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人民版必修3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精品教案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1.教学目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学习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崇高品德和献身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学情分析此时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的落后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所经历的历程,这对于理解新中国取得科技成就的背景能有所帮助。
近年我国科技进步重大新闻,媒体往往反复追踪播报,为学习本课内容打下基础。
高二学生的分析能力已经达到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要求。
3重点难点评论重点: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难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
4.教学过程:【导入】1.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2.思考: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领先世界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方面?为什么?3.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4.新中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各有什么作用?5.取得这些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6.这些成就对我国有什么影响?7.教师总结以上问题,由此引入新课。
(出示PPT)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古代辉煌)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近代衰弱)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新中国振兴)一、两弹一星1、原子弹(出示PPT)1954年,毛泽东问赫鲁晓夫:“苏联能不能帮中国研制原子弹?”赫鲁晓夫答:“研制原子弹是需要很多电的,把你们全中国的电加起来也不够哇!我们苏联有原子弹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研制原子弹!”之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里说了这么一段话: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师:今天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为什么毛泽东说没有原子弹就会受人家的欺负呢?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三副历史图片,从国际环境的角度思考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出示PPT)图片1: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师:这幅漫画左边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右边是美国总统肯尼迪,大家注意他们坐着的是什么?原子弹。
【教学设计】必修三专题五第三节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人民版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本课是必修三专题五第三节。
专题五主要讲述我国建国后的文化、教育与科技,教育与科技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从空间上看,本课与专题二第一节古代科技有直接的联系,授课过程中可以梳理出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从时间上看,建国后的科技成就离我们比较近,现在很多的科技成就取得都是基于当时的努力。
十八大以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表彰“两弹一星”的活动,这部分的内容越来越重要,与时代发展主流联系越来越紧密。
在课外,这方面的影视作品很多,如《钱学森》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
二.学情分析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
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自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而高中生的思维则向抽象思维发展,属于理论型。
他们能够能够利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归纳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可以利用判断、推理、比较等手段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认知,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高二学生对比高一学生,他们在思维程度上都更加成熟,能够更好的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因而中国现代科技的内容不能光介绍科技成就需要上升到理论层次,进行知识升华。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比较熟悉,从兴趣调动这方面就较容易。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与成就,从国防、医学、生物、航天、计算机等领域归纳整理。
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比较分析中国不同时期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依据表格自主学习梳理建国以来科技成就,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取得以及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科技发展的侧重不同,并结合图片、材料分析原因,学生就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教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精品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精品教案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1.教学目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学习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崇高品德和献身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学情分析此时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的落后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所经历的历程,这对于理解新中国取得科技成就的背景能有所帮助。
近年我国科技进步重大新闻,媒体往往反复追踪播报,为学习本课内容打下基础。
高二学生的分析能力已经达到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要求。
3重点难点评论重点: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难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
4.教学过程:【导入】1.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2.思考: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领先世界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方面?为什么?3.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4.新中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各有什么作用?5.取得这些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6.这些成就对我国有什么影响?7.教师总结以上问题,由此引入新课。
(出示PPT)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古代辉煌)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近代衰弱)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新中国振兴)一、两弹一星1、原子弹师:鉴于此,在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于1964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两弹一星”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辛勤智慧的结晶!其中有两位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同学们知道这两位科学家是谁吗?(出示PPT)生:第一位“两弹元勋”邓稼先,第二位“导弹之父”钱学森。
师:从他们身上能感受到什么精神?生:科学家的爱国热情、无私奉献、淡泊名利、自我牺牲和艰苦创新的精神二、航天成就(出示PPT)(1)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的战略决略;(2)2019年起,“神舟”号飞船四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19年起,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说课稿
1.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到现代分子生物学,从蒸汽机到计算机等。
2.重要科技成果及其影响:如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等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技;互联网、核能、航天技术等对全球化的推动作用。
2.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加强课堂组织和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3.科学家们的主要贡献:如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居里夫人等科学家在各自领域的重要发现和理论贡献。
4.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如“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等。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重要科技成果及其影响;
(2)掌握科学家们的主要贡献和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
5.定期举办科技小竞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和探究式学习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讲授法:对于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通过教师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快速地掌握知识。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以下布局和风格:
1.板书的整体布局分为三部分:左侧为时间线,中间为主要科技成就和科学家,右侧为科技成就的影响。
2.主要内容将包括: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重大科技成就、关键科学家、科技成果的影响等。
3.风格上,我将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进行区分,如时间线用蓝色,科技成就用绿色,科学家用红色,影响用黄色,以增强视觉效果。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学设计1
2.学生在分析科技成就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影响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认知,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和价值观。
3.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为我国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科技发展的感想,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验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历程、成就及其影响的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2.针对第三次科技革命,详细讲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科技发展的成果。
3.介绍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如“两弹一星”、载人航天、高速铁路等,强调我国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讨论。
2.通过时间轴、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科技发展脉络,形成系统的科技发展观念。
3.结合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科技成就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4.创设情境教学,如模拟科学家研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科技创新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5.强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高新技术企业等,使他们在实际体验中感受科技发展的成果,增强国家自豪感。
2.制作一份关于我国近现代科技成就的思维导图,涵盖至少5个领域的重大成就,要求内容准确、结构清晰。
2015-2016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2015-2016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⑵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本课是必修三专题五第三节。
本专题主要讲述建国中后的教育与科技,教育与科技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从空间上看,本节课与专题二第一节有直接的联系,也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讲课时也可以互相补充和比较。
从时间上看,本节课是讲建国后的科技成就,离我们比较近,现在很多的科学技术成就都是基于当时的努力。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表彰“两弹一星”的活动,这部分的内容越来越重要,与时代的发展主流联系越来越紧密。
在课外,这方面的影视作品很多,可以组织学生观看。
学习者分析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地位。
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是不同的。
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序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于生活中的亲自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而高中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的,要求他们能够利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归纳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的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发展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这部分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初中里接触过,平时在影视作品和课外书也多多少少了解一点。
而且这课与我们日常生活悉悉相关。
所以学生较感兴趣。
在讲这部分内容时,不能只介绍科技成就,而要上升到理论层次,使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人民版必修3
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新时期中国科技走向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应长期坚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预习布置学生看书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结合必修三专题二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历了过程。
(二)导入新课幻灯片打出人类飞天的梦想,然后提问:关于人类飞天的梦想,大家知道哪些事情呢?待学生回答后,老教师可做如下讲述:飞天是人类一直的追求:中国古代有嫦娥奔月,敦煌壁画上有飞天舞,宋代万户冒险飞天等等。
如今,中国人的飞天梦在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我们终于变成现实了。
神舟五号实现了我们的梦想。
这次成功飞天的背后,是我们科技的迅速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们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一、第一篇我们的努力1.根据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历的过程: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设计意图]这个提问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可以唤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的记忆,也可以引入到本课的内容,通过古代中国科技的辉煌和近来科技的落后的巨大反差,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优秀教学案例
在讲授完相关内容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我会让学生讨论:“蒸汽机和电气化对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它们如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寻找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对科学家和发明家的敬仰之情,使学生能够从他们身上汲取创新和奋斗的精神力量。
4.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理性地看待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章节的教学注重创设情境,使学生教学策略包括:
4.反思与评价:本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改进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反思和评价,学生能够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改进和成长。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本案例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这种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的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章节的内容。作业可以是简答题、论述题或者研究报告,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深入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同时,我会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查阅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案例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展示科技成就的实物和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内容标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知道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事先布置学生搜集与本节有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表格或音像资料,设计展板。
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目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
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知识梳理_、起步|:1.历史背景:科技基础薄弱;社会环境动荡。
2.政府措施:(1)建立发展方针:o(2)成立科研机构:;。
(3)壮大科研队伍: (列举五人)和 o(4)编制远景规划:56年编制《》,重点发展。
3.重大成就:(1)国防科技:①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建成。
②1964年第一颗爆炸成功。
③1967年第一颗爆炸成功。
④1970年第一颗进入预定轨道。
(2)医学:196年5首次 o(3)农业:1973年培育出被誉为“”的水稻。
4.地位: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背景:(1)文革使科技受挫,邓小平提出“、”的口号。
(2)78年大会和全会的召开,迎来科学发展春天。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五 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就学案
专题五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习目标】基本要求:知道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知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
发展要求:无说明:可采用表格法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自主预习】(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有等。
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年第一颗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爆炸成功;1970年“长征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
1973年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
(2复出的邓小平在人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的号召,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的论断。
(3)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
随后,第一颗卫星升空。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技术和“”技术的国家之一。
1980年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
1999年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5次“”号飞船发射与回收试验。
2003年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载人宇宙飞船,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互动探究】1.列举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2.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并简述科技进步的现实意义。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有何历史意义?【基础训练】(特别提示:请把答案写在题号前面)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A.1964年 B.1967年 C.1970年 D.1973年2.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编制《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所依据的方针是A.“双百”方针 B.科技兴国C.“重点发展,迎头赶上” D.向科学进军3.下列属于“文革”期间取得的科技成就有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颗氢弹爆炸③“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⑤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4.被人们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人是A.吴阶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D.袁隆平5.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是在A.1976年B.1988年 C.1990年 D.1978年6.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是在A.1980年 B.1999年11月 C.2003年10月 D.2005年10月7.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产生的顺序是: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这部分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初中里接触过,平时在影视作品和课外书也多多少少了解一点。而且这课与我们日常生活悉悉相关。所以学生较感兴趣。
在讲这部分内容时,不能只介绍科技成就,而要上升到理论定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学习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⑵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
本课是必修三专题五第三节。本专题主要讲述建国中后的教育与科技,教育与科技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从空间上看,本节课与专题二第一节有直接的联系,也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讲课时也可以互相补充和比较。从时间上看,本节课是讲建国后的科技成就,离我们比较近,现在很多的科学技术成就都是基于当时的努力。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表彰“两弹一星”的活动,这部分的内容越来越重要,与时代的发展主流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课外,这方面的影视作品很多,可以组织学生观看。
学习者分析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地位。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序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于生活中的亲自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而高中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的,要求他们能够利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归纳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的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发展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程标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1.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科技基础极为薄弱。
2.政府措施(1)确立发展方针:自力更生。
(2)成立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3)培养科技人才:号召海外留学生回国;培养各种科技人才。
(4)编制远景规划:1956年编制《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重点发展尖端科技。
3.重大成就(1)国防科技:①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医学: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二、新时期的科技发展1.主要措施(1)“文革”后,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迎来了科技事业发展的春天。
(2)改革体制:中共中央强调应当按照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对科学技术体制进行有步骤的改革。
(3)制订规划:①1988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②“863计划”“火炬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相继实施。
2.科技成就3.意义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两弹一星”内容: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
2.不能认为“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没有大的科技成就:“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依然完成了氢弹试验,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成功,这些成果在当时足以震惊世界。
这些成就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排除“文化大革命”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辛勤劳动的成果,而不是“文化大革命”的必然产物。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精品设计(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精品设计(5页)《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姓名潘丹学段学科高中历史区县路桥学校名称路桥中学教学题目《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所选教材人民出版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单元第3节一、学习内容分析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基础:高一学生普遍缺乏历史知识基础。
由于初中社会开卷考试,对历史书籍感兴趣的学生也比较少,所以欠缺一些常识性的历史知识。
教材的专题形式使课文内容没有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建立历史知识框架的困难。
学习习惯:预习与否取决于老师有没有布置,以及怎么布置。
如果仅仅笼统要求预习,部分学生就不会进行预习。
如果布置成作业,比如一张讲义,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预习。
课堂上,如果是能在书本上找到明确答案的问题,学生能够积极回答;如果不能,则只有少数学生能积极思考、开口回答。
主要的问题是学生缺乏历史思维能力。
三、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教学环节知识点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与效果导入本课主要内容与阶段划分提问与回答1840年,大部分人对技术的态度;今天,人们对科技的态度1840,不重视技术;今天,认识科技的重大作用意图:与近代史部分相呼应;效果:良好教学重点一改革开放前的科技发展表格、材料完成表格;根据所学概括很好地完成了表格;基本上找出了意图:强调基础知识;与必修二相关内与成就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原因容联系;锻炼思维能力。
效果:良好教学重点二改革开放之后的科技发展与成就表格、材料完成表格;分析中国在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上份额的变化很好地完成了表格;在教师的提示下,完成了材料分析意图:强调基础知识;认识美国对中国尖端技术发展的警惕与限制。
效果:良好总结对本课内容的总结材料、图片分析当前的国际形在教师提示下,完成了材意图:认识到中国参与地外空与升华 势与新航路开辟时期的类似之处 料分析 间竞争、发展尖端科技的必要性; 效果:良好四、材料与板书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的105年里,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如果不在几十年内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地落后于帝国1、改变落后的农业国面貌,实现工业化,增强国力的需要; 2、应对美苏核讹诈,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知道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单薄空白学科的开辟者;知道 20 世纪六七十年月和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科学技术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世产力”的论断。
过程与方法 :指引学生在排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理解科技进步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图片直观感觉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领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忱和艰辛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
学情剖析:这部分的内容学生比较熟习,初中里接触过,平常在影视作品和课外书也多多少少认识一点,并且这课与我们平常生活悉悉有关,因此学生较感兴趣。
可是学生认识水平还很有限,缺少对历史问题的理性认识 ,因此在讲这部分内容时 ,不可以只介绍科技成就 ,而要上涨到理论层次 , 更要联合时代的背景 ,使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教课重难点:要点 :新中国科技成就。
要指引学生认识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获得的标记性成就及其在加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要指引学生经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认识。
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世产力”这一重要论断的理解。
教课过程:【导入】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视频)指引学生看一则对于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的新闻视频报道, 用最新的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联系自古以来中国的飞天梦,指引学生思虑视频中飞天梦的实现体现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从而导入本课内容。
【活动】自主整理科技成就依据表格中供给的时间,将表格中的成就一栏增补完好,经过表格整体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获得的科技成就。
指引学生将新中国科技发展区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与挫折。
第二阶段,改革与腾跃。
指引学生理解国家政治政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讲解】一、起步与挫折【问题 1】从毛泽东的这段话中,我们能够看出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是如何的状况?科研基础 : 几乎一片空白【过渡】在这样的发展状况之下,周恩来提出我们一定追上这个世界先进科学水平。
高中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课设计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课设计人民版必修3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建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经过本专题的学习,认识新中国建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本课波及到的知识点许多而零落,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分阶段记忆。
同时,要联合必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对其加以剖析,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
要擅长从不一样的角度剖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能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归纳和阐释。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课学习,进一步认识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获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骄傲感。
逐渐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爱国主义感情。
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教课课时: 1 课时。
要点难点:要点:新中国科技成就。
要指引学生认识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获得的标记性成就及其在加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要指引学生经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认识。
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世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课建议:(1)“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现”一目,主要叙述了新中国建立后到“文革”迸发前,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政策和成就。
教师需要让学生依照教材理清线索即可,同时能够增补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科学技术是第一世产力’的提出”一目,主要叙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世产力” 。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要点,但不需要增补太多的课外知识,把课文中的内容讲清楚,使学生能清楚的理解即可,也能够供给有关的电影资料,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
(3)“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一目,主要叙述了跟着“科教兴国”战略实行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获得的成就。
教师能够依照教材从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几个方面论述成就即可。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 年级: 高二班级: 姓名: 小组名称:
义。
4.认识
①说明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才具备取得这些成就的基础。
②党的领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科技的进展。
③中国人民是有智慧、有能力的。
【合作学习(探究案)】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10月,一位美国伟人逝世的消息传开以后,他的家人和白宫都收到了大量的唁函。
有人向美国总统胡佛建议在为其举行葬礼那天,美国全国停电一分钟,以示哀悼。
10月21日6点59分,好莱坞和丹佛熄灯;7点59分美国东部地区停电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关国仿佛又回到了煤油灯和煤气灯的时代。
一分钟过后,从东海岸到西海岸重又灯火通明。
材料二新中国的部分科技成就
图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图二大亚湾核电站
材料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江泽民在中国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伟人”是谁?人们纪念他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所示的科技成果产生的重大影响。
从图一到图二,所代表的科技成果的主要应用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以后,中国的科技发展在哪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本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而零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分阶段记忆。
同时,要结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对其加以分析,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
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能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
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
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建议:
(1)“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一目,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爆发前,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政策和成就。
教师需要让学生依据教材理清线索即可,同时可以补充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一目,主要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但不需要补充太多的课外知识,把课文中的内容讲清楚,使学生能清晰的理解即可,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影片资料,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一目,主要讲述了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从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几个方面阐述成就即可。
在讲述中需要教师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影视资料,增强直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