,“雅哀”是指三到十岁的小孩,拉祜族男子从婴儿、儿童、少年、青年、成年到老人的称呼分别是:雅哀、雅叶、雅八、搓哈八、搓磨、倮补怪。
女子的称呼是:亚唉、亚叶、亚咪叶、亚咪哈、亚咪妈、啊毕姑。
“亚叶阔”唱的歌是“雅叶”和“雅八”、“雅咪”阶段唱的歌。
一般是放牛的小孩在放牛间唱的歌曲,节奏自由、旋律轻快。
歌词内容较简单,多是放牛小孩的所见、所闻、所想的事情。
如:歌词内容:雅尼阿嘎哈咧家阿嘎或姑阿嘎切呗姑托嘛滴嘎撇雅尼雀呢阿嘎俄嘛着啰阿多为算薄列阿嘎着咯扎或唉哟意思是“我们放牛多开心啊,放牛时如有牛草的话牛很听话,这个时候我们做什么都可以,可惜今天这里没有草啦,我想明天要换个地方了……”。
(五)雅诺阔。
译为“催眠歌”,是拉祜族妇女哄小孩睡觉或婴儿哭泣时唱的歌曲,它的旋律婉转、节奏自由、歌词内容较简单。
如:多罗姑亚多罗切抗久噜亚抗久噜切过哥那咳弟切阿达……(六)习俗歌曲1、“哈咧阔”。
译为祝酒歌和祝福歌。
一般是在节日喜庆和各种集会中演唱,演唱者老人青年男女都可以,他的节奏较欢快、旋律优美动听。
如:“祝福歌”,演唱内容为: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我们高高兴兴的举着酒杯来祝福着欢快的节日……”。
2、尼滴阔。
译为“送鬼歌”。
在拉祜族的生活习俗中,凡事过年、办喜事、办丧事等时都要唱“尼滴阔”。
如:《结婚调》、《送丧调》等。
尼滴阔中以“阔扎哈扎”最为典型,意思是过年过节歌。
“阔扎哈扎”是过年期间“磨八”们在祭祀、聚会时演唱的歌曲,演唱者都是专门的“磨八”,时间是傍晚时分,地点是在家中的大门口。
“阔扎哈扎”演唱内容都是与一年十二个月里拉祜族的生产为主赞美生活,歌词内容为:正月忙春耕二月是种地的好时光……一直到过年时节的内容3、哈哭。
译为“叫魂歌”,“哈哭”为“叫魂”,“哈”有影子、魂的意思;“哭”是叫的意思。
这是拉祜族的一种民间传统习俗,拉祜族人民只要是吓到或生病都要请专门叫魂的“磨八”来叫魂,叫魂是一种复杂的仪式,如果是女的生病叫魂就要准备一只公鸡(男的叫魂就换成母鸡)、一碗水、一杯酒、两块钱、还有一碗米、一撮盐巴作为祭品。
旋律婉转,节奏自由而慢。
如:今天天气好,而且是你的好日子我拿这些祭祀品来供给你们,灵魂啊!你快回来啊!乡亲们都盼望你回来啊……二、拉祜族民间歌曲的特点(一)拉祜族民间歌曲的演唱形式拉祜族民间歌曲有独唱、对唱、轮唱、跟唱。
除这些演唱形式外,还有二重唱,可以是相同音色的二重唱,也可以是混声重唱。
拉祜族演唱民间歌曲都是没有伴奏的。
如拉祜族“咕阔嘎阔”是其中一种,它的演唱形式有独唱、跟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二重唱。
又如“法达阔”,它的歌词大多是拉祜男女间表达爱意,它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轮唱。
(二)拉祜族民间歌曲的结构形式拉祜族的民间歌曲的曲式结构大致是一样的,一般上下乐句构成的单段体为五声音阶宫调式或徵调式,节奏都较自由,旋律优美动听。
如拉祜族山歌中的“爱情歌”旋律优美动听,结构简单,节奏自由。
歌词的内容都是对自己恋人的苦苦相思之情。
“古歌”中的《牡帕密帕》,它是拉祜族古老歌曲中的一种歌曲,歌词大多是诉说天神“厄沙”给人类带来的万事万物,认为人类和万事万物都是天神创造的。
三、拉祜族民间歌曲在节庆中的运用拉祜族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其中传统节日主要有:扩扎(春节)、阿朋阿龙尼(葫芦节)、阿根杜(火把节)、扎西长(尝新米节);。
拉祜族音乐在这些传统节日和各种习俗中,他们各自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拉祜族民间歌曲在“扩塔”或“扩扎”(春节)中的运用“扩塔”或“扩扎”(春节)是拉祜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扩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拉祜族民间歌曲的是“志补阔”(祝酒歌)、“法达阔”(想念歌)。
如:在年间,拉祜族走村窜门、相互拜访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在拜访时,要带上酒、一对粑粑和肉,去到拜访的家先要点上一对香,然后由主人向来拜访的人拴线,在拜访活动中,主要唱的是“志补阔”(祝酒歌)。
过年这个时节也是青年拉祜人们追求对方、表达爱意的最佳时节,这时他们唱的是“法达阔”(想念歌),演唱的形式是男女对唱,男的唱一句,女的回一句,直到满意为止(有意中人为止)(二)拉祜族民间歌曲在“阿朋阿龙尼”(葫芦节)中的运用“阿朋阿龙尼”(葫芦节)是拉祜族传统而最隆重的节日,传说,我们拉祜族的祖先扎迪、娜迪在农历十月初十这天从“葫芦里”出来的。
因此,我们拉祜族人都称自己是“葫芦里出来的民族”。
在生活中都能看到我们拉祜人们对“葫芦”的无限感激。
“阿朋阿龙尼”(葫芦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拉祜族民间歌曲的有“咕阔嘎阔”、“法达阔”、“习俗歌曲”中的《祝福歌和祝酒歌》。
如“祝福歌”,歌词内容为:“葫芦”(拉祜语称“阿朋西”)给予我们拉祜人们美好的生命,无论我们拉祜人们经历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多么的曲折,祖先给予了我们生命是永远不能忘记、永远都感恩不尽的。
(三)拉祜族民间歌曲在“阿根度”(火把节)中的运用“阿根度”是拉祜族最有趣的节日,每当这天,都会唱各种各样的歌曲,如“祝酒歌”、“古歌”、“情歌”等等。
如“祝酒歌”,歌词内容为:快来吧,快来吧我们举杯来祝福这火把节我们举杯来祝福欢乐的一天四、拉祜族民间歌曲的现状大多数民歌是劳动人民所唱的歌,在封建社会时的旧中国时期,劳动人民得不到重视,他们的歌也遭受同样的命运。
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条件、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人民当家作主,各地的民歌也就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出现了新的内容和新的精神风貌。
如我们云南的《小河淌水》,已走向国际。
在当今社会,少数民族文化被逐渐重视,我们拉祜族民歌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在“阿朋阿龙”(葫芦节)这个传统而又隆重的节日里,央视三套的节目主持人毕福剑、朱迅来为拉祜族人民的演出做主持,从星光大道脱颖而出的阿宝、凤凰传奇等做了特邀嘉宾,这些贵宾的到来让拉祜人民更加热情,在节日晚会中拉祜人民用自己民族的歌曲歌唱着对生活的赞美,对宾客的欢迎。
有一个名叫“达保兄弟”的拉祜族原生态组合,他们在这首《相聚在今天》中唱到:“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拉祜人民欢迎您们的到来,感谢党的领导,让我们的生活好了,见识广了”。
通过这个节日让更多的人们对拉祜族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近几年来,拉祜族的民歌越来越被重视,让拉祜族人们骄傲的原生态组合“达保兄弟”也走出了大山,带着拉祜族文化多次到北京演出,并获得了不少的奖励,有了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的精神并传唱,拉祜族民歌得到了更大范围的认知并被更多的人传唱,也会有更多的像这个组合一样的人来为我们少数民族文化带来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