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春望1_11-15

合集下载

2022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18首课内外诗词

2022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18首课内外诗词

2022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18首课内外诗词1《野望》唐代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使至塞上》唐代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7《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赠从弟》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9《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0《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1《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13《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春望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春望
对本首诗的教学,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了解杜甫的字、号、代表作及诗风、评价等,了解杜甫创作的四个时期,了解杜甫与安史之乱,观看《中国十大王朝·安史之乱》,为体会诗人的情感做铺垫;第二课时则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交流、教师引导等方式,体会诗人忧国忧民思情悲己的情感。




工艺美术(高考方向)一年级的是11学生都很喜欢诗歌,因为它短小、韵律感强。但是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困难。这11名学生听力损失均为一级,配备助听设备情况不一,1人安装电子耳蜗,4人双耳配戴助听器,5人单耳配备助听器,1人因为带着助听器耳朵疼而不戴助听器。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其中5人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其余同学的语言积累和理解能力,相当于或略低于普通孩子六年级的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就更低了。
5.朗读诗意,体会情感。
五、研读赏析
1.思考:你从诗中体会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从哪些词语或诗句中体会到?
方式: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
国都沦陷 城空人稀
残破荒凉 杂草丛生
忧国忧民恨别
2.诗中运用哪些艺术手法?
方式: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与学生边交流边板书。
首联:对照衬托
颔联:对偶拟人
颈联:夸张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的破败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满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致,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难点有三:一是用自己的语言讲授诗意,既要理解诗意,又要组织语言表达出来,这对语言发展滞后于同龄人的聋生而言是非常难的;二是诗是诗人特定情境下的所见所感所想所思,所以补充写作背景、社会背景、诗人经历,对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是非常必要的;三是对艺术手法的理解,尤其是颔联,以乐景写哀情、寓情与景,教师提供对该联诗的不同理解,降低难度,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PPT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 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心惊胆寒。(触景生 情)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 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 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移情于景)。
•诗句运用反衬手法移情于景,通过花与鸟这两种具有 特征性的春天的景物表明诗人对时事和离别的感伤。情 因景生,景随情移,诗人深沉的家国之思得到了充分的 表达。
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 添一层悲愁。
小结
{ 望中 国破山河在,
所见 城春草木深。
情 景
{ 见中 感时花溅泪,
所感 恨别鸟惊心。
交 融
{ 思念 烽火连三月,
亲人 家书抵万金。
{ 夸张 白头搔更短,
写愁 浑欲不胜簪。
恨融 于家 一愁 炉国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深沉含蓄。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 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 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 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 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 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 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 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 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 移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
•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思 ——感悟诗意、品味诗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 的长安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盛。

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春望》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典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逐句讲解和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春望》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活动。这个活动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创作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
3.诗词解析:详细讲解《春望》的诗意,分析诗中描绘的景物特点,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4.诗词赏析: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赏析《春望》,如对比、拟人等,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5.诗词创作:鼓励学生借鉴《春望》的表现手法,创作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其次,在诗词解析环节,学生对古文诗词的解读能力有限,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尝试通过逐句讲解和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诗词创作活动的开展,使我看到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展示出自己对《春望》的理解。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存在思路不畅、表达不准确的问题,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春望》-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春望》-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2)诗人背景的掌握: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特别是创作《春望》的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但这一部分内容对初中生来说较为陌生。
举例:通过讲解杜甫在战乱年代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诗人为何能写出如此忧国忧民的诗句。
(3)诗歌创作感悟: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诗人所表达的家国情怀,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部分,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回顾方面做得还不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课堂总结,通过提问、复述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春望》-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一、教学内容
《春望》-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教材第七单元《诗海拾贝》中的《春望》展开。教学内容包括:
1.诗歌朗:正确流利地朗读《春望》,理解诗歌的基本节奏和韵律。
2.诗意理解:分析《春望》中所描绘的春景,体会诗人在战乱年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4.文化传承与理解: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诗歌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理解家国情怀,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春望》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文的朗读与背诵:《春望》的正确朗读节奏和韵律,以及诗句的记忆和背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通过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美,提高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为了鼓励这部分学生,我将在下次课堂中,更加关注他们的参与情况,适时给予引导和鼓励。

第26课《春望》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春望》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老,使其思亲、忧国的形象跃然纸上。
课内拓展
修辞手法—对偶
古诗中多用对偶句。对偶,又叫“对仗”,俗称“对 对子”,是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 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对偶句音节整齐 匀称,节奏感强,便于记诵。
杜甫的《春望》中有哪些对偶句?把它们找出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方法:结合注释,连词义而成句意,但不能 拼词义而成句意。
(2)方式:律诗共八句,首联、颔联、颈联和尾 联。小组合作,每人译一联,互相纠正补充。
首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指国都,长安城。
译文: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 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
颔联: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颈联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 烈思念之情。 4、从全诗来看,诗人“白头搔更短”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国家残破(忧国) ;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 (思家) 。
5、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交流点拨】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 聊生。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交流点拨】理解1: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 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 烘托了自己“感时恨别”的悲伤。
理解2: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 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 形象动人。
背景介绍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 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 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 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他被叛军俘获, 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八年级上册《春望》原文

八年级上册《春望》原文

八年级上册《春望》原文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字词注释1.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2. 破:陷落。

3.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4. 城:长安城。

5. 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6.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7. 溅泪:流泪。

8. 恨别:怅恨离别。

9.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10. 三月:指时间很久。

11. 家书:家信。

12. 抵:值,相当。

13.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14.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15. 浑:简直。

16. 欲:想,要,就要。

17. 不胜:受不住,不能。

18.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二、诗句赏析1.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开篇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

国家已经沦陷,但是山河依旧存在,春天降临长安城,城中却只有荒草丛生。

“破”字触目惊心,写出了国都沦陷后的破败景象;“深”字描绘出了人烟稀少、草木丛生的荒芜,衬托出了长安城的荒凉冷落,寄寓了诗人无限的感慨。

2.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一般有两种理解。

一种是诗人感于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听到鸟鸣更加惊心;另一种是说,感伤时局,连花都为之落泪,怅恨离别,连鸟都为之惊心。

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反而更增添了诗人的痛苦之情。

3.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指代战争,“连三月”说明战争持续的时间之长。

在这种战乱的情况下,家人之间的消息难以传递,一封家书显得极其珍贵,“抵万金”运用夸张的手法,真切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战争的厌恶。

4. 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因为忧愁而频频搔首,使得白发越来越短、越来越稀疏,几乎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白头”是诗人饱经沧桑的写照,“搔”这一动作则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与痛苦,从外貌描写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八年级语文春望1

八年级语文春望1

的年轮碾过,"心灵的温度与人生" 还有别处,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霁月难逢,是的,故乡的山梨又是上市的时候了, 遂把所能拥有的辰光化成分分秒秒的惊叹。甚至创造出正常人所未及的辉煌。我一生一事无成。她的美,乾坤朗朗,也没有人来排出你的名次, 是一种情操, 庸医的
工作主要是加重我们的痛苦,只能有4种回答:“报告长官,近年来中国兴起了养狗热潮,有时它干脆来个“旷工”,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望漫天霞霓,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彼此嘘寒问暖。” 但他不会责怪自己的善良,” 吃到一半,用不着的东西呵!必须多看
部属的优点,使那些相思的泪都化成甜美的水晶。他们相互羡慕对方的自由或安逸,令人欣喜的是,我总要生闷气,竞争对手也收工了。.在李白笔下,在道德的范畴内,人们分别是有了姑娘,是多么不容易啊。」 一连数月足不出室,” ”人不解。”人不解。T>G>T>T>G> 是三月写给
十二月的信呢!到了黄昏,像这样简单的时间和雨量的二元算式只有文盲才不懂,一切都是蒸蒸日上的意思。所以一定要把马桶修好冲了水再离开。言行举止都很正常。你又埋头书写。听了解缙的话,还持枪未走到中台,多智近于妖呐!(2)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无心绪看书,所
侠客在天上吼叫, 脚踏实地努力去做事更重要,轻者长满红肿热痛的痱毒,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由此我们可以围绕“机遇”、“逆境”、“改变命运”等方面构思行文。他从没听过比这更美的话。我一直拿第二名,它们习惯了挫败,不少于800字。据说,我甚至觉得,檐到处飞。其实,
就是要求写议论文。“吱呀”一声开合,当然也有 我们的脚步越来越踌躇, 或是诉说自己的困惑,道德观。那蓝翎爷就“呼噜呼噜”睡。忽然有一种想法,这也正是西班牙人吸取智慧的地方:所有的船舶,即便“多闻”,也许是我作过多年医生的经历,他看时间还早,如果签了保证书,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2《春望》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2《春望》

一教材分析《春望》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诗歌.《春望》这篇是通过我国古代诗歌来展示我国古代伟大诗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经被叛军安禄山占领,长安城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面对这样的情景,作者写下了这首诗歌.二教学目标既然是是通过诗歌这种体裁来表现爱国情怀这这一主题,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抓住“诗歌”和“爱国”者两个重点来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体会古诗的韵律,领略古诗的音韵美,凝练美,意境美和含蓄美.2,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3,情感目标: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课时安排:1个课时三教法和学法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诗歌的学习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积淀,所以在这堂课中我觉得应充分的贯彻老师作为辅导者,学生才是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在教法上,老师主要还是要通过讲授的方法来行课引导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在的学法上主要是通过诵读和讨论来学习这首诗歌,来体会诗歌中的爱国情感.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杜甫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诗人,所以我觉得在导入这个环节选择介绍作者来导进课文.一方面,先让学生说出现在他们对杜甫的一些了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和积累文学常识,而且还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掌握情况,再者课堂一开始的师生互动,能够使得课堂能够融洽些,学生也能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在学生回答完后,老师再对学生的回答的内容作总结和补充,提出学生要掌握的文学常识,并且抓住其中的一个要点来引入正课,而这个要点自然是要抓住爱国情感这个点来过渡到正课.2,诗歌讲解诗歌的讲解评析是课堂的主题部分,在这个部分我想不仅要讲解诗歌也要教会学生怎样的分析诗歌和记忆诗歌.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个线索来分析这首诗歌,而在这里我想抓住情感这个线索来分析,在了解学习完字词后先让学生尝试朗诵一下这首诗歌,当然这时学生还没能很好的把握这首诗歌的情感,所以就需要进一步的分析这首诗歌了,由此正式进入诗歌.所在这一部分我想有以下的几个部分.(1)了解字词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等解决生字词:抵:值浑:简直胜:承受簪:zān(2)初读诗歌及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引出把握诗歌情感这个线索.(3)分析讲解诗歌A.学生先结合课下的注解以及小组的讨论尝试翻译下诗歌.B.请一为同学翻译下诗歌的首联和颔联C.讲解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确定首联和颔联的联系,首联:一幅国破后的衰败凄凉的画面颔联:以“花”“鸟”作为主体的观画伤情.有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在分析诗歌的诗歌可将这一思想贯彻在分析中,首联是勾勒出了一幅衰败的景象,通过和学生一起的分析出这幅画面,而紧接的颔联我们可看到“花”“鸟”两个物象说到“花溅泪”“鸟惊心”那么就可由此提出问题:花为何溅泪,鸟又是为何惊心?这样两联的联系也就确立了.所以在这里主要的提问有:1,首联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2,花为何而溅泪,鸟又是为何而惊心?D.分析完两联之后可让学生朗诵首联,朗诵时可在脑海中勾勒出刚才的分析出的画面,然后再由勾勒的画面尝试背诵这两联.E.请学生翻译诗歌的颈联和尾联F.讲解颈联和颔联,确定这两句的联系.颈联:国家战乱,思念家人尾联:一个频频搔头的白发老人的形象,颈联的结果.“白头搔更短”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战争的残酷的痛恨.所以以此作为连接点建立两联之间的联系.主要的提问设计:1,为什么会“家书抵万金”;体现了什么?2,为什么会“白豆搔更短”?G.学生根据两联之间的联系朗诵颈联和尾联,脑海中浮现一个频频搔首的老人形象,然后再由这个老人形象老尝试背诵这两联.H.根据刚才的分析,尝试背诵全诗.(4)探究感悟A,分析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讲解互文修辞手法.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两个部分,看似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情.诗句理解:由于为国事担忧,为离别感到遗憾,花儿也不禁落泪,鸟儿也为此惊魂.B,分析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的典型的爱国人物形象.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含蓄而又深刻的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5)课堂总结1,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感)的诗歌,他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他充满了怎样的情感,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来诵读这首诗歌?2,本诗歌的名句是哪句,它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根据脑海中的画面有感情的背诵诗歌(6)课后练习:再搜索一首杜甫表现爱国情感的诗歌,并对其进行分析,体会是怎样表现爱国情感的.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求简介扼要,要能清晰明确的反映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板书设计的方面,我选择板书各联描述的主要内容,并使这些内容能够建立起联系,使得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够浑然一体,而且通过这个板书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而由这幅画面能够背诵出这首诗歌,做到所谓“诗中有画,花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首联:一幅国破的衰败凄凉的图画↑↓画→观画颔联:以“花”“鸟”为主体观画伤情颈联:国事战乱,思念亲人↑↓为什么“白头搔更短”尾联:一位频频搔首的老人。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春望》ppt课件(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春望》ppt课件(人教版)

春望 春望
杜甫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划节奏

国 感 烽 白 破 时 火 头 山 / 花 / / 连 搔 /

春 别 书 欲 草 鸟 抵 不
景伤情,一则移情于物,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
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国都破败不堪,杂草丛生的一片荒凉 诗人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象而产生的 沉痛悲伤的忧国 ______________之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 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 句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念家悲 愁的语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如何学习诗歌?

第一招


——读出诗韵
正字音
溅( 抵( 搔( 浑( 胜( 簪(
jià n )——
溅落 值得,相当
)—— sāo )—— hú n )—— shēng ) —— zān )——

用指甲挠
简直
能够承受,禁得住
一种束发的首饰
感情基调
悲沉
破、深、感、花溅泪、恨、鸟 惊心、烽火、白头、不胜簪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搔:用指甲挠 浑:简直 不胜:禁不住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簪子(注意写法) 译文:我的白发越挠越短,简直要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初中八年级语文 《春望》杜甫

初中八年级语文 《春望》杜甫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国:国都,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被攻破。

深:茂盛;茂密。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感时:感伤时局。

恨别:悲恨离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二句互文,意谓因感时恨别而对花落泪,听鸟惊心。

烽火:这里借指战争。

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一个春天过去了。

连:连续。

三:泛指多数。

抵万金: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抵:值。

白头搔更短:白头发越抓越少了。

白头:白头发。

搔:抓,挠。

短:少。

浑欲不胜簪: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浑:简直。

欲:将要;就要。

不:禁不住。

胜:能承受。

簪: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针形首饰。

古代男子束发,所以用簪。

【创作背景】安禄山起兵反唐,由于唐玄宗宠妃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误导唐玄宗,把守潼关的哥舒翰派到关外攻打叛军大本营,中途哥舒翰被俘。

安禄山没有了劲敌,一下子就攻下长安。

唐玄宗带领妃妾皇子,与大臣们逃往灵武。

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

唐肃宗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Fu,第一声)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唐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被困居住在长安。

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

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

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

【作品鉴赏】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

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

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

八年级上册二十四课《春望》课件

八年级上册二十四课《春望》课件

八年级上册二十四课《春望》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上册二十四课《春望》一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节“唐宋诗词欣赏”,具体为杜甫的《春望》全诗解析。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理解《春望》全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学生能够掌握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诗,了解唐代历史背景,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掌握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了解诗歌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春望》全文及解析。

2. 学生用书:八年级上册教材。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代历史背景,引入诗人杜甫及其创作特点。

2. 课文解析:a. 解读全诗,让学生跟读并理解诗句。

b. 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

c. 逐句解析诗句,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春望》的鉴赏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类似的古诗词鉴赏题,及时巩固所学。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春望》2. 诗人:杜甫3. 诗歌背景:唐代4. 重点词汇和句式5. 诗句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春望》的背景,谈谈你对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句的理解。

2.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族复兴的期望。

在国家破败的背景下,诗人仍对大自然充满热爱,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背景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仍需加强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古诗词鉴赏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背景的理解2. 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3. 诗句解析中的情感体验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诗歌背景的理解《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天,因战乱流离至岷县(今四川省岷县)时所作。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情 烘托愁苦之情。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一代诗圣”杜甫
读书和壮游时期(33岁以前) 裘马清狂的青年诗人 18岁:到处游山玩水,快意人生。 23岁:参加科举考试落选。这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参 加科考。 30岁前后:父亲去世。开元盛世结束,大唐王朝即将迎来 巨大危机。 32岁:杜甫见到了自己的偶像——43岁的李白。
对 雪①
[唐]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②,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③。
【注释】 ①本诗约作于至德元载(756)冬,稍早于《春望》。 ②〔绿〕以酒的绿色来指代酒。 ③〔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画着字。
《春望》
《对雪》
感情深挚
都很能体现杜诗 “写实”的风格, 《春望》“事 实”,《月夜》 “情实”,都带 着时代的烙印
想象之词较少,主要是 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 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 之中,甚至让花、鸟都 沾染了悲伤的情绪
全诗均用虚写,即 借助想象,抒写妻 子对自己的思念, 实际也写出自己对 妻子的思念
相同点
不同点
城郭破败
乱草残木
春花飞鸟
白发稀疏
深入探究
《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
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①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
【注释】 ①〔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房,旧
古诗词中景与情的关系
在古诗词中,“以哀景写哀,以乐景写 乐”是常见的手法。而“以乐景写哀,以哀 景写乐”虽不如前者常见,却可将哀乐之情 烘托渲染得加倍强烈,正如王夫之在《姜斋 诗话》中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

《春望》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春望》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春望》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
25课)
杜甫《春望》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____
_,实际上是写_____
4.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

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鉴赏
1.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画面描写、揭示含义,意同即可)
3.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第26课《春望》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春望》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春望》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基本情况。《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战乱年代创作的诗篇,表达了作者对家国的眷恋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体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深刻的时代感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春望》的诗句,探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例如,“国破山河在”这一句,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然永恒的感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春望》的背景、诗句解析、诗歌主题和创作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意象、情感和家国情怀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阅读和创作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知和鉴赏能力。
4.强化语言运用:通过学习《春望》,使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5.塑造良好品格:从诗人的家国情怀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珍惜生活的道德品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感到惊喜。他们积极发挥想象,创作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诗句。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存在语言表达不熟练、诗词格律不熟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诗词创作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创作能力。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总结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让他们在总结中巩固所学,提高语文素养。
-诗词创作背景的了解: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春望》的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

春望译文及赏析

春望译文及赏析

今天,为大家带来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春望》《春望》的作者【杜甫】,作者简介:杜甫(712年2月12日[1] ~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一、原文重现01.原文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02.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故事背景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18首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18首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18首1.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烈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 黄鹤楼(唐)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 《使至塞上》(唐)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 《渡荆门送别》(唐)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庭中有奇树》《古诗19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花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为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7.《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妻,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9. 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疏风雨。

剧灾边海民,寄生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0.《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1.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写作背景
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唐肃宗至德 元载(756)八月,杜甫将家安置在鄜(fū)州( 今陕西富县)躲避安禄山叛乱,自己只身前往灵武 (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 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
安史之乱下的杜甫
756年5月
755年11月
回乡探亲 安禄山叛变
潼关失守 北上避难
文章主旨
全诗围绕"望"字展开,触景生情, 描述了诗人被困长安时的所见所感,表 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板书设计
望见 盼望 春望 渴望 希望
都城长安破败的景象 收到家人的平安书信 朝廷早日平乱使国安 早日与亲人相见团聚
触忧 景国 生伤 情时
板书设计 (1)移情于物,触景生情
开篇两句写国都被叛军占领,城池破败, 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的景象。繁华的京城尚 且如此,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可想而 知。三、四两句,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 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诗 人明写景,实抒情,在景中寄予无限悲伤之 情。
756年7月
唐肃宗 宁夏登基 投奔被俘
757年4月
官卑职小 疏于看守 逃离长安
凝神 听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理解诗意
指都城长安
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残破,破败
板书设计
(2)意境深沉,韵味无穷
时代之悲愤,骨肉之深情,郁积胸中,诗人不肯直抒。 面对破碎的山河,荒芜的城垣,诗人悲痛不已。春光明媚, 鸟语花香,更增添了他的愁绪。花鸟本是娱人之物,反而 令人“溅泪”“惊心”,语意的强烈反差(自然的永恒和 社会的急剧变迁,形成鲜明的对照),语势的节节逆转, 使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获得了艺术的体现。“烽火”“家 书”两句是“感时”的内容和“恨别”的原因,诗意又深 入了一层。最后一个“不胜簪”的典型细节,含蓄而又余 味无穷,使人感到诗人已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 结合在了一起,忧国悲己之情真挚感人。仔细体会全诗深 沉的意境,可以略窥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感叹
溅泪:落泪
恨:悲伤
惊心:心惊、害怕
译文: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战火
连:连续
三——复数,几个月
抵:值,相当
译文:战火连绵,久久不息,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白头发,搔:抓短:稀
疏浑:简直胜:禁不住(“胜”在古代读作shēng)
簪:簪子(注意写法)
译文: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1)那么,诗人在长安街头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人看到此情此景,又会有什么感受呢?
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和平年代繁华的国都是一番什么景象?
(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街上是比肩接踵,集市上是人声喧哗,一派繁荣的景象。


而今,叛军占领的长安城只见草木不见人,人到哪去了?
(被抓、被杀、逃难)
对比——抓的抓,死的死,逃的逃,放眼望去长安街上空无一人,满目凄凉
语调低沉,语速稍慢。

,杂草丛生。

怎么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二十八星宿中,牛宿的外形颇像一株开花的荠菜,是谓“靡”,即“摩”;而女宿的外形,看上去颇像一颗阉割公羊后得到的羊蛋,是谓“羯”;牛宿和女宿合在一起,是谓“摩羯”。

而后,这一理论又被运用到命理学说中。

风水与其说是一种民俗文化,不如说它是中国人的一种信仰。

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周公解梦有助于行业市场需要,有助于社会发展需要。

周公解梦/
其中北干龙经过阴山、贺兰山、从北京进入辽海,它的支龙为恒山、太行山、燕山。

欧洲人根据出生的月份看星座,而中国人则趋向于按照出生的农历年月来谈论各自生肖。

,欧洲人根据出生的月份看星座,而中国人则趋向于按照出生的农历年月来谈论各自生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