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课后题答案解析整理(全)
高考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臣(主父偃)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
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天下既平,天子大恺,春菟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
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夫务战胜,穷武事,未有不悔者也。
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务胜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
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
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运粮以行,重不及事。
得其地,不足以为利;得其民,不可调而守也。
胜必弃之,非民父母。
靡敝中国,甘心匈奴,非长计也。
”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却地千里,以河为境。
地固泽卤,不生五谷。
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
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
是岂人众之不足,兵革之不备哉?其势不可也。
又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腫、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
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
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死者相望,盖天下始叛也。
故兵法曰:“兴师十万,日费千金。
”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
夫匈奴行盗侵驱,所以为业,天性固然。
上及虞夏殷周,固不程督,禽兽畜之,不比为人。
夫不上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恐,百姓所疾苦也。
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
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将吏相疑而外市,故尉佗、章邯得成其私。
夫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权分乎二子,此得失之效也。
故《周书》曰:“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
”愿陛下孰计之而加察焉。
(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B.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C.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D.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事,前例、旧事,如“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史记练习题(要有答案)
史记练习题(要有答案)
《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下面是一些关于《史记》的练习题及答案:
1. 《史记》的作者是谁?
答案:《史记》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
2. 《史记》共有多少篇?
答案:《史记》共有130篇,包括12本纪、30家传、70列传和10表。
3. 《史记》的体例是什么?
答案:《史记》的体例是纪传体,即以纪、表、传、志四种体裁综合记载历史。
4. 《史记》中记载的最早的历史人物是谁?
答案:《史记》中记载的最早的历史人物是黄帝。
5. 《史记》中“世家”主要记载哪些内容?
答案:“世家”主要记载了诸侯王国的历史,以及一些重要人物的家族世系。
6. 《史记》中的“列传”主要记载哪些人物?
答案:“列传”主要记载了历史上的贤臣、名将、学者、侠客等各类人物的生平事迹。
7. 《史记》中“本纪”记载了哪些帝王的事迹?
答案:“本纪”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帝王事迹,共12篇。
8. 《史记》中的“表”主要记载了什么内容?
答案:“表”主要记载了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年代顺序。
9. 《史记》被誉为什么?
答案:《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 《史记》在史学上的地位是什么?
答案:《史记》在史学上的地位非常高,它不仅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世界史学的瑰宝,对后世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束语: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对《史记》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文学巨著,它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都非常高,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史记·留侯世家》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2)
《史记·留侯世家》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2)【考试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
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
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
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
沛公拜.良为厩将。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划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
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而所封皆萧、..,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
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
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
”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
”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邡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上乃登酒/封雍齿为什邡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B.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邡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C.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邡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D.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邡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是中国古代封建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二等,自先秦时始设;秦以后各朝代亦设此爵位,其所属等级大同小异。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田常欲作乱于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田常欲作乱于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
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子贡南见吴王,说曰:“臣闻之,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强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
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
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
名存亡鲁,实困强齐。
智者不疑也。
”吴王曰:“善。
虽然,吾尝与越南战争,栖之会稽。
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
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
且王方以存亡继绝为名,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
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
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
”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而问曰:“此蛮夷之国,大夫何以俨然辱而临之?”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
如此,破越必矣。
且夫无报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事未发而先闻,危也。
三者举事之大患。
”勾践顿首..再拜。
遂问子贡。
子贡曰:“吴王为人勐暴,群臣不堪。
今王诚发士卒佐之微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
彼战不胜,王之福矣。
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
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
”越王大说,许诺。
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
越王闻之,涉江袭吴,去城七里而军。
吴王闻之,与越南战争于五湖。
三战不胜城门不守越遂围王宫杀夫差而戮其相。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司马穰苴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司马穰苴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
景公患之。
晏婴乃荐田穰苴日:“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
穰苴曰:“臣本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以为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日中而贾不至。
穰苴则I卜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夕时,庄贾乃至。
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日:“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
"穰苴日:“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日:“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J 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未及反遂斩贾三军振栗。
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
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问军正日:“驰三军法何?”正日:“当斩J使者大惧。
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修,以徇三军,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享士卒。
病者皆求行,争奋出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
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景公与诸大夫型迎。
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
田氏日以益尊于齐。
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语于景公。
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
其后及田常杀简公,尽灭高子、国子之族。
至常曾孙和,因自立,为齐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
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未及/反遂斩贾/三军振栗。
部编六年级语文《史记二则》课内阅读及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史记二则》课内阅读及答案《史记二则》为部编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由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的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的两则故事选段。
下面是本文的内容概要及问题解答。
第一则故事:阴阳家的胡母夜叉阴阳家的胡母夜叉是古代一个盲人卜命的道士,在为人卜命时,常常用自己的儿子替代客人。
后来,在为赵国卜命时,他又想用自己的儿子来替代赵国的太子卜命。
这时太子得知后,却将自己腰间的玉佩作为代替品来卜命,蒙混过关。
胡母夜叉非常震惊,认为是太子的灵性超群,于是便向太子求教学。
太子却指出,自己知道父母的喜好,并不代表自己的贤良,相比而言,他的弟弟更值得胡母夜叉去研究。
问题:1. 阴阳家的胡母夜叉是如何为人卜命的?2. 阴阳家的胡母夜叉想如何替代赵国的太子卜命?3. 赵国太子用什么代替卜命?这件事对于胡母夜叉的影响是什么?4. 太子为什么认为他的弟弟更值得胡母夜叉去研究?第二则故事:秦始皇问法秦始皇曾经问了法家代表李斯和儒家代表孔子,他应当如何处理弟子廉颇和蒙恬之间的矛盾,以维护国家的统一。
李斯提议“斩首示众,以威天下”,而孔子则提出“以德化人,以和为贵”的观点。
最后,秦始皇倾向于李斯的建议,斩首示众的决策被执行。
事后,孔子对此表示遗憾,并离开了秦国。
问题:1. 秦始皇为什么要问法家和儒家代表?2. 李斯和孔子的建议分别是什么?3. 最终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做出了什么决定?4. 对于孔子来说,这件事情的结果是什么?总之,这篇阅读文章的重点在于通过两则故事向学生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的学派及其思想体系,并让学生思考它们对于古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对于今天的启示和警示。
同时,语言简练贴切,富有启发性,是一篇很好的语文课内阅读文章。
文言文阅读:《史记-伯夷叔齐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史记•伯夷叔齐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①者。
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②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
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顺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节选自《史记·伯夷叔齐列传》)【注】①卞随、务光:夏商时代两位隐士,汤灭夏让位于他们,他们拒不接受。
文言文阅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仲由字子路,卞人也。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冉求问曰:“闻斯行诸?”子曰:“行之。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华怪之,“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
孔子曰:“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
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
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
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
”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
蒉聩谋入孔悝家,与其徒袭攻出公。
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
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子羔卒去。
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
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
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
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
”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文本二:大子[注]迫孔悝于厕,强盟之,遂劫以登台。
子路入,曰:“大子焉用孔悝?虽杀之,必或继之。
”且曰:“大子无勇,若燔台,半,必舍孔叔。
”大子闻之,惧,下。
石乞、壶黡敌子路,以戈击之,断缨。
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
”结缨而死。
(节选自《左传·哀公十五年》)[注]大子:太子,即蒉聩。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方孔悝作乱/子路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B. 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C. 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D. 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8.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片言可以折狱.者狱:案件B. 宽以正,可以比.众比:使……亲近C. 与其徒.袭攻出公徒:弟子D. 结缨.而死缨:帽带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恭以.敬,可以执勇壹是皆以.修身为本B. 子路随而.入人而.不仁,如礼何C. 击断子路之.缨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D. 大子迫孔悝于.厕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10. 下列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公,爵位名。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货殖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货殖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昔者越王勾践用范蠡、计然。
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
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
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区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
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
”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
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
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故善治生者,熊择人而任时。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支疏昆弟。
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
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①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
原宪②不厌.糟糠,匿于穷巷。
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与之分庭抗礼....。
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白圭,周人也。
当魏文侯时,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能薄饮食,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史记·货殖③列传》,有删改)材料二(1)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
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
(《孔子家语》)(2)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踰也;仲尼,月月也,无得而踰焉。
”(《论语·子张》)【注】①废著:犹“废举”“废居”,买贱卖贵。
史记的题目及答案
史记的题目及答案【篇一:史记研究复习题及参考答案】t>一、单项选择题(共38小题,每题1分,共38分)1.被司马迁称为“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的人物是:①韩信②李陵③李广④霍去病2.认为李广“数奇”的汉皇是:①汉文帝②汉景帝③汉武帝④汉宣帝3.“于汉最为名将而卒无功”的将军是:①韩信②张骞③李广④霍去病4.为刘邦提出还定三秦、逐鹿中原战略决策的人物是:①韩信②张良③萧何④陈平5.“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 的汉初功臣是:①英布②萧何③彭越④韩信6.韩信被杀之后,刘邦下一个要消灭的目标是:①英布②萧何③彭越④张良7.与刘邦有孩提之谊而最终亡入匈奴的异姓王是:①英布②卢绾③彭越④樊哙8.在“十二月晦”这一天被“弃市渭城”的人物是:①英布②韩信③灌夫④窦婴9.早年“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的人物是:①韩信②项羽③荆轲④春申君10.暗杀春申君的“弱人”是:①朱英②李园③庄贾④田蚡11.缇萦救父的故事出自于①《伯夷列传》②《游侠列传》③《扁鹊仓公列传》④《儒林列传》12.发誓要做人中“仓鼠”的人物是:①韩信②韩非③李斯④张汤13.临死前慨叹“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的人物是:①韩信②李斯③李广④张汤14.说出“富贵多士,贫贱寡友”这句话的人物是:①冯谖②春申君③窦婴④灌夫15.慨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人物是:①齐桓公②管仲③韩信④范雎16.说出“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这句话的人物是:①鲁仲连②荆轲③孔子④孟子17.《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二篇是:①《伯夷列传》②《管晏列传》③《孟子荀卿列传》④《李将军列传》18.“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出自于:①《平准书》②《李斯列传》③《货殖列传》④《魏其武安侯列传》19.“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这句话是下列孔子哪位人物学生所言:①颜回②子路③子贡④子夏20.年方三十二岁而死的历史人物是:①项羽②管仲③屈原④贾谊21.“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的战国公子是;①春申君②平原君③信陵君④孟尝君22.“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的历史人物是:①苏秦②张仪③伍子胥④楚怀王23.被吴王夫差赐剑而死的历史人物是:①文种②张仪③伍子胥④西施24.被秦王赐剑自裁的历史人物是:①白起②蒙恬③李斯④韩非25.临死前哀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的汉初功臣是:①韩信②彭越③英布④陈平26.临终前慨叹“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历史人物是:①伯夷②孔子③孟子④屈原27.临死前哀叹“我固当死。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伯夷叔齐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伯夷叔齐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孔子曰:“倬至、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J“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於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于为,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栗,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通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於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紫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天。
天之根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迭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彳爰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二“岁寒,然彳及知松柏之彳及凋二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及至西伯A卒B武王载C木主D号E为文王F东G伐纣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伯”在古文中常见的意义有三,分别是“兄弟排行中最为年长者”、“古代五等爵位中的第二等”和“一方的首领文中“伯夷”“西伯”中的“伯”意义不同。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史记-货殖列传》与《汉书-货殖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史记•货殖列传》与《汉书•货殖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太史公日:虞夏以来,人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享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民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所验邪?农工商康,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仓原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昔先王之制,自天子至于皂隶,各有差品,然后上下序而民志定。
于是教民种树畜养,所以养生送终之具,靡不皆育。
《管子》云:“古之四民不杂处」上相与言仁义于闲宴,工相与议技巧于官府,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农相与谋稼稻于田野,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
于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且敬,责义而贱利。
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严而治之大略也。
及周室衰礼法堕其流至乎土庶人莫不离制而弃本,稼稽之民少,商旅之民多,谷不足而货有余。
至桓文后,礼义大坏,上下相冒,嗜欲不制,借差亡极。
于是商通难得之货,工作亡用之器,土设反道之行,以追时好而取世资,上争王者之利,下佃齐民之业,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
(节选自班固《汉书・富歹直传》)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王处须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及周A室衰B礼法C堕D其流E至乎F土庶人G莫不离H制而弃本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穷,意为穷尽、尽享,与前文“人耳目欲极声色之好”中的“极”意思相同。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孟尝君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孟尝君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孟尝君名文,姓田氏。
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
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
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
婴卒,谥为靖郭君。
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
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
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
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
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
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
客惭,自刭。
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
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
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
”于是秦昭王乃止。
囚孟尝君,谋欲杀之。
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
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
”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
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
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
”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
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
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
夜半至函谷关。
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
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
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自是之后,客皆服。
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
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
”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材料二: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
鲁连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
文言文阅读:《史记-淮阴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史记·淮阴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韩信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今井陉之道,车不符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不至十日,而信之头可致于戏下。
成安君曰:“兵法云,十则国之,倍则战。
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不听广武君策。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十人,人持一赤帜,从问道蔽山而望赵军。
诚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我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帆。
”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军恐吾至艰险而还。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
起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于是韩信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
韩信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恭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起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璧,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
于是汉兵矢击,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派水上,擒赵王歇。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材料二:世言韩信伐赵,赵广武君请以奇兵塞井陉口,绝.其粮道,成安君不听。
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
使广武计行,信且见禽。
是说者,不善现人者也。
夫以韩信敌陈馀,犹以猛虎当羊豕尔。
信与汉王语,请北举.燕、赵,正使井陉不得进,必有他奇策矣。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考试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9分)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
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待间,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渐。
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
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
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
”固请书,遂行。
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
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
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有删改)【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见义勇为。
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B.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C.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D.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在古代通常指货币单位。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五帝本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五帝本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帝者,少典之子。
姓公孙,名曰轩辕。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
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
平者去之。
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
西至于空桐,登鸡头。
南至于江,登熊、湘。
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
时播百谷草木,淳化乌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选自《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有删改) 材料二: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字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选自《过秦论》,有删改)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优孟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优孟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善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fǔ,肉干),马病肥死,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诤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堂堂楚国,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哉。
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有纹路的梓木)为椁,楩(p ián)枫(树木)豫章(樟树)为题凑(古代天子的椁制,也赐用于大臣),发甲兵为穿圹(kuàng墓穴),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
以垄灶为椁,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
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
”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庄王许之。
三日后,优孟复来。
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
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
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
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
”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后十世不绝。
此知可以言时矣。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老子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老子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老子者,姓李氏,多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也,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J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多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熠。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弓■为我著书J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基于勿谡人也著由土里匾之道室三里“五可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檐见秦献公日:“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便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世之学老子者则细儒学,儒学亦细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传》,有删改)材料二: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咚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选自《老子•修身》,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老莱子A亦楚人也B著书C十五篇D言E道家F之用G与孔子H同时云。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名”,和字是有某种联系的,古人自称主要用“名”,称呼他人常用“字二B.为,文中指当作,与“为天下笑”(《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为”词义不同。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晋世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晋世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本一:文公修政,施惠百姓。
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
未尽行赏,周襄王以弟带①难出居郑地,来告急晋。
晋初定,欲发兵,恐他乱起,是以赏从亡未至隐者介子推。
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
推曰:“献公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开之,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曰是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冒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推曰:“尤.而效之,罪有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禄。
”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欲隐,安用文之?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此乎?与女偕隐。
”至死不复见。
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②欲上天,五蛇③为辅。
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文公出,见其书,曰:“此介子推也。
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
”使人召之,则亡。
遂求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以记吾过,且旌善人”。
从亡贱臣壶叔曰:“君三行赏,赏不及臣,敢请罪。
”文公报曰:“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
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
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
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此复受次赏三赏之后故且及子。
”晋人闻之皆说。
——《史记.晋世家》文本二:以贵富有人易,以贫贱有人难。
今晋文公出亡,周流天下,穷矣,贱矣,而介子推不去,有以有之也。
反国有万乘,而介子推去之,无以有之也。
能甚难,不能其易,此文公之所以不王也。
晋文公反国,介子推不肯受赏,自为赋诗曰:“有龙于飞,周遍天下。
五蛇从之,为之丞辅。
龙反其乡,得其处所。
四蛇从之,得其露雨。
一蛇羞之,桥死於中野。
”悬书公门,而伏於山下。
文公闻之曰:“嘻!此必介子推也。
”避舍变服,令士庶人..曰:“有能得介子推者,爵上卿,田百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课后题答案解析整理(全)
第11页
1.。
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
2.以告成功于天下。
天下于是太平治。
锡:同“赐”。
玄圭:黑色的玉圭。
舜帝为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赐给他一块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
天下从此太平安定。
3.即命:听命。
元龟:大龟。
归:通“馈”,奉送。
现在我通过占卜的大龟听命于先王,你们若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将圭璧献上,听从您的吩咐。
4.
辅拂:辅弼,辅佐。
拂,通“弼”。
辅助。
二十八宿列星环绕北辰,三十根车辐集于车毂,运行无穷,辅弼股肱之臣与此相当。
5.倍德:就是忘恩负义的意思。
“倍”,同“背”。
(希望您详细转告项将军,我是绝不敢忘恩负义的。
6.现在是有小人说的坏话,才使得将军和我之间产生了嫌隙。
36页
: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齿”是动词,有“说到、提及、并列、列为同类”的意思。
“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道路以目:在路上走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
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以目,用眼睛(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古代主持礼仪的官
祭祖必在宗庙(祖庙)
在诸侯的盟会典礼中。
如:或者,连词,表示选择关系。
会同:
帽。
在这里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天子疏爵以命之,衣yì锦以昼之:疏爵:赐给爵位。
疏,分给。
以:连词,同“而”。
命:任命。
穿了锦绣衣裳在白天出行
驼业种树:郭橐驼以种树为业
,;或以钱币乞之。
都是意动用法。
全句意思是:同乡人感到奇怪,渐渐用宾客之礼款待他父亲;有人还用钱来求取仲永的诗。
【练习答案】
名词用作动词:
:瑟上调节声音的短木。
瑟:一种古乐器。
是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
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一样。
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
这
是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
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名词用作状语
:罗列;布:分布。
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
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高耸直立的样子。
玉立,像玉一样站立。
形容女子身材细长。
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名词使动
:栋宇,房屋。
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生死肉骨:生、肉:用作动词。
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
形容恩惠极大。
第58页
1.使此女奇。
意思是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
全句意思: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
2.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来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3.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小看他。
的责任。
两种对策衡量一下,宁可答应它,来使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
5.最终还是在殿堂上接见相如,完成了大礼让他回国。
6.
诸侯听到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看重马了。
《滑gǔ稽列传》76页
1.在被袖所迷惑,在外被仪所欺骗
“纲要”“整治”的意思。
确定法度来规它,建立道通来治理它,但不一定被世人所接受。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三:泛指多次。
见:被。
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
4.公子纠死,管仲囚焉:(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
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
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促待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
108页
1.
您去楚国,为什么要朝北边走?
2.
魏王欲攻,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欲举信
於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战国策·魏策四》
3.唯马首是瞻:唯瞻马首。
瞻:往前或向上看。
原指古代作战时士兵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进退。
后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4. ,敢与知鲁国之难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我们的国君正担忧自己的罪过,还敢过问鲁国的困难吗?
5.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
练习
7.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庄王说:“我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吗?”一,乃、竟
8.先生少之乎:少,意动用法,以……为少。
先生是认为礼物太少么?
9.
谓将军”。
大概说的就是将军吧
10.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威)
11.(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
12.
13.
138页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诸葛亮)常把自己比作齐国名相管仲、
燕国名将乐毅,当时的人没有人承认他这种说法。
2.古代天下散乱,没有人能够统一它
3.则人莫之敢犯也:还原语序为“则人莫敢犯之也”;就没有一个人敢惹他
4.所以诸侯并起,说话都是用称引古人来为害当今,用虚言矫饰来挠乱名实
5.惴(zhuì)恐:恐惧。
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没有不战慄胆寒。
6.如今像这样回避不出击,后面有强大的部队到来,又用什么对付他们呢?
7.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①,信度何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①行:等,辈。
一说行(xíng,形),走(在半途)。
②度:揣测,估计。
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
到达南,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
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自己,也就逃走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
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