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的分类 (2)
人体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
人体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它们由内分泌腺分泌到血液中,然后通过血液传播到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调节和控制机体的生理活动。
激素调节是机体内部各系统和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调节机制,它对于维持机体内稳态及生理功能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人体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激素的分类、分泌和作用机制以及与激素相关的疾病等内容。
1. 激素的种类和分类根据激素的化学性质,它们可以分为脂溶性激素和水溶性激素两大类。
脂溶性激素包括类固醇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它们能够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从而通过结合核内受体影响靶细胞的基因表达;水溶性激素则包括多肽激素和蛋白质激素,它们无法穿越细胞膜,只能通过结合细胞膜上的受体来传递信号。
2. 激素的分泌和合成机制机体内的内分泌腺通过受体和神经系统等多种信号途径,受到不同的刺激后分泌激素。
大脑下丘脑和垂体是激素合成和分泌的主要器官。
下丘脑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控制垂体激素的分泌,而垂体激素则通过自身的激素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形成内分泌系统的闭环调节。
3. 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不同的信号传导途径在靶细胞内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如蛋白质激素通过cAMP和Ca2+信号途径调控细胞内酶的活性,而类固醇激素则通过影响基因转录和翻译调节靶基因的表达。
激素还能通过反馈调节机制调控自身的分泌和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4. 激素与疾病激素在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调节作用,因此激素的异常分泌或作用异常将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抑郁症等。
因此,研究激素的调节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5. 未来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激素调节机制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通过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影像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研究,我们将更好地理解激素调节机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激素的分类与调节作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激素的分类与调节作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
激素的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激素的分类与调节作用,并通过一些例题来加深理解。
一、激素的分类(一)按化学性质分类1、含氮类激素含氮类激素包括蛋白质激素、肽类激素和胺类激素。
例如,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由胰岛 B 细胞分泌,能够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生长激素是一种肽类激素,由垂体前叶分泌,能够促进生长发育。
甲状腺素是一种胺类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2、类固醇激素类固醇激素是由胆固醇转化而来的,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和性腺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
这类激素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发挥调节作用。
3、脂肪酸衍生物类激素脂肪酸衍生物类激素主要是前列腺素,它在体内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调节血压、促进平滑肌收缩等。
(二)按作用方式分类1、远距分泌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大多数激素都属于这种分泌方式。
2、旁分泌激素释放后通过细胞外液扩散至邻近的靶细胞发挥作用,例如,胃黏膜中的 D 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可以抑制邻近的壁细胞分泌胃酸。
3、自分泌激素分泌后作用于自身细胞,如胰岛素可以抑制胰岛 B 细胞自身进一步分泌胰岛素。
二、激素的调节作用(一)维持内环境稳态激素参与调节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以及血糖、血脂等物质的代谢平衡,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抗利尿激素可以调节水的重吸收,维持体内的水平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作用,调节血糖的稳定。
(二)调节新陈代谢激素可以促进或抑制细胞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率,增加产热,促进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三)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对机体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激素定义、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副作用
激素定义、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副作用广义定义:激素类药物就是以人体或动物激素(包括与激素结构、作用原理相同的有机物)为有效成分的药物。
狭义定义:通常,在医生口中的“激素类药物”一般情况下在没有特别指定时,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简称。
其他类激素类药物,则常用其分类名称,如“雄性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1 分类激素类药物可以分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激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
该类药物常见使用方式:静脉使用、口服、外用及其他。
常见剂型:注射粉针、水针、胶囊、片剂、霜剂、膏剂、气雾剂。
依不同方法分类若按药物类别来划分,共可分为以下五类:1、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2、性激素类:包括雌激素类.孕激素类.雄激素类.同化激素类.促性腺激素类3、甲状腺激素类:包括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类.4、胰岛素类: 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中效胰岛素类.短效胰岛素类.5、五垂体前叶激素类:包括生长激素类.生长抑素类.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及类似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类.其中,第一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是指肾上腺皮质部分泌多种激素的总称。
肾上腺是位于肾脏上面的一个内分泌腺体,左、右各一,重约5g,左肾上腺近似半月形,右肾上腺呈三角形。
肾上腺可划分为皮质部分与髓质部分。
其中,皮质部分分泌三大类激素: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及少量性激素。
所以,男性也会分泌雌性激素,女性也会分泌雄性激素。
分泌紊乱时,会导致第二性征紊乱。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若按种类划分:(1)盐皮质激素:由皮质的球状带合成分泌,以醛固酮和去氧皮质酮为代表,对水盐代谢有一定的影响,故称盐皮质激素。
较少用于药物。
(2)糖皮质激素类:由皮质的束状带合成和分泌,主要影响糖和蛋白质等代谢,且能对抗炎症反应,而对水盐代谢影响较小,临床应用较广。
主要药物以氢化可的松为代表,一般所说的“皮质激素”即指这一类。
激素的分类
激素的分类激素的种类繁多,来源复杂,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两大类(表11-1):(一)含氮激素1.肽类和蛋白质激素主要有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腺垂体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以及胃肠激素等。
2.胺类激素(氨基酸衍生物)包括肾上腺髓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酪氨酸→多巴→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松果体激素(褪黑色素为主)。
儿茶酚胺是指去甲肾上腺素(NAd)、肾上腺素(Ad)和多巴胺(DA)。
这三种儿茶酚胺都是由酪氨酸结合(二)类固醇(甾体)激素类固醇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雌激素、孕激素以及雄激素等。
另外,胆固醇的衍生物棗1,25-二羟维生素D3也被作为激素看待。
此外,前列腺素广泛存在于许多组织之中,由花生四烯酸转化而成,主要在组织局部释放,可对局部功能活动进行调节,因此可将前列腺看作一组局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alhormones)是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激素的总称,属甾体类化合物。
可分为三类:①盐皮质激素(mineralocorticoids),由球状带分泌,有醛固酮(aldosterone)和去氧皮质酮(desoxycortone, desoxycorticosterone)等。
②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由束状带合成和分泌,有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皮质醇,又称氢皮质素或化合物F(compoundF)。
)和可的松(cortisone)等,其分泌和生成受促皮质素(ACTH)调节。
③性激素,由网状带所分泌。
通常所指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包括后者。
促性腺激素(LH,FSH,HCG), 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主要激素及其化学性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激素的概念以及激素的分类
激素的概念以及激素的分类激素是一类由内分泌腺或其他组织释放到体内,对特定细胞或组织产生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激素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中,通过在细胞间隙或血液中传递信息,调控机体的生理和生化过程,维持身体内部稳态的平衡。
激素的分类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分泌方式、作用机制和靶细胞位置等不同特点进行划分。
一、按化学结构分类:1. 类固醇激素:由胆固醇合成,包括皮质醇、雄激素、雌激素等。
2. 蛋白质激素:由氨基酸聚合合成,包括胰岛素、肽类激素、甲状腺激素等。
3. 脂质激素:由酚酸与脂肪酸的酯化反应生成,包括五酮塑化酮、白三烯类物质等。
4. 氨基酸衍生激素:由氨基酸转化而成,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二、按分泌方式分类:1. 內分泌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到血液中,进而通过血液循环沟通过去靶细胞,如胰岛素、睾酮等。
2. 外分泌激素:通过管道直接分泌到体外,如胃液和胰液中的氨基酸、蛋白质和脂质等物质。
3. 神经递质:由神经末梢分泌,通常通过突触传递信息,如乙酰胆碱、多巴胺等。
三、按作用机制分类:1. 控制生理过程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调节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2. 调节代谢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影响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平衡。
3. 调节电解质和水平衡激素:如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等,调节体内的盐和水平衡。
4. 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激素:如白细胞介素、肾上腺素等,调控免疫系统和炎症过程。
5. 调节性腺激素:如性激素、催乳素等,调节性功能和生殖过程。
四、按靶细胞位置分类:1. 靶细胞在同一组织器官:如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组织、胰岛素对胰岛细胞的作用。
2. 靶细胞在不同组织器官:如雄激素对骨骼、肌肉和生殖系统的作用。
总结来说,激素可按照其化学结构、分泌方式、作用机制和靶细胞位置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通过对激素的分类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激素是如何通过体内外的传递和作用,调节机体的生理和生化过程的。
这对于认识和应用激素的相关领域,如内分泌学、药理学等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动物激素分类及解读
高中生物动物激素分类及解读高中生物动物激素分类及解读生物激素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够调节生物生长发育、代谢和行为等生物现象的发生。
在动物世界中,激素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们控制着跨越不同器官和组织的信号传递,使得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可以相互协调并得以平衡。
本文将针对高中生物学的课程,对动物激素的分类及其作用进行一些简单的解读。
一、激素的分类1. 前腺激素:包括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卵泡刺激素(AMH)和甲状腺刺激素(TSH)等。
这些激素主要负责鼓励细胞增殖、细胞分化、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等过程。
2. 原肾上腺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
这两种激素主要涉及身体应激反应。
肾上腺素会在应激情况下快速释放,并刺激身体呼吸和心跳加速、体力提升等应对环境威胁的调节机制。
3. 甾体激素:包括类固醇、雌激素、睾酮等。
它们主要在生殖系统的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雄激素的作用是在妊娠期滋养受精卵并促使胎儿生长,在出生后,它会调整男性生殖系统的发育;而雌激素则在女性中调整月经周期,促进女性性机能的恢复和发育。
4. 胶质激素:是由腺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激素,它会刺激肾上腺分泌泌醇、皮质醇等激素。
这些激素的功能是抑制免疫系统、减缓身体负担,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
5. 胰岛素和姑娘激素:对于糖代谢和食欲控制十分重要的激素。
它能促进血糖的吸收利用,在食欲控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激素的作用激素在动物身体的调节机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感知器官、热量和其他信号来刺激神经元和内分泌细胞合成或释放,从而控制它们的行为。
1. 生长发育:GH对于骨骼和软骨的发育至关重要。
它通过刺激生长板的增殖和软骨细胞分化,并促进骨骼横向、纵向的增加。
睾酮和雌激素则是在性腺培育中起主要作用。
2. 新陈代谢:胰岛素对于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起着重要作用。
该激素会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更多的葡萄糖,并促进糖原的合成过程。
激素类药物分级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
激素类药物分级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激素类药物分级管理规定是指对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分类,依据药物的安全性和风险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等级,从而规范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方式和监管措施。
激素类药物主要包括激素、类固醇、激素合成酶抑制剂、激素受体拮抗剂等。
以下是激素类药物分级管理规定的实施细则:一、激素类药物分级1.一类激素:属于高风险药物,必须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患者在使用该类药物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医学检查和评估,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该类药物包括激素合成酶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等。
2.二类激素:属于中风险药物,患者在使用该类药物前需要经过医师的必要指导和监控。
该类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垂体前叶激素类似物等。
3.三类激素:属于低风险药物,患者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自我使用。
该类药物包括雌激素、孕激素、甲状腺激素等。
二、激素类药物的处方管理2.二类激素可以由医生开具处方,但患者可以自行购买和使用。
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告知和指导,以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该类药物。
3.三类激素可以由医生开具处方,也可以由患者自行购买和使用。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合理选择该类药物的使用方式。
三、激素类药物的销售管理1.一类激素类药物只能在医疗机构的药房销售,且销售数量应受到限制。
销售人员应核实购药者的处方情况,并保存相关购药记录。
2.二类激素类药物可以在医疗机构的药房、药店和互联网销售,销售人员应提供适当的使用建议,并保存购药记录。
3.三类激素类药物可以在药店和互联网销售,销售人员应提供必要的使用指导,并保存购药记录。
四、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医务人员应定期汇总和报告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处理情况等。
相关部门应加强激素类药物的监测和监管,提高公众对激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总之,激素类药物分级管理规定的实施细则主要包括药物的分级、处方管理、销售管理和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
高二生物动物激素的分类和作用小结
标夺市安祺阳光实验学校动物激素的分类和作用小结一、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1. 垂体分泌的激素(1)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作用于全身,功能是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2)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作用于甲状腺,功能是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作用于性腺,功能是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等。
(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由垂体分泌,作用于肾上腺,功能是促进肾上腺皮质合成和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
(5)催乳素:由垂体分泌,功能是调控某些动物对幼仔的照顾行为,促进某些合成食物的器官发育和生理机能的完成,如促进哺乳动物乳腺的发育和泌乳,促进鸽的嗉囊分泌鸽乳等。
2. 下丘脑分泌的激素(1)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功能是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功能是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3. 胰岛分泌的激素(1)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功能是保进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
(2)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是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降低。
二、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1. 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功能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 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功能是促进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三、固醇类激素1. 雄激素:主要由睾丸分泌,功能是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
2.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功能是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
激素的分类
激素的分类激素的分类及其生理作用植物激素是指植物细胞接受特定环境信号诱导产生的、低浓度时可调节植物生理反应的活性物质。
它们在细胞分裂与伸长、组织与器官分化、开花与结实、成熟与衰老、休眠与萌发以及离体组织培养等方面,分别或相互协调地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分化。
这种调节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可通过使用外源激素或人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与配比变化,进而改变内源激素水平与平衡来实现。
传统的植物激素存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崭新普遍认为的包含油菜素甾醇,除了唇兰属金甾醇、水杨酸、茉莉酸等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很多,但根据其来源、作用方式、应用效果等大体分为以下几类:1.生长素类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国际通用的是吲哚乙酸(iaa)。
生长素类就是农业上应用领域最早的生长调节剂。
最早应用领域的就是吲哚丙酸(indolepropionicacid,ipa)和吲哚丁酸(indolebutyricacid,iba),它们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acid,iaa)一样都具备吲哚环路,只是侧链的长度相同。
以后又辨认出没吲哚环路而具备萘环的化合物,例如α-萘乙酸(α-naphthaleneaceticacid,naa)以及具备苯环的化合物,如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acid,2,4-d)也都存有与吲哚乙酸相近的生理活性。
另外,萘氧乙酸(naphthoxyaceticacid,noa)、2,4,5一三氯苯氧乙酸(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acid,2,4,5-t)、4-碘苯氧乙酸(4-iodophenoxyacetieacid,商品名减产灵)等及其衍生物(包含盐、酯、酰胺,例如萘乙酸钠、2,4-d丁酯、萘乙酰胺等)都存有生理效应。
目前生产上应用领域最少的就是iba、naa、2,4-d,它们不溶水,极易熔化于醇类、酮类、醚类等有机溶剂。
高中生物激素分类
例如生长素(GH)是一个蛋白质激素,人的生长素由19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它的一级结构已经研究清楚。两个末端氨基酸都是苯丙氨酸,含有两个分子内二硫键。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RNA的生物合成,从而直接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和骨骼的生长。生长素也能促进糖和脂的代谢。人在幼年时期,如果生长素分泌不足,则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称为“侏儒症”。若在幼年时生长素分泌过多,身体各部分过度生长,称为“巨人症”。
GRH可以促进垂体生长素的释放,而GRIH则抑制生长素的释放。在正常情况下,主要是GRIH起调节作用。
(3)胰岛激素。胰岛是胰脏的内分泌组织。人的胰岛主要是由α、β和δ三种细胞组成。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β-细胞分泌胰岛素。
①胰岛素:胰岛素是由胰腺中胰岛的β-细胞分泌的一种含有5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激素。胰岛素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它的一级结构如图3.13所示。
药用胰岛素通常由猪的胰腺中提取,现在已经可以应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胰岛素。
②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为胰岛的α-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由29个氨基酸组成,人和猪的胰岛血糖素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胰高血糖素主要是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与肾上腺素作用相似。其作用原理是激活肝细胞中的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浓度升高,从而提高肝细胞中磷酸化酶α活性,促进肝糖原分解。
②降钙素:降钙素(CT)是一个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激素。不同种属动物中降钙素的氨基酸离列存在一定的差别。
降钙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降低血钙,在体内由降钙素和甲状旁腺素共同作用以维持血钙平衡。
(5)其它多肽及蛋白质激素。
①血管紧张肽:血管紧张肽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类多肽激素。血管紧张肽有两种存在形式,即血管紧张肽I和II。具有活性的是血管紧张肽II,是一个8肽化合物。
激素分类总结
激素分类总结引言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其在生物体内起着调节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
激素可以通过血液传递到身体各个部位,与特定的受体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活动和整体生理过程。
本文将对常见的激素进行分类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激素的作用和机制。
蛋白激素蛋白激素是最常见的激素类型之一,它们由蛋白质合成而成,通常由腺体细胞分泌。
蛋白激素通常通过血液传递来影响远处的细胞。
典型的蛋白激素包括生长激素、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一种由垂体前叶分泌的蛋白激素,它在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生长激素通过作用于肌肉和骨骼细胞,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导致体重增加和身高增长。
催乳素催乳素是垂体前叶分泌的蛋白激素,主要作用于乳腺细胞。
催乳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乳汁分泌和乳腺的发育,对哺乳期的母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前叶分泌,它是调节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的关键因子。
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受体,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调节代谢过程和能量平衡。
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是一类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蛋白激素,包括皮质醇和肾上腺素。
皮质醇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肾上腺素则起着调节心血管功能和应激反应的作用。
类固醇激素类固醇激素是一类由胆固醇合成的激素,其结构与胆固醇相似。
类固醇激素主要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与细胞核内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
常见的类固醇激素包括雌激素、睾酮、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雌激素雌激素是一类由卵巢合成的类固醇激素,它们在女性的生殖系统发育和性特征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雌激素主要包括雌二醇和雌三醇,它们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维持生理周期,并参与骨骼的代谢。
睾酮睾酮是一种男性激素,主要由睾丸合成。
睾酮在男性的性特征发育、精子生成和骨骼的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睾酮还对肌肉生长和心血管功能有调节作用。
激素分类总结本文对常见的激素进行了分类总结,分别介绍了蛋白激素和类固醇激素。
高三植物激素知识点
高三植物激素知识点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自身合成的化学物质,可以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它们在植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植物的形态生成、生理代谢和生殖发育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高三生物课程中涉及的植物激素的主要类型和其作用。
一、植物激素的分类1. 生长素(IAA):生长素是最早被发现并研究的植物激素,它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能够促进细胞的伸长和分裂,影响植物的营养运输和生长方向。
2. 赤霉素(GA):赤霉素促进植物的营养物质的合成和运输,促进花粉管的伸长和根系的生长。
3.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细胞分裂素调节植物的细胞分裂和分化,促进组织的生长和再生。
4. 脱落酸(ABA):脱落酸参与植物的抗逆应答,抑制种子发芽和幼苗的生长,调节植物的休眠和防御机制。
5. 乙烯(ethylene):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和呼吸的作用,可以调节植物的落叶和干旱防御。
6. 顶端生长素(apical dominance factors):顶端生长素抑制侧芽和侧根的生长,维持植物的主干生长。
二、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1. 激素与受体结合:植物细胞上存在着与激素能结合的受体,当激素与受体结合后,会触发一系列信号传导路径的激活。
2. 信号传导路径:激素结合受体后,会通过细胞内的信号传导路径传递信息,触发细胞内的相应反应。
3. 基因调控:激素作用的最终效应通常是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来实现的,植物通过调控特定的基因来实现对激素的响应。
三、植物激素的应用1. 促进植物生长:植物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的根系和茎的生长,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 抗逆应答:脱落酸和乙烯可以调节植物的抗逆应答机制,在干旱、盐碱等恶劣环境条件下提高植物的存活能力。
3. 控制果实成熟和脱落:乙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和脱落,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控制果实的采收时间和储存过程。
四、植物激素的研究方法1. 生物测定法: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植物激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比较植物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来推断不同激素对植物的作用效应。
激素
第一节激素激素是内分泌腺或组织分泌的高效能的有机化合物,分泌量甚少,故在体液内含量极低,一般每100ml 体液中仅含有毫微克(ng)或微微克(pg),但效能很高。
激素在体液内的含量(或浓度)要保持动态平衡以维持正常功能。
一、激素分类激素可以有多种分类法,最常用的是按其化学结构分类,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含氮类激素,又可分为肽、胺、蛋白质等,如下丘脑分泌的调节肽、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胰岛素、甲状腺素等;第二类是类固醇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腺激素;第三类是固醇类激素,如胆钙化醇(维生素D3)。
二、激素功能概述激素的生理作用虽然非常复杂,但是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第一,通过调节蛋白质、糖和脂肪等三大营养物质和水、盐等代谢,为生命活动供给能量,维持代谢的动态平衡。
第二,促进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影响细胞的衰老,确保各组织、各器官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更新与衰老。
例如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都是促进生长发育的激素。
第三,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殖功能,以及性激素的分泌和调节,包括生卵、排卵、生精、受精、着床、妊娠及泌乳等一系列生殖过程。
第四,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其活动,与学习、记忆及行为的关系。
第五,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调节机体对环境的适应。
上述五方面的作用很难截然分开,而且不论哪一种作用,激素只是起着信使作用,传递某些生理过程的信息,对生理过程起着加速或减慢的作用,不能引起任何新的生理活动。
三、激素的代谢激素的合成、贮存、释放、运输以及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但这部分内容大多数属于生物化学范畴,本章仅就和生理学密切有关的方面简述如下。
(一)合成和贮存不同结构的激素,其合成途径也不同。
肽类激素一般是在分泌细胞内核糖体上通过翻译过程合成的,与蛋白质合成过程基本相似,合成后储存在胞内高尔基体的小颗粒内,在适宜的条件下释放出来。
胺类激素与类固醇类激素是在分泌细胞内主要通过一系列特有的酶促反应而合成的。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24 激素调节知识拓展提升(二)激素的来源及分类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24 激素调节知识拓展提升(二)激素的来源及分类1.胺类激素胺类激素多为氨基酸的衍生物,水溶性强,在血液中主要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分泌前通常储存在胞内分泌颗粒中,只在机体需要时才释放。
且在靶细胞膜受体的介导下发挥作用,半衰期通常只有2~3分钟。
①肾上腺素:属于儿茶酚胺的肾上腺素等由酪氨酸经酶修饰而成。
②褪黑素:以色氨酸为原料合成。
③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球蛋白分子裂解而来的含碘酪氨酸缩合物。
同属胺类激素的甲状腺激素却很特殊,它以甲状腺胶质的形式大量储存在细胞外的甲状腺滤泡腔中。
非常特别的是,甲状腺激素脂溶性强,在血液中99%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其半衰期是激素中最长的,可达7天左右,但游离甲状腺素(T4)的半衰期仅数分钟。
2.肽和蛋白质类激素(1)性质:从最小的三肽分子到由近2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链及蛋白质。
这类激素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属于亲水激素,在血液中主要以游离的形式存在。
多肽激素的半衰期一般为4~40分钟,蛋白质类激素则为15~170分钟。
(2)种类:下丘脑、垂体、甲状旁腺、胰岛、胃肠道等部位分泌的激素大多属于此类。
①蛋白质激素:主要有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及腺垂体激素等。
②肽类激素:包括下丘脑调肽、神经垂体激素、降钙素、胃肠激素和瘦素等。
(3)生成:遵循蛋白质合成的一般规律,经过转录和翻译先合成激素前体分子,再经酶切加工而生成激素,如胰岛β细胞合成的前胰岛素原经裂解去除信号肽后成为胰岛素原,再经激素转换酶等催化为胰岛素并形成多聚体。
这类激素要在胞内经高尔基复合体的处理,如对肽链的糖基化修饰等,并包装储存在囊泡中。
(4)释放:当机体需要时,储存在囊泡中的激素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对这类激素分泌调节的作用环节主要是在其分泌机制,而不在合成过程中。
(5)作用:由于这类激素的分子量大,且具亲水性,主要通过与靶细胞膜受体结合,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而引起细胞生物效应,而自身通常并不进入细胞。
激素的分类
激素的分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激素的分类激素的种类繁多,来源复杂,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两大类(表11-1):
(一)含氮激素
1.肽类和蛋白质激素主要有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腺垂体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以及胃肠激素等。
2.胺类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二)类固醇(甾体)激素
类固醇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雌激素、孕激素以及雄激素等。
另外,胆固醇的衍生物枣1,25-二羟维生素D3也被作为激素看待。
此外,前列腺素广泛存在于许多组织之中,由花生四烯酸转化而成,主要在组织局部释放,可对局部功能活动进行调节,因此可将前列腺看作一组局部激素。
表11-1 主要激素及其化学性质。
激素的分类
•
•
•
• •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 根据作用时间可分为短效、中效与长效三类。 • 短效药物:如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作用时间多在8~ 12小时; • 中效药物:如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作用时 间多在12~36小时; • 长效药物: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作用时间多在 36~54小时。
•
谢
谢
激素的分类
• • •
激素的分类
按激素的化学性质可分为: (一)含氮类激素: 1.胺类激素 :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 上腺素和甲状腺素等。 2.肽类和蛋白质激素:包括下丘脑调节 肽、神经垂体激素、 腺垂体激素、胰岛素、 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等。 (二)类固醇激素:包括皮质醇、醛固酮、 雌激素、雄激素及孕激素。
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 • • 糖皮质激素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对物质代谢的作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肝内糖元异生,增加糖元贮备,还能抑制组织对糖的利用,因而使血糖 升高。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类固醇性糖尿病。缺乏糖皮质激素时,血糖下降,饥饿时更加严重,甚至有发生 死亡的危险。 糖皮质激素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随组织而不伺,主要促进肝外组织特别是肌组织蛋白分解,并抑制氨基酸进人肝 外组织,使血中氨基酸升高。对肝脏,则促进蛋白质合成。糖皮质激素过多可引起生长停滞,肌肉消瘦,皮肤变薄和 骨质疏松等。 糖皮质激素对脂肪代谢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促进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分解,使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二是 影响体内脂肪重新分布。糖皮质激素过多时,四肢脂肪减少,而面部、躯干、特别是腹部和背部脂肪明显增加,称为 向心性肥胖。 2)对各器官系统的作用:作用于血细胞: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使胸腺和淋巴组织萎缩,使血中的淋巴细胞破 坏,因此常用于治疗淋巴肉瘤和淋巴性白血病。它还能促进单核细胞吞噬,分解嗜酸性粒细胞,从而使嗜酸性粒细胞 在血中含量减少。因此,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可作为判断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指标之一。 作用于血管系统:糖皮质激素能提高血管平滑肌对血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血管平滑肌保持一定的紧 张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时,血管紧张性降低,因而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严重时可导致外周循环衰竭。 作用于胃肠道:能增加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生成,因而有诱发或加重溃疡的可能,药用时应予以注意。 作用于神经系统:小剂量可引起欣快感,过多则出现思维不能集中,烦燥不安以及失眠等现象。 盐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维持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激素的分类与调节作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激素的分类与调节作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
激素的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激素的分类与调节作用,并通过一些例题来加深理解。
一、激素的分类(一)按化学性质分类1、蛋白质和肽类激素这类激素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包括下丘脑调节肽、胰岛素、降钙素等。
2、胺类激素胺类激素多为氨基酸的衍生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
3、类固醇激素类固醇激素由胆固醇衍化而来,如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性激素等。
(二)按作用方式分类1、远距分泌激素释放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流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组织发挥作用,大多数激素属于此类。
2、旁分泌激素释放后通过细胞外液扩散至邻近的靶细胞发挥作用,如胃肠激素。
3、自分泌激素分泌后作用于自身细胞,如胰岛素可抑制胰岛 B 细胞自身分泌胰岛素。
4、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合成的激素沿轴突借轴浆流动运送到末梢释放后,或者由神经末梢释放调节因子作用于所支配的组织细胞,如神经垂体激素。
二、激素的调节作用(一)激素的作用特点1、信使作用激素作为“信使”,在细胞与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只对靶细胞的生理过程起加强或减弱的作用。
2、相对特异性激素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不同的激素有不同的靶细胞。
3、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一系列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使细胞内产生大量的活性物质,从而实现对细胞功能的调节。
4、相互作用多种激素共同参与某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时,激素之间往往存在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二)激素的作用机制1、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含氮激素不能直接进入细胞内,而是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如 cAMP、cGMP、IP3、DG 等),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
激素知识
基础医学知识之——激素一.激素分类1、激素化学性质:胺、肽、类固醇2、激素产生器官:下丘脑、垂体、靶腺3、激素作用关系:促激素和靶激素4、激素的作用:水盐代谢激素、钙磷代谢激素、物质代谢激素、生长发育激素、胃肠激素。
二.激素作用的特点1、激素是生理调节物质,在血液中生理浓度是低的但对机体代谢与功能影响很大,主要影响功能或物质代谢反应的强度和速度,它不产生新的功能和反应。
2、激素的分泌节律3、激素的代谢特点4、激素作用机制,激素可通过与细胞膜受体和核受体结合二种方式发挥作用。
5、激素作用的方式(1)没有特异靶器官(2)除对靶器官有特异作用外,也广泛影响全身细胞的代谢如性激素(3)仅作用于靶细胞如TSH6、激素间相互作用,各种内分泌腺虽然位于身体不同部位,但激素作用不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1、协同作用2、拮抗作用3、许助作用三、内分泌疾病的诊断程序1、内分泌功能状态——亢进、正常、减低2、内分泌功能紊乱的部位——原发、继发、异位3、病因(1)功能亢进——肿瘤:良性、恶性增生(2)功能减低先天发育不全或未发育出血、缺血、感染、自身免疫、肿瘤压迫外科手术切除、放射破坏受体不敏感遗传疾病酶的异常四、内分泌疾病的检查方法1、内分泌功能状态的检查(1)一般检查:电解质、血糖、尿病、尿酮(2)激素基础值测定:基础值测定是指一夜禁食至少12小时,睡眠至少8小时,身体及精神处于完全休息的基本状态下所测得数值。
(3)激素动态功能试验A、兴奋试验定义给特异兴奋剂测试腺体分泌激素的能力用途诊断内分泌腺体功能的有无及病变于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水平种类促激素兴奋靶腺测试靶腺兴奋剂反应指标肾上腺皮质ACTH 皮质醇甲状腺TSH 131IB 抑制试验定义给抑制剂通过负反馈抑制测试激素分泌的自主性用途诊断内分泌功能是否亢进种类用激素或激素似类物为抑制剂如测试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地塞米松抑制试验C 药理试验拮抗试验激发试验2、内分泌功能紊乱定位的检查(1)X线——平片蝶鞍(2)同位素扫描(3)超声波(4)电子计算横断分层扫描(CT)3、内分泌疾病的病因的检查(1)X线——钙化、肿瘤(2)特异抗体测定ICA、GAD、TG、TM(3)外科活检(4)针吸细胞检查五、内分泌疾病的治疗(一)内分泌功能亢进的治疗1、手术治疗切除内分泌肿瘤切除部分增生的腺体2、放射治疗3、药物治疗阻滞分泌过多激素的合成对抗某一激素对周围器官的作用利用激素生理作用效应间的拮抗作用用神经内分泌药调节下丘脑垂体功能(二)内分泌功能减低的治疗1、替代治疗利用外源性激素或类似物替代补充激素所调节的生化物质2、组织或器移植胰岛移植。
激素
第一节概述一、定义:激素(hormones)是生物体内特殊组织或腺体产生的,直接分泌到体液中,通过体液运送到特定作用部位,从而引起特殊激动效应(调节控制各种物质代谢或生理功能)的一群微量的有机化合物。
二、激素的分类和命名:1. 根据对脑下垂体依赖性与否,分为(1)神经通过脑下垂体调控下的内分泌调节系统。
(2)神经直接调节下的内分泌系统。
2.根据激素的化学本质可分为三类:(1)含氮激素(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衍生物)。
(2)甾醇(固醇)类激素。
(3)脂肪酸衍生物激素。
3.激素命名,一般按下列原则进行,即来自脑下垂体的多数激素按促(进)+靶内分泌腺+激素的方式命名,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
也有按靶内分泌腺+刺激+激素的方式命名,如卵泡刺激激素。
三、激素的作用机理:主要集中为四种作用机理。
(1)膜受体通过腺苷酸环化酶作用途径:各种含氮类激素作为第一类信使与受它作用的靶细胞膜中的特异受体结合,触发已结合在生成Gs蛋白——GTP。
受Gs-GTP 活化的腺苷酸活化酶再去催化A TP生成cAMP。
作为第二信使的cAMP经过一系列的相关反应——级连放大,即先激活细胞中的蛋白激酶,再进一步诱发各种功能单位产生相应的反应。
这种作用方式称为第二信使学说(second messenger theory)。
(2)钙和肌醇三磷酸作用途径:在磷酸肌醇酶作用下先产生二酰基甘油和肌醇三磷酸。
二酰基甘油进一步活化蛋白激酶,促使蛋白质中的苏氨酸残基与丝氨酸残基磷酸化,最终改变一系列酶的活性;肌醇三磷酸则打开Ca离子通道,升高细胞质内Ca离子的浓度,改变钙调蛋白(calmodulin)和其它传感器(calcium sensors)的构象,使之变得更易于与靶蛋白结合改变,靶蛋白质的生物活性发生变化,从而完成激素的磷酸肌醇级连放大。
(3)受体的酪氨酸激酶途径:结合酪氨酸激酶的受体——激活酶活性,使其残基磷酸化,酪氨酸的磷酸化又进一步促进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激素的生物化学
激素的生物化学激素是生物体内分泌系统产生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血液循环或局部作用传递信号,调控机体的生理过程。
激素在维持内环境稳定、生长发育以及疾病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激素的生物化学性质直接关系着其功能和调控机制,下面将对激素的生物化学进行详细探讨。
一、激素的分类激素按照化学性质可以分为脂溶性激素和水溶性激素两大类。
1. 脂溶性激素脂溶性激素包括甾体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甾体激素包括雄激素、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维生素D等,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四环结构。
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合成,其分子中含有苯环和卓尔环。
脂溶性激素由于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因此可以直接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并在细胞核内调控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合成。
2. 水溶性激素水溶性激素包括肽激素、生长因子和蛋白质激素。
肽激素由氨基酸组成,其分子量一般较大,无法穿过细胞膜,因此通过受体激活细胞表面的信号转导途径来调控细胞内的功能。
生长因子是一类具有细胞分裂、增殖和分化促进作用的蛋白质分子。
蛋白质激素包括胰岛素、生长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等,具有多肽链结构,通过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来发挥调控作用。
二、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激素的合成多发生在特定的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中,并随特定的生理或病理刺激而调节其合成与分泌。
1. 内分泌器官的合成与分泌不同的内分泌器官合成和分泌不同类型的激素。
例如,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前叶合成和分泌的生长激素调节生长发育,胰岛β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等。
2. 细胞的合成与分泌许多细胞也能够合成和分泌激素,如肾上腺皮质合成和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水平等。
三、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进而调节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发挥其调节作用。
1. 核内受体途径脂溶性激素进入细胞内后,能够与细胞内的核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内与DNA结合,调控基因转录。
这类激素作用速度较慢,但持续时间较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素的分类
激素的种类繁多,来源复杂,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两大类(表11-1):
(一)含氮激素
1.肽类和蛋白质激素主要有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腺垂体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以及胃肠激素等。
2.胺类激素(氨基酸衍生物)包括肾上腺髓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酪氨酸→多巴→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松果体激素(褪黑色素为主)。
儿茶酚胺是指去甲肾上腺素(NAd)、肾上腺素(Ad)和多巴胺(DA)。
这三种儿茶酚胺都是由酪氨酸结合
(二)类固醇(甾体)激素
类固醇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雌激素、孕激素以及雄激素等。
另外,胆固醇的衍生物棗1,25-二羟维生素D3也被作为激素看待。
此外,前列腺素广泛存在于许多组织之中,由花生四烯酸转化而成,主要在组织局部释放,可对局部功能活动进行调节,因此可将前列腺看作一组局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alhormones)是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激素的总称,属甾体类化合物。
可分为三类:
①盐皮质激素(mineralocorticoids),由球状带分泌,有醛固酮(aldosterone)和去氧皮质酮(desoxycortone, desoxycorticosterone)等。
②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由束状带合成和分泌,有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皮质醇,又称氢皮质素或化合物F(compoundF)。
)和可的松(cortisone)等,其分泌和生成受促皮质素(ACTH)调节。
③性激素,由网状带所分泌。
通常所指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包括后者。
促性腺激素(LH,FSH,HCG), 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卵泡成熟激素(FSH)
主要激素及其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