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名校考研真题 第7单元 元代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名校考研真题 第7单元 元代美术)【圣才出品】

第7单元元代美术(公元1271年至1368年)一、名词解释1.永乐宫壁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6、2008年研]答:永乐宫壁画是元代道教壁画的代表。

永乐宫位于山西永济县(因建水库今迁芮城),为元代所建,其壁画规模宏伟,形象生动,线描作莼菜条,施以重彩,局部作堆金沥粉,华美异常,可见吴道子画风之影响。

2.元四家[厦门大学2003年研、2007年研;湖北美术学院2006年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5年研;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研、2004年研]答:“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

分别是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他们是江浙一代的文人,擅长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

他们生活于元末社会动乱之际,虽然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及近况不同,但他们不得意的遭遇是相似的,在艺术上都受到赵孟頫的影响,通过他们的探索和努力,使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后世的绘画,尤其是“南宗”一派影响巨大。

他们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而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

如倪瓒“仆之所谓画者。

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3.文人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6年研;湖北美术学院2006年研]答:文人画是指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绘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绘画。

特点是重视文化修养,强调笔墨趣味,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标榜“士气”和“逸品”。

作为一种绘画思潮,初步形成于北宋中后期,成熟于元代“四大家”,后成为明、清绘画的主流。

二、简答题1.元四大家有何共同的艺术特征?各自有什么代表作品?[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元四家”是指元代四位著名的画家——是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1)艺术特征①他们都是江浙一带的文人,擅长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②艺术上直接或间接地受赵孟影响,以绘画作品鲜明地表现他们的心境和生活情趣;③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有一定的山水依据;④在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的理想,并题跋待文加以阐述;⑤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但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独寂,反映了时代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2.2 课后习题及详解1.什么是青铜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哪些品种?答:(1)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制成的器⽫、⽤器等。

青铜,古称⾦或吉⾦,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其铜锈呈青绿⾊,因⽽称青铜。

(2)三代青铜器的种类很多,其形制名称多为今⼈所不熟悉。

依其⽤途,⼤体可分为炊煮器、盛⾷器、酒器、⽔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类。

2.试述夏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答:(1)夏代青铜器还处于初期阶段,种类不多,造型稚拙,体态较薄,装饰花纹也很少。

(2)商代青铜器品种增多,以酒器和⾷器最为突出,已有⿍、⿀、甗、簋、爵、斝、觚、罍、尊、卣等诸多品种。

以铸⿍最为突出,⿍有⽅圆⼤⼩等不同的形制,⼤多庄重威严,具有⾮凡的⽓势。

装饰纹样图案多兽⾯纹、夔龙纹等动物纹样及云雷纹。

商代青铜器有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前期青铜器胎壁薄,造型规整,花纹铸造较浅,且⽆底纹,风格简洁疏朗,以河南郑州⼆⾥冈和杜岭、湖北黄陂盘龙城出⼟的为代表。

后期青铜器形制凝重,装饰趋向繁缛华美,浮雕的主体纹饰下布满繁密的底纹,具有威严、狞厉和神秘的特⾊,以河南安阳殷墟、安徽⾩南、湖南宁乡、江西新⼲⼤洋洲等地出⼟的为代表。

(3)周代青铜器器型进⼀步增多,⿍、尊、卣等器下腹部膨出,有倾垂的特点。

纹饰流⾏饕餮纹、夔纹、不分尾鸟纹、蚕纹、乳钉纹等。

不少器物有突起的扉棱和⼤⾓兽⾸作装饰,具有恐怖神秘⾊彩的饕餮、夔龙等纹样逐渐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

铭⽂开始逐渐增多。

从周穆王前后的西周中期起,酒器明显减少,组合性的⿍与簋多见。

⿍的柱⾜演变为蹄⾜,⿍腹呈长⽅扁形;簋多⿎腹有盖。

盘、匜、壶等新器种出现。

造型风格趋向典雅和简朴。

3.列出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饰并分析其装饰意匠。

答:(1)商周青铜器纹饰①商朝前期兽⾯纹主要是单层装饰。

纹饰以动物纹为主,如饕餮、夔龙等纹样,如⼆⾥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浮雕的牺⾸装饰,所有的兽⾯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时期的特⾊。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元代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元代美术)【圣才出品】

7.2 课后习题及详解1.试将元代美术与宋代美术加以比较,扼要论述其发展和变化。

答:(1)宋代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职业画家活跃,宫廷绘画繁荣,士大夫绘画潮流涌起,题材风格多样化,画史和绘画著录取得新的成就。

(2)元代没有像宋代那样建立宫廷画院,社会上的职业画家也失去了宋时的活跃局面。

士大夫绘画在宋、金基础上有着明显的发展,成为令人瞩目的现象,他们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注重笔墨性能的发挥,江浙一带成为文人画创作的活跃地区,宗教造像活动盛极一时,出现了中国美术史上最后一次高潮。

2.元代初年有哪些遗民画家?试结合作品论述他们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

答:(1)蒙古人推翻宋室征服全国,在一些汉族文人的思想上引起极大的悲愤。

他们多以隐居的政治态度表现对故国的忠贞,成为前朝的遗民,并从书画中抒发自己的情怀,形成富有特色的“遗民画”,其代表画家有龚开、郑所南、钱选等人。

(2)三位遗民画家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分别是:①龚开,字圣予,号翠岩,淮阴人。

曾画瘦马、钟馗以及宋江等三十六人画像等,并于其上题诗以明志。

《中山出游图》画钟馗携带其妹出游,随从皆奇形怪状之鬼卒,此图却以幽默的手法画钟馗统领群鬼的情状,有的鬼怪被捕捉缚绑挑在竿上,似有借以表达驱除异族的观念。

②郑所南,字忆翁,号所南,福州人,擅作墨兰,画兰多不画根,更无坡地。

郑所南画兰完全是借物抒情言志,所画兰多疏花简叶,不求甚工,而自由挥洒,更觉天真烂漫,清气袭人。

③钱选,字舜举,号玉潭,别号霅溪翁,吴兴人。

作品有《柴桑翁图》《归去来辞图》等,表现陶渊明乘坐扁舟归隐田里的情景,以宁静的田园风光衬托诗人不甘同流合污的高雅情怀。

他的画具有生拙细致而雅洁的风格,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人物多画历史故事,陶渊明归田隐居是他常画的题材;他的山水继承唐宋山水画技巧而自出新意,笔墨苍秀而不过分追求形象真实,具有独特的风格。

3.赵孟頫在书画上提出了哪些见解?其艺术成就及影响如何?答:(1)赵孟頫在书画上提出的见解有:①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②他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③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④他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得到深化,涵盖更为广泛。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5题)1.四羊方尊答: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方尊口沿外移,颈部高耸,四边各装饰有蕉叶纹、兽面纹及夔纹,尊肩四隅以高浮雕形式铸出四个羊首,极大地丰富了器表的层次以及造型的空间,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器皿和动物巧妙结合起来,整体庄重华丽,工艺高超精湛。

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2.三大石窟答:三大石窟是指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11个朝代不断修造。

洞窟内保存大量精美的壁画、雕塑,是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创建于文成帝和平元年,由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5所,称为“昙曜五窟”。

“昙曜五窟”主体造像高大,体现君权、神权的统一,受凉州造像的影响,并反映中亚造像的特色。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

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

书法史上著名的“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出自古阳洞。

3.昭陵六骏答: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完美地表现了唐帝国的时代气魄。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6.2 课后习题及详解1.结合历史发展概要叙述五代绘画发展的面貌。

答:五代时期处于分裂局面,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

中原战乱,但仍有不少画家从事绘画活动。

五代时期的肖像、人物道释、山水花鸟画都有所发展,反映城乡生活题材的风俗画开始抬头,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四川地区的宗教壁画在唐末五代中原战乱频仍之际,四川是比较安定的地区,经济和文化相当发达,于是中原灿烂的绘画艺术源源传播到四川。

成都大圣慈寺从唐代以来就是名人画迹集中的寺庙,当时的许多名画家都曾在此作画。

大圣慈寺的壁画除包括大量宏伟壮观的佛像外,还有描绘帝王官僚贵族肖像的“真堂”以及山水花竹等装饰屏壁,更多地渗入了生活情节和形象。

这些宗教壁画规模宏伟,丰富多彩。

(2)人物画五代表现贵族土大夫生活的绘画,在唐代的基础上有着相当发展,南唐周文矩、顾闳中、等人便是此中高手,他们的创作鲜明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上层人物的生活面貌,塑造形象也更为细腻传神,甚至能刻画出较为复杂的内心世界。

(3)山水画五代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唐代以水墨或青绿在屏幛上挥写大山大水或松石的基础上,一些画家师法大自然,创立了真实生动的雄伟北方峻岭和秀丽的江南山川两大山水画体系。

前者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后者则首推董源、巨然。

(4)花鸟画五代时期的花鸟画有着重要的发展和创造,特别是富庶安定而艺术活跃的西蜀及南唐地区的成就更为突出,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彻底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大大加强,超越了唐代花鸟画水平。

(5)寺观壁画五代时期寺观壁画仍保持相当规模和水平,不少知名画家都擅长和从事壁画制作。

当时画家创作壁画非常普遍,山水画家荆浩也在开封双林院画宝陀山观世音菩萨一壁。

比较著名的有大云院壁画、莫高窟壁画和王处直墓壁画。

2.试结合作品分析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在山水画发展上的地位及其艺术成就。

答:五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唐代以青绿或水墨青绿在屏障上挥写大山大水或松石林木的基础上,一些画家深入大自然中进行创作。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8单元 明清时期美术(上))【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8单元 明清时期美术(上))【圣才出品】

第8单元明清时期美术(上)(公元1368年至1911年)1.简要论述明清美术发展的特点。

答:(1)明清时期的绘画①明清两代文人士大夫绘画仍占有主导地位,画家众多,画派林立,盛况超过前代,绘画在社会上有了很大普及。

②民间绘画也非常活跃,年画和版画的成就十分突出。

③宫廷绘画创作虽不及宋代,但也曾一度表现出振兴的局面。

宫廷画家多是社会上职业画家中的高手,也有一些文人作为词臣供奉为皇帝作画。

④宫廷、民间和文人绘画艺术有一定的互相渗透和交流。

(2)明清时期的宗教美术①明清两代佛教和道教仍然受到统治集团的支持,但宗教艺术却明显地趋于衰落之势。

②案头陈设的小型雕塑特别得到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民间匠师。

(3)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①工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扩大刺激着工艺美术的发展。

②工艺美术品的样式丰富,品种繁多,技术上也有不少创新,其中以陶瓷、丝织、牙角雕刻、漆器、金属珐琅器尤为突出。

2.何谓浙派?有哪些代表性画家?试举出几件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成就。

答:(1)浙派绘画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浙派绘画由于其开创者戴进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因此得名。

(2)其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人。

(3)我代表作品如戴进的《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和吴伟的《林和靖诗意图》《踏雪寻梅图》《松风高士图》等作品,这些作品在笔墨风格上崇尚马、夏,山水多用大斧劈皴,构图亦善于经营。

这些作品里都是山水兼人物,这在明代文人画家中是少见的。

3.明代宫廷绘画的活动状况如何?有哪些代表性画家?他们在艺术上有何成就?答:(1)明代政府为了鼓励宫廷画家的创作,采取了优礼画家的政策。

明初,特设仁智殿以处画士。

历朝的宫廷画家分别值仁智、武英、文华三殿。

朝廷根据每人的具体条件授予不同的官职,职业画家多授锦衣卫千户、百户、镇抚等职,所以形成了明代宫廷画风格多样的盛状。

(2)代表画家有刘俊、倪端、商喜等人。

(3)他们的宫廷画借历史故事描绘了理想的君臣关系和贤君良吏形象,为之后的宫廷画创作提供了模板,宫廷画中的人物画技巧由于承继了前几代的成就而达到很高的水平,他们在解决人物故实画的立意结构和人物衣冠制度、宫室规模、城郭山川形势的历史具体性等方面,是游刃有余的,这对后来人物画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明清时期美术(上))【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明清时期美术(上))【圣才出品】

8.2 课后习题及详解1.简要论述明清美术发展的特点。

答:(1)明清时期的绘画①明清两代文人士大夫绘画仍占有主导地位,画家众多,画派林立,盛况超过前代,绘画在社会上有了很大普及。

②民间绘画也非常活跃,年画和版画的成就十分突出。

③宫廷绘画创作虽不及宋代,但也曾一度表现出振兴的局面。

宫廷画家多是社会上职业画家中的高手,也有一些文人作为词臣供奉为皇帝作画。

④宫廷、民间和文人绘画艺术有一定的互相渗透和交流。

(2)明清时期的宗教美术①明清两代佛教和道教仍然受到统治集团的支持,但宗教艺术却明显地趋于衰落之势。

②案头陈设的小型雕塑特别得到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民间匠师。

(3)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①工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扩大刺激着工艺美术的发展。

②工艺美术品的样式丰富,品种繁多,技术上也有不少创新,其中以陶瓷、丝织、牙角雕刻、漆器、金属珐琅器尤为突出。

2.何谓浙派?有哪些代表性画家?试举出几件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成就。

答:(1)浙派绘画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浙派绘画由于其开创者戴进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因此得名。

(2)其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人。

(3)我代表作品如戴进的《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和吴伟的《林和靖诗意图》《踏雪寻梅图》《松风高士图》等作品,这些作品在笔墨风格上崇尚马、夏,山水多用大斧劈皴,构图亦善于经营。

这些作品里都是山水兼人物,这在明代文人画家中是少见的。

3.明代宫廷绘画的活动状况如何?有哪些代表性画家?他们在艺术上有何成就?答:(1)明代政府为了鼓励宫廷画家的创作,采取了优礼画家的政策。

明初,特设仁智殿以处画士。

历朝的宫廷画家分别值仁智、武英、文华三殿。

朝廷根据每人的具体条件授予不同的官职,职业画家多授锦衣卫千户、百户、镇抚等职,所以形成了明代宫廷画风格多样的盛状。

(2)代表画家有刘俊、倪端、商喜等人。

(3)他们的宫廷画借历史故事描绘了理想的君臣关系和贤君良吏形象,为之后的宫廷画创作提供了模板,宫廷画中的人物画技巧由于承继了前几代的成就而达到很高的水平,他们在解决人物故实画的立意结构和人物衣冠制度、宫室规模、城郭山川形势的历史具体性等方面,是游刃有余的,这对后来人物画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5题)1.仰韶文化答:仰韶文化是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

仰韶文化分布范围广阔,延续时间长,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是中国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支主干,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最能代表仰韶文化的工艺水平的是制陶业,仰韶文化的彩陶器形与纹饰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2.司母戊方鼎答:司母戊方鼎亦称后母戊鼎,是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

鼎重达875公斤,腹面四周边框饰古代商周时期常见的兽面纹。

大鼎造型大方,精致,庄重肃穆,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也是商文化发展到顶峰的产物,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

司母戊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3.六书答:六书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4.“二王”答:“二王”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有《兰亭序》《官奴帖》《姨母帖》等。

王献之,字子敬,东晋书法家、诗人。

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

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

代表作有《鸭头丸帖》《洛神赋》等。

5.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7单元 元代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7单元 元代美术)【圣才出品】

第7单元元代美术(公元1271年至1368年)一、名词解释1.黄公望答:黄公望,元代画家,自称“松雪斋中小学生”。

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

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

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

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

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2.富春山居图答: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作,长卷大轴。

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画法有湿笔披麻皴,也有干笔皴擦,用笔简练,使水墨发挥极大作用,对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3.赵孟頫答: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元代画坛中心人物。

他标榜“古意”,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反对宋代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并且将书法用笔进一步引入绘画。

代表作有《秋郊饮马图》、《人骑图》《幼舆丘壑图》《鹊华秋色图》《双松平远图》《水村图》《秀石疏林图》等。

二、作品分析题《鹊华秋色图》。

答:《鹊华秋色图》是元代画家赵孟頫为向好友周密描绘济南风光之美所作,被誉为元代文人画的代表作。

此图采取平远法,画中长汀层叠,渔舟出没,林木村舍互为掩映,平原上鹊华两山造形朴拙,遥遥相对。

赵孟頫倡导以书法用笔入画,此图用精湛的提、按、顿、挫、转、折等笔法勾树支干,以中锋的荷叶皴、长披麻皴和略带侧锋的解索皴画出鹊、华两山以及汀岸、平原,或疏或密,或干或湿,或浓或淡,在纸上留下的线条显得简率而意蕴深厚。

而同时,画面上也不乏用细笔中锋勾画的芦苇水草、人物渔舟,线条尖利刚劲,平添了不少细秀婉约的情调。

画树叶则放弃宋画的“双钩”法,全部采用点叶法,并直接用笔蘸朱磦色点叶。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隋唐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隋唐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5.2 课后习题及详解1.唐代美术的发展有何特点?试结合其历史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答:唐代美术对中古时期美术的发展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在世界美术史中写出辉煌灿烂的篇章。

(1)社会历史背景①历史背景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国家重新得到统一。

唐朝建国后对人民采取让步政策,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长足的进步,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②社会背景南北统一,疆域广阔,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各民族接触密切,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城市繁荣对精神生活进一步提出要求,促进了艺术的进步。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唐代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

(2)唐代美术的发展特色①壁画在绘画艺术中的壁画仍是画家一展才华的重要形式,宫廷殿堂和佛寺道观成为壁画创作的重要场合。

②人物画在唐代各种绘画门类中占据首位。

在表现重大政治事件、反映贵族生活情态、表现道释形象题材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描绘城乡风俗生活也开始为美术家所注意。

唐代绘画在南北朝基础上继续发展,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

③寺观建筑和石窟造像规模巨大。

宗教美术发展得更为成熟,塑造形象和描绘宏伟场景等方面都展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

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市民审美趣味变化,宗教美术中日益显示出世俗化倾向,丰腴妩媚的菩萨、富有人情味的罗汉以及大量穿插生活场景的经变画,都表现出现实因素在不断增长。

④以山水、花鸟、鞍马为题材的绘画创作的活跃和众多山水、花鸟、鞍马画家的出现,表明美术的表现范围进一步扩大及其审美功能的拓展。

绘画上逐渐形成细致的分科,对绘画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⑤隋唐两代是雕塑艺术辉煌兴盛的年代,经济的富庶,国家的昌盛,给大型雕塑创作提供了优越条件。

⑥唐代文学艺术的全面发展和繁荣,对美术的创作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美术家从其他姊妹艺术中吸收营养以丰富自己的表现技巧。

王维既是诗人也是画家;郑虔被誉为诗书画三绝;诗人李贺的名句被画成屏风而脍炙人口;吴道子学书法于张旭,其绘画用笔自成一格,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有歌咏画家及画迹名篇。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复习笔记元代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复习笔记元代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复习笔记元代美术)【圣才出品】7.1 复习笔记一、概述1.社会背景(1)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各部,被尊为成吉思汗。

(2)公元1260年,铁木真之孙忽必烈自立为大汗,公元1271年定国号为元。

(3)公元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元兵攻陷,恭帝投降。

(4)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形成的几个政权并立的对峙局面,政治上实现了空前的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5)元朝统治期间,其逐渐接受先进的汉族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出现了“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的现象。

2.元朝绘画综述(1)前期①元代前期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馆阁士大夫画家,如赵孟頫\(fǔ)、高克恭、李衎(kàn)、商琦等,都有很大影响;②还有一些宋朝遗民,如郑所南、龚开等,他们在绘画中寄托对先朝的怀念,并以曲折的方式表露自己的政治态度。

(2)中后期①元代中后期在画坛上显露才华的多是遭遇落魄、经历坎坷的文人,创作上以山水花鸟及墨竹、墨梅最为盛行,用画笔表现隐逸遁世或游乐闲适的生活态度。

②他们强调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趣味,重视笔墨性能的发挥,以诗文题画作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书法、文学与绘画结合为一体。

他们特别注重主观意趣抒发,作画“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不言“画”而名为“写”,以表现自己的特殊追求。

③汉族地主官僚集中的江浙一带成为文人画创作的活跃地区,并对明清文人画发展具有直接和重大的影响。

3.元代美术发展的原因(1)元王朝对各种宗教都采取保护和支持态度,宗教美术在这个时期又得以发展,造像活动盛极一时,出现了中国美术史上的最后一次高潮;(2)元代政府成立了众多的官方手工业机构,承担奢侈的工艺美术品的制作。

元代的海外贸易规模超过前代,工艺品在出口的商品中占有重要比重;(3)汉族先进的文化对其他民族也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涌现出一批少数民族书画家;(4)元代版图广阔,中西交通畅通无阻,与欧亚各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联系紧密。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名校考研真题 第3单元 秦汉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名校考研真题 第3单元 秦汉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3单元秦汉时期美术(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一、名词解释1.《马踏匈奴》[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马踏匈奴石刻是霍去病墓石刻纪念碑群雕的主体,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是西汉纪念碑雄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作品的外轮廓雕刻得极其准确有力,马头到马背部分,作了大起大荡的处理。

马腹下不作凿空处理,虽是技术的局限,但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和厚重感。

整个作品风格庄重雄劲,深沉浑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既是古代战场的缩影,也是霍去病赫赫战功的象征。

2.画像石[厦门大学2004、2006年研;湖北美术学院2005年研]答:画像石是指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

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

汉画像石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形式上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

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巅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3.长信宫灯[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研]答:长信宫灯以汉代宫女形象为基本造型,灯身通体鎏金,有铭文“长信”二字。

宫女作跪坐状,以左手持握灯座底部的座柄,右臂高举,袖口向下宽展如同倒置的喇叭,与体腔为空心相连,燃灯时起到烟道和消烟的功能。

灯盘呈“豆”形,可以调节照度和照射方向。

长信宫灯的设计,将功能性、科学性与灯的造型设计完美地统一起来。

二、简答题1.简述你对“画像石(砖)”的认识。

[厦门大学2008年研;湖北美术学院2006年研]答:(1)画像石与画像砖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或享祠的建筑材料,兼具绘画与雕刻两种造型形式。

画像石是一种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或享祠的建筑石材,属于石刻,汉代最为盛行。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6单元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6单元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6单元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公元907年至1279年)一、名词解释1.灵岩寺彩塑答:灵岩寺彩塑为中国古代寺庙著名彩绘泥塑,存于山东济南市长清灵岩寺千佛殿内,共有四十尊彩塑罗汉。

古代艺术家们在塑造这些罗汉像时,打破传统的佛教造像模式,侧重于写实,具有浓郁的世俗气息和现实生活情趣,以形写神,以神表情,以情现心,重在体现每尊罗汉的个性与特点,重在刻画出罗汉的内心世界,使之真实、生动,更接近于生活。

他们高与真人等,形貌上可看出不同年龄、阅历及性格特征,眉目神情生动入微,呼之欲出。

此外,人体与衣饰的关系处理也非常得当,线条的曲直、虚实与起伏,动作瞬间的衣褶变化,织物的质感,都表现的准确而生动,节奏感极强。

这些彩塑罗汉像体现了宋塑高度的写生水平,塑像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僧人形象而较少“佛性”,体现了宗教雕塑的世俗化倾向。

2.晋祠圣母殿彩塑答:晋祠圣母殿彩塑为塑造于宋代晋祠圣母殿内的彩绘泥塑,是为祭祀西周武王后、唐叔虞之母邑姜所建。

在圣母殿中塑圣母及四十二个侍从像,殿内正中帐内为圣母坐像:圣母坐木制方座,头戴凤冠,面部静谧慈祥,双腿盘坐,双手隐于袖中,一置胸前,一置腿上,蟒袍自两膝向下沿方座垂下,整个塑像呈稳定的三角形,形态显得特别端庄。

塑像既吸收了佛教造像的传统,又据不同题材有所变化。

座后屏风皆绘以水波纹装饰,也是宋代流行的手法。

侍从相中有侍女三十三尊,手中各持一物,各守职事。

她们面庞丰满,眉宇间细微的起伏都显露出少女的妩媚,且随年龄的长幼,各有不同的性格气质和风度。

她们有的持巾俯首,有的持物而立,细致的身姿动态的处理,使人物富有生气,体现了宋代雕塑高超的写实技巧和塑造生活形象的高度水平。

衣纹的塑造也体现出雕塑家高超的技艺。

3.《李白行吟图》答:《李白行吟图》是南宋画家梁楷的作品。

原藏于圆明园,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此画采用减笔技法,仅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洒脱放达的诗仙形象。

《李白行吟图》体现了大胆的画风,虽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神,令人叫绝。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复习笔记 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复习笔记 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2.1 复习笔记一、概述1.社会背景(1)夏朝①约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原始社会解体,夏王朝建立,中国进入奴隶制社会。

据《史记·夏本纪》和《竹书纪年》记载,夏王朝自禹到桀,历14世17王,共400余年,时间约相当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

②夏王朝处于奴隶制度初建时期,其统治中心区大约在今河南西部及山西南部一带。

③考古发掘已发现了属于夏的遗址,其中出土了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等遗物,说明夏代的社会在进步,农业和手工业都有一定发展。

(2)商朝①公元前16世纪夏王朝为商所取代,此后500多年中,奴隶制得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②商王朝的统治疆域逐渐扩大,其势力范围东到大海,西达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抵江南,周围还有一些臣服的方国,商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盛大国。

③商代社会尊神重鬼,实行重刑,具体行为表现在统治者崇拜与祭祀祖先神、杀人殉葬以及陪葬大量的珍贵物品。

(3)周朝①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发兵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②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西戎攻破镐京,次年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③周代实行分封制,等级制度极为严格,西周社会重礼制,崇尚理性。

④周朝晚期,铁器开始使用、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推进着社会的发展。

一些统治者实行变法,进行政治改革,导致奴隶制土崩瓦解,新的封建制度从此诞生。

2.夏商周美术出现极大发展的原因(1)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即从野蛮时代进入到文明时代,是人类历史的必然和进步。

(2)进入奴隶社会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早期美术的发展与手工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具体表现在:①夏代已从石器时代进入铜器时代,到商代手工业有很大的规模,青铜冶炼、制陶、玉石工艺、骨牙雕刻和染织等门类都有专门的作坊,分工细致而明确。

②西周从商代获得了全部手工业设备、技术和富有经验的手工工匠,成为建立西周手工业的重要基础。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1单元 史前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1单元 史前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1单元史前时期美术(约公元前21世纪之前)一、名词解释1.颧鱼石斧图彩陶瓮答:颧鱼石斧图彩陶瓮,仰韶文化遗物,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

陶瓮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

图像组合具有一种主题意念。

构图均衡、饱满,形象简洁醒目,为史前独立性绘画中的珍品。

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美术创作上的最高成就。

2.黑陶答: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古老的汉族制陶技艺,有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

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

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

3.岩画答: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国境内岩画分布广泛,东到黄海之滨,西至昆仑山口,从东北的大兴安岭到西南边陲都有分布。

比较重要的有内蒙古阴山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岩画等。

二、作品分析题1.人面鱼纹彩陶盆。

答:人面鱼纹彩陶盆,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

新石器时代前期,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

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出和典型代表。

泥质红陶烧成,盆内壁画人面纹和鱼纹各两个,相间排列,题材新颖,形象生动,反映了半坡类型彩陶常以鱼纹装饰陶器的特点。

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

2.C形玉雕龙。

答:C形玉雕龙,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属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

玉龙通体呈墨绿色,身体呈英文字母C的形状,因此被命名为C形玉雕龙。

整个玉龙,是一块玉料的圆雕,细部运用浮雕、浅雕手法,通体琢磨,光洁圆润。

其形体塑造选取奔腾状动感和力度感极强的造型,使人感受到龙穿行于空间、无所不能的神奇力量。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一、名词解释1.失蜡法答:失蜡法又称蜡模法,是指铸造铜器的一种方法,即先用蜡雕塑成所需器形后翻制成泥范,再用烘干的泥范铸铜器,可以获得精细的纹饰效果。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蟠虺纹铜尊盘是我国失蜡法铸件精品。

2.甲骨文答: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

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3.青铜礼器答:西周奴隶主,制定出整套礼制,规定了森严的等级差别,以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由于礼制的加强,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的器物,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这就是“藏礼于器”。

这类器物叫作“青铜礼器”,简称“礼器”,或称“彝器”。

先秦时期,青铜礼器占据突出的地位,成为王权和等级的一种特定标志和具体象征,其社会功能主要通过在祭祀和各种礼仪中的使用来体现,主要包括鼎、鬲、觚、爵、斝、簋等容器。

二、作品分析题1.《人物龙凤图》。

答:《人物龙凤图》,战国时期帛画,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质地为平纹绢,高31厘米,宽22.5厘米,画面描绘了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作合掌祈祷状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引导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

画中人物作正侧面的立像,通过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比例匀称,仪态肃穆,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是先秦时期绘画的代表作。

画面背景空白,构图突出龙凤飞升的形象。

龙凤造型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装饰趣味。

2.莲鹤方壶。

答: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史前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史前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1.2 课后习题及详解1.石器制造与发展对我们理解美术的起源有哪些启示?答:研究石器的制造与发展对我们理解美术的起源有重大启示。

包括:(1)石器制造与发展表明人类对美的感悟源于对实践充分理解之后的丰富想象;(2)石器制造与发展表明艺术活动是人类的专有活动;(3)石器制造与发展表明艺术是建立在生存不受干扰之后对更高领域的追求上的;(4)石器制造与发展表明原始崇拜最开始是由于原始人对自然的认识不足,并将自然当作神明供奉,并由此衍生出艺术与宗教,所以原始崇拜是艺术的起源之一。

2.叙述新石器时代美术的主要门类及其艺术成就。

答:新石器时代美术出现的门类有陶器、绘画、雕塑和其他工艺制作等四大类。

(1)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陶器上的彩绘装饰和龙山文化的黑陶,表现出制陶工艺的成就。

如代表龙山文化的黑陶杯,造型比例适度,形态轻盈秀美,沿口外张,犹如开放的花朵,有的高足上加以镂空,实用与造型装饰达到完美的统一。

(2)彩陶上的装饰画、以及地画、岩画和其他画迹的大量出现,表现了绘画的成就。

如河南临汝出土的一件庙底沟类型彩陶缸,是表现鱼鸟形象最精彩的陶器,图像绘于陶缸的腹部,描绘一支高脚长喙的鹳鸟口中衔鱼,一侧画着一个竖直的石斧。

鹳鸟通身白羽,用白彩涂出而不勾轮廓,以褐色线画出炯炯有神的眼睛,鱼和石斧用线条勾出轮廓,内施白彩,形象质朴而生动。

(3)陶塑动物和陶、泥塑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玉石雕刻制作的兴盛,表现了雕塑的成就。

如陕西洛南出土一件人头形器口红陶壶格外惹人注目。

红陶壶通高23厘米,壶口塑成一微微昂首的女孩头像,嘴眼镂空,秀鼻翘起,纯净的面部掩不住稚气和乖俏之情。

(4)染织和骨器等的加工制作的进步则反映了其他工艺制作方面的成就。

如山东泰安出土的象牙梳、骨雕筒非常出色。

象牙梳是以平行三道条孔镂空成“S”形花纹,界框也由镂空条纹构成,下端有细密梳齿16个,相当规整细致。

3.列出原始彩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型,并分别叙述其时代年限、造型及装饰的特色。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4单元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4单元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4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公元220年至581年)一、名词解释1.《孝子画像石棺》答:《孝子画像石棺》于20世纪30年代在河南洛阳城郊出土,后流落于海外。

线刻画刻在石棺的两帮外侧。

内容为孝子故事,表现舜、郭巨、董永、蔡顺、王琳等的行孝事迹。

每幅故事上方有一榜题。

两帮自前向后各有三组连续性画面。

每个画面表现一个孝子故事。

采用阴线刻画形象,象外减地的方法。

此棺线刻画在线的运用上十分成功。

精细绵密而又富有韧性的线条,赋予人物的肌肤以丰润的弹性质感。

山水背景的处理带有浓厚的装饰意味,反映出北魏晚期绘画发展的面貌。

2.张家样答:张家样,南朝萧梁时期画家张僧繇所创的佛教人物画风格,被称为“张家样”。

张僧繇以善画佛道著称,亦兼善画人物、肖像、花鸟、走兽、山水等。

在“张家样”中,张僧繇吸取天竺凹凸花之绘法,一改“顾陆”以来的“秀骨清像”人物造型,首创“面短而艳”的富于立体感的形象,人物形象具丰腴美,故唐代理论家评他“得其肉”,是绘画技法上的一大进步。

此“张家样”式,是张僧繇区别于其他人物画大家的明显标志。

3.娄叡墓壁画答:娄叡墓壁画为北齐墓室壁画。

娄睿墓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晋祠王郭村,1980~1982年发掘。

该墓是由封土、墓道、甬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的砖构单室墓。

墓主鲜卑人,北齐世祖高欢妻娄太后兄壮之子。

该壁画或绘墓主人生前奢华的生活场景,如出行图、回归图,或表现其死后升仙的虚幻境界等。

手法写实,线条洗练遒劲,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采和动态;晕染法运用纯熟,以淡红晕染,突出凹凸明暗的立体效果,具有实体和空间感。

布局延续了汉代帛画所流行的天上—人间—地下的表现形式,融合了外来艺术成分,丰富了民族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体现了单线勾勒、重彩填染的中国传统绘画特点,代表着北朝绘画的新水平。

4.顾陆答:顾陆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顾恺之、陆探微。

陆探微的人物画师法顾恺之,顾恺之、陆探微二人画风皆为笔迹周密的“密体”,因而并称“顾陆”。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第1单元史前时期美术(约公元前21世纪之前)一、名词解释1.彩陶[厦门大学2011年研;清华大学2006年研]答: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窖烧制,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呈现出用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绘制的几何图形、花卉、动物纹样等美丽图案,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以仰韶文化(例“人面鱼纹彩陶盆”)与马家窑文化(例“舞蹈纹彩陶盆”)的彩陶艺术最为杰出。

2.舞蹈彩陶盆[厦门大学2004、2005年研]答:彩陶舞蹈纹盆是197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犬通县上孙家寨遗址甲区发掘第20号汉墓时发现的。

舞蹈画面简洁,线条明快,笔法酣畅。

透过静止的画面,仍能让今人感受到远古的舞蹈艺术家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的特点。

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

这是一件杰出的优秀彩陶工艺品,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

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

3.马家窑文化彩陶[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研]答:马家窑文化彩陶主要分布于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区,晚于半坡类型。

装饰花纹以点和螺旋形花纹最为出色,点之外,围有螺旋纹,具有强烈的动感,内彩特别发达,从器口到器足,布满全体,有丰满繁缛之感。

归纳起来,就是这样三个特点:①满,纹样满饰。

②内彩。

③点和螺旋纹。

因此马家窑文化彩陶具有旋动、流畅的美感。

4.马家窑文化[厦门大学2003年研]答: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青海地区的一个分支,它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按时间先后,分成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彩陶纹饰各具特点,以彩陶器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课后习题及详解
1.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出现了哪些新面貌?其社会历史原因何在?
答:(1)美术领域的新面貌
①美术创作上题材范围扩大。

汉代宣传道德规范的经史、孝子、列女和列士的内容仍占一定比重,反映生活特别是士族生活面貌的作品有所增加。

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日趋活跃,山水、花鸟画有脱离人物画而成为独立画种的趋势。

②绘画理论和绘画史性质的著作也开始出现。

顾恺之《论画》、宗炳《画山水序》、谢赫《画品》等成为中国画论画史的奠基之作。

③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画家。

三国的曹不兴,西晋的卫协,东晋的顾恺之,南北朝的陆探微、张僧繇、杨子华、曹仲达等人成就卓著,后世垂范。

④宗教美术出现极端繁荣的景象。

在统治阶级提倡支持下,各地纷纷大规模地建造寺庙和开凿石窟。

⑤江南和北方美术创作都非常活跃,各有特点,并在互动中得到发展。

西域及北方地区的美术在中原传统艺术与外来美术交流中出现了地域性的特色。

(2)社会历史原因
①政治上战乱频繁、政权纷争,社会矛盾异常激烈;
②经济上北方人民大批南迁,促进了东晋及南朝经济的繁荣;
③文化上民族大融合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以及崇尚自然,反对名教的社会风气扭转了社会的审美取向和艺术的创新。

2.南北朝有哪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分别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答:(1)南朝画家
南朝许多著名画家大都为皇帝所御用,或出身于名门士族,创作题材多限于佛道、贵族生活、时装美女之类。

他们的创作注重构思及人物情态的刻画方面,较前代已有明显提高,有些作品还具有风俗画性质。

南朝的代表性画家有陆探微、宗炳、谢赫等人。

①陆探微的人物画
陆探微的画曾被谢赫评为“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是公元5世纪后半期最有影响的画家。

擅画道释及古贤、贵族、名士肖像,也画类似风俗性和花鸟题材的作品。

他画人物“秀骨清像”,反映了当时士族赏鉴人物的审美时尚。

作画“笔迹劲利”,气势连贯,被称为“一笔画”,画风“精细润媚,新奇妙绝”,和顾恺之同被列为笔迹细密的密体。

②宗炳
精于书画,又擅弹琴。

信仰佛教,思想兼有儒、道各家的影响。

好山水,将游历过的景物图写于壁上。

在其所著《画山水序》中提出“畅神”之说,具体论述了如何在有限的画面上画出广阔的山水景物,其经验总结已接近西方透视学之原理。

③谢赫
精于画肖像及丽服靓妆的时装妇女,但主要贡献则在绘画评论方面。

谢赫所著的《画品》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

开创了史实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体例。

谢赫重视绘画的教育感染作用;强调画家对生活深入观察和生动准确地表现对象;重视对人物精神状态特征的挖掘;并提出品评画家优劣的六个方面——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2)北朝画家
①蒋少游
擅长建筑、工艺及书画。

蒋少游一生才能主要发挥在“剞劂绳墨之间,围湖城殿之侧”方面。

他还精于人物画及雕刻,只是没有作品流传下来。

古文献中保留北魏画家资料极少,著名者仅蒋少游一人。

②杨子华
北齐著名画家。

杨子华在当时被尊为“画圣”,受到北齐统治集团的重视,成为御用的宫廷画家。

善画贵族人物、车马、宫苑等。

3.试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以及重要传世绘画作品的艺术成就和他在理论方面的贡献。

答: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史上有较多史料、又有作品摹本及理论著述流传至今的最早的画家。

他的艺术思想、绘画题材和艺术技巧,都对后来绘画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1)时代生平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最重要的画家,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完全摆脱了汉代的幼稚水平而进入成熟阶段。

有“才绝、画绝、痴绝”的“三绝”之誉。

(2)传世作品
①《女史箴图》
是顾恺之根据西晋文学家张华所写《女史箴》而创作的设色长卷。

画卷以故事为例,标榜古代忠于帝王社稷的宫廷后妃,其内容表现了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古代宫廷妇女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

②《洛神赋图》
根据曹植的同名诗篇,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成的长卷。

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宓妃(洛神)的形象和对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的描绘,形象地表现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
(3)理论贡献
①塑造人物形象时不仅满足于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并且提出了“传神”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在深度。

标志着作为画家在艺术表现上进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高度。

②所著《论画》中提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悟对通神”等观点,是他艺术理论和美学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4.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处于何种状态?宗炳《画山水序》对山水画提出了哪些重要见解?
答:(1)状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观念在沿袭前代强调社会功用的基础上,开始注重艺术的内在因素。

描绘自然风景的山水画从人物画背景下脱离出来,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画科。

尤其是南朝时期,经济的繁荣和安定的社会环境给绘画创作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山水画较前代已有明显提高,有些作品还有风俗画性质。

(2)宗炳在其《画山水序》中作出的理论贡献有:
①谈及“含道映物”“澄怀味象”,并提出“畅神”之说。

②论述了如何在有限的画面上画出广阔的山水景物,其经验总结已接近西方透视学之原理。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室壁画、砖画和石刻画有哪些重要遗迹被发现?它们对了解当时美术发展的状况有何价值?
①丁家闸五号墓壁画
酒泉丁家闸五号墓为十六国时期建造,墓中壁画分层布局,全景构图,绘有日月、西王母和东王公、天马、墓主人坐毡、乐舞百戏、庄园劳作、车乘出行等,人物情态丰富,笔意灵动,善于点景铺排。

②魏晋墓砖画
出土于甘肃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砖画的设色以赭石和红色为主,兼用石黄、粉白及浅绿。

风格质朴明快,描绘时信手挥洒,有的粗犷奔放,有的细密劲利,能抓住生活中生动的细节加以夸张表现,具有浓郁的西北地区农牧生活气息。

③高句丽墓葬的石刻画
石刻壁画内容主要有墓主生前各种生活场面,如宴乐歌舞、狩猎、出行等。

题材丰富,设色沉着壮丽,用线缜密劲利,既有中原民族特色,又有本民族特色。

(2)价值
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是中国历史上富有变革意义的绘画作品。

它以奔放飞动的线描为造型基础,色调鲜明、气韵生动。

生动广泛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体现了儒、道、佛三教互融共存的观念特征,表现了真挚的世俗情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6.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在美术评论中有何意义?
答:南朝谢赫的《画品》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

(1)内容
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

骨法用笔,是指用笔的艺术性,包涵着笔力、力感、结构表现等意思在内。

谢赫之后,骨法成为历代评画的重要标准。

应物象形,是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

随类赋彩,是指色彩与所画的物象相似。

经营位置,是指绘画的构图须费思安排,实际把构图和运思、构思看作一体。

传模移写,是指临摹作品。

其中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使作品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其次为用笔及形、色、构图、临摹技术等绘画造形基础和技巧。

(2)意义
在美术评论中的意义在于,“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探讨的总结性意义,对后来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7.竹林七贤及荣启期模印砖画的时代、艺术特色以及在南北朝绘画史上的意义。

答:竹林七贤及荣启期模印砖画创作于南朝
(1)艺术特色
①此砖画改变了汉画像砖剪影式、画幅较小的风格,大力创新,制作过程更为复杂。

②凸起的线条优美流畅,表现力强,人物比例匀称,秀骨清朗,神情生动,准确而概括地把创作对象的形象特征和内心世界刻画出来,为相当成熟高妙的人物画作品。

③画中采用的散点透视法,对称的构图方式,匀称和谐、情调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